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么一个节
这么一个节
喜欢故事,喜欢有故事的人,这么开头的一个文章,一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真情流露的文章,总是能打动人,一年又一年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到如今已恍然十多年。犹然记得那个马年的春晚,我们都还是小孩,没有烦恼,记得那年的春晚除了主舞台还有几个分舞台进行互动,分舞台上花扎成的马,我属马,扎成的马形态逼真,总让人想到马踏飞燕、马到成功之类的吉祥话,转眼间,明年又是马年,于是想想,也该写点什么。
其实几天之前就在想,应该写点什么,写点什么,写点什么呢?没有头绪,生活没有边,工作没有头绪,我不是诗人,也不是作家,才华一般般的般,没有那信手拈来的灵感。
然后某一天,想到想时候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也不是有权人的,它是有心人的。想想这句话,还是挺有意义的,于是想着也大概能写写吧。
这么几年,慢慢发现,有心人大多时候就是善于总结并学习的人,于是咱就那么照葫芦画瓢的总结总结吧,IQ不行,至少装装是个EQ还行的人。
关于善于恶,就像前段时间一个小的争吵中,一个孩子的言论“长这么大,好人坏人我还是分的清的”,年少轻狂的人儿,也是会觉得好坏分的清清楚楚,或者说好与坏之间有明显的沟壑区分,泾渭分明。然而很多很多事情,让人纠结万分,也可以说让庸人自扰。因为本文只是希望作为年度的个人小结,故不谈政事,不谈社会事情。权且拿《魔兽世界》中伊利丹和阿尔萨斯的故事,两位主人公,都是魔兽世界中人气很高的英雄,背景故事曲折感人,自然是暴雪编剧的高明,不过现实中,却倒是也有这样的人。怀着沉重的心情,读完他们的故事,荡气回肠,除了一声叹息,我想大多数人都不能说出什么话了。如果这个时候你问他,伊利丹和阿尔萨斯,是善还是恶,我想他也只有良久的沉默吧。善于恶,有时候不能那么分清,嫉恶如仇,也可能误伤好人,即使恶人,也有柔情的一面,这就不能不让人困扰。《悲惨的世界》中忠于职守,克己严明的沙威警官的投河,就是这么纠结的结果。
关于对与错,似乎这也是个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问题,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然而,生活就是生活,生活总不会那么简单。还是不谈政事,不谈社会。《林肯律师》与《道德与秩序》是我很推崇的两部电影,(当然这里要声明一个事情,很小的时候我不知道从哪看过一本书,说是某某作家一生只读过一本《圣经》,但是他写的唯一一部著作却让他声名远扬。于是好长时间我都不愿意看名著文学,导致文学素养很多了。后来发现,那个作家要
么是子虚乌有的事情,要么是个小概率事件,而我就很难在那个概率内了,需要的是极高的才华。虽然书读的是少了,不过电影倒是看了不少,后来想想,看好的电影也相当于看了本书了,比如上文提到的《悲惨世界》,本文所提电影,详情请自己搜索观看),《林肯律师》是根据美国知名犯罪小说大师麦克.康纳利的小说改编,米奇.霍乐是有个豪华林肯车座驾的律师,按百度百科的介绍:他算不算黑白分明,却也并非一味贪财的小人,在他看来,假如是有钱有势的当事人犯了法,即使背叛入狱,作为律师,他也不会感到内疚,如果当事人清白,一旦辩护失败,无辜的人将面临牢狱之灾,他的良心反而会受到谴责。这人有个”坏”习惯,就是总为坏人混混们辩护,泛读的,打架斗殴的,强奸的。整个片子,他都显得是很沉稳胸有成竹的样子,他为坏人打官司,就总有会让一些坏人逍遥法外的事情发生,其实这个是很难说是对的事情。不过他的一句话能让我完全赞同他的做法,他说他以前遇到一个案子,法官检察官谋窜好,想要定一个人案犯的罪,但是检察官要把一些无头案子都放在这个人身上来了结,这是他绝对不能允许的,最后把这个辩护人完成了无罪释放。让我们理理头绪,犯人固然死有余辜,但是把无头案也嫁接到他头上,让其他坏人逍遥法外,对这个犯人不公平,对社会也是隐患。法制国家的精髓就是谁主张谁举证,也就是以无罪论开始。似乎这宁错放千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的做法会让很多坏人逍遥法外,不过想想法律严明的国家,坏人总不能处处都思维缜密不路程蛛丝马迹,一旦有蛛丝马迹,一定能把他应得的给他。事实上霍乐就是这么做的,同时,因为是为“人渣”辩护,他总能找到借口甚至使用技俩来“榨取”“人渣们”的巨额钱财。对于此,我不好说谁对谁错,至于《道德与秩序》,看客们自己评判卡纳克人的行为和法国总理的措施是对是错的吧,不过这里要说下,这个事情应该说是法国的“丑闻”,但是却由法国人自己拍成电影,或许直面历史,才能让一个民族和国家在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吧。
