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崇尚品德的故事)明辨是非的故事_任长霞执法为民
2001年4月,任长霞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成为河南省公安系统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公安局长。
当时,任长霞面临的局面非常艰难:民警队伍涣散、积案堆积如山、群众怨声不断,行风评议年年倒数第一。她深入基层调查摸底,跑遍了登封17个乡镇区派出所,找到了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随即从“从严治警”入手,清除了队伍中的3个害群之马,15名长期不上班、旷工、迟到以及参与违法违纪行为的民警被开除和辞退。此举令民警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任长霞还抽调20余名民警成立“控申专案组”,按照“立足化解,妥善处置”的思路,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把控申工作查处信访积案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纳入工作的整体目标,她把每周六定为局长接待群众日,诚心倾听群众呼声。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共接待群众来信3467人次,使476户上访老户罢访息诉,被广大人民群众赞誉为“任青天”、“女包公”。
在整顿队伍、严肃警风的同时,任长霞将全部精力集中到了破大案、破积案,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4·15”东金店强奸焚尸案、“4·18”大冶镇火石岭村绑架案、“5·18”特大盗枪案、“5·28”石道杀人案、“6·9”强奸轮奸女教师案、“7·2”唐庄杀妻杀子案等一系列大要案纷纷告捷。在一起杀人案件中,她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在分析过案情后,她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案发的房子里与尸体待了整整一夜,终于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成功迅速地破获了案子。面对辉煌的战绩,干警和群众服了。大家都说:“咱登封来了个女神警,案发一起就破一起。”
刑事犯罪案件破获了,任长霞又着手解决深层次问题。登封市有两起家喻户晓的强奸杀人案。一起是西岭区域内自1997年到2001年的5年间,先后有多人被抢劫、被杀,数名妇女被强奸,案件难以侦破,群众反映强烈;另一起是长达11年未破的两少女被奸杀案。任长霞研究决定将此两案定为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抽调精干力量强力侦破,终于在短期内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作为一名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集刑警的威严和女性的温柔于一身,尤其对被人们视为弱势群体的妇女、儿童,她更是事必躬亲、关怀备至。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她先后组织开通了“110”反家庭暴力服务台、设立了妇女维权示范中队、成立了多警种联动、相互协作、共同作战,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快速反应机制。2001年5月3日,登封市大冶镇西施村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3名矿工遇难。任长霞在处理这起事故中,得知11岁的女孩刘春玉的父亲遇难,母亲也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刘春玉成了一名孤儿,她便毫不犹豫地承担了小春玉生活和学习的全部费用。小春玉对记者说:“任妈妈让我重新得到了母爱,我为有这样的好妈妈感到骄傲!”
为了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救助,2002年1月,任长霞向民警发出倡议,在全局开展了“百名民警救助百名贫困学生”活动。目前该市有126名贫困学生得到了救助,重新回到了课堂。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任长霞“任妈妈”。
任长霞在老百姓中有着极好的口碑,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登封有一位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的任局长。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讲述见到任局长的情形,念叨着任局长帮他们做的每一件实事:探望困难老乡、帮孩子建希望小学、把手机号留给乡亲们、替老百姓主持公道„„2004年
4月14日,任长霞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年仅40岁。追悼会那天,登封市万人空巷,14万群众自发前来悼念,和他们心中的英雄道别,这在登封的历史上还是首次。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真心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的人们,一旦形成了口碑,就会万古长青,因为只有扎根于人民心目中的口碑才是不朽的。任长霞用她的实际行动实践了“立誓为公,执法为民”的人生誓言。她胸怀理想甘于奉献,疾恶如仇,剑胆琴心,时刻关心人民疾苦。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干部,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第二篇:(崇尚品德的故事)明辨是非的故事_平民书记牛玉儒
牛玉儒是内蒙古通辽人,先后担任包头市市长、呼和浩特市委书记、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等职。2004年8月14日因病逝世。牛玉儒从开始担任领导职务时就表示:“我希望自己能和百姓保持亲近、亲密的关系,而不是做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呼和浩特当市委书记一年多,牛玉儒经常步行或自己乘出租车在大街小巷、居民社区等地方“随意走走”,发现了许多与百姓生活有关的问题,也与许多普通市民有过直接的接触。在这些普通百姓眼里,牛玉儒是他们的“平民书记”,是他们感到亲近的“好领导”。
熟悉牛玉儒的人都知道,他平时为人随和、待人宽厚,从不轻易发火,不过他的秘书记得他有三次真的是发火了。第一次是在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召开前夕,他率相关部门负责人视察城建,当看到几处路段便道因赶工期而出现问题后,他非常生气地批评几个负责人:“与其让老百姓骂我们,不如我骂你们。”第二次是他发现盲道中间有几根电线杆,而且无任何提醒标志,当即生气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不是明摆着害人吗?这盲道还不如不铺。”第三次是正值中午下班时间,牛玉儒的车行至闹区时发生了堵车。下车后看到是因为施工挖开了马路,他当即十分恼火地拨通建设部门的电话:“这不是多大的工程,几个小时就能干完的活儿,为什么不能晚上干?为什么不考虑会给老百姓出行带来不便?”
