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通力共建幸福家庭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通力共建幸福家庭
“鸟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对每个人而言:家是承载亲情的港湾。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逐渐成为社会流动的主体,但由于户籍制度及其它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民工们将孩子留在农村由亲戚代养或寄养,致使父母和孩子长期处于两地分离的境地,家庭不再温暖。由此,在我国农村许多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由于无法享受到父母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健康、心理和思想等方面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留守儿童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对许多留守儿童来说,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的声音,长期亲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在外务工者最关切的问题。更可怕的事,由于路途遥远,许多留守儿童与父母甚至几年都难得见上一面。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心理出现问题,不少孩子成为问题少年。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犯罪者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当年的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关爱那每一个如花绚烂的生命,他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找回家的温暖,重回亲情的怀抱。
依靠政府有关部门,净化学校周围人文氛围。学校社区的文化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鉴于留守儿童还属于未成年人,对于黄色信息、暴力文化等缺乏是非辨别力与抵抗力,因此,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整顿、清理学校社区周围的文化环境污染,依法取缔
不健康的黑网吧、黄色电影院、游戏厅,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社区娱乐活动,优化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开展“手拉手”结对,让农村留守儿童树立信心。将“手拉手”结对作为当前推进共青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重点和突破口,突出“结对”可操作、易量化、重长期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壮大结对关爱的工作队伍。通过各种形式的“手拉手”结对,让农村留守儿童有朋友、有伙伴、有目标,帮助他们拓展视野、展示风采、确立榜样、树立信心,保持良好心态、培养健全人格。充分动员大学生村官及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大学生村官与青年志愿者与农村留守儿童做游戏、聊天、做家务,和他们交朋友、做伙伴,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规范日常行为习惯。向各大高校发出倡议,让大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的对子,对贫困留守学生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如给他们寄学习资料、学习用具等,并长期与留守儿童保持电话或书信的联系,形成一个长效机制,让他们心理得到抚慰。各地妇联组织机关干部、教子有方的家长、离退休的教师等与留守儿童结成“爱心对子”,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同时'广解孩子们的焦虑和需求,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
推行寄宿制,解决留守儿童监护权缺失、教育滞后问题。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提高住宿条件。组织教师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做学生的“代理家长”、生活知情人、学习引路人、成长保护人,也可组织品学兼优的同学与留守学生结成互助对子,让留守学生在学校受到
平等的教育。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应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或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心理指导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变留守儿童为随行儿童,让家庭团圆。留守儿童即使有外部的关注,但是没有亲情关注,那个效果是有限的,特别是心灵成长。让留守儿童随父母到城市打工地来上学,不仅能让留守儿童们与父母团员,获得成长中更贴心的关怀,同时能够利用城市中相对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得到更好的教育。同时对当地的孩子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激励。现在城里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学习动力不足,如果一个班里能有几个打工者的子女,相信对这些城里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另外目前我国老龄化的提前到来,许多城市义务教育资源闲置严重,拿出来为外来打工子女使用,其实也是在培养城市未来的人力。
创新机制,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有机统一。对于留守儿童,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妇联可大力推广培训代理家长活动,提高留守儿童所在代管家庭的文化素养。留守儿童所在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关怀,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长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学校要肩负起教育好留守儿童的责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大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激活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
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让孩子们自尊、自立、自强而富有爱心,让孩子们在黑暗的日子里不再害怕,孤单的岁月没有眼泪,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不断向上,勤奋进取,正视自己所拥有的幸福生活。社会呼唤爱,让更多的人来关爱留守儿童,走近留守儿童,让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留守儿童如花般在绽放在祖国的阳光下,共建幸福大家庭。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幸福家庭”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幸福家庭”主题爱心活动,是为了进一步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来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在此,我代表县卫计局向辛勤工作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一线的各位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办好事、送温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对策划并精心准备这次活动的洋坪镇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一大批农村夫妻纷纷外出务工经商,他们的孩子留守在农村老家,由祖辈、同辈或学校代为照顾,出现了“父母在外打工创业揪心,临时监护人教养闹心,社会关注教育问题担心”的社会现象。远安县是农业大县,每年有近4万人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数量不在少数,这么大一个群体,如果他们不能健康成长,将直接影响远安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提高对关爱留守儿童的认识,自觉把关爱留儿童的工作融入计划生育发展的大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发挥优势作用,为人口计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镇计生协要联系人口计生工作的实际,充分利用计生协会点多面广、网络健全的优势,把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作为全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的最佳切入点,当作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亮点工程来抓,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建立台帐,摸清底子,在做好相关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完善机制,加大宣传,强化督查,严格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从去年开始,左家坪村在县卫计局、镇政府的具体指导下,开展“阳光家园”活动有声有色,他们通过健全网络,完善机制,强化责任,以人为本,切入计生,取得了显著成效,会后其他村居可去看看,学习他们的做法,借鉴他们的经验,回去后扎实深入开展好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在这里我就此项工作再提三点要求:一是要摸清本辖区内留守儿童情况和实际需要,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和信息管理工作台账;二是要明确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关爱活动方案,形成合力,主动关爱。