关于人与物,年中的时候,忘记为了个什么事情,突然想想找到中国国学中人与动物,与畜生的区别了,隐约记得人之所以为人。几经查找,找到了“人之所以为人,礼仪也”,如果直译就是: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懂得礼仪。直译自然保留最初的意思,但是如果说:人之所以为一个社会人,是因为有礼仪,也就是生活在群体里要懂得使用礼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上解释参见百度知道第一个解答结果。我是比较喜欢这个翻译的,人之所以为人,要懂得礼仪,懂得约束自己的欲望,老人不能倚老卖老,孕妇不要去碰瓷。约束自己的脾气,会关心别人,换位思考,有个词不就是“人文关怀”,直译:人文明的关怀,呵呵,谬解谬解。克己,尊重,我不同意你的言论,但是我会拥
护你发表你的言论的权利。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差异,《火影忍者》的作者岸本借鼬之口说的挺好: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认知,却又被之所束缚,还将这些称之为现实。但知识和认知是非常暧昧的东西,那个现实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人们都生活在自我意识之中,你不这样认为么?关于鼬,也可以说是善于恶不能区别的典型吧,关于这句话,我觉得也可以理解成每个人的了解和理解层次不同,那么所想的也不会相同,所以有不同的想法是必然的。记得我推荐给某珂看的《触不可及》,某珂这样的文艺青年都能被吸引了,算上我这个DS青年,应该可以说是个老少皆宜的好片,IMDB上的评分也不低,但是豆瓣上依然有人说:什么嘛,没有感觉,所以总会有人有不同想法,不同意见的。总是无序的争吵毫无意义,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这也是如今社会和网络上骂骂咧咧言论缺少的吧。人之所以为人,礼仪也。
关于易于难,先前写过一个文章,简单的介绍了下为何一个简单的部件,却很难在全中国的普通商业交货成品中找到一个完全合格的,后来想想,又把文章给锁了。有些事情,看似很简单,其实也就停留在看似上面了。很久以前听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故事,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说:我教你们一个简单的到达成功的方法,于是他就把两个胳膊同时尽量往前甩了200次,又往后甩了200次。刚开始每个学生都做了,几个月之后,只有一个人还在做,这个人就是柏拉图,这和前阵子网上流传的1.01的365次方类似。一点进步,坚持每天一点进步,结果总会大不一样的,believe it or not,对于这个事情,我觉得:心诚则灵。
关于有些事情,有些事情,总会有让人无法释怀的感觉。爱迪生说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组成,这个故事从小学老师都给我们说了很多遍,但是后来才知道爱迪生又说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理有些隐隐的难受,似乎看到了一群劳苦一生的人,却没有的来成功,最后还是劳苦一辈子,让人不能释怀。甚至包括上面的那个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故事也是后人杜撰的,因为好像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时代没什么交集。生活就是神通广大,很多事情,从不同人的位置看,是对的错的好的坏的可行的不行的,让人辗转不能入睡,责任与负担,本来一腔怒火打电话过去责问,但是听对方诉说详情之后,却发现他似乎确有巨大的难处,最后还得心情沉重的安慰他几句,挂掉电话,一个人黯然沉默,有时可能还会有“独怆然而涕下”的感觉了。于是能理解烟和酒为何久久的火了。
记得2012的时候,有朋友还真的以为会世界末日,呵呵,于是对于劫后余生的2013有点不知所措了,她大
概没有庆幸的感觉,倒是觉得许多庸人自扰的事情涌上来了,而之前却无有准备,真是不知道该喜还是该悲伤了。2013年,写着写着已经过去了,饱含纠结和无奈,成长与成熟并进,在错误中吸取经验,在鼓励中重获得勇气,树欲静而风不止,亲情更显珍贵;衣带渐宽终不悔,爱情更显缠绵;与君心有戚戚焉,友情更显可贵;再见,2013,你好2014,就用我生日那天自己写的作为结束语了:不论喜抑或悲,一天天的就过去了,一年年又过去了,呵呵,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无论好或者坏,都应该满含希望的按自己所想,一点自律一点坚持的活。就像总觉得我年纪有三个说法,无论哪一个,都是向着长大的方向。
