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情况调查
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情况调查
——以合肥市肥西县严店乡为例
管华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2012级)
摘要
当代社会,在市场经济驱动下,许多青年家长双双外出务工,谋求经济利益,将子女完全交由自己父母教养的现象比比皆是,隔代教育突显。近几年来,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同孩子缺少沟通和教育,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失教、心理上失衡、行为上失范、生活上失助、安全上失保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应对这一系列问题,成为现代社会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留守儿童、隔代教育 概念界定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隔代教育是相对亲子教育而言,所谓隔代教育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儿童亲生父母把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交给上一代家长来承担的教育方式。
调研意义
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在各方面都有着优异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家庭的幸福;有利于全面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有利于家校联系,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
调研目的
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活现状、教育状况等。通过调查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留守儿童,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调查对象:留守儿童、乡村学校教师。调查方法:深入乡村学校中,与一些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交谈,并对学校的相关资料进行查看,并进行简单问卷调查。
正文
据网上了解,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到40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里成较大上升趋势。“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所以在这个暑假我就和同学组建了实践团队,一起去乡村学校实习,对一些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以及学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我们先后调查了合肥市肥西县严店乡的严店中心小学、苏小小学、文华希望小学、郑岗小学、塘南小学五所小学。通过几天的调查以及我们与学校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通过调查,留守儿童们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因为他们正是处于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又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隔离,使他们心理问题得不到解答,又缺乏父母的关爱,产生孤独感,形成他们情绪消极,表现出内向、失落、自卑、自私,有的甚至出现逆反心理。
因为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年龄很小,心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而代养人又宠溺孩子,久而久之会使很多留守儿童心理上基本失去自控能力,为所欲为养成不良生活习惯不良,具体会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长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成为问题儿童。
由于多数外出打工人员把子女交有自己的父母或兄妹照顾,代养人却因为年迈无力或者要照顾的孩子人数多等问题,使留守儿童无法得到充足的关爱和照料。缺乏照顾和关怀的留守儿童不仅会有孤独无依的心理问题而且一般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更容易在行为上变坏。
二、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从调查的儿童来看,约80%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代养,而由于老人年迈和长期的节俭意识,这部分留守儿童几乎都没有什么零花钱,且生活上饭菜单一有时基本没有什么蔬菜,更不用说什么营养品、水果等城市家庭必需品。从数据可以看出,很多留守儿童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营养缺乏。
由于留守儿童祖辈的教育能力不够,思想和道德教育难免空洞说教,不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在学习方面能得到祖辈的指导的很少,这就会使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得不到足够的指导。
随着学校安全责任的加大,学校尽量减少学生的在校时间,规范办学行为,调整作息时间表,压缩正常上班期间的学生在校时间,坚决执行不加班不补课、法定节假日一律放假的规定,这样学生在校外的时间就会增加,特别是留守儿童,就会出现外出到处游荡、或上网吧、或回家长时间的看电视等,导致安全、学业、交往等方面的隐患。
而且缺少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往往在做出危险举动时得不到及时的提醒和制止,从而使其安全得不到保障。并且,留守儿童在生病、受伤时也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和照料。
三、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随之而来的,也产生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亲情是无可替代的家庭教育基础,真诚、倾诉、依存、不离不弃是
其他交往所无法与之比拟的,所以有人将父母称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中时间最长的学校。对于留守儿童最首要的还是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还是联系父母,让在外地的父母有空多通通电话聊聊天,尽可能的多回家看看。
虽说在现阶段留守儿童在学校是倍受关注的群体,但现实状况是学校无法给予他们有效的特殊关照。留守儿童确实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特别的呵护和关爱,如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积极作用,但现有的活动和设备还不够,还要增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学校应该减少正规的教学活动时间,放松面向全体学生的统一要求,留出时间安排固定的教师队伍去开展补偿教育。在校期间,留守儿童不仅要随同其他学生一起全天候、全覆盖地接受管理和教育,也需要得到特别的照顾,即学校应该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补偿性教育活动。
