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情况调查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级××××专业×××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的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也日益凸现。作为农民工进城后的最大牵挂和未来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状况如何?其文化素质、心理健康情况怎样?他们在哪些方面急需社会的关爱和支持?这些,都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点关注和深入思考。
关键词:××村留守儿童现象留守儿童性格变化
一、什么是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祖辈或亲友监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多半属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地打工的情况。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均工资低,难以满足生存需要,所以就有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再次,我国实行二元的城乡户籍管理体制。不允许居民的户籍随意迁移,而各种福利分配又以户籍为基础。这就使得外来打工者难以将自己的子女带在身边。此外,由于城市里的生活费水平面较高,民工工资又低,难以负担孩子的各项费用。这就使得大部分农民将子女放在农村形成大量留守儿童。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有资料显示,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目前,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相伴随的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已非常严重:由于我镇工业不发达,农村劳动力严重剩余。因此,外出打工成了很多农民的必然选择。经调查显示有45%的留守儿童认为家长必须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供子女上学,赡养老人。而当前城市户籍歧视制度以及城市学校对外来学生收费高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一起外出的成本,为此,大多数民工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家里,委托爷爷,奶奶或亲戚抚养。-
从生活期望上看,有85%的留守孩子,不希望父母外出。有的说:“看到别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难受。”有的说:“感到孤独,无助,被遗弃。”而他们的监护人则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行了。”有的说:“很少或从不与孩子谈心。”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
尽管如此,43%的留守孩子表示他们与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很少沟通,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可见,长期的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得亲子关系出现障碍,甚至出现了“亲生后母”现象。孩子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而此时,缺乏父母的关怀和引导,无疑对他们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创伤。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主要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父母在外打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回家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和自律都略有下降,外加爷爷奶奶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从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也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缺陷。由于0—6周岁学前留守儿童约54.2%都是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老人们在教育孩子的观念方面比较陈旧,对年幼的孙子过分溺爱,把孙子当成不可得罪的小祖宗,使其自由发展,孩子们在无原则的怂恿和过分的疼爱中形成了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从而使留守学前儿童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早期教育,错过了孩子最佳的教育阶段,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调查显示,有95%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是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得力不从心。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诸多研究报告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健康成长方面较一般儿童有着缺陷。青少年和儿童是未来的社会支柱,是祖国的花朵,他们日后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儿童在成长时期,其心理发展状况对成年时的人格、品德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儿童期是人生心理状况发展的最关键期。而儿童时期的心理等各方面的发
展主要是靠家庭教育、父母的关爱、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发展的: 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怯、疑虑、主动性与内疚、勤奋与自卑、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亲密和孤独、创造力与自我关注、完善与绝望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都是在儿童期完成的,都与家庭教育有关。所以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可能会有一些心理困扰,可能会有一些生活、心理、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另外,学校教育没有或很少考虑到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需要,急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稳定,因此急需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的状况,更需要政府、家长的关心!
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照顾孩子,不在孩子身边,感到欠孩子很多,很愧疚,就会在经济上多给与孩子方便,多让他们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也因此可能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结果显示,的确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经常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甚至于别人攀比玩具等。这种现象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容易形成嫉妒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因此父母在给予孩子零用钱的时候要多嘱咐监护人,不能养成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平时更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可以通过写信或电话的方式。留守儿童大部分经常帮监护人干活,这可能是监护人的要求也可能是孩子自己愿意的,但这可能会花去孩子学习的时间,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但只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还是有益的,让他们懂得体谅、理解、帮助他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较强,一般儿童的生活起居等各种事多半由父母代劳,但他们由于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因此基本上自立性发展的较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正是道理。
三、应对措施及建议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针对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制定方针、路线、政策之用。党委、政府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氛围。
(一)、家庭方面的措施及建议
1、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家庭教育要进一步普及和深化。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孩子与父母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交流和沟通,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但目前大多数委托
监护人的教育观念陈旧,远不能适应孩子的发展需求。因此各乡镇家长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以帮助委托监护人更新教育理念。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素质的基地,能够帮助监护人学会与孩子沟通,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指导委托监护人如何配合好学校共同教育孩子。同时,县妇联在指导家长学校开展工作的同时,也要致力于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在广大家长中普及和深化家庭教育新观念。引导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宣传普及家教知识,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育,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2、家长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的联系。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年幼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家长的主要工作。孩子对事物的是非判断力较弱,且孩子的道德发展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使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诚实的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则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时刻观察、引导和教育。因此,外出务工的父母不妨与代理监护人经常联系及时进行交流,要求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在家的子女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进行认真教育、管理、监督,这样,外出务工的父母就可以及时了解子女的情况,以便发现蛛丝马迹,对子女进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
