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学生,共享一片蓝天

时间:2019-05-14 11:0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爱留守学生,共享一片蓝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爱留守学生,共享一片蓝天》。

第一篇:关爱留守学生,共享一片蓝天

关爱留守学生,共享一片蓝天

————乌江中学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人民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有这样一群孩子,父母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打工谋生。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中,才能感觉到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父母的关爱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所谓的“留守学生,就是指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孩子留在了家里,由爷爷、奶奶照看,在当地读书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过早和父母分开的缘故,所以得不到更多的的关爱和教育,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的表现出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因此,近年来,“留守学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校现有在校学生621人,其中留守学生229人(男生139人,女生90人),占学校总人数的36.88℅,这个比重在农村中学也是很少见的。在全部留守学生中,父母一方外出的110人,父母双方外出的119人。

留守学生的上课搞小动作,讲话,玩手机,睡觉,旷课,逃学,考试作弊,早恋,乃至打架斗殴的现象都比其他同学多。有少数学生一年到头大小问题不断,错误屡教不改,令教者非常为难。留守学生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留守学生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以致亲情缺失。

2.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由于亲情缺失,学生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学生表现出性格柔弱内向、自卑缺乏自信、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悲观消极、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严重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3.留守学生道德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在很多地方由于家庭和学校的管理不善,导致留守学生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给社会增添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4.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上网成瘾,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监护人)教导,顶撞祖辈,在校自私自利,我行我素,不服管理。

5.留守学生安全问题严重,安全感差。部分留守学生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由于大部分留守学生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

6.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出现教育困难的问题。

7.大多数留守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面对学习,他们失去了家长的监督,从不把学习放在心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认真完成。在上课时也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也不积极。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责任。学校从校长开始到每一个教师,都充分的认识到关于留守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由校长亲自领导的“留守学生”管理组织,组织成员由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副主任,以及全校各年级班主任担任。组织机构如下:

乌江中学留守学生领导小组:

组长:周小东 校长

副组长:周星星、罗文辉

组员:施小斌、熊文兵、全校各年级班主任

2、在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学生坚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要指导留守学生学会生活上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开展“五个一”活动

⑴、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一个“留守儿童之家”,为每一个留守学生建立“档案”,实行一人一档,有一部电话,一台计算机,有可供阅读的图书,并利用时间组织留守学生在“家”中开展各种活动。

⑵、坚持“师生一同住”

学校在安排学生住宿的时候,非常重视“留守学生”这个群体,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安排教师和学生同住一栋宿舍楼,有些教师还和学生住在同一楼层,甚至部分教师把存在问题的部分学生安排和自己同住。这样,方便教师及时关心学生,也给“留守学生”增添却失的“父爱和母爱”。

⑶、开展“一帮一”活动

各班对留守学生进行一次成绩测试和身心调查,让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当“小老师”,给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学生安排一名小伙伴————学习上是好帮手,生活上是知心朋友,上课时提醒、督促其遵守纪律,专心听讲;课余时帮他自动完成作业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快乐时和他聊天,为他排忧解难。

⑷、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积极实施“德育教育”工程,开展多姿多彩的认为关爱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⑸、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留守学生”管理组织全体成员,积极引导“留守学生”在每学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借以弘扬正气、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性格,使学生养成活泼、积极、阳光、健康的身心状态。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长的教育。“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用爱心来浇灌“留守学生”枯萎的心花,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在爱的滋润下健康的成长。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学生吧!

