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访后的几点思考
家访后的思考
——浅谈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家访有效地拉进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令师生关系融洽,更亲近。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倘若辛苦一次能达到一石三鸟的功效,哪有何乐而不为呢?现在整个社会在不断迅猛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当然我国新农村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进展着,当我们在狠抓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却忘了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日显突出,大量的青壮年农民为了更好的生计不得不抛下老人和孩子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老人缺少儿女们的孝敬。那么农村儿童的身心发展得不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是新农村建设未来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要持久的发展下去,对于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迫切的紧要问题。
我经过几十年的教育和进段时间的家访、开家长会、和留守儿童的访谈、密切接触,比较深入的了解后,有自己的一些思考、看法和建议。
思考
一、本地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一)父母在外打工时间拉长、距离变远
经走访和问卷调查,不难发现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时间通常在三年以上,最长的达到七八年之久,并且父母回家的机会很少,一般情况只有春节回家一趟。有的孩子从出生就一直由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抚养、亲戚家寄养和父母相处的机会寥寥可数,体会不到多少父母在身边的温暖。父母打工的地点一般集中在发达省份,如浙江、广东、重庆离家较远,并且夫妻双方60%是分居两地打工,更不便于照顾孩子。因此很少有留守儿童能和父母到城市生活,即使寒暑期长假大多数孩子也是在家中度过,极少数和父母团聚。甚至有10%的父母亲在外地打工分居两地,长期不在一起,导致离婚,这样的孩子更是性格孤僻,内向、悲观、自私任性。一少部分家长弃妻儿不管,自寻新欢。真叫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稳定和谐从何谈起。
(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为老年人,且负担较重
据我校各班的统计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98%的为老年人,且年龄均在50至70岁之间。60%的老年人要带几个子女家庭的孩子,最多的两个老人带4个小孩。除了带小孩外,老人还要负责田里日常的农活,解决日常开销。我们这次家访过程中,30%的老年人是提着锄头回家接受我们家访的。还有20%的寡居老人是和孩子相依为命的生活,还有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老人除了照顾自己还要抚养孙子和承担自家田地的农活,随着子女外出的增多,老人需要抚养的孩子增加。哪叫安度晚年啊!
(三)留守儿童性格古怪、孝顺、勤恳,总有性格缺陷的状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性格缺陷,内向、自卑、孤僻、悲观、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为此我们在家访之前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
在家访过程中,80%的孩子都会受到老人的埋怨,孩子在家里除了要学会自理日常学习生活,还要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并在家里负责相应的农活。60%的孩子都要负责照顾家里的牲畜,20%的孩子活泼开朗,在学习上有竞争意识,有理想,有抱负,会对真诚了解关心他们的人们产生感情依赖,渴望与人沟通交流。
(四)留守儿童学习竞争意识减弱
留守儿童学习竞争意识减弱,在家长会上就能看出。我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无所谓,除了悲观,什么都没有?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也不难发现,这些留守儿童在老年人的影响下,绝大部分没有自理能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理想、没有报复,过一天算一天,得过且过。一是老人的教育方法有限,二是老人本身的文化功底不牢,无法辅导孩子。导致竞争意识淡薄,自信心和自尊心减弱。
(五)留守儿童的群体在不断扩大
在走访的片区中,85%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我进行活动的太阳民族小学遍布全全乡7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老人监护的孩子其年龄也越来越小,30%的家庭孩子刚出生不久就交由老人抚养。
(六)手机在留守儿童群体普及
在问卷调查中,我发现60%的留守儿童是拥有手机的,并且他们和父母的交流通常是通过电话的方式,大多数孩子1到2个星期能接到父母的电话,会被询问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和老人的健康状况。孩子都是以泪水洗面,有说不出的心酸。
思考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一)家庭经济状况迫使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
