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调查五篇

时间:2019-05-14 11:0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保山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保山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调查》。

第一篇:云南保山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调查

云南保山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调查

2012-06-20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人口流动步伐的加快,留守妇女儿童群体愈来愈庞大,他们的生存发展与权益保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作用,积极配合各级各部门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保山市各级妇联结合当前开展的“四群”教育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学校、深入农户就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提出了相关对策与措施。

一、基本情况

保山位于云南省西部,外与缅甸山水相依,内与大理、临沧、德宏、怒江4州市相连,国境线长167.78公里,辖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1区4县,国土面积19637平方公里,总人口252.5万人,妇女123万人,有世居少数民族12个,有华人、华侨50余万人,分布在32个国家和地区,有归侨、侨眷10余万人,是云南省主要的侨乡。据统计,全市共18岁以下儿童共有683349人,留守儿童有44080名,占儿童总数的6.5%。其中,隆阳区有留守儿童18039名,占全区儿童总数的8.65%;施甸县13786名,占儿童总数的22%;腾冲县6100名,占儿童总数的4%;龙陵县2850名,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98%,据抽样调查,龙陵部份乡镇留守儿童占乡镇儿童总数的比例达到了10.32%;昌宁县留守儿童3305名,占儿童总数的47.66%。留守儿童以隆阳区居多,其次为施甸县,最少的是龙陵县。

二、留守儿童存在问题

据调查,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并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性格心理问题。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孤避,在校沉默寡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但有时胆大妄为,做出让人吃惊的不当之事。

二是道德纪律问题。如在校不遵守作息时间,无视校纪校规,不懂得尊重他人。

三是行为习惯问题。有的孩子受到媒体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养成各种不良习惯,如旷课上网,打架斗殴,甚至偷盗。

四是学习成绩问题。较大部份留守孩子的学习成绩都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存在辍学的隐患。还有一部份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成绩比较差,不服从监护人及老师管教,自我放任,有逃学现

象,成为问题学生。只有少部份留守儿童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很强,自我要求严格,能够体谅长辈的辛苦,学习成绩优异。

五是生理方面的问题。初、高中正是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时期,也是性成熟的年龄,由于对生理方面的好奇,但他们又不知道性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所以现在少女怀孕的问题正在逐渐严重起来,特别是在留守学生中更为明显。

六是生活方面的问题。一部份父母外出打工可以赚到一些钱,每月都足额以邮寄的形式寄给临时监护人管理;而大部份孩子的家长外出打工赚的钱仅可以维持自己在外的生活,并不十分宽余,有时几个月才带一次钱回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生活,特别是使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七是安全方面的问题。大部份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外出回归时间不强、甚至在外寄宿等现象。有一部份孩子沉迷于网吧,而且受到侵害后没有亲人倾诉,往往不易发现,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

三、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家庭方面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最重要的一个环境,儿童的社会生活知识、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留守子女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它的抚养者,其中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份是其他的亲戚。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有四点: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在指导孩子学习上无能为力。有的监护人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少数孩子还存在着逆向监护的现象,这样使孩子承受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

2、过份溺爱。一大部份监护人特别是爷爷奶奶对孙子女的话言听计从,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造成孩子自私、专横、放纵的性格。

3、缺乏亲情关爱。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大多数外出务工的父母回家探亲相隔时间太长,有的父母半年以上才能回一次家,只能用电话来与孩子沟通,而且一周内与孩子联系的父母不到三分之一,通话内容大都是询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不能直接得到父母的温情关怀和爱的抚慰,很多家长成为儿童学习、身心发展实事上的傍观者,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化的不足。

4、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调查发现,一部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这些家长一方面积极响应政府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号召,一方面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给孩子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所以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外出务工,从而带来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为主要的社会化主体,由于留守子女的父母外出打

工,学校无法及时联系到家长,进而无法和他们一起对留守子女进行教育与监管。一部份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监护人又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加之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寄宿制学校较少,缺乏对学生有效管理,从而导致留守子女社会化的不足。

(三)社会方面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还有就是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四、开展留守儿童工作存在困难

虽然各级各部门均结合实际做了大量的关爱服务工作,但是在开展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薄弱环节。

(一)各级领导重视不够。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生存问题,政府扮演主要角色。当前,各级政府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方面缺乏政策和相关措施、制度的保障。

