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工商局关于突破性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促进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5篇

时间:2019-05-14 11:3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工商局关于突破性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促进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工商局关于突破性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促进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

第一篇:湖北省工商局关于突破性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促进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

湖北省工商局关于突破性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促进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

各市、州、县工商局: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四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任务和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要求,湖北省工商局决定,全省工商系统在法定的范围内,在符合安全、环保、节能规定的前提下,突破性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促进我省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为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多作贡献。

一、降低准入门槛

1.全部取消冠用省名的注册资本限制性要求。凡达到法定设立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要求的企业法人,均可申请冠用省名。

2.全部取消冠用市、州名的注册资本限制性要求。凡达到法定设立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要求的企业法人,均可申请冠用市、州名。

所有企业均可直接申请冠用所在县(市)行政区划名称。

3.放宽企业名称登记中有关使用行业或经营特点用语限制。允许经营范围中含有生产、加工内容的企业在名称中使用“实业”字样;允许经营范围中含有投资内容的企业在名称中使用“发展”字样;允许进出口企业在名称中直接使用“国际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对外贸易”、“进出口”等行业用语。

对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认可但尚未纳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行业的企业,允许其使用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中有关新兴行业的表述作为企业名称中的行业用语,如“创业投资”、“物流”、“破产清算”等。

4.放宽企业住所、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登记要求,允许申请人将居民住房用作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办理。

企业、个体工商户申请登记时提交住所、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有困难的,可由房产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等有关方面出具使用证明。

5.放宽股东出资方式的限制。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为公司的,允许股东以净资产作为出资。

国有企业改革、重组需要以股权出资的,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允许出资人以股权出资。

6.放宽对注册资本缴付方式的限制。进一步落实公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的管理规定,在法定的期限和数额内,股 东可以通过章程自行约定出资额和出资时间,不要求所有股东在出资周期内同步出资。

7.各类资本进入国家政策允许、法律法规未禁入或限入的行业和领域,工商部门依法准予登记。

8.放宽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事新兴行业的准入条件。凡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决定未规定准入条件和登记前置审批、又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参照现行登记管理法规进行登记。

9.放宽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的审查。除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决定规定的前置审批项目外,其他均不作为前置审批项目。企业、个体工商户可以自由选择申请从事非前置审批项目经营,工商部门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办理登记。

10.放宽项目建设的市场准入。支持国家产业政策鼓励项目和我省区域发展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对企业申请登记的项目涉及前置审批而暂时无法提交前置审批文件、证件的,工商部门根据申请,可以将其经营范围核定为“×××项目的筹建”,并注明“筹建期间不得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营业执照有效期。项目筹建涉及安全、环保、节能审批的除外。

11.放宽外商投资企业股东资格条件。经审批机关批准,允许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作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

外商投资企业申请登记时,提交外国投资者资格证明当年公证认证文件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印件;不能提交外国投资者资格证明的公证认证文件的,由申请人书面作出承诺,工商部门可以核发有效期为三个月的营业执照。

12.放宽企业集团登记条件。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由原来的3000万元降为1000万元;子公司由至少5家降为至少3家(可以是相对控股的子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合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由原来的5000万元降为3000万元。

先进制造业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科技型企业、现代物流企业、文化企业、旅游企业组建企业集团,核心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降为500万元;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合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降为1000万元。

二、简化准入程序

13.改革企业登记审核程序。对一般企业登记事项由审查、受理、核准三个环节多人办理程序,改为一人审查受理、一人核准登记的程序;对各类分支机构注销、企业名称变更、企业住所(经营地址)变更、营业期限变更、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改变姓名或者名称的变更、不涉及变更登记的备案、补发企业营业执照、企业迁出证明的出具以及企业登记档案的移送等简易事项,改为一人完成审查受理、核准的程序。

14.改革个体工商户登记审核程序。对涉及前置审批项目的,由受理、审查、核准三个环节多人办理程序,改为一人受理审查、一人核准登记的程序;对其他登记事项改为一人完成受理审查、核准的程序。

15.企业法人设立的仓库、生产车间、办事处,不单独对外从事经营活动的,可以不办理工商登记。

16.非公司企业法人设立分支机构,不再要求办理企业法人变更登记,由企业法人直接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市、州、县(市、区)工商局申请登记,不要求提交企业法人登记机关出具的分支机构核转手续。

