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19-05-14 11:1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研究》。

第一篇: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研究

·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研究

xx市xx县地处豫北,古称xx,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研究。全县辖四乡三镇一区,175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其中农业人口22万。县域面积591平方公里,耕地33万亩,农民人均1.5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的农业县,也是河南省畜产品生产加工大县。

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因此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畜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来抓,通过培育龙头,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使畜牧业步入了集约化、产业化、工业化的发展快车道,以年均递增25的增幅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1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5以上,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人均牧业产值4160元,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3倍和4倍。肉鸡年饲养量5000多万只,名列全省第一。按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三项指标综合评定排序,已连续13年位居全省第一位。因畜牧业发展成绩突出,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全国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县”、“畜牧强县”“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淇县永达、大用公司分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省重点龙头企业。

一、淇县畜牧产业化的发展及对县域经济的作用

淇县畜牧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起步、发展、跨越、升级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4年──1987年的起步阶段。1984年以前,淇县畜牧业以家庭个体散养为主,仅有的几家养殖户也是小打小闹,总量上形不成规模。1984年,冯永山、杜文君两位大学生“下海”创办了饲料厂和蛋种鸡场,突破农民家庭饲养猪鸡的传统方法,向小规模专业场户发展。以此为起点,淇县畜牧业生产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1987年全县畜牧业产值1930万元(按90年不变价折算),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1.3,肉、蛋产量分别只有1164吨和2021吨。按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等综合指标评定排序,淇县名列全省第85位。

第二阶段是1988年──1993的发展阶段。1988年淇县实行了农牧分设,成立了淇县畜牧中心,理顺了畜牧业管理体制,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1990年冯永山和杜文君分别创建了永达公司和兴业公司(即目前的大用公司),并逐步成为淇县的畜牧龙头企业。这个时期,我们以龙头企业为先导,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按市场价收购畜产品,加工、销售一体化,形成了“公司+农户”的雏型。1990年淇县畜牧业综合评定跃居全省第一位,此后一直雄居全省榜首。1993年淇县畜牧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5亿元(90年不变价),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1,肉、蛋总产量分别达到1.11万吨和1.34万吨。实现了畜牧业的第一步跨越。

第三阶段是1994年──1997年的跨越阶段。199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畜牧业第二跨越,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淇县畜牧业突破了所有制、行政区域和行业隶属关系的限制,实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组建紧密型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完善、创新“公司+农户”运行机制,形成了“公司+集体+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开始向工厂化、大规模方向挺进。如在肉鸡规模化生产上,龙头企业与村集体(含农户个人入股)采用“合作办场,承包经营,风险独担,让利于民”的办法,兴建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由于规模扩大,使肉鸡出栏一下子增加了两倍。1997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3.36亿元(90年不变价),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6.4,肉、蛋总产量分别达到3.28万吨和3.01万吨。实现了畜牧业的第二步跨越。

第四阶段是1998年以来的产业化升级阶段。在这方面,大用公司和永达公司两个龙头企业不仅在量上实现了突破,而且在质上产生了新的飞跃。如大用公司时宰5000只肉鸡屠宰线和年屠宰50万头生猪生产线相继投产,同时,又将肉鸡屠宰能力扩大到时宰10000只;永达公司整体租赁了汤阴10万套肉用种鸡场和汤阴县时宰5000只的出口肉鸡加工厂,使肉种鸡存栏和肉鸡加工能力分别增加了1倍和2倍。同时,两个龙头企业在产品后续延伸加工上做文章,于2003年分别建成年产1.5万吨及年产1.2万吨的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熟食达到13000吨,增加产值5000万元。并且一举通过对日出口认证,年对日出口熟食可达2000吨,创汇800多万美元,熟食出口即将成为我县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两公司不断向市场高价位、产品高品位发展,使我县畜牧业形成了“品牌拓市场,工厂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格局。通过数年的努力,截止目前,全县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

·场164个,年出栏肉鸡达到5000万只;千头以上规模猪场42个,年出栏肉猪达到35万头;2000只规模蛋鸡饲养场达到96个,年蛋产量达到3.7万吨;拥有奶牛生产基地和奶牛良种繁育基地各1个,存栏奶牛达到650头;拥有时宰3000只肉鸡生产线1条,时宰1万只肉鸡屠宰生产线2条,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时宰600只羊肉加工生产线1条,年肉类总产量达到9.11万吨。此外,全县存栏80万套肉种鸡场、350万枚蛋位孵化厂、年产30万吨饲料厂、县级畜产品检测中心等方面在全省也是名列前矛。可以说,我县畜牧业已形成了一个从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出口创汇、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畜牧产业化的快速推进,有力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实现了“三个明显提高”,达到了“五个明显促进”。一是畜牧业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2003年,畜牧业专业化生产实现牧业产值达7.8亿元,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88。全县肉类总产量9.1万吨,其中专业化生产8.9万吨,占98,蛋类总产量3.7万吨,其中专业化生产3.1万吨,占85,生猪出栏35万头,其中专业场户出栏30万头,占87,肉鸡出栏4250万只,100为专业场户生产。二是畜牧业工业化程度明显提高。2003年,全县实现畜牧加工业产值达13.8亿元,占全县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三是畜牧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五个明显促进”

1、促进了农民增收。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26元,其中来自畜牧业收入达1080元,占40.2。

2、促进了财政增收。2003年淇县畜牧业向国家上缴税金900余万元,是2000年的2倍。

3、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1)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全县畜牧业年消耗玉米20万吨,不但消化了淇县的10万吨玉米,还需要从外地购进玉米10万吨,解决了本地区卖粮难的问题,范文《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研究》。同时淇县的玉米价格每公斤历年高于外地平均价0.06元,仅此一项年增加农民收入1200万元。(2)促进了饲料加工业和兽药添加剂销售行业的发展,全县每年销售兽药、添加剂、饲料达3.3亿元,实现利润2656万元。(3)促进了包装业的发展,生产畜产品及饲料,需要大量包装物,如编织袋、包装箱、塑料包装袋等,据统计全县每年用于购买该项包装物品的资金达980万元,利润147万元。(4)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饲料原料、饲料成品,活鸡、生猪、鲜蛋及加工畜产品的运输,每年运输费用约2400万元,利润960万元。(5)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淇县“九五”期间用于畜牧养殖及加工的基本建设投资达1.02亿元,年均投资2000万元,其中企业利润300万元,工人工资300万元,合计600万元。(6)促进了电力业、通讯业、金融业及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全县每年用于畜牧业的电费支出约2200万元,利润77万元,通讯话费达100万元,利润10万元,畜牧业每年支付银行利息达2500万元,利润1675万元,总之可使与淇县畜牧相关产业每年增收7325万元。

