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里走出教育家》读书分享会
教育因读书而美丽
--------我校召开教师读书分享交流活动
我校非常重视教师发展,采取推荐书目和共读一本书等方式,引领教师积极阅读,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2018年1月24日下午,我校教务处在陈二俊校长的带领下,在党员活动室召开了《课堂里走出教育家》读书分享会,孙敬主任主持了此次会议。会上,教师代表积极发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育经历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感悟,畅谈收获,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或深情、或慷慨、或质朴,声情并茂地畅谈了自己的读书所得。有的抒发了自己在读书中感悟、成长、享受的喜悦;有的叙述了在教育大师的引领下,自己教育观念的更新、精神的洗礼;有的反思自己过去的遗憾,表达了“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的决心。靳建芳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重点谈了自己对“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理解,深刻到位;毕玉亮老师就“如何教的有趣”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努力方向;杨瑞彦老师重点谈到教师也只是个“工具”,如何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要给孩子提供帮助,帮助孩子就是帮助自己;霍智洁老师谈到自己的平板助学就能够对学生学习反馈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判断,而不仅仅是经验;李相召老师说教师要有使命感,要心怀祖国,兼济天下,一定要无私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完美呈现和绽放,就是“教育家”;贾利国老师结合自己教学经历,深刻反思教师成长的几个阶段,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刘丹丹老师说自主管理要从规划书包、规划学习任务等小事情做起。教师们精彩的发言,引发了参会教师深深的情感共鸣,不时搏得热烈的掌声。
通过读书、感悟、分享,老师们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启迪了智慧,共享读书的快乐,使大家在阅读中寻找灵感,在交流中启迪智慧,更在学习中超越自我。通过读书分享会,充分调动了教师读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全体教师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与书为友的氛围,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二篇:读《课堂里走出教育家》有感
读《课堂里走出教育家》有感
**中学 *** 贺千红老师说她会永远走在“胜任”的路上,我想我也在追逐“胜任”。在实践做教师之前我总觉得教书是容易的,感觉自己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感觉自己善于察言观色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感觉自己一定善于撰写教育教学类的文章,但是我没有做到,真正到实践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刚入职那会儿肯定要上汇报课,现在回忆那次设计的课还深感无地自容,明明上的是《蒸发与蒸腾》却把蓝色妖姬(玫瑰)的制作原理设计进去了,只是有一点相关而已。之后不管是上科学还是化学,教学设计一直按部就班的,最多只是微小的调整或修改。思其原因:平时缺乏琢磨,逻辑思路不够清晰;视野小,缺少赏识优秀课例,没能将生活中的事例充分融入到课堂中,上的课就显得乏味,趣味不足。我个人是个热爱生活,喜欢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人,当然也非常希望教到的学生也喜欢观察生活,探索生活中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就像王春易老师陪着学生一起做果酒、做泡菜检测亚硝酸盐、做酸奶、做腐乳,只要跟生活相关的都会去尝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知识,使学生们更爱生活,更会思考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科学能力。
经过一个产假的放空自己,重回讲台,我心中依然在追逐曾经的初心,因为没有做到满意的自己,因此还有许多方面要努力。最让我佩服的是,王老师因为校长提倡改革有段时间整宿整宿的睡不好、失眠、焦虑。而我只有初出茅庐时上公开课才会失眠,但不会好几个晚上睡不着,一年一年过去后不会因为公开课失眠了。如此比较下来,我是不是太没心没肺了,缺少了思考学生的需要,如何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科学、务实的帮助。