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弟子规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清代李毓秀所作。
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其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弟子规》浅显易懂,文风朴实,说理透彻。这里就孝弟读后感如下:
书中道出为人应孝顺长辈,顺应长辈之心,做符合传统长辈之意,则为人之孝。
文书中大意说了父母的呼唤、命令、教诲、责备等,都应恭谨俯首而听;出行办事要告诉长辈,任何小事物都不可以轻之;亲人所喜好与憎恶,我们都应顺应他们;亲人有过就用柔和语言而劝导,生病就应该不离床的侍奉。亲人离去,则应该守孝素食三年,待离去的亲人应该象亲人健在一样对待。这就是为人之孝!
谨篇后感
本篇教导我们早上要洗嗽、大小事后要洗手、穿戴整齐清洁、饮食要正常、行走要端正、入室应轻盈、做事要冷静、不接近斗闹场所,待客要有礼,求人用物借物要以礼而行。
文中作者把个人的起居、卫生、行为、礼仪等用了简单明了的三字组成加以述说,教我们从生活中的一点滴小事做起,这样才能符合人生的谨慎从事,做个有礼之人!
信后感
文中作者引用言信、自省、自砺来规导全文。让人们要做个正直的人,从言行举止上来阐述了全文。说话做事要清楚正确,犯错能改就好,无心之失与有心之失,虽是同样是错,但意义不同,无心之失可以谅解,有心之失就不可原谅。生活中要近对自己有激进的朋友,远离凡事顺利自己的朋友,因为那样,我们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就可以自省自砺。
泛爱众
全文以做人要有仁爱,不骄不躁为宗旨。倡导我们不要喜新厌旧,不揭人短处,不论他人是非,不讨好有钱有势的人,不在贫困的人面前摆显骄横的样子,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施舍给别人,要忘记不要好的人或事,要记住对自己好的人,凡事要做到以理服人,那样别人才能从心里信服于你。
亲仁
本章叙说人有不同,有德仁的极少,教育我们多做有仁德之人。接近仁行,这样对自身有很多益处,相反坏的毛病会日益渐少;如果不行仁德,那会隐藏祸害,日久就会象小人一样,做任何事都没有仁德了,所以本章倡导我们要行仁德才能修身。
余力学文
本章说学习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光学习而不注重其它力所能行的事,那只能学到浮华而没真正的学问,只注重力所能行的事而不去认真学习知识,那只能成为鲁莽之人。读书时文具要整齐清洁、要按部就班的读、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学不到文中精髓。不是圣贤的书籍不要去用心看,只要用功用心就会接近做到圣贤所有的知识!
命自我作、福自我求
本章是讲述人与祸福虽是天理自然,但人的心是善是恶是十分重要的,人命是自然赋与的,但一个人的心善,那么他的命里就会产生福气与平安,如果一个人的心恶,就算是自然赋与最好的命运给他,那福气也会成为灾祸的。这里教导我们人人要修心从善,这样就会祸去福来。
第二篇:弟子规学后感
《弟子规》学后感
博大的中华文化一直是每一位中国人内心的骄傲,而在这无尽的历史文化中,最令人心生向往的便是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在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精典古籍为其核心,并以之为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和优秀美德。在不知不觉中,作为古代经典文化之一的《弟子规》走进了我们的工作当中。通过人力资源部提供的平台,我有幸向敖依昌学习了何为弟子规,弟子规和企业文化的相融合,也正是我们新兴企业所重视所需要的!
通过敖依昌老师的导读,我了解了《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编写的,全文共1080个字,由五章组成,句子短小精悍,却句句蕴含着生活的真谛。在我和同事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自身受到了一次次精神的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升华。
第一章“开宗明义”。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做到言行中小心谨慎,对人讲信用;在人际交往中做到与大家和谐相处,亲近有仁德的人。这些都做到了之后,就应该用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专业寿险知识与技巧。由此看来,古人更注重一个人的品行修养。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社会发展到今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量的各级各类的人才。试想:一个有着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缺乏正义和良知、缺乏诚信、凌驾于道德与法律之上的人,怎能担此重任?所以,要想做事,先学会做人,这比什么都重要!我司“诚实守信,专业高效,令行禁止,有爱尊重,务实创新,真情服务”的创司理念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父母是我们最亲最爱的人,他们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还精心的呵护我们成长,我们的点滴进步都会令他们欣慰不已。依稀记得在大学期间,当讲到“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时,我曾做过一个统计:认为自己长大了,什么事都不用大人管的人数比例为1∕3;曾产生过逆反心理,与大人对着干的占到1∕6。然而,把关心当成是责骂与荒谬,这就是年轻人最容易犯的错误。而这不就是第二章《入则孝》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吗?父母的人生经验比我们丰富,当他们指导我们怎么待人、处事时,我们都要恭恭敬敬地听,牢记在心。不
可以当成耳旁风,认为父母是老古董。父母说得对,我们要听;若是说的不合理,也可以做参考,忌强词夺理,让父母伤心、生气。生活中,做子女的还应该学会主动和父母沟通、交流,架起两代人情感的桥梁和纽带,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当发现父母有过错时,不能盲目的孝顺,也要讲究原则,绝不能置父母于不仁不义之中。这就是《弟子规》教导我们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为了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幸福,让我们谨记:百事孝为先!
