华丹艺术简介

时间:2019-05-14 10:5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丹艺术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丹艺术简介》。

第一篇:华丹艺术简介

以书画为载体传承中华茶文化,以中华茶文化为依托促进书画艺术事业发展。2014年5月18日由正大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位于金康路金康茶韵坊的“华丹画廊”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与精心准备终于与您见面了。《华丹艺术》也随之创刊。

《华丹画廊》总面积1800平米,其中艺术品展示区1200平米,书画作品研讨区200平米,艺术作品创作区200平米,篆刻及古玩藏品展览区200平米。

《华丹画廊》涵盖书画、篆刻、古玩、摄影以及茶艺等艺术门类。将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电视、微信等向社会各界艺术爱好者在第一时间传递有关书画与茶文化的最新资讯。是着力打造服务于艺术名家与收藏爱好者的平台,将长期举办陕西乃至全国个人或集体书画展、茶艺讲座与茶艺表演、篆刻作品展、摄影作品展、古玩鉴赏与奇石展。是书画艺术与中华茶文化交流研讨的理想之地,届时省内外许多知名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将莅临现场,为画廊增光添彩。同时,华丹画廊馆藏有各类知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欢迎广大艺术品爱好者收藏心仪佳作。

在《华丹画廊》正式营运之际,真诚感谢各级政府的倾情关怀和社会各界茗墨爱好者的热情关注,我们将虚心倾听您的批评,热忱欢迎您光临指导!

第二篇:于丹简介

于丹简介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影视学概论”、“电视理论思潮”等课程,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科基础教育系列”教材和“中国影视美术丛书”等大型理论工程的编著工作。曾获得1996北京市优秀教学奖、2001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1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北京师范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奖等多项奖励。出版《形象 品牌 竞争力》等专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考》《现代传播》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教科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

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第三篇:黄丹华讲话

夯实基础 常抓不懈 推动中央企业班组建设工作上水平

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 黄丹华

(2009年6月5日)

同志们: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班组建设工作,国资委决定召开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现场推进会。今年3月30日,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对此做出重要批示:“班组建设是企业基础性建设。国资委部署央企加强班组建设,意义重大。希认真抓、长期抓、抓出成效。”我们这次会议,目的是深入贯彻张德江副总理关于班组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交流东风汽车公司等中央企业的班组建设工作经验,全面落实《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努力推进中央企业班组建设工作深化提高上水平。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中央企业班组建设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

长期以来,中央企业高度重视班组建设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先后涌现出了马恒昌小组、1205钻井队、铁成班、向东班、国华班等大批标兵班组。国资委成立以来,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和推进班组建设工作,中央企业结合实际,在加强和推进班组建设工作中做了大量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为班组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多次强调班组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就加强班组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中央企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企业党政把班组建设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指定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工会积极组织发动,形成了推进班组建设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中航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在担任原一航领导期间,带队前往兄弟企业学习班组建设工作经验。中国电信把创建学习型红旗班组作为抓班组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已连续三年开展检查考核验收工作。鞍钢派出36名标杆班组长以“做一日宝钢人,与一流钢铁企业零距离对标”为主题,深入到宝钢各对口班组同工作同学习,面对面的学习宝钢班组建设的经验。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带头给班组长培训班授课。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任建新深入天津石化,总结提炼班组建设的经验。

二是广泛开展创建活动,在实践中培育了大批典型。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培育先进典型,是中央企业推进班组建设的重要抓手。2006年8月,国资委召开了“中央企业创建学习型红旗班组,争做知识型先进职工”表彰推进会,表彰了千名知识型职工和千个红旗班组,推动了中央企业班组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央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以多种形式推进创建活动。航天科工集团命名的“孔祥斌”班组以“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为理念,从单纯劳动型班组转变为技能型班组,参与完成的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兵器工业集团在全系统部署开展以“完成任务好、现场管理好、质量安全好、成本控制好、精神文明好、管理信息真实准确”为主要内容的优秀班组创建活动。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推出的以新时期“五大标兵”和基层建设“十面红旗”,体现了“铁人精神”和“三老四严”作风在新时期的新发展。宝钢集团学习型标杆班组——孔利明科技创新小组坚持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先后共完成专利和技术秘密251项,创新成果349件。中国中铁总结宣传了新时期产业工人代表窦铁成的先进事迹,出版了30万字的“铁成工作法”,组建了280多所“铁成业校”和“铁成班组”,全面推动全公司的班组建设。攀钢将每年开展的创建活动评选分为“学习型合格班组、学习型先进班组、学习型红旗班组、学习型红旗标杆班组”四个层次,将创建活动向纵深推进。中国铝业、神华集团、中国建筑、中国铁建等企业在实践中,还结合各自实际,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安全型、效益型、和谐型”等“五型班组”的活动,使班组建设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

