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安县科技局发展白芨基地记实
正安县科技局发展白芨基地记实
科技局经过全面的深入调查,针对我县气候和土壤适宜白芨生长的实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野生白芨驯化栽培技术研究,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和探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县大规模人工种植白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在省、市、县扶贫办的支持下,我县具有高新技术特点的“白芨财政科技扶贫示范工程”项目经过省、市批准正式立项。经过11个月的紧张工作,截止2005年9月11日止,分别在我县桴焉、格林、市坪等乡镇完成白芨规范化种植616.03亩,占年度计划700亩的88%。
项目的实施,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贵阳中医学院杨景刚教授、李江副教授,贵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崇玉极其研究生李娇红,贵州百花医药集团袁副总裁及其田经理、张晟副经理先后到示范基地考察,得到了他们高度评价。同时,贵州百花医药集团、贵州家成药业分别来人来函要求合作共建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文全教授得知我县率先解决了白芨人工栽培技术难题,并建成GAP示范基地后,专门从北京打来电话表示祝贺。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还将我县的白芨GAP示范基地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室外实验示范基地。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县实施“科技兴县、科技富民”战略探索出了一条有益的路子。
县委、政府对发展我县人工种植白芨的工作非常重视,为了加强“白芨财政科技扶贫示范工程”项目的领导,确保工程的如期完成,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科技局、县扶贫办主要负责人、桴焉乡乡长、格林镇镇长、市坪乡乡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正安县科技扶贫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县科技局还成立了“正安县白芨GAP科技扶贫示范工程项目技术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各施其职,为项目的有序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004年11月9日,副县长邹国松主持召开了由县、乡以及项目村支部书记参加的白芨项目工作会暨技术骨干培训会。会后,科技局根据政府安排并结合中药材生产实际,先后在遵义、县城和项目区开展了技术骨干培训23期,培训技术骨干59人,药农2483人次。为了更好地实施好该项目,科技局还邀请遵义中医学校高级教师宋德勋、遵义地区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家奇、遵义市农科所研究员余常水、遵义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杨光灿在遵义举办了一期白芨栽培技术、病虫害
1防治和加工技术培训班。同时,印发技术要点11000多份并分发到所有的白芨种植户。这些举措,为项目实施规范化种植夯实了技术基础。
在技术指导方面,科技局重点负责桴焉乡燕岩村基地建设和技术指导,格林镇和市坪乡农推站分别负责辖区内的基地建设和技术指导,以确保技术服务到位。通过全体技术干部的辛勤耕耘,目前已高质量规范化全面完成了示范基地的各项工作指标。
由于白芨对气候、土壤要求苛刻,因而示范基地就安排在我县的高山乡镇,这些地区往往是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交通极为不便,这给后勤物资保障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为了农民的增收,科技局的全体同志克服了各种困难,保证了后勤物资的及时到位。先后调入白芨专用肥58吨、白芨种92404公斤,并根据药农种植计划和种植进度分期分批供应到户。项目实施期间,科技局的全体干部蹲在示范基地,一干就是十多天,他们早出晚归,没有作息时间,没有星期休息;为了保证后勤物资及时分发到农户,他们经常随运输车辆颠簸在崎岖山路上,特别是在运种期间,为了防止高温烧种,往往是晚上上路,第二天才拖着疲倦不堪的身体归家,饱一顿饥一餐是常有的事。尽管如此,同志们却没有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
为了保证药农的根本利益,县科技局与药农签定了保护协议,如市场价低于12元/公斤时,科技局将按12元/公斤从药农中收购,高于市场价时,则按市场价收购。这项保护性措施极大的刺激了农民的积极性。按计算,每亩可收白芨200—250公斤,即使按最低产量和最低保护价计算,每亩产值可达2400元,项目区总产值可达480万元,项目区群众可增纯收入320万元,能为国家提供各种税费41.472万元。同时可带动其他农户发展适销对路的中药材,实现增收致富。按10年寿命计算,在其整过经济寿命期内的年均税后利润为481.864万元,单位综合税费为1.0768元/公斤,这还不包括白芨地中套种的粮食作物。