并结合全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一对一”帮扶大行动,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提供帮工、陪护、捐助等形式的服务;三要拓宽活动形式,确定重点和及时救助对象。希望乡镇能组织、帮助各村打造更多的“阳光家园”。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努力将“阳光家园”打造成和留守儿童的爱心港湾,建起留守儿童活动室。活动室内要有图书报刊、有基本的文娱设施,可以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播放电影或戏曲,有条件的地方还能上网,孩子可以随时去娱乐,还能与外出务工家人网上见面聊天。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是建设文明远安、和谐远安的切入点,是破解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瓶颈,希望同志们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讲究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实效,真正做到让留守儿童开心,让外出务工人员放心,切实开展与流出人口的情感互动,有效推进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为远安的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三篇: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在我国社会城市化进行的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儿童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留守儿童在家大部分由祖辈或亲戚托管。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达2000多万。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直接关爱和教育,加上祖辈、亲戚情感溺爱和教育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学习成绩、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同时由于隔代教育弊病颇多,许多留守儿童萌生了“自己不如别人”、“被人遗弃”的思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顺利的健康成长。
从农村留守儿童在我校的表现来看,有一些留守儿童各方面的表现令师生称赞,但是 “留守儿童”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性格孤僻,感情淡漠,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失衡,心理健康发展受阻,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2.学习成绩不佳,学习没有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不思进取、自由散漫、辍学现象严重。3.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4.存在不愿与人交往的现象,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
面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给予留守儿童生活上的关心,思想上的重视,心理上的关爱;把握留守儿童思想脉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在欢乐、和睦、关爱,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下面就我们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学校关爱。学校是孕育人才的基地,是承载梦想的摇篮,是撒播爱心的殿堂。所以我们要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优势,将“关爱留守儿童”这一工作具体做到位。我校有留守儿童340人,我校历来比较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具体做法有:1.针对他们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切实为留守儿童做实事,做他们乐于接受的事,细心观察留守儿童的言行,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贴近“留守儿童”。防止教师、同学歧视留守儿童,严禁教师以任何理由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留守儿童;2.不使用不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给留守儿童施加心理压力。保证农村留守儿童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充分利用有效教育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3.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并针对留守孩子的性格,家庭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成长记录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形式,内容上要突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以及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建议,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关注。4.避免部分儿童与社会上不良少年接触,使留守儿童日常的学习生活都在学校统一管理下有序进行,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使留守儿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5.学校让每位老师与相应的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做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老师,对有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引导,使留守的孩子们有较好的亲情和教育补偿。比如我们有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留守儿童洗头发或指导他们讲卫生等生活小事让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的爱与关心。6.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教师同学接触的机会,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如书画比赛、文艺活动等,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交往,注重培养他们合群、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乐趣,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7.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据我们了解多数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祖辈教导,或顶撞祖辈,或行为不端,我行我素。有些留守儿童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出现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同学等诸多问题,如果不加强其纠正的话,留守儿童很容易就会发展成“问题儿童”,因此我校经常对留守儿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道德观,正确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这也是我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点。
二、家庭关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整天都“望”着子女成才,却忽略了正确的引导教育,常常会事与愿违。1.家长要转变观念,切实负担起责任,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平时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并尽量多地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与机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在情感上多给孩子慰藉。2.农村父母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溺爱或过分严格。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做了好事,应予以适当精神鼓励,若是犯了错,万不可拳脚相加,要多分析、引导、沟通,从思想道德上进行教育。3.父母要让孩子体会到不在身边的亲情和温暖,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视频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因为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心理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
