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11:0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樊小姗

“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抚养,从小就是一个人玩耍、学习、生活,没有爸爸陪我跑步教我打球,也没有妈妈给我讲故事、唱催眠曲,每隔1-2年才能和父母团聚,甚至有时一年就和父母通几次电话,不知道父母在哪里,只知道他们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这里描述的就是近几年来社会上频繁出现的一个热点词汇——“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者以外的其他人进行抚养和教育的儿童,简而言之就是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未成年人。与同龄人相比,他们少了一份来自父母的呵护与亲情,多了一些自卑和散漫,他们已经成为必须高度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

今年暑假,我选定了这一调研课题走访了湖南省安乡县的几个乡镇,希望能从实际调查中更深一层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

(一)特殊群体的特殊表现

湖南省安乡县地处湘鄂之边,是个农业大县,现有人口59万,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大批的农民外出务工创业,全县劳动力的转移接近10万,这既为农村的一些家庭带来收入,但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我所重点采访的安昌乡位于安乡县东部,其中三星咀中学留守儿童占该校学生的35.6%,六合小学留守儿童占56.1%,特别是华强希望小学,全校共178人,其中留守儿童占42%。通过对学校老师、班主任、同学、村支部书记及留守儿童的亲人的采访,发现了这一特殊群体行为表现十分特殊,有人称之为“留守综合症”:

一是心理缺陷。留守儿童一般对他们外出的父母很冷淡,采访中不愿意谈及他们的父母。在学校里对老师和同学不善言辞,没话可说,不易与同学打成一片。在社会上,对周围的人不愿交流,性格内向,自闭自卑者多。

二是自控力差。据老师们普遍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难教,违纪行为很多,容易与老师同学发生冲突;课余时间留恋网吧、游戏室,并且有的热衷时尚打扮,有的逃学、打架、闹事,与社会上的小混混称兄道弟。

三是成绩不佳。在三星咀中学抽查中反映出,留守儿童中64.8%的在班里属于中下等成绩,每次段考期考成绩背榜者99%是留守儿童。每逢节假日或放学后在外游玩放任自流的占62%。

四是追求早恋。据安裕乡三所学校调查,留守儿童中早恋的占29%,其中女孩子居多,主要表现是在学校里比较注重打扮,而且打扮比较“成人化”,在班中喜欢与异性同学递纸条,相互传递爱情故事的书籍,在课余多是一同频繁出入网吧。

五是缺少理想。在与留守儿童接触谈话中,问及将来长大了干什么?少数是低头不语,多数是打算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赚钱。对于少年儿童应该掌握的政治理想、信念方

面的知识,他们懂得很少,对于未来就觉得“对赚钱好过日子”。

(二)他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

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的心态、特殊的行为与他们生活成长的环境有很大的联系。他们的生存环境概括为“三缺”,即家里缺少亲情温暖,学校缺少特别关注,社会缺少监管机制。

1、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既缺少亲情的温暖又缺少家庭日常教育

----安昌乡的华强希望小学留守儿童中从小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负责照看的占94.5%,一年中没有与父母见面的占28.7%。调查中了解到85%的留守儿童自己觉得内心孤独,反映他们有心事无人说,有喜无出报。爷爷奶奶年纪大,一般无文化,“文化代沟”很深,隔代教育也造成了他们心理缺陷。家中缺少“港湾”,缺少交流,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如果在外分居或离婚,这对他们的心灵更是一种伤害,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冷酷和仇视心理,影响健康的人格形成。

2、学校缺少特殊的关注,既缺乏安全的寄宿条件又缺少心理个性的成长辅导----留守儿童的经济状况一般有两类比较突出,一是贫困家庭居多,在学校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精神负担重;另一类是父母在外赚了钱,一甩一沓钱给孩子,任其花费。由于一般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是力不从心,因而学校的寄宿条件较差,造成了上述两类留守儿童多数自暴自弃,学校想关心,关心不了,家长想管,又管不住。

