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的调查
一、课题名称:
XX年10月,我校课题组以朱桂林、朱庆生两同志申报的课题《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已被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立项。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党中央的关注,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涌向全国各大城市务工,他们当中多数人都将自己的未成年子女留在家里,于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出现了。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有近1.5亿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儿童人数近229万,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在农村,也有部分流动在城镇,从我校和各地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每年留守儿童都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些留守儿童他们远离父母,他们的监护权谁来行使?他们的教育权如何保障?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并日显突出,许多人大代表在农村实际调研中亲眼目睹了我们农村留守儿童这群弱势群体的教育生活现状,并大声疾呼全社会都要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从人民日报曾作过一个调查,认为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在于“道德的滑坡”。究其根源就是因为这庞大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涌入城市打工,家庭教育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使他们的认识、价值观偏离了正常儿童的成长正常轨迹。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人们认识、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时期,是人生成长的最关键时期。事实证明,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心理缺陷是多方面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感情、心理素质偏僻脆弱,生活自由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儿童最亲密的抚养者是他们最重要的榜样。据我校采集的留守儿童信息统计,XX年占学生比例为27.13%;XX年占学生比例为27.38%;XX年我校现有学生数为788人,其中留守儿童为248人,占学生比例为31.47%。这些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最亲密的抚养者、父母的教育呵护,导致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是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二是临时监护人管理不力。三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四是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五是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家庭教育意识淡薄。2、学校教育措施不力。3、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1、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
3、用情感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方法。
4、创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体系、家庭教育体系和社会教育互动体系和网络,探究形成教师、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共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关心和关注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工作,有利于促进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教学中的践行和应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1、健全留守儿童专项档案。
2、通过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出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是哪些?
3、留守儿童主要有哪些几种类型?
4、留守儿童存在着哪些影响学习的心理障碍?
5、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怎样教会留守儿童掌握一些系列的独立学习的策略和技巧。
6、创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体系,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体系,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立体网络的作用,转变留守儿童思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龙桥镇中心小学在校就读的留守儿童。
六、课题实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订方法是教育研究法。同时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性,观察启示法、活动教育法、心理测试法、经验总结法等。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
课题实验学校系“庐江县农村示范小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地处乡村的庐江县龙桥镇流动人口多,“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比例较大。XX年6月省妇联、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流动人口、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
本课题研究将聘请安徽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省级课题鉴定专家、巢湖市首届中青年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特约研究员张茂平老师担任课题实验专家指导。
课题负责人之一的朱桂林老师为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庐江县名师讲师团成员,曾参加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省级课题实验工作,并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另一课题负责人朱庆生老师曾获庐江县青年教师课堂大奖赛一等奖,庐江县名师讲师团成员,有多篇论文在省、县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参与实验的教师年富力强,平均年龄在3 5岁左右,其中大专学历10人,本科学历2人,他们中有县、市级教坛新星、教学能手,县级青年教师课堂评优获奖教师,均能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且科研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
本课题将采取调查、访谈、家校联动等科研手段,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创新性、推广性。
学校将在人员、经费等方面予以充分的保证。
八、课题实验研究人员分工:
1、科研指导专家:张茂平(聘请省课题鉴定专家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庐江县希望小学教导主任)
组长:朱桂林 朱庆生
主要成员:卢鹏飞 柯文龙,吴守群、秦琼、卢丽丽、曹娟、吴桃红、程爱武、叶松林、程清、卢友娣、芮海霞、芮东明、何梦芝、朱堆芳、郑晓玲。
成员:龙桥镇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2、课题管理:
由课题组长制订研究方案实施宏观指导,具体工作的教导负责协调组织和实施。课题成员根据承担的具体课题任务参与实验研究。
3、确定课题实验方案
由朱桂林老师拟定课题方案。经交流论证完善后付诸实施。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成果:
(一)申报立项阶段(XX年1月—XX年9月)。本阶段是课题酝酿研究方案以及课题立项准备和申报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搜集资料,了解国内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已有的情况),建立课题的实验设想,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启动研究项目。
(二)课题组实验阶段(XX年10月—XX年7月)
XX年10月至XX年4月是初步探索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组建课题研究组,进行研究人员的学习,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开展初步的实验工作,及时交流研究心得,调整、改进研究内容和方法,注重资料积累。
XX年5月至XX年10月为深入研究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观摩研究课,交流研究论文等等,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以及资料的收集和成果的整理,构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
