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县村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推进老县村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畜牧业在促进农业产业化、解决群众温饱、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老县镇党委政府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做,进而带动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老县村以一村一品项目为契机,抢抓机遇,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把发展畜牧产业做为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近年来在畜牧产业建设上取得长足发展。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老县村全村共15个村民小组、548户、1982人。自2007年以来,全村累计发展正大模式养殖户9户,建圈面积1285平方米;2008年实施正大原理整体推进旧圈改造60户1200余平方米。目前生猪养殖户约380户,占全村总户数70%。2009年全村畜牧业总产值64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左右,畜牧业经济总量在农业经济总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已成为带动全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全村畜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养殖初具规模
以发展一村一品项目为契机,采取政府扶持、群众自筹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走规模养殖户与农户散养相结合的路子,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目前,一村一品的畜
牧业发展格局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大户+农户”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2、新技术提升传统畜牧业
以养殖生猪为主,立足周边畜产品市场,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大力推广科学养殖,使全村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狠抓规模养殖管理技术,提高规模养殖的科技含量,通过养殖大户,辐射带动了全村规模养殖的发展。
3、动物防疫措施到位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强制执行”的原则,组织防疫人员进村入户,广泛宣传动物防疫的重要性,严格防疫措施,切实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全村畜牧业健康发展。
4、服务体系初步健全
镇里积极加强防疫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镇村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了镇有畜牧站,村有防疫员服务网络体系。
二、畜牧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老县村人口虽大多为农业人口,但由于经济等原因外出打工的较多,留下来的大多是一些文化水平有限,经济思路欠缺的人口,不利于畜牧业的科技发展。况且,近年来由于疫病的多发、养殖业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市场的多变,对从业人群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些都要求从业人群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但目前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2.养殖成本高,比较效益低。本村附近的能繁母猪数量有限,并且猪源品种老化。农户散养勉强可以维持,“正大模式”养殖户靠整批规模购进必须走出去。加之今年市场原因,生猪价格较上年降低,而仔猪一直保持平稳态势,饲料购进价格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无形之中增加了养殖成本,养殖利润降低。
3.生产方式落后,科技含量较低。总的来说,老县村的养殖业还没没有脱离自给自足的状况,一家一户散养的居多,规模很小、科技含量较低、效益不明显。且无力抵御市场风险。
4.养殖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养殖业要有规模才能出效益,仅靠散养无法明显增加农户收入也无法推动养殖业的优化升级。一般农户出于经济或者技术原因无法跟进投资。从而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同时,产品以原始产品出售,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不能进一步拓展市场。家庭养殖、粗放经营仍是畜牧业发展的主流。
5.政府对畜牧业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在资金投入上,对畜牧业的倾斜和扶持不够,畜牧业仍处在自发的发展状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尽管在一些养殖户初具规模,饲养量、交易量较大,但周边没有一个专业的固定的产品交易市场,大多数养殖户只能自发地东奔西走找市场,零
敲碎打搞交易。还有一部分养殖户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资金短缺双重制约,在扩大规模、扩大生产上只能靠自身积累来完成,无外援资金帮助和扶持,只能小规模经营,经济效益低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6.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突出表现为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不配套,技术装备差,服务手段落后;镇里缺少专业兽医人员,村里基本没有兽医员。
三、几点应对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1.加强引导,转变农户养殖观念。
思想的转变才会转化为行动的转变。通过正确引导,转变小农思想,让养殖户认识到只有扩大规模才能产生效益;依靠科学技术才能提高效益;掌握市场规律,才能降低养殖风险。
2.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为广大养殖户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要是要通过采取小额信贷、贴息补助等形式,支持养殖户引进良种,繁育良种,扩大和提升养殖规模和水平。
3.狠抓良繁场建设,从源头上解决仔猪问题,降低养殖成本。
以满足市场为导向,动员有能力的能人大户,加大投资建设良种猪繁殖基地,解决当地仔猪购进难和购进价格高的问题,从源头上降低养殖成本。
4.完善服务体系,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要搞好信息服务,准确引导养殖户进行养殖。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大防疫工作力度,为畜牧业大发展提供保障。
5.建立健全养殖协会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纽带作用。
一是要改变协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形同虚设的状况,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广大养殖户找市场、了解信息、找销路、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二是由协会牵头,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组织仔猪调进和批量出售,解决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后顾之忧。三是合理完善协会章程,在保证养殖户利益的前提下,保证协会正常运转,吸纳更多的农户加入,在协会的统一组织下发展壮大畜牧产业。