总结
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集体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方案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第二篇: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情况调查
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情况调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虽然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造成了农村地区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此次井冈行,我们并没有看到预料中那么多的留守儿童。或许是因为当地经济,尤其是旅游业,发展起来,生活条件与收入水平也有明显提升,使得一些在外打工的人会愿意回到井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令人欣慰的。
隔代教育,是指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交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这种情况在留守儿童的家庭中尤为常见。
此次调查我们旨在。。。。。
调查地区:江西省井冈山市下七乡 调查对象:
1参阅百度百科:留守儿童http://baike.baidu.com/link?url=3hlNL0se3a64WJ73IX4XjpeEAC4wC7tvzPJw_Wv36AVT12M2EFN5m7cImmSo05xDl3JC1E-do4LONZxeOV4zd9VjzQRmaLfupkVsKjHAQgn90GFb7OhdIet-cesGZzLK 2参阅百度百科:隔代教育
http://baike.baidu.com/item/%E9%9A%94%E4%BB%A3%E6%95%99%E8%82%B2
第三篇:关于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的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的调研报告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为了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以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为主题,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实地走访,与留守儿童交流等活动,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合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合作
一,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的定义
1.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留守儿童” 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却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2.隔代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在此我调查更多的是倾向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基于当前农村的家庭教育状况,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其一,父母在家,仍由爷爷奶奶抚养;其二,父母一方在家,由爷爷奶奶抚养;其三,父母双方不在家,由爷爷奶奶抚养。而我又更倾向于第三种情况的调查研究。
二,留守儿童在隔代教育下易出现的问题
1.心理障碍问题严重。留守孩子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生活内容单调、贫乏,缺乏与父母共处的机会,消极的东西极易酝酿滋生。他们觉得自己缺失了父母之爱,对父母有一种抵触情绪,导致心理封闭,敏感且攻击性强。有的自闭,心灵变得忧郁,哀伤,有的放纵。一些孩子不积极和监护人及老师沟通,遇事从不说,也不知道向谁诉说。因长期的自闭会使这种情绪压抑在心底,影响他们的人生及幸福感受,导致他们回避现实,不再提及和重视亲情。
2.道德行为规范失常。老人带孩子会出现无意识过度溺爱的特点。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各方面问题出来了。从而导致孩子既软弱又自私专横。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引导和过问孩子的学习,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
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代亲人照看的留守儿童,大部分监护人是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因此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3.留守儿童很少有全面发展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品德发展不尽人意。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总体差于非留守儿童。“双差生”绝大部分产生在留守儿童中,是学校和老师的一块心病。由于没有父母的细心监护,而班主任老师又不可能面面俱到,相当一部分留守生学习缺乏自觉性,交友没有选择,喜欢成群结伙,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勤俭节约;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的甚至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参与偷盗,迷恋上网等不良行为。现在的孩子们,在父母亲眼里、祖辈眼里都是手中宝,正所谓“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于孩子们的宠爱也越来越重,父母亲为了挣钱养家,而不得不把孩子留在祖辈身边,祖辈们舍不得打骂,对于孩子们过度的溺爱,以至于有些孩子养成那种“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的性格,则有些孩子却因为父母亲不在身边而养成那种孤僻的性格,很少与他人交流,总是一个人做事,一个人学习,甚至有些孩子都不与身边的亲人或朋友交谈,可是这种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试着去改变它,也许会有希望再看到孩子们那纯真的笑脸。所以为他们做的有很多。