在家访过程中,从老人和孩子口中,我们得知大部分家庭父母出去打工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差,且附近村落有打工致富的前例,迫于生活压力和对更多经济利益的追求,许多青壮年夫妻都加入到打工的行列当中。我们在家访的过程中遇到过家徒四壁、土砖做的房子,甚至有老人用原始的织布机在家织布,其家
庭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二)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和农民工维权意识的薄弱导致留守儿童父母长时间滞留在外
我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父母待在家中的时间越来越短即使春节归家也最长不超过半个月,有的一个星期左右就重回工地工作。这是由于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家长是在私企工作,随时有被辞职的可能,为了更多的收入和稳定的工作,大多数家长会牺牲和孩子团聚的机会。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5%的家庭父母常年滞留在外,是因为工作受伤,私人老板推卸责任,父母只有借债治病,为还债无法归家。
(三)科技进步让孩子能经过其他途径受到教育
我们家访的过程中,即使家庭条件再差,100%的家庭都有电视,孩子们除了老师布置的日常学习外,更多娱乐是通过电视。通过电视媒体,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扩大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兴趣爱好。
另一方面,当地的孩子拥有手机的不在少数,在交谈中我们发现,家长和孩子的交流能够通过手机进行,大多数家长都会在1到2个星期内给孩子打电话,关心其生活学习状况,教育其尊敬老人要孝顺,有助于实现家庭教育功能。
三、留守儿童现状解决途径探讨之我见
(一)从劳动输出地政府职能上,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帮助当地农民致富
一般出去打工的父母都是因为自己家庭生活困难,才不得不抛下孩子和父母外出。外出打工回来的家长表示,他们也希望能在附近找到生计就近照顾孩子孝顺老人。笔者呼吁政府在狠抓当地经济的同时,适当照顾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给予优惠的政策帮助其就近找到工作。或者建立留守儿童父母创业基金,通过合理的资金支持帮助留守儿童父母创业真正改善其家庭经济状况。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从劳动输入地政府职能上看,要保护外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其维权的成本
在“农民工”集中的城市,注意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家访过程中,笔者就遇到过留守儿童父母因外出打工发生事故,由于工作单位的推诿,不得不因为高额医疗费而滞留在外地无法返家的情况。减少维权的时间和经费成本,让更多的农民工通过合法方式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有了经济保障,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返家,才能真正使孩子获得家庭的温暖,获得父母的关怀,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才能真正得到释放。
(三)从教育体系上,我不建议加大建设寄宿学校的力度
虽然寄宿学校能很好的解决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问题,但是寄宿学校是封闭式教育,不利于留守儿童自由自主的寻找沟通对象,他们的心理疏导难度因此加大。从老师配备上来看,农村教育的师资依然不充分,一个老师可能至少需要带50多个孩子,僧多粥少,教师个人的家庭的生活需求也不可能全天关注到孩子,因此很多孩子潜在的心理问题并不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及时的解决。从同学中间,不论同龄还是高年级的孩子都处于青少年的心理困惑阶段,他们只能提供交流却不能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法,甚至一些不好的习性会因此在孩子之间相互感染,没有良好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教育。
我认为除了特殊情况,让孩子生活在村落、生活在老人身边更为适宜。因为一般的自然村落,村民之间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各家之间相互扶持、帮助更能保持孩子纯朴的天性,在平常的生活环境下,留守儿童才能体会到普通人的生活氛围,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群体。
(四)从社会功能方面,要形成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
1.利用“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的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与我们的留守儿童结对因为高校有丰富教学资源和优秀心理辅导人员,这些正是农村留守儿童所需要的。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当地70%的孩子都有利用假期学习英语,补习功课的需求,但是由于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没有可能实施。高校拥有大批优秀的高等人才能够教授小学甚至初中留守儿童所需要的课程如英语、奥数等。高校学生依旧处于学生时期,与留守儿童存在共同语言,年龄相对差距不大,容易和孩子亲近,博得他们的信任,进行心理辅导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并且高校也提倡高校学生的暑期实践,与农村孩子的交流能使他们肯定自身的价值,农村孩子的朴实孝顺坚毅也能感动更多被父母呵护的城市独生子女。而以校为单位是因为农村留守儿童有一个情感的习惯模式,父母不在身边,老人很难和自己沟通,所以他们喜欢把自己成长的烦恼与同校的好友分享,互相帮助,以村为单位可以增强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欲和主动与他人交流的勇气。所以笔者认为,高校与校结对定期开展对当地留守儿童的帮扶活动是一个互惠互利的社会实践。不过,为了保证活动的宗旨,在选择高校志愿者时,组织单位也要本着对留守儿童安全负责的原则,选择那些课业成绩良好,思想品质优秀,且有一定心理辅导经验的学子。