4、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淇县运用“反租承包”的办法,兴建了年出栏30万只商品肉鸡场164个,这些场多数为村集体投资及贫困山区投资,鸡场建成后由大用公司和永达公司租赁经营,投资者无任何风险,每个场年可得到租赁费19万元,164个肉鸡场每年共收入租赁费3116万元,极大的壮大了集体经济和解决了山区脱贫问题,去年全县已有85个村,因畜牧业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免除了集体提留,占全县总村数的49。

5、促进了城乡市场的繁荣。“九五”期间全县累计出栏生猪122万头,出栏家禽5764万只,出售鲜蛋16万吨,出售肉类产品20万吨,同时还生产出100多个品种的生熟食品和快餐食品,极大的丰富了城乡副食品市场。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畜牧产业化水平

近几年,淇县畜牧业已经形成一个从种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及从龙头企业──专业场(户)──批发商组成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小群体,大规模”和“大规模,集约化”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实现了畜牧业由分散型、小规模、低水平、低效益向集约化、大规模、高水平、高效益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产业化经营水平。

1、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在整个畜牧产业化链条中,龙头企业是关键,它是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我们按照“发展高起点,管理高水平,服务高质量,经营高效益”的方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先后培植了永达和大用两个国家级畜牧龙头企业。近两年又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了年产24万吨的大用饲料加工厂,引进一条时宰5000只的肉鸡加工生产线和班宰1000头的生猪屠宰线,扩建了年产5000吨的西式精火腿生产线。使肉鸡加工能力由1.5万吨扩大到6万吨,年加工生猪能力从无到有,达到50万头。同时,永达公司还兼并了汤阴县肉种鸡场,进一步壮大了龙头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实力。截止目前,大用、永达两大龙头企业集团固定资产分别达4.5、3.6亿元,年创产值10亿元,上交税金700多万元,分别较“八五”末增长2.5倍和2.8倍。

2、完善产业化运行机制。我们在不断完善“瘦肉型猪工程”和“蛋鸡工程”产业化运行机制的同时,把完善“肉鸡工程”产业化运行机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大力推广了“合作投资,承包经营,风险独担,让利于民”的反租承包发展“肉鸡工程”的办法,即由永达公司和大用公司两大龙头企业牵头,利用自身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实行跨行业、跨地区经营,与本县或周围县(市)农村集体、机关团体或个人等合作,由对方投资建设符合肉鸡规模饲养设计要求的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由龙头企业投入流动资金、技术及人员,并选派场长,建场方选派一名副场长,实行承包经营。承包期5─7年,建场方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保证其建场投资金额的年回报率达30─40%。如建一个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需要投资60万元左右(包括鸡舍建筑、肉鸡生产设备、供水电设备、通风设备、附属建筑等),年保证回报金额22万元,回报率达36.7%。如果新建鸡场时原有水电设备可以利用,其投资回报率可达40%。

3、壮大龙尾生产规模。通过大用和永达两个龙头企业的带动,顺利实施了“瘦肉型猪工程”、“肉鸡工程”和“蛋鸡工程”,使全县规模化生产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县累计建成千头以上瘦肉型猪场42个,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164个,年存栏万只以上的蛋鸡场15个。畜牧专业化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9.5%。

通过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畜牧业整体效益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畜禽生产水平和饲料报酬率两方面。单只种鸡年产蛋量由原来的130枚提高到160枚,提供雏鸡量由原来的100只提高到130只;商品肉鸡成群成活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2%以上;商品猪料比由原来的3.5:1下降到3:1;肉鸡料肉比由原来的2.1:1下降到1.9:1。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二)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开拓畜产品市场

畜产品的加工销售,是畜牧产业化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实现畜牧产业化效益大幅度提高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市场调查,结构调整,切实搞好精细加工,实施品牌战略,建立销售网络,实现了畜产品的进一步加工增值,从而促进了畜牧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1、分析市场,理清思路。目前的淇县畜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生产和加工服务体系,我县的“永达”牌和“大用”牌肉鸡及其分割产品先后走向了全国,并部分打入国际市场,为全县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随着畜牧业占大农业经济的比重逐步增长,并成为未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产业和有效途径,其它省、市、县也逐渐意识到了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纷纷结合本地实际发展起了各具特色的畜牧业,打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益临近,我们再靠生产较为单一的初级畜产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的需求,也不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合理调整畜产品结构势在必行。

2、调整畜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我们按照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原则,对国内外畜产品市场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畜产品市场上半成品和制成品的占有份额不足10%,消费者买回的初级产品,如冷冻中西装鸡,在家庭制作时很不方便,而且加工后味道较差,中外消费者不乐于接受。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卖初级加工产品的很少,绝大部分是附加值较高的半成品和制成品,稍微加工即成味道鲜嫩可口的食品,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生产企业的效益也很好。为此,我们决定对畜禽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搞好这项工作,我们以永达公司和大用公司为依托,一是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和科学配方。二是积极与北京畜牧研究所、河南农大、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河南轻工学院等单位联合开发适合国内消费者口味的新工艺和新产品。三是通过市场调查,及时选择加工适销对路的老牌产品。四是与外地名特产品加工工艺相结合,开发新产品。五是研制不同风味产品。六是研制自己的专利产品。在肉鸡产品开发上,由原来的中西装鸡、分割鸡向精细分割转变,如把原来的鸡翅分割产品又进一步分割为翅根、翅中和翅 《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研究》

第二篇:xx县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研究

xx市xx县地处豫北,古称xx。全县辖四乡三镇一区,175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其中农业人口22万。县域面积591平方公里,耕地33万亩,农民人均1.5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的农业县,也是河南省畜产品生产加工大县。

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因此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畜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来抓,通过培育龙头,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使畜牧业步入了集约化、产业化、工业化的发展快车道,以年均递增25%的增幅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1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5%以上,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人均牧业产值4160元,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3倍和4倍。肉鸡年饲养量5000多万只,名列全省第一。按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三项指标综合评定排序,已连续13年位居全省第一位。因畜牧业发展成绩突出,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全国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县”、“畜牧强县”“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淇县永达、大用公司分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省重点龙头企业。