三是注重工作指导,不断完善班组建设的各项制度。科学严谨的制度建设是搞好班组建设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国资委全面推动了以班组建设为核心内容的职工素质工程,企业以班组为单位,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强化管理,提高班组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央企业普遍建立了班组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了关于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或纲要,进一步加强了对班组建设工作的指导。武钢制定并全面实施了班组达标升级制度,大唐集团制定了班组管理工作标准并作为评选标杆班组的考核依据,盐业总公司在主要业务板块的全部岗位制定了规范的班组管理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央企业班组建设制度比较规范健全,班组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等班组管理制度的数据化、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班组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

四是把握班组建设的关键,切实做好班组长培训工作。2006年,国资委明确要求中央企业用三年左右时间,把班组长普遍培训一遍。自2007年以来,国资委每年选派中央企业优秀班组长赴国外学习考察;2008年与清华大学合作,举办了2期中央企业优秀班组长培训班,在中央企业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中央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积极组织班组长培训。国家电网湖北电力公司针对不同类型班组,开展分模块实训;中国移动明确规定每名班组长年培训时间不少于80学时,保证了培训效果;一汽集团长期坚持举办优秀班组长大专班,帮助班组长学习知识、提高学历;中国南车专门建立了班组长培训基地,结合企业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竞争上岗的要求开展培训。目前,多数中央企业建立了班组长的培训制度及培训规划,普遍开展了班组长培训工作。截至2008年底,中央企业中79.7%的班组长接受培训,其中三峡总公司、中远集团、中交集团、中国有色和新兴铸管集团等44户中央企业班组长培训面已达100%。中央企业通过广泛深入开展班组长特色培训,提高了班组长的业务技能、管理能力和思想素质。为班组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中央企业加强班组建设的实践,把握了企业特点,体现了企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激发职工活力,促进企业发展。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层组织,是企业管理的基石,也是有效组织广大职工发展企业、共同进步的主要载体。企业班组建设的本质,就是要激发广大职工的活力,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也全面实现职工自身发展。因此,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就必须要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始终把推动企业发展、实现职工共同进步作为班组建设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广大职工的政治、文化、技术和能力素质,不断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是坚持培育班组文化,提供精神动力。班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工价值理念、理想追求、岗位目标凝聚成的群体意识。凡是优秀的班组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过硬的作风。因此,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就必须要加强主人翁责任感、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教育,积极打造具有时代精神和各具特色的班组文化,形成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为班组建设和职工成长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是坚持健全机制,完善组织保障。制度建设是做好班组建设的基本保证。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必须不断健全完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企业管理工作、政治思想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心向生产一线下移,形成抓基层、打基础,全面加强班组建设的良好局面。

四是坚持典型引路,不断深化工作。先进典型是企业职工学习的榜样、是引领企业员工进步的旗帜。先进班组典型具有导向、示范作用。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大力培养和选树具有时代精神、引领班组建设发展方向的先进典型,使班组建设能不断迈上新台阶,使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见贤思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五是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班组建设是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建设,是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能靠一朝一夕的工作就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就必须要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中央企业的班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工作还不平衡,部分企业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班组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班组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进行思考、研究和安排,使班组建设工作与企业的整体发展不适应;二是班组建设制度不够健全,推进机制和激励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三是班组建设责任主体不明确,没有形成合力;四是班组长培训特别是管理能力和市场意识的培训力度有待加强,培训质量还需提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充分认识中央企业加强班组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中央企业是体现国有经济活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突出代表,承担着重大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央企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班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班组建设,是中央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没有一流的职工队伍,就没有一流企业。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可以引进,但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无法引进的,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班组建设是建设一流职工队伍的重要载体。通过班组,把职工组织起来,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任务落实下去,创造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生产、自主创新、先进文化、人才培养等工作目标。中央企业要实现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的发展目标,必须要夯实班组基础,将班组建设作为中央企业实施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二)加强班组建设,是中央企业夯实基础,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实现科学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关键。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只有切实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班组生产、安全、设备、成本、质量、学习培训等标准化作业和管理制度,并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充分调动班组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安全高效的完成各项生产指标。企业现代管理思想的提出和生产运作方式的创新,许多都基于班组建设实践并最终落实到班组,如精益生产方式、生产现场管理等。当前,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运行柔性化、联系网络化等发展趋势,对班组建设,尤其是职工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切实加强班组建设,不断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职工队伍素质,是企业实施科学管理和进行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

