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农村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的调查及建议
最近,××市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中小学“留守孩子”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情况汇总如下:
一、我市农村中小学留守孩子数据统计
2005年秋学期,我市中小学共有在校学生76544名,其中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40516名。现全市农村中小学计有留守孩子(指孩子父母均在××以外的地区打工,且很少回家)2942名,占全市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的7.26%。
二、留守孩子学习、生活等表现的分析
调查发现,在我市,特别是西部茅山地区,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致富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读书的重要经济来源。但同时,打工农民的子女却远离了父母,成为“留守孩子”。这些孩子在农村老家或跟着爷爷奶奶,或被托付给亲戚朋友,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培养,他们往往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情感脆弱等心理病症,甚至逃学厌学,自暴自弃,沾染上不良习惯。在调查接触到的为数不少的“留守孩子”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学习成绩很差,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比较突出。在与一些中小学老师座谈时了解到,在后进生当中,“留守孩子”占了很大比例。学校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面临着四大难题:一是家长溺爱,难于管理;二是缺乏管护,学生安全有隐患;三是爷爷奶奶等监护人的隔代教育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四是由于缺少了家庭这一重要环节,“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功能在这些孩子身上得不到体现。
三、我市目前在教育、管理、监护“留守孩子”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1.树立班主任是关心留守孩子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加强管理,强化关爱意识。班主任必须及时摸清留守学生的基本的情况,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家庭教育状况及环境清、转化程度清,并做到每月向教导处汇报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情况,及时做好记录。
2.建立互助小组是落实关爱留守互助的第一起跑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心,从平时的点滴做起,为每位留守孩子建立一个互助小组,学习上予以解疑答难,生活上给予爱护和尊重,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3.落实家校联系制度是掌握留守孩子基本情况的主要手段。我们通过电话、会议和家访的形式,与家长联系沟通,弥补由于父母“失察”对孩子缺乏严格管理、关爱不够的影响,共同商议教育方案。
4.加强家长学校的阵地建设是提高留守孩子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家长学校,定时定期开展家教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的监护人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孩子实施家庭教育。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齐抓共管,营造良好氛围,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在现今情况下,单靠学校一个方面的努力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农村“留守孩子”教育缺失的问题应引起社会重视。各级政府,包括居委会、村委会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在农村“留守孩子”集中的地方筹建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保证教师编制的需求,提高教师和保育人员的责任感和综合素质;民政部门要为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将其中的贫困生纳入重点资助对象;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要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铲除毒害孩子精神的“毒源”,同时积极为他们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引导孩子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妇联、关工委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监护人的培训,通过“家长学校”等阵地,使之转变教育观念和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水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起“留守孩子”的“三知、三多、三沟通”新机制。即知“留守孩子”的基本情况、代管人的基本情况及其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和联系电话;多与“留守孩子”谈心交心、多开展一些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孩子”家里家访;教师定期与“留守孩子”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孩子”的代管人沟通、定期与校外义务辅导员沟通。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形成政府、部门、社区、学校、家庭五级联动的教育网络。
第二篇: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
(求教)农村留守孩子该怎么教育?
现在,农村留守孩子多了,一个班四五十人中有近半数是留守孩子。这些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由隔代人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平时疼爱孙子孙女,有好吃的总是让把他们吃。父母在身边的时候,这些孩子犯错,大人打骂,爷爷奶奶总是护着,生怕打坏了。现在,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了,爷爷奶奶就管不住了。他们在学校里,三天有两头耽课,常常进三室两厅,网吧成了他们第二个家。老师与亲人把他们找回来了,他们坐在课堂上,则无精打采的,犹如死人一般。没呆一天,又出去了。我在农村教了32年书了,对这些留守孩子真是感到有点棘手。批评嘛,又怕他走,不批评吧,又担心他会重犯。简直是左右为难!求求同门,为我出出主意,农村留守孩子到底该如何教育为好?不胜企盼!(肖练武)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乡外出务工的青壮年日益增加,很多父母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或亲戚家寄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逐渐凸显。对一些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加之年老长辈们的溺爱和放纵,逐渐养成一些不良恶习,无论在家教环境、身心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出现青少年违法犯罪,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
一、引言
目前,留守儿童的问题仍是一个炙手可热的问题。父母外出务工等等一系列因素,慢慢促生了这一问题;日前多半的研究表明,主要原因在于:①家庭教育的缺失②学校教育的缺失③城乡户籍制度的限制等。并且也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发展农村、县经济,学校提高责任意识,增加城市教育设施,推荐户籍制度改革等。我本身是一个留守儿童,因此此次调查,我将从留守儿童的角度来调查研究兵分析结论。
二、正文及相关总结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核心是社会结构的转型,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是这一结构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到家庭结构、社会发展、社会制度、人口素质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从现实上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将增多,留守家庭模式必将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留守儿童问题也必将延续。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把焦点聚集在广大的农村,聚集在农村基础教育上,以人文关怀之真心,以教育者的责任感,来研究和讨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策略,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目前在我国农村至少有2000万左右的留守儿童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留守儿童不等于差生,儿童间的学习成绩没有明显差异;留守儿童不等于辍学生,非留守儿童与半留守儿童在辍学问题上没有明显差异,完全留守儿童甚至更希望继续上学。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是非社会性行为问题,少部分留守儿童发展为问题儿童。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存在教育问题,问题的严重性在儿童间存在较大差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还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留守儿童所在社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儿童所在的学校等。在密集型、有着优良教育传统的、土地负担不重的、社区经济状况较好的、学校质量较高的社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相应地不严重。在散居型、土地负担较重的、经济状况较差、学校质量较低的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较为严重,相应地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依靠全社会的努力,形成合力。要保障更多留守儿童进城,保障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平衡,提高留守儿童家庭的监护质量。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长远上要依靠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和农村教育的发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