三、自我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和社会的关心、爱护与正确引导密不可分的,“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必须教孩子掌握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教育,学校、家长应密切配合,鼓励留守儿童努力学习,在不断完善自我个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心理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去。这样,便能很好地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和水平,并发挥其自主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锻炼留守儿童的社会活动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信心。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和焦点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甚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爱留守儿童不仅是学校要做的工作,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共同的期待给了我们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追求给了我们共同的渴望。我们绝不能让一个“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孩子。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真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官田乡中心小学
2017年3月29日
第四篇:浅谈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浅谈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吉林市第二十二中学校
韩东梅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留守儿童最聚集的地方。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毫不犹豫的扛起这份重担。我们工作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我们应该多关心学生,尤其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根据我在农村小学任教以来的所见、所为、所感,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对留守儿童要有爱心、耐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用自己的爱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
我所教的班有一位学生叫柳宏斌,他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老的奶奶照顾他,他每天上学都迟到,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写,学习成绩老上不去,我耐心教育他,他当耳边风。后来我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他因家庭情况不好而承受压力过大,导致其患上了“心理疾病”。此后,我主动找他进 行交流,谈心,鼓励他;让班干部陪他上下学;课堂上鼓励他举手发言,课间组织学生和他做游戏……慢慢的他变了,不再迟到,开始交作业,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俗话说得好:“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二,关心留守儿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留守儿童相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是可怜的,他们没有父母的疼爱。因此,我们关心他们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用老师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这要求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不在感到孤独无助。
班里还有一位学生名张冬月,他幼年丧父,他与常年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困难,得知这情况,我给她送去书包、铅笔等必须的学习用品,以勉励其刻苦学习,同时学校还发动学生为他捐款。虽然我们不能给他们很多物质上的帮助,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真诚去感动每个留守儿童那颗幼小的心灵,从而激发他们好好学习,热爱生活。
三、关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
梁秋丽是我班的一位女同学,父母均在外地打工,寄养 在亲戚家,而且父母因关系不和正在闹离婚,这个女孩由于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养成不好的习惯,学习成绩也不好,经常出现一些不该发生在这个年龄女孩身上的事情,我和科任老师经常鼓励她打电话给父母,让电话传递家庭的温暖,慢慢引导她向好的方向发展。使她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经常给孩子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班级有手抄报、音体美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填补了学生心灵的空白,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另外,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
四、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对学生 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或给他们开小灶,真正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
总之,作为班主任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第五篇: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浮梁县仙槎学校
黄国平
在我国社会城市化进行的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儿童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留守儿童在家大部分由祖辈或亲戚托管。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达2000多万。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直接关爱和教育,加上祖辈、亲戚情感溺爱和教育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学习成绩、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同时由于隔代教育弊病颇多,许多留守儿童萌生了“自己不如别人”、“被人遗弃”的思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顺利的健康成长。
一、从农村留守儿童在我校的表现来看,有一些留守儿童各方面的表现令师生称赞,但是 “留守儿童”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性格孤僻,感情淡漠,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失衡,心理健康发展受阻,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2.学习成绩不佳,学习没有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不思进取、自由散漫、辍学现象严重。3.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4.存在不愿与人交往的现象,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面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我们各级政府和学校都必须给予留守儿童生活上的关心,思想上的重视,心理上的关爱;把握留守儿童思想脉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在欢乐、和睦、关爱,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校关爱:学校是孕育人才的基地,是承载梦想的摇篮,是撒播爱心的殿堂。所以农村中小学要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优势,将“关爱留守儿童”这一工作具体做到位。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有留守儿童近二百人,我校历来比较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具体做法有:1.针对他们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切实为留守儿童做实事,做他们乐于接受的事,细心观察留守儿童的言行,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贴近“留守儿童”。