17.简化商品展销会登记审批程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举办的商品展销会免于登记,承办方只需将参展经营者的审查情况报举办地的县(市、区)工商局备案。其他商品展销会登记委托举办地的县(市、区)工商局办理。

三、缩短准入时限

18.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办结;办理企业名称变更核准,企业的登记机关和企业名称的核准机关不是同一机关的,作出决定的时间由规定的5个工作日减为3个工作日。

19.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除依法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外,当日办结。

20.办理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受理,除依法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外,当场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领照时间由规定的10个工作日减为7个工作日。

21.县(市、区)工商局办理商品展销会登记,审查期限由规定的15个工作日减为5个工作日。

22.办理广告行政许可,一般当日办结;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广告经营许可、烟草广告审批、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登记办理时间由20个工作日减为7个工作日,户外广告登记办理时间由7个工作日减为3个工作日。

四、下放准入权限

23.下放省工商局内资公司登记管辖权限。除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决定规定由省工商局负责登记、应当登记的公司以及国家工商总局授权登记的公司以外,其他公司由所在地的市、州或县(市、区)工商局负责登记,其中股份公司由公司住所地设区的市、州工商局登记。

24.下放内资分公司登记管辖权限。除国家工商总局核转省工商局登记的外,分公司由其所在地的市、州或县(市、区)工商局登记;省工商局已登记的分公司,除有关行业的特殊企业外,其他下放到分公司所在地的市、州、县(市、区)工商局登记管辖。

25.各市、州工商局按照宜放则放的原则,相应下放内资公司登记管辖权限。

26.下放行政区划连用企业名称核准权限。省与市(州)、省与县(市)行政区划连用的企业名称,省工商局委托市(州)、县(市)工商局核准,无需报省工商局备案。

27.下放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登记管辖权限。除国家工商总局授权或者规定由省工商局登记的外,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申请设立分支机构的,一律下放到分支机构所在地被授权的工商局办理。

28.扩大外商投资企业登记被委托局登记权限。被委托局辖区以外的外商投资企业在被委托局辖区内申请设立分支机构的,被委托局可以直接办理登记。

29.下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审查受理权限。申请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由县(市、区)工商局委托辖区工商所(基层分局)审查受理,并报送县(市、区)工商局核准、打印执照后,由工商所(基层分局)代为发照。

30.下放个体工商户登记权限。个体工商户登记一律由县(市、区)工商局委托辖区工商所(基层分局)办理登记并发照。按照方便就近办理的原则,申请人可以自主选择在工商所(基层分局)或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办理。

五、改进准入服务

31.实行企业网上登记。2007年12月1日前,省市两级工商局建成本级网上登记平

台;从12月1日开始,实行网上登记。2008年3月1日前,所有县(市、区)工商局建成网上登记平台;从3月1日开始,实行网上登记。申请人可以从网上获取登记信息、下载登记表格、申报登记材料,工商部门在网上审查办理。

32.全面实行企业网上年检。2007年12月1日前,省市两级工商局建成网上年检平台;2008年2月1日前,所有县(市、区)工商局建成网上年检平台。从2008年法定年检时间3月1日开始,省、市、县三级工商局全部实行网上年检。企业可以从网上获取年检信息、下载年检表格、申报年检材料,工商部门在网上审查办理。

33.争取增加我省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授权。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国家工商总局扩大我省被授权局的审批权限,增加被授权局的数量,方便外商投资企业就近办理登记。

34.全力支持、帮助企业到国家工商总局办理法定登记事项。对企业申报不冠行政区划名称或办理设立、变更登记的,指派专人给予指导,帮助做好材料申报等工作。

35.全面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准入工作。对申请人实行零收费、近距离、无障碍服务。同时综合运用合同、商标、广告、市场规范管理、消保维权等工商职能,切实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36.进一步落实和改进相关的就业再就业扶持工作。为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务工农民、复员退伍军人、刑释解教人员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提供便捷的登记注册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减免登记费、管理费;对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残疾人、老年人从事个体经营的,指定工商人员,上门办理营业执照和年检换照,按需帮扶。

