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出软件作坊》读书报告
刚拿到这本书看到书名《走出软件作坊》,第一印象认为这只是一本纯粹的关于IT行业的书,一本讲述怎样在“三五个人,十来条枪”的条件下把小软件公司作坊做大,做强,做成“开发正规军”。读了之后才发现不仅仅是这样,这本书不仅可以作为IT界人士研读的精品,也可以成为各种群体闲暇时刻阅览书目。IT业界人士可以从中看到业内各层次人的思想心态以及其优秀的管理思想,而对于非业内人士,作者总结的管理办法也同样适用。
本书作者在软件企业中摸爬滚打十余年,从小小的程序员慢慢成长到产品经理过程中,经历过的行业内的人情世故必然比一般人要多,作者将这些工作心得、处理事情的经验写成这本书。书中描述了很多作者遇到的人、经历过的事,读起来很有趣味性。而我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是激励考核篇,心路历程篇以及组织结构篇中的关于团队章节,读完这本书有几点想法。第一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书中很多地方都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一个平时不主动努力,不勤于思考钻研的人,工作中也会如此。”新人要勤于学习,遇见不会的要多问多学,不主动的新员工不会有发展,老板不会花钱养着一个不积极向上的人;老员工同样要积极主动,主动学习新东西以防“凹凸”,主动接触指导新人,主动与老板沟通,主动促进公司的良好发展,公司的发展好了福利自然好;领导更要主动,主动与内部员工沟通,了解公司内部状况,主动接触外界信息,了解市场情况。只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公司才会有蓬勃向上的发展。
第二是良好的团队工作。书中用CS作比,强调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先要有个好的领导者,能协调统领全队。而全队的分工也要协调,“四套马车”之间的工作要组织的井井有条。而且全队各个成员之间不能各自干活,也要有联系,自己考虑自己工作的同时也要为其他同伴着想,为同伴的工作带来方便,这样这个团队工作的效率都会直线升高。一个高效的团队带来的收获会很多。
第三就是管理。“在管理中,人是第一重要的。”“人对了,世界就对了。”管理就是将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让全队所有队员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即使本领不强,也总比那些门外汉空使力却不得要领要强。这就好比中国体育界,相互交叉管理,让管理水上项目的人去管理足球,这种人员安排真是不可理解。
看完这本书,即使是一个非IT界人士,任何团队也同样能从中学到很多。其实所有公司同样如此,一个公司是一个大的团队,整个团队的目的最终都是利益,因此所有成员都要积极主动的为这个队伍服务。只有整个团队运转良好,公司的发展才能蓬勃向上。
第二篇: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读书报告
《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读书报告
这本书的英文名叫做《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直译为中文名是《金融市场的新范式》(英文原版)里面包含了索罗斯对信贷危机的宣判。他认为,这次危机是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而且标志着“一个持续了25年的、基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信贷扩张时期”的终结。在书中索罗斯阐述了他在金融界5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所一直信奉的投资哲学以及他所一直推崇的世界观,即反身性理论。索罗斯对投资现实的前提假设是“市场总是错的”,并有一套有关市场出错原因的系统理论,这种理论对他从市场的错误中获利至关重要。这就是反身性理论,应用反身性理论,从市场的波动中获利,这是投资大鳄索罗斯投资的成功之谈。
在书中,索罗斯先是介绍了反身性理论的一系列概念,提出他所认为的新范式。然后针对当前的金融危机,给出他认为的解释,最后是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反身性理论
我们首先看下索罗斯先生所推崇的伟大的反身性理论。书中的观点都是具有颠覆性的,其理论建立的基础与主流的经济学和金融市场范式完全不同。他阐述理论的出发点在于:从一开始我们对赖以生存的世界缺乏正确和完整的认识,原因在于,我们试图去认识世界,但是我们本身又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这个原因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障碍。
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表明,由于人是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的一部分,这使人的认识成果天生具有错误的可能性,从而“一开始我们就对赖以生存的世界缺乏正确和完整的认识。”人类和世界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一方面人类要理解他所生存的世界,另一方面人类企图影响世界并谋求生存状态的改善。前者索罗斯称为认知功能,后者称为操控功能。当两种功能彻底分开时,参与者的认识变为知识,由此做出的行动也能达到预期目的。但当两种功能同时作用时,我们看到的现象不仅包含事实,还包含对未来的目标和预期。过去的事实是确定的,但未来的事情会如何发展取决于参与者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这样,对事物的认识无法形成知识,同时还使事物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此,在认识和世界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反身关系,人类天生错误的认识会改变现实,而改变了的现实又会影响人们的认识,两者双向促进,出现一种先自我增强最终自我溃败的过程。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当股价上涨时,投资者们感到自己更富裕了,于是会花更多的钱,结果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都上升了。而这时候,股评家们,或是分析