3、社会上基本放任自流,既缺少社会监护机制又缺乏舆论关心及

帮教的措施----平时放长假家长以为学校会管,学校以为家长会管,结果是没人管,邻居左右抱着“无娘娃儿天照应”的心态,基本上放任自流,据安裕乡三所学校调查,50%以上的留守儿童节假日多喜欢在外上网,三五成群的在街头流荡、打架、无事生非,加上文化场所管理不严,留守儿童受影响更大。

(三)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几点建议

1、呼吁社会、动员社会重视他们,形成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

舆论环境。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的宣传要适度,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要从大局着眼,倡导全社会来关心;建议新闻媒体还可以加大正面宣传,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意义,宣传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工作中好的典型和经验;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建立“留守儿童论坛”或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库”,进一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2、加大投入,帮助学校改善寄宿条件,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可以制订特殊措施,确保留守儿童在校生活无忧无虑,安心学习。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实行“一帮一”调查走访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创办以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等监护人为对象的家长学校,进一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学校要组织开展一些经常性的心理开导和生理指导,建立专为留守儿童服务的心理咨询室等。

3、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党政部门的政治优势,形成一个对留守

儿童良性有序的社会监护环境。共青团要开展“留守儿童自尊自爱自立”的教育活动;各级妇联应把关注留守儿童与实施“春雷计划”结合起来;卫生部门、司法部门应针对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经常地开展卫生知识、性知识和法律知识的讲座;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侵害流动儿童、“留守儿童”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他们提供法律帮助,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权利。还可以发动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组织“关爱下一代”的校外义务辅导,各地政府对留守儿童的特困家庭应建立脱贫致富的援助计划。

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是社会各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是,面对如此多的留守孩子,一对一地帮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综合性问题,而帮助留守儿童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对他们对一份关心,多一点问候,面对心的呼唤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

第二篇:留守儿童成长环境调查

留守儿童成长环境调查

09政法系社专 隋林玉 2009020105

摘要: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由此所带来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倍受社会关注。本文通过编制“关于留守儿童成长状况的调查问卷”,对“全国首家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所在的林梓小学展开调查,通过各种比较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上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在与父母的关系上表现较为冷漠,与抚养人的关系虽然比较亲密却经常有孤独感,认为老师像亲人一样、期望能从老师那里获得更多的信心和鼓励,与同伴的关系甚为紧密。同时,对留守儿童中“母亲是否外出”的两类样本进行的差异性研究表明,母亲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相对父亲更为重要。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原因建议

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人口流动逐渐呈现出大规模和大幅度。据有关部门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已有1亿流动人口,由此所产生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研究者的大力呼吁和各级政府的积极行动,关注并解决“城市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已经纳入了各地的工作议事日程。然而,流动人口子女除了 “城市民工子弟”外,还包括“留守儿童”,对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更加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者以外的其他人进行抚养和教育的儿童。“留守儿童”的概念在诞生之初,指的是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国而留在家里的儿童。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留守儿童”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其外延越来越大,逐渐演化为上述含义。“留守儿童”大量出现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事实。随着人们对这一领域的逐渐关注,相关的研究和报道也越来越多。由于现实或他们(父母)自身受教育程度等各方面原因,他们对子女的关爱都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对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往往不够重视,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这就造成许多“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方面的真空。

根据调查问卷所涉及的七个方面,关于流动儿童成长状况的研究结果如下:

1、留守儿童具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父母不在身边,他们能否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是我们所关心的。留守儿童在独立起居和做家务的能力上强于当地的非留守儿童。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许父母外出客观上给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带来了机会,他们必须学会独立才能够更好的生活。这

种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养成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显然是很重要的,因此父母外出对于孩子独立能力的锻炼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有益的,如果孩子能在这种独立的过程中体味生活的艰辛,也许他们会更好地理解父母,从而从父母的生活经历中体验更加宝贵的精神力量。

2、留守儿童具有较高的学习独立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独立性水平。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平时无法给他们以学习上的帮助,以致于他们只有培养独立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而言应该是有帮助的。然而从比较的差异性上来看,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习困难更多,这对于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小学生毕竟有一种生理上的弱势,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还并非足以很好的学习,在遇到困难时没有父母给予适时的帮助会使其心理遭受更大的挫折。这一点需要引起家长和学校的注意。