项目实施后,能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增产增收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项目区群众有1000家贫困户,3084个贫困人口可新增纯收入320万元,户均年增收3200元,人均新增纯收入1031.61元/年,能有效改善药农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能带动其他产业如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活跃城乡市场,也为人类健康提供了物质保证。
第二篇:训练基地记实
训练基地记实
六月四日、五日连续两天天气晴好,气温偏高。将军二校四、五年级去顺城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接受实践技能培训。
一下车,同学们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开始活动。活动分为八个小组,其中有:绢花、茶艺、陶艺、摄影、摄像、航模、电子百拼、科技等项目。我和杨博文、张展豪三人,都对未来人类的科技发展状况感兴趣,所以我们都参加了科技小组。
第一天,我们要完成的科技项目是:“让小虫动起来。”首先,指导老师先根据电视画面讲解,“让小虫动起来”的制作过程。之后,老师发了剪刀等许多工具,和组成“小虫”身体、头的白纸板卡片,就这样,制作开始了。我自以为这个项目非常简单。可被一个细节难住了,我和杨博文、张展豪一起研究才解开。最后我的“小虫”终于动起来了,我非常高兴。
第二天,我们要制作“超难度的机器人”,这让我感到非常畏惧。我们仔细认真地听完讲解。三人分工合作:我先按装电池、紧螺丝,把两根粗细不同的导线连接在主板上。杨博文把主板按装好,张展豪把几根导线插入主板。就这样经过三节课的时间,我们终于安装好了“超难度的机器人”。只要一按动开关,这个机器人就能走动,我们三人为成功而欢呼!
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学会了很多机械制造类的知识。知道了科学家的神奇创造力。长大了,我也想当一名科学家。
辽宁抚顺将军二校四年级:李昊洋
第三篇:正安茶业发展报告
正安县茶业经济发展报告
正安县绿色产业办公室
正安是贵州省主要产茶县,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20个茶产业重点县之一,被遵义市委、市政府列为继湄潭、凤冈之后的茶产业第三大县,并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茶园面积15万亩的目标。正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决定举全县之力发展茶产业,并出台了《关于2007至2009年新建10万亩优质茶园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在产业基地建设、茶园管理、加工企业建设、品牌营销战略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升。
一、发展现状
基地建设快速发展 2006年以来,正县茶产业的发展得到了省农委、财政厅、扶贫办、林业厅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正安茶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茶园基地建设在保证高质量、高标准的基础上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势品种,截至到2011年1月底,完成了新建高标准茶园13万亩,低产茶园改造1.4万亩,育苗3100亩,茶园补植3.8万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15万亩。无性系茶树品种以福鼎大白、正安白茶为主,适量种植龙井
43、金观音、乌牛早等优良品种,其中福鼎大白6万亩,白茶5万亩,龙井43号1.5万亩,乌牛早等0.5万亩,实现品种优化及科学布局。全县的8万口沼气池提供的沼肥保证了15万亩生态茶,形成了茶叶生产发展的“畜—沼—茶”的正安模式。
茶叶加工能力增强 正安县现有投产茶园达6.5万亩(其中:幼龄茶园3.5万亩),茶叶加工企业达到28个,小加工作坊增至32个,其中新建标准化加工厂12个,总投资3000万元,已全部投产,全年加工能力1万吨, 2011年产量2200吨,已销售收入近8000万元。2011年获得省级龙头企业3家。短短4年时间,正安茶园规模、加工厂建设是前30年的总和,品种上实现了科学选种、合理布局。全县茶叶产业初具规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端倪。
正安白茶品牌知名度迅速扩大2007年到2011年,县绿产办组织县内茶叶参加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内蒙、甘肃、贵阳、遵义等省内外茶事活动30余次,共获27金7银,提升了我县茶叶的知名度。与贵州日报、《西部开发报茶周刊》、天下文摘、遵义日报、遵义旅游杂志、上海心在遥远旅游杂志、遵义电视台、正安电视台等宣传媒体对正安茶产业发展进行宣传报道,在重要公路交通线投放广告牌5处9面,使群众广泛关注正安茶产业。