一、淇县畜牧产业化的发展及对县域经济的作用

淇县畜牧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起步、发展、跨越、升级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4年──1987年的起步阶段。1984年以前,淇县畜牧业以家庭个体散养为主,仅有的几家养殖户也是小打小闹,总量上形不成规模。1984年,冯永山、杜文君两位大学生“下海”创办了饲料厂和蛋种鸡场,突破农民家庭饲养猪鸡的传统方法,向小规模专业场户发展。以此为起点,淇县畜牧业生产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1987年全县畜牧业产值1930万元(按90年不变价折算),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1.3%,肉、蛋产量分别只有1164吨和2021吨。按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等综合指标评定排序,淇县名列全省第85位。

第二阶段是1988年──1993的发展阶段。1988年淇县实行了农牧分设,成立了淇县畜牧中心,理顺了畜牧业管理体制,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1990年冯永山和杜文君分别创建了永达公司和兴业公司(即目前的大用公司),并逐步成为淇县的畜牧龙头企业。这个时期,我们以龙头企业为先导,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按市场价收购畜产品,加工、销售一体化,形成了“公司+农户”的雏型。1990年淇县畜牧业综合评定跃居全省第一位,此后一直雄居全省榜首。1993年淇县畜牧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5亿元(90年不变价),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1%,肉、蛋总产量分别达到1.11万吨和1.34万吨。实现了畜牧业的第一步跨越。

第三阶段是1994年──1997年的跨越阶段。199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畜牧业第二跨越,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淇县畜牧业突破了所有制、行政区域和行业隶属关系的限制,实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组建紧密型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完善、创新“公司+农户”运行机制,形成了“公司+集体+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开始向工厂化、大规模方向挺进。如在肉鸡规模化生产上,龙头企业与村集体(含农户个人入股)采用“合作办场,承包经营,风险独担,让利于民”的办法,兴建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由于规模扩大,使肉鸡出栏一下子增加了两倍。1997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3.36亿元(90年不变价),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6.4%,肉、蛋总产量分别达到3.28万吨和3.01万吨。实现了畜牧业的第二步跨越。

第四阶段是1998年以来的产业化升级阶段。在这方面,大用公司和永达公司两个龙头企业不仅在量上实现了突破,而且在质上产生了新的飞跃。如大用公司时宰5000只肉鸡屠宰线和年屠宰50万头生猪生产线相继投产,同时,又将肉鸡屠宰能力扩大到时宰10000只;永达公司整体租赁了汤阴10万套肉用种鸡场和汤阴县时宰5000只的出口肉鸡加工厂,使肉种鸡存栏和肉鸡加工能力分别增加了1倍和2倍。同时,两个龙头企业在产品后续延伸加工上做文章,于2003年分别建成年产1.5万吨及年产1.2万吨的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熟食达到13000吨,增加产值5000万元。并且一举通过对日出口认证,年对日出口熟食可达2000吨,创汇800多万美元,熟食出口即将成为我县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两公司不断向市场高价位、产品高品位发展,使我县畜牧业形成了“品牌拓市场,工厂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格局。通过数年的努力,截止目前,全县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64个,年出栏肉鸡达到5000万只;千头以上规模猪场42个,年出栏肉猪达到35万头;2000只规模蛋鸡饲养场达到96个,年蛋产量达到3.7万吨;拥有奶牛生产基地和奶牛良种繁育基地各1个,存栏奶牛达到650头;拥有时宰3000只肉鸡生产线1条,时宰1万只肉鸡屠宰生产线2条,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时宰600只羊肉加工生产线1条,年肉类总产量达到9.11万吨。此外,全县存栏80万套肉种鸡场、350万枚蛋位孵化厂、年产30万吨饲料厂、县级畜产品检测中心等方面在全省也是名列前矛。可以说,我县畜牧业已形成了一个从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出口创汇、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畜牧产业化的快速推进,有力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实现了“三个明显提高”,达到了“五个明显促进”。一是畜牧业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2003年,畜牧业专业化生产实现牧业产值达7.8亿元,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88%。全县肉类总产量9.1万吨,其中专业化生产8.9万吨,占98%,蛋类总产量3.7万吨,其中专业化生产3.1万吨,占85%,生猪出栏35万头,其中专业场户出栏30万头,占87%,肉鸡出栏4250万只,100%为专业场户生产。二是畜牧业工业化程度明显提高。2003年,全县实现畜牧加工业产值达13.8亿元,占全县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三是畜牧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五个明显促进”

1、促进了农民增收。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26元,其中来自畜牧业收入达1080元,占40.2%。

2、促进了财政增收。2003年淇县畜牧业向国家上缴税金900余万元,是2000年的2倍。

3、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1)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全县畜牧业年消耗玉米20万吨,不但消化了淇县的10万吨玉米,还需要从外地购进玉米10万吨,解决了本地区卖粮难的问题。同时淇县的玉米价格每公斤历年高于外地平均价0.06元,仅此一项年增加农民收入1200万元。(2)促进了饲料加工业和兽药添加剂销售行业的发展,全县每年销售兽药、添加剂、饲料达3.3亿元,实现利润2656万元。(3)促进了包装业的发展,生产畜产品及饲料,需要大量包装物,如编织袋、包装箱、塑料包装袋等,据统计全县每年用于购买该项包装物品的资金达980万元,利润147万元。(4)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饲料原料、饲料成品,活鸡、生猪、鲜蛋及加工畜产品的运输,每年运输费用约2400万元,利润960万元。(5)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淇县“九五”期间用于畜牧养殖及加工的基本建设投资达1.02亿元,年均投资2000万元,其中企业利润300万元,工人工资300万元,合计600万元。(6)促进了电力业、通讯业、金融业及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全县每年用于畜牧业的电费支出约2200万元,利润77万元,通讯话费达100万元,利润10万元,畜牧业每年支付银行利息达2500万元,利润1675万元,总之可使与淇县畜牧相关产业每年增收7325万元。

4、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淇县运用“反租承包”的办法,兴建了年出栏30万只商品肉鸡场164个,这些场多数为村集体投资及贫困山区投资,鸡场建成后由大用公司和永达公司租赁经营,投资者无任何风险,每个场年可得到租赁费19万元,164个肉鸡场每年共收入租赁费3116万元,极大的壮大了集体经济和解决了山区脱贫问题,去年全县已有85个村,因畜牧业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免除了集体提留,占全县总村数的49%。