3、留守儿童能够较好地理解父母,部分儿童在与父母的关系上稍显冷漠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对于父母的依赖性还是比较大的,他们认为亲子之间还是互相理解的。由此可见,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还是比较亲密和正常的。

但是其中一个问题的结果也许又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其中也许有两个原因:一是虽然父母外出,并未在亲子关系上给孩子留下任何不良的影响,反而使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二是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孩子已经对于良好甚或亲密亲子关系的期望很低,表现出一定的冷漠。如果原因是后者,作为家长应该引起重视。

4、留守儿童与抚养人关系比较亲密

在调查中还有一项结果值得注意,即虽然留守儿童与抚养人关系比较亲密,然而他们有孤单感的比例还是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由此可见,抚养人虽然能够给孩子带来生活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可还是无法让孩子在精神上有一种支撑和依赖。这种孤独感的长期存在无疑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这是作为家长和学校又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5、留守儿童和教师的关系值得深思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他们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此以来给我们的启示是:老师的有所作为会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好的效果的。在其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教师如能承担起培养其自信心的重任,则会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成长动力。因此,此调查结果也许值得学校和教师深思。

6、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同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除父母以外,他们认为和同学在一起最开心。从年龄特征上来讲,小学阶段的儿童在情感发展方面是有非常强烈的需要的,“同辈群体”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留守儿童而言也是如此。然而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孩子的感情沟通便更多的寄托在其他人身上,如此以来,同学则成为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在他们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7、母亲留守更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活的独立性、学习兴趣、对父母的感情、对抚养人的态度和与朋友的关系上。此结果表明,母亲是否留守对儿童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影响。有母亲在的情况下,孩子的成长与能力发展状况与非留守儿童几乎没有差异。可见,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成长过程更需要母亲的参与,这是此年龄段儿童成长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殊性。讨论及建议

1、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该如何作为?

虽说父母的外出并非一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然而它使得孩子在亲情体验上的缺失或淡漠是有目共睹的,调查中有那么多孩子有很强的孤独感就是力证。在活动的交谈中,一些孩子对于“家长是否回家陪他们”表现出异常的淡漠。如此看来,长时间亲情体验的缺失既可能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极有可能给孩子带来消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很小就对人间的冷暖失去兴趣,如此大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于是在此,我们倡议留守儿童的家长要对孩子多付出一些关心,不能让孩子的成长因为父母的原因而受到不良影响。

也许,对于孩子多一些关心是每个家长都可以做到的,但是父母应该关心什么,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仅仅是学习成绩吗?当然不是。可是通过了解,我们发现,正是因为家长不在家,比在家的家长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以致于每次回家或者打电话仅有的沟通时间都用在了关心学习上,对于其成长体验中所缺失的那部分关注的非常不够。如此以来,也就使得很多研究者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着道德滑坡现象具备了可能性。因此,作为教育研究者,我们建议留守儿童的家长们更多的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鞭长莫及的情况下,更多的在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上作出努力,而不是仅仅关注其学习成绩。

2、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将如何作为?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原来由家长应该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转嫁给了学校,因此学校要承担双重责任,这对学校教育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面对这样一群有着特殊成长背景的孩子,学校教育应该抱有怎样的期待,学校的教师应该如何树立恰当的学生观,应该如何培养学生一种应有的合作竞争意识?这些都是应该思考的问题。从问卷调查和

活动中我们已经体会到,由于学校里大多是女教师,因此留守儿童从他们身上获得了像母爱一样的情感体验,这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对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而言,仅此而已是不够的。基于调查给我们的思考,我们建议留守儿童的教师们不要吝啬你们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许在这些孩子身上会有更明显的体现。此外,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更应该培养其坚强的社会适应力,如何能够让他们通过体验父母在社会上生存的艰辛,来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不至于变得孤僻或感情冷漠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孩子可能是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默默地成长,这些孩子可能是在没有玩具的环境中辛勤地成长,这些孩子也可能是在没有粉饰的环境中野树般成长。但是,也许只有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才不会不习惯遭受冷落;也许只有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才不会将别人也当作自己的玩具;也许只有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苦、才懂得感恩。当多数人围着奇花异卉齐声赞颂孩子时,我们也许更应该关注那些随处坚韧生长的“小草”。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群体中来,让我们一起去关注留守,守望未来。