第二篇:乡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乡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镇地处**南麓,**河中游,位于***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十二五”期间,***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情况,把畜牧产业列入镇域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提出了“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这非常符合***镇的实际。就***镇而言,一是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二是范围内牧草资源丰富,三是气候环境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镇畜牧业生产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该镇的基础产业。多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这一发展战略,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点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种改良、圈舍改造、养殖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工作,使该镇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据统计,2012年4月,全镇畜禽存栏量达65993头(只),其中生猪存栏8760头,牛存栏1546头,羊存栏2867只,家禽存栏52820只,各类养殖大户(场)59户,预计畜牧业半年产值可达1300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600余元。畜牧产业的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镇发展畜牧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一,具有较好的群众养畜基础。畜牧产业是***镇的一项传统产业,农户对从事畜牧养殖的积极性较高,据统计,全镇5420户农户中,养殖畜禽的农户高达4563户,占农户总数的84.2%,广大养殖户在长期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第二,草料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之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片的荒山、二坡地荒芜,为饲草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镇林业部门的统计,全镇共有宜牧草场面积30000余亩,这为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饲料资源;第三,气候适宜。光、热、水、土充足,立体气候明显,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牧草和畜禽的生长繁殖,适合生态养殖的发展。第四,政策机遇好。国家为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奖扶政策,加之连年来市、区党委政府一直把畜牧养殖作为富民产业来抓,为该镇发展畜牧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以散养户为主,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不明显;第二,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仍沿袭着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落后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传统的、粗放饲养管理及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三,牧业结构不合理。该镇畜牧业仍以生猪为主,丰富的草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羊、牛等食草动物的养殖规模没能发展上去,经济效益未能凸显。第四,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在打响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导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畜禽及其产品也没能走出***,赢得更大的市场。第五,缺
乏龙头加工企业,缺少专业合作组织,广大养殖户规模小,层次低,市场开拓力差,拿不出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第六,畜禽良种的普及化程度不高。第七,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人员老龄化,待遇报酬低,对动物疫病防控的积极性不高。
三、推进***镇畜牧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制订规划,引导全镇畜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牧业结构和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结合各村实际,坚持走“一村一品”的畜牧业发展路子;加大对大场大户的扶持力度,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引导广大散养户退户入区,逐步淘汰养殖方式落后,集约化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散养农户;继续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培训—示范—推广”的路子,力促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畜—肥—蔬(渔)”生态循环产业模式,提倡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
2、引导农户调整牧业产业结构,在养殖条件优越、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上多下功夫。***镇属典型浅山丘陵地区,气候湿润,饲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加之牛、羊等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且大有上涨的势头,因此,在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突破发展山羊、牛等饲草资源丰富、经济效益明显的养殖项目。
3、突出区域优势,做强唱响生态品牌。***镇地处恒河中上游,气候湿润,山青水秀,全镇***平方公里的面积,还是未被厂矿企业污染的处女地,在***镇境内养殖的畜禽,可以说吃的是山野菜,喝的是山泉水,只要严把饲料关,应该可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有机食品认证,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赢得市场,更可以赢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可依关坪村李诗全生猪二级繁育场为轴心,积极推广PIC、约克、杜洛克等优良生猪品种;以松林村鑫森生态羊场为轴心,大力推广布尔山羊等优良山羊品种,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全镇畜禽良种普及率100%。