5、促进了城乡市场的繁荣。“九五”期间全县累计出栏生猪122万头,出栏家禽5764万只,出售鲜蛋16万吨,出售肉类产品20万吨,同时还生产出100多个品种的生熟食品和快餐食品,极大的丰富了城乡副食品市场。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畜牧产业化水平

近几年,淇县畜牧业已经形成一个从种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及从龙头企业──专业场(户)──批发商组成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小群体,大规模”和“大规模,集约化”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实现了畜牧业由分散型、小规模、低水平、低效益向集约化、大规模、高水平、高效益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产业化经营水平。

1、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在整个畜牧产业化链条中,龙头企业是关键,它是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我们按照“发展高起点,管理高水平,服务高质量,经营高效益”的方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先后培植了永达和大用两个国家级畜牧龙头企业。近两年又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了年产24万吨的大用饲料加工厂,引进一条时宰5000只的肉鸡加工生产线和班宰1000头的生猪屠宰线,扩建了年产5000吨的西式精火腿生产线。使肉鸡加工能力由1.5万吨扩大到6万吨,年加工生猪能力从无到有,达到50万头。同时,永达公司还兼并了汤阴县肉种鸡场,进一步壮大了龙头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实力。截止目前,大用、永达两大龙头企业集团固定资产分别达4.5、3.6亿元,年创产值10亿元,上交税金700多万元,分别较“八五”末增长2.5倍和2.8倍。

2、完善产业化运行机制。我们在不断完善“瘦肉型猪工程”和“蛋鸡工程”产业化运行机制的同时,把完善“肉鸡工程”产业化运行机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大力推广了“合作投资,承包经营,风险独担,让利于民”的反租承包发展“肉鸡工程”的办法,即由永达公司和大用公司两大龙头企业牵头,利用自身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实行跨行业、跨地区经营,与本县或周围县(市)农村集体、机关团体或个人等合作,由对方投资建设符合肉鸡规模饲养设计要求的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由龙头企业投入流动资金、技术及人员,并选派场长,建场方选派一名副场长,实行承包经营。承包期5─7年,建场方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保证其建场投资金额的年回报率达30─40%。如建一个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需要投资60万元左右(包括鸡舍建筑、肉鸡生产设备、供水电设备、通风设备、附属建筑等),年保证回报金额22万元,回报率达36.7%。如果新建鸡场时原有水电设备可以利用,其投资回报率可达40%。

3、壮大龙尾生产规模。通过大用和永达两个龙头企业的带动,顺利实施了“瘦肉型猪工程”、“肉鸡工程”和“蛋鸡工程”,使全县规模化生产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县累计建成千头以上瘦肉型猪场42个,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164个,年存栏万只以上的蛋鸡场15个。畜牧专业化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9.5%。

通过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畜牧业整体效益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畜禽生产水平和饲料报酬率两方面。单只种鸡年产蛋量由原来的130枚提高到160枚,提供雏鸡量由原来的100只提高到130只;商品肉鸡成群成活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2%以上;商品猪料比由原来的3.5:1下降到3:1;肉鸡料肉比由原来的2.1:1下降到1.9:1。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二)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开拓畜产品市场

畜产品的加工销售,是畜牧产业化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实现畜牧产业化效益大幅度提高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市场调查,结构调整,切实搞好精细加工,实施品牌战略,建立销售网络,实现了畜产品的进一步加工增值,从而促进了畜牧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1、分析市场,理清思路。目前的淇县畜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生产和加工服务体系,我县的“永达”牌和“大用”牌肉鸡及其分割产品先后走向了全国,并部分打入国际市场,为全县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随着畜牧业占大农业经济的比重逐步增长,并成为未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产业和有效途径,其它省、市、县也逐渐意识到了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纷纷结合本地实际发展起了各具特色的畜牧业,打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益临近,我们再靠生产较为单一的初级畜产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的需求,也不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合理调整畜产品结构势在必行。

2、调整畜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我们按照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原则,对国内外畜产品市场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畜产品市场上半成品和制成品的占有份额不足10%,消费者买回的初级产品,如冷冻中西装鸡,在家庭制作时很不方便,而且加工后味道较差,中外消费者不乐于接受。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卖初级加工产品的很少,绝大部分是附加值较高的半成品和制成品,稍微加工即成味道鲜嫩可口的食品,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生产企业的效益也很好。为此,我们决定对畜禽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搞好这项工作,我们以永达公司和大用公司为依托,一是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和科学配方。二是积极与北京畜牧研究所、河南农大、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河南轻工学院等单位联合开发适合国内消费者口味的新工艺和新产品。三是通过市场调查,及时选择加工适销对路的老牌产品。四是与外地名特产品加工工艺相结合,开发新产品。五是研制不同风味产品。六是研制自己的专利产品。在肉鸡产品开发上,由原来的中西装鸡、分割鸡向精细分割转变,如把原来的鸡翅分割产品又进一步分割为翅根、翅中和翅尖三部分。在猪肉产品上,由原来的热鲜肉或冷冻肉向冰鲜肉转变。在半成品的开发上,通过从美国引进科学配方,经48小时腌制,加工出五香、麻辣、孜然和西式等四种不同风味的腌制半成品。在熟制品开发上,向即开即食方向转变。截止目前,已研制开发出精细分割产品、半成品和熟制品三大系列二百多个品种。如:“永达”牌烤肠、烧鸡、薰香鸡、松花肠、三文治,以及“大用”牌微波炉烧烤鸡、炸制金甲鸡和冰鲜分割猪肉等。所有这些产品均突出表现为味鲜、安全、食用方便等特点,充分满足了各个阶层、各种不同口味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我县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如肉鸡经过深加工后,由原来的初级产品每公斤售价9 元提高到现在的半成品每公斤售价13元,每公斤可增值4元。按我县当前的加工能力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效益2.4亿元。

(三)以科技为依托,强化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科技进步是畜牧产业化的源泉和力量,科技人才是畜牧产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和保证。县委、县政府在实施畜牧产业化的进程中,始终把建设科技队伍,运用科学技术,实行科学管理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建设高素质的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我们不惜重金高薪聘请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级人才,并委以重任;与专业院校、科研单位联姻,聘用专家、学者组成企业顾问组,解决企业的重大问题;送出去培训,请进来讲课,提高现有人才素质;接纳大中专毕业生,为企业输入后备人才等。据统计,目前全县畜牧技术管理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45人、中级职称109人、初级职称539人,形成了一支各方管理人才、多种技术能力的高素质科技队伍。

