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毛泽东给徐老祝寿
1937年初,党中央由保安(今志丹县)迁来延安,适逢徐特立60大寿,毛泽东草席未暖,就发起为徐老祝寿的活动。
1月31日晚,毛泽东整整工作了一个通宵,2月1日黎明,警卫员见他一夜没合眼,又一次来请他休息,他说:“我顾不上休息哟,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是我的老师,也是大家的老师徐特立的寿辰!我还要写贺词呢!”说着,他提笔写了封长信。信中,他热情地颂扬了徐特立“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革命精神和道德情操,并写道:“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写罢,他顾不得吃饭,又将祝寿活动的准备情况亲自检查了一番。
寿堂设在延安城东的天主教堂里。中央办公厅蒸了60个馒头,以代替寿桃,并预备有瓜子、花生、红枣等,摆满了铺着红布的桌子。参加祝寿的人挤满了教堂。徐特立头戴一顶鲜艳夺目的大寿帽,由毛泽东等陪着走进来,被团团围在中央。人们纷纷起来,恭恭敬敬地给徐老敬献寿酒。在这种令人陶醉的气氛中,中国文艺协会的同志们朗诵了一首由丁玲、周小舟、徐梦秋等一起为徐特立凑成的祝寿诗:
苏区有一怪,其名曰徐老。
衣服自己缝,马儿跟着跑。
故事满肚皮,见人说不了。
万里记长征,目录已编好。
沙盘教学生,AIUEO。
文艺讲大众,现身说明了。
教育求普及,到处开学校。
绿水与青山,徐老永不老。
毛泽东听了,高兴地说:“前两句写长征时神态,很好。‘衣服自己缝,马儿牵着跑’,真是这样,很真实。末尾两句也好,‘绿水与青山,徐老永不老。’”这时,一个女孩子跑上来给徐特立系上了一条红领巾,毛泽东站起来,笑容可掬地说:“老师,俗话说,‘返老还童’,我们都祝你长命百岁!”
领袖敬老师,传为人间佳话,更是后世楷模。在生活中,我们常为自己的同学和朋友送贺卡和生日蛋糕,但是否也给自己的老师、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送过这些东西?是否在他们生日的时候,真诚地道一声祝贺?是否为自己的长亲们洗过脚、剪过指甲、帮他们做过家务?所以,当我们在进行一些必要的交往活动时,也不要忘了和自己的亲人分享快乐。
第二篇:(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爱你的敌人
许多年前,有一位韩国的小孤儿被领养到美国。当时她只有9个月大,体重只有9磅。她在新的环境长大,但身体仍然瘦小。她的名字叫艾迪。
当时艾迪是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她从学校哭着跑回来。她显得非常害怕。原来那天她的班上来了三位新的女生。在下课休息时,专门找班上最弱小的学生来当做宣泄的工具。她们推搡着艾迪,并且恐吓要打她。
母亲拥抱着艾迪,安慰她。后来,母亲跟校长谈过之后,才知道这几位新来的学生原来在别的学校都已是出了名的问题学生。而她们也获得最后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些女孩一定在她们的童年时受到伤害而变得满腔怒气。”母亲说,“《圣经》告诉我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的人们而祷告。艾迪,让我们一起为她们祷告。”
于是,她们为这些女孩祷告,并求主帮助。
事情开始有了转变。有一天艾迪母亲对她说:“我不能每天都陪你上学,下课休息时你必须靠近老师或排队进入学校。”
母亲说道:“如果她们要找你麻烦时,告诉她们‘我想和你们成为朋友’。你有勇气这样做吗?”“神教我们爱我们的仇敌,试试看会发生什么事情,好不好?”弱小的艾迪抬起头来,脸上带着微笑,看着母亲说:“好的,我试试!”
每天艾迪上学之前,都和母亲一起祈求上帝赐予平安和勇气,也希望这些女孩能接受主的爱。而每天这些女孩都强挤到艾迪后面,叫嚷她的名字,尝试戳她一两下。
每一次艾迪都看着她们说:“我很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事实上她要抬头向上看着她们,因为她们长得比她高大得多。
老师在旁边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但没去干涉她们,因为她们没有伤害到艾迪。
这样大概过了两个星期,艾迪都带着沮丧心情回家。她告诉母亲说这方法大概行不通了。经过母亲的鼓励和祷告,她决定再用诚意继续告诉她们“我很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
接下来的那个星期,有一天艾迪从学校飞快地跑回家,边跑边叫着说:“妈!妈!你猜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我像平常一样跟她们说:‘我很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其中一位女生回答说:‘好的!艾迪,我不再为难你,我愿意成为你的朋友!’哈哈!妈,我成功了!”