(三)加强班组建设,是中央企业应对危机,实现调整优化上水平的需要。加强班组建设,激发广大职工的活力和战斗力是中央企业渡过难关,战胜危机,实现调整优化上水平的关键。中央企业要广泛发动职工,深入开展增收节支、降本增效等活动,最大限度的降低危机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通过组织广大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广泛开展读书自学、岗位培训、技术比武和班组劳动竞赛等活动,使职工的素质、能力和活力不断提高。把班组建设成为能打硬仗、创新力强、业绩突出的一流班组,不断增强中央企业的基层活力和执行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实现管理、技术上水平,在应对危机的同时为迎战危机过后更激烈的国际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班组建设,是中央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企业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企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中央企业要以班组和谐促进企业和谐,构筑起关心人、爱护人、发展人的和谐环境。发挥班组的组织优势,通过班组强化对职工的重视、关心和爱护;发挥班组的纽带作用,通过班组及时准确地反映职工的意愿和需求,稳妥化解各类矛盾;发挥班组的管理职能,进一步提高班组的民主管理、自主管理水平,构建团结和谐班组。因此,加强班组建设,让班组成员之间充满互信,充分交流与沟通,使班组成为职工充分发挥活力,创造力和聪明才智的舞台,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班组建设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坚持以落实岗位责任制为核心,以安全高效完成企业各项生产任务为目标,以不断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为重点,以完善班组建设管理制度为保证,切实加强中央企业基础管理,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共同进步,为提高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打牢坚实的基础。

总体目标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在班组建设和班组长队伍建设中,实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和工作管理系统化。把班组长培养成为政治强、业务精、懂技术、会管理和具有现代意识的基层管理者;把班组员工培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敬业、勤奋、创新、踏实,热爱本职岗位的劳动者。把中央企业班组建设成为安全文明高效、培养凝聚人才、开拓进取创新、团结学习和谐的企业基层组织,为职工搭建不断提升技能素质、充分展示自身能力和抱负的平台,不断提升班组建设的水平。

推进中央企业班组建设,要紧密联系中央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和当前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形势要求,研究新时期班组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实际,努力做到班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精益化,切实把握好以下五项工作原则:

一是要创新理念,学习借鉴先进管理思想和技术,顺应班组建设时代要求。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中央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班组不仅仅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层组织,已成为涵盖生产经营、文化建设、技术创新、民主管理、团队建设、利益分配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性单元。随着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班组与管理层的交流互动更加紧密、与生产流程的其他环节的协作配合更加紧密、与市场的直接联系更加紧密,中央企业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班组逐步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班组转变,对班组建设和管理水平、职工的综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企业加强班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创新理念,要善于保持发扬自己的好传统,要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好经验,要善于消化吸收再创新,在积极探索适合本企业班组建设有效途径的同时,积极导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先进管理方法、先进管理手段、先进信息技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管理、5S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班组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由单纯的生产封闭型向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的开放型转变,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对发展环境的快速应变能力。