作为职员,我们的言行就是代表了生命人寿深圳分公司。我觉得: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人看待生命深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与同事的相处中,不能只一味地要求他人如何尊重自己,而应先学会如何尊重他人,这就是《论语》所讲的“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应该从生活的细节点滴做起,无论是坐立走,还是说写听,无论是独处,还是交谈,都应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我们要结合《弟子规》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到努力的方向。做到“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注意自己对同事正能量的传播,用良好的品行去影响自己的同事、友人。这也正是第五章《信》所要求的。
孔子在《论语》中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说法,而我则有这样的感慨,但是,处于正青春时期的我却出现了疲态,日复一日、刻板的工作时刻影响着我的激情。究其原因,问题就出在自己的惰性见长。面对新知识、新事物,态度不严谨,只图路过,不求懂得了什么、悟出了什么,不求甚解,把“认真”二字放到了脑后。现在终于明白了“功夫到,滞塞通”的深刻内涵。想到以往在学校学生会要求干事对待学习、工作与生活要有正确的态度、要认真时,真感到惭愧。在树立终身学习的今天,我将克服惰性,挑战自己,在向每个前辈学习的同时,不断积累,不断成长!
《弟子规》文字虽少,内容却博大精深,我们学的还远远不够,其精髓绝不是短时间内我们能感悟透的。但有一点,我认为:《弟子规》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有些提法、做法与现代社会不符,我们不能全盘肯定;而其实质性的东西并没有改变,如讲孝道、讲友爱、讲文明、将礼仪、讲诚信、讲修养等这些
精髓的东西没有变,而且永远也不会变。这就要求我们学《弟子规》的知识及在践行方面做到: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时代特点,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为其增添新的内容,做到“日新又新我常新”。
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普及以国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将对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带来深远影响,亦将是我们民族复兴经济腾飞的坚实基础和原动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做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弘扬者。
做,始于《弟子规》,为人之本也!
(培训部 李斌)
第三篇:《弟子规》学后感
《弟子规》的启示
九月的校园,刮起一阵儒家之风,漫步于校园中,可听到同学们诵读《弟子规》声音,使人仿佛时空错乱,不禁怀念曾经忠厚的原汁原味的学术之风。
我认为,《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就是教我们如何自爱和爱人,自爱包括生活起居中的方方面面,面爱人则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长辈,包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首先是自爱。在形色份杂的现代,自爱的声音离我们似乎渐行渐远。在我看来,自爱就是自我尊重,自我保护及实现自我理想与价值的统一体。实时,每个人都有追求顶峰的目标,但生活的诸多因素,磨灭了他们的斗志,最终沦落于欲望的深渊。而《弟子规》中教我们自爱的方法十分简朴:能亲仁,无限好。即见贤思齐,书中还指出,个人良好的习惯要从小事开始培养,这也是自爱的一种实现方式,自爱对于女性而言尤为重要。虽说如今社会男女平等,但女性仍然处于劣势。所以作为女子,更应具备坚强的性格和一尘不染的品性,好好珍惜自己。
爱人是《弟子规》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是爱父母。世界上从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民族一样重视骨肉亲情。“百行孝为先,”无论何时何地,孝行都不该被遗忘,同时我们要将其发扬光大。其次,待人接物的言行举止也十分重要了。《弟子规》中描写了许多细节,看则微不足道,实却耐人寻味,无论是怎样做,都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相处更融洽,社会更和谐。如今,高楼建起来了,生活富起来了,人与人却更加淡漠了。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精神上的遗乏。
《弟子规》中道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适用,一个国家要自爱,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处处从人民利益出发,同时要正确看待自己国际地位,不妄自菲薄也不自傲自大;一个国家不是独立存在的,处于国际大环境中就应与其他国家平等共处,以宽容的心态去接受历史遗留的过错,不侵犯他国利益。在这点上,我对于我的祖国十分自豪。中国一直都兢兢业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而矗立着。
可以说,《弟子规》在继承儒家精神的基础上,更多了一些令人窝心的人情味。限于历史和朝代,虽然其也有一些不足,但总体方向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国家能继读弘扬国学精华,使中国精神能代代相承源远流长。
《弟子规》之我见
初次读《弟子规》,心里不免有几分可笑,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严谨了,但细想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习《弟子规》,那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该昌多么和谐的一幅画面啊!于是,我怀着愉悦而敬崇的心情细细品读《弟子规》。
《弟子规》教我学会感恩。过去总认为,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从不曾为此而感谢,也不曾对父母说过一句感激的话语,甚至还跟父母唱反调。当我读完《弟子规》,看到《入则孝》这一篇时,我不禁深感惭愧,书上说的自己几乎都没有为父母做过,真是太不孝了,学习了《弟子规》我懂得了如何关心父母,回报父母。
读了《弟子规》也让我明白:我们应该多欣赏别人的优点,不要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更不能对别人品头论足,“人有知,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话,即人美,即是美,物人恶,即是恶。”这是《弟子规》中的一句话。是啊,全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就像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青翠欲谪;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美丽,也许他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远远望去,绰约多姿,也会流露出几分美感。总之,只要我们用积极的眼光看问题,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人与人之间相处才会融洽,生活更加美好、和谐。