让我们所有的关注、爱心,为留守学生托起一片蓝天,并让这片蓝天永远湛蓝!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一片蓝天

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一片蓝天

2012年6月21日上午,七星关区“惠明亲情聊天室”挂牌仪式在毕节十七小隆重举行。我校的“惠明亲情聊天室”是在贵州省妇联、毕节市妇联、七星关区妇联的争取下,由香港惠明慈善基金会会长钟惠明先生资助两台计算机及视频设备成立的,其目的是通过网络,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的父母网上视频亲情聊天,倾诉思念之情,进一步促进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的沟通交流,让更多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心孩子成长,增进感情交流,让孩子倍感父母对自己的爱。

“惠明亲情聊天室”挂牌成立后,我校加强对聊天室的管理,提高亲情聊天室的使用频率和效益,让每个孩子都能经常和父母沟通交流,真正做到视频聊天的同时,让留守孩子们接受一次教育、陶冶一次情操,感受一次父母的关怀。也让外出打工的父母了解远在家乡亲人的生活与学习情况,消除他的后顾之忧,更加安心工作。老师们从学习上、心理上关心他们,要充分利用好手头的资源,充分发挥好亲情聊天室的作用,切实关心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更温馨、更愉快、更幸福的成长环境。我校按照“聊天室”的有关管理制度管理和使用好设备,让留守儿童通过与父母网上“见面”的方式,确保每名留守儿童每月能与父母进行一次视频亲情聊天,以弥补孩子对父

爱、母爱的渴望和期待,缓解孩子对父母的亲情思念,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看到留守学生和班主任一起,同自己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网上交流。“爸爸,你好,我在学校的亲情聊天室和你通话,我一切都好,我的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你就放心地在外面打工吧,我等你回来„„”孩子们见到了父母,听到父母的声音,哽咽的与远在异乡打工的父母诉说着思念之情,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毕节十七小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一片蓝天

[论文]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一片蓝天

上传: 陈涛

更新时间:2012-11-30 14:42:35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1、老年人抚养带来的心理问题。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与老年人生活在一起,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年人的性格和行为模式就会被孩子模仿,形成老年人的一些心理特征。一是思想固化。老年人已经到生命后期,其思维的模式已经成型和固定,缺乏了灵活性,就会表现在生活之中。孩子长期的生活和学习,往往出现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和行为,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极为不利,容易形成人格障碍。二是性格惰化。老年人由于年龄大都喜欢安静,照看孩子不能出去运动,大多时候在家中与孩子交往,长期的安静就会使孩子缺乏活力,不会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活泼可爱,从而造成孩子视野狭窄。这对于孩子养成开阔的胸怀,宽容的性格受到限制。三是心理老化。老年人心理特点是担心忧虑较多,对于变老、死亡时常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就会使孩子的心理年龄变老,呈现出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使孩子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敢顽强的斗志。四是信心退化。老人抚养孩子,常常缺乏教育孩子的心理知识,又因父母不在身旁,过分的溺爱,为孩子承担起一切,应该孩子的承担责任,又转移到了别人身上,会使孩子变得没有信心和责任心,形成心理和行为障碍。

2、缺少父母关爱带来的心理问题

长期留守的儿童,有的一年与父母都难见到一面,缺少父母关爱和温暖,他们的负面情绪情感体验比较深刻,有的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交往。一是焦虑。长期留守与老人生活,父母与孩子难于建立亲子关系,致使这些儿童表现出坐立不安、活动增多、注意范围减小、容易激动、与伙伴难于相处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生活中好面子、自尊心强、有事闷在心里,不轻易向人表露,有时容易冲动。二是抑郁。长期的压抑,会使留守儿童性格过于内向,孤独离群,难于适应集体的生活,交往困难;情绪低落,没有开心的感觉,爱发脾气,经常的内疚和自责;行为退缩,逃学、打架、不听话等;如果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容易转化为攻击行为。三是自卑。自我感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自己经常暗示自己较差,就会引起不良地的情绪反应,认为自己不美满、不得志,命运不好灰心丧气,情绪低沉,抑郁寡欢,缺少知心的朋友,对学习没有兴趣,生活也不快乐。如果需要父母参加的活动,这些的儿童的自尊心更容易受到伤害,失去心理平衡,自卑越发的严重。四是孤独。长期的得不到父母的温暖,儿童感到寂寞和孤独,首先是语言减少,而且说话没有感情色彩;在行为上缺乏社交的技巧,情感淡漠。儿童孤独最初的表现是语言和情感方面的问题,时间久容易形成儿童孤独症,那时后果更为严重,儿童的智力也会受到影响。