一个优秀的教师或一个受学生热爱的教师应该首先给学生温暖、温馨、舒服的学习氛围,体现出对学生的爱。我们做教师不是因为喜欢孩子吗?那就用实际行动来描绘我们的初心。现在被安排上科学和体锻活动,我还是想上好这两种课的。但学生才不管老师的想法,总有学生不重视、做小动作,好动的男生动作幅度大了些就甩疼了另一位男生,受伤的男生难以忍受得趴着,我心里很忐忑,最怕出现伤害事故了,还好没什么大碍,但是不管有意还是无心,前者必须要给后者道歉。我该怎么引导才不让前者反感?因为是外地生,我必须考虑到他可能是敏感的倔强的,因此措辞一定要谨慎,初一的学生处于青春期还可能有逆反心理,更让我小心翼翼。我没有用生气的语气,否则他是听不进去的,平和地问他该怎么做,他知道要道歉但是拉不下脸,始终不愿走近受伤的同学,我语气重了些坚持让他移步过来道歉,还好这个孩子不难弄,还是听我的话了。但是地上还残留着他的“武器”,当然该他处理掉咯,看他无视地上的垃圾,我还是开口了,他不情不愿地捡掉。这件事情我自认为处理得妥当,没有伤害挑事者的尊严,让他知道即使无心的伤害也要道歉,受伤的男孩应该能感觉到老师能设身处地体会学生的感受并为他打抱不平。自从这件事之后,受伤的男孩每次在我课上都踊跃发言,加之我经常走到他边上看看他的学习效果,他跟我就亲和了许多,偶尔会提供我一些帮助。而另外一位男孩课上还是“吊儿郎当”,但是课后能够主动与我说几句话,我想这个孩子还是可以教化的。
另外一个班,有个小胖子每天穿着黑色的阿迪达斯运动服,好像要表现得自己某方面与众不同的优越感,活动课上他拿了飞行棋,结果没人跑过来跟他玩,就坐在自己座位上喊“谁要下飞行棋?”很遗憾没人睬他。看出来了,他人缘并不好。见没人过来,他就开始发脾气,捶打桌子拍打棋盒扔棋子„„好一会儿,还是没人过来。我建议他主动去问问空闲的同学,“我才不问呢!”继续嘴里不知道骂着什么手上不停地虐待着桌子和棋子。估计他真的太无聊了就起身去问同学与他下棋,结果没人愿意,他回到座位上就趴着,肥嘟嘟的小手摩挲着眼睛。看来他内心受伤了,我过去想陪他下棋,结果他来一句“你又不会下。”这孩子真不会与人交往,简直没法沟通,活该没人愿意陪你下。我心里狠狠道。既然不需要我,我就不说话好了,但我还是待在他旁边,觉得他挺好玩的。他还是留着眼泪扔棋子捡棋子,持续了一段时间,他耐不住了,还是问我“老师,你下吗?”这还差不多,我也摆摆架子“你不是认为我不会下的嘛?!”他微低着头没回我,知道他无言以对,“以后好好说话,知道吗?要下棋吗?”此时离下课快不到十分钟了他还是要下的,可见他多么喜欢飞行棋。我想他通过此事应该能体会到与人沟通时语言和语气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效果。课后我悄悄打听了这个孩子的脾性,同学眼中他就是个不顺心就发脾气的孩子。但是他应该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受控制的脾气严重影响了自己的人缘和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我想在接下来的时间或许还有机会让他注意到这点。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提供合适的学习氛围,还要进行一定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
2018年3月30日
第三篇:走出班级读书会的“误区”
走出班级读书会的“误区”
苏延清
班级读书会是近年来风靡中小学校园的一种有组织的主题读书活动,是在原来的课外阅读和班级读书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读书活动。大量的实践证明,多样性的不同风貌的班级读书会,可以开启学生多元的思考向度与思维的辨证,促使学生将知识与经验结合成随时可用的能力。
近年来,笔者多次走进自己所在的学校和兄弟学校组织的班级读书会现场去参观学习,读书会上众多的创新方式,真正达到既让孩子们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又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可以说,班级读书会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阅读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然而,就笔者了解,目前,中小学班级读书会在活动目的、设计理念、活动计划、活动组织操作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中小学班级读书会还在低层次上徘徊,许多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着诸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读书会没有走出语文课堂
在一些班级读书会上,课堂的主导权依然由教师把握,不能做到和学生平等对话,共同讨论。有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试图面面俱到,总希望把优美的段落让学生反复阅读,并进行大量摘抄工作。有的教师把班级读书会变成过去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和好书推荐课,只让学生泛泛介绍读过的书。