3、构建父母子女沟通机制,铺架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桥梁。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建议有关地方开设“留守儿童”家长热线机制,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1、是细化留守儿童的寄宿管理,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2、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
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三是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三)完善社区管理职能
社区的家长学校和村级组织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转变家长的错误认识,指导家长外出务工期间和孩子的联系。农村基层组织应在管理机制上督促家长关注留守儿童的道德建设,与家长签订儿童道德建设责任状,实行预警制和失范追究制。要建立农村社会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基层党政机关有大量富余人员,中小学校有大量退休人员,他们完全能胜任中小学生的监护和教育工作。可考虑山区基层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群众性组织,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起到沟通家庭、学校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参考文献
1、《××村基本情况统计表》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发展心理学,1995年11月.36-38页
2、华夏健康网()如何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状况,来自江苏省省妇联集体所做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亟待重视》的提案。
第二篇:留守儿童社会实践调查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已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心痛之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最近,通过走访,座谈,对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薛庄村进行了调查。这里邻着一条省道,所以被建成了工业开发区。农民的土地大部分卖给了开发商,所以大部分劳动力都去了南方打工,跨省务工成为该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目前,该村在外务工人员达八百人,超过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因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据全乡中小学校的调查。现有“留守儿童”932人,占全乡小学生总数的60%。调查问卷显示,“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养在邻居家的占4%。“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孩”主要是通过,QQ,微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30%,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36%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无所谓”。在生活上,“留守孩”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20%。在学习上,51%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威。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3%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时”,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33%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基于以上情况存在的问题:(1)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儿童”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与人交流,顽皮伶俐,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一位班主任对我说,她班上有许多学生,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经常逃课去打电子游戏或上网,成绩一落千丈,几乎每次考试都倒数几名。
(2)成绩偏差。大多数“留守孩”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不少教师告诉我,大多数留守儿童厌学倾向严重,成绩普遍较差,认为读书无用。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郭某,三年级时曾是全乡的第一明,去年父母去了广东工作后,她的成绩直线下降,现在已是班上的倒数几名了。据一位班主任介绍,他所带的班级“留守儿童”占53%,这些“留守孩”中,80%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上以下水平。其中,超过40%的人属于差。对很多教师而言,“留守孩”已成为教学成绩后退的一快“心病”。
(3)家教缺位,不良行为突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由于缺乏父母的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不少留守儿童养成不良的习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据调查,31%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话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
(4)心里问题严重。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待人处事往往有盲目性,随意性,冲动性,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成为“小混混”,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发现,有20%的“留守儿童”上学经常迟到旷课;22%的人经常沉迷于打游戏机;30%的人有过打架斗殴的经历。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弥补这些严重的事情发生。(1)用亲情温暖留守孩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不少农民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抱有引导不够,他们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加以转变。其次,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念书,不知道班主任是谁,更不用说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了。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状况,或借助电话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再次,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最好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2)给留守孩子撒播爱的阳光。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单位,应该成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对的关心和爱护。一是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个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三是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孩”的关爱度。调查显示,在很多教师眼里,“留守孩”与双差生划上等号,属于“不受欢迎”的一群,“留守儿童”,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要少于非留守儿童,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越有信赖感受.对其的影响就越大.在家长与“留守儿童”之间产生隔阂较为疏远的情况下,老师理应担当起“扭转乾坤”的角色,四是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孩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孩”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国家也应该彻底落实各种政策法规来保护留守儿童。2月14日,农历新年正月初七,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为切入点的第一份系统性地明确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的国务院文件,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面对留守儿童这道考题,我们能做些什么?天津社科院研究员关颖指出,父母必须守住依法履行监护人职责的底线,国家必须弥补监护人教育这个公民教育和普法教育的盲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认为,源头干预才能标本兼治,全社会应联手把工作做在亲子分离之前,让可走可不走的家长就地、就近就业,或者帮助至少一个家长留下来守护孩子的童年。一名父母没有外出打工,平静安稳地度过童年考上大学的教师,则用亲身经历阐述了家庭的宝贵价值。过去留守儿童的难题是缺衣少食,现在很多孩子不缺钱花,缺的是情感关爱,“兜里零花钱多了更难管,有的经常夜里翻墙去网吧”,“代理家长”和“爱心妈妈”等送温暖活动很难填补孩子的亲情饥渴,有的留守儿童甚至被推上“秀场”重复关爱。这都是政府的过激政策造成的。“关爱保护不仅仅是送书包、送文具。”多位专家表示,破解留守儿童难题须形成社会合力。此次印发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发挥关爱服务优势,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假期日间照料、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关爱服务。
当代大学生现在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社会道德了解不深。所以,在以后我们上网看报的时候应该更多的了解社会,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我们从童年走过,烂漫的人生季节他们也应该享有。我们今后更应关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们。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第三篇: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西安工业大学的学生,为了解我们当地留守儿童现状进行实况调查,关于您的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谢谢您的配合。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5岁以下B、5~7岁C、7~10岁D、10岁以上
二、家庭生活环境:
3、您的父母现在的在家情况是:
A、一月回家一次、B、仅黄金周和春节回家、C、一年回家一次 D、其他
4、您的父母不在你身边时和谁生活在一起?