3、家庭教育弱化带来的心理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的在外,一段时期内家庭的功能就会弱化,影响孩子心理和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一是生活功能弱。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帮助,相对生活在父母身边孩子的生活功能就显得低下,如缺乏起码的礼节礼貌,不讲究卫生,接人待物也有差距,人际交往不良,这些儿童基本的生活功能不算健全。二是自控能力低。对于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缺乏应有的管理和指导,性格、人品任其发展,往往世界观和是非观念存在偏差,对待为人和处事缺乏正确的思考,办事情不讲准则和规范,容易激动,对自己的情绪不能控制,感情用事,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三是学习成绩差。由父爱母爱的缺失,到家庭功能的弱化,到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在由心理问题在转变为生理问题这样恶性循环,使孩子在不良地情绪情感和环境下成长,在缺乏父母的管理,在学习上没有人员指导,学习成绩可想而知,长时间学习成绩不好,又会造成孩子破罐破摔,最终形成人品和人格的缺陷,直接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幸福。四是价值观念扭曲。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负疚感,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多存在补偿心理,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使子女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的陋习。有的留守孩子的兜里经常带十元、二十元的零花钱上学,专买零食和玩具,相当奢侈浪费。五是行为不端,自控能力差,无视纪律,甚至于违法犯罪。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给孩子行为上以正确的指导,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多溺爱放纵,致使孩子小错不断,听之任之。好多孩子学会了抽烟喝酒,在社会上学校里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甚至陷入犯罪的深渊。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务工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形成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在挣钱的同时,多想想孩子,不要无视孩子的存在,常回家看看,常和孩子谈谈,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多给孩子关爱和呵护。同时,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戚应民主、平等地面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这比挣钱,更有价值——因为有孩子才有将来。

所有生命,不管在哪里度过,都具有同样的价值,留守儿童也一样。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特别是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更是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我校在这个方面有什么样的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什么样的积极的效果,在这里,我就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同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向前迈进的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儿童一族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与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经济相对活跃的周溪镇,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我县一大批孩子家长都离开家乡,进城打工去了。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照料自己的孩子,只好把孩子留在家乡。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有的靠爷爷奶奶看管,有的靠亲戚照顾。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不利。据调查,有55.5%的“留守孩子”表现得很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由于这些少年儿童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他们,使他们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所以,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拿出真爱来关心和爱护这些孩子,通过我十来年教育实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建立教师“一帮一”和学生“二帮一”机制,在学校之间开展手拉手结对。在生活上可以给贫穷的留守儿童募捐, 不仅捐助资金,也可以捐助衣物等东西,只要能够帮助到这些儿童的都可以。在学习上也以老师“一帮一”,学生“二帮一”的形式,帮助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为“留守孩子”构筑温暖“大家庭”。

我校有一个叫张金和的老师,上学期他的班里有一个叫邱云云的同学,因为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残疾,只能拄着凳子走路,行动很不方便,特别是遇到下雨天,她经常迟到,甚至不来上课。张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家访,张老师了解到,原来她的父母为了生计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和奶奶。在得知这些情况后,张老师主动地承担起背她上学,放学的任务。无论寒冬酷暑,无论刮风下雨,在学校到她家的路上,他一次又一次的弯下腰,风里来,雨里去,一直在默默的坚持着。就这样在张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一度要辍学的邱云云同学的成绩进步很快,期中考试还考到了全班第五名!

一位老师,一分爱心,一个简单的动作,却挽救了一个孩子,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老师便成了他们的父母!这仅仅是一个缩影,我校的广大教师都已经把关爱留守儿童当成了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并且已经积极的行动起来了。在各个班级,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上演,在群众中,一段段赞扬的话语在传送!

