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先救谁
5位丈夫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和母亲、妻子、儿子同乘一船,这时船翻了,大家都掉到水里了,而你只能救一个人,你救谁?
这问题很老套,却非常不好回答,于是——
理智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儿子。因为他的年龄最小,今后的人生道路最长最值得救。”
现实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妻子,因为母亲已经经历过人生,至于儿子——有妻子在我们还会有孩子,还会是个完整的家。”
聪明的丈夫说:“我会救离我最近的那个,离我最近的那个最可能被救起来。”
滑头的丈夫说:“我救儿子的母亲。”至于是我自己的母亲还是儿子的母亲,你们去猜好了。
最后,老实的丈夫确实不知道应该怎么样选择,于是他只有回家把这个问题转述给自己的儿子、妻子和母亲,问他们自己应该怎么办。
儿子对这个问题根本不屑一顾:“我们这里根本没有河,怎么会全家落水呢?不可能!”他的年龄使他只会乐观地看待目前和将来的一切。
妻子则对丈夫的态度大为不满:“亏你问得出口!你当然得把我们母子都救起来。我才不管什么只救一个人的鬼话呢!”女人总是认为丈夫必然有能力,也必须有能力负担起他的责任。
最后,老实的丈夫又问自己的母亲。
母亲没等他把话说完,已经大吃一惊了,紧紧抓住儿子的手,带着惊慌说:“我们都掉水里了,孩子你不是也掉进水里了吗?我要救你!”老实的丈夫顿时泣不成声。
面对生死的抉择,何去何从?聪明的人、理智的人、老实的人、自私的人„„都会找出自己的理由,或狡辩、或推脱、或耍猾、或无奈。然而,就在这些人犹豫不决的时候,只有母亲毫不犹豫地作出了自己的抉择——拯救儿子!母爱是伟大的,是无条件的,也是无私的!面对母爱,那些自私自利的人难道不感到一丝脸红吗?
第二篇:到底先救谁纪实故事
自从在奥克兰市府登记结婚后,我便开始问老公一个古老的问题,明知愚不可及,不问个水落石出就是不甘心:我和你母亲一起掉进水里,你先救谁?
每次老公支支吾吾半天,经不起我再三逼问,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回答:“……你……”但他有时也愤而反抗:“要是我们以后有个儿子,他长大后该先救谁?”我白了他一眼,得意地说:“当然是我。”话说出口,自知陷进圈套,只好暗暗拿定主意:从小对这孩子灌输这个道理,免得将来和我老公一样,要老婆不要老妈。可是,我的想法在孩子生下来后有了180度的转变。
事情是这样的。结婚两年,经历了两次习惯性流产,第三次得知怀有身孕后,我当机立断,辞掉工作,准备回家卧床保胎。白人经理南希是我的好朋友,她不能理解我的动机,一个劲地挽留说:“Jessica,你一定要考虑好,纽约总部已经决定,委任你为凯文·克莱专柜的专门代表了。”
这一钓饵不能不叫我动心,当年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进入专门经营高级时装的大企业担任销售员,一路拼搏下来,如今眼看着业绩蒸蒸日上,公司正要提拔,我却白白放弃大好前程,心中的遗憾可想而知。可这一切毕竟是身外之物,腹中的胎儿却是我的血肉。
南希看我去意已定,紧紧拥抱了我,说:“我能够理解,因为我也是母亲,”随即,她叹了一句:“当母亲难呀!”
南希和儿子的关系,我早就晓得,她已离婚多年,儿子的抚养权判给前夫。儿子今年14岁,正处在困扰不断的青春期。过去,儿子每年在寒暑假都和南希一起过,今年,儿子和同学们去欧洲旅游。南希盼望了一年,这惟一和儿子聚首的机会却丧失了。南希得到这个消息,当场大哭起来,我们围在她身边,无言以对。
从此之后,南希把所有精力放在工作上。有时她和我谈心事,少不了来个警告: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对孩子不要寄太大的希望。
也许南希是对的,可是,我没有这份理智。
我除了长时间卧床外,还不时打电话给熟识的中西医生,讨保胎药方。那些药,不管酸甜苦辣,只要是医生认可的保胎药,我都吃。折腾了好些日子以后,我到凯撒医院去做荷尔蒙化验,报告出来后医生来电祝贺:胎儿保住了。
还没有等我起床,孕吐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别的孕妇在大吐之后,胃口稍缓,可以进食。而我从早到晚一直反胃,吐又吐不出,胃口奇差,只吃咸菜泡饭。丈夫一早上班,晚上回家,来不及休息,赶紧为我煮饭,然而我一闻到味儿就想吐。丈夫生怕我缺营养,急得四处找我爱吃的食品,买来却没有一样合我意。有时深更半夜,我突然想起在北京和哥们儿一起吃驴肉喝二锅头的情景,馋得要命,立刻摇醒丈夫,嚷嚷要马上回国吃驴肉,疲乏的丈夫被我吵得叫苦连天。
老公送瘟神似地送走了我的孕吐期,我们都大舒一口气,以为从此轻松了。躺在床上,想起“该救谁”的古老问题,我叹息:“怀孕那么苦,将来他可得有良心!”话音未落,我却隐隐担心,若他真救了我,会不会因此永失爱妻?会不会从此生活在痛苦孤独之中?