二是要提升素质,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构建班组职工成长平台。加强班组建设,必须不断营造职工学习工作的良好环境,拓展职工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职工的创造活力。中央企业要把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起点放在基层班组上,以培育敬业、勤奋、创新、踏实、爱岗的职工队伍为目标,完善班组职工的培养、评价、激励机制,搭建班组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平台,加强对班组职工职业生涯的规划,畅通班组职工职业上升通道。要将班组职工队伍建设,与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纳入企业整体人才开发体系和人才强企战略。通过开展读书自学、岗位培训、技术比武等活动,激发职工学习热情,充实和更新职工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全面提升班组职工技能水平、服务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建立科学的班组岗位竞争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将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业务过硬、作风扎实、敢抓善管的职工选拔到班组长岗位上来,把特别突出的班组长要充实到各级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上来;通过设置技能大师、首席技师、高级工等各级次的操作岗位序列,推动技能操作人才队伍的发展,激励班组职工岗位成才,为持续提高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要激发活力,尊重职工首创精神,挖掘班组自主管理潜能。中央企业职工的民主参与意识较强,对企业的发展倍加关注。要引导好、发挥好、维护好班组职工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班组自主权,促进班组职工群策群力搞好班组建设。要尊重班组职工的首创精神,激励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自觉、自愿、自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变被动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自我提高,自觉接受并严格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搭建职工参与管理、表达诉求、行使民主权力的平台,促进班组自主管理制度化,支持班组职工围绕生产开展创新创效活动,依靠建立攻关团队、创新小组、专业技术协会等形式,进行技术革新、专利发明、QC攻关活动,增强职工创新意识。建立征集受理、论证实施、评估激励的合理化建议制度,鼓励班组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激发班组职工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的潜能,使班组自主管理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中央企业要保证各项劳动政策法规在班组中的贯彻实施,使一线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岗位业绩得到认可、个人能力得到发挥,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要传承精神,建设优秀班组文化,打造和谐敬业班组团队。企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环境在变化,但中央企业班组职工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没有改变,攻坚克难、团结协作的作风没有改变。在班组建设过程中,中央企业要以忠诚企业、敬业爱岗、务实创新、争创一流的团队精神激励和凝聚职工,传承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央企业精神,努力打造符合时代特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班组团队文化,用团队文化凝聚力量,引导班组建设。中央企业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结合班组实际,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特别是一线职工的劳动价值,尊重他们对社会、对企业的奉献。要注重建设优秀的班组文化,根据本企业文化特点努力塑造独具特色、凝聚职工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的班组理念。要通过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培育个人愿景,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章守纪、团结和谐、开拓创新和提升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制订和完善职工行为规范,推行与传播优秀班组团队文化,塑造班组良好的团队形象。

五是要分类指导,结合行业企业特点,突出班组建设个性特色。中央企业的58.7万个班组,分布于20多个主要行业,每一个行业和每一个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规模、运营环境、管理水平的差异,决定了班组建设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目标、内容、要求、方式等必然有其特殊性。班组建设要与企业自身特点相适应,要与改革发展的形势相顺应,抓好重点、凸显特点、把握关键点。要为班组职工所欢迎,更加注重调动班组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注重把班组建设融入于企业基础管理中,更加注重班组建设的实效。

当前,中央企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解决影响和制约班组建设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班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中央企业班组建设成为安全文明高效、培养凝聚人才、开拓进取创新、团结学习和谐的企业基层组织,夯实中央企业发展的根基。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班组建设的工作任务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不少困难。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依然面临严峻形势,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央企业寄予厚望。关键时刻,中央企业理应担当大任。中央企业要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就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要夯实基础,加强管理。无论是从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是企业长远发展,班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

一要强化指导,着力提高班组建设的推进水平。中央企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本企业班组建设的实际情况,按照《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本企业加强班组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班组建设的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企业党政负责人要把班组建设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事关企业发展战略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考虑,纳入企业战略发展整体规划来布置;企业分管负责同志要定期听取班组建设工作汇报,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企业班组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具体分工,做好各项制度、各项工作推进措施的制定、检查和考核;工会和党群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会同各有关职能部门做好班组建设的各项推进工作。

二要完善制度,着力提高班组建设的管理水平。加强班组建设,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努力覆盖到每一个班组。中央企业要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基础管理制度;要建立和完善班组考核体系,制定班组管理工作考核实施细则,注重量化考核和考核的时效性;要完善以班组长为核心的班组生产、管理、协作等职能,理顺运行机制,整合、优化班组资源,实现班组目标;要加强班组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职工工作、学习和休息条件。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步伐,有条件的企业要把计算机配备到班组,不断提高班组管理效益和工作水平;要鼓励中央企业班组,学习跨国公司的班组建设经验和现代管理方法,寻找差距、制定目标、不断改进,使中央企业班组管理水平努力达到国际一流企业班组的水平。

