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拜访名人的感受2
拜访名人的感受
八年级17班郭坤昊 今年寒假有一项作业是拜访名人,这可把我难住了。
今天我不经意来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内,在一处环境幽雅的所在,发现了白求恩纪念馆。我重新缅怀了这位已故的名人。
白求恩纪念馆位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四周环绕着高大、茂密的梧桐树,环境幽雅。纪念馆正门上方是聂荣臻元帅生前手书的“白求恩纪念馆”六个笔力遒劲的大字。
跨进纪念馆的大门,一尊洁白的白求恩玻璃钢半身雕像迎门伫立,他高昂头颅,目光深邃,栩栩如生的形象,使人肃然起敬。
纪念馆的前言是毛泽东的著名文章《纪念白求恩》的全文。红色的平绒布面上900多个金黄色仿宋字体熠熠闪光,使这篇不朽之作散发着夺目的光辉。白求恩纪念馆展厅面积为542.9平方米,共分八个部分。纪念馆采取了以历史照片、生前实物、绘画、雕塑为主要展示手段的布展方式,融思想、艺术为一体,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展览中反映抗日前线生活的91幅历史照片,或为白求恩自拍,或为吴印咸、邓拓、沙飞等名家所摄,真实地记录了白求恩的战斗足迹,再现了当年的历史风貌。其中为众人熟悉的白求恩在前线小庙中抢救八路军伤员手术时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观众每每在这里留连驻足。
白求恩在晋察冀抗日前线战斗生活了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期间他使用过的部分手术器械、生活用具和撰写的书信、文稿等105件珍贵文物都陈列在这里。斑驳的手术刀、血压计,记载了白求恩为八路军伤员忘我工作的光辉业绩,陈旧的煤油灯、简陋的餐具,映衬出白求恩不畏艰难困苦,与抗日军民休戚与共的崇高品格;泛黄的书信、文稿,袒露着白求恩高尚的精神境界和丰富的内心世界。睹物思人,观众们无不为之感动。
在展览的最后一个单元中,白求恩临终前写给聂荣臻司令员的遗书和他牺牲后的遗照并排展示在一起。每当观众到这里,参观者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情冲击。遗书中白求恩对工作,为伤员字字深情的嘱托和他以革命事业为重、视死如归的博大胸襟,使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穿插在纪念馆各部分的40幅美术作品和6尊雕塑从不同侧面对白求恩作了进一步的形象刻画和生动反映。
白求恩纪念馆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成了向广大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一个基地。戎马倥偬的老将军在这里缅怀峥嵘岁月和白求恩的光辉形象;整齐列队而来的部队官兵在这里学习革命历史和白求恩、八路军的光荣传统;身着白衣的医护人员在这里得到灵魂的净化,决心向白求恩那样做人行医;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在这里举手宣誓,立志学习白求恩精神,为祖国建设奉献青春年华。
第二篇:2011-7-14拜访感受
拜访公司:北京虹士雅特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置业大厦5号楼908
电话:86-010-88380021/68345886 传真:86-010-88312085联系人:徐超(项目总监)电话:***
拜访时间:2011-7-14
拜访目的:推广自己产品,了解对方公司情况,寻求合作机会。拜访过程:提前约时间,查询路线,到达地点之后再致电告知来访了,看现在方便不。我去了之后徐经理人不再公司,让我先去会议室等他,看了一些他们公司资料,观察了下他们公司的办公环境,一个没有生产,主要做室内照明设计安装的公司,在桌上的资料看到了一份酒店照明安装图纸,就初步了解分析了下彼此公司之间的合作切入点,等了大概半个小时徐经理回来了,见面彼此有了进一步印象,因为之前有电话聊过,那时主要是询问关于LED产品的价格,由于彼此名字里都有超,只是姓氏不同,所以聊得比较投机,见后感觉很轻松没有拘谨感,交换名片,介绍公司,让其了解大概,展示解说我们的产品资料,然后就我个人的了解询问对方一些公司情况,目前主做工程方向,谈到LED,谈到EMC,谈到最近开展的项目,谈到对方的生产这一块在深圳那边的代工还是生产基地,了解对方公司实力,对方业务开展的范围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我目前负责的产品寻找合作的可能性,对方目前主要还是以室内照明灯具的设计安装为主,辅做LED以及路等这一块,说自己在通州那边做了个路灯EMC试点,聊到EMC的风险,目前市场这一块的投资可行性,感觉对方想涉足LED但实力有限,想整合资源利用,希望合作的意愿很大,谈到了LED需要稳定电源来维持寿命这一块我想到了我们的照明节电器的调压功能,看是否能结合他们的灯头使用想要一些技术规格要求,让我整理发邮件,说如果合作还是希望加快进度。总的感觉可以合作,但合作利润空间不大,如果采购而言他给的价格不优惠。而且感觉不够专业。谈到他们后期业务的方向说主做门头沟、石景山、通州吧!我说外地的方向,他说都做。后期联系告知一些北京周边地区的项目看看他的关系范围,朋友圈有一定吧!我提成都的路等项目,他马上说知道已经有人在操控,那边整个的再换灯头。最后提到有空来公司参观考察,说在天通苑,对方说以前在这边开过游戏公司。后来他有客户来了,时间也快下班了,希望我回来整理给他照明节电器对灯头的使用规格要求的数据,希望能合作,然后就结束了这次约访。
第三篇:走近名人感受名人
走近名人 感受名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
2、了解名人故事,学习其优秀品质。
3、学会倾听,学会交流,通过不同层次的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既抓住口语训练,又注重交际互动。