4.造成亲子感情隔阂。平时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孩子已经习惯了祖父母的袒护和迁就,因此当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对他提出严格的要求时,孩子便很难接受,以致容易形成亲子之间的感情隔阂和情绪抵触,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再加上父母严格要求或惩罚孩子时,祖父母往往会出面干预,这更使得年轻父母无法及时矫正子女的缺失,既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容易导致家庭关系失和。“隔代教育”代替不了亲子教育,即使是自己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给父母抚养,也应尽量争取多与子女见面的机会,每一次前往探望,都要与父母进行育儿交流,同时不能一味以物质去取悦孩子,而应多和他们沟通并施以有效的教育。而对于已造成心理距离的亲子关系,不能用打骂的形式让其改正缺点,而应在其情绪较好的时候循循善诱,让他逐渐明白,对孩子要多一些理解和尊重,经常鼓励,支持、引导他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要把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5.法纪观念淡薄。学生的法纪观念和意识要通过家长、教师经常教育才能形成。隔代教养的学生长期不在父母身边,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心理指导、行为矫正,他们对是非界限有时很模糊,法纪观念也很淡薄。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长期不与父母共进晚餐的孩子比与父母共进晚餐的孩子的违法比率高。
6.师生关系紧张。由于隔代教育学生的法纪观念淡薄,他们身上存在一些陋习:哥们义气,乱交朋友与社会不良青年接触频繁,厌学逃学。这批学生自觉性不强、守纪不持久,对老师的教育很反感,不喜欢老师管得严、管的多,甚至个别学生发展到躲老师,背后骂老师、恨老师。
7.学习缺乏动因。隔代教养的学生长期与祖辈、父辈亲属生活,他们与父母很少交流沟通,因而学习无目的、少计划、缺动因、乏信心、成绩差。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与孩子交流思想,监督学习。有的祖辈、父辈亲属持有帮着将孩子养大的想法,因此对他们教育不力,管教无方。在调查表“我最烦恼的事”栏目中,有的学生写道:“外祖父知识少,爱唠叨,经常让我做事”;“祖母唠叨,没方法”;“不知读书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读书没有信心,学习成绩差”等。
三,隔代教育的优点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只不过是哪一面占主导的问题。隔代教育中因为老人走过了人生的长路,阅历和见识比一般的年轻人要多。因此,在言传身教中不自学地会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孩子在日常的待人接物方面有所补益。另外,老人是从传统社会中走过,有许多传统社会的优良美德都在老人身上打上烙印,这在年轻人的一代是比较少见的。因而,通过隔代教育的方式能使孩子学习传统的美德,让传统传承下去,加大了家族、亲情和血缘的纽带
虽然隔代教育有所优点,但是显而易见是弊大于利的。总之,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现象作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祖辈的教育理念应与时俱进,为人父母也应担起自己的教养之责。
四,建议与思考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了使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在阳光下健康茁壮的成长,经过初步思考,我有以下不成熟的想法:
1、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乡镇企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建立代理家长制度,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在葛城二小调研时,接待我的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热情、全面地介绍了所在学校特别是班级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也从她与留守儿童的相处中讨论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她认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只要关心到位、及时,留守儿童的成长是应该比较顺利的,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成为阳光儿童。我们建议能否探索建立代理家长制度,让老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学习之余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
3、老师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可以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一方面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他们和班上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找到归属感。
4、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在孩子上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尽量不外出,或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给予孩子亲情关怀。外出后也要经常与留守在家中的孩子进行沟通,要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导之以行。这一项工作可以在外出打工之前进行统一的教育与培训,从而提升农村村民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意识。
5、办好家长学校,提升隔代家长素质。首先,笔者将目光聚焦于几位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留守儿童,深入调查后,发现他们的隔代教育家长都有共同的品质,如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对孩子有耐心;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教育孩子等等。
学校可以帮助更多的隔代教育家长养成这些品质,使之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当前,已经有一些学校开设隔代家长学校,利用双休日,或者假期把隔代家长请进学校里来学习和座谈,给他们讲授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让优秀班主任或教师给他们做学生个性发展、品德形成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讲座等等,也请他们来讲讲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的困惑。通过学习和讨论,使这些隔代家长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教育和指导孩子的方法、手段等,同时,也使他
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开设隔代家长学校,全面提高隔代家长的素质素养,这对于从根本上走出家庭教育真空和摆脱学校德育