37.充分发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社会服务和分类监管功能。准确、及时地为社会提供企业准入、年检信息查询服务。根据企业的信用记录,按有关规定实行差别管理:对守信(A类)企业实行准入激励,对警示(B类)企业实行准入预警,对失信(C类)企业实行准入惩戒,对严重失信(D类)企业实行准入淘汰。

38.建立市场主体登记信息互通机制。通过工商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和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及时与税务、安监、环保、质监、公安、海关等机关和金融、保险等机构交流市场主体的相关信息。

39.为市场主体准入办理前置审批提供向导服务。在工商登记窗口、工商局门户网站向需要办理前置审批的申请人提供前置审批部门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40.建立国外、境外及外地投资者困难登记服务制度。国外、境外及外地投资者在我省各地工商部门办理准入登记时,向他们提供困难登记表,进行困难求解登记。属于工商部门职责范围的,及时帮助解决;不属于工商部门职责范围的,及时通过有效渠道告知有关部门。

41.推动武汉城市圈先行实现市场主体准入一体化。健全武汉城市圈工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城市圈内企业登记机关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市场准入方面行政地域分割,逐步做到主体准入的政策统一、程序统一、格式统一、网络统一、服务统一,促进城市圈内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

42.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监管执法自由裁量权。对各类市场主体违反登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除依法必须取缔、吊销营业执照、撤销登记外,及时采取责令改正、限

期办理等措施,帮助其规范发展;对违法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对主动消除或减轻危害后果的,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对新登记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半年内首次发生登记管理方面的一般违法违章行为,免予行政处罚;对首次不按规定接受年度检验并在限期内改正的企业,免予行政处罚。

六、提高准入效能

43.完善市场主体准入绿色通道制度。将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各级政府确定的重点企业的登记事项纳入绿色通道办理。对进入绿色通道办理的事项,一般当日办结;依法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办结时间一般不超过2个工作日。

44.对重点园区、重点企业提供上门指导服务。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区企业的需要,派出工作人员上门进行登记指导,办理企业年检,提供相关服务。

45.建立重点企业准入服务联系机制。综合运用工商职能,重点联系服务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方面准入的企业和省政府确定重点支持的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纺织、食品等产业的企业。从2007年起,省、市、县三级工商局根据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项目和重点支持企业,相应确定联系服务一批重点对象。

46.严格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各级工商局登记人员办理各类登记事项,必须一次、完整、准确地向申请人告知具体登记要求。不同登记人员对同一登记事项的告知必须一致。

47.实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制度。企业需要预约办理登记、年检事项的,满足预约要求,按事先约定的时间办理。在工作时间内尚未办理完结、确需当日办结的,延长工作时间办理完结。

48.建立准入工作服务评价系统。各级工商局尽快在准入窗口设置必要的设施,供服务对象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质量进行评价。逐步建立工商部门在市场准入方面的电子政务监察系统。

49.建立网上投诉制度。在畅通现有投诉渠道的基础上,在工商局门户网站建立投诉专栏,及时处理,及时反馈。

50.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将工商部门有关市场主体准入的事项、依据、条件、程序、期限、收费项目、标准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通过工商系统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站、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和行政服务中心、基层工商部门办事厅公开,方便公众了解准入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51.提升文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工商系统准入岗位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提高准入服务能力,提高准入执法水平,落实“团结和谐、又好又快、文明廉洁”的一流工商系统建设要求,树立文明、法治、信用、负责、廉洁、高效的准入工作形象。

二○○七年七月六日

发布部门:湖北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7年07月06日 实施日期:2007年07月06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为人们观察中国未来发展的“窗口”。人们希望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举措能再一次释放出“改革红利”,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开启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又好又快”这一发展理念,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曾经使用过的“多快好省”和“又快又好”的提法形成对比。这不仅仅是几个字的删减或调换。这一变化,见证了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艰辛的探索历程。“好”与“快”是这一发展理念中的两个关键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而“好”的理念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做到“好”就是要保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