第三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家庭收入做出贡献的同时,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已凸显出来。外出打工农民大多是青壮年,子女正值学习阶段,多数被丢给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这些“留守子女”的教育管理相对较差。为了使农村的留守儿童更全面、更好地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笔者针对本学范区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希望能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一、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一)常见的留守儿童监护类型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双亲或有一方长期在外务工,故而对他们的监护出现了缺失,他们通常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

(1)隔代监护型。由祖辈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哺养的方式。父母均外出时,且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家庭,基本上采用这种方式。这一监护形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于监护与被监护的主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使得监护者在监护和施教时,通常是但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引导,有句俗语是“隔代疼”,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比孩子的父母更加疼爱孩子、甚至是宠爱,使得监护者在养育和管教方面过分溺爱,对孩子缺少必要的限制,从而容易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二是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祖辈在文化知识层次上属于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孙辈的监护和养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起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力不从心了。

(2)单亲监护型。单亲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最普遍的一种现象,而父亲外出务工比例最大,这种家庭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勤俭节约型,即母亲在家操持家务、管理孩子并维持生计,打工挣的钱用于家庭建设。这种情况下的母亲一般劳动量大,身心疲惫,对孩子的管理并不到位,认为只要不饿着、冻着即可,对经济却卡得很紧;二是挥霍享受型,即父亲在外务工,挣钱较多,其母在家除了照看孩子的生活外,其余时间就是打牌消磨时间,由于生活富裕,精神空虚,与孩子很难沟通。(3)亲朋监护型。即把孩子托付给亲朋好友,如叔婶、姑舅或要好朋友。这种监护的特点是:一是监护人通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好向孩子的父母交待;而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少有关注。因为,亲戚朋友担心的是,如果管得多管得严,万一孩子半路跑了或出了什么意外,事情就不好收场;如果不跑不出事,但孩子在父母回家把自己所受“待遇”告诉爹妈,则会把亲戚朋友关系弄僵了。所以,只要孩子平安,物质上不亏待孩子,基本上就行。如果学生成绩也不差,那更是锦上添花。二是亲戚朋友通常也有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如在各方面待遇不公平,留守儿童通常会从心理上感觉自己是“外来人”,易与寄养家的孩子发生矛盾。

(4)自我监护型。即由于没有上述几种条件,或其它各种原因,这部分孩子无人监护,父母把监护责任交给“留守儿童”自身。由于他们的自律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较弱,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基本上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而他们的父母大多在金钱上给予充分的满足,他们养成了自由散漫、奢侈、浪费、道德水平低下等不良行为和习惯。

(二)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现状

由于上述的几种监护类型都不利于他们的发展,给他们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留守儿童身上也就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1、普遍厌学,成绩差。在班级学生中,留守儿童成绩好的所占比重极小,他们中间大部分人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这部分学生由于缺少家庭教育,他们对学习普遍不感兴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有的同学还要承担一定量的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导致他们经常请假、缺课,久而久之,有一部分自制力差的留守学生就养成了旷课、逃学的习惯。

2、违规违纪现象严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辈既没有教育的精力和体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亲朋好友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多说,说多了又不听。时间长了这部分学生行为偏差越来越严重,出轨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在学校里这部分学生道德品质普遍表现较差,平时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另外还有说谎、打架、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更有甚者,有一部分学生上网成瘾,经常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年人混在一起。

3、心理障碍比较严重。这部分同学由于平时远离父母,只能一两个月通过电话和父母短暂交流一次,严重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现实的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由于生活及学习等各方面原因无法及时和别人交流,就会引发他们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自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4、性格发展不健全。这部分学生长期同父母分离,成长中缺少关爱,现实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由于监控失调,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5、思想、价值观出现扭曲。由于部分父母们因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内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对他们采取过多的金钱和物质补偿,并且处处随孩子的心意,长此以往,极易使孩子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6、存在安全隐患。留守儿童有相当一部分自制力较弱,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加之学校与家庭的衔接上出现的“真空”,导致留守儿童因意外而遭受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二、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