其次,建设一支善于学习技术、掌握技术、应用技术的企业基层员工队伍。县畜牧中心和各个龙头企业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如建立业余职工学校,举办多种培训班以及实施岗前培训,岗位练兵等办法,从而使产业化各个环节的人员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为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打下了基础。

其三,建设一套上下衔接,左右相连,互相配套的科技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

(1)畜禽良种繁育改良体系。建立了祖代、父母代种畜禽场,推行畜禽经济杂交、家禽配套系、家畜家禽人工授精及冷冻精液繁殖技术,给商品代生产提供了优良的肉雏鸡、蛋雏鸡和瘦肉型仔猪等。全县现存栏祖代种猪1650头,父母代种猪1.8万头,父母代肉、蛋种鸡80万套和10万套;孵化场2个,总蛋位400万枚。

(2)饲料加工体系。建立了能够满足需要的大中型饲料加工厂16个,年单班加工能力23万吨。能生产各种畜禽及渔业需要的全价饲料,预混饲料及科技含量较高的膨化饲料、颗粒饲料等。

(3)疫病防疫体系。已建起以县畜牧局为系统的县、乡、村防疫网络和以龙头企业为系统的专业防疫队伍,实施科学的统一的防疫程序,做到防疫密度与质量并重,大大提高畜禽成活率,达到并超过了部颁标准。

(4)技术推广体系。在普遍进行人员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推广了肉鸡生产配套技术、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和蛋鸡生产配套技术,使畜禽生产的科技含量由20%提高到50%以上。

(5)畜禽屠宰加工体系。过去畜禽产品多为“原”字号产品,只有一条肉鸡加工生产线。目前,拥有两条肉鸡加工生产线和一条生猪屠宰线,并有后续深加工生产线,既能为市场提供冷冻分割产品,又能提供腌制半成品和熟制品,提高了畜禽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四)转变领导方式,制定优惠政策,为发展畜牧产业化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要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按照市场需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发展养殖业。近两年,我们通过信息引导、典型引路和政策扶持,实现了畜牧业由计划型、指令性向市场型、引导性的转变。

一是信息引导。我们每年都要派专人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到外地参观考察,正确掌握市场波动规律,摸清市场走势,并通过召开信息发布会的形式,及时为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指明发展方向。例如,在98年全国畜牧业大滑坡时期,县政府于4 月份及时召开了“淇县畜牧业形势分析暨政策信息发布会”,向群众介绍了国内外各种畜禽生产销售、经营情况的市场信息。同时,让大家懂得,稳定蛋鸡,大力发展肉鸡和瘦肉型猪是我们根据市场走势确定的目标,并让大家懂得畜牧业生产在低时潮搞建设,高潮时得收益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由于信息引导及时,当年淇县畜牧业不但没有滑坡,还比上年增长26.8%,同时当年还新发展千头猪场18个,年出栏30 万只的商品肉鸡场6个。

二是典型引路。事实最具说服力,典型最能引导人。在实施三大养殖工程的初期,许多人都认为投资较大,万一赔了怎么办?为此,我们先选择几个专业场户搞试点,树典型,让事实说话,让典型引路。例如城关镇南杨庄村,全村125户,485口人,95年在兴业公司带动下,建成一个年出栏3000头的村办集体养猪场,96年扩大到年出栏5000头。97年又推广了沼气养猪新技术,村里免费为每个沼气养猪户提供1头种母猪和1吨水泥的优惠政策,发展沼气养猪户100多个,同时兴建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2个,98年底全村出栏生猪5800头,肉鸡60万只,户均46.5头和4800只,集体畜牧业年收入90万元,人均畜牧业收入1500元。高村镇新乡屯村李林海,96年在兴业公司的带动下,办起了养猪场,当年饲养生猪1.2万头,纯盈利200多万元,由于养猪发了财,97年他又新上了1个万头猪生产线。通过典型引路,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发展养殖业的热潮,每个乡都建起了数量不等的规模养殖场,既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其中位于山区的贫困乡——黄洞乡,在兴业公司的扶持下,1997年全乡13个行政村联合建成了10个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年纯收入220万元,人均增收230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

三是政策扶持。“九五”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政府部门逐步改变了以往的计划型和指令性领导方法,不再搞强迫命令、硬性指挥,而是根据市场发展规律,制定操作性较强的优惠政策,引导畜牧业快速发展。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适时调整和充实了县、乡、村畜牧业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1996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实施富民养殖工程的意见》,1997年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意见》,1998年又制定了《关于实施淇县畜牧业跨世纪发展规划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了关于发展畜牧业的八条优惠政策和六条奖惩办法,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畜牧产业流动。为淇县畜牧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环境保证。

我县畜牧业的长足发展,得益于各级领导和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向给予我县畜牧业大力支持的省、市领导、金融部门的领导和经济界、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真诚地希望继续得到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县的畜牧业尽快实现跨世纪宏伟发展规划。

在下一步工作中,按照创建畜牧大县的总体规划,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18亿元(90年不变价),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5%以上,畜牧业工业产值达到30亿元;年出栏生猪45万头,家禽5000万只,肉羊3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2万吨,蛋类总产量超过3.7万吨;新建500头奶牛生产小区达到80个,全县存栏良种奶牛达到4万头(2005年发展1800头,2006年发展3000,2007年发展6000头,2008年发展6000头,2009年发展1.2万头,2010年发展1.2万头),奶类总产量达到36万吨;畜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大用、永达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熟食年出口达到3万吨,创汇1.2亿美元。力争尽快挤入全国畜牧业生产百强县行列。

第三篇:xx县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研究

xx县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研究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

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因此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畜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来抓,通过培育龙头,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使畜牧业步入了集约化、产业化、工业化的发展快车道,以年均递增25%的增幅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1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5%以上,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人均牧业产值4160元,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3倍和4倍。肉鸡年饲养量5000多万只,名列全省第一。按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三项指标综合评定排序,已连续13年位居全省第一位。因畜牧业发展成绩突出,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全国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县”、“畜牧强县”“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淇县永达、大用公司分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省重点龙头企业。