三要重视培训,着力提高班组长的发展水平。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班组长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班组长的能力水平。要保证班组长每年有一定的脱产时间参加培训,确保培训所需费用的投入。要积极为班组长的发展创造条件,对优秀班组长,要重点培养,有计划地选拔一些优秀班组长到技术和管理岗位;要建立完善对班组长的考核、奖励、晋升等机制,设立班组长岗位工资或岗位津贴,使班组长获得与其贡献相适应的经济报酬和精神鼓励;要根据组织变革带来的管理链条缩短的新形势,进一步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赋予班组长应有的指挥、分配、定岗等权力。在给班组长提要求、下任务、压担子、严考核的同时,要注意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避免一些重复性的劳动。有条件的企业要有计划的组织优秀班组长出国培训,学习国外知名企业班组建设的先进经验与管理理念。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力争在3年时间内,做到每个班组都要有党员。

四要抓好创建,着力提高班组建设的工作水平。中央企业要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红旗班组,争当知识型先进职工”活动,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先进典型的培养机制,从企业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出发,总结、提炼本系统开展班组建设的经验,创建适应企业发展的载体和品牌。国资委将于2010年集中评选表彰一批学习型红旗班组和知识型先进职工,总结交流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同时,还将牵头选择一批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企业,作为优秀班组长对口学习交流基地,为各企业对口交流提供服务。中央企业要对本系统班组建设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措施,推动工作不断深入。要发挥互联网、局域网、电视、广播、企业报刊、宣传栏等阵地作用,大力宣传推广班组建设的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推进中央企业班组建设工作整体上水平;要注重班组建设理论的研究,努力掌握班组建设的规律,组织班组长和一线职工开展班组建设的理论研究活动,定期发布和交流班组建设理论研究成果。

同志们,加强班组建设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事关中央企业发展的全局,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会后,希望同志们及时将张德江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和本次会议精神传达到企业各级领导和各个班组,认真学习借鉴东风汽车公司等企业班组建设的经验,提出本企业加强班组建设的实施意见,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从而推动本企业班组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第四篇:华日青铜艺术文化产业园简介

华日青铜艺术文化产业园简介

饶阳县华日青铜艺术文化产业园项目,位于饶阳县省级经济开发区,由饶阳县华日青铜艺术有限公司与清华美院共同投资建设,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100亩,是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青铜雕塑铸造企业。华日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城市大型景观雕塑的艺术铸造企业,公司成立于1989年,法人代表李讲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机械系铸造专业,中国雕塑企业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20余年来,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开发设计、泥稿放大、铸造加工、运输安装、售后跟踪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连年被省市评为先进三资企业、AA级信用客户、三星级明星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合格企业等,荣获多项荣誉。

华日公司制作的城市雕塑作品遍布全国 30 余个省市、自治区。其先进的生产工艺、精湛的技术手段、严谨的工作作风、完善的服务体系,受到海内外的赞誉。华日青铜艺术铸造的精品、高质量的艺术价值,受到各城市和艺术家的普遍好评。如安放于北京卢沟桥 180平方米高浮雕《抗日战争纪念碑》,为日本制作、高 8 米的《雅典娜少女》铜像,安放于重庆三峡广场的18米高的《三峡主体雕塑》,纪念“五四运动”的大型浮雕《翻开历史的一页》安放于北大红楼,北戴河奥林匹克大道项目—《历届奥运冠军手足印》,《天津北安河大型组雕》,《西部援藏工程》,《西安大唐芙蓉园》,7.28米高的纪念唐山大地震作品《天地鼎》,以及奥林匹克民族大道三大主体雕塑模型铸铜工程《民族之花》《和谐阙》《天地坛》等。目前园区已正式开园,项目的建设将新增就业岗位400个,项目达产后,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青铜大型景观雕塑艺术铸造品50件,工艺品12万多件。地方特色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招商30家,接纳实习培训学生500人,组织学术交流活动4次,接待青铜文化游客4万人次。年可交易工艺美术作品价值2.3亿元,吸引专家来园创作,年创作费可达2.7亿元,创意园年可实现利润6800万元,纳税2600万元。

饶阳县华日青铜艺术文化产业园项目,将成为我县工艺美术产业的集中展示区,集中突显艺术铸造、青铜文化、地域特色文化、休闲旅游、雕塑家画廊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化产业体系,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大发展。

第五篇:余华简介

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1960年4月3日(《四月三日事件》的来源)生,祖籍山东高唐。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当医生的父亲华自治、母亲余佩文(父母的姓,是余华名字的来源)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先后进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余华曾两度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在鲁院期间,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诗人陈虹。因陈虹在北京工作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生活照片,余华后来迁居北京十余年。现居浙江杭州。[1]