(二)资金缺乏。资金是工作开展强有力的保障,单纯地靠相关部门拿出一点资金来开展关爱活动,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而政府的财力也是有限的,留守儿童人多面广,单靠地方政府拿出很多钱来解决这个问题难度也太大。

(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四)宣传不够。社会各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了解不够,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多,热心不足。

(五)缺乏合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尚在初始阶段,各部门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社会化工程,也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从目前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情况来看,各相关单位尚处在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和开展一些走访慰问活动等这样的简单的起步阶段,各部门各司其职,出台相关政策少,开展工作少,没有形成合力,没有长效机制。社会力量缺乏整合,机制还很滞后,社会个体接受过多留守儿童,精力有限,管理很难跟上。

五、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形成关爱工作的合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应建立以市、县(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县(区)、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诸多领域,扎实地开展工作。组织部门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党组织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措施;财政、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校舍、寄宿制学校和农民工子女较多的学校建设的投入,使留守儿童平等享受国家义务教育;公安、综治部门要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依法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及合法权益;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登记管理,结合城乡救助体系建设,为特困农民工家庭和留守儿童提供救助和帮扶;卫生、人口计生部门要发挥基层服务网络优势,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服务和卫生保健工作;农业、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增加外出农民对子女履行义务及亲情联系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把初中、高中毕业的留守儿童纳入培训计划;宣传部门、文明办要将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关工委要进一步组织协调“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关爱行动中的重要作用;工青妇要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深入农村、社区,为留守儿童送温暖,办实事,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妇联组织要认真做好有关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牵头抓好家庭教育工作,在全社会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政策环境应将“留守儿童”问题纳入各级政府民生工程,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政策体系,统筹解决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相关问题。一是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管理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公安、教育、卫生、民政、城建等部门要加快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各种城乡隔离制

度,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让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近入学,扶持专门对农民工子女进行义务教育的社会办学。二是要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待遇。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建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同时,在城建规划中要加快建设农民工公寓和廉租房等,为儿童能在父母身边生活、成长创造条件,为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要增加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机会。发展乡镇经济和县域经济,提高小城镇产业集聚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机会,并采取措施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四是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学习需求,并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

(三)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城乡各类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大力整治网吧、游戏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违法违规行为,取缔一些无证经营的黑网吧,净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二是要探索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课外活动中心等机构。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在留守儿童较集中的乡镇或自然村建立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和课外活动中心,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三是要建立留守儿童监护干预组织。加大综合整治力度,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由留守儿童的亲人、邻居等相关人员中建立“婆婆网管队”等干预组织,形成有效的教育监护网络,监督、帮助网吧、游戏厅的公共娱乐场所合法守纪经营。四是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继续推进农村儿童公益事业,发动有文化、有知识的退休教师、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开展志愿服务,并依托农村基层组织、妇联、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义务家长”、“代理妈妈”、“爱心小分队”等志愿者队伍,不拘形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鼓励自己的孩子与留守儿童交朋友、互帮互学,积极为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提供帮助,思想上加强教育,生活上予以照料,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的人情温暖。五是要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孩子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同时,要大力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法律措施,宣传在解决留守儿童好的经验和好的办法;宣传留守儿童的先进分子和留守儿童的先进家庭,把他们的经验做法进行推广,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监护环境各级妇联、共青团、少先队等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妇联组织要号召广大妇女干部、女能人、女企业家“伸出一只热情手,牵着留守儿童走”,当好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弥补留守儿童监护上的不足,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监护教育网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正确处理发家致富和培养子女的关系,并加强对外出务工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教育、指导、服务,提高他们的相关知识水平和监护能力,培养他们“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责任意识,监督他们切实履行好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职责、解决好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同时要注意引导家长优先考虑子女的身心发展需要,重视临时监护人的选择并经常与子女保持密切联系。

(五)以学校为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

学校是留守儿童最为集中、管理最为直接的地方,市、县(区)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

一是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临时监护人的情况认真记录,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要创新开展帮抚工作。探索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同时,要将“代管家长”制列入教学计划,班主任为留守孩子的代管责任人,教师和“留守孩子”结对,义务“代管”。

三是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和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引导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和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是开展心理咨询和青春期教育。重视心理健康及孩子的青春期教育,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对有心理障碍和青春期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流,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重视与关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锦上添花”,而且更要“雪中送炭”;不仅要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要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要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更要结合实际,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建设全面和谐繁荣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