加强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的联系,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进行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因为代养人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能力普遍低下,还有少数代养人几乎是文盲,对“留守孩子”的教育很不利,这就需要学校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尽量使学生在家里也有一个健康的向上的育人环境.我校张展林老师教八年级,他的班级里,35%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根据这个现状,张老师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了本班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家长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及联系电话,家长打工的详细地址及联系电话,还有监护人的电话等。张老师还经常开展一些如“我给爸爸妈妈写封信”,“我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但加强了孩子们与父母的联系,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而且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成绩。为此,张老师每个学期的手机费就要一二百元,别人都笑他傻,说这关你什么事,可张老师说:“一二百块钱算什么?只要孩子们学得安心,家长们在外面放心,我就舒心!”

以班队、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关爱、责任、诚实”,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尤其要让“留守孩子”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是曹琳老师。近几年来,她一直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作为一位班主任,她始终坚持应该成为学生们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心灵上的知音。所以,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她总会对孩子们作出这样的承诺:有困难,找我帮;有烦恼,对我说;有心思,向我诉;有意见,朝我提。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她逐渐地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四用式”管理风格,即用行为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用真诚去赞美他;用爱心去关怀他。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曹老师教的班级的考试成绩每次都能名列前茅,班里的孩子们都把这个班当作了自己的家。

可以开展四个一活动,这四个一就是:一是要求留守学生每个月给家长写一封信,汇报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让外出父母放心。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旨在引导广大留守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促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二是建立一张留守学生与父母的联系卡。其内容包括“留守学生”、家长、“留守学生”代理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基本情况,并对“留守学生”的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和调整。三是规定每学期学校至少与外出打工的家长电话或书信联系1次。四是每学期组织留守学生参加一次公益活动,让留守学生感到社会在关爱他们。

关爱留守儿童,让爱也留守,让他们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健康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要切实行动起来,把这项工作做好!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

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

我国有近二亿农民工,他们长年在外,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不能携带子女随行,留守在家的儿童或独自生活,或由祖辈、亲戚托管。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达2000多万。从在校表现来看,有不少留守儿童各方面的表现令师生称赞,但是,“留守学生”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就像我班的梅**同学,由于从小父母离异,他判给了父亲,父亲常年外出打工,他则由姑姑、奶奶轮流照顾,姑姑、奶奶既要承担繁重的劳动,又要承担烦琐的家务活,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对孩子的思想、学习、日常行为习惯给予教育和引导。在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干脆随便写上几个字,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虽然孩子父母的亲情缺位了,但关爱不能缺位,要让他“离开不离爱”。

梅某在家,学习生活上会遇到一些问题。那么,我就尽量解决他的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帮他削削铅笔、多辅导他做功课、多陪他聊聊天等等。教育他要体谅父母,父亲外出打工也是为了改善他自己的生活,让他以后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在外面省吃俭用,很不容易。希望他更要体谅奶奶和姑姑,这就要求他自己要乐观向上,学会生活,自觉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力所能及帮助他们干些家务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将是推动孩子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孩子的表达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生活中得到锻炼发展,可留守儿童却缺少这样的锻炼机会,他们有话无处、无人可说。时间一长,言语表达能力自然就开始退化了。当上课老师提问梅某时,任凭老师如何引导,他经常一句话都不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亲子交流几乎是空白,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更不要说耐着性子听孩子讲他们的见闻、苦恼,造成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针对这个问题,我在上课的时候尽量多提问他,当他取得进步的时候,我及时表扬:“孩子,你真棒!”“你真行!”的话语,并为他鼓掌,树立他的自信心。下课鼓励他多和同学说说话,交流所见所闻。课后让他多朗读课外书,让他喜欢说话,乐于表达。

梅某是个性格孤僻内向的孩子,虽然不会激进冲动,干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但是表面上老师说的会听,可老师一离开没多久,就又我行我素了。我们老