要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应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果政府干预过多,则会导致效率降低。比如,在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中,政府干预过多,让单纯的企业行为变得不再单纯。虽然政府有责任为企业走向世界提供更好的条件,但是如果干预过多,违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那么即使企业短时间内可能得到一些利益,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政府应该做的事不断完善市场体系,而不是直接干预。另外,在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政府在宏观调控经济、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比如在“环境保护”这个市场“不愿做”的领域,政府就应该下大功夫,一方面加大政府的直接投入,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而不能把保护环境的皮球踢给市场,这样只会是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总之,只有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才能做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此外,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必须确保国家安全,使人民安居乐业,这样人民才有可能一心一意进行经济建设。试想如果一个国家时刻处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国民时时担惊受怕,又怎能大搞经济建设呢。在《决定》中指出,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把公安、武警、司法、国家安全部等部门,糅合在一起,负责情报、军队、外交、公安等的国家安全。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为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必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在《决定》中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报告中指出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这为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从司法角度保障社会公平,维护人民权益。另外,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改革户籍制度等措施,能够很好地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现象。虽然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

巨大的成果,但广大农民并没有公平地分享这一成果。通过这些改革,能够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充分调动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另外,要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够实现“科教兴国”,实现“中国梦”。创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只是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着重对自然界的研究并获得新发现,具有基础性特点,主要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决定》中关于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科学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就是为了鼓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着重在于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服务人类,往往是以企业为主体。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自主创业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当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够有机结合,必将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最后,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们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但是,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地球关系的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防战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第四篇: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重视卫生民生,优化发展环境

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认真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

卫生局结合系统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卫生民生工程为着眼点,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卫生文化,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政风行风好转,为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和智力支持。

一、抓好卫生民生工程。坚持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民生工程作为卫生部门的头等大事,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实行卫生民生工程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分级负责,落实任务,强化保障措施,加强督查指导。推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新举措,回应人民健康新期待。一是做好新农合工作。加强资金监管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降低次均费用,最大限度惠及农民群众。二是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工作。免费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进一步完善农民健康档案管理,在08年试点的8个乡镇基础上,加强孕产妇、儿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档案等基本信息的建立,力争全县农民健档率60%以上。卫生部远程会诊试点乡镇全部建立农民健康电子档案。同时,加强对健康档案的规范管理,真正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人生”的目标。三是扎实推进卫

生政风、行风建设。强化民主监督,推进卫生依法行政进程;深入开展医疗领域商业贿赂治理,严格执行局机关制定的药品采购制度和大型医疗器械的准入管理,继续加大法纪宣传教育力度,严格处方管理办法、不良行为记录、经济和财务管理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从制度上消除医药购销商业贿赂发生;深化卫生行风建设。全面落实医德考评制度,深化医德医风教育,今年,卫生局将组织二次全县百姓评医院调查问卷活动,并作为年终医德医风考核依据。深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不断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大力实施“医疗惠民工程”。继续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县直医院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单病种限价收费制度,认真落实“一免三减”等医疗惠民措施,减免贫困患者医疗费用,使更多的群众共享卫生改革发展成果。四是强化公共卫生,推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日常工作抓规范。为进一步明确职责,成立了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规范化的日常管理制度,保证转变干部作风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制定了工作制度、考勤制度等六项制度,完善了局机关的制度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局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科室,各科室又将任务分解到个人,局、科室、个人之间签署目标责任书,通过层层分解,真正做到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标准明确、操作流程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同时卫生局还出台了“限酒禁赌”两条规定和“领

导干部有错与无为问责”制度,建立完善了公开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考核评议制、追究问责制等制度,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有职就有责、任职必负责、失职要问责”和“争创一流”的理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团结友爱的工作形象,创造性地完成09年各项工作。二是服务上抓效能。系统内各单位结合单位实际,积极细化60多项便民利民举措,进行了优化发展环境承诺,规范了文明用语,简化服务流程,公开收费和办事程序,并设立了系统政风行风、政策咨询和效能监督举报电话。三是活动上抓内涵。开展卫生文化建设,在全系统开展“十佳医生”、“十佳护士” “十佳乡村医生”、“十佳公共卫生工作者”为内容的“四个十佳”,“十强乡镇卫生院”、“十个标杆村卫生所”评选等系列活动,营造出“工作有生气、服务有名气、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打造出丰宁卫生新形象;实施和谐办公室文化创建行动: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油开始做起,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保护和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激情;组织开展干部职工文体活动,增进和融洽干部职工的感情;营造和谐,强化团队精神,努力做到合心、合力、合拍,共同营造心和气顺、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努力形成系统干部职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开展了 “六查、六看”活动,来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查底数清不清,看领导干部中是否存在思想漂浮、工作不务实、不积极主动,凡事推着