家们会指出这些“经改善的基本面”,鼓励投资者们买入。这会让股价进一步上涨,让投资者感到自己更富有,于是他们的支出又会增加。这个过程会持续进行下去。这个过程就是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过程”——一个反馈环:股价的变化带来企业基本面的变化,继而带动股价的进一步变化。如此循环往复。反过来,股价下跌推进过程亦是如此。这体现在经济和金融上就是一个暴涨暴跌的过程,或者说是泡沫的形成和破裂的过程。
因为反身性的存在,在科学的研究方法论上,索罗斯认为波普的方法统一性原则(即当前的主流范式)存在根本的问题,即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统一起来,当前社会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是借鉴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更多地采取实证研究和逻辑检验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得出结论以预测未来或给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索罗斯认为这种研究方法用于研究社会科学的最根本的错误是忽略了人类也是其所研究问题的参与者,正是由于人类自身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这会极大地妨碍人们去理解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
因此,索罗斯认为不论是市场参与者还是货币和财政当局都无法把他们的决定仅仅建立在知识之上。他们的错误判断和错误观念会影响市场价格走势,更重要的是,市场价格又会影响到通过他们来体现的所谓的基本面情况。当前的金融市场范式认为,市场价格只是随机地偏离理论上的均衡点但会归于均衡。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就金融市场而言,由于该市场为数众多的参与者的参与,各类信息会在不同参与者之间流传并对各个参与者产生不同的影响,然而对于金融市场的任何一个参与者而言,他所掌握的所有参与者的信息不可能完全,他所作出的决策在很大的程度上讲是错误的,正是由于各个参与主体的错误判断和决策,所以金融市场整体而言是会长期地偏离其均衡位置(如果存在一个均衡点的话,可以从股票市场来理解,很多股票的价格都会长期地偏离其基本面而上下波动)。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市场的均衡更多地是一种刃锋式的均衡。那么主流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假设——金融市场总是会自动回复到其均衡的状态——就犯了根本性的错误。索罗斯大胆的认为当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主要归咎于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建立在这个错误的范式之上。
在对反身性理论有所了解之后,接下来谈谈索罗斯认为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
二、索罗斯眼中金融危机的成因
和多数人把金融危机归咎于格林斯潘错误推行的税率政策、华尔街因贪婪导致的肆意的金融产品研发等不同,索罗斯认为它们只是诱导和外因。正如索罗斯在书中对金融危机所作的分析,当前的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同时
伴随一个酝酿了长达25年的超级泡沫。这两个泡沫的产生都是错误的流行观念导致的结果。
这个错误的认识就是自由放任主义(索罗斯给了它一个特定的称呼叫市场原教旨主义),也就是经济理论中的市场均衡理论。这套理论认为人类不加限制的追求自利的行为会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企业会在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的状态从事生产,消费者会在边际效用等于市场价格时消费,市场最终能达到均衡点。具体在经济上的体现就是供给和需求最终会趋于均衡,体现在金融市场上就是金融产品价格最终会回到均值。但是实际情况是,不管是供给面还是需求面都会受到市场的影响,理想中的均衡常常并不存在。这套错误的理论不仅不能令我们意识到我们现有知识中的错误,反而怂恿我们过度利用这可能错误的知识去操控我们所在的世界,使得世界进入错误认知所主导的循环之中,直到错误所扭曲的世界进入荒谬的地步而无法持续,最终发生崩溃。如今的美国金融危机就是这种错误认识的生动写照。
自从20世纪80年代自由放任思潮流行以来,政府干预是错误的说法深入人心。以美国这个最发达国家为中心,发生了三个流行趋势,而每一个趋势中都存在缺陷:⑴ 第一个趋势是信贷扩张在长期会永不停止,房地产和消费信贷不断上升,信贷余额占GDP的比例不断上升,美国人陷入大肆举债消费的陷阱中。⑵ 第二个趋势是金融市场全球化,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可以追求反周期政策,美国消费者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和节衣缩食积累的储蓄涌向美国这个金融中心,欠债人过着比债权人优越得多的生活。⑶ 第三个趋势是金融监管的淡出和金融创新的加速。这导致了人类贪婪的错误没有受到任何阻止,反而因为盈利的巨大和监管层默许,增大了金融创新的规模尤其是杠杆规模的放大,无疑,金融创新可以提高资金效率和降低资金风险,但过度使用杠杆并不是创新的内容,它带来的是过度的风险。这三个趋势依据的都是一个错误的假设,那就是市场会趋向均衡,而偏离不过是随机偶发现象。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证明,均衡是梦想,更多情况下是人类在错误的认知左右下走向狂热,最终走向崩溃。
基于这样的认识,索罗斯提出人们需要一个新范式来理解正在发生的一切。索罗斯通过反身理论分析这场金融危机,认为不论是市场参与者,还是货币和财政当局都无法把他们的决定仅仅建立在知识之上。他们的错误判断和错误观念会影响市场价格走势,更重要的是,市场价格又会影响到通过它们来体现的所谓的基本面情况。而流行范式则认为,市场价格只是随机地偏离理论上的均衡点但会归于均衡,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的观点从来都不符合真实事态。也就是说,市场从来不会按照经济学理论假定的那样达到均衡。在观念和现