(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度不够。

由于留守儿童是隔代教育和托管照顾,祖辈和托管人由于自身认知水平和利益关系,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和管理措施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孩子的未来缺少合理的规划,对学校的各项措施缺少支持,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效果事倍功半。

2、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需要资金的支撑。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极易造成家庭破裂。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家庭已发生离异或父母感情存在严重危机,这部分孩子缺乏安全感。极少数孩子家长缺乏家庭责任感,当夫妻离异后,对孩子不闻不问,放弃了家长责任。这类孩子更需要社会和学校经济的援助,但我们因为资金的问题,对这类孩子关爱有些力不从心无法到位。

(二)、留守儿童教育对策研究

1、针对学校与家庭协调度不够的问题,建议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和宣传功能。

政府要通过各种舆论工具正确宣传学校的教育工作,使社会各界认识、认同学校的做法,并响应支持学校的措施;在学校和家庭教育发生分歧时,要协调好双方意见,改变学校的弱势地位,使学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并保护学校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学校教育工作

(1)、以学校作为留守儿童工作责任主体,积极组织教师在围绕着如何对留守儿童实施思想上帮教、学习上帮学、生活上帮助、安全上帮保开展工作。同时要求各位教师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开展广泛宣传,动员所在工作单位的相关留守学生家长在外出务工前要妥善安臵子女的抚养、监护、入校和学习。同时,各个班级要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掌握必要的信息资料,并及时把信息资料上报学校。另外,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且定期上报相关信息,实时动态管理。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深入村、组、家庭访问,了解留守学生委托监护人具体情况和其父母的务工地址及联系方式,以便于及时相互沟通;同时记录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并安排专人落实负责,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2)、开展形式多样关爱行动:

①建立成长导师制:首先每个教师要对所在班级的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并把摸底情况记录在案,形成留守学生档案。然后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与他们签订爱心结对协议。在平时工作中,辅导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所结对子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并针对具体情况对留守学生进行帮扶。

②成立“同伴引领,互助飞翔”小组:针对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 “同伴引领,互助飞翔”小组活动,即要求班级内的优秀学生与班级内的留守学生结成互助对子,随时对班级内的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帮助,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另外,要求互助小组把帮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对班级内的每一位留守学生的情况随时把握,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③成立留守儿童悄悄话信箱: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他们缺少了交流的对象,有心里话无法诉说,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成立留守儿童悄悄话信箱,让学生把平时不敢说、不能说的事情通过悄悄话信箱,与老师进行交流。学校还可以安排专门人员每天定时开箱,把留守学生的悄悄话加以整理,并根据不同的分类,安排不同人员加以处理,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学会倾诉。

(3)多渠道着手,让关爱目标立体全面

①思想上帮教全面。学校利用各种形式对留守儿童全面开展人生观、亲情观、理想前途、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把每年的第10月定为“红色宣传月”,以“红色宣传”为主题举办书法、绘画、征文竞赛,使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人生观得以提升。另外,还可以要求每个留守儿童每周至少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每个月至少写一封信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问候父母。同时积极倡导学生勤俭节约,理性消费。通过这些有益的引领活动,促使留守儿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亲情观,树立了理想明确了目标,提高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法律法规意识,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②学习上帮学到位。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管教,学习目的不明确,主动性较差,加之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亲属无力管教,孩子们学习缺乏动力,导致学校教育质量整体下滑。可以组织教师与学生成立了爱心联系小组,每个教师至少帮扶一名留守孩子。对留守学生要进行全方位帮扶,不仅仅关心孩子的思想,同时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学习进行全程跟踪、辅导,不让一个留守儿童掉队。

③ 生活上帮助到家。针对留守儿童动手能力差,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现象,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生活技能培训,举办留守儿童生活技能比赛。例如洗衣、叠被、钉钮扣、削苹果、烧菜做饭包饺子等,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对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学校通过扶贫基金对这些孩子提供生活上帮助。