防止教师、同学歧视留守儿童,严禁教师以任何理由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留守儿童;2.不使用不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给留守儿童施加心理压力。保证农村留守儿童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充分利用有效教育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3.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并针对留守孩子的性格,家庭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成长记录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形式,内容上要突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以及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建议,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关注。避免部分儿童与社会上不良少年接触,使留守儿童日常的学习生活都在学校统一管理下有序进行,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的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使留守儿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4.班主任经常对走读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让各班的班主任同时兼任自班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老师,对有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引导.根据孩子心理特点,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和鼓励,多运用先进事例来激励他们奋发向上,逐步培养孩子道德成长意识,使留守的孩子们有较好的亲情和教育补偿。5.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教育环节,如果在学校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很容易给留守儿童带来更多的问题,老师是学生的父母,如果老师都不能以像父母的感情来对态自己孩子的话,就会很明显给学生加重心理上的负担。老师应该从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加大对学生的辅导。我校要求全体老师们特别要关爱“留守”的学生,因为他们远离父母,要让他们感到学校的温暖,感到老师的亲切,让他们感到老师就像父母一样,让他们在学校里感到生活的愉快,把学校看做他们的家庭。6.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教师接触的机会,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如书画比赛、文艺活动等,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交往,注重培养他们合群、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乐趣,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7.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据我校对留守儿童的统计资料显示:60%的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祖辈教导,或顶撞祖辈,或行为不端,我行我素。有些留守儿童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出现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同学等诸多问题,如果不加强其纠正的话,留守儿童很容易就会发展成“问题儿童”,因此我校经常对留守儿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道德观,正确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这也是我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点。
三、政府关爱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更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也应该从经济、政策、教育上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做出一定的努力。1.政府部门应出台系列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措施。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解决农村务工人员子女在城里的受教育问题,让农村孩子不再留守,可以跟着父母一起进城,既可以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又能够接受较好的教育;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2.为农民工提供较好的就业条件,农民工的基本技能在很大程度上都比较欠缺,就业的前景很不乐观,往往都是以体力活为主,加强对农民工的免费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条件,有助于改善农民工家庭的经济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可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经济生活,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更加宽松的经济生活空间。3.政府要在社会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宣传,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让社会各种力量为保护留守儿童的利益,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
四、家庭关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整天都“望”着子女成才,却忽略了正确的引导教育,常常会事与愿违。因为为人之父母,就应当从现在起给“留守”在家的孩子更多关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上。1.家长要转变观念,切实负担起责任,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平时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并尽量多地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与机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在情感上多给孩子慰藉。2.农村父母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溺爱或过分严格。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做了好事,应予以适当精神鼓励,若是犯了错,万不可拳脚相加,要多分析、引导、沟通,从思想道德上进行教育。父母要让孩子体会到不在身边的亲情和温暖3.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将来他们踏入社会,影响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要让孩子体会到不在身边的亲情和温暖,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因为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心理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
五、自我关爱 :留守儿童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和社会的关心、爱护与正确引导密不可分的,“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必须教孩子掌握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教育,学校、家长应密切配合,鼓励留守儿童努力学习,在不断完善自我个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心理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去。这样,便能很好地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和水平,并发挥其自主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锻炼留守儿童的社会活动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信心。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和焦点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甚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爱留守儿童不仅是政府和学校要做的工作,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共同的期待给了我们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追求给了我们共同的渴望。我们绝不能让一个“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孩子。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真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