献给:。。。
第二篇:假如有这么一个“梦”(范文)
假如有这么一个“梦”
假如有这么一个“梦”。梦到我无意示闯进一个很深很隐蔽的谷底。
那里有一间很简朴的茅屋,屋里只简单陈设着一张木桌,桌上摆着一盏古老的油灯和茶具,桌边是一把椅子,椅子紧贴着后面靠墙的书架。在屋的那边比这边更简单,只是一张靠墙的土坑。土坑斜则对着两扇窗,门在窗的右侧,屋的正中。
打开茅屋的两扇门,迎面不远处,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枝上立着几只在唱歌的小鸟。树荫正好遮住树边的石桌和石凳,在桌凳旁边,淌流着一条小溪。那是从山缝中沿壁而下的好似小瀑布,一定是山上融化下来的雪水。溪水清澈见底,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小鱼。我怕惊了小鱼,蹑下身去,偷偷捧了一捧溪水,饮下甘凉润喉。沿着小溪是条曲折的小路,小路两侧开满了鲜艳的杜鹃花,花香随风扑鼻。花旁还伴着正在嬉戏打闹的蝴蝶、蜜蜂。沿途走上几步,便能看到橙黄的矩形,原是被几棵果树围着的稻田,稻香清香无比,清新着人的脑思维。顿时让我想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幽散,感悟着五柳和卧龙两先生的耕读乐趣。不禁抬头仰视,只能看到一片很小很小的蓝天,这片“蓝天”是属于自己的吗?
假如有这么一个梦,就不会有烦恼和悲伤,一切阴霾随化之为乌有„„
梦境变化无常、不随人心。
突然间有一种看电影的感觉,影上影布的竟然是:谷底被人发现了,茅屋被无情地喷上了“拆”字,刹那间被大铲车铲塌了,换成了乌黑油亮的公路。我心颤抖,但恐怖还在继续。榕树被砍伐了,运到了家具厂和造纸厂。石桌凳被龚走了,在原地拔地而起的是一座座烟囱。烟囱咚咚冒着黑烟,熏黑了飘在空中的白云,遮住了蓝天。乌云不承重下起了乌雨,乌雨滴到杜鹃花丛里,花身死了,花也凋零了,蝴蝶蜜蜂飞走了(“乌雨”滴到麦田里,馒头变了色成了变色馒头。“乌雨”滴到小草上,奶牛的奶牛变质了,奶粉也出了问题。)。乌雨滴到小溪中,小溪变黑了,小鱼不会飞死了,飘在溪面上全是。一旁的造纸厂又排出黑漆漆的乌水,涌流到溪中把死了的小鱼冲到了溪边。死了的小鱼发出了刺鼻的臭味,被苍蝇闻到了看到了,苍蝇们一拥而上。然而,烟囱厂和造纸厂的人却闻不到也看不到。
悲伤无止境摧残仍继续„„
果树围着的稻田(耕地)也没幸免。果树被挖走了,不是做了办公室正在签公款的收据,就是在餐桌上夹鱼翅、海鲜的高档木筷,也许是做了装门面的天价家具,最无耐的便是化作炉灶的一团灰渣。稻田(耕地)被拱土机拱平了,拔地而起的是打着“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幌子,麻麻密密的什么“巴黎小城”、“罗马圣堡”、‘凯旋新城”。一户户官商骄子搬了进去,也有他们的“小妾”。
经常在小溪边、树枝上、花丛边、稻田间唱民歌的小鸟回来了,发现自己的家园顷刻变成了这样,小鸟再也不唱了,甚至是无语。它看到地上遗留着零碎的果树枝。
第三篇:雪天,有这么一个故事
雪天,有这么一个故事
冬天来了,雪花如鹅毛般飘飞。
清晨,无事的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到很冷。
前天,市里下令:无论在哪一个角落里所张贴的种种广告单、宣传单等等,统统都要清除干净。由于这个原因,市里所有的清洁工都出动,开始全面清洁这个本来就很美丽的城市。
我看着满天大雪飞舞着,看着一帮清洁工忙碌着。
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年老的女清洁工正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撕着那些纸。看来,那些纸很难撕尽,那位女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子在那些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
我想,她的手肯定是冰凉的,但她不怕冷,她的心里有火。
她很认真,连续清除了好几张纸。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她又走到另一张跟前。
但是,我看到,她的右手举起来,这只手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又见她身子往墙面靠近了些。接着,我又看见她微微地摇了摇头。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我奇怪。