④安全上帮保落实。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管教,自由度较大,安全上存在极大的隐患。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学校制度上进行保障,针对留守儿童专门制定出一整套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教师在平时要对学生时时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把安全这根弦绷紧。学校还要积极同派出所联系,在校内成立了警务室,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打造平安校园;同时加强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制定校园各种应急预案,充分准备应对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平时加强学生安全技能的传授和培训,例如消防知识、交通安全知识、与人交往应注意防范等,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的工作,也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在社会转型期之时下一代的成长,还关系到每一个留守家庭的未来,更关系到社会今后的稳定。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功在当代,利在下代,惠泽未来。在这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大声疾呼:学校工作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需要政府的政策和引导!只有这样,学校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才能切实有效地长期开展下去。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 优化育人环境(范文)

关爱留守儿童 优化育人环境 ——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对策

当今,“留守儿童”这个新时代的代名词,新时代的产物,越来越影响着学校,影响着社会,是当今人们常街谈巷议的问题,也是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热潮的兴起,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大,他们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教和关爱,致使亲情失落,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学业失教;且性格内向、孤僻,焦虑自闭,悲观消极,自暴自弃;自私自利,易冲动,易暴躁,易做违法乱纪的事。他们学习成绩差,道德品质也差,思想也较落后。如放任不管,他们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就可能成为社会的渣子。管理、教育及时,他们就会成为好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

一、留守儿童的症结根源及教育的三大误区

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夫妇同时外出务工者较多,且有增无减,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家乡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朋好友中代为照管,据不完全统计,学生父母单亲外出务工的和父母双亲同时外出务工的,占农村学校学生总数的85%左右,这种隔代教育不但使家庭教育走向困境,而且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难度。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三大误区:一是留守儿童监护人思想保守落后,认为农村孩子不会有多大出息,只要能写到、认到几个字,能算一点帐就行了;还有的认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都很难,倒不如早从学校大门走出去打工挣钱;二是留守儿童监护人能力太差,责任心不强,怕“得罪”人,只是出于对孩子的接收而已,只管好他们的睡觉、吃饭、穿衣就差不多了,还谈得上什么家庭教育;三是不少留守儿童的祖父祖母、外祖父母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百般呵护,生怕不能在儿女面前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而“留守儿童”的父母的心里只要把孩子交给了“接收站”,就一了百了,虽有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也时刻挂念着孩子,但远隔千山万水,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鞭长莫及;有的一年半载才给孩子打一两次电话,或写封信;有的两三年都不回家看一次孩子;有的甚至连孩子的书学费、生活费等都不能按时邮寄回家。这些不但使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亲情疏远,家庭教育的疏远,也给留守儿童造成恐惧、孤僻、空虚感,对人对事没有诚意,学习上放任自流,生活上忧郁麻木,有的厌学出走,有的网吧上网打游戏,有的结伙偷窃行凶„„种种不良行为,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着非留守儿童的成长和进步。所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刻不容缓之事,是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二、抓住症结,对症下药

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不良行为,应抓住症结,对症下药。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和对应策略,制定相关的措施,把“留守儿童”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抓,成立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具体做法是: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

学校以班为单位对“留守儿童”建立个人档案,掌握每个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走向及联系电话、监管的人基本情况、联系电话,同时也将该生在学校的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等记录在个人档案里,以便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或监管人。

2、建立“特殊儿童”档案

“特殊儿童”极易给学校、给社会造成极大影响。这类儿童难教、难管。造成“特殊儿童”的主要原因:一是当今离婚率上升造成的。孩子或是跟父亲,或是跟母亲,或是父母双方都不管,甩给祖父祖母或外祖父母;二是父母因病死亡或因工伤亡的儿童;三是有不良行为、品行较差的儿童;四是喜欢惹事生非的儿童;五是逃学、常旷课的儿童。这些儿童在心灵上都留下了创伤,对人对事看破了红尘,学习上放任自流,生活上郁郁寡欢,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学校应根据“特殊儿童”的“特殊情况”,建立“特殊儿童”档案,由家长学校领导班子、大队部给予“特殊关照”和引导。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老师与家长签订家校教育责任书,公开学校、校长及班主任的电话号码,登记家庭住址、家长或监护人的工作单位和住宅电话,以便及时沟通家校教育,掌握儿童的双向表现。

4、建立家访制度。教师每周一至二次家访,家访既能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及行为表现等情况,又能及时把该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向家长或监管人汇报,还可探讨共同管理、教育的经验。