(三)课题组总结阶段(XX年10月至XX年12月)。这一阶段为全面总结思考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课题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和教案的结集等,作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迎接省级验收。
第二篇:留守儿童社会实践调查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已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心痛之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最近,通过走访,座谈,对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薛庄村进行了调查。这里邻着一条省道,所以被建成了工业开发区。农民的土地大部分卖给了开发商,所以大部分劳动力都去了南方打工,跨省务工成为该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目前,该村在外务工人员达八百人,超过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因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据全乡中小学校的调查。现有“留守儿童”932人,占全乡小学生总数的60%。调查问卷显示,“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养在邻居家的占4%。“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孩”主要是通过,QQ,微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30%,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36%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无所谓”。在生活上,“留守孩”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20%。在学习上,51%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威。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3%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时”,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33%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基于以上情况存在的问题:(1)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儿童”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与人交流,顽皮伶俐,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一位班主任对我说,她班上有许多学生,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经常逃课去打电子游戏或上网,成绩一落千丈,几乎每次考试都倒数几名。
(2)成绩偏差。大多数“留守孩”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不少教师告诉我,大多数留守儿童厌学倾向严重,成绩普遍较差,认为读书无用。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郭某,三年级时曾是全乡的第一明,去年父母去了广东工作后,她的成绩直线下降,现在已是班上的倒数几名了。据一位班主任介绍,他所带的班级“留守儿童”占53%,这些“留守孩”中,80%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上以下水平。其中,超过40%的人属于差。对很多教师而言,“留守孩”已成为教学成绩后退的一快“心病”。
(3)家教缺位,不良行为突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由于缺乏父母的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不少留守儿童养成不良的习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据调查,31%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话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
(4)心里问题严重。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待人处事往往有盲目性,随意性,冲动性,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成为“小混混”,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发现,有20%的“留守儿童”上学经常迟到旷课;22%的人经常沉迷于打游戏机;30%的人有过打架斗殴的经历。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弥补这些严重的事情发生。(1)用亲情温暖留守孩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不少农民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抱有引导不够,他们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加以转变。其次,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念书,不知道班主任是谁,更不用说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了。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状况,或借助电话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再次,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最好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2)给留守孩子撒播爱的阳光。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单位,应该成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对的关心和爱护。一是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个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三是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孩”的关爱度。调查显示,在很多教师眼里,“留守孩”与双差生划上等号,属于“不受欢迎”的一群,“留守儿童”,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要少于非留守儿童,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越有信赖感受.对其的影响就越大.在家长与“留守儿童”之间产生隔阂较为疏远的情况下,老师理应担当起“扭转乾坤”的角色,四是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孩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孩”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国家也应该彻底落实各种政策法规来保护留守儿童。2月14日,农历新年正月初七,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为切入点的第一份系统性地明确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的国务院文件,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面对留守儿童这道考题,我们能做些什么?天津社科院研究员关颖指出,父母必须守住依法履行监护人职责的底线,国家必须弥补监护人教育这个公民教育和普法教育的盲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认为,源头干预才能标本兼治,全社会应联手把工作做在亲子分离之前,让可走可不走的家长就地、就近就业,或者帮助至少一个家长留下来守护孩子的童年。一名父母没有外出打工,平静安稳地度过童年考上大学的教师,则用亲身经历阐述了家庭的宝贵价值。过去留守儿童的难题是缺衣少食,现在很多孩子不缺钱花,缺的是情感关爱,“兜里零花钱多了更难管,有的经常夜里翻墙去网吧”,“代理家长”和“爱心妈妈”等送温暖活动很难填补孩子的亲情饥渴,有的留守儿童甚至被推上“秀场”重复关爱。这都是政府的过激政策造成的。“关爱保护不仅仅是送书包、送文具。”多位专家表示,破解留守儿童难题须形成社会合力。此次印发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发挥关爱服务优势,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假期日间照料、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关爱服务。
当代大学生现在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社会道德了解不深。所以,在以后我们上网看报的时候应该更多的了解社会,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我们从童年走过,烂漫的人生季节他们也应该享有。我们今后更应关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们。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第三篇: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西安工业大学的学生,为了解我们当地留守儿童现状进行实况调查,关于您的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谢谢您的配合。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5岁以下B、5~7岁C、7~10岁D、10岁以上
二、家庭生活环境:
3、您的父母现在的在家情况是:
A、一月回家一次、B、仅黄金周和春节回家、C、一年回家一次 D、其他
4、您的父母不在你身边时和谁生活在一起?