5、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积极探索“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优化投资环境,鼓励、扶持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在本镇落户,要在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前提下,尝试“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实行定单养殖,降低养殖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变一贯的农产品买方市场的惯例,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养殖户的利益。
6、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加大动物防疫工作体系建设力度。畜禽养殖,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做好防疫工作是从事畜禽养殖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在动物防疫及其体系建设工作中加大力度,镇财政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科技培训,配备必要的防疫器械,增加防疫员工资报酬,从而调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力争动物防疫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第三篇:乡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镇地处**南麓,**河中游,位于***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十二五”期间,***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情况,把畜牧产业列入镇域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提出了“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这非常符合***镇的实际。就***镇而言,一是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二是范围内牧草资源丰富,三是气候环境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畜牧业生产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该镇的基础产业。多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这一发展战略,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点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种改良、圈舍改造、养殖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工作,使该镇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据统计,2012年4月,全镇畜禽存栏量达65993头(只),其中生猪存栏8760头,牛存栏1546头,羊存栏2867只,家禽存栏52820只,各类养殖大户(场)59户,预计畜牧业半年产值可达1300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600余元。畜牧产业的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发展畜牧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一,具有较好的群众养畜基础。畜牧产业是***镇的一项传统产业,农户对从事畜牧养殖的积极性较高,据统计,全镇5420户农户中,养殖畜禽的农户高达4563户,占农户总数的84.2%,广大养殖户在长期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第二,草料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之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片的荒山、二坡地荒芜,为饲草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镇林业部门的统计,全镇共有宜牧草场面积30000余亩,这为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饲料资源;第三,气候适宜。光、热、水、土充足,立体气候明显,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牧草和畜禽的生长繁殖,适合生态养殖的发展。第四,政策机遇好。国家为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奖扶政策,加之连年来市、区党委政府一直把畜牧养殖作为富民产业来抓,为该镇发展畜牧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以散养户为主,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不明显;第二,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仍沿袭着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落后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传统的、粗放饲养管理及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三,牧业结构不合理。该镇畜牧业仍以生猪为主,丰富的草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羊、牛等食草动物的养殖规模没能发展上去,经济效益未能凸显。第四,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在打响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导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畜禽及其产品也没能走出***,赢得更大的市场。第五,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缺少专业合作组织,广大养殖户规模小,层次低,市场开拓力差,拿不出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第六,畜禽良种的普及化程度不高。第七,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人员老龄化,待遇报酬低,对动物疫病防控的积极性不高。
三、推进***镇畜牧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制订规划,引导全镇畜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牧业结构和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结合各村实际,坚持走“一村一品”的畜牧业发展路子;加大对大场大户的扶持力度,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引导广大散养户退户入区,逐步淘汰养殖方式落后,集约化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散养农户;继续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培训—示范—推广”的路子,力促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畜—肥—蔬(渔)”生态循环产业模式,提倡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
2、引导农户调整牧业产业结构,在养殖条件优越、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上多下功夫。***镇属典型浅山丘陵地区,气候湿润,饲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加之牛、羊等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且大有上涨的势头,因此,在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突破发展山羊、牛等饲草资源丰富、经济效益明显的养殖项目。