余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苏童、格非、孙甘露等的创作形成了一股文**流,评论界称之为“先锋文学”。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2年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4年获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长篇小说《活着》由张艺谋执导拍成同名电影。

著有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短篇小说集《世事如烟》、《黄昏里的男孩》、中篇小说集《现实一种》《我胆小如鼠》《战栗》和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在细雨中呼喊》等。他也写了不少散文与文学音乐评论。

编辑本段创作生涯

余华生于浙江杭州,长于海盐。父母都是医生。1973年小学毕业,1977年中学毕业,曾在一家镇上的医院任牙医。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处女作《星星》发表在《北京文学》1984年1期。后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招收的研究生班。现定居北京,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在劫难逃》,《世事如烟》,《古典爱情》,《黄昏里的男孩》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他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早年的小说带有很强的实验性,以极其冷酷的笔调揭示人性丑陋阴暗的角落,罪恶、暴力、死亡是他执着于描写的对象,处处透着怪异奇特的气息,又有非凡的想象力,客观的叙述语言和跌宕恐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对生存的异化状况有着特殊的敏感,给人以震撼。然而他在90年代后创作的长篇小说与80年代中后期的中短篇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使他享有盛誉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逼近生活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提供了历史的另一种叙述方法。死亡仍是其一大主题,极端化处理仍时隐时现。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6年11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有2500多名文学艺术界代表及嘉宾与会,共商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大计。第八次文代会有47个代表团、12个艺术门类的约1500名代表和港澳台嘉宾出席。第七次作代会有38个代表团、953名代表与会,并特邀港澳台嘉宾及海外华侨华人作家嘉宾出席。

编辑本段

《活着[1] 》是余华改变风格之作。在叙述方面,他放弃了先锋前卫的笔法,走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作品《活着》向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然而结构上,仍能给读者剧力万钧、富于电影感官和想象的感觉。据最新消息,曾获意大利文学大奖——格林扎纳·卡佛奖、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由著名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活着》,自1998年5月由南海出版公司重新出版以来,至今年7月底,已发行约20万册。并且据首都各大书店介绍,该书自上市以来,脱销是常有的事。其实,《活着》早在1993年11月已由长江文艺出版社第一次出版,但1993至1998年该书发行量还不到一万册。同一本书,为什么两次出版会遭遇不同的市场命运呢?

据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活着》1993年版的责任编辑周季胜介绍,当初他一看完这部书稿,就决定立即采用。但是,众所周知,90年代初期,各大出版社仍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期,市场意识还相当薄弱。因此,该书出版后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宣传、介绍,使许多读者没有直接的机会得以了解。而且,当时国内的纯文学市场正处于低迷状态,普通读者关注的仍是港台武侠与言情。所以,《活着》虽然当时一出版,就引起圈内人士的关注,并得到相当高的评价,可是,《活着》诞生5年了,对普通读者而言,仍然是个陌生者。但是,《活着》1998年5月由南海出版公司重新出版以来,不到一年时间,已得到约20万读者的“接受”,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据《活着》1998年版的责任编辑杨雯透露,出版社几乎是以每个月加印一万册的速度来满足此书的市场需求。当记者问到,《活着》一书重版后的宣传有否采用现今流行的炒作方式时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生活照片,杨雯编辑边摇头边介绍道,现在的读者意识敏锐,有着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对图书的炒作方式往往比较反感。《活着》之所以有如此好的销售量,原因有三点:首先最根本的一点是《活着》这本书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图书也是商品,其“质量”优劣永远是第一位的;其次,现今读者的整体阅读水平比90年代初期有很大的提高,近几年多部纯文学作品的热销也足以证明这点;最后,该书在封面设计、版式装帧以及宣传介绍等方面,把握准市场因素,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它。