一、淇县畜牧产业化的发展及对县域经济的作用 淇县畜牧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起步、发展、跨越、升级四个阶段。第二阶段是1988年──1993的发展阶段。1988年淇县实行了农牧分设,成立了淇县畜牧中心,理顺了畜牧业管理体制,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1990年冯永山和杜文君分别创建了永达公司和兴业公司(即目前的大用公司),并逐步成为淇县的畜牧龙头企业。这个时期,我们以龙头企业为先导,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按市场价收购畜产品,加工、销售一体化,形成了“公司+农户”的雏型。1990年淇县畜牧业综合评定跃居全省第一位,此后一直雄居全省榜首。1993年淇县畜牧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5亿元(90年不变价),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1%,肉、蛋总产量分别达到1.11万吨和1.34万吨。实现了畜牧业的第一步跨越。第四阶段是1998年以来的产业化升级阶段。在这方面,大用公司和永达公司两个龙头企业不仅在量上实现了突破,而且在质上产生了新的飞跃。如大用公司时宰5000只肉鸡屠宰线和年屠宰50万头生猪生产线相继投产,同时,又将肉鸡屠宰能力扩大到时宰10000只;永达公司整体租赁了汤阴10万套肉用种鸡场和汤阴县时宰5000只的出口肉鸡加工厂,使肉种鸡存栏和肉鸡加工能力分别增加了1倍和2倍。同时,两个龙头企业在产品后续延伸加工上做文章,于2003年分别建成年产1.5万吨及年产1.2万吨的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熟食达到13000吨,增加产值5000万元。并且一举通过对日出口认证,年对日出口熟食可达2000吨,创汇800多万美元,熟食出口即将成为我县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两公司不断向市场高价位、产品高品位发展,使我县畜牧业形成了“品牌拓市场,工厂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格局。通过数年的努力,截止目前,全县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64个,年出栏肉鸡达到5000万只;千头以上规模猪场42个,年出栏肉猪达到35万头;2000只规模蛋鸡饲养场达到96个,年蛋产量达到3.7万吨;拥有奶牛生产基地和奶牛良种繁育基地各1个,存栏奶牛达到650头;拥有时宰3000只肉鸡生产线1条,时宰1万只肉鸡屠宰生产线2条,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时宰600只羊肉加工生产线1条,年肉类总产量达到9.11万吨。此外,全县存栏80万套肉种鸡场、350万枚蛋位孵化厂、年产30万吨饲料厂、县级畜产品检测中心等方面在全省也是名列前矛。可以说,我县畜牧业已形成了一个从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出口创汇、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畜牧产业化水平近几年,淇县畜牧业已经形成一个从种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及从龙头企业──专业场(户)──批发商组成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小群体,大规模”和“大规模,集约化”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实现了畜牧业由分散型、小规模、低水平、低效益向集约化、大规模、高水平、高效益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产业化经营水平。2、完善产业化运行机制。我们在不断完善“瘦肉型猪工程”和“蛋鸡工程”产业化运行机制的同时,把完善“肉鸡工程”产业化运行机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大力推广了“合作投资,承包经营,风险独担,让利于民”的反租承包发展“肉鸡工程”的办法,即由永达公司和大用公司两大龙头企业牵头,利用自身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实行跨行业、跨地区经营,与本县或周围县(市)农村集体、机关团体或个人等合作,由对方投资建设符合肉鸡规模饲养设计要求的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由龙头企业投入流动资金、技术及人员,并选派场长,建场方选派一名副场长,实行承包经营。承包期5─7年,建场方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保证其建场投资金额的年回报率达30─40%。如建一个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需要投资60万元左右(包括鸡舍建筑、肉鸡生产设备、供水电设备、通风设备、附属建筑等),年保证回报金额22万元,回报率达36.7%。如果新建鸡场时原有水电设备可以利用,其投资回报率可达40%。3、壮大龙尾生产规模。通过大用和永达两个龙头企业的带动,顺利实施了“瘦肉型猪工程”、“肉鸡工程”和“蛋鸡工程”,使全县规模化生产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县累计建成千头以上瘦肉型猪场42个,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164个,年存栏万只以上的蛋鸡场15个。畜牧专业化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9.5%。

(二)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开拓畜产品市场畜产品的加工销售,是畜牧产业化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实现畜牧产业化效益大幅度提高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市场调查,结构调整,切实搞好精细加工,实施品牌战略,建立销售网络,实现了畜产品的进一步加工增值,从而促进了畜牧产业化向纵深发展。1、分析市场,理清思路。目前的淇县畜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生产和加工服务体系,我县的“永达”牌和“大用”牌肉鸡及其分割产品先后走向了全国,并部分打入国际市场,为全县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随着畜牧业占大农业经济的比重逐步增长,并成为未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产业和有效途径,其它省、市、县也逐渐意识到了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纷纷结合本地实际发展起了各具特色的畜牧业,打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益临近,我们再靠生产较为单一的初级畜产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的需求,也不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合理调整畜产品结构势在必行。