2.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热线及时给予孩子心理疏通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学业压力等方面都存在自己的困惑,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信赖的人给予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在问卷结果中,不难发现,孩子的倾诉
对顺序发生了一定变化,由于现代媒体的发展,孩子的心智早熟,小学生就开始对人、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一般会选择年纪相仿的孩子作为第一倾诉对象,老师排在第二,监护人作为第三选择,因为一般老年人的听力不是很好,且理解方式有异。有20%的孩子会选择将心事放在心里,不愿意被人知道。我认为心理热线能在此种环境下起到很好的作用,现代通讯发达,留守儿童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向有心理辅导经验的爱心人士解决困惑,通过匿名的方式,获得帮助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易于接受。
3.有效利用现代媒体资源,给与留守儿童更多关怀
在家访过程中,我见到的最多情形是空闲的孩子们坐在电视前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没有限制,想看多久均可。我认为当地的电视媒体可以根据孩子的需求设计适合儿童观看的电视节目,包括学习讲座,兴趣爱好培养,世界见闻等多种节目,甚至可由当地文化站和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利用孩子经常接触的电视媒体,播放一些适合孩子看的节目,有利于开拓孩子的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电视节目潜移默化的教育甚至能够改善孩子的精神面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流动电影播放团队,为精神文化不多的村民准备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进行播放,寓教于乐、有助和谐、稳定、发展。
太阳民族小学德育处
2011.11.15
第二篇:家访调研后的思考
家访调研后的思考
大黑沙土镇中心校 李占河
随着教育科技体育系统“千名干部大调研,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党员、干部教师于6月中旬集中时间展开教师家访、学生体验生活活动。
我校专任教师干部16名,根据我校党支部安排,16名教师干部家访活动,家访学生64名。本次家访活动形式多样。有的通过微信平台交流,有的借家长会和家长座谈,大部分教师干部利用休息时间深入村户到学生家庭进行零距离交谈。
目前,根据课堂反映及对学生调查了解,发现农村的孩子们,严重缺失对父母生活的认识,对劳动的体验,以致于对价值观,生活观严重误解。学校根据这种现象,专门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讨论了精准扶贫政策,学生生活的缺陷,并争得家长同意,安排一天随父母劳动一天的劳动生活。全校121名学生参加劳动体验。劳动体验内容与学生年级不同而不同。1-3年级孩子可在家帮父母洗碗,洗衣,整理院落。4-6年级的孩子可随父母到地里干活。根据学生返校交来的劳动体验稿来看,参加劳动体验47人,参与率38.8%。一年级参与率91.6%,二年级70.5%,三年级33.3%,四年级0%,五年级50%,六年级15%。
劳动体验随着年级的提高,反而下降。个别调查结果,导致劳动体验率不高的原因有:
1、有的父母不让孩子参加,怕累坏孩子;
2、有部分孩子父母在外打工;
3、有的父母没参加家长会,不知道任务安排。
根据学生体验稿来看,劳动体验是的一定收获的。
一、孩子们劳动体验的内容很丰富。有的孩子回家给帮妈妈扫地,有的给奶奶洗脚,有的帮爸爸剪羊毛,有的搬砖,有的帮奶奶梳头,有的和父母一地里拔锄草,还有的替妈妈看地。
二、孩子们经过劳动体验,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收获。如“在这次打农药中,我感受到了爸妈的辛苦,感受到钱来的有多么难!所以以后我要珍惜每种东西,珍惜每个人的劳动。”(五年级郭丽)。“我试着给爸爸做饭,爸爸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二年级古雅婷)。“第一次扫地和拖地。今天中午,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星期要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回家后,我决定要帮妈妈拖地。回到家里,我赶紧拿琮一把扫帚,把地扫得干干净净,接过妈妈递给的拖布,认真的拖了起来,最后我终于拖完了,我累得满头大汗,看着干净的地板,我开心的笑了,妈妈也夸我是一个好孩子。”(一年级李博超)。
对教育的思考:
1、学校教育过多的关注课本知识,而忽视了生活实践与课堂教育的结合,导致学生缺失零距离生活体验,失去对劳动观、价值观的认知。
2、家庭教育的盲失,导致自家孩子对劳动的无知。现代家庭由于一个孩子的多,所以家长对孩子教育出现误区。他们认为,孩子只要要校读书就行,物质供应是家长的事,钱,物品都由大人全包,孩子回家,也是好吃好喝招待,不让孩子们干一点儿活,导致不珍惜钱,不珍惜父母送来的东西。
所以学校教育肩负的任务是很重大的。教师深入学生实际,深入农村实际,也是不能或缺的。
2018.6.14
第三篇:“家访手记:家访引发的思考”
该生家庭经济状况不错,爷爷、奶奶在家规模养殖家禽,还经常在附近打零工;爸爸、妈妈搞汽车运输,家里有收割机,农忙时外出帮人收割,一年中有大半年不在家。曹嘉源同学平时被安排在学校附近的家教点接受辅导。家长虽具有初中、高中的文化教育,但家教观念需要更新,他们溺爱孩子,认为白天把孩子交给学校,晚上、双休日交给家教点老师就没事了,从不主动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家中有电脑,爷爷、奶奶忙着养殖、打工,使该生上网游戏不受节制。