河南工业大学电信0904xxx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

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心理偏差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68%的留守儿童与其爷爷奶奶住在一起,11%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2%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4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60%,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

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做了一个专项调查。在XX村留守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66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27人;中学35人,小学31人),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的测试对象。

这一专项调查显示,一半以上(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47.7%,中度为33.4%,重度达到18.9%。通过分析还发现,这些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在对村小学近200名留守学生的智力测试和文化知识检测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身心发育健康状况不良的人数占总数的80%。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成绩较差。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因而,如果留守儿童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这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与城市相比,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很多。

(2)性格有明显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 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因此,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心理也会出现问题。从个性特征上看,留守儿童常常会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道德发展出现危机。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外出打工的父母亲对留在家乡的子女要求过低,很多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聪明,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出息。这种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再加上多数农民工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有的中小学对于留守儿童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使得这些孩子缺乏教育和约束,他们受到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这些留守儿童道德准则下降,常常干出一些有悖于基本道德规范的事情来。如有的打群架、偷盗、虐待老人等等。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极大地妨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建议

目前,随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政府,家庭,学校,慈善机构和社会人士各尽其责。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

1.家庭教育方面。一是改变父母外出方式。应尽量避免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便于教育。二是在外打工的父母应经常和孩子保持联系,督促其生活、学习、行为;同时还应多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和老师一道教育孩子,促进其健康成长。三是监护人及父母既不能溺爱孩子,也不能简单粗暴地教育孩子,要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 的观念。

2.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第一,降低城市学校门槛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平等的上学机会。第二,加大对农民工学校的投资力度,完善软硬件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第三,鼓励社会投资兴建这样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使更多的农民工子女有机会在父母的关怀下学习生活。第四,发展农村寄宿学校,让那些学习和生活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以弥补他们家庭教育的缺失。第五,开展“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为专题的政策研究,目的是降低留守儿童在农民工子女中的比例。

3.学校。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是在校学生,学校承担着管教同时抚育他们的最关键的一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并不是所有学校都为留守儿童们创建出了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鉴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学校应该为他们在固定时间召开特别代表会,交流问题或表彰优秀。同时,学校应该给留守儿童更多机会担当责仁。担当责仟,能激起留守儿童的责仟心和主人公意识。有了学校的配合,留守儿童就能更勇敢地面对社会。

4.社会。留守儿童出现的各方面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自我肯定不足造成的。由于亲情的疏远,留守儿童很容易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产生偏差,容易妄自菲薄。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帮助,为这些孩子重新梳理阳光自信,热情开朗的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爱的作用在于,弥补留守儿童心灵的缺失,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是充满爱的。目前,社会各界人士都已经行动起来了。许多专门为留守儿童建立的托儿所,图书馆,游戏室在留守儿童聚集的地区建立起来。同时,很多志愿者也来到最需要温暖的家庭中,为留守儿童带去礼物和问候。这些做法反响极好,已经慢慢吸引了更多社会热心人的关注。

总结

留守儿童问题从农民工大规模流入城市开始,已经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他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到数千万儿童和上亿农民工的重大问题。同时,他也关系到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青少年的成长。所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要靠各级政府的积极协调配合,社会各界更应伸出援手,承担责任。只有政府,学校,社会人士通力配合,留守儿童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化建设才能更上一个台阶,,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态调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一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己绵薄之力,深感荣幸。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于是,在农村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而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成绩、品德和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暑假我就去了山区,去调查关于留守儿童的一些事情,去关爱那些留守儿童。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美好假期时间,但是我每次看到孩子们那天真的 笑容的时候,一身的疲劳随即消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通过调查,我县100户农村住户,有404人,外出打工253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6.05%,留在村里的劳动力仅占13.95%。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大多数是过大年“回家看看”。其中,外出打工的劳动力的35%。

留守儿童是当代中国农村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指主要依靠隔代照料或旁亲管教的儿童。他们因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而被

心。但是也同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还是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他们主要表现在: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级风化: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和学习成绩中等或校差的呈对半比例分布。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到,由于隔代带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加之隔代之间的溺爱,对孩子们的学习很少过问,更没有能力辅助孩子的功课,他们对留守儿童大多重养轻教,仅满足于生活需要,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则被忽视。一些留守儿童虽然 表示他们愿意继续升学,但是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于学习他们大都表现出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些情况无疑使学校的教育处于了一种事办功倍的尴尬境地,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