艾迪和母亲都感谢主的诚信。
过了不久,她们都成为了朋友,艾迪要求老师把她们安排和自己坐在一起。艾迪发觉她们有许多功课都不懂,于是艾迪就成为她们的补习老师了!
当学年快要结束时,学校举办了教师和学生家长联谊会。老师对艾迪的父母说:因为艾迪慈爱的缘故,这些问题女生已完全变成好孩子了。现在她们是班上的好学生。她和艾迪的父母都觉得艾迪造了一个奇迹。
有许多人活着都没有尝过慈爱的滋味。他们在陌生人那里找不到慈爱。有些人在家庭中也找不到慈爱,没有经历过慈爱的滋味,就不可能对别人产生慈爱。今天,我们到处都见到缺乏这种慈爱所产生的悲剧。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受到别人的慈爱而又对别人有爱的话,特别是对一些不可爱的人付出慈爱的话,我们就能改变整个社会,甚至改变整个世界。
没有一块冰块,不被阳光融化;没有一种敌对,能不被善意感动。冰冷的内心,特别渴望阳光的温暖;受伤的灵魂,特别期待别人的安慰。拒绝只是因为怕被伤害,只要你有足够温暖,足够的热情,冰山也会融化。
第三篇:(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爱生爱
一位小学老师撰文论证教师常怀感恩之心的重要性。他骄傲地宣称,他本人就是一个对自己的职业怀有深深的感恩之情的人。
他说,他的家乡在湖南农村,冬天没有暖气,也很少生炉子。他读小学的时候,每天都要和小伙伴们从五六里路远的地方赶到中心小学去上学。严冬时节,他们顶着星星赶路。为了抄近道,他们每天都要横穿一大片荒草坡。荒草茂密,露水浓重,等到了学校,他们的布鞋已经精湿了。他们的老师在门口摆开了一个个沙袋迎着他们。那用粗布缝制的袋子里,装了满满一袋热沙子。那是老师的爱人——孩子们的师母的“杰作”。她因为心疼孩子们冰凉的小脚,就弄来一口大锅,每天一早生起炉火把一锅沙子炒热,再分装在袋子里,让每个孩子把双脚舒服地藏在里面听课。教室门口那一双双精湿的小鞋,被她悄悄收走。她会利用炉火的余热,烤干那些鞋子,然后,再悄悄地把干爽的鞋子送回„„因为双脚被露水冰过,更因为双脚被沙袋暖过,当年的那个“孩子”长大后上了师范。当他成为一名小学教师,那来自岁月深处的爱与柔情时时赶来温暖他、提醒他,使他总被“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幸福地追击。
他说,说到底,真教育其实就是对感恩之心的唤起,因为领受过,所以愿施与,因为愿施与,才会让更多人领受。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心怀厌恨,却奢谈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那无疑是荒唐可笑的。
这个老师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叫安妮的美国女孩。安妮是不幸的,这个几乎全盲的女孩被送进“地牢”般的波士顿精神病院后,孤独、自闭,甚至会袭击“地牢”以外的人。但是,一个即将退休的老护士却不愿意放弃安妮。她一点点地接近她,每周都为她送来巧克力饼。在爱的感召下,小安妮的心智慢慢苏醒,不久就被“提升”到了轻度病房。后来,这个曾被判定是“没有希望康复”的小女孩终于被告知可以回家了。然而,她却拒绝回家,她执意留下来,决心把那个老护士所给予她的爱经由她的手传递下去。在安妮20岁那年,她走进了一个比她更为不幸的6岁小姑娘的生活,从而使这一天成为那个小姑娘“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这两个不幸而又幸运的女子携手五十载,帮助上帝创造了奇迹。她们的名字是安妮·沙利文和海伦·凯勒。
我想,如果我们善于追溯,就一定会发现,在我们生命的上游流淌着一条多情的河流。那发源于石缝的涓滴,给了澎湃一个有力的昭示。一截老根被滋润,于是蔓延出了春天。
爱能促爱,爱能生爱。发源于“沙袋”的爱梦想着惠及整个沙漠,发源于“地牢”的爱梦想着施恩于最悲惨的人生。这个世界上确实失踪了很多东西,但是,爱一旦从我们的胸腔出发,就踏上了孕育爱、激发爱的旅程。爱的回响是这样真切,爱的回馈是这样丰赡!智者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别让你的爱停驻、观望,让它出发,让它在自己不期然蔓延出的春天里获得永生吧!