师既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又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生活的保护者。我告诉他无论在学习或生活上遇问题不要闷在心里,钻牛角尖,可以和朋友、同学,老师、邻居等进行交流、沟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做好事,帮助别人,从中获得快乐。当怀疑他说谎时,在没有确实证据的时候我还是一如既往的相信他,并通过多方调查,证实他确实在说谎,再进行交流沟通指导;当他与其他孩子发生纠纷,我教育他主动承担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推缷责任;当他受到委屈的时候,我帮他擦去眼泪,并安慰他说:“孩子,没有关系,任何人都会受到委屈的,我相信你最坚强,以后别人会理解你的。”

同时我做到“一沟通”、“二了解”、“三经常”。“一沟通”,即定期与他的家长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二了解”,即了他的个人每个阶段的情况和家庭情况;“三经常”,即经常与他谈心,弥补他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他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他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同时深入开展有助于他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队)会、集体生日以及“我为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等,让他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用关爱、亲情为他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正是因为留守儿童的特殊处境,所以必须给予物质上的资助,生活上的关心,思想上的关注,心理上的关爱。把握其思想脉搏,进行独立生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在欢乐、和睦、关爱,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让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一片蓝天

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一片蓝天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 “留守儿童”。

我县是一个人口大县,由于整体经济比较落后,是遵义市有名的贫困县。改革开放后,我县农民响应国家的号召,纷纷到经济开发区去打工,成为了全国有名的人口输出大县。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打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校有1650名学生,其中就有50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1、老年人抚养带来的心理问题。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与老年人生活在一起,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年人的性格和行为模式就会被孩子模仿,形成老年人的一些心理特征。一是思想固化。老年人已经到生命后期,其思维的模式已经成型和固定,缺乏了灵活性,就会表现在生活之中。孩子长期的生活和学习,往往出现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和行为,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极为不利,容易形成人格障碍。二是性格惰化。老年人由于年龄大都喜欢安静,照看孩子不能出去运动,大多时候在家中与孩子交往,长期的安静就会使孩子缺乏活力,不会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活泼可爱,从而造成孩子视野狭窄。这对于孩子养成开阔的胸怀,宽容的性格受到限制。三是心理老化。老年人心理特点是担心忧虑较多,对于变老、死亡时常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就会使孩子的心理年龄变老,呈现出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使孩子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敢顽强的斗志。四是信心退化。老人抚养孩子,常常缺乏教育孩子的心理知识,又因父母不在身旁,过分的溺爱,为孩子承担起一切,应该孩子的承担责任,又转移到了别人身上,会使孩子变得没有信心和责任心,形成心理和行为障碍。

2、缺少父母关爱带来的心理问题

长期留守的儿童,有的一年与父母都难见到一面,缺少父母关爱和温暖,他们的负面情绪情感体验比较深刻,有的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交往。一是焦虑。长期留守与老人生活,父母与孩子难于建立亲子关系,致使这些儿童表现出坐立不安、活动增多、注意范围减小、容易激动、与伙伴难于相处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生活中好面子、自尊心强、有事闷在心里,不轻易向人表露,有时容易冲动。二是抑郁。长期的压抑,会使留守儿童性格过于内向,孤独离群,难于适应集体的生活,交往困难;情绪低落,没有开心的感觉,爱发脾气,经常的内疚和自责;行为退缩,逃学、打架、不听话等;如果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容易转化为攻击行为。三是自卑。自我感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自己经常暗示自己较差,就会引起不良地的情绪反应,认为自己不美满、不得志,命运不好灰心丧气,情绪低沉,抑郁寡欢,缺少知心的朋友,对学习没有兴趣,生活也不快乐。如果需要父母参加的活动,这些的儿童的自尊心更容易受到伤害,失去心理平衡,自卑越发的严重。四是孤独。长期的得不到父母的温暖,儿童感到寂寞和孤独,首先是语言减少,而且说话没有感情色彩;在行为上缺乏社交的技巧,情感淡漠。儿童孤独最初的表现是语言和情感方面的问题,时间久容易形成儿童孤独症,那时后果更为严重,儿童的智力也会受到影响。