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性格发展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怎样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的留守儿童缺少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性格发展非常不利。

3、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碍:通过 与孩子们更深入的交流发现,心理上存在的障碍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最为普偏的问题。长期处在于父母分离这样的生活环境中,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在亲情失落,极易产生孤独感,出现心理上的失

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5.1%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临时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29.6%。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等;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儿童因触犯法律被判处十几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让人值得深思。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在采访一陈姓村民时我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悲剧,一个两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镇江打工,临时监护人爷爷奶奶又忙于干农活,无暇照看,而掉进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让人唏嘘不已,倍感痛惜。

而留守老人则表现为心力憔悴。一是农活吃不消。有的老人还要承担责任田的耕种收割,特别是农忙季节,农活多,农活重,体能吃不消。加之料理家务,更显得劳累。二是管教孙辈艰难。老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无法辅导孙辈学习力不从心。三是经济生活困难。外出打工、经商的年青人生活费用高、吃住花钱多,除供养子女上学外,所剩无几,赡养老人力不从心。留守老人在家创收艰难,靠种田维持生计,经济收入自然较少,少数留守老人家庭生活贫困,一旦生病,全社会和学校老师、学生家长要关注监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要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规划。其次,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登记制度、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制度,以及入学升学指导制度等。

4、积极探索农村老人赡养新模式。一是要建立健全留守或孤寡老人服务体系,组织社会化帮扶制度;二是要建立农村老人退休制度,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对孤寡老人要尽快实行社会化、福利化赡养;三是大力扶持和充分发挥粮食生产专业示范户的发展,努力减轻农村老人的劳动强度。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有志青年回乡创业。要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让青壮年劳动力能实现在本地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大量外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要动员和鼓励外出务工青年积累经验,更新观念,政策帮扶他们回乡创业,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6、严厉打击接纳未成年人进网吧行为。网吧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早已引起社会关注。但是,一些网吧黑心老板明知不得接待未成年人入内,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学校及家长对此问题反映仍是非常强烈。

7、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制定“十二五”工作目标时,我村支部书记范志红书记把留守儿童问题列为全村的工作重点之一,并提升至战略高度。我想有了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我村留守儿童的头顶一定会出现一片蔚蓝的天空。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长期亲情缺失致性格孤僻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流传在江西农村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据全国妇联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5000多万。这个规模庞大的群体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怎么样?社会如何向他们伸出关爱之手?记者日前走近留守的孩子们。

1.“我想爸爸”

——在部分农村,“留守孩”的比例超过2/3,且持续增加。对许多留守儿童来说,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的声音11月的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保安村,屋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7岁的湘平正和表弟一起玩耍,外婆则在厨房准备晚饭。屋内的一面墙上贴满了湘平的奖状和一张全家福,“这是爸爸妈妈和我,还有舅舅、舅妈、表弟和外婆。”小湘平一一指点着。记者问:“爸爸妈妈去哪儿了?”小家伙脱口而出:“在浙江上班!”舅舅张军胜说,湘平的父母在浙江的工厂打工,每年回来几次,从两三岁起他就跟着外婆生活。舅舅家有个比他小几个月的表弟,两个小男孩是最好的伙伴。

小湘平长得乖巧可爱,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记者要看看他写的字,小湘平就坐下来一笔一画地写了起来,拿给记者看时发现半页纸上写满了“爸爸”。舅舅、舅妈以前也在外打工,由于身体不好回家搞起了养殖。“弟弟每天和爸爸妈妈睡,我和外婆睡。”小湘平在旁边小声嘟囔着。记者询问湘平父母在外打工的情况时,小湘平不时走过来可怜巴巴地说:“我想爸爸!”

初冬的鲁北沾化,寒意侵人。山东省沾化县田家村66岁的杨爱芝大娘正顶着寒风接外孙女灵灵放学回家。今年8岁的灵灵是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二年级的学生。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灵灵跟着姥姥姥爷已经5年了。对灵灵来说,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面的声音:“要听姥姥姥爷的话,好好学习,今年我们尽量抽时间回家看你„„”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会让灵灵高兴不已,可惜5年来,爸爸妈妈都没能“抽”出时间。

山东沾化县东沙村的小洁今年4岁,正在上幼儿园中班。一提起爸爸妈妈,小洁就含着泪搂住奶奶。小洁的父母去广州打工有2年了。姑姑每次带着她通过网络与爸爸视频聊天时,小洁都喊着“爸爸你下来!”