“5+2=0”(学校5天的教育加上家长2天的不正确教育,其教育效果等于0,甚至还是负数。)的尴尬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我通过走访调研后经过与他人讨论形成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这几天的走访调研使我受益菲浅。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我深入农村,了解城口农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对于我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社会实践结束了,但是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的征程不应该结束,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能为留守儿童,为城乡统筹发展,贡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结语
当前,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或称之为一种现象,尤其在城市的双职工家庭中,和农村夫妻双双外出务工家庭中,隔代教育成为主要的家庭教育方式,谁也无法改变。面对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要关注、关爱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孩子的父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应该学会调节,应该鼓励老人、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并多关心老人,通过沟通与老人相互形成合力和共同的教育观,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更符合时代的新式隔代教育,使子女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社会各方面也要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关爱隔代教育下的孩子的成长。总之,随着隔代教育子女的人数逐步增多,必须尽快构建一种科学的模式,让祖父母、父母、学校各自定好位,各自发挥积极的科学的教育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养育孩子的整体水平,才能提高下一代人的人口质量。
第四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报告
隔代教育
圣人行无言之教。中国的家庭教育文化,是人类教育文化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不管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不管是有钱的,还是贫穷的,都把孩子的教育看成是最重的。一个具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他无论走进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能很好地去发展自己。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儿童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当前,随着外出务工农民数量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下,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儿童。儒家传统讲“父母在,不远游”。我们现实的状况却是“子女在,父母游”,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因父母的远离而丧失家庭教育的环境,这是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面临的困境,该由谁来坚守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这块阵地呢?
根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有:
一 祖辈监护。祖辈监护的留守儿童很多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他们中文盲超过80%,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 生教育,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能在生活上让儿童吃饱了、穿暖了就已很不错,根本无暇去顾及儿童思想上、心理上的变化;农村里长年闭塞的生活,落后价值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祖辈教育儿童的内容也已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
祖辈监护人教育儿童的方式存在两个极端:要么对儿童严加看管,打骂被他们认为是最好的管教方式;要么就对儿童溺爱异常。大多祖辈年老体弱,不仅要辛苦劳作、操劳家中的全部农活,还要承担起照料孙辈的责任,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孩子的教育上往往就失去了太多的耐心,更不会考虑教育儿童时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方式,只是简单地采取在他们看来最有效的方式——打骂。打骂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鼓励对孩子的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他人对儿童的期望会影响到儿童的表现,如果一味地只是打骂,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让他们缺少自信,降低他们的成就动机。还有一部分祖辈对孙辈非常溺爱,不仅不让儿童干活,而且对儿童的要求有求必应,过分骄纵,使得儿童不懂得自我约束,做事情我行我素。祖辈对留守儿童的溺爱也给儿童的成长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造成一些孩子利用爷爷奶奶对自己的溺爱,贪玩好耍,好吃懒做,有的甚至骗钱出去上网打游戏、拉帮结伙干坏事,耽误了学业、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当然,也有一部分祖辈懂得以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孙辈进行教育,使孙辈在父母缺位的情况下也健康茁壮地成长。他们只 是农村中老一辈人中很小的一部分,不具有代表性,但是他们却应是留守儿童祖辈教育的好典范。
二 亲戚朋友监护。亲戚朋友监护下的留守儿童多数也不能得到全面、细心的教育。实地调查发现,父母外出将子女托付给亲戚朋友照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情况:或是儿童的祖辈过世,没有至亲的祖辈可以托付;或是亲戚朋友家能给予儿童成长某些方面的帮助,比如亲戚朋友家离儿童上学的学校近,或亲戚朋友是有知识文化的人,能辅导儿童学习。第一种情况下由亲朋监护的儿童大都只能得到叔伯阿姨生活上的照顾,叔伯阿姨本身也有自己的家庭、子女,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自己的子女教育好,至于代为照管的留守儿童能平平安安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了。第二种情况下由亲朋监护的儿童很显然在学习上被压得很紧,如果说这样的亲戚朋友能给予儿童一些教育的话,主要是学习上的辅导。