A、祖父母 B、外祖父母 C、其他亲属 D、父母之一E 自己
三、学习情况:
5、平时上学的时候能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吗?
A、完全可以 B、基本可以 C、有时可以 D、不可以
6、老师交给你的任务会积极独立的完成吗?
A、完全可以 B、基本可以 C、有时可以、D、不可以
7、在学校的成绩怎样?
A、优秀B、中上等C、一般D、中下等E、很差
四、业余生活情况:
8、父母在外期间您经常主动和父母联系吗?
A、很频繁B、一般C、很少D、从不主动联系
9、在学校你的朋友多吗?
A、很多B、一般C、很少D、没有
10、节假日是否经常上网打游戏?
A、经常B、一般C、很少D、从来没有
五、心理情况:
11、您在生活学习中如果有什么困惑怎么处理?
A、向在外的父母倾诉 B、向生活在一起的长辈倾诉 C、向老师同学倾诉 D、自己想办法解决 E、放任处理
12、父母不在你身边,你有什么感受?
A、孤独恐惧感B、自由C、自立自强D、没什么感觉
13、你觉得父母外出后亲属关心你吗?
A、很关心B、一般C、很少关心D 冷漠
14、如果学习成绩下降,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老师教的不好B、自己没努力C、课程难D、生活没规律不想学
15、你现在对于未来是什么看法?
A、奋斗并实现理想B、在家务农C、和父母一样去打工D、没有想法
16、看到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你的想法是什么?
A、父母在外辛苦不容易B、父母为了赚钱不管我C、超过他们让父母放心 再次感谢您的积极参与,祝您学习进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四篇:留守儿童调查日记
2012年1月30号 星期三阴
今天开始做调查的第一天,主要是收集资料,调查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早上9点多起床,走访附近有留守儿童各家,进行调查。大多数孩子都是快乐的,因为就要过年了他们的父母都回来,对于很久没有看到父母,十分想念父母的他们来说,过年不仅仅是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他们想念的亲人在他们身边。
采访中我了解到,大多数父母虽然不忍心和孩子分隔两地,但考虑到到外地读书要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不能在参加中考和高考,也就放弃了孩子来外地读书的想法。但孩子每年暑假一般会和父母一起度过,也算是亲情的弥补吧。由于父母的工作时间问题,孩子一般自己玩,做作业。父母曾想过让孩子上英语补习班之类的培训机构,但费用高,人数多,老师的针对性不强让父亲最终放弃了这个做法。
父母在外辛苦工作,希望孩子将来考上好的大学,如果不能上到好的大学,希望孩子能学到一门技术,有个好的未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爱,无分贫富,也没有等级。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主旋律,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或许和孩子相隔很远,或许一年和孩子的见面次数屈指可数,但无论身在何处,心里挂念得最多的还是孩子的成长和孩子的未来,电话构成了父母对孩子爱的传递。远离家乡的父母们辛勤工作着,再苦再累也要咬咬牙挺过来,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多读书明理,多学些知识,有个美好的未来。
2013年2月4号星期一小雪
今天我走访了附近几所学校的老师,调查了下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注意有一下几个特征:
一、学习动机不明确或不端正
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是比较复杂的,他们没有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有的为了父母学习,有的为了日后能挣大钱学习,有的为了混个毕业证学习,有的为了物质奖励学习,有的为了更多的知识,孩子的学习动机往往难以持久,又因缺少父母的监督指导,往往因为贪玩或畏惧学习困难而失去学习的动机、信心和兴趣。
二、学习习惯差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能否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培养得越早越好,但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较早,缺少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校里,虽然老师也对其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但他们在学校习得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家中得不到强化,课堂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时有发生。
三、学习成绩落后
留守儿童在家中疏于管教,普遍成绩较差,也有的父母想过接孩子到他们那里上学,但是各地的教学不相同,企且因为高考制度的原因致使这致使一种想法。留守在家的孩子大多数和老一辈的生活在一起,临时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这些老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放任自流,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迟到、早退、旷课是常事,长此以往,学习成绩普遍落后。
2013年2月5号 星期二晴
昨天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一直在想是什么造成他们那样的情况。
家庭监督学习力度的不强。家庭永远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和其他任务,需要父母给予必要的监督,但外出务工的父母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或农忙季节回家,无法对孩子的学习