《弟子规》不反让我明白与人相处的原则,也让我懂得爱的真正含义,《弟子规》中讲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爱,地同载。”难道不是吗?我们每个人都愿意淋浴在爱的氛围之中,亲情之爱,友谊之爱,师生之爱„„被爱是幸福的,付出爱同样也是幸福的。当然,爱不是说说而以的美妙,而应该是估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读了《弟子规》,我懂得要去关爱每一个人,我想哪怕些许安慰,些许鼓励也能给人带去无限的温暖和力量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关爱每一个你所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吧!那么世界将礼满阳光,变得更加美好,不是有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许多,让我受益匪浅,党的十七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该行动起来,一起学习《弟子规》,发扬《弟子规》的优良传统,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爱因为在心中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题记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棵春天里朴素的小草,因父母的爱在我心中,让我贪婪地听吸着阳光雨露,将把我的一生覆盖。读《弟子规》里的“放则考,”才猛然地反思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言行,让我深深地领悟到:在人生的旅途上,父母的爱所赋予生命的深度与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父母的爱更周全。
当父母多唠叨几句:“天气凉了,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我会很不耐烦地回答说:“知道了”。殊不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想到平时自己感冒了,父母会担心地问这问那,带着我去医院,在厨房熬中药给我吃,给我们的照顾无微不至。那我们呢?当父母生病感冒了,我们是否也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意思是说: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况重时,更要昼夜服待,不可以随便离开,那作为儿女的我们,做到了吗?
我们从呱呱坠地时,父母的爱就无时不刻地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平日毫无节制地挥霍着爱的“支票”那我们是否有想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爱因为在心中,所以冬天要让父母温暖,夏天要让父母清凉,早晨要看望你父母,看看父母昨晚睡得昌否安好,晚上要准备好床铺,让父母睡得安定,反思昔日自己对父母的关心,真是惭愧啊!惭愧!
让我沉浸在爱的欢乐中,让我享爱在爱的温馨中,让我陶醉在爱的双臂间,让我偎依在受罪的怀抱里,让受罪永驻我心中,我将用我的爱去报答我的父母,附之行动,多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我相信我能做到,因为爱在我心中。
愿生活的芳香醇厚萦绕着我亲爱的父母,愿我全部的祝福揉进父母的心田,让父母的心中的花朵盛开如云。
——后记
传递中华文化,再现绚丽奇葩
——读《弟子规》有感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音律优美,就该读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沉郁扬挫,就该读杜甫的《三吏》《三别》,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壮志难酬、就该读屈原的《离骚》,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做人的准则,就该读李毓秀的《弟子规》,这部凝聚着孺家千年处
世哲学与生存智慧的经典著作,分别从七个部分向我们具体讲述了在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把尤其重视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教导我们要恪尽守,诚实守信孝顺父母,团结友爱、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真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
细细品味《弟子规》,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洗礼。“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衰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弟子规》以其恳切质朴的语言告诉我,在日常生活吕,要孝心力行,孝顺父母,更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顺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仔细想想,一个婴儿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需要耗费父母多少心血啊!他们需要一边工作养家糊口,一边腾出时间来照顾你,想自己所不能想,做自己所不能做,一切都因为了你,是啊,我的父母为我的成长倾注了太多心血,我咽下了一口苦水,他们就好像非进了整片苦海;我捡起了一枚枫叶,他们就如同收获了整处枫林,我在慢慢透支着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面他们却无怨无悔,我的笑脸就是他们疲惫一天后最好的奖赏。母爱无私,父爱深沉,作为儿女的我们又怎能在面对父母的大爱无边时而无动于衷呢?所以,我们要行动起来,从《弟子规》中感谢受鼓舞,好好儿孝顺我们的父母。
《弟子规》,应不单只强调与人子女要孝顺父母,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对端正思想态度,提高品德修养有重大作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正日新月马地变化着,新的时代对我们提出山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我们这代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朝气蓬蓬勃勃的新希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质,学会做人、是我们踏入社会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学习《弟子规》,深入《弟子规》的精随是极其重要的。
《弟子规》像一位远古的智者,拨去了笼罩在我头上的阿霾,敲开了我迷茫的心菲,教导我应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让我受益匪浅。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弟子规》读后感
两千多年前的一棵大树下,一位神色安详的老者对他的诸多弟子说了这样一句话:“弟子放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之。”后来被收录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千古传唱,那位老者便是孔子。清朝秀才李毓秀为此言作释,著《弟子规》。
征服一座高峰,我们唯有一步一个脚印,安安分分地走;一座高楼的建成,需要一石一砖的堆砌;一部宏伟的乐曲的创作,需要每个乐章,每个音符的协调。同样地,建立和谐社会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而每个人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其生活习惯,细节息息相关。可以说,要想取得到大成就,除了在大处着眼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小处着手。《弟子规》就是一本教人如何从“小处”着手的书。