而在江西省赣县韩坊乡大营村,记者询问一群正在玩耍的农家娃:“请父母在外打工的小朋友举手?”在场的孩子都举起了手臂,一旁的村主任无奈地笑着说:我都快成留守村长了!

率先举手的小丰今年11岁,在韩坊中学读初一,父亲在广东一家制衣厂打工。从一岁多开始,小丰就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留在家中。“我去过广东,那里有好多小汽车,有特别高的楼,还有许许多多好吃好玩的。”一说起广东省东莞市,小丰就激动不已,但马上他的神情就黯淡下来。“爸爸说工厂要赶货,特别忙,我已经快一年没见到爸爸了!”每个月爸爸会给他打个电话,这是小丰最盼望的时刻。小丰懂事地说:“同爸爸在一起的这些日子,感觉到爸爸真的很辛苦,我以后要当一名勇敢的警察,让爸爸过上好日子„„”

江西赣县韩坊乡是劳务输出大乡,乡长赖厚辉介绍说,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外打工、创业,在家的基本是老人和小孩。以韩坊中心小学为例,该校共有学生1100人,“留守孩”就有742人,占67.5%。其中,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约占24%;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约占76%。据统计,赣县常年有20多万人外出务工,全县“留守学生”达1.8万名,占全县在校学生总数的30%。

长期研究留守儿童的农业部农研中心副研究员吕绍清表示,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转移到城市就业,留守儿童的群体规模也会随之继续扩大。

2.“不如不生我”

——长期亲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孩”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征:厌学、性格孤僻、合作意识差

“妈妈,你好吗?我很想你!你在外辛苦地挣钱,虽然你不在家,但我的内心能感受到你的存在。我的成绩是优秀的,请你和爸爸放心!”11月17日中午,同学们都放学回家了,山东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小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写日记。

小美说,爸爸和妈妈都在青岛打工,爸爸在渔港搬运船上的海货,妈妈跟着打零工。从记事起,她就与姥爷姥姥生活在一起。只有12岁的她看上去比其他同学要懂事许多。

“我好想你们,你们不要太劳累,注意保重身体!”写着写着,小美的眼里泛起泪花。小美每天在学校里吃午饭,盒饭只需2元钱,小美却觉得很奢侈。“姥姥姥爷对我很好,总是尽可能让我吃好的喝好的,可还是跟爸爸妈妈不一样。”小美说,假如爸妈在家,她可以无忧无虑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对姥爷姥姥就不同。小美不忍心看着老人忙前忙后地照顾自己,因此,不管学习多紧张,小美都要尽可能挤出时间多干一些家务活。

但跟这些比起来,小美内心最难以忍受的就是随时都会袭上心来的孤独感。她特别珍惜与爸妈在青岛团聚的时间,每年暑假小美都会去青岛,可团聚过后的分离最难受。每次送她乘车,妈妈眼里都噙着泪水,爸爸则不顾男子汉的面子哭出声来。“爸爸当着我的面就哭过两次了„„”说到这里小美已泣不成声。小美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家,妈妈不再漂泊,不再打工受苦。

“父母生下我又不管我,那还不如不生。”从上小学三年级的林林口中听到如此消极的回答,实在令人心痛。林林没满周岁父母就外出打工了,林林一直与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奶奶没文化,年纪大,在管教孙子上有心无力。久而久之,林林养成了任性的性格,极为叛逆。

山东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教师张金霞说,“留守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代管人有时又监管不力,会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征”,如厌学情绪增加、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遇到小事易走极端等。“部分孩子存在任性、孤僻、冷漠、忧郁多疑、不讲文明礼貌、合作意识差、上进心差等多方面的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留守儿童家庭中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由于体力、知识原因,大部分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只照顾生活,别的管不了”。据了解,在江西赣县,留守儿童厌学、弃学现象普遍,近一半孩子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还有一些孩子成了家中的负担被亲友“踢”来“踢”去,一会儿放到外公外婆家,一会儿赶到叔伯家,使孩子从小心理就不平衡,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