形成有效的监督,临时监护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孙辈一味溺爱,无法对孩子的学习形成有效监督。
临时监护人和父母之间存在太大差异。临时监护人文化素质偏低,多数监护人都是爷爷奶奶一辈的,文化程度低,大多数不能给像父母那样孩子的学习带来帮助,不能像父母一样引导孩子走一条正确的学习路线,且还和孩子之间存在代沟,年龄和成长背景的差距,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差距,生活中想不到一块去也说不到一起,一旦孩子遇到困难成绩下降就没人帮他走出困境,孩子学习就会受到影响。
同时监护人许多教育方式不对,有的太过溺爱孩子,由于孩子平时缺少父爱母爱,祖辈想在物质方面给予补偿,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百依百顺,溺爱放纵;有的是太过严厉,祖辈怕孩子学习搞不好,不好和儿子儿媳交待,所以孩子学习成绩一旦落后,就是批评,甚至打骂,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2013年2月7号星期四晴
翻看了前两天写的日记,我像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仅仅是家庭原因,还有学校的原因。对于大多数出外务工的都是农民出身的,而在农村的教育本来就存在许多问题,农村学校经费少,教育设施没有城市齐全。而且并没有什么关爱行动之类的活动,关爱孩子的生活学习,致使关爱留守儿童只是一种口号却没有行动。
留守儿童受到的教育也不是到位,农村学校的教师工作繁重,又没有专职的留守儿童管理员,几乎无暇召开临时监护人会议,也很少对孩子进行家访,导致这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无法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有针对性的补偿。许多孩子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习了就算把孩子交给了老师,交给了学校,习成绩不好是老师没有教好,家长没有意识到,要教育好孩子单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造成有些调皮的留守儿童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蒙骗临时监护人,影响他们的学习发展。
2013年2月15号星期五阴
过年这几天我看到许多亲戚家里的孩子,大多数也是留守儿童,看到他们和父母的亲情或多或少存在这问题。
父母常年在外他们父爱母爱失常,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们之间常年是以电话联系,电话时候共同话题也不是很多,长此以往,造成他们之间的关系淡化,父母回家后依旧没有过多的话题。
现在农村的小孩在家里上幼儿园、读书,与爸爸妈妈离开的时间一长,有的甚至半年,很长的时间,这个时间疏远了父子之间、母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疏远以后使他们的心理,使他们的人生价值都有一些偏离。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和孩子要有良好的沟通必须要有良好的关系,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没有良好的关系,那么孩子的心里会和正常的成长发生偏离。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如果孩子从小就出现了心里上的问题那么,谁能保证他们未来的前途?所以解决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留守儿童一件刻不容缓的问题。
2013年2月17号星期日晴
过年已经好几天了,新的一年开始,意味着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又将要出去了,而他们一出去就又是一年或者几年。
新年的气氛虽然依旧弥漫在大家的心中,当孩子们的父母离开的要去远方的那一刻,相信他们心中更多的是不舍,其实他们也想和父母一起,他们也想子啊父母身边,他们也想和同龄孩子一样得到更多的父爱,母爱。他们也知道父母要出去了,要出去挣钱养他们,毕竟父母负担的是一个家庭,他们身上的担子很重。
我突然想起高中时候一个作文的题目,父亲的背弯成一个拉满的弓,竭尽全力要把孩子射出大山。父爱是沉重的,它没有更多的言语,有的只是家庭的担子,有的只是儿女的生活,有的只是儿女的未来。
2013年2月20号星期三晴
还有几天就要开学了,孩子的父母早的已经开始上班了,孩子们的学校又要开始了,新的一年是否他们还是像以前在学校一样无忧无虑的生活?
一年又过去了,意味着他们又大一岁,意味着他们又成长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或许他们还不能体会到“留守儿童”这四个字的的沉重。他们只会在上课时候盼着下课,在上学的时候盼着放假,那样他们会有时间玩了 ;那一年他们盼着过年,说明他长大了,知道向父母了,知道理解父母了;哪一天他们知道盼着时间慢点走,能让自己多学习一点时间,说明他们真的长大了,知道去努力了。
回想自己的小学初中还有高中,一直徘徊在长不大了日子,总是想着玩,想着放假,想着去打闹,却到了最后才知道了去学习,去给自己充电,去让自己多学点知识,那时候却晚了。
远方的父母,你们为了养活家的同时,望你们也给自己留守在家的孩子多一点关心,你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第五篇:各班留守儿童调查
各班留守儿童调查
班级
留守儿童数: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儿童人;
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儿童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家乡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