三 自我监护。自我监护的留守儿童可以说其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家”只有他一人坚守着,没有与父母长辈面对面的直接互动,其家庭教育从何谈起。《辞海》中指出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它年长者在家庭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李天燕在其《家庭教育学》中则指出“现代家庭教育是指发生在现实家庭生活中,以血亲关系为核心的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沟通、相互影响的相互教育”。因此,我们应看到家庭教育既指家庭中年长者对儿童道德情操、行为习惯、智 力开发、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指导与传授,也是父母等家庭中的年长者与儿童进行互动的一个过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不光是长辈单方向的传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也用眼、用心的学习着长辈待人处事的做法、劳作生活的习惯与技能。父母的长期外出,这样的受教育机会在留守儿童这里几乎消失了。没有见过父母对待祖辈的孝顺,长大后这些留守儿童将怎样去孝敬自己的父母;没有机会与父母到田间地头去辛勤的劳动,长大后这些留守儿童将如何去面对生活的压力;没有感受过父母给予的爱与亲情,长大后这些留守儿童将如何去给予他人爱与关心。
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亲情缺失,导致情感饥渴。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缺少必要的家庭氛围,与外界接触交往机会少,有一定抑郁心理,性格内向封闭、不善于与人沟通,情感世界出现空白,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看着别的孩子与父母亲密接触,自已更显孤独和失落,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与同学在一起总是听别人说,感觉自信心不足;逆反心理较强,内心比较敏感,往往因一点小事而有强烈的反应;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消极,对别人批评教育接受认可程度不够,甚至产生对抗行为。据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乏,有些学生受不良影视影响,一旦受到不良因素诱导,不谙世事,对社会充满新鲜好奇的儿童少年很容易干出危险出格的事来。无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待他,都代替不了父母。失缺了爱的环境的熏陶,成为儿童未来人格发展的障碍。
二 素质教育被忽视,导致性格缺陷。中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有人指导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也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漫长的留守岁月使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贴身的爱和关怀,得不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也使他们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希望。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监护人最关心的是留守儿童学习,其次就是生活,而对于他们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方面则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去关心。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是非意识淡薄、分不清好坏。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教育、管理而造成从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常常脏话连篇,出口伤人,自我中心严重,自私任性,不能与同龄朋友友好相处。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 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断层”。另外,父母为了弥补无法亲自照顾子女的愧疚心理,常常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殊不知,金钱不是万能的,即使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造成的心理创伤。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会使子女养成乱花钱、沉溺于游戏厅等不良习惯。
三 教育方法简单,落后,导致学习成绩差、心理自卑。留守儿童几乎都是单亲、隔代教育监护,由于监护人生活压力比较大,农活繁重,只能勉强保证孩子的日常生活,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加上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在学习上无法有效的帮助和辅导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监护人只会用金钱和物质的奖励或采取打骂等粗暴方式惩罚孩子。大多数监护人对孩子在校教育情况缺少必要的了解,没有在教育方面与学校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心理产生自卑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父母单方面就可以处理好的。它既需要我们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不要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更需要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整合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教育资源和力量,共同完成对孩子们的学业帮助、生活关怀和人格塑造。一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崔亮 副组长:葛娟
成员:胡庆丹、谢慧敏、张慧等
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加强对我校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二 学校建立留守学生专门档案,进行重点管理。
学校每学期开学初,要重点摸清每一位留守学生的家庭住址、“代理监护人”的情况、父母在外打工地点以及具体的联系方式,并将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联系电话告知留守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或家校联系卡,为相互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另外,要把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当作重要的交流渠道,将留守学生每个月在学校及在家庭的各种表现、心理状况记录在册,让外出父母定期了解,加强教育。