牛玉儒一方面在关心着城市的建设,对下岗职工的生活他也同样放在心上。他积极为下岗的工人创造再就业机会,当他了解到一些下岗职工想经商,但因为没有启动资金,无法经营时,他当即对呼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要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让那些有经商意愿的职工先把摊位摆起来,等他们赚了钱,再交租金。”看到有些困难居民家里连台电视机也没有时,他与民政部门立即排查,摸清全市看不上电视的贫困户,拿出专项资金购买电视机,除夕之夜,500多户贫困家庭看上了春节晚会。
繁重的工作让牛玉儒病倒了,生病后,他对妻子说:“我对呼市老百姓说的话还没有兑现,我要干的事儿还多着呢。”病房成了他又一个办公室。他让工作人员从市里调出数据、材料和文件,开始在床上办公。电话接连不断,来人不停,谈的全是一项项正在进行的工作。即使如此,牛玉儒仍不满足,他还要回去亲眼看看,亲自跑跑。他先后到北京作了三次化疗,几乎每一次刚刚从化疗的剧烈反应中恢复一点体力,他就打道回呼了。谁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忘我工作的人,其实已病入膏肓,时日不多了。
牛玉儒在任期间,以一腔赤诚如火的激情,为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他胸怀群众、无私奉献,重情重义,以忘我的工作勤政爱民,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尊重。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第三篇:(崇尚品德的故事)明辨是非的故事_小王华拾金不昧
王华是明英宗天顺年间的状元,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后代。6岁那年,他和一群小伙伴在小河边游泳玩耍。这时,有一个喝得醉醺醺的人提着一个提兜摇摇晃晃地来到河边。他坐到河沿上,开始慢吞吞地洗起脚来,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什么。王华觉得这个人很有趣,就一边玩耍一边注意着他。
洗好脚后,这个人就跌跌撞撞地走了。王华来到这人坐过的地方,忽然发现这人的提兜还放在地上,忘记带走了。王华起身找那个人,却已不见了踪影。
王华想,说不定这提兜没有用了,是人家故意扔弃不要的,就走过去打开来看。这一看,可把王华惊呆了,里面竟然有几十两银子。这么多的银子,肯定是那人一时想不起来,起身离开时给忘了。
想到这里,王华估计那人酒醒后会跑回来找,于是就守在提兜旁边等那个人回来。
不过,王华还是不放心。要是有人看到这个提兜后拼命来抢,甚至谋财害命,那怎么办?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提兜扔进了水里,这样就没有人看得见了。他依然坐在河边耐心等待。
过了好一会儿,小伙伴们玩累了,都互相吆喝着回去了,只有小王华还一个人坐在河边等那个忘记带走提兜的人。
小伙伴们走后,那个人果然哭丧着脸回来了。小王华问明情况后,跳到水里,把提兜拿出来递给了他。
那个人打开提兜一看,发现银子还在里面,忙顺手摸出一锭递给王华,想表示谢意。王华摇摇头,说:“这么多银子我都不要,我为什么要您的一锭银子?”