这问题还没想透,又一大难临头:作例行超声波检查时,医生神情凝重,她发现了我胎盘完全前置。这可是非同小可的,胎盘完全覆盖着子宫口,随时可能发生大出血,而且没有任何先兆,一旦出事,极有可能是母婴双亡。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方法能够医治胎盘前置。
医生耸耸肩,说:卧床吧!只有这条路了。
我又回到了床上,除了去卫生间,所有活动都躺着进行。不敢看电视,因为电视有辐射;不敢多打电话,因为开销太大;不敢多活动,因为运动稍剧烈,胎盘就容易脱落……难耐的寂寞,把爱玩的我几乎逼疯了。
南希来电问过我的情况,有些担忧地说:“我听说过这种病例,许多夫妻为此疲于奔命,一旦出血,你一个人在家怎么办呢?好好想想,如果是我,我会引产。”
我疑惑:“南希,你在说什么?美国人不是反对吗?”南希回答:“那是天主教徒,我不是。如果怀孕有危险,我当然不会冒险。就算你冒死生下孩子,他将来长大后会记得你为他做的一切吗?会永远把你放在第一位吗?”
一句话触动了我的心事,是啊,我要是掉下水,孩子也许不会先救我,南希母子的例子,活生生地摆在我眼前。但是,我大声叫喊:“不,我做超声波检查时从屏幕里看到孩子了,我不引产!”
看到孩子在超声波屏幕上手舞足蹈,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和责任感沉甸甸地压在心间。我这才体验到,母亲这个称呼是多么的神圣!孩子将来先救谁,有什么重要呢?我要的是孩子,冒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
朋友们安慰我:“孩子生下来一定很漂亮。”我含泪:“不必漂亮,不缺胳膊短腿……不!只要是活的就好。”
丈夫买来手机,让我随时给他打电话,他还用英文写下我的病况,如果打救急电话,应该怎样清晰地表达;他画下去医院的路线并写明我的医疗卡号码,以便交给急救人员……每次他上班去,手机一响就胆战心惊,生怕是我出了事。八个月来他瘦了许多。
尽管如此防范,我还是发生了两次出血,幸亏及时止住了,只是虚惊。不过医生提出警告:“出血意味着胎盘少量脱落,胎儿靠胎盘吸收养料,你要比别人吸收更多营养。”我不敢马虎,大量进食,连素日避之惟恐不及的乳酪和牛奶,都捏着鼻子吃下去。可医生又说:“不能吃太多,那会得糖尿病和败血症的。”我赶紧节食,一来二去,我倒反而比怀孕前更瘦了。
到了第八个月,山洪暴发似的大出血终于到来了。
那是一个清早,丈夫刚开车准备上班,在门口被我叫住:“送我去医院,大出血了。”
一路上,血渗透裤管浸透坐垫,后车座位被染红一大滩。我极力克制惊慌,告诫自己别紧张,否则,血会出得更多。“记住,危险时,保孩子第一。”我这般告诉丈夫时,心里特别冷静,这句话我早就想说出来了。丈夫握方向盘的手在颤抖,他用全身力气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还没推进手术室,剖宫手术的器具早已准备妥当,医生们已在严阵以待。经过紧张检查,医生告诉我可以顺产也可以剖宫。必须一分钟之内决定。
“顺产!”我决定。顺产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好,我根本不顾将来自己的身材受不受影响。
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经历过最痛苦的阵痛。那是怎样的痛楚啊!隔壁产房传来产妇们声嘶力竭的嚎叫。
我一声不吭,因为胎盘完全破碎在里面,孩子危在旦夕!现在再剖宫来不及了。这几分钟不能生下来,母婴只能存活一个。我不能叫痛,必须节省力气,全力以赴。
一声儿啼,早产的儿子宛如初升的太阳。
我和丈夫喜极而泣。
好久,丈夫才发出感慨:“我们为他那么操劳,不知道他将来先救谁?”
我不假思索:“救他的妻子!”
是的,儿子,先救你的妻子,先救你孩子的母亲,先救那个誓与你同甘共苦厮守终生的人,先救那个能够给你带来一辈子幸福的人。
这是我,一个母亲的回答。这是从血泊里升起的呼喊!