A、祖父母 B、外祖父母 C、其他亲属 D、父母之一E 自己
三、学习情况:
5、平时上学的时候能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吗?
A、完全可以 B、基本可以 C、有时可以 D、不可以
6、老师交给你的任务会积极独立的完成吗?
A、完全可以 B、基本可以 C、有时可以、D、不可以
7、在学校的成绩怎样?
A、优秀B、中上等C、一般D、中下等E、很差
四、业余生活情况:
8、父母在外期间您经常主动和父母联系吗?
A、很频繁B、一般C、很少D、从不主动联系
9、在学校你的朋友多吗?
A、很多B、一般C、很少D、没有
10、节假日是否经常上网打游戏?
A、经常B、一般C、很少D、从来没有
五、心理情况:
11、您在生活学习中如果有什么困惑怎么处理?
A、向在外的父母倾诉 B、向生活在一起的长辈倾诉 C、向老师同学倾诉 D、自己想办法解决 E、放任处理
12、父母不在你身边,你有什么感受?
A、孤独恐惧感B、自由C、自立自强D、没什么感觉
13、你觉得父母外出后亲属关心你吗?
A、很关心B、一般C、很少关心D 冷漠
14、如果学习成绩下降,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老师教的不好B、自己没努力C、课程难D、生活没规律不想学
15、你现在对于未来是什么看法?
A、奋斗并实现理想B、在家务农C、和父母一样去打工D、没有想法
16、看到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你的想法是什么?
A、父母在外辛苦不容易B、父母为了赚钱不管我C、超过他们让父母放心 再次感谢您的积极参与,祝您学习进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四篇:留守儿童调查日记
2012年1月30号 星期三阴
今天开始做调查的第一天,主要是收集资料,调查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早上9点多起床,走访附近有留守儿童各家,进行调查。大多数孩子都是快乐的,因为就要过年了他们的父母都回来,对于很久没有看到父母,十分想念父母的他们来说,过年不仅仅是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他们想念的亲人在他们身边。
采访中我了解到,大多数父母虽然不忍心和孩子分隔两地,但考虑到到外地读书要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不能在参加中考和高考,也就放弃了孩子来外地读书的想法。但孩子每年暑假一般会和父母一起度过,也算是亲情的弥补吧。由于父母的工作时间问题,孩子一般自己玩,做作业。父母曾想过让孩子上英语补习班之类的培训机构,但费用高,人数多,老师的针对性不强让父亲最终放弃了这个做法。
父母在外辛苦工作,希望孩子将来考上好的大学,如果不能上到好的大学,希望孩子能学到一门技术,有个好的未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爱,无分贫富,也没有等级。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主旋律,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或许和孩子相隔很远,或许一年和孩子的见面次数屈指可数,但无论身在何处,心里挂念得最多的还是孩子的成长和孩子的未来,电话构成了父母对孩子爱的传递。远离家乡的父母们辛勤工作着,再苦再累也要咬咬牙挺过来,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多读书明理,多学些知识,有个美好的未来。
2013年2月4号星期一小雪
今天我走访了附近几所学校的老师,调查了下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注意有一下几个特征:
一、学习动机不明确或不端正
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是比较复杂的,他们没有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有的为了父母学习,有的为了日后能挣大钱学习,有的为了混个毕业证学习,有的为了物质奖励学习,有的为了更多的知识,孩子的学习动机往往难以持久,又因缺少父母的监督指导,往往因为贪玩或畏惧学习困难而失去学习的动机、信心和兴趣。
二、学习习惯差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能否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培养得越早越好,但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较早,缺少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校里,虽然老师也对其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但他们在学校习得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家中得不到强化,课堂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时有发生。
三、学习成绩落后
留守儿童在家中疏于管教,普遍成绩较差,也有的父母想过接孩子到他们那里上学,但是各地的教学不相同,企且因为高考制度的原因致使这致使一种想法。留守在家的孩子大多数和老一辈的生活在一起,临时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这些老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放任自流,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迟到、早退、旷课是常事,长此以往,学习成绩普遍落后。
2013年2月5号 星期二晴
昨天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一直在想是什么造成他们那样的情况。
家庭监督学习力度的不强。家庭永远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和其他任务,需要父母给予必要的监督,但外出务工的父母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或农忙季节回家,无法对孩子的学习