5、建立家长会制度。学校每期定期召开一至二次的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沟通的好机会,并以此为契机,与家长或“留守儿童”的代管人沟通,请优秀家长或优秀代管人谈谈育儿体会、经验、教训,听取“留守儿童”责任人的意见和建议。

三、注重实效,开展多样性活动

开展多样性和科学性的活动,把握系统教育与树立典型教育相结合,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有益活动,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1、开展家长讲座活动。儿童正处于好动和无节制性的特点,学校应从举办讲座的形式讲授如何管理、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监管职责,并教给一些管理经验及方法。

2、开展“代管家长”论坛。交流经验活动,探索如何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水平,并评选出优秀者给予精神奖和物质奖。

3、开展家教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家长教育子女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病情”开出“药方”。

4、开展“红领巾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鼓励他们结伴同进,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在班级为留守儿童的生日唱支歌,送点小礼品等。

5、开展教职工“一日捐”,学生“一元捐”活动,所筹集的资金给较困难的留守儿童作补助费,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校这个大家的亲情与温暖。

6、开展传统活动。学校在每次重大节日、纪念日中开展活动,要邀请家长参加,有时还可请家长和孩子与教师一起参加游戏、演出等,使家长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了解学校的发展前景,知道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让家长共享孩子成功的喜悦,也沟通了师生和家长的情感。

7、开展亲情联谊活动。学校免费让学生使用学校的电话、网络与远方的父母打电话、上网聊天,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父母送去祝福,联络 和沟通母子的情感。

8、学校协助社区、村社开展留守儿童活动天地。鼓励社区、村社的自愿者在节假日、寒暑假时将本社区、村社的留守儿童集中起来,开展读书、联谊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让这些儿童消除寂寞感、孤独感,使他们愉快地度过节假日和寒暑假。

四、祖国的未来寄希望于儿童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造就和培养儿童是学校和社会不可推御的责任,而“留守儿童”的问题,将会影响到家庭、学校、社会乃至会影响到将来的祖国建设事业。所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单个的“家庭教育”,而是整个学校、整个社会的教育。学校要通过一系列情感教育活动,为“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一族”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在家、校和社会上都能享受到亲情,享受到“父一样的爱”,享受到“母一样的爱”,要为他们的成长、进步打造出一片美丽的蓝天。

第五篇: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处境究竟是何状况?近日来,在新宁县团县委的带领下,我们对该县清泉村进行了调研,该村留守儿童正面临着5个“缺失”,即亲情上缺失“慰”,生活上缺失“帮”,心理上缺失“疏”,学习上缺失“导”,安全上缺失“护”。5个“缺失”字字句句沉重地告诫家长,提醒学校,警示社会。由于留守儿童失去了他们应当拥有的成长条件,乃至人格发育不够健全,行为习惯有失规范,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些留守儿童身体没有长成,过激的性格和行为却提早成熟,如内心封闭,孤独离群,心理逆反,学习敷衍,甚至迷恋网吧、混入社会等不一而足。面对这一新形势下形成的社会难题,经过近日来工作调研实践表明农村留守儿童急需少一点“缺失”,多一点“共享”。

“缺失”是客观存在,“共享”需要我们为之创造。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开展留守儿童调研工作,以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让更多的人去关爱留守儿童。

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加重零距离的关爱氛围

零距离的关爱本属于父母亲人的,我们如能将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以一种组织机构形成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来,定会给留守儿童创造一种新的氛围,让孩子心情舒畅的置身其中,亲身体验到来自父母亲人以外的关爱。清江桥乡清泉村人多田少,外出务工人员多达百余,其中父母全部外出的就有26家,留守孩子处于不同程度的困境:一是父母离异或一方亡故的有6名,他们的细小心灵过早地受到伤害;二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有5家,孩子们受教育的随时都可能被贫困吞噬;三是监护人没有家庭管教能力的占50%,孩子们的成长处于“信天游”的状态。改变这种状况不能只靠“外援”,充分发挥村、支两委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团县委在清泉村正式建立留守儿童综合教育管理工作试点,做到有由村支两委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有在村内选拔的义务辅导员,有固定“走访日”,有总结表彰长效机制。清泉村关心下一代协会还特别规定村支两委人员分片监护留守儿童,村民组长协助监护人监护本组的留守儿童。为加强联系,该村关心下一代协会还制定了联系学校和家长的特别信函,共同帮教留守孩子。