实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自反关系,它会产生一种先自我增强但最终自我溃败的暴涨—暴跌过程,或称其为泡沫。每个泡沫包含一种趋势和错误观念,并以反身性的方式相互作用。
三、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
要解决当前的危机,索罗斯主张加强政府的监管,他在监管问题上保持反身理论的一致性,把政府一定的监管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部分。他认为,“金融市场并不必然走向均衡,如果只靠市场机制,它们就会走向狂热或是绝望的极端。它们应该受到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
与此同时,他认为基于反身性带来的世界的不确定性,政府作为监管者的角色不能缺位,但是监管者同样也会犯错,这就要求监管者随时重新探讨和改进监管环境。因为人类不能认识终极真理,所以随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是监管当局的责任。
不过,在索罗斯的观点中并不完全否认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市场会比官僚更适应环境的变化。”他强调,在稳定经济的前提下,给市场以最大限度的回旋余地。
依据索罗斯所提出的“反身型理论”,我们可以为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加大行为科学的研究,危机的治理应侧重于改善人们的心理预期
索罗斯的可错性观念和行为经济学认为人的不完全理性有着共通点。它考虑了主体的认知不完全性,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学来说,可以更好地揭示客观经济现象背后隐含的社会心理作用,也使其能更好的解释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往往是一种心理现象,当一国爆发金融危机时,大量的负面信息改变了人们的心理预期,从而采取一些应激的行为,这使危机治理变的困难。
危机的治理要有效的改变人们的心理预期,只有改变了人们的心理预期,才能改变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根据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行为会影响价格,最终使整个金融市场稳定下来,从而避免进一步危机的发生。
(二)对市场经济的弊端要有清醒的认识,危机治理中改善民生才是关键
国内有些学者认为,金融危机后不应该救市,市场一定会自行恢复。其实他们所奉行的就是索罗斯所提出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将市场绝对化,这种观念是非常危险的。而索罗斯对这种主义一直都是批判的。我们对社会科学的认识不应该绝对化,要始终抱着批判的眼光。
索罗斯认为要承认金融市场天生就是不稳定的。而新自由主义的信念就是:
放任金融市场,任其自生自灭,它自然而然就会趋于均衡状态。金融市场被视为一个钟摆,可能因外力的干预而失灵,但它们终究要回归均衡状态。但这次金融危机证明这种信念是错误的。金融市场可以走到极端,假如一连声的大起大落超过了某一点,金融钟摆就永远不会回到原来的位置。因此不能完全信任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只有从民生入手,藏富于民,才能促进消费,从而扩大内需,使中国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对宏观调控和市场之间的交互作用要有更深刻的认识,危机治理中要充分利用两者的互动关系
宏观调控是根据观测的经济数据进行调整的,而宏观调控者和市场参与者实际上处于一个系统内部的。根据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而参与者对宏观调控的心理预期必将影响参与者行为,这种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单一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改变政府的行为方式,尊重市场参与者各方的心理意愿,不断地进行反馈调整,会比一些生硬的宏观调控手段更有效。
四、我们小组成员对反身性理论的认识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们习得了反身性理论的知识,了解了此次金融危机背后隐含的深层次原因。下面就我们小组成员对该理论的认识及其运用加以阐述。反身性理论的最重要的实用价值就在于利用它来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跟踪市场在形成趋势后,由自我推进加强最后走向衰败的过程,而发现其转折点恰恰是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投资良机。
顺势而动的跟风所形成的主流偏见对市场所形成的推动是过度反应的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跟风者的行动能使市场自身的趋势加强。由于市场因素复杂,不确定因素越多,随波逐流于市场趋势的人也就越多,这种顺势操作的投机行为影响就越大,这种影响本身也成为影响市场走势的基本面因素之一。风助火势,市场被投资者夸大的偏见所左右,二者相互作用令投资者陷入了盲目的狂躁情绪之中,趋势越强,偏见偏离真相越远,实际上也使得市场变得越来越接近脆弱。过渡反应的市场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盛衰现象的产生。
我们市场中从998到六千多点的过程,之所以有这种波澜壮阔的情景就是因为存在着反身性理论这种自我增强的作用。反过来,我们市场从六千多点到目前的情况,也正是暴涨之后归于自我暴跌的衰落现象。
但其实,索罗斯的成功并不靠理论的高明或是模型的精准,而是靠他个人对整个金融市场的洞察和把握能力以及过人的胆识。