完成了“正安白茶”地理证明商标的注册、包装设计、品牌创意设计、宣传影视的录制、外宣广告及北京、内蒙、贵阳等销售网点建设。成功申报并获“正安白茶”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安白茶”获贵州省驰名商标,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在《2011中国茶叶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载《中国茶叶》2011年第5期),公布了“201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 “正安白茶”榜上有名,其品牌价值1.03亿元人民币。“正安白茶”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和消费者指数所带来的品牌附加值增量,必然使正安茶叶有更大的增值能力和空间。“正安模式”的品牌农业发展之路已显现效果,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今年农民出售茶青已由原160元/斤,提高到260元/斤,茶农增收,调动了广大农民种茶的积极性。
二、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走品牌农业发展之路 正安县委、政府坚持把加快发展茶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突破口强力推进,走品牌农业发展之路,提出“集中力量打造一个优势品牌,带动其他茶叶产品全面走向市场”,以彻底改变原有的无品牌或品牌运作不良而导致的茶叶低价、滞销或沦为其他品牌茶叶的原料供应源的困境,全面提升茶叶产业化水平,带动我县其他茶叶产品全面走向市场。
走品牌农业发展之路,正安县上下联动,政府主推区域公用品牌,注册国有公司,组合产业,即品牌和市场由政府打造、建设;加工由企业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加工,严把质量关;茶农则负责种好茶、管好茶,严格管护程序,确保“生态+沼肥+无残留”。由此形成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利益链,真正实现企业有效益,农民增收致富得实惠。
培育和引进大量的茶叶科技专业人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核心是人才,正安茶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茶叶专业技术人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正安县的做法:一是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为我县茶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单位,中茶所每年都要派专家赴县进行技术指导;二是向省委组织部申请茶叶高级技术人才到我县挂职,任科技副县长,主抓茶叶生产技术;三是高薪聘请茶叶专业人才到县绿产办工作,具体从事茶叶技术指导;四是组织、鼓励初、高中毕业生到各类学校去学习茶叶专业知识,为正安县茶产业提供后备技术力量,目前第一批送到省茶校学习的学生已完成学业,并大多数已到正安县各乡镇绿产办从事茶叶生产工作。同时,每年利用全县返乡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培训,培训茶农6万人次以上。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全县项目乡镇茶叶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三、十二五发展目标和规划
正安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所产茶叶内含物、水浸出物较高,耐冲泡,品质稳定,质量好,是贵州省主要产茶县之 3
一。正安县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黔北四个茶产业重点县之一,被遵义市委、市政府列为继湄潭、凤冈之后的茶产业第三大县,按规划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新发展茶园面积25万亩,实现茶园面积40万亩的目标。
在茶园基地建设和经济发展上,正安县将一如既往,继续传承创新“8万口沼气池培育10万亩生态茶”的正安模式,力争全县2015年新建茶园25万亩,累计投产茶园面积达到18万亩以上,年产茶青10万吨,产值6亿元以上,干茶加工2.5万吨以上,产值12亿元以上。努力推动正安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建设绿色生态特色经济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正安作出新贡献。
在品牌建设上,以“正安白茶”为主打品牌,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开设正安白茶的专卖店、加盟店、专柜等200个以上,把“正安白茶”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
在加工企业发展上,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外商茶叶投资企业,在十二五期间,使正安县的茶叶规模企业达到50家以上,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
“青山•绿水•白茶”将铸就正安茶业的更大辉煌!