不可否认,班级读书会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若干理念是一致的。比如强调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让学生多设问、多思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等学习方式。班级读书会一般用的都是以一本完整的作品为阅读载体,要走出语文学习中解决“字、词、句”的 “小天地”,活动设计要做到力求从把握作品的“整体”和“细节”两方面进行。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还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切记像细致地讲授一篇课文那样的做法。2.忽视教师的解读能力
班级读书会不是教师的讲读课,但真正做到学生对作品的全面深层次的理解,缺少不了教师的高水平的“适时点拨”,从这样的角度讲,对于指导老师的阅读素养具有较高的要求。
班级读书会的材料多为文学名著,与课文相比篇幅更长、线索更多、结构更复杂、语言更丰富灵活,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文学解读能力。目前许多中小学教师由于时间的限制和职称晋升的压力,阅读量不大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多数教师阅读多偏重于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设计方面的书,因此,文学解读的能力相对不高,阅读策略缺乏创新。在儿童文学阅读方面,教师没有以柔软的童心去阅读,而总是习惯在作品中简单的挖掘教育意义。3.教师角色定位不准
大量的事实证明,班级读书会最忌的是教师的过度介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实际上是在语文教学和自由阅读之间取一个过度点——既体现教师对阅读的“主导”,又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所以,很多教师参与太多,有“满堂灌”之嫌。
事实上,目前,读书中小学生青睐优秀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就儿童文学阅读而言,教师未必一定比学生阅读得更深入、体会得更真切,因为儿童文学作品是以描写孩子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见长,特别是一些描写他们生活的作品,可能学生读来更觉有趣。许多时候,学生的观察更加仔细,更具有洞察力,所以,教师最好把自己定位为“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来和孩子一起平等的“对话”。定期并向学生推荐好书,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4.忽视班级读书“库”的建设
目前,许多中小校建立了自己图书、阅览室,储存大量的阅读书籍和期刊。这些图书和期刊是班级读书会的主要“硬件”。因此,许多教师把学生阅读目光瞅在了学校的图书阅览室的书籍上,忽视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但实际上传统的班级读书角在班级读书会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班级图书角中的书籍具有阅读方便、适合学生的胃口等特殊作用。建议在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中我们不妨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读书活动中,每个小组建立起图书角,书由学生自带,建立制度,完善管理,培养图书小管家;二是在图书角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建立起个人小书库。使图书角扮演好班级读书会的“材料库”角色。
总之,班级读书会的创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也不可能等所有问题都解决后才进行。需要我们抱着一颗阅读的童心和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写作能力的责任心,不断的去探索和创新。
第四篇:走出课堂的教学
走出课堂的教学
华阳中心学校 仰正玲
今天上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主题是“春天的发现”。因为开学初天气还很冷,早春的迹象还没有,我们二年级组就商量了把第二单元的课程提前上,第一单元再接后上,方便学生对春天感性认知的学习。
第一课的题目叫《找春天》。原来的教学资源仅限于书本,叫孩子们想象说的也只是他们看见的书本上的东西。孩子们只记得当前看见的事物,回忆以前的东西太空泛了,也许这是引导他们观察的少的原因吧。
今天的教学我改掉以前的教学模式,决定先带孩子们去“找”,找完了再回教室来上课。开始上课了,我先请同学们读题,问学生题目的关键字要我们干吗?大家说“找”。
“那我今天就带你们出去找春天。”
孩子们一听要出去,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身体也坐直了(平时要我强调课堂纪律才坐直)。
“出去可以,但我有要求,做到了才行。”
“快说!快说!”看他们眼睛放光,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我不忍再耽误时间。
“请你们排着队,安静地走出教室,在校园观察的时候不准大声喧哗,以免打扰了别的班级上课,可以吗?”