3、突出区域优势,做强唱响生态品牌。***镇地处恒河中上游,气候湿润,山青水秀,全镇***平方公里的面积,还是未被厂矿企业污染的处女地,在***镇境内养殖的畜禽,可以说吃的是山野菜,喝的是山泉水,只要严把饲料关,应该可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有机食品认证,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赢得市场,更可以赢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可依关坪村李诗全生猪二级繁育场为轴心,积极推广pIC、约克、杜洛克等优良生猪品种;以松林村鑫森生态羊场为轴心,大力推广布尔山羊等优良山羊品种,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全镇畜禽良种普及率100%。
5、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积极探索“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优化投资环境,鼓励、扶持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在本镇落户,要在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前提下,尝试“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实行定单养殖,降低养殖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变一贯的农产品买方市场的惯例,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养殖户的利益。
6、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加大动物防疫工作体系建设力度。畜禽养殖,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做好防疫工作是从事畜禽养殖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在动物防疫及其体系建设工作中加大力度,镇财政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科技培训,配备必要的防疫器械,增加防疫员工资报酬,从而调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力争动物防疫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第四篇:最新2020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
畜牧业是我县的主要产业之一,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既可促进种植业的发展,又是承上启下的中轴产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就县域经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持续的增长率和强大的带动力,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潜力最大,最具希望的产业。为了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根据省、市两级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乡、村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现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县气候独特,多山地与丘陵,草地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农民有养殖的传统习惯,大规模发展畜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在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出台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专业人员的服务下,我县畜牧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为徘徊在温饱线上的广大农民开创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大道。到20xx年底,全县大畜发展到5.9万头,猪发展到6.8万头,羊发展到100.3万只,鸡发展到37万只,肉类总产达到1.2万吨,蛋产量达到0.3万吨。建成规模养殖场57个,发展养殖大户1300户,完成圈舍改造15万平方米。从总体发展状况来看我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大县,但面对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问题依然不少,步履依然沉重。
二、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县畜牧业虽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层次,从整个产业链上讲,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业化发展水平低,目前仍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格局尚未建立,影响了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2.良种化程度低,良种畜比重小,缺乏专门的优良品种,优种畜品种数量和质量与需求存在较大矛盾,品种利用混乱,私交乱配,缺乏长远育种繁育规划,主要表现在生产生长速度慢,饲草料消耗多,生产力不高,养殖效益低下。
3.饲养管理技术落后,绝大多数农户仍然采用传统粗放的饲养方法,饲料搭配不合理,有啥喂啥,粗饲料质量低,传统厩舍条件差,不卫生,缺乏科学饲养管理,畜禽疫病防治意識淡薄,造成畜禽生长慢、生产力低、死亡率高。
4.饲草饲料种植和饲料加工业还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饲草料加工业还是个零,不适应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三、主要表现
畜禽品种质量差、产品产量低、饲草料消耗大,养殖业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低下,形不成核心竞争力,规模上去了,畜产品的品质却仍在原地打转;饲养成本加大了,养殖效益却不高,“畜多不小康”的局面困扰着广大养殖户。畜产品加工滞后,仅限于屠宰,没有品牌效应,未形成产业链;秸秆饲料化利用低,存在焚烧现象。
四、具体危害
畜禽饲养周期长,草料浪费多,草食畜对牧坡草地破坏加大;焚烧,容易引发秸秆对环境造成污染火灾;存在畜禽疫病发生隐患,影响人畜安全。
五、问题原因
专用型品种比例不高,畜禽生长缓慢,生产周期长,新品种的引进和改良步伐较慢;养殖农户科技意识不强,饲养管理粗放;畜牧兽医人员不足,村级防疫员年龄偏大,防疫工作量大;秸秆饲草加工粗糙,造成资源浪费。
六、提高养羊业效益采取的措施
(1)引入优良品种,加快扩繁和品种改良步伐
良种是养羊业发展的源头和主导产业,在养羊业发展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优良品种是现代牧业的标志,没有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就没有现代牧业的形成和发展。良种是科技的集中体现,只有采用优良品种,才能按饲养标准来实现科学饲养,只有采用优良品种,才能成规模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只有采用优良品种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良种工程建设,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品种改良和扩繁速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齐全,层次分明的良种繁育结构,地方品种保护系统和良种技术推广体系,提高良种的培育和生产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2)抓好养殖小区建设,促进饲养方式变革