3、家庭教育弱化带来的心理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的在外,一段时期内家庭的功能就会弱化,影响孩子心理和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一是生活功能弱。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帮助,相对生活在父母身边孩子的生活功能就显得低下,如缺乏起码的礼节礼貌,不讲究卫生,接人待物也有差距,人际交往不良,这些儿童基本的生活功能不算健全。二是自控能力低。对于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缺乏应有的管理和指导,性格、人品任其发展,往往世界观和是非观念存在偏差,对待为人和处事缺乏正确的思考,办事情不讲准则和规范,容易激动,对自己的情绪不能控制,感情用事,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三是学习成绩差。由父爱母爱的缺失,到家庭功能的弱化,到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在由心理问题在转变为生理问题这样恶性循环,使孩子在不良地情绪情感和环境下成长,在缺乏父母的管理,在学习上没有人员指导,学习成绩可想而知,长时间学习成绩不好,又会造成孩子破罐破摔,最终形成人品和人格的缺陷,直接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幸福。四是价值观念扭曲。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负疚感,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多存在补偿心理,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使子女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的陋习。有的留守孩子的兜里经常带十元、二十元的零花钱上学,专买零食和玩具,相当奢侈浪费。五是行为不端,自控能力差,无视纪律,甚至于违法犯罪。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给孩子行为上以正确的指导,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多溺爱放纵,致使孩子小错不断,听之任之。好多孩子学会了抽烟喝酒,在社会上学校里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甚至陷入犯罪的深渊。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务工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形成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在挣钱的同时,多想想孩子,不要无视孩子的存在,常回家看看,常和孩子谈谈,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多给孩子关爱和呵护。同时,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戚应民主、平等地面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这比挣钱,更有价值——因为有孩子才有将来。

(二)学校加强管理、教师讲究科学方法,促进心理健康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辅导

针对留守儿童,我校政教处专门为其建立了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父母亲务工地,临时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及监管儿童个数,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生行为、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进行详尽地记载,作为样本材料的对照依据。

2、开展“留守儿童”主题活动

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要常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我校就专为留守儿童开通“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亲情交流室,指导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电话、QQ聊天、视频等,加强了与家长的亲情交流的主题活动;同时经常检查留守儿童洗脸、刷牙、洗脚,作息习惯等行为习惯方面的活动。让学生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父母一直关注和爱他们,老师也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爱他们。

3、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

把一些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了解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从而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

4、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因此我校特地建立心理咨询室对个别学生进行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同时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总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不单单我们学校就能独立完成,它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和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心理和社会等专业人员要积极的关注。让我们行动起来,关心、关爱和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共同创造幸福安康和谐的社会。

下载关爱留守学生,共享一片蓝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爱留守学生,共享一片蓝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一片蓝天

    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一片蓝天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

    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一片蓝天

    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祝阿镇实验小学留守儿童帮扶实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留守儿童现象已开始逐渐显现,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正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

    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

    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 ——洛宁县回族镇王西小学基本情况介绍 洛宁县 回族镇王西小学地处洛宁县回族镇王西村,是一所公办村立小学。学校环境优雅,松柏成行,绿树成茵,草木葱......

    共享一片蓝天关注留守儿童

    共享一片蓝天---星星点灯照亮留守儿童含笑 2009.06在中国农村,生活着这样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常年远在千里之外的城市打工,在他们身心成长最需要关爱的时期,却长期缺乏......

    关注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

    关注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创意亮点:1.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西部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亟需社会各界的关注。2.团队在这一问题极为突出的......

    关爱老区留守儿童共享一片爱的蓝天(范文)

    关爱老区留守儿童 共享一片爱的蓝天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需留守在家,并需要其它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长期外......

    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同一片蓝天

    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同一片蓝天——记一个"留守儿童"的转变一、案例背景在上亿农民进城务工的大背景下,我们宣城市宣州区古泉镇也有了相当一大部分农民出外打工,这样就把正在接......

    关爱留守儿童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关爱留守儿童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曹庙镇中心小学许登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家长: 大家好!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有幸在这么多关注教育发展,关爱孩子成长的领导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