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反身模型都不能取代基本分析,它的作用仅限于提供基本分析所欠缺的成分。应用反身理论的前提就是要基本面分析准确,否则他不可能掌握市场大势发生转变的时间点,失去了基本面的判断,反身性理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三篇:《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读书报告
学生课程读书报告
姓
名
某某某
学号_
0000000_
专
业_ 软件工程__ 班级_**级软件*班
读书报告题目
××××××××××××× 指导教师及职称
XXX
开课学期
2011
至_ 2012 学年_1_学期
此处写题目(应用此格式)
学号:
姓名:
1.一级标题格式(黑体小四)
正文格式(宋体五号)
1.1 二级标题格式(楷体五号加粗)
正文格式(宋体五号)
参考文献
[1] 作者一, 作者二, 作者三等.论文题目.期刊名称, 年份, 卷号(期号):起始页-终止页.[2] 作者一, 作者二, 作者三等.书名(版次).出版社, 年份, 起始页-终止页.
第四篇:走出沼泽地读书心得
走出沼泽地读书心得
陈定勇
本学期我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每学期阅读教育教学着作1本并写读后感读书活动’,我从学校提供的四十余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中挑选了一本,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走出沼泽地》,认真研读,受益匪浅。书中所谈到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事例及原因和方法分析,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如身临其境,让我不知疲倦。更主要的是,这本书进一步提高了我对当代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必将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书中谈到青春期的各种心理异常,如多动症、学习困难、抑郁、不懂人际交往、离家出走、迷恋网吧、结交不良朋友甚至暴力犯罪等。这些问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学校,经常困扰我们老师,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护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必将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人生命运,也必将影响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复兴。
通过认真研读,我深刻的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是广泛而普遍的,它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生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特定的心理素质之上的,健康的心理如同健康的身体一样,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具有普遍意义,能够对他们个性的各个方面、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积极影响。书中例举了许多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对生活和前途失去了渴望的学生,甚至是被众人歧视的学生,如何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原因剖析、方法指导、心理干预等方法,摆脱心理障碍,并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命运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和方法让我感动,它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使我羞愧的感到自己过去仅仅是一个教书匠,根本不是一个教育者。
书中谈到:近年来,我国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有明显上升趋势。据保守估计,目前我国至少有3000万至5000万孩子存在行为问题。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据。心理健康问题,真正不容忽视,否则,害人误国。作为一名教师、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先从自我做起,像书中谈到的那样,以宽容的心态去疏导孩子,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不要给孩子太多的考试压力,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应适当放手引导他们朝着自己喜欢的正确方向去发展,对孩子不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指责,多一些表扬与鼓励。让孩子们像海鸥一样,勇敢地,向着更高更远处自由地飞翔。正如书中谈到的一个案例:小伟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很不喜欢一个老师,因为那个老师很凶,学生们都怕老师,所以他的成绩也一直不好。可自从他换了个懂得他心理需求的老师之后,他的成绩就突飞猛进。并且那次转折,也使他有了以后的巨大成功。看看书中的一个个鲜活案例,想想自己以往的工作,确实有许多改进的地方。
这本书是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想工作做得成功,要想祖国的花朵在阳光下健康茁壮地成长,必须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每个孩子予温暖和阳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由教书匠变为教育者;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国家、社会、家长、学生所需要的合格教师!