第三篇:(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爱你的敌人
许多年前,有一位韩国的小孤儿被领养到美国。当时她只有9个月大,体重只有9磅。她在新的环境长大,但身体仍然瘦小。她的名字叫艾迪。
当时艾迪是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她从学校哭着跑回来。她显得非常害怕。原来那天她的班上来了三位新的女生。在下课休息时,专门找班上最弱小的学生来当做宣泄的工具。她们推搡着艾迪,并且恐吓要打她。
母亲拥抱着艾迪,安慰她。后来,母亲跟校长谈过之后,才知道这几位新来的学生原来在别的学校都已是出了名的问题学生。而她们也获得最后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些女孩一定在她们的童年时受到伤害而变得满腔怒气。”母亲说,“《圣经》告诉我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的人们而祷告。艾迪,让我们一起为她们祷告。”
于是,她们为这些女孩祷告,并求主帮助。
事情开始有了转变。有一天艾迪母亲对她说:“我不能每天都陪你上学,下课休息时你必须靠近老师或排队进入学校。”
母亲说道:“如果她们要找你麻烦时,告诉她们‘我想和你们成为朋友’。你有勇气这样做吗?”“神教我们爱我们的仇敌,试试看会发生什么事情,好不好?”弱小的艾迪抬起头来,脸上带着微笑,看着母亲说:“好的,我试试!”
每天艾迪上学之前,都和母亲一起祈求上帝赐予平安和勇气,也希望这些女孩能接受主的爱。而每天这些女孩都强挤到艾迪后面,叫嚷她的名字,尝试戳她一两下。
每一次艾迪都看着她们说:“我很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事实上她要抬头向上看着她们,因为她们长得比她高大得多。
老师在旁边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但没去干涉她们,因为她们没有伤害到艾迪。
这样大概过了两个星期,艾迪都带着沮丧心情回家。她告诉母亲说这方法大概行不通了。经过母亲的鼓励和祷告,她决定再用诚意继续告诉她们“我很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
接下来的那个星期,有一天艾迪从学校飞快地跑回家,边跑边叫着说:“妈!妈!你猜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我像平常一样跟她们说:‘我很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其中一位女生回答说:‘好的!艾迪,我不再为难你,我愿意成为你的朋友!’哈哈!妈,我成功了!”
艾迪和母亲都感谢主的诚信。
过了不久,她们都成为了朋友,艾迪要求老师把她们安排和自己坐在一起。艾迪发觉她们有许多功课都不懂,于是艾迪就成为她们的补习老师了!
当学年快要结束时,学校举办了教师和学生家长联谊会。老师对艾迪的父母说:因为艾迪慈爱的缘故,这些问题女生已完全变成好孩子了。现在她们是班上的好学生。她和艾迪的父母都觉得艾迪造了一个奇迹。
有许多人活着都没有尝过慈爱的滋味。他们在陌生人那里找不到慈爱。有些人在家庭中也找不到慈爱,没有经历过慈爱的滋味,就不可能对别人产生慈爱。今天,我们到处都见到缺乏这种慈爱所产生的悲剧。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受到别人的慈爱而又对别人有爱的话,特别是对一些不可爱的人付出慈爱的话,我们就能改变整个社会,甚至改变整个世界。
没有一块冰块,不被阳光融化;没有一种敌对,能不被善意感动。冰冷的内心,特别渴望阳光的温暖;受伤的灵魂,特别期待别人的安慰。拒绝只是因为怕被伤害,只要你有足够温暖,足够的热情,冰山也会融化。
第四篇:(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爱生爱
一位小学老师撰文论证教师常怀感恩之心的重要性。他骄傲地宣称,他本人就是一个对自己的职业怀有深深的感恩之情的人。
他说,他的家乡在湖南农村,冬天没有暖气,也很少生炉子。他读小学的时候,每天都要和小伙伴们从五六里路远的地方赶到中心小学去上学。严冬时节,他们顶着星星赶路。为了抄近道,他们每天都要横穿一大片荒草坡。荒草茂密,露水浓重,等到了学校,他们的布鞋已经精湿了。他们的老师在门口摆开了一个个沙袋迎着他们。那用粗布缝制的袋子里,装了满满一袋热沙子。那是老师的爱人——孩子们的师母的“杰作”。她因为心疼孩子们冰凉的小脚,就弄来一口大锅,每天一早生起炉火把一锅沙子炒热,再分装在袋子里,让每个孩子把双脚舒服地藏在里面听课。教室门口那一双双精湿的小鞋,被她悄悄收走。她会利用炉火的余热,烤干那些鞋子,然后,再悄悄地把干爽的鞋子送回„„因为双脚被露水冰过,更因为双脚被沙袋暖过,当年的那个“孩子”长大后上了师范。当他成为一名小学教师,那来自岁月深处的爱与柔情时时赶来温暖他、提醒他,使他总被“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幸福地追击。