第四篇:电力发展里程碑记实
电力建设重要里程碑纪实
郑岩 编写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电力起步、电力发展、电力腾飞的三个阶段,电力装机容量超英赶美,跃升世界第二;现已步入火、水、核、风电全面发展,并控制低效火电、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安全建设三代筹建四代核电;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发电,突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电力制造业水平稳步提升。在半个多世纪的电力建设过程中,重要里程碑纪实如下。
熠熠生辉的电力光环
1949年3月组建全国第一支火电建设的施工队伍—阜新工程队。1952年9月25日,毛泽东主席发电报勉励阜新工程队职工,贺全国第一台自己安装的火电机组发电。
全国第一台高温高压机组 — 富拉尔基热电厂;
全国第一台氢冷发电机组 — 吉林热电厂;
全国第一座首先超百万电厂 — 清河电厂; 六十年代亚洲第一大电厂 — 辽宁发电厂; 八十年代全国最大电厂 — 谏壁发电厂;
中国第一台12.5万千瓦双水内冷机组在吴泾电厂运营。全国首台168h试运投产机组—双辽发电厂。
20世纪全国火电单机容量最大机组(80万千瓦)— 绥中电厂; 21世纪全国火电单机容量首台最大机组(100万千瓦)— 华能玉华电厂;
21世纪初全国规划亚洲最大的燃煤发电站 — 广州台山电厂,第一台机组已并网发电。(8台600MW机组,计划容量480万千瓦。)
亚洲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 — 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亚洲第一海上风电场 — 上海东大桥海上风电场。
世界单体投产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 — 格尔木20万千瓦光伏电站。
世界最大水电站 — 三峡水电站(1820万千瓦);
中国第一座混凝土抛物线高双曲拱坝,二滩电站坝高240米; 中国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理论蕴藏量67605万千瓦,可装机容量37853万千瓦,年发电量19200亿千瓦时;
世界最高的输电铁塔:江苏江阴市利港镇黄丹村500千伏输电线路跨越长江铁塔高346.5米,为世界第一。(两塔相距2303米,为世界第三。)
全国最早最大风力电厂 — 新疆达坂城风电三厂,装机容量20万千瓦,单机600千瓦-2100千瓦。
1975年11月我国首台直流锅炉,30万千瓦机组在姚孟电厂投产。1987年10月22日,我国引进两台60万千瓦超临界参数机组签字仪式。安装在上海石洞口二厂。
1987年全国装机容量跨过一亿千瓦大关,位居世界第四位。1989年中国最大的地热电站—西藏羊八井,装机19180千瓦。1992年5月我国第一套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在重庆珞璜电厂投入运行。
1996年12月,我国在广东汕尾首建100千瓦岸式波力电站。2000年12月完工,100千瓦成本为210万元。
1999年世界最高的一座太阳能电池电站—西藏阿里地区,海拔4500米,建在革吉县。
2000年3月14日世界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在我国广州建成全部投产,8×30万KW。
2000年8月,全国最大垃圾电站在广州建设。2000年8月22日,中国第一个核电援外项目—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32.5万千瓦)实现首次满功率运行,达到设计指标。
2000年9月27日,山东电建二公司承担主体施工的箂城2×30万千国产燃煤1号机组建成投产,首次点火至交机仅用11天的世界最短纪录;首次开机稳定运行131天的世界最长纪录,入选基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2000年9月28日北仑发电厂第五台60万千瓦机组投产,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火力发电厂。
2000全国国产30万千瓦机组年发电量最多机组,台州#8(24.5亿千瓦时);该厂#
7、#8机组以330克/千瓦时的供电煤耗,被评为同容量机组煤耗率最低机组。
2000年12月18日,三峡工程年浇灌混凝土521.48万立方米再创浇筑量世界纪录新高。
2001年8月9日报道:焊接世界第一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永久性船闸24扇人字门。单重800吨,由12块钢六面体焊接而成。每扇门用焊条5.5吨。
2001年8月15日,世界起重量最大的水电站桥机落户三峡。长35米,主钩吊重1200吨,副钩吊重125吨,桥机总重1000吨。
2002年6月25日龙滩水电工程升船机高度179米居世界之首。2003年10月21日,目前规划亚洲最大的燃煤发电站—广州台山电厂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
2004年10月31日开工建设我国第一台低氮燃气机组,建在内蒙苏里格气田。
2004年11月18日,广东国华粤台山电厂1号60万千瓦机组配套的脱硫工程通过168小时试运正式投入生产。烟气含尘量由30mg/M3到2mg/M3。脱硫效率高达99%。美国称“开创了洗涤脱硫技术新纪元”。2004年11月23日我国首台国产超临界燃煤60万千瓦机组在华能沁北电厂投入生产。