三、教学准备:
1、名人头像、图片、课件。
2、名人故事书,名人名言。
四、设计意图:
在很多口语交际课中,教师都把口语训练当成整节课的重点,上成了“听话·说话”课。而实际上,口语交际课应该是口语训练与交际训练并重的课堂,甚至随着年级的提高,还应逐步侧重交际训练。因此,互动是口语交际最重要的特征,也是与一般说话训练区分的最明显的标志。这节课中,我始终把口语交流与交际互动放在同等的位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但因为三年级学生交际互动的能力还较弱,因此,在互动之前,我设计了一个“原型示范”,即“遵循原型启发律”,提供口语交际的“样子”,让学生好依葫芦画瓢。在“原型示范”中,我从学生讲故事时的表现,故事的内容及自己的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价、交流、质疑,让学生能比较清楚地知道该怎么表达,怎么倾听,怎么应对,采取何种态度和方式进行交际,使学生有“法”可依。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顾单元内容,引出课题。
师:在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从一些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感受到了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我认识了„„
生2:我认识了„„
师:谁能在一句话中同时介绍两位名人?
生3:在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我认识了***,还有***。
师:老师听出来了,在介绍两位名人时,你用了“还有”连接,还可以用什么词连接?(和)请你把这句话再说一遍。
生3:在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我认识了***和***。
师:在介绍两位以上的名人时,我们可以用“还有”,也可以用“和”来连接。
最近咱们班同学课外读了不少名人的书籍,了解了许多名人的故事,听说还搜集了一些名人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关于名人的故事。(出示课题)
2、简单交流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
3、教师激情叙述(课件:一组流动的名人画面):在漫长而又曲折的人类历史中,不知孕育了多少名人志士。他们当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有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有享誉全球的科学家„„名人的成就犹如一面明镜,照出了今天我们的不足,名人的言行更如一块砺石磨练着我们的意志,激励着我们的斗志。你们喜欢名人故事吗?
(二)原型示范,明确要领
1、听故事要求
①优生示范:
师:讲之前,我想问问,你上台讲故事时,希望我们这些听众怎么做?
生:我希望你们认真倾听„„(小结听故事要求)
生:我讲的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这就是爱因斯坦的头像„„
师: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让我对爱因斯坦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你的声音很响亮,语言也很流利,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
生:谢谢!说实话,为了讲好这个故事,我这几天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搜集了很多关于爱因斯坦的资料。
师:既然你对爱因斯坦有不少的了解,那我想知道他除了喜欢科学研究,还有哪些爱好?
生:爱因斯坦是个兴趣广泛的人,他除了喜欢科学研究,还喜欢音乐、体育„„他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好。
师:你了解的真多,听了你的介绍,我好像找到了爱因斯坦为什么会成为一位大科学家的原因,他不仅有坚强的毅力,执着的追求,而且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这对他的科学研究都是有帮助的。谢谢你带给我们这么好听的故事。
2、讲故事的要求
师:你觉得他的故事讲得怎么样?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我们讲故事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讲故事要求:语言流利,讲得清楚,自然大方,努力用语言、动作打动别人。
(三)创设情境,交流互动
1、“故事大王”选拔赛。
①(出示课件)教师提示小组活动的要求。
②各小组活动。
“故事大王”公开赛。
下面进入“故事大王”公开赛。(出示课件)有请参赛选手上台。为了保证比赛的公正性,我们采用抽签的形式决定比赛顺序。
有请一号选手上场。其他选手在场外准备。
片断一:罗斯福的故事
生:你们知道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是谁吗?„„
同学们,听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小时侯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我现在明白了„„
生2:我有时就像罗斯福小时侯一样不太讲道理,„„
生3:听了这个故事,我想说„„
片断二:迪斯尼的故事
生: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出示米老鼠玩具)你们知道这个可爱的形象是谁设计的吗?„„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听了以后有什么想说的?