三、参考文献
[1]郑倩.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2]旭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第四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如流生、问题少年等,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影响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落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本人于2006年8月20日至9月18日对南安市芦山小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芦山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非常庞大,总体比例偏高。通过调查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我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理想、抱负、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的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将学生分为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两类,分别进行座谈。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对学习目的、理想、人生价值等内容的明确度,要低于“非留守儿童”25个百分点,而持单纯追求经济收入或将来走一步看一步观点的“留守儿童”,则高于“非留守儿童”2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农村学校要教育、管理这一特殊群体,确实需要进一步探讨问题根源。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19亿亩,据测算,在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实情况是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劳动力4.98亿,剩余劳动力近3.5亿。“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用城乡统筹的眼光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推进中国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随着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
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两大顽症。家庭教育作为儿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
一是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识的原因。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为其是最大的负担。
二是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对孩子的成长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就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或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差距太大,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了种种问题。
(三)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
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在政策体制上,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实的市民待遇,可利用城市中小学生源减少的机遇,运用现有教育资源,适当鼓励、帮助民工将其子弟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的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在配套改革到位前,可先期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受教育待遇,免除一切限制和收费。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二)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一是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要
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四是在课程设置上大胆创新。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五是要切实加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建立与之配套的学校、学生和教师综合考评体系。
(三)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 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影响较大,但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在调查中就发现,许多学生习惯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总之,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教育好留守儿童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第五篇:当前农村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外流,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已成为当前外出务工的主流。而他们留守在家的未成年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失管的状态,已成为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留守孩子失管的原因
1、作为家庭来说留守孩子父母都已外出务工,远在千里之外,很难真正掌握孩子的情况,更谈不上如何
教育管理。而在家的大多数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有的甚至就一个人在家。因而很容易形成散漫自由的不良生活习性。即使有爷爷奶奶的,由于思想和年龄上的差异,他们在教育、管理孩子方面很难有好的效果。
2、就学校来说,留守孩子由于缺乏家庭的前期教育以及父母在一定程度上的束缚,加之青少年特有的叛逆心理,在学习期间很难有这种自觉的心态,一旦有不良的外因影响就很容易无心学习,成绩下降,成为差生而走上其他的道路。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容易被老师和学校忽视,甚至于放任自流,最后就由不想管变成管不了的尴尬境地。因而缺乏家长的有力配合和学校自身的教育体制问题是导致农村留守孩子出现失管最根本的原因。
3、作为整个社会来讲,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价值的改变,高消费的诱惑以及享乐主义的盛行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具有很大的冲击,很容易受到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孩子违法犯罪的特点
1、留守孩子违法犯罪轨迹的鲜明化。由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不到位,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就必然会在其他地方予以表现,出现如学习成绩下降,整日无所事事,讲究吃喝,惯于大手大脚的花钱。由于经济有限的原因,他们往往先在学校撬门扭锁、小偷小摸,而后,不满足于一般的偷窃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从此可以看出留守孩子在学校的违纪违规到社会上违法犯罪的鲜明犯罪轨迹。
2、留守孩子犯罪的团伙化和犯罪性质的恶劣化。作为留守孩子来讲,其最初的活动往往表现为在学校拉帮结派、称兄道弟以团伙的形式出现,在其违法犯罪的过程往往是分工合作有组织有计划,具有成人化特点。再者由于这些违法犯罪活动不容易被发觉,即使发现了,由于其被教育者的身份也很难被处理,往往是学校内部消化。这种情况的发生更加助长了其违法犯罪活动发展成为抢劫一类的恶性刑事犯罪。
三、加强对农村留守孩子管理的几点建议
1、做好对留守孩子的摸排工作。掌握好底数,把握住第一手的资料,加强监管。特别是在邻里之间要做好留守孩子的监管工作,与家长保持长期的联系。
2、从源头上做好预防工作。作为还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家庭是启蒙教育的地方,父母的言传身教是非常关键的,长年在外的父母更是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多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作为家长,更不可取的是认为孩子不在身边,觉得愧对孩子,而在金钱上予以补偿。这种错误的做法,很容易给孩子以误导,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父母更多的应从思想上与孩子进行交流,紧紧把握住亲情这根主线。
3、加强学校的管理。学校作为孩子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应该给予每一位学生以平等和关爱,不能歧视学习成绩不好的差生,特别是留守孩子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关爱和平,让他们同样的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留守孩子特别容易在思想上出现问题,老师在这方面更加要予以关注,对出现不好的思想苗头要及时的发现和耐心的予以解决。
4、加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学校和社会可以专门针对留守孩子进行法治思想教育,进行普法宣传,让每一位学生都懂法知法守法。
5、公安机关在处理对留守孩子的违法犯罪的情况时,要坚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的以教育感化为主,尽力的挽救每一个年少失足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