只见她专心看了一会儿,便缓缓离开了那张纸,没有清除它。
为什么不清除它?她忘了市里的规定吗?一串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
那好吧,我倒要过去看个究竟,我想。
我正要起步,却见另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地摇了摇头;专心地看一会儿,缓缓地离开。
我更加疑惑了,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那上面写着:赵洁,女,14岁
疑窦冰释,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雪花还如鹅毛般飘飞,但我不再觉得冷了
[简评]:这个雪天里的故事很感人,它道出了人间真情的美好。故事发生在普通人的身上,更让人感受到真情的可贵。文章很有章法,悬念设置得巧妙,看得出作者善于谋篇布局。语言质朴而又蕴藉,诸如她的心里有火、我不再觉得冷了很有味道,值得细品
第四篇:迟来的!早就应该设立这么一个日子范文
迟来的!早就应该设立这么一个日子
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两份决定草案昨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国对二战历史的记忆在最高立法机构得到重申。德国学者霍尔特曼说,中日争端陷入僵局,而明年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此时推出这两个纪念日“恰逢其时”,这种“软力量”的展示可能比“用军舰威慑日本侵占争议岛屿有用”。《华尔街日报》点评说,“历史记忆塑造了东亚,而中国人的记忆中充满着对日本的嫌恶”。
有日本媒体称,中国政府正利用二战历史在全球构筑对日包围圈。昨天接受采访的中国学者大多数认为,确定这两个纪念日是中华民族走向成熟的标志,纪念二战更多是“自己的事”,因为忘记苦难历史的民族,难以走向最终的辉煌。日本时事通信社报道,2月26日上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召开记者会,针对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将旧日军南京大屠杀发生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的草案一事表示,战后过了69年才(设立国家公祭日),(日本)对此抱有疑问,(但因为是)中国内部问题,所以日本方面不进行评论。
“早应该设立这么一个日子了”
新加坡报道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5日下午审议了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前一个草案延续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国务院关于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规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一个草案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同胞。
德国洪堡大学国际政治学者霍尔特曼25日表示,几乎所有二战参与国每年都在纪念,它们通常的形式是国家领导人讲话,并向先烈和死难同胞献花;全国降半旗,鸣警报,国民肃立默哀。江苏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进表示,如果有国家层面的领导人出面参加纪念活动,可以凸显这两个日子的重要性。以前我们也有纪念活动,但规格比较低。各省市如南京、沈阳也搞过纪念活动,但那更像地方性的纪念。如今以立法的形式进行纪念,是一个民族走向成熟的标志。
设立国家纪念日是对本国重大历史铭记、让本国民众世代牢记那段历史的世界通用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以往没有设立公祭日反而显得有些“特例”。就连日本这样的战争加害国,也堂而皇之地设有很多战争纪念馆。在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设立上,韩国通过行政立法将日本宣布投降的8月15日定为光复纪念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以总统令的形式将12月7日设为珍珠港事件纪念日。