“可以!”孩子们大声地回答。果然,他们排着队,安静地走出了教室,在校园四周三五成群地观察着,我也跟随他们一起在校园内边走边观察。说真的,如果不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春天,学习课文,我还从没有仔细地观察过春天。我边观察边引导他们比较发芽的树叶、小草的不同;看见了花儿再叫他们从形、色、大小等上面比较。可惜校园不大,花儿也不太多,植物大多数是常青的。能观察的地方都看了,我又带领他们回教室。在上楼的时候,我听见不知谁一直小声地告诉其他人要安静不准吵之类的,平时就是叫破嗓子也管不了几分钟,可今天孩子们却表现得很优秀。看来,好习惯的养成还是需要我们老师多动嘴讲讲,多动脑想一想,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本班的孩子的。
回到教室,不等我开口,已经有学生高高地举起手来。我请学生们把他们看见的用完整的话来描叙,并把关键的词语写在了黑板上。孩子们很兴奋,课堂气氛比以前活跃多了。讲完了对学校的花、草、树的发现,我又请学生说说身边的其他发现。有的就说我们现在脱掉了棉袄,不象冬天穿那么多了等等。我们从实地先观察,再到身边的人,最后是回到文本的教学,学生们说的都很好。
“现在我们来看看,经绍珍找到的春天和我们大家找的春天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你们想不想仿照她的模式自己也写一篇《找春天》的文章?”
“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如何写的,读——”孩子们声音响亮地读“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接下来我们一边识字,一边读文,理解文意,再把黑板上的学生写的词语或句子放到课文中去,引导学生一段段地读原文,再把自己说出的词放在文中仿写,再读自己仿写的部分。学生们的兴致空前地高涨,朗读的也比平时有声有色多了。读一段原文,读一段自己仿写的,多次地读他们都不觉得厌烦。有认为别人说的不好的,大家都放开了说,然后在大家的讨论、比较下运用最好的语句。
课上结束了,学生们马上动笔改写文章。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改写,居然真象那么回事。看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哪怕是短短的十几分钟,孩子们人人都在参与学习,这不仅仅让教学变得轻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
我想:走出课堂学语文,教学如果经常性地让学生融入到自然、融入到实践生活中,不愁他们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平时我们不是一直在追求高效课堂,如何让课堂高效?我认为只要你在合适的时间放手让孩子们去学,正确地引导他们,多训练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何愁没有高效课堂?
第五篇:《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读后感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读后感
这个学期学校组织新教师开展了读书活动,书的名称叫做《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通过读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许多教育名家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积累的教育智慧,了解到这些教育名家看似各不相同的教育方法,实际上都是用智慧、用一颗爱学生的心从事着教育事业。联系我自己的教育之际,对我的触动很多,如何才能使我的课堂也能像名师的课堂那样让你们喜爱,一直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
如今的孩子看得多,听得也不少,想激趣,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有时真的很困惑:“孩子们,我该拿什么来吸引你们呢?”没有兴趣就不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如何让课堂变得有吸引力?如何让音乐课真正被孩子们的心灵所接纳?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地寻找答案,终于体会到:爱,是我和孩子们快乐学习、和睦相处的源泉。课堂常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保证。然而,当我走进教室,看到每个孩子都在不亦乐乎地说着、做着其它事时,我想:如果我大声吼叫,一定会有很多学生被我震住,但是还有一些还是会继续的。如果你认为通过默默地注视,就让他们乖乖停下来的话,那你要失望的。看你不说,不动,他们便会再次玩下去的,直到很久。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看到这种情景,我会微笑地对他们说:“今天你们不想上课,如果你们能把自己管好,我就邀请你们一起来学习。”好奇让他们很快静下来了。在精心设计的一个个游戏里,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从中感受到课堂的美,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提醒教师要做到“有教无类”,在教师的心灵天平上,给每一位学生应是同样重的砝码。也就是说,我们对每一位学生都应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有些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对他们“另眼相待”。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几年的教学使我发现,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好动的学生,让他们单独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确实是强其所难。为了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不伤自尊心、学有所得,我让他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积极参班级管里,但是他们具有表演的才能,此时我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表演。这样使这些学生有了收获,而且对学习也有了兴趣。
教师要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仍是我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