当前,我县养羊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农村散养户比重过大,养殖数量迅速发展,使得疫病的防控,饲养技术的提高,环境的保护,村容村貌脏、乱、差等问题渐显突出。为提高畜禽的安全性,改变人居环境,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一是要促进一家一户分散性、庭院型、经验型的养殖方式向小区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方式转变;二是要把小区建设成良种推广的试验场、标准化生产的比武场、产业化经营的小特区;充分发挥人、财、物、技术、信息、资金的聚集效应,使畜牧养殖的组织化程度有质的变化;三是要着力推进养殖小区的发展,按照一个村委会至少要建一个养殖小区的任务明确到乡镇,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在小区建设上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模式、统一技术、统一服务。
(3)强化饲养管理,保证健康生产
根据羊只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要求,制订科学的饲养配方,按羊的体格大小与性别差异分群饲喂,保证羊只健康成长,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羊群中应加大繁育母羊比例,急时淘汰老、弱、病、残及无生产能力的羊只,优化群体结构。建立完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严把消毒、检疫、卫生关,对各种疫病进行有的放矢的免疫接种,防止有害微生物和疫病的发生和传入。
(4)推广当年羔羊育肥出栏技术,加快羊群周转
羔羊肉质地细嫩,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是羊肉中的上等品,生产羔羊肉饲养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在羊的生长发育阶段,羔羊是生长最快的阶段,是出生后生长强度最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饲料转化率高,饲养成本低,随着羊的年龄增加,每生产1个单位的重量,饲草消耗量也增加,使饲养成本费用加大。实行羔羊育肥,可提高羊的出栏率,加快羊群周转,增加羊群的生产总量和降低饲养成本,减少对牧坡草地的压力和饲草料的浪费。
(5)广辟饲料资源,为发展奠定基础
我县人少地多,应充分利用闲置耕地实施人工种草,推广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增加饲草饲料产量。大力开发利用秸秆资源,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推广应用青(黄)贮、氨化技术,搞好试验示范。同时还应积极开展配合饲料生产研制工作,把发展建立在饲料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基础上。
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
为全面了解我县农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准确把握、深入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全县农区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农畜联动、草畜结合,打造全省农区畜牧强县”目标,根据县政协会工作计划和县委安排,近期我会组织相关委员对我县农区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农畜联动、草畜结合工程,积极调整畜群结构,以“扩羊、增牛、稳猪、发展蛋禽和獭兔”为工作思路,扶持规模养殖,推动区域化生产,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与“十一五”末相比,草食畜饲养量增长19.6%;生猪饲养量增长9.04%;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1.1%、8.1%、5.3%。畜牧业产值,畜牧业收入在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同步上升。二是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湟水河谷奶牛养殖基地、肉牛羊育肥养殖示范基地、良种仔猪繁育和商品猪生产基地、獭兔基地、土鸡和乌鸡散养基地建设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积极拓宽工作思路,投资922.5万元扶持了132户家庭牧场,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丰富“高原、生态、循环、高效”的民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作出了努力。全县现已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场)159家,其中:养猪场41家,奶牛养殖小区(场)5家,肉羊养殖场67家,肉牛养殖场26家,特种养殖场20家。其中,64家通过了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资格认定,6家通过了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资格认定。全县适度规模养殖户达到7415户,现有280多家养殖专业合作社,畜产品及活畜经纪人350余名。三是饲草产业迅速发展。
随着全膜双垄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紫花苜蓿、高丹草、燕麦、箭舌豌豆等优良饲草作物的推广,使我县饲草量得到大幅度提升,20xx年,全县饲草总量达200万吨以上,能满足250万个羊单位的饲草。全县现有饲草加工设备1250台(套),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青贮池386座25.8万立方米,小规模的青贮池990座14.2万立方米。鲁青、绿宝、恒兴、丰龙等饲草加工、配送企业的建成投产和饲草经纪人的作用下,使饲草加工利用率得到迅速提高,既推动了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又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大力推广饲草料青贮窖青贮、袋装青贮、裹包青贮及草粉加工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目前,我县饲草加工企业,不但对本县养殖场(小区)加工、青贮饲料,还向外县配送。饲草加工业正在持续快速发展。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当前全县畜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除了规模养殖用地难、融资难、治污难等全省农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难题外,自身工作和发展方面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产业化水平低。
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数量仍然偏少。部分企业还习惯于政府扶持,银行贷款,不善于通过市场手段吸纳资金、聚集人力。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特别是加工、销售环节比较薄弱,产业链条还没有完全形成,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二)草料体系建设依然滞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材料生产不规范。加工优质饲料需要的是接近成熟的整株玉米,但部分农户为了追求眼前利益,盲目密植、盲目追肥,单纯追求秸秆产量,降低了原材料的品质;加之近年来,引进的有些玉米品种虽然秸秆丰富,但生长期长、成熟期晚,不符合加工优质饲料的要求。二是饲草加工企业无序竞争。有些企业随意提级提价、压级压价,扰乱了原材料收购市场,使农户不能准确把握市场行情,贻误了最佳上市时机,造成产品滞销,严重影响了饲草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饲草加工企业生产能力低。以“绿宝”为例,由于受流动资金等因素制约,20xx年收购加工玉米秸秆2万吨左右,按此推算,全县饲料加工企业加工消化率较低,加之规模养殖户和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加工利用有限,农户种植的大量玉米秸秆还不能及时收购,势必影响种植户的积极性。(三)畜牧科技服务亟待增强。