第五篇:软件测试读书总结
软件测试(第二版)书的一些总结
软件测试这本书分为了六个部分,介绍了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以下分部分是我的一些理解。
1.第一部分是软件测试综述,主要介绍了与软件测试及其相关内容的一些定义。
(1)什么是软件缺陷?
软件缺陷可以理解为导致软件失败的缺陷,失败的软件可以理解为不符合软件产品说明书或不符合用户要求的软件。
(2)导致出现缺陷的原因以及软件修复的难度(优先级)?
软件缺陷的原因实际是在说明书编写、设计、编码时出现了偏差错误,并且随着开发往后,更不容易修复。
(3)软件测试是要做什么?
软件测试目的是要发现缺陷,给出提示,并且给出一定的建议(也可以是提供缺陷优先级或严重性等度量)。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非要给出修改软件的建议,也可以是给出针对用户培训以规避软件缺陷之类的建议。并且软件测试所针对的范围是交付用户部分,所以测试要包含文档测试。
(4)软件测试时的原则
第一是不要求完全测试程序,要把测试控制在合理的测试量内(可由剩余缺陷和测试费用关系得到);第二是找到软件缺陷越多那么软件缺陷越多。
2.第二部分是测试基础,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测试方法(白盒与黑盒法的区别是是否参考了代码,动态与静态区别是是否运行了代码):
(1)静态黑盒法测试产品说明书。
(2)动态黑盒法,一般用来进行功能性测试。使用等价类划分的方法,将测试用例合理划分,将测试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并通过对测试用例和运行结果对比,得到测试结果。
测试不止是对数据测试,还要对软件状态进行测试(可参考状态图进行,测试软件状态转换是是否出现问题)
(3)静态白盒法,设计、编程阶段审查设计、代码。
(4)动态白盒测试,对程序中的代码段或者某个模块进行测试,测试用例不仅需要对数据覆盖(例如代码端公式里除数为0的情况),还要对代码覆盖(语句覆盖、分支覆盖、条件覆盖,一级比一级覆盖广一些)
3.第三部分是运用测试技术,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测试,如:配置测试、兼容性测试、外国语言测试、易用性测试、文档测试、软件安全测试,并以网站测试作为实例进行了讲解。
4.第四部分对测试方法进行补充。首先是自动化工具,可以减少测试一些性能难度,可以简单的在短时间进行多次测试;其次是共享测试,就一个软件的测试区域让不同测试者进行测试,属于内部测试;最后是beta版本测试,通过用户使用后的数据进行分析。
(1)自动化测试工具中负载压力工具与干扰注入器、噪声发生器的区别?
负载和压力工具测试软件,用来给软件加压,加载,比如在测试文本处理程序的时候,设置其处于的磁盘空间和内存很小。类似于负载和压力工具干扰注入器、噪声发生器并不是提供固定不变的压力、负载而是不断变化,更不稳定。
5.第五部分详细介绍了测试的步骤(和各个过程产生的结果文档):
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计划(包括:测试设计即在什么地方用用例,测试用例即测试用例详细说明,测试方法即怎样用用例)报告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问题时需要对软件缺陷进行跟踪,才能及时了解软件缺陷被提出了没,正在被解决没,解决掉没。跟踪其处在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6.第六部分是职业的介绍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