那人知道他小看了眼前的这个小孩子,忙带着歉意再三道谢。随后,硬跟着小王华去到他家里,向王华的家人一一拜谢,然后含泪而去。
面对金钱,得失取予之间,往往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德行。实际上,连带着一个人能否快乐和幸福。王华不占小便宜,不贪图钱财,只替别人着想的优良品质,真是值得现代人好好学习。
第四篇:(崇尚品德的故事)明辨是非的故事_“神医”安三姑
1998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以“有病求仙、仙姑求钱”为题,报道湖北省钟祥市长寿镇长岗寺村农民安庆芝(人称安三姑)传播封建迷信,用巫术“祛病避邪”、“预卜前程”的消息。安三姑口出狂言:“我管15个省,11个省的省长是我提拔的。”面对“仙姑”的大胆妄言,“朝拜者”趋之若鹜,这种情景既令人啼笑皆非,也令人深深担忧。
据镇干部介绍,安庆芝过去是干农活的好手,曾连年被村上评为先进,后因她两个先天痴呆的儿子久治不愈,文盲的她便希望通过神灵的力量来治好儿子的病。结果儿子的病如故,她“仙姑”的名声却越来越大。调查显示,类似安三姑这样专门从事迷信活动的女性并不是个别现象。
第五篇:(崇尚品德的故事)明辨是非的故事_李学生舍己救人(最终版)
李学生是千千万万个外出务工人员中的普通一员。在平凡的生活中,当工友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是慷慨解囊,热心助人;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他把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爱推到了极致。
2005年2月20日下午5时,在温州打工的李学生,当路过金(华)温(州)铁路温州市黄龙段马坑隧道口时,迎面列车呼啸而来,铁路上两个正在玩耍的孩子浑然不知。“快躲开!”李学生飞身上前,先把小男孩抢出铁轨。当他转身再去抢救小女孩时,风驰电掣的列车驶过,李学生被撞倒在地,献出了年仅37岁的生命。
李学生的家境虽然贫寒,但他一向乐于助人,好名声在故里人人皆知。他十来岁时母亲去世,从此跟着婶子过活。他牺牲后,婶子朱桂英指着照片上的李学生说,27岁时才结婚,女儿刚刚1岁时,妻子就因病去世。生活的坎坷并没有熄灭他对生活的热情,怀着对生活的憧憬,他到温州打工。
李学生老实厚道,热心助人,家乡人无论谁找到他,他都会热情帮助,不辞劳苦、跑前跑后,联系工作。经李学生介绍,全乡有40多个民工在温州找到了工作。春节前回乡探亲时,李学生与村党支部书记话家常,还说到要多方联系,动员温州老板来家乡投资办厂,让更多的父老乡亲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脱贫致富。
70多岁的张恰秀和李学生是邻居,老人逢人就讲:“这孩子以前在家时,经常帮俺卖西瓜、收麦种麦,连一口开水也不肯喝,他真是个好人!”
李学生走到哪里,都会把温暖带给身边的人。工友吕建喜至今还记得:“学生可是个热心人!2002年我来温州打工还不到两个月就花光了带来的钱。李学生见我生活困难,毫不犹豫地把100元钱递给我。”2003年6月,工友梁海军不慎从二楼摔下来,跌断了一条腿,大家说要给他捐款,李学生第一个响应捐了100元。工友洪仙卫的儿子住院急需要钱,李学生二话不说,拿出准备给女儿交学费的500元钱给了洪仙卫。而实际上,李学生一人工作,要供养女儿在温州上学,还要每月寄钱给老父亲和其他亲人,生活并不宽裕。
李学生工作的温州金有利休闲鞋厂老板程定华说:“李学生是1997年到金有利休闲鞋厂当学徒的,我很快就发现,把事情交给这个年轻人很放心。1998年10月29日晚6时许,鞋厂一车间突然起火,李学生和几名工人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抢出易燃的橡胶原料。他还不顾危险,从火海中抢出几个煤气罐,排除了险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1999年发生台风时,洪水淹没了厂房,又是李学生最先冲进仓库和车间抢救原料和机器。”
当我们为欧阳海舍身救火车的事迹而感动时,一个并不逊于欧阳海的平民英雄李学生出现了。他的生命也许是平凡的,但他的生命最后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见义勇为的精神,是许多人所望尘莫及的。这世上还有比舍己救人的行为更崇高、更伟大的吗?面对这样一个平民英雄,那些自私的人应该低下他们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