吕绍清说,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吕绍清说,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性格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等。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

3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比较普遍。“当然也有部分儿童的心理行为发生令人欣慰的积极变化,生活能力和学习自觉性提高,自我约束增强,更富有责任感等等。”

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解决“留守孩”问题的关键在城市,政府、学校、社会齐努力,给他们多一些关爱

留守儿童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吕绍清分析说,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许多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留守儿童问题表现在农村,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城市。”改善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就业生活环境,特别是改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学的政策环境,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

吕绍清表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加强对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帮助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如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等,使农民工子女也能在城市接受优质的教育。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发现,许多劳务输出地已经行动起来,纷纷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点亮心灯。

在山东省沾化县,建立了“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即熟知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多与留守儿童交心谈心等。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沾化县为943名留守儿童建立了个人档案和联系卡。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校长王东方说,学校在3年前就开始关注留守儿童,除了建立专门档案,还在留守儿童中开展了“五个一”活动。为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留守儿童结交一个好朋友,每周打一次亲情电话,每月举办一次主题教育,每月读一本好书。沾化县各学校还建起“亲情驿站”,组织老师倾听留守孩子的心声,用真情解开一个个心结,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引导。组建了代理家长团,由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校辅导员、任课教师、退休教师组成,帮助留守孩子走出孤独和忧郁。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唱歌的是江西赣县二中九年级的留守儿童小飞。这位大家眼里的顽皮小子,如今与班里同学组成了“樱花六人组”,他们的梦想是当网络歌手。给小飞带来蜕变的就是赣县的留守学生关爱工程。

早在2004年,赣县就积极筹措资金建立“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专项基金,创办了“留守学生”托管中心。赣县沙地镇中心小学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王金莲14年来先后义务收留留守儿童326名,在生活上给予关照、精神上给予关怀、学习上给予帮助,把满腔热情和涓涓母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孩子们。赣县阳埠乡派出所民警许小春带着4名女大学生在黄沙小学办起了“留守孩托管班”,为32名“留守孩”带去家的温暖„„

发展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之策。赣县县委书记李明生说,我们要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推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不断改善民生相联系,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给留守儿童送去温情关爱。

(注:文中留守儿童均为化名)

全国各地多种方式关爱留守儿童(链接)

河南省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也是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最多的省份之一。目前,河南省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数量近300万人。近年来,河南省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建立“代管家长”制度,开办寄宿制学校,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安徽省有360多万名留守儿童。从今年开始,安徽省力争用3年的时间,在全省1308个乡镇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首批已建成400个。

甘肃省财政投入2000万元,实施“关爱留守儿童百分之百覆盖行动”,在全省每个乡镇建一所留守儿童之家。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调查专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11人力资源管理2班刘强

1.摘要:

1.1基本观点:随着农村富余劳动的转移,进城务工农民日益增加,他们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也日益增加,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成为一衷煺遍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从此缺失亲情的抚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的了解显得非常重要,故我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了这次实践。

1.2实践方法:参考当地数据、实地了解。

1.3成果:多方了解后对本地留守儿童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了解国情有了一个很好的帮助,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1.4结论:当地留守儿童仍是一个较大的群体,社会的关爱和支持陆续在进行,但力度并不大,这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及心理的健康发展帮助并不大。

2.正文:

曾经有一个孩子在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每天一个人玩,一个人闹。一个人哭,一个人笑。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我跟本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现在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我不想每天这个样子,我想开开心心的读书„„” 看完孩子这段真实的文字,不免让人有些酸楚。其实这正是一名留守儿童发自内心的声音!

通过参考当地记录,我得到了以下结果:

2.1、总体情况

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截至2010年底全省外出务工人员2245万余人,农村留守学生233.15万,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将近40万。留守儿童父母亲外出务工以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和父母亲双双外出务工居多,分别占54%和32%,母亲单独外出务工占14%。调查数据显示,仅32%的留守儿童与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其中,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比例稍高。调查中发现:在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大多与祖父母一起生活,但在调查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等祖辈管理教育留守儿童的状况时,有80%的人认为教育管理有些吃力,有15%的人认为“无所谓,基本不管”。