一是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滞后。由于投入不足,检测、诊断、无害化处理等设备购置和更新滞后。二是村级防疫员因报酬过低流动性大,无法及时开展测报、诊断、检疫、防疫等工作。三是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缺少。20xx年全县草食畜和生猪饲养量为132.07万头只,而全县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31名,人均要负责1万多头只牲畜的技术服务,加之现有技术人员年龄老化,知识陈旧,难以保证各项畜牧科技服务。二、对策与建议
(一)立草为业,促进饲草产业健康发展。
饲草建设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要实现“农畜联动、草畜结合,打造全省农区畜牧强县”的目标,必须把促进饲草产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要稳定饲草种植面积。在保证32万亩全膜玉米种植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紫花苜宿、高丹草、燕麦草、箭舌豌豆等优质饲草面积。力争种植业内部“三分天下、牧草据其二”。在满足本县畜牧业发展的前提下,扩大外销。凸显饲草产业所蕴含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要引导农户规范种植。农业和畜牧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让农户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品质好、产量高、营养丰富且霜期前按时成熟的优质青贮玉米品种,制订农民合理密植、施肥等一整套生产技术规程,提高饲草料品质。三要培育和扶持饲草加工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与县外饲草加工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联姻,提升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增加科技含量,打造饲草料品牌,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四要积极完善饲草料产业经营机制。分区域建立饲草料生产合作社,一头连加工企业、一头连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稳定产销关系。五要合理设置饲草加工收购点。因饲草收购时间只有不足1个月时间,现有的饲草加工收购点分布不均匀,部分种植区与加工收购点距离较远,到了收购点还要排队等侯,建议根据饲草种植基地分布情况,合理确定服务半径,适当增设饲草加工收购点,确保农户饲草及时售出。六要建立饲草料产业行业协会。制定统一的市场规范体系,规范企业行为,促进我县饲草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七要建立饲草料储备制度,保护企业利益。比如“绿宝”引进的“新天地”品牌生产的配方饲料保存期可达到5年以上,但因企业周转资金困难,不敢大量生产。如果有了储备制度,可以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又有利于饲草的消化利用。(二)创新机制,延长养殖业产业链条。
一要积极帮助现有的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省市有关项目,及时贯彻落实各级扶持政策,确保企业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顺利的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培育出几个机制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二要不断推进以“家庭小牧场”为主的示范村建设。据调查,一个农户养5头牛或30只羊,家庭年收入可增加1万元以上,而且农户直接受益,因此应在进一步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力度的同时,结合牛羊倍增计划项目,积极争取资金,按照“扶大户、建小区、带万家”的思路,大力发展家庭牧场建设。培育出一批养牛30头以上,养羊1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在此基础上,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小群体、大规模”的畜牧业发展新格局。三要加强招商引资。引进1—2家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畜产品附加值。(三)完善体系,强化对养殖业的配套服务。
一要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及县、乡(镇)、村三级防疫网络体系,健全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及动物疫情测报和信息管理体系,制定重大疫病的防治预案,增强对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二要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和管理体系,为养殖户定期提供与畜牧业生产有关的信息,以达到调整生产、稳定价格、减少风险的目的。通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积极创办各类协会,组织规模养殖户定期召开座谈会,互通信息,协调解决产、供、销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三要着力加强畜牧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我县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缺少,知识老化等实际,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按计划逐年招聘畜牧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以充实畜牧技术队伍。四要加强农民畜牧养殖技能培训。让所有农民学会1-2门畜牧养殖技术,让所有养殖户懂得不同阶段的饲草配方和常见病的防治方法。五要加强引导,减少污染。坚持治污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与棚圈同步规划建设,确保畜禽粪便、废水等污染物排放达标。对已建成投产的规模养殖场,督促其尽快完善治污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并逐步减少污染。第五篇:关于畜牧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羊角镇畜牧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人:陈虹霖
(二0一二年四月十八日)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进程,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战略决策,按照县畜牧局2012年工作安排,羊角镇畜牧兽医站、羊角镇人民政府和乡上负责人及部分村兽医人员,从4月12日开始,集中两天时间,由站长带队,对全镇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畜牧兽医局的正确领导下,我站紧紧围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立足市场调结构,因势利导建基地,以点带面推典型,强化科技增效益,整合资源舞龙头,狠抓项目强基础,畜牧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11年,全镇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200头、24211头和34568只,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35%、1.8%和0.26%;畜牧产业实现了由家庭副业向农村支柱产业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我镇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调查显示,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社会贡献日益突出的同时,畜牧业在生产方式、市场拓展、运行模式、产业基础和生态保护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带动了产业层次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一是规模养殖进程加快,形成了群龙起舞的产业格局。我镇立足实际,积极引导农民在分户经营的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到2011年底,已建成养牛村2个,十头以上养牛大户11户;养猪村10个,1100头养猪村5个,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场和专业大户23户;笼养鸡村2个。培育规模养殖户14户,养殖畜禽34568只,占全镇畜禽饲养总量的56.8%。二是典型效应开始凸显,趟出了适合我镇畜牧业发展的路子。近年来,全站职工包片驻村,业务部门示范抓点,基层干部带头建点,为产业的起步发展,逐步壮大,稳步提升发挥了导向、表率作用。