他说,说到底,真教育其实就是对感恩之心的唤起,因为领受过,所以愿施与,因为愿施与,才会让更多人领受。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心怀厌恨,却奢谈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那无疑是荒唐可笑的。
这个老师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叫安妮的美国女孩。安妮是不幸的,这个几乎全盲的女孩被送进“地牢”般的波士顿精神病院后,孤独、自闭,甚至会袭击“地牢”以外的人。但是,一个即将退休的老护士却不愿意放弃安妮。她一点点地接近她,每周都为她送来巧克力饼。在爱的感召下,小安妮的心智慢慢苏醒,不久就被“提升”到了轻度病房。后来,这个曾被判定是“没有希望康复”的小女孩终于被告知可以回家了。然而,她却拒绝回家,她执意留下来,决心把那个老护士所给予她的爱经由她的手传递下去。在安妮20岁那年,她走进了一个比她更为不幸的6岁小姑娘的生活,从而使这一天成为那个小姑娘“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这两个不幸而又幸运的女子携手五十载,帮助上帝创造了奇迹。她们的名字是安妮·沙利文和海伦·凯勒。
我想,如果我们善于追溯,就一定会发现,在我们生命的上游流淌着一条多情的河流。那发源于石缝的涓滴,给了澎湃一个有力的昭示。一截老根被滋润,于是蔓延出了春天。
爱能促爱,爱能生爱。发源于“沙袋”的爱梦想着惠及整个沙漠,发源于“地牢”的爱梦想着施恩于最悲惨的人生。这个世界上确实失踪了很多东西,但是,爱一旦从我们的胸腔出发,就踏上了孕育爱、激发爱的旅程。爱的回响是这样真切,爱的回馈是这样丰赡!智者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别让你的爱停驻、观望,让它出发,让它在自己不期然蔓延出的春天里获得永生吧!
爱生长着爱,施与生长着感恩,感恩又生长着施与。播种一颗爱心,收获一树善良,爱的蔓延,仿佛蒲公英的种子,在付出的春风中不断飘散,在心灵的草原中生生不息,永恒延续。
第五篇:(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父亲的遗书
可爱的女儿:再吃10次蛋糕就可以找爸爸了„„爸爸和你玩了多次捉迷藏,每次都一下子就被你找了出来。
不过,这一次爸爸决定躲好久好久。你先不要找,等你14岁的时候,再问妈妈,爸爸躲在哪里了,好不好?
爸爸要躲这么久,你一定会想念爸爸的,对不对?不过,爸爸不能随便跑出来,不然就输了。
如果还是很想爸爸,爸爸就变成魔法出现。因为是魔法,不是真的出现,所以不犯规,爸爸不算输。
爸爸的魔法是:趁你睡觉的时候,跑到你梦里大玩游戏;在你画爸爸的时候,不管好不好看,你觉得是爸爸,就是爸爸;当你拿爸爸的照片看时,爸爸也在偷偷看你„„要记得,爸爸一直都在陪着你!
你已经是4岁的大姑娘了。爸爸要拜托你一件事,要你照顾和孝顺爷爷、奶奶和妈妈,看你是不是比爸爸以前做得好?有多好,妈妈会告诉你的。
爸爸猜想,我们这一次玩捉迷藏要玩这么久,爷爷、奶奶和妈妈有时候看不到爸爸,他们一定会偷哭。偷哭就是犯规,就是失败。他们偷哭,你就要逗他们笑,不然游戏输了以后,他们一定会哭得更厉害了。
好不好,宝贝?你们是同一队的,来比赛看是你们厉害,还是爸爸厉害?
准备好了,比赛就要开始了。
这是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父亲,写给4岁女儿的遗书,字字句句饱蘸着辛酸的眼泪和爱的热流。一个4岁的孩子,对于死亡的意义,还不太明白。如果直截了当地告诉她:爸爸就要去天国了。那么,一个幼小的孩子还有欢乐吗?在以后的岁月里,她能不为没有爸爸而伤心吗?但聪明的爸爸却用善意的“谎言”掩盖了真相,并巧妙地交代了一些后事。比如,他把自己的离世,说成是“捉迷藏”,告诉女儿直到她14岁时才能找到爸爸;10年之久,女儿一定惦记爸爸,会在梦中和爸爸相会,爸爸又说这是自己变了魔法,并不算“违规”;知道真相的爷爷、奶奶和妈妈一定会偷哭(不在孩子面前哭——肯定是爸爸交代过的),爸爸就“拜托”女儿去逗他们高兴,批评他们偷哭是“违规”的„„面对这封书信,不谙世事的女儿一定信以为真,会毫不怀疑爸爸已不在人世了,会在不受任何心灵伤痛的情况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一方面为这位父亲的睿智而叫好,一方面也为这份父爱而感动,而流泪。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