生1:以前,我总以为那些名人出名是因为他们运气好,现在我明白了„„
生2:我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我想知道迪斯尼拍过哪些动画片?
片断三:曾子的故事
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大思想家吗?我最喜欢的是曾子,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你们是怎样看待曾子的行为的?
生1:我觉得曾子有点傻,为了一句话竟然把猪杀了。
生2: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片断四:温总理的故事
如果有人要问我:2008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是谁?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推举温家宝爷爷!(播放视频)我这儿有一段视频,请大家边看边听„„
评选班级“故事大王”。
学生自主评价,交流理由。
教师颁奖。
4、交流了解名人的途径。
(网上、书中、听父母讲述„„)
(四)走近名人、升华情感
1、介绍名人书籍
①教师示范:我最喜欢的是这一本书,它叫《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写的„„
②口语训练
师:你们喜欢哪些关于名人的书籍?
生:我喜欢《***》这本书。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是用同一种句式介绍的,谁能换一种方式介绍?
生:《***》这本书我喜欢。
师:看来你们还真挺喜欢读书的,下面就请同学上来向大家介绍你最喜欢的一本名人书籍,可以介绍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出示课件)
生1:最近,我读了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
生2:最近,我读了《影响世界的名人在童年》这本书,书里介绍了古今中外许多对人类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小时侯的故事„„
2、名言励成长
①学生交流名言。
②教师赠送名言,学生自由读。
3、小结升华:(出示课件)是啊,一个个名人就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照亮了我们人生的道路。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学得智慧,勇敢地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吧
板书设计:
讲名人故事
讲故事
听故事
内容清楚
认真倾听
语言流利
听完提问
举止大方
听完交流
课例点评:
作为一节口语交际课,这节课设计新颖,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整节课围绕“名人”展开,通过单元回顾引导学生回忆名人;通过师生示范引导学生讲述名人;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感受名人,通过多向互动,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互动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欲望,使他们想说、愿说,教师设计了不同的情境进行引导。导入时,一组流动的画面给了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再加上教师的激情叙述,激发了学生讲述名人,感受名人的欲望。“温总理的故事”中,学生的深情讲述,再配上抗震救灾的视频展示,给了学生心灵极大的震撼。
二、多种方式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是交际互动的基础,不仅要学会规范表达,更要了解同样一个意思,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表达,展示语言的丰富性。教学中,教师引导:在介绍两位以上的名人时,可以用“还有”,也可以用“和”来连接;在介绍名人书籍时,则抓住课堂生成的时机,抛出“刚才几位同学都是用同一种句式介绍的,谁能换一种方式介绍?”这一问题启发学生多样表达,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原型示范明确交际要领。
小学生的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而口语交际课不仅要教孩子学会倾听,还要学会交流,学会交际。优生示范中,教师用“讲之前,老师想问问,你上台讲故事时,希望下面的观众怎么做?”引导优生提出听故事的要求,通过引导学生评价明确讲故事的要求。在优生讲完故事后,教师从学生讲故事时的表现,故事的内容及自己的疑问等方面进行评价、交流、质疑,让学生能比较清楚地知道该怎么表达,怎么倾听,怎么应对,采取何种态度和方式进行交际,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领。
四、多向互动提高交际能力。
作为中年级的学生,不仅要学会说话,还要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惑。本节课,为了加强有效的多向互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师生示范明确要领,运用生生、师生、群体互动等丰富的形式,促使全员参与,并在训练中适时指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互动,从而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性。在“名人故事会”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从各个方面相互质疑、交流、解答。学生有猜故事主人公的,有谈感受的,有向讲故事者询问的„„多向交流很好地促进了交际互动。
五、多层交流丰富情感体验。
一节课四十分钟,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内容,在一个层面交流,不仅学生不感兴趣,会产生厌倦心理,而且课堂效率也不高。只有创设各种环节,让孩子在多层次的交流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才能有效提高口语交际课的效率。这种多层次设计既要有内容上的不断丰富,也要有情感上的逐步提升。本节课虽然主题是“讲名人故事”,但教学中不仅仅局限于此,通过“名人故事会”,“走近名人”,“名言励成长”等各种环节的交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层面了解名人,感受名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激励。
第四篇:名人格言及感受
2011.4.18
星期一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感受: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所以,我们应当抓紧时机,向他们学习他们的过人之处。)
2011.4.19
星期二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感受: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2011.4.20