随着组织机构的建立,明确基层干部帮教留守孩子的责任,为留守儿童新增了不少代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加强了零距离的关爱氛围。

二、建立结对帮教机制,为留守孩子弥补“缺失”

清泉村留守儿童综合教育管理试点,另有一个突出特色,即是对留守孩子“帮教结对”单位较多,“双边关系”稳定,而且收到显著成效。相关单位都与清泉村1至2名留守孩子结对帮教。帮教活动克服形式主义,具有三大特色:一是结对单位一般都是主要领导,亲自参加结对帮教和走访活动,给乡村和留守儿童产生激励效应;二是结对帮教活动经常开展鼓舞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等活动,如每年的总结表彰活动,按季进行的集体走访日活动等;三是结对单位坚持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帮教,除了按共同约定的以单位名义给留守孩子一定资助外,精神鼓励尤为突出,如双胞胎兄弟陈双双、陈双喜,父亲患绝症久治不愈,亡故后家贫如洗,母亲为还债带着病体外出打工,成为该村最贫困的留守孩子家庭。在县、乡、村三级呵护下,已读初二的两兄弟很有长进,不仅主动跟随爷爷上山扑灭山火,学业成绩也大有进步。

留守儿童从帮教结对中“少一点缺失,多一点共享”,普遍出现成绩进步、行为规范、热爱劳动、尊敬长辈的良好反应,这已成为村支两委、孩子家长的共识。

三、组织别开生面的教育活动,让留守孩子获得份外“补偿”

为实现给留守儿童的“共享”承诺,团县委开展了多种别开生面的教育活动,让其他孩子拥有的他们一般都有,其他孩子没有的他们甚至也有。这样,留守孩子的“缺失”进一步少了,而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共沐时代雨露的机会就多了。

一是在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全村中小学生中开展“比学习、比劳动、比安全、比文明礼貌、比爱护环境”活动,鼓励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每年8月都要为未成年人召开总结表彰会议,对“五比”积极分子和考入大学及重点中学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是召开别具一格的留守孩子家长、结对单位会议。家长会议程包括结对双方谈话、村委和家长代表报告留守孩子情况。

三是组织清泉村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开展“为崀山申遗加油”活动,这是对清泉村留守儿童的特别补偿。这次活动的主题即是“为崀山申遗加油”。通过活动,让清泉村的未成年人、留守孩子懂得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将“保护青山绿水、致力崀山申遗”等口号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既陶冶自身,又影响他人。当他们迈步在县城大街和崀山街道上,当他们徜徉在崀山景区的新修栈道上,当他们高喊着“为崀山申遗加油”的响亮口号时,我深信,留守儿童们很可能忘却自己是个“留守孩子”!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让留守儿童少一点“缺失”,多创造一些“共享”,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才能让留守儿童的头顶早日出现一片蔚蓝的天空。

下载关于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推荐5篇)

    关于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陕西省A市某学校为例前言: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之下,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流往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产生。留......

    谷城县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与思考

    谷城县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与思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谷城县劳务经济蓬勃发展,为谷城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给城乡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劳务经济在为地方特别是......

    关于留守儿童托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留守儿童托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本文在调研分析陕西白河县留守儿童托管服务行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托管服务行业管理......

    5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与思考为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促进荆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期,我们与城区44家企业和18家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大家普遍反映,近几......

    关于留守儿童托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5篇范文)

    【摘 要】 本文在调研分析陕西白河县留守儿童托管服务行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托管服务行业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部门齐抓共......

    关于我县留守儿童托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县留守儿童托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逐渐向纵深发展,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日趋庞大。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而......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内容摘要】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长期外出孩子留守在家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的儿童。留守儿童常出现情感缺失、心理偏差、行为失当......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素质普遍存在失衡、脆弱,这主要他们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等因素造成的。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教育投入不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