(三)以科技为依托,强化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科技进步是畜牧产业化的源泉和力量,科技人才是畜牧产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和保证。县委、县政府在实施畜牧产业化的进程中,始终把建设科技队伍,运用科学技术,实行科学管理放在重要位置。首先,建设高素质的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我们不惜重金高薪聘请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级人才,并委以重任;与专业院校、科研单位联姻,聘用专家、学者组成企业顾问组,解决企业的重大问题;送出去培训,请进来讲课,提高现有人才素质;接纳大中专毕业生,为企业输入后备人才等。据统计,目前全县畜牧技术管理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45人、中级职称109人、初级职称539人,形成了一支各方管理人才、多种技术能力的高素质科技队伍。其次,建设一支善于学习技术、掌握技术、应用技术的企业基层员工队伍。县畜牧中心和各个龙头企业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如建立业余职工学校,举办多种培训班以及实施岗前培训,岗位练兵等办法,从而使产业化各个环节的人员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为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打下了基础。其三,建设一套上下衔接,左右相连,互相配套的科技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2)饲料加工体系。建立了能够满足需要的大中型饲料加工厂16个,年单班加工能力23万吨。能生产各种畜禽及渔业需要的全价饲料,预混饲料及科技含量较高的膨化饲料、颗粒饲料等。(3)疫病防疫体系。已建起以县畜牧局为系统的县、乡、村防疫网络和以龙头企业为系统的专业防疫队伍,实施科学的统一的防疫程序,做到防疫密度与质量并重,大大提高畜禽成活率,达到并超过了部颁标准。(4)技术推广体系。在普遍进行人员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推广了肉鸡生产配套技术、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和蛋鸡生产配套技术,使畜禽生产的科技含量由20%提高到50%以上。(5)畜禽屠宰加工体系。过去畜禽产品多为“原”字号产品,只有一条肉鸡加工生产线。目前,拥有两条肉鸡加工生产线和一条生猪屠宰线,并有后续深加工生产线,既能为市场提供冷冻分割产品,又能提供腌制半成品和熟制品,提高了畜禽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四)转变领导方式,制定优惠政策,为发展畜牧产业化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要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按照市场需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发展养殖业。近两年,我们通过信息引导、典型引路和政策扶持,实现了畜牧业由计划型、指令性向市场型、引导性的转变。一是信息引导。我们每年都要派专人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到外地参观考察,正确掌握市场波动规律,摸清市场走势,并通过召开信息发布会的形式,及时为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指明发展方向。例如,在98年全国畜牧业大滑坡时期,县政府于4 月份及时召开了“淇县畜牧业形势分析暨政策信息发布会”,向群众介绍了国内外各种畜禽生产销售、经营情况的市场信息。同时,让大家懂得,稳定蛋鸡,大力发展肉鸡和瘦肉型猪是我们根据市场走势确定的目标,并让大家懂得畜牧业生产在低时潮搞建设,高潮时得收益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由于信息引导及时,当年淇县畜牧业不但没有滑坡,还比上年增长26.8%,同时当年还新发展千头猪场18个,年出栏30 万只的商品肉鸡场6个。三是政策扶持。“九五”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政府部门逐步改变了以往的计划型和指令性领导方法,不再搞强迫命令、硬性指挥,而是根据市场发展规律,制定操作性较强的优惠政策,引导畜牧业快速发展。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适时调整和充实了县、乡、村畜牧业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1996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实施富民养殖工程的意见》,1997年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意见》,1998年又制定了《关于实施淇县畜牧业跨世纪发展规划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了关于发展畜牧业的八条优惠政策和六条奖惩办法,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畜牧产业流动。为淇县畜牧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环境保证。我县畜牧业的长足发展,得益于各级领导和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向给予我县畜牧业大力支持的省、市领导、金融部门的领导和经济界、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真诚地希望继续得到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县的畜牧业尽快实现跨世纪宏伟发展规划。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云南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研究

云南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研究

一、云南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云南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经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畜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增加养畜农民收入。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大名特畜产品优势资源开发力度,以开发促进国内外市场开拓,以开拓广泛的国内外市场,真正把畜牧业建设成为云南省的经济支柱产业,加快云南省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2、云南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目标:一是全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要把养猪业、草地畜牧业、饲料工业、养禽业、养蜂业等五大产业建设成为具有云南特色畜牧业的主导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体系,提高加工、销售增加值在畜牧业增加值的比重,真正把畜牧业建设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争取201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在1999年188.8亿元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378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全省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由29.4%提高到35%。

二是加强全省畜牧业商品基地建设,把畜牧业商品基地建设成为培育一大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国家级或省级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基地。扩大云南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争创全国和国际名牌产品,发挥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优势。

三是确保畜产品的安全,畜产品药物残留要达到国际标准。在饲料生产中,要禁止限量药物添加剂,规范饲料品种、规范市场管理。在动物保健过程中,要加强畜禽疫病的防治和检疫,确保畜禽及其产品无主要疫病发生和感染,特别是杜绝人畜共患的疫病,使全省畜产品的安全性达到国际卫生标准。

四是加强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要使人工草场建设和农作物秸杆开发利用基本能满足畜牧业发展对饲草饲料消费的需要。人工草场建设争取2020年人工草场面积占全省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0%,达到119万公顷。在现有人工草场21.63万公顷的基础上,用20年时间新建人工草场97万公顷,其中包括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草10万公顷、荒山荒地种草20万公顷,天然草场改良为高产人工草场30万公顷、利用冬闲农田开展草粮轮作37万公顷。要在全省加快饲料青贮、氨化、微贮等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步伐。

二、云南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对策云南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对策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对云南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认识,真正把畜牧业建设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提高对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是使指导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上一个新水平的关键,是全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组织落实、政策上扶持、制度创新的基础。因此,对全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要统一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包括畜牧业在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是推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形式。二是要充分认识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基础上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三是要充分认识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措施。

2、加快制定云南省畜牧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制定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全省重点龙头企业评审标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关键是如何扶持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畜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全省畜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形成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

开发带和现代化畜牧业开发体系。现在除了“云南邓川蝶泉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国家八部委提出《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规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标准审定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全省尚未制定包括畜牧业在内,在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及全省龙头企业的评审标准。没有政策和标准就无法解决扶持谁、怎么扶持的问题,只能任其自由发展,既不利于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科技创新、加工增值、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又不利于建立畜牧业产业经营运行的监测体系,引导龙头企业探索如何求得企业利润最大化与保障养畜农产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组合方式的体制创新和经营机制创新。为此,建议省级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全省包括畜牧业在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的相关政策及全省重点龙头企业的标准,为全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创造有序的政策指导环境。作为省政府指导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

对于全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并不仅仅是资金、税收上的扶持。更为重要的还在于政府加强服务,要改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经营环境,这是制定全省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扶持政策的基础。

全省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扶持政策的制定,要有利于促进全省重点龙头企业积极探索求得企业利润最大化与保障养畜农产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组合方式的体制创新和经营机制创新。要把保护养畜农户的合理利益放在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位。要有利于引导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加强企业管理和技术改造,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

3、组建云南省畜牧业科学院,加强云南省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基础建设,促进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截至目前为止,云南省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仅有云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和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两个,对全省畜牧业科学技术基础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的科研人员的数量、科技水平、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至今连最基本的肉牛繁殖实验室都没有,研究手段落后,畜牧业高新技术领域的开发性研究大多还处于空白,有的才刚刚起步,这与全省丰富的畜牧业资源优势及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极不相适应。

建议在现有研究机构的基础上组建云南省畜牧业科学院,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畜牧业基础性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的基地、高级畜牧业科技人员的培育基地、国际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交流基地。科学院各专业研究所要突出云南畜牧业优势专业,下设饲养动物遗传基因及转基因研究所、动物营养和高原牧草研究所、动物保护(或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牧业经济研究所、畜牧业信息开发研究中心等5个专业研究所。加快人才引进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2002年正式组建运行。

4、加强全省畜牧业商品基地建设,把畜牧业商品基地建设成为培育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基地,作为省政府指导全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和有效形式方法云南省畜牧业商品基地建设自1988年开始,在全省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业科学技术推广普及、以发展重点户专业户为主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对畜牧业的宏观经济有效调控、深化畜牧业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在推进全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证明,畜牧业商品基地建设,已经成为省政府指导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切入点和有效形式方法。要继续加强全省畜牧业商品基地建设,在巩固提高取得成绩和丰富完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把扶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作为商品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把全省畜牧业商品基地建设成为培育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基地。