另外,《活着》的创作者、著名作家余华也就此书的两种市场命运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国内文坛并不缺乏好的作品,缺少的是把这些好作品介绍给普通读者的途径。《活着》现在已“幸遇”20万读者,这是得力于90年代中期以来图书市场二渠道,即除新华书店以外的经销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接受采访渠道的逐渐拓宽。二渠道的经销,使很多民营书店、个体书摊等零售市场能够及时、迅速地满足市场的需要,让读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书。此外,余华也说到图书的宣传介绍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同时还认为张艺谋的电影《活着》确实对该书重版时最初的销售产生过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广告宣传、媒体推动的作用只是一时的,一部书命运的掌握者是千千万万普通的读者,读者会作出自己明智的选择。据业界人士分析,《活着》遭遇的两种市场命运再次说明,在图书运作中,一部书的本身价值是最重要的,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费时费力的图书炒作是毫无意义的。同时,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如何作好图书的宣传工作,如何开拓更宽更广的途径让普通读者接触到新的作品、好的作品,这些问题也是值得关注和努力解决的。

《兄弟》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作品长篇小说《兄弟》《兄弟》一开始并不在余华的写作计划内。“5年前,我开始写作一部望不到尽头的小说。2003年8月,我去了美国,在那里东奔西跑了7个月。回来后,发现自己失去了漫长叙述的欲望,于是中断了那部大长篇的写作,打算写一部稍短些的作品,以帮助自己逐渐恢复叙事能力。《兄弟》就是这样开了篇。” 余华把《兄弟》称为“两个时代相遇以后诞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当代的故事,那是一个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日的欧洲。”余华认为,一个西方人要活400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而一个中国人只要40年就经历了,400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40年当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余华写的兄弟俩就是连接这样两个时代的纽带,他们异父异母,来自两个家庭重新组合成的新家庭。“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天翻地覆,最终恩怨交集自食其果。”余华对于这两个时代的第一次正面描摹,是他本人引以为傲的。

《兄弟》让余华“研究生毕业”

余华认为《兄弟》是他写作至今最为厚重、自己也最满意的一部作品。“起先,我的构思是一部10万字的小说。可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生活照片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最终突破了40万字。写作就是这样奇妙的,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头无路,从一条羊肠小径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边。作家和时代的相遇,作家和作品的相遇,是机遇,也是时机。”

在这部小说当中,余华不自觉地增强了叙述的强度,“增加了叙述强度也就增强了阅读强度,这会加强小说的可读性,像19世纪的文学作品那样,像伟大时代的伟大作品一样,令读者激动。我一直很崇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他们的

作品就很令人激动,叙述非常朴实,就算运用了写作技巧,那种技巧也是炉火纯青。”“对一个作家来说,文学技巧用得越多,说明他本身的作品越没有力量。”《兄弟》的写作让余华往前跨出了一大步,“靠技巧来写作,好像一直在念研究生,永远也成不了大师。我现在能抛开技巧写作,感觉自己研究生毕业了,非常欣喜。”

并非“十年磨一剑”

有人称《兄弟》是余华“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余华对此矢口否认:“我是去年4月份开始写作这部作品的。虽然写作过程中经历了为数不少的失眠的夜晚,但完全谈不上是„十年磨一剑‟。此前,我一直在进行随笔写作。”

相比于十年前《许三观卖血记》出版时的冷清,《兄弟》尚未出版,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余华觉得“十年磨一剑”这种说法,会给读者一种心理暗示,从而对作品产生过高的心理期待。虽然余华对这部作品有着非比寻常的信心,但仍然希望读者能够以平实客观的心态来阅读它、进入它。“本来这部作品就比较厚重,而且我的风格也有所转变,我会担心某些老读者无法适应这种转变。„十年磨一剑‟的说法等于把我推到了悬崖边上。”

初写美妙爱情

余华很少写爱情,但是在《兄弟》中,他写下了自认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爱情。“每个人的爱情,都必定与他的时代紧密相连。”余华说,“„文革‟那个时代,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似乎一直是夫妇父母子女之间的互相背叛和出卖。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那个年代,有很多家庭是空前团结的。就像我的小说里写的一样,有一男一女,他们互相需要,相依为命,缺了对方就地活不下去。这样的爱情非常实,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能永远。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年代,谁缺了谁都没啥大不了,是不可能产生美妙永久的爱情的。”

网络荣誉

2010年12月29日,由腾讯网携美涛品牌合作举行的腾讯网2010星光大典在北京国家体育馆举行,“最具影响力微博”颁发给了余华老师。作为目前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余华在腾讯微博的150条发言平均转发量都在千次以上,话题触角从文学、哲学深入至政治、社会等领域,信息含量丰富,极富启发性与感染力,互动性强,充分体现微博的社会话题属性。