家访结束,在回去的路上,我在思考:
1.现在的家长,尤其是农村中的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没问题了。这并不是对老师对学校的高度信任,而是一种懒的表现,懒得过问孩子的学习,只关注孩子最后的考试成绩。平时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认为尽到责任了。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家长,家庭经济收入指标始终在这些家长心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这是多数农民最朴素的思想。至于对孩子的学习教育,他们主观上总觉得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完全没有教学方法;客观上是白天忙于工作,工时长、强度高的劳动使他们身心疲惫,没有精力再去关心孩子的学习了。我认为,作为教师,有责任要及时、经常地与这类家长沟通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2.现代经济条件普遍提高,多数学生生活富裕,电脑基本普及,网络对孩子的危害也不小。孩子由于年龄小,控制能力差,网络游戏很适合孩子口味,他们最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一旦陷进去,无力自拔。不但影响了学习,更不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使学生养成许多恶习。作为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也要提醒家长对孩子在这方面的正确引导,并树立正确的形象。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家访后的思考
家访后的思考
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校和老师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在这次百名教师进千家的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与家长沟通、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取 得更大的成功。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2015年元月13日、14日下午放学后,利用休息时间,我们走进了刘博、杨青、詹浩云、彭子轩、张怡鸣、曹雅妮等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
走进刘博家,全家五口人,租住在原安徽大学学生宿舍里,两间宿舍大约24m2,兄弟三人和父母亲,三张床、饭桌、客厅、厨房、其他杂物等,我们一行5人,就别说坐了,连站的地方都没有!父母亲忙着做生意,不仅没有时间管理孩子,连给孩子做饭的时间都没有!学生的成长,除了学校教育外,其余时间靠天收;杨青家的条件是很好的了,一家四个人,租了一套房子,有比较安静的、独立的学习环境,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很关心,加上自身的努力,因此成绩优秀!学生彭子轩和詹浩云家,分别做烟酒生意和化妆、美容生意,放学和周末,学生都在小店里边帮忙做生意,边学习,其环境可想而知!全靠学生自觉!张怡鸣和曹雅妮家,都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陪读,都是租住一套40m2——50m2的房子,家长对孩子比较关心,要求比较高,对我们的到来很欢迎。我们和所有被访的家长,都进行了交流、讨论,对家长和学生都提出了要求和希望。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学校在孩子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和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我们也请家长对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可以尽管提出来。”家长们也表示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
家访归来,有几点感觉:
1、我校的学生家长,大部分都是农民工进城务工或做生意的,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孩子的教育,全靠学校和老师,因此,学生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2、他们是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和帮助;
3、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不仅在学习上要关心他们,在生活上也要帮助和关心他们,把工作尽量做细、做到位。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了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们了解到学生在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通过家访,了解了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合肥市第六十九中学 李兴发
2015年元月29日
第五篇:家访
家访——谁也不掉队
10月22日,刚放学不久,鲍峡镇中心小学新上岗的孙老师与实习生曹老师结伴一起去家访。看着她们瘦小的身影走出学校,不少老师由衷的称赞。
她们走在陌生的街道上,敲响陌生的门,与陌生的家长用普通话交流着,并努力的思索家长们说的什么,有时还让身边的学生当下翻译官。
原来孙老师是房县人,与这里的家长交流有点困难;加上又是新上岗的老师,也没有多少跟家长交流的经验,所以家访对她来说不是件易事。来自孝感的实习生曹老师就更不用说了,跟学生交流用普通话还行,但跟家长交流那就问题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