俄塔社报道说,俄罗斯国家杜马2010年通过一项法案,将日本签订投降书的9月2日定为二战结束的官方纪念日。俄罗斯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古曼耶夫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一天不仅是二战结束的标志,更是世界和平的象征。俄国家杜马正在讨论将这一天设定为法定节假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的胜利,参与抗击法西斯的国家应当将这一天设定为共同纪念日,一起回顾历史,珍惜和平。
在古曼耶夫看来,二战历史与当代社会之间的时间跨度正在加大,历史的亲历者也因年龄原因正在减少。如果世界对历史的传承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将会出现更多否定历史,甚至妄图掩盖侵略罪行的行为。他说,设立历史纪念日有助于国家凝聚民心、弘扬民族爱国主义精神。
法新社报道称,在中日领土和历史责任争议越来越激烈之际,人大考虑设立抗日纪念日引发广泛关注。曾经担任过八王子市议员的原田繁25日表示,七·七事变”与“南京大屠杀”等事件早就在日本民众的心里远去。现在,除了一部分老年人,年轻人对这些历史事件一无所知。最近在一些政客的操纵下,日本出现一浪高过一浪的右倾风潮,中国此时设立此类纪念日,不仅是提醒中国民众,也是告诉日本民众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历史。很多不明真相的日本人了解中国的举动后,首先可能会不理解甚至反感,但稍后也会静下来思考中国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五篇:就是这么一个满足于孩子一句简单问候的老师
就是这么一个满足于孩子一句简单问候的老师
她是二年级一个可爱的孩子,她的成绩也不错,她总能把老师交给她的任务很好地完成,但,她不太爱与同学一起玩儿,不太爱与老师交流,她眼神之中总是流露出一种无法掩饰的、和她的年龄毫不搭调的忧郁和成熟。于是,我好奇地开始了对这个孩子的关注。
孩子的性格一定和她的经历以及家庭有关。于是我开始了对这个孩子背景的了解:孩子也不是在刚入校时就有不同于同龄人的举动,这样的转变是在一年级下期时才开始的,听说家里给她新添了个姊妹,对她的关注减了不少。她在一年级上期时就是个很好强的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害怕做错事情,所以成就了如今的她。
最近,她的言谈举止更显成熟,也更显拘谨了。于是,我开始担心这个孩子,我想要她能和所有孩子一样有一个天真烂漫,充满欢笑声的童年。于是在我的课堂上,我增加了对她的关注:我知道回答课堂问题对她来说应该是问题不大的,所以我有意抽她多回答问题,希望她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解除一个孩子不应该有的拘谨,也希望她能够因此而变得对自己有信心一些。从一次次的问答中,我慢慢地发现她的拘谨感减少了,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大了,此时,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两个月以前,我发现这个孩子每次与老师相见时都是擦肩而过,没有友好的表情,也没有亲切的问候,我想,她可是我心目中的好孩子,一个好孩子怎能如此。于是,在又一次的擦肩而过时,我叫住了孩子:“xx乖乖,你今天课堂上的表现很不错,Carrie很喜欢你,你喜欢Carrie吗?”孩子抬起头说:“喜欢,我很喜欢Carrie!”我马上接着说:“真的,你真的喜欢Carrie吗?但是carrie从来都不知道,为了让Carrie和你喜欢的老师和同学都能够知道你喜欢我们,你以后在见到我们时可以向我们亲切地打个招呼吗?”孩子有力地答道:“嗯,Good morning, Carrie!”我又补充了一句:“哦,还有,乖乖,你知道吗?你笑起来时很漂亮!”孩子就是孩子,我发现此刻的她嘴角上翘,眉角上扬。“Carrie希望你以后多笑一些,ok?”我问道。孩子真诚地说了一句:“好的,谢谢Carrie!”
在近两周,我发现这个孩子在看到老师时都会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平时也能够和孩子们玩在一起。昨天,她还主动来办公室给我一些英语学习的建议,建议完离开办公室是笑着对我说:“Carrie,我希望你天天开心!”此刻,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欣慰和成就感,是的,我就是一个这么容易满足,满足于孩子一句简简单单的问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