干、互相扯皮的现象;二查办事原则,看领导干部中是否存在办事推脱、执法不严、原则性不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遇“强”变弱、遇“弱”变强的工作态度;三查对待干群关系,看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是否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是否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为落脚点,执法职能单位在工作中是否保持廉洁、自律、秉公执法的工作作风;四查服务态度,看各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是否存在对待患者态度冷淡、推诿病患,收受红包、聚敛患者财物的行为;五查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看是否存在对待本职工作职责不清,任务不明,无责任心、事业心,办事不讲效率,平时工作中把制度当“空气”,把纪律当“玩笑”过一天算一天的混日子工作状态;六查廉洁自律,看各单位是否存在大吃大喝、互吃互喝,打净分光现象;开展下乡督导调研活动。结合落实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使各项业务工作两不误,卫生局开展“两抓两促”活动,即抓督导,促进工作落实,抓调研,促进决策上水平。

三、“七抓七促”、“八个结合”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七抓七促”: 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这个重点,促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抓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促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抓好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水平为内容的“两个水平”,促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项目建设,促卫生事业跨越发展。五是抓好新农合工作,促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六是抓好科学

管理,促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七是抓好文化建设,促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八个结合”:一是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二是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三是学习与剖析查摆问题相结合;四是与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相结合,通过“六查、六看”转作风,促进卫生系统作风好转;五是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相结合,即将出台的医药改方案是立足国情,按照人民需要制定的,是卫生发展重大机遇,我们要领会实质,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进程;六是要紧紧与落实卫生民生工程相结合。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卫生工作是民生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就近得到服务出发,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各类传染病控制在最低限度,使孕产妇、儿童死亡率下降等各项服务于民的工作,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七是与提质提速提效做好各项卫生工作相结合。要求局机关转作风,制定科学发展决策和规划。医疗单位,提高医技水平,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解决焦点问题,促进医德医风好转。八是与强化功能,提高素质,转变形象,促发展相结合。卫生工作是完成政府赋于的“治、防、保、管”任务,效果如何,一方面是在考核检查中体现,更多的是群众直接评价。卫生局要逐步实现从“办卫生”向“管卫生”职能转变,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通过“七抓七促”“八个结合”使卫生系统内部环境达到风清气正;理清思路,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决策,并组织实施;在全系统上下形成人

人想群众,人人服务群众的群众观念,弘扬正气,自觉抵制歪风;在卫生系统形成精谋实做,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环境和氛围。不要有“小进即满”思想,要树立“不进则退”意识,不“说做”脱节,奖过罚重,做到敢做重成,“想事、谋事、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二00九年三月十七日

第五篇:做好财政预算审查监督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做好财政预算审查监督 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财政预算审查监督主要做法

(一)严把“三关”,强化预算审查。政府向人代会提交的预算草案和财政报告关系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提高预算审查质量,我们努力提前介入,严把“三关”:一是会前初审关。通过会前深入调查研究,走访和听取部门情况汇报,详细了解上年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上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征询对当年预算安排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调研情况反馈给财政部门。同时,认真听取市财政部门关于过去一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及新一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情况说明,对未正式提交的预算报告草案先行初审,理顺预算草案中各项数据的内在关系,审查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对预算草案主要内容作出评估,提出初审意见、建议。二是会中审查关。人代会期间,积极引导代表对财政预算草案认真审查,并召开预算审查委员会会议专门审查,严格把关。审查的内容主要是:是否贯彻遵循《预算法》的原则,财政收入预算是否积极稳妥,预算支出是否体现科学发展观,在科技、教育、农业、社保、环保等重点领域支出是否适度稳定增长等。三是会后监督关。及时跟踪督办代表提出的有关财政方面的议案、建议,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监督法》颁布实行后,我们紧紧围绕该法第十八条所规定的6个方面内容加强审查,并严格遵循20日、10日、7日的时限要求,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有效增强了监督效果。