三是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效互动。围绕基地建设,屠宰、加工、运销等配套产业和市场体系逐步兴起,系列开发、转化增值、贸工牧一体化初步上路。
四是防检疫工作得到加强,保证了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把搞好动物防检疫工作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按照“预防为主”、“依法治疫”的方针,认真落实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紧急预案、实施重点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制度、加大动物源头管理力度,强化综合防治措施等,有效控制了重点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保证了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我镇畜牧产业开发纵向看突破点不少,成绩裴然;横向看仍处于初始不发达阶段,发展速度和增长方式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强烈愿望,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生产方式落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养殖实现了由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至目前,我镇畜禽养殖规模正在加速发展和扩大,但畜禽与人争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据调查,农村以家庭为主的畜禽养殖户对畜禽粪便管理不善,致使苍蝇、蚊虫肆虐,污水乱排,造成浅表水源污染,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
2、畜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畜禽养殖品种繁多,多数养殖户普遍存在盲目追求新品种的错误理念,适合本地饲养习惯的畜种得不到改良和快速发展,导致各畜种之间均衡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资金、饲草、饲料资源,遏制了具有地方发展优势饲养品种总量的快速膨胀和产业形成。
3、龙头带动作用不强。我镇龙头企业无论是养殖企业还是加工企业,从经营理念上以企业自己唱戏为主,企业拓展的市场空间不大,没有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影响了畜牧养殖效益的提高。
4、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镇绝大多数养殖户缺乏原始积累,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困难,有钱建圈,无钱购畜,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国家在发展畜牧业上倾斜的政策性资金、项目资金太少,地方协调的各种信贷资金又往往门槛过高,发展规模养殖所需的资金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饲养的快速发展。银行和信用社虽然在畜牧产业建设中给予很大支持,但由于贷款额度有限,仍然不能满足畜牧产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三、加快我镇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讨论,调研组特提出以下六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夯实发展现代畜牧产业基础。坚持块状发展,带状突破,把发展规模养殖作为推进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产业效益的关键环节,超常规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和公司化养殖,走大群体大规模的路子,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形成引领全镇畜牧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带,带动全镇养殖规模、科技水平和商品率的提高,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大疫病防控工作力度,构筑发展现代畜牧的安全屏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果断处臵的要求,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常年免疫,每月定期补针;加快推进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防疫保障体系、应急处臵体系建设。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严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坚持把动物防疫经费全额纳入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保证防控物资的采购和储备,保障防控工作需要;认真执行动物防疫工作政府负责制,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现代畜牧的绿色安全。强化畜禽饲养、加工、销售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源头监管,推行畜禽养殖档案和牲畜耳标制度,建立快捷、准确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强对畜禽饲养投入品的监管,全面开展对全镇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的检测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
动计划,加快畜禽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切实做好动物检疫工作,严把产地、运输、屠宰、市场检疫关口,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快速的肉品检疫检验技术和设备,提高畜产品质检水平。
(五)推进畜牧科技进村入户,强化发展现代畜牧的科技支撑。着力培育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投入资金、集中时间、选择重点下大力培养一支有较强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的畜牧经营主体。积极探索畜牧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继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大力推广先进养殖模式和实用技术,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科技水平和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