针对留守儿童开设相关的课程。我校开设了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他们走好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学校专设心理教育老师,他们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以对家庭 缺位、亲子教育缺失的留守儿童进行亲子教育补偿。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生活技能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立能力。
三 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
马克思说过:“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火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象。”因此,家长应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经常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与子女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与情感。
第一,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打工同样挣钱,有的家长对孩子道德修养、良好行为习惯等正面引导不够,往往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累,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转变。
第二,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家长要多找机会返乡与子女“零距离”接触,要多打电话与子女交心谈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第三,家长也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尽量避免双方同出打工,可让一方选择本地务工,使自己能不隔太长时间回家一次,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第四,“留守儿童”应提高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至。父母外出务工是一种现实,“留守儿童”应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实际上“留守”背后还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就留守儿童的父母而言,在外打工过程中所经历的背井离乡的种种精神与生活上的痛苦与磨难,打工者在外乡所演绎的种种感人故事,无疑都是一笔教育财富,这些现实素材让孩子对社会的了解,对生活的认识,对于亲子之间的沟通都是有效的教材。从“留守儿童”角度来看,“留守”虽然给儿童带来了精神与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留守”本身也蕴藏着巨大的教育空间,如培养儿童的“自强、自律、自主”精神,养成孩子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性格。事实上,有很多孩子都能够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并以此作为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的动力。
第五,强化社会关爱,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组织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让富有爱心、责任心的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引导他们成长。
四 我们的收获:
1、被中国家庭教育定为留守儿童基地。
2、学校各班班主任从中学到了很多有关关于教育孩子的知识,受益匪浅。
3、能使学校更好的与家长交流、沟通,来进一步地对孩子深入了解。
4、家长从与我们的交流中感知了孩子在校与在家的没什么不同的感觉,学校是孩子另一个大家庭。
农民工流出地政府和学校可建立儿童托管中心和心理咨询机构,推进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学业指导,立体营造这些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农民工流入地城市政府应义不容辞地帮助其提高家庭教育的意识和水平。在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可由政府出面组织电台、电视台为农民举办专门的家庭教育节目,开办教育热线,在周末举办大型义务讲座。一旦他们掌握科学育子理念,学会教育方法,情况会有很大改观。
全社会应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关爱,别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教育的沙漠。
第五篇:留守儿童隔代家长培训会材料
留守儿童隔代家长培训会材料
岳集中心学校马庄小学
为了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加强留守儿童监护人与学校的联系和沟通。学校决定举办一期留守儿童隔代家长培训,预计参与家长(监护人)40多名。通过培训,帮助留守儿童监护人和家长更新家教观念,学习掌握家教新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成才观。
会议过程如下:
为了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提高留儿童家庭教育水平,岳集中心学校马庄小学于11月29日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了家庭教育培训,有40多名留守儿童家长参加了培训。
第一项:学校马洪福校长讲话。
第二项:陈毛松校长对留守儿童监护人提出如下要求。
第三项:家长与学校有关负责人交流。
第四项:张志明校长做大会总结。
第一项:学校马洪福校长讲话。
尊敬的留守儿童家长们:
你们好!感谢你们能准时参加我校召开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会。我看到今天到会的家长大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教育好、培养好孩子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这对留守儿童更为重要。下面,我向各位家长回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期来,我校在县教育局、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响应政府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号召。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主要做法是:
一、学校基本情况
马庄小学座落在铁佛镇张黄庄村,现有在校学生311人,16名教师,8个教学班,留守儿童52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2人。留守儿童数占全校人数的16.72%。