探讨话题

作家成名不宜太早

听说“80后”的小作家埋怨前辈作家不愿交出“文坛接力棒”,余华付诸一笑:“他们还年轻,不明白。其实文坛的认可始终要比市场的认可晚十年左右。我80年代初开始写作,直到1987年才得到文坛认可。现在回头来看,我觉得作家成名不应太早。”

“由于成名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长期对作品精益求精,养成了不断修改的习惯。”余华透露,此次出版的《兄弟》上部,他曾不厌其烦地修改过3次,才最终定稿,“我写作的时候文思喷涌,难免有粗糙的地方需要改动,修改的习惯非常好。作家如果太早成名,对作品的要求就不会那么高。特别是一旦得到市场认可以后,作家可能就会不断地为市场去写作,像一台复印机,而不是真正地去创作。这样非常不好,年轻人也许无法意识到。”

余华说,其实人的一生成名的感觉只能有一次,“我年轻时给很多地方投稿,天天邮差过来,往我家邮箱里塞东西。我父亲如果碰上厚重的来信,就知道是我的退稿。某一天,我一下子收到了十几封约稿信。我突然明白,我成名了,以后几乎再也不会有退稿了,心情非常激动。但是此后,我对这再也没有强烈的感觉了。所以人家问我,盛名之下有无压力,我觉得是没有的。而现在的„80后‟,也不必太在意成名的问题,好好写作就可以了。他们这代人中,必定会有大师出现。”

编辑本段

余华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早年的小说带有很强的实验性,以极其冷峻的笔调揭示人性丑陋阴暗,罪恶、暴力、死亡是他执着描写的对象,处处透着怪异奇特的气息,又有非凡的想象力。客观的叙述语言和跌宕恐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对生存的异化状况有着特殊的敏感,给人以震撼。

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创作的长篇小说与80年代中后期的中短篇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使他享有盛誉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逼近生活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提供了对历史的另一种叙述方法。死亡仍是其一大主题,极端化处理仍时隐时现。

余华蛰伏十年分上下两册推出自己的最新长篇《兄弟》,使人们关心这位作家及其作品的热度从去年持续到今年。面对十年巨变的文坛与图书市场,《兄弟》在迅速成为畅销书的同时,也遭遇了文学界无情的批评,甚至有专著《给余华拔牙》随之出版。《兄弟》能否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余华还能否占领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一切大约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下载华丹艺术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丹艺术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丹迪咖啡馆品牌简介

    品牌简介 丹迪优质咖啡的领航者 丹迪咖啡的制造集团是瑞士Movenpick著名的大型咖啡制造企业,咖啡原料来自于二十几个咖啡生产国,咖啡烘焙品种超过一百个并拥有近二十个的著名......

    我们被丹华感动(最终五篇)

    我们被丹华感动德国波恩华侨中文学校教师 袁素明 黄小桦 丹华文化教育中心和我们波恩华侨中文学校是比翼双飞的姊妹学校,有着多年的深厚友谊,为此我们一直在关注着丹华。听闻......

    艺术机构简介

    合作机构 中国国家画院 简介: 中国国家画院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属,集美术创作、研究、教育、普及交流及美术收藏于一体的国家公益型事业单位,是国家国画、书法、篆刻等......

    华地贵金属简介(定稿)

    华地贵金属简介 华地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是天津贵金属交易所114号会员。 华地贵金属(简称“华地贵金属”,英文“huadi precious”) ,是一家在中国滨海金融创新区注册成立的贵金属......

    余华简介[五篇材料]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祖籍山东高唐,出生于浙江杭州。有当医生的父亲华自治、母亲余佩文(父母的姓,是余华名字的来源)。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余华曾两度进入北京......

    华融借记卡简介

    华融借记卡简介 华融借记卡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银联核准、由华融湘江银行发行的银行卡产品,具有存取现金、转账结算、消费、理财等功能。 该卡属本外币一卡通借记卡,先......

    广州加华简介

    公司简介(望各位老板认真阅读货比十家)一、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世界,在金融风暴的余波还在笼罩全球的次年,1998一个中国高端门窗制造企业,广州加华德式门窗装饰有限公司成立了......

    南京港华简介

    南京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30日,是由南京市煤气总公司和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6亿元人民币,投资总额12亿元人民币,是南京市规模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