爱生长着爱,施与生长着感恩,感恩又生长着施与。播种一颗爱心,收获一树善良,爱的蔓延,仿佛蒲公英的种子,在付出的春风中不断飘散,在心灵的草原中生生不息,永恒延续。
第四篇:(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父亲的遗书
可爱的女儿:再吃10次蛋糕就可以找爸爸了„„爸爸和你玩了多次捉迷藏,每次都一下子就被你找了出来。
不过,这一次爸爸决定躲好久好久。你先不要找,等你14岁的时候,再问妈妈,爸爸躲在哪里了,好不好?
爸爸要躲这么久,你一定会想念爸爸的,对不对?不过,爸爸不能随便跑出来,不然就输了。
如果还是很想爸爸,爸爸就变成魔法出现。因为是魔法,不是真的出现,所以不犯规,爸爸不算输。
爸爸的魔法是:趁你睡觉的时候,跑到你梦里大玩游戏;在你画爸爸的时候,不管好不好看,你觉得是爸爸,就是爸爸;当你拿爸爸的照片看时,爸爸也在偷偷看你„„要记得,爸爸一直都在陪着你!
你已经是4岁的大姑娘了。爸爸要拜托你一件事,要你照顾和孝顺爷爷、奶奶和妈妈,看你是不是比爸爸以前做得好?有多好,妈妈会告诉你的。
爸爸猜想,我们这一次玩捉迷藏要玩这么久,爷爷、奶奶和妈妈有时候看不到爸爸,他们一定会偷哭。偷哭就是犯规,就是失败。他们偷哭,你就要逗他们笑,不然游戏输了以后,他们一定会哭得更厉害了。
好不好,宝贝?你们是同一队的,来比赛看是你们厉害,还是爸爸厉害?
准备好了,比赛就要开始了。
这是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父亲,写给4岁女儿的遗书,字字句句饱蘸着辛酸的眼泪和爱的热流。一个4岁的孩子,对于死亡的意义,还不太明白。如果直截了当地告诉她:爸爸就要去天国了。那么,一个幼小的孩子还有欢乐吗?在以后的岁月里,她能不为没有爸爸而伤心吗?但聪明的爸爸却用善意的“谎言”掩盖了真相,并巧妙地交代了一些后事。比如,他把自己的离世,说成是“捉迷藏”,告诉女儿直到她14岁时才能找到爸爸;10年之久,女儿一定惦记爸爸,会在梦中和爸爸相会,爸爸又说这是自己变了魔法,并不算“违规”;知道真相的爷爷、奶奶和妈妈一定会偷哭(不在孩子面前哭——肯定是爸爸交代过的),爸爸就“拜托”女儿去逗他们高兴,批评他们偷哭是“违规”的„„面对这封书信,不谙世事的女儿一定信以为真,会毫不怀疑爸爸已不在人世了,会在不受任何心灵伤痛的情况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一方面为这位父亲的睿智而叫好,一方面也为这份父爱而感动,而流泪。不是吗?
第五篇:(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真正的儿子
三个妇女正从水井里打水。
一个妇女对另一个说道:“我的儿子很机灵,力气又大,谁也比不上他。”
另一个妇女接口说:“我的儿子会唱歌,唱得像夜莺一样悦耳,谁也没有他这样好的歌喉。”
第三个老妇人则沉默不语。
“你为什么不谈谈自己的儿子呢?”两个邻居问她。
“没有什么好谈的,”她说,“我的儿子一点特长也没有。”
说完,她们装满了水桶,提着走了。老妇人也跟着她们一起走。
忽然,迎面跑来了三个男孩子,一个男孩翻着跟斗,他母亲露出欣赏的笑脸;另一个男孩像夜莺一般唱起来,妇女们都凝神倾听;第三个男孩则跑到母亲身边,从母亲手里接过两只沉重的水桶,提着走了。
这时,那两个妇女自豪地问老妇人:“喂,我们的儿子怎么样?是不是很棒?”
“他们在哪里?”老妇人回答道,“我只看到一个儿子。”
母亲总是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却往往忽视了对他们的品德教育。孩子的每一个聪明的表现,每一次取得的好成绩,每一件出众的才能,都令做母亲的兴奋不已。至于是否溺爱,却不愿去思考。就像故事中的那两个妇人,尽管她们的孩子一个很机灵,一个会唱歌,却对正在吃苦的母亲不闻不问。时间久了,他们还会同情母亲、疼爱母亲吗?还会有爱心吗?也许会成为一个冷漠自私的人。那么,有这样的儿子,与没有这样的儿子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也要学会爱母亲,像母亲那样懂得关心、体贴自己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