在调查中还了解到,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务工持理解态度。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对目前的家庭生活比较满意,这与父母外出务工给农村家庭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收入直接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86.3%的留守儿童认为“为了使全家的生活更好,我理解支持他们外出务工”。在“你最想对父母说什么”问题中,有37.7%的留守儿童选择“希望父母注意身体和人身安全,将来一定要报答他们”,76%的留守儿童“希望父母能回来,一家团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也有留守儿童并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原因有:希望合家团聚,渴望父母的关怀与温暖,与父母缺乏心灵沟通,学习需要父母的辅导,觉得父母在外务工太苦、太累、不安全等等,也有的孩子表达了他们因父母不在家而遭受歧视、心里孤独、寂寞的感受。

2.2、存在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均存在问题。“无人管教自我放弃”、“情感缺失冷漠内向”、“四处奔波学学停停”、“读书无用打工有理”、“伤害事故防不胜防”等,正成为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由祖辈照料生活的农村孩子的“留守综合症”。

2.21、父母关爱严重缺乏。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84.8%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仍有10.3%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5%左右的父母一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缺少关爱,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致使大多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缺乏沟通,对父母产生了隔膜感。

2.2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调查显示,有65%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是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力不从心。

2.23、学校对留守儿童有效管理相对薄弱。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可能只凭课堂的几节课,还需要向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表现。但是,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挡,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这样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

2.24、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存在问题。从调查来看,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较其他学生多,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小偷小摸;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交友没有选择,喜欢成群结伙,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常沉迷于网络、录像中的不良文化,具有破坏性、煽动性,会带坏其它同学。在调查中,当问及“你的理想是什么”时,51%的留守儿童选择“当大老板、拥有很多钱”;20%的留守儿童说“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5%的留守儿童选择“当科学家,为国家作贡献”,还有10%的留守儿童选择其它,9%的留守儿童回答说“不知道”,这表明很大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出现偏差,具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优良品质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少。调查发现,在中学阶段,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健康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通常表现出冲动、好怒、焦虑、神经质、自闭等不良心理特征。

2.25、留守儿童的学习大都较差。调查结果显示,有15%的留守儿童成绩很差,倒数几名的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在抽样的13484名留守儿童中,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的1568人,占11.6%;较好的3230人,占24%;中等偏差的6140人,占45.5%;较差的2546人,占18.9%。可以看出,留守学生的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偏差状况。面对棘手的留守儿童问题,当地采取了如下措施:

2.3、为使留守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团省委联合相关部门自2006年2月即启动了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截至目前累计筹集关爱资金7000余万元,建设留守学生之家4557所,组织发动关爱留守学生志愿者16万人。

2.4、同时,四川省也采取了一些新举措:目前,四川省已出台相关文件,从经费使用、活动开展、师资保障等八个方面对全省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使用进行规范管理。预计“十二五”期间,四川每个乡镇都将至少建成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确认了这一信息,大多数农村家庭以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主体,生活条件差,且常年得不到足够的关怀。

3.结束语:

迫切希望社会更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现象,是生齿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迫在眉睫。他们很难得到父母的关爱,得不到父母的言传真教,得不到父母意识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亲在他们的印象中,是一个长期的漂泊的身影,是可视而弗成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人生观是惨淡的。他们希望社会关注他们,重视他们,他们需要我们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扶持,他们需要的是社会对他们行为的认同,在社会上被更好的对待。

衷心感谢狮子镇双朝门村对实践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指导老师的细心指导。

下载云南保山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调查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保山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调查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问卷

    四川省xx县xx乡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xx大学的学生,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组织了这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为匿名调查,您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农村留守学生调查问卷 一、基本信息调查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现就读班级 家庭住址父母打工地点联系电话二、调查的内容 (一)基本情况调查 ()1、你的父母不在你的身边的原因 A、有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乡外出务工的青壮年日益增加,很多父母不得不将孩子交给......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长期亲情缺失致性格孤僻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流传在江西农村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留守......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长期亲情缺失致性格孤僻 2010 年 12 月 02 日 08:00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大 ↓小】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 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远离父母,远离公众的视线,留守儿童就像山中那一棵棵兰花......

    农村留守儿童暑期调查

    河南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情 况 调 查 报 告 班级:电气09-2班 学号:310908010203 姓名:马丽川河南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情况报告

    为了摸清我乡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对全乡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状况作详细了解,进一步做好我乡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乡关工委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对全乡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