第五篇:关于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5月9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继安的带领下,对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部分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农委关于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通报。在实地察看和听取通报的基础上,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扩大产业基地规模,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各类合作社组织达459家,流转总面积达18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6家,汊涧镇被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2011年,获批有机食品品牌2个,新增国家A级绿色食品品牌6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4个。全年粮食总产71.4万吨,实现“八连增”,总量位居全省一类县第二位,成为全国50个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县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超9000元。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我市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立足“自我组织、自我运作、自力更生”的原则,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农民自愿互利的精神,严格按章程组织社员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为社员统一提供

品种试验、技术培训、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服务,提高农民适应市场经济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纵深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芡实、畜禽、水产、苗木花卉、农事服务、土地股份合作等10多个领域。

二是加大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改进生产方式等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积极向上争取龙头企业项目资金,安徽牧马湖农业开发集团的贷款贴息项目已被省农委公示,获批在即。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农展,提升我市农产品知名度,通过对内实施龙头企业强龙工程,对外开展农业招商,我市已有省级龙头企业7家,滁州市级龙头企业9家,涌现了康盈、天鑫、正旺等一批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三是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资金投入。继续开展了粮食高产攻关活动,实施省部级万亩粮食示范片等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固定资产投资、新上深加工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利用财政资金参股建立农业担保公司、农业小额贷款公司,对担保费用及贷款利息等进行补贴。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整合涉农产业化资金,对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项目、水利专项资金、农业良种工程等涉农资金进行整合,优先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形成发展合力。2011年,我市共发放各项涉农补贴资金2.71亿元。

四是挖掘优势鼓励知名品牌打造。大米加工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龙岗芡实、金集风鹅、秦栏豆油等晓誉省内外。近年来,我市通过鼓励企业申报农业三品一标(即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识),组织企业参加农展会等途径,使农产品的品

牌价值得到提升。目前,已有有机食品3个、绿色食品34个、无公害农产品43个、省名牌农产品4个,位居滁州市前列。正旺米粉凭着绿色食品品牌,与河南思念、三全等国内知名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齐大龙牌挂面、倮倮牌大米、康盈牌大米等产品已进入易初莲花、苏果等大中型超市,白塔湖食品有限公司抓住农展会契机,将其产品成功打入了上海市场。

二、存在问题

我们虽然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周边盱眙、金湖江苏的一些县市相比,差距较为明显,与实施百亿粮仓、畜牧强农、水产跨越和农业产业化提升“四大工程”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银行信贷资金、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领域较少,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农业产业化经营人才缺乏,缺乏农业生产、加工科技、市场营销人员;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多为大米、挂面等初级产品,产品深加工和科技含量不高,品牌影响力不足,虽注册200多个农产品品牌,但因缺乏现代营销策划、宣传,尚无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够规范和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大多为松散型,主要通过订单方式,订单的履行主要靠龙头企业及农户的自觉性,对订单双方的法律约束力较差。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大对龙头企业等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建议:一要成立组织,加强领导。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由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同时将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列入到乡镇的考核中

去,科学建立考核指标,形成工作合力。二要研究制定能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的切实有效的政策。结合实际,出台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对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反映较多的贷款、土地指标问题,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符合贷款条件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等信贷支持力度,简化贷款审批手续,降低贷款利率,增加对流动资金需求量大、周转快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授信额度。对龙头企业建设所需非农建设用地,土地部门应单列一部分指标,直接安排到项目。

2、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建议:一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现有人才进行充电。改变培训方式,由现在被动的、集中的培训改为按企业、合作社自己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培训效率。二要建立农业人才引进的鼓励机制。对农业领域引进的人才,应优先解决户口、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并由财政对其工资进行补助。三要提倡科企、校企对接。积极联系各级科研院所、农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社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

3、加大财政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建议:一要将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列入财政专项预算。目前每年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是从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切块而来,为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将农业产业化资金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二要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利用财政资金参股建立农业担保公司、农业小额贷款公司等,对担保费用及贷款利息等进行补贴,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三要整合涉农产业化资金。对农业

综合开发、农业科技项目、水利专项资金、农业良种工程等涉农资金,要进行整合优先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项目,形成合力。

4、加大农业招商规划建设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议: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可在汊涧镇等地规划建设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突出园区招商,统一制定入园优惠政策,在农业重大项目安排上予以重点倾斜。以今麦郎、谷丰粮食、倮倮米业等为龙头,引导相关企业向园区集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包装、储藏、物流、信息、金融等服务业,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通过省级示范园区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标准化和优质化水平,保证企业加工原料的数量和质量。建议按一镇一业或一村一品的要求,至少发展一个农业主导产业。通过规范订单,提高订单履约率,使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农户有效对接,倡导“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多种形式的经营联合体,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入股龙头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将加工、销售环节的部分收益让利给农户,共享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

6、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进行整合打造知名品牌。要推动大米加工企业进行整合,对粮食加工企业进行自愿组合,力争整合成一个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要加快品牌整合,加强品牌宣传,提升知名度,对龙岗芡实、金集风鹅、秦栏豆油

等地方特产,要围绕特字做文章,帮助企业改进包装,提高生产水平。通过农超对接,将产品打进超市,重点进入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方知名超市。要借鉴盱眙龙虾的成功经验,可在龙岗古镇,举办芡实文化节,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对芡实等产业进行包装,提高名特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逐步打造成全国知名产品。

下载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育龙头企业 发展特色农业 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培育龙头企业 发展特色农业 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记发展中的汉州金地精粉有限责任公司 汉州精淀粉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113年1月,系前车县人民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和qq岷县金......

    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畜牧业是内蒙古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全区上下按照区党委、政府部署,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极大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畜......

    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畜牧业是内蒙古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全区上下按照区党委、政府部署,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极大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精神,根据保政办电[]177号《关于对全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现......

    发展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共5则)

    发展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周谊群 2006年第12期 ——新农村建设 近几年来,仙桃市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目......

    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如何,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区域经......

    市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细则

    为推进我市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步伐。根据市委、政府《关于全面加快**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意见》,2005—2007年,我市决定对生猪、奶牛、肉牛......

    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领跑者”

    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领跑者” 2007-10-15 104216 来源 羊城晚报网络版暂无网友评论 浏览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浅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