二、留守儿童之家的具体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一方面学校利用宣传阵地(校园广播、黑板报、橱窗)宣传发动全体师生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各班级积极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班队会。另一方面在教职工大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做出相关的宣传和部署,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目的意义、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实施安排,做到统一思想认识,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爱心家长”弥补感情缺失,为“留守儿童”营造浓郁的亲情氛围。“留守儿童”最缺失的是亲情,“留守儿童之家”首先要为“留守儿童”弥
补好这一缺失的感情。我校让每位教师都做“爱心家长”,“爱心家长”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帮扶,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和温情。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就在身边。比如帮孩子整理口外的衣领,经常给孩子身体的抚慰,特殊的日子送给孩子一件小礼物,关心孩子的饮食等等,把留守儿童当自己的孩子,情到深处便自然流露,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这些关爱,情感世界也就不再荒芜。
3、创建“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
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宽松、上进、有乐趣的课余生活环境是建设好“留守儿童之家”的又一个重要载体。针对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单调这一情况,我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起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配备了电脑、电视机、电话等视听设备,购置了600余册书籍杂志以及象棋、围棋、跳棋等活动器具向“留守儿童”开放。每天下午课间活动、放学后及双休日准时开放“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我校还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及时帮助孩子们解决心理问题;定期开展 “悄悄话对我说”活动,帮孩子们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并学会自我保护。
4、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讲,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讲学校也就是他们各自的家。学校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如:一对一帮扶活动、各类征文比赛活动、体育比赛活动、读书演讲活动,举办安全、法制、健康教育讲座,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多种形式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校为“留守儿童”做了一些工作,但还不够,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实到实处,最大限度地为“留守儿童”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我校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分析的基本情况:目前,全校留守儿童52人。据统计,90%以上是隔代监护型,一般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者。但这种带养的方式有几点不利方面,一是由于隔代的亲情关系,使得监护者在养育和管教方面过分溺爱,缺少必要的限制,从而容易让这些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其次,由于两代人年龄相差甚远,再加上农村的老一代人往往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大多数是文盲,这样他们自身的局限性使他们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在这里,我想给家长提些建议: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要多用心,舍得在孩子身上花精力,不要用“我没文化”来给自己找借口。对孩子有耐心,老师对孩子有耐心,家长们更要有耐心才行。教育孩子要多鼓励,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同时还要注意不能包办代替,孩子应该做的事必须让孩子做。对留守儿童来说,更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各位家长来说尤为重要。
以上是我向各位家长回报的一些情况。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欢迎各位家长多和学校联系,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尽力为留守儿童打造一片关爱的天空。
谢谢!
第二项:陈毛松校长对留守儿童监护人提出如下要求。
一、保持与老师经常联系
联系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电话!还有书信!当然最有效的是经常来学校走走,不要认为要孩子有事了才来,不要等老师找你了才来,没事也该走走,时时了解孩子的动向是很重要的!
二、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
成绩固然重要,但兴趣爱好才是学生学好的动力。家长一定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非常了解,该支持的一定要支持,该鼓励了鼓励,在这点上也包括了解孩子的交友情况,孩子跟谁玩也要正确引导,一旦发现不良交友,一定要出面制止!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提倡家长进行辛苦教育
要让学生知道钱来之不易,只有辛苦劳动才有收获!不要给孩子太多钱,必要时要让孩子参与劳动!这样孩子才会珍惜学习的机会!我们这有句方言:穷,穷不了三代;富,富不了三代!这句话是浅显易懂的!所以,不要太宠孩子了!在这点上家长们更重要以身作则,比如不要在孩子面前打牌,不要在孩子面前显富,讲排场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你孩子的成长!
四、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
不要一提起关注就认为一定要怎么教!其实,教不来你过问一下总可以吧!比如:作业做完了没有?今天教什么了?最近考试了吧!快期中考试了吧!近来有进步吗!学校里有什么新鲜事啊!老师表扬你了吗?在这些问题的交流中你的孩子会感到你很爱他,关注他,他的表现自然会越来越好!
第三项:家长与学校有关负责人交流。
第四项:张志明校长做大会总结。
家长朋友们,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不可能在这一下一一说清楚,但多关注你的孩子是至关重要的!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成就孩子的未来,就请你们同我们一起来共同关注你们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