2005年5月,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恒运D电厂签订2×30万千瓦机组烟气脱销工程总承包合同,实现我国烟气脱销环保产业和设备国产化“零”的突破。
2005年12月21日和18日,在江苏句容和宿迁两地开工建设,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秸秆直燃发电项目。
2005年12月25日,安徽淮南低浓度瓦斯发电科技成果通过专家委员会鉴定,开创了世界低瓦斯发电的先河。
2005年作为国家“863”计划的40千瓦潮流发电试验电站实用化项目,在浙江省岱山县建成发电。这是目前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座潮流发电站。
2006年8月,上海洋山港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工程已确定,这是我国第一个海上风电场。计划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
2006年10月13日我国首台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华能玉环电厂1号并网发电。
2006年神华集团建成国内最大的煤矸石发电厂。建设两台13.5万千瓦机组。配置480t/h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
2006年12月22日,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10号30万千瓦机组168试运完成,标志我国首台30万千瓦直接空冷供热机组投产发电。
2006年12月30日,全国第一个整机国产化风电场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并网发电。该风电场安装134台风电发动机。每千瓦造价比进口降低1800元。
2006中国发电装机容量新增1.02亿千瓦。中国首创一年装机1亿千瓦,世界独一无二。
2007年6月1日,国内首座70千瓦塔式太阳热能发电系统在南 京鉴定通过。由定日镜场、塔式高温接收器、太阳能燃气轮机等组成。
2007年6月8日,华电宁夏灵武发电公司第一台大型空冷60万亚临界机组投产发电;
2007年8月1日,我国日发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达到102.76亿千瓦时。创我国电力事业125年来最高记录。
2007年8月,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在上海市崇明岛试运行。该项目是2006年11月启动;发电总功率1兆千瓦;年均上网107.3万千瓦时;每年二氧化碳减排500多吨。
2007年9月10日国内首台采用烟塔合一技术机组日前成功试运。该工程建设规模为2×300MW热电联产机组是在国内率先采用烟塔合一技术及无旁路系统设计。
2007年9月10日中国将实施第一个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项目。2007年10月18日,我国最大的潮汐能电站—江厦潮汐试验电站6号机组完成72小时试运。在世界上仅次于法国的朗斯潮汐电站和加拿大的安娜波利斯潮汐电站,位居第三。
2007年10月吉林省通榆风电项目L16线A083号风电机组并网发电,中国国电集团所属龙源集团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58万千瓦,成为中国首家风电突破100万千瓦的企业。
2007年11月24日,华能玉环电厂百万级机组投产。该电厂在2年时间,先后投产4台超超临界百万机组,创造我国火电建设史上四个第一。
2007年 世界首座利用太阳能、风能、波浪能的“三能”电站落户珠海担杆岛。
2007年末,世界首家以油灰渣为燃料的火电厂,在神华神东电力公司煤制油自备电厂的1号机组并网发电。
2007年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出口美国72台有中国自主 知识产权,已通过国际劳埃德船级社的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
2008年初,有浙江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3台780KW,总价值176万美元的风力发电机组出口智利。
2008年1月18日,全球最大的禽类沼气发电站在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投产发电并产有机肥可在市场销售。
2008年4月7日,世界总装机容量最大的煤层气发电厂,在山西省晋城寺河煤矿建成。该瓦斯发电厂总装机容量120MW。
2008年4月8日长春热电二厂5号机组,在无临检、安全、连续、稳发251天,进入正常计划小修停运。创造国产20万千瓦机组投产后连续运行的最高记录。
2008年4月8日,首座100%“稻壳电站”落户江西,可形成年4200万千瓦发电能力,年节约14万吨标煤。
2008年世界规模最大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站,在广州东莞洪梅镇建设。是4×200MW的地方电力企业的示范工程。
2010年底,水电、核电、风电容量合计25646万千瓦,比重提升到26.54%。
2010年全国装机9.62亿千瓦,其中,水电2.1亿千瓦,火电7亿千瓦,核电1080万千瓦,风电3107万千瓦(并网发电机组),其比重占总容量的26.57%。
2011年全国装机10.5576亿千瓦,水、核、风等非火电装机容量比重达27.50%。
电力发展跃升突破