(二)关注民生,强化重点监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大要提高自身法律地位,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关注民生,增强依法监督实效。对财政预算的监督,更要体现“突出重点、关注民生”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为此,常委会着重从四方面关注民生、强化预算监督:一是对政府重大项目投资进行监督。重大项目投资,涉及公益类、基础类,而且关系国计民生,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去年,我们要求市政府将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列入预算一事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并就多个重大项目建设资金贷款方案进行审查,促使政府增强了重大项目投资预算透明度,也使项目工程按时得到贷款,为推进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审查财政预算时关注民生。对提交人代会审查的财政预算报告,关注用于民生资金的安排,要求财政预算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向农村、向弱势群体倾斜,并强调加大资金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安全。三是监督预算执行时关注民生。我们关注义务教育、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就业和再就业、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领域的资金使用情况,通过调研与平时沟通,及时了解和督促预算执行工作,确保党和政府有关民生政策落到实处。四是审查、批准预算调整时关注民生。对新增财力支出,要求重点安排在保障和改善民生。2007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新增支出用于民生方面的达到三分之二,较好保障和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评价绩效,强化使用效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跟踪问效”的有效手段。为增强监督效果,我们积极利用绩效评价手段,加强对财政预算监督。一是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要求财政部门逐步扩大绩效评价覆盖面,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对财政部分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督促落实整改。自2007年以来,已先后对生态建设、法律援助、廉租房补贴、产品质量抽检等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进行了评价,取得良好的监督效果。三是利用绩效评价成果开展监督。我们注重了解财政部门委托政协、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情况,并利用他们的评价成果开展监督,促进相关部门落实整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督促财政部门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四)借智借力,强化审计跟踪。审计监督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形式。就目前的体制和人大常委会本身现有的专业素质状况而言,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还必须借助政府审计机关的力量,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作用。2007年,我们根据审计部门2006年审计结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开展对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监督,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市本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情况汇报,提出审议意见交市政府办理,并督促政府采取措施,加大土地出让金、滞纳金的收缴和清欠工作力度,使政府收回欠缴出让金7.91亿元和滞纳金6000万元,进一步规范了土地出让金的征缴工作,社会反响良好。今年,我们将在听取和审议2007年审计部门工作报告、提出书面审议意见交市政府落实办理的同时,跟踪监督2006年和2007年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充分运用审计成果,提高人大监督实效。

存在问题

(一)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一定程度上还局限于程序性。一是人大常委会初审局限程序性。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预算审查监督的重要基础。根据有关规定,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人代会举行前一个月,将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及其他有关材料提交人大常委会进行初步审查。但由于政府财政部门一般在当年财政即将结束的同时才着手预算编制工作,编制时间匆忙,预算草案迟迟无法编出。而且地方财政预算的拟定,要先由党委、政府“定盘子”,再提交人大审查,使人大常委会初审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局限于程序性。二是人大代表审查局限程序性。人代会期间,政府提供给人大代表审查的材料也仅仅只有财政预算报告,而不是预算草案本身,且报告中的预算安排是分大类、按功能罗列的收支总数,多数代表缺乏财政专业知识,加之会议时间紧,对财政预算安排的审查搞不懂、看不透、说不清。另外,由于现行财政体制,来自县(市)人大代表因为与本级财政分配无关,所以对市财政预算报告不感兴趣,也使审查局限于程序性。

(二)预算执行监督缺乏刚性。一是存在预算先期执行问题。市、县人代会一般安排在1-3月份召开(更多是安排在3月份),在人代会召开前的一段时间里,预算未经审批,使财政执行处于无预算状态。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在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之前,各级政府可以按照上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安排支出。这使预算执行与预算审批之间出现时间差异,从而产生预算先期执行的问题。二是存在预算变更、调整随意性较大问题。财政预算一经人代会批准,就是财政资金来源规模、去向用途的规范性文件。但由于受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特别是对于专项资金缺乏精细的项目工作计划,政府在执行中随意性较大,部门超预算面广,出现“部门申请、领导批条、追加预算”等隐性分配或二次分配,导致“一年预算,预算一年”,降低了人大批准预算的权威性、严肃性,预算的约束力软化。