星期三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感受: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挖苦人。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2011.4.21
星期四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感受: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希望同学们遇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要犹豫,而是试着去做。)
2011.4.22
星期五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感受: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所以,我们同学之间应该更团结。)
总结感受
通过这一个周的格言推荐,在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上,多的不光是一份紧张,更多的是一份收获。虽然一周的时间眨眼过去,大收获却是装满了一箩筐。
周一到周三在紧张的状态下度过,如果不是老师在周三时的一句话,我恐怕这一个周都不会淡定。在推荐名言的时候,忘词是常事。我想起了老师很久以前说的话:继续往下说,说错了也不要改,别人还不一定发现你忘词了,所以,一定要淡定,最好是不要让别人察觉,这是我为接下来推荐格言的同学的一个忠告。希望接下来的同学不要犯和我相同的错误。
当我踏上讲台的那一步时,我的人生之路就迈出了一大步。我觉得这样的小演讲,一定会为我们以后的大演讲奠定基础的。当以后别人问你,为何你演讲会如此淡定时,你可以自豪地说,多亏了初中时的那小小的三尺讲台。
总之这次格言推荐,使我收获了很多,也希望下一位推荐的同学做的更好。当然,这也要感谢老师给我的机会,不然我哪会有这么多的收获。
第五篇:名人读书的故事和感受
名人读书的故事和感受
我国有很多名人读书的故事,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名人读书的故事和感受,供大家阅读参考。
名人读书的故事和感受一
宋太宗赵光义是一位聪明而又干练的帝王。少年时代,他曾任职于宋太祖所指挥的宿卫军。由于经历频繁战事,了解民间疾苦,继位后他澄清吏治,整顿朝纲,使得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大平,被后人称为一代贤君。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有“贤君”之称的赵光义的登基却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案。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宋太祖赵匡胤应当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他却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实在出乎意料。
据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赵匡胤召弟弟赵光义进宫饮酒。当时赵匡胤身体很好,酒后有些不舒服,就躺下休息。
赵光义让所有人都离开,自己来照料哥哥。外人只远远看见赵匡胤和赵光义说了一些什么,接着烛影摇晃,似乎赵光义离席退避,随后听到铁斧戳地的声音,听见赵匡胤高声说:“你好好去做。”
天快亮时,赵光义急忙叫人来,说赵匡胤已经逝世。
天亮后,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这件事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但是无法证实。
尽管世人对赵光义取得政权的方式心存疑虑,却不得不承认,历史上的赵光义确实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宋太宗命宰相李昉等十四人编纂了《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的重大贡献。
《太平御览》原名《太平编览》,书编成后,献给宋太宗审阅。宋太宗极为重视,认真阅读。他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如果因一时政务繁忙,没完成计划,那么第二天一定要补上。当时,有的大臣认为皇帝日理万机,还要这么刻苦读书,未免过于辛苦,就劝皇帝放慢计划,每天少看些。宋太宗却笑着说:“只要打开书就会有收获,我不觉得辛苦啊!”
宋太宗用大约一年的时间,终于看完了全书。因为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所以这部书又叫《太平御览》。
【感受】读书可以使人聪明。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还是西方先哲的“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都反映了书籍作为知识载体的巨大作用,表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读书仍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的修养,增加我们的才能和智慧。因此,开卷有益应当成为每个人的格言。
名人读书的故事和感受二
路温舒是西汉时人。他幼年时家里非常贫穷,靠放羊为生。他很有志向,虽然买不起书,但经常从别人那里借书来看。可借阅的书总是要归还的,路温舒常想:要是能有一册书带在身边,一边放羊一边读书,那该多好啊。有一天,路温舒去放羊,偶然发现蒲草的叶子很宽。他灵机一动,心想:蒲草的叶子这么宽,要是把它们编成席子,这样不就可以在上面写字、抄书了吗?于是,路温舒趁着放羊的时候割草、编席,然后再把借来的书抄在编好的席上。通过这种方法,他积累了很多知识,最终成为西汉有名的法官。
【感受】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一个人只要从小立志,并克服一切困难,努力朝着目标奋斗,相信总有一天会成功的。西汉路温舒幼年贫困,但他善于想办法,坚持不懈地学习,最终成为了有名的法官。青少年置身于现代化文明管理的监狱中,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要珍惜一切学习时间,用知识充实自己,用技能武装自己,为出监后就业谋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名人读书的故事和感受三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感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名人读书的故事和感受四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感受】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名人读书的故事和感受五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感受】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这里提供两种方法借鉴:
1、鞭策法:让警官、好友监督自己,自己要尽量配合。
2、自制法:为自己找一个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后为了那个目标,让自己勤快起来。并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