1989年中国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线投入运行。全长1045.7公里。单极运行输送功率60万千瓦。
1991年12月大亚湾核电站(90×2)第一台投产,填补我国核电的空白。1994年4月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和建设的首座30万千瓦机组秦山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举行开工典礼。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成立揭牌,第一罐混凝土浇筑。
2001年,我国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8301万千瓦,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2004年9月23日,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大关(达1.08亿千瓦)。以公伯峡水电站(计划容量150万千瓦)首台30万千瓦机组投产为标志,中国连续三年持续位列世界第一。
2005年9月26日,国家电网西北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开始运行。该工程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建设、运行管理的项目。
2006年5月20日,长江三峡工程全部结束。
2006年6月7日,“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通过鉴定。标志我国600MW及1000MW级的燃煤机组技术、制造、安装、试运、生产技术成熟,火电建设步入“超超临界”时代。
2006年7月12日我国制造首台9E重型燃气轮发动机,在南京汽轮机公司组装发电试行,运往青海格尔木联合循环发电200兆瓦机组的电厂。
2006年7月25日首台国产大型电站直接空冷成套设备在内蒙乌拉山单台30万千瓦机组投运。哈尔滨空调股份公司自行设计制造。
2006年7月26日我国首条220千伏碳纤维复合导线启动运行,福建省曹园线建成。是我国电力输送技术实现革命性的突破。
2006年9月28日,我国最新一代核聚变试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首次放电。“EAST”是世界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试验装置。产生等离子体可达1000秒,温度超过1亿度。
2007年8月开始建成的我国首条同塔双回750千伏输电线路展 放成功。长度2×442公里,913基铁塔。
2007年11月5日,全球最大的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制造基地在湖南省益阳市开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5米/秒的微风就能发电,获第3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最高奖 — 特别金奖。
2007年底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2MW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在重庆研制成功。德国船级社认证的功率最大自主研制的风电机组。
2008年3月12日,南通强生光电引进的首条25兆瓦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批量生产。在国内首座普及型光伏电站在江苏如东洋口港开始建设。使用1.6万片非晶硅薄膜,占地30亩,装机容量1000千瓦,非晶硅发电价格可大大降低。
2008年中国订购美国CC8800—1双臂履带式起重机,起重能力3200吨,吊臂长度156米,能在228米的空中吊装设备。
2008年“追日型”太阳能发电系统首次用于奥运场馆。太阳能电池板跟太阳光线可旋转270度。安装在奥运会沙滩排球场,使用寿命可达50年
2010年7月,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建成投运。锦屏 — 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建设。
2010年皖电东送1000千伏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将开工。
2010年规划在新疆建设±1100千伏的直流输电线路,将我国输电等级提升新的高度。
电力制造业高速发展
1956年4月我国生产制造第一台6000千瓦机组;在淮南田家庵投产发电。
1958年哈尔滨锅炉厂生产国产第一台容量最大锅炉(230T/H); 安装在吉林热电厂。
1958年8月我国生产制造第一台1.2万千瓦机组;在重庆电厂投产。
1958年12月我国生产制造第一台2.5万千瓦机组;在闸北电厂投产。
1959年11月10日我国生产制造第一台5万千瓦机组;安装辽宁电厂投产运行。
1967年2月我国生产制造第一台高压10万千瓦机组;在高井电厂投产。
1969年第一台12.5万千瓦双水内冷机组;在吴泾电厂运营。1969年9月我国生产制造第一台超高压带中间再热的12.5万千瓦机组,在吴泾电厂投产。
1971年我国生产制造第一台亚临界压力带中间再热的30万千瓦机组。
1972年6月16日我国建成第一条330KV输电线路投入运营;是刘家峡水电站的配套项目。
1972年12月生产制造第一台超高压带中间再热的20万千瓦机组,在朝阳电厂投产。