(三)决算监督存在模糊性。一是决算的审批主体模糊。决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预算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在预算终结后,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本级决策草案,报本级政府审定后,由本级政府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但实际情况是,决算草案需待上级财政部门批复后,才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致使审批往往流于形式。二是决算草案模糊。只有表示收支平衡的几类大数,而决算表中“其他及专项支出”数额巨大,缺乏项目明细和必要的说明。面对庞大的分类数字,“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既看不出每笔支出是否合理,也看不出投资重大建设项目有多少,以及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决算草案的粗略、模糊,人大代表很难对其进行实质性的审查和提出针对性的具体意见,难以起到对预算进行事后监督的效果。

(四)人大机构配置与审查监督有不相适应性。一方面,人大机关对预算审查监督力量不足。目前,大多数市、县人大常委会设财经工委,人员配备、业务水平与监督工作不相适应,常委会组成人员中有关专业力量也不足,难以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审查分析、提出切中要害的意见和建议,出现对预算审查监督难以到位的局面。另一方面,人大有监督权,而缺乏监督机制。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负责,实质上预算本级审计属政府内部审计,由于种种原因,难以确保本级审计特别是一些敏感要害问题的真实性。虽然每年审计机关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本级财政审计工作,但通过层层把关过滤,给常委会提交的审计工作报告,其真实性已大打折扣。

对策思考

(一)加强预算编制监督,增强预算透明度。督促政府及财政部门改革预算编制方式,深化和规范部门预算改革,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清晰反映政府收支全貌和履行职能活动的详细情况。切实保障人大代表知情权,科学合理编写预算草案报告,使人大代表看得明白,弄得清楚,明确政府的钱花在哪里、怎么花,干多少事、绩效如何。人大财经工委要提前介入财政预算草案的编制,严把初审关,使预算有一个良好的草案,为人大审议批准预算做好基础工作,着力提高预算的审查质量。

(二)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增强审查刚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重点资金预算的监督,对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增长的落实情况,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资金投入情况,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和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审查。要加强对预算超收收入使用情况监督,控制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降低预算调整活动的随意性。加强对预算外资金使用监督,督促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防止部分预算外资金体外循环,游离于人大的监督之外。同时,督促推广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一要注重规范化建设。根据《监督法》规定,参照省级预算监督条例,制定市级预算监督实施办法,规范预算监督工作内容、程序、方式、步骤等,督促政府依法行政,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以规范化建设,增强预算监督工作力度。二要借力借智。克服人大财经工委人员少、力量有限特点,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审计、人大代表视察、社会知名人士调研、新闻媒体披露问题等作用,深入开展预算监督。聘请有关专家,成立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咨询委员会,为人大加强预算审查监督提供智力支持。三要深入调研。以调研方式,将监督工作前移,为常委会提高审查质量奠定基础。调研工作要深、要实,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准主要问题,透彻分析原因,有针对性提出建议,使调研过程成为人大具体的监督过程。四要加强沟通。注重加强与政府及财政部门的沟通,及时将人大工作要求与审议议题的内容、会议时间、材料格式和报送时限等告知他们,便于政府早准备;同时,增进相互理解,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甚至抵触情绪,增强人大监督工作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五要跟踪督办。常委会审议意见交办后,要跟踪审议意见的落实,重点抓整改,通过责令督办,增强督办刚性,促进问题解决,使预算监督逐步从程序性向实质性转变。

(四)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履职能力。一要在人大换届选举时,就要有意识多安排懂经济、懂财政的人士作为人大代表候选人,提高经济界代表比例。二要配强人大常委会专门工委力量。设立专门的预算审查机构,加强和充实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人员,强化预算监督职能。三要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培训。

下载湖北省工商局关于突破性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促进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工商局关于突破性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促进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

    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市工商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四个统一”的要求,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商标监管执法服务职能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

    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全5篇)

    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我思考这个问题之初,我首先回想的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接下来我想到的是中国当前的经济现状,然后才是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想那么为什么要......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5篇材料)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

    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企业改制后,企业的管理体制、内部组织形式、工作机制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原有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工作方式、工作内容都面临着挑战......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促进又好又快发展范文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促进又好又快发展=====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辖49个行政村,人口4.8万。现有10个党总支,78个党支部,1666名党员。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

    山东肥城:促进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山东肥城:促进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时间:2010年02月04日 09时45分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朱传伏 杜兆旭山东肥城市老城镇共有民营企业12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家。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济南市作为全省循环经济的试点城市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