形成有效的监督,临时监护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孙辈一味溺爱,无法对孩子的学习形成有效监督。
临时监护人和父母之间存在太大差异。临时监护人文化素质偏低,多数监护人都是爷爷奶奶一辈的,文化程度低,大多数不能给像父母那样孩子的学习带来帮助,不能像父母一样引导孩子走一条正确的学习路线,且还和孩子之间存在代沟,年龄和成长背景的差距,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差距,生活中想不到一块去也说不到一起,一旦孩子遇到困难成绩下降就没人帮他走出困境,孩子学习就会受到影响。
同时监护人许多教育方式不对,有的太过溺爱孩子,由于孩子平时缺少父爱母爱,祖辈想在物质方面给予补偿,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百依百顺,溺爱放纵;有的是太过严厉,祖辈怕孩子学习搞不好,不好和儿子儿媳交待,所以孩子学习成绩一旦落后,就是批评,甚至打骂,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2013年2月7号星期四晴
翻看了前两天写的日记,我像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仅仅是家庭原因,还有学校的原因。对于大多数出外务工的都是农民出身的,而在农村的教育本来就存在许多问题,农村学校经费少,教育设施没有城市齐全。而且并没有什么关爱行动之类的活动,关爱孩子的生活学习,致使关爱留守儿童只是一种口号却没有行动。
留守儿童受到的教育也不是到位,农村学校的教师工作繁重,又没有专职的留守儿童管理员,几乎无暇召开临时监护人会议,也很少对孩子进行家访,导致这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无法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有针对性的补偿。许多孩子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习了就算把孩子交给了老师,交给了学校,习成绩不好是老师没有教好,家长没有意识到,要教育好孩子单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造成有些调皮的留守儿童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蒙骗临时监护人,影响他们的学习发展。
2013年2月15号星期五阴
过年这几天我看到许多亲戚家里的孩子,大多数也是留守儿童,看到他们和父母的亲情或多或少存在这问题。
父母常年在外他们父爱母爱失常,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们之间常年是以电话联系,电话时候共同话题也不是很多,长此以往,造成他们之间的关系淡化,父母回家后依旧没有过多的话题。
现在农村的小孩在家里上幼儿园、读书,与爸爸妈妈离开的时间一长,有的甚至半年,很长的时间,这个时间疏远了父子之间、母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疏远以后使他们的心理,使他们的人生价值都有一些偏离。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和孩子要有良好的沟通必须要有良好的关系,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没有良好的关系,那么孩子的心里会和正常的成长发生偏离。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如果孩子从小就出现了心里上的问题那么,谁能保证他们未来的前途?所以解决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留守儿童一件刻不容缓的问题。
2013年2月17号星期日晴
过年已经好几天了,新的一年开始,意味着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又将要出去了,而他们一出去就又是一年或者几年。
新年的气氛虽然依旧弥漫在大家的心中,当孩子们的父母离开的要去远方的那一刻,相信他们心中更多的是不舍,其实他们也想和父母一起,他们也想子啊父母身边,他们也想和同龄孩子一样得到更多的父爱,母爱。他们也知道父母要出去了,要出去挣钱养他们,毕竟父母负担的是一个家庭,他们身上的担子很重。
我突然想起高中时候一个作文的题目,父亲的背弯成一个拉满的弓,竭尽全力要把孩子射出大山。父爱是沉重的,它没有更多的言语,有的只是家庭的担子,有的只是儿女的生活,有的只是儿女的未来。
2013年2月20号星期三晴
还有几天就要开学了,孩子的父母早的已经开始上班了,孩子们的学校又要开始了,新的一年是否他们还是像以前在学校一样无忧无虑的生活?
一年又过去了,意味着他们又大一岁,意味着他们又成长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或许他们还不能体会到“留守儿童”这四个字的的沉重。他们只会在上课时候盼着下课,在上学的时候盼着放假,那样他们会有时间玩了 ;那一年他们盼着过年,说明他长大了,知道向父母了,知道理解父母了;哪一天他们知道盼着时间慢点走,能让自己多学习一点时间,说明他们真的长大了,知道去努力了。
回想自己的小学初中还有高中,一直徘徊在长不大了日子,总是想着玩,想着放假,想着去打闹,却到了最后才知道了去学习,去给自己充电,去让自己多学点知识,那时候却晚了。
远方的父母,你们为了养活家的同时,望你们也给自己留守在家的孩子多一点关心,你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第五篇:各班留守儿童调查
各班留守儿童调查
班级
留守儿童数: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儿童人;
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儿童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家乡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