1974年国产30万千瓦双水内冷机组投产;配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1000吨燃油锅炉。
1974年11月我国生产制造的第一台超高压带中间再热的30万千瓦机组;在望亭电厂投产。
1988年我国生产制造第一台的60万千瓦机组;1989年11月4日,中国自制第一台临界压力带中间再热6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在安徽省平芋电厂投入运行;为无刷励磁。
1989年南京汽轮机厂试制成功首台3.6万千瓦燃气轮发电机组。2000年11月20日,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甘肃窑街研制成功。
2000年11月23日河南焦作科源公司开发出国内新一代智能型执行机构,含单机片、变频调速、非接触测量、过力矩保护等,使60年代产品向前跨越30年。
2002年6月25日,芜湖长江大跨越工程是三峡送出工程±500千伏龙泉至政平直流输电线路,跨越塔为国内最新设计的新型杆塔,高229米,是中国第一高输电钢管塔。
2004年7月30日,举行我国首台40万千瓦级重型联合循环燃气轮机的下线仪式。是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CE公司联合为杭州半山发电有限公司制造的设备。
2006年9月26日,国内运行交流电压等级最高的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实现安全稳定运行一周年。
2007年国内最大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在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哈尔滨电机厂制造成功。
2007年8月31日,我国首台国产化6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投产;是华能营口电厂3号机组,煤耗为292克/千瓦时。
2007年12月18日,东方锅炉厂设计制造的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0万千瓦机组配套的超临界燃煤锅炉,在河南南阳天益发电有限公司3号机组投产运行。
2010年我国自主研发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成套装置,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我国研制的是60万千瓦级的发电机断路器130千安;100万千瓦发电机配套的160千安断路器在续接研制中。
2010年我国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变压器研制成功。
第五篇:济源市党员发展全程记实办法
济源市党员发展全程记实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工作,切实加强对党员发展过程的监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止和杜绝党员发展中存在的不正之风,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展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委下属党委管理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考察及管理工作。
第二条 党员发展工作全程记实,应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权责统一的原则,客观反映党员发展工作情况,为实施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第三条 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培养教育考察记实,主要记录积极分子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年月、文化程度、现居住地、工作单位及职务等有关情况。重点记录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公示情况、讨论决定、政治审查、教育培训等环节有关情况。
第四条 预备党员接收考察转正记实,主要记录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间,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及党委审批程序等,重点记录预备党员的培训考察情况、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情况、参会人数、表决方式、表决结果和支部大会决议。
第五条 党员发展全程记实,统一使用《济源市党员发展全程记实表》(以下简称记实表),实行一人一表、一事一记。记录必须字迹清楚、表述准确、客观真实。
第六条 《记实表》由党委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记实表》一式两份,一份在预备党员转正后,装入本人档案,一份党委留存。并要做好《记实表》电子版的保存工作。
第七条 实行党员发展全程记实责任追究制,对没有坚持党员发展全程记实或未按本办法规定全面如实记录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八条 本办法由中共济源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