纵观《弟子规》全文,行文一千零八十字,字字精辟,句句经典,细述弟子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尊老爱幼、诚实待人的行为准则,它几乎是一本“如何做个好人”的百科全书!它细腻却不繁琐,“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写得昌多么贴切啊!它朴实却不虚伪,“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难道不是华表个人都向往的吗?它真挚却不浮夸,“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多么令人信服啊!《弟子规》是我们学会做人的必读之书!有句话是这样讲的:“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在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知识再丰富的人却没有一点人格基础,于社会,于人类又有何用呢?而现在社会却频频出现大学生用硫酸泼人,泼动物的丑闻,我们是不是应该自省一下呢?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些是极端的例子,那么随地扔垃圾、恶意损坏公物、粗口泛滥等呢?这些人对社会的发展起不了一的积极作用,还谈什么成就呢?
细节决定成败。有人说《弟子规》是童蒙养正、教育儿童的书,我却认为这应该是伴人一生的书。当决定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从大处着眼,还要从小事着手。
读“入则孝”有感
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捧着《弟子规》坐在小道的板凳上,怀着愉悦的心情诵读《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读完这段,我感触甚多,止不住思绪翩翩„„
世界上最精彩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而我们的生命就是父母赋予我们的。“殚竭力尽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想而知,从我们出生到现在父母又在我们身上顾注了多少心血?试着抑心自问,父母给我们的爱是不是比天还阔,比海还深呢?在我们承载了这比天还阔比海还深的受罪后,是不是该懂得感恩呢?
我相信在众多人的潜意识里都有着“自善孝为先”的观念。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传承角度来讲,我们这一代青年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前人所留下的美德——孝。从我们自身来讲,看着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切一切,我们也会萌动孝心。那我们怎样孝敬父母呢?《弟子规》教了我们很多。
我们应尊重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面对父母的叮嘱,教导,我们应虚心听取接受。或者有些青少年认为,父母的恩想观念已过时,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用听取父母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总会犯错误,父母几十年的经验难道不比我们强吗?因此,我们要尊重父母对我们的教导。
我们要为父母做些我们能做的事。“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我们不要把父母为我们做的事当作是理当然。这之间无必然联系。回忆父母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我们要学会感恩。我们为父母做的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的大事。比如平时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父母下班后问候一下或送上一杯清水;节日时,送上自己的祝福和问候,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我想,反这些小事父母也会感到很欣慰,他们在百忙之间也会笑一笑吧„„
我重整思绪,我想:以后,我会更加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孝敬父母,努力学习,不幸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继续翻开下一页。“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悠扬的回荡在空中。
凡出言、信为先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帝,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叙
《弟子规》乃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它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着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而行。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学,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看,这说得不就是这样吗?人要诚信,人才信你。
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以别人的尊重。记得在品德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她说:“你折纸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好我折,好么?”“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奶奶家,但一想到昨天答应了小珍的事,便没有去奶奶家,一个人在家准备了许多纸等待小珍。然而,小珍没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
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来,但我却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所以说:人而无信,万事皆虚。人无信而不立。
子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凡出言,信为先。我们应明白:立身处世应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辞,达而已矣!”切勿不要模仿喊“狼来的”小孩,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在此,我希望世人谨记:凡出言,信为先!
圣人训,切莫忘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当我第一次品读《弟子规》这本经典读物时,就深深地为它所震慑。每一句行精简的句子暗藏着我们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精髓,蕴含着微妙复杂的处世哲理与生存智慧,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后人的告诫和劝勉之心。
孝,乃为人之本。品读《弟子规》,细细体味“孝”字含义所在。在古时,为人处世凡以孝为先若敢犯冒父母,违背父母意愿则会遭到众人的辱骂与唾弃。而如今,在我们的周遭,再反省一下自身,我们敢大声宣言自己从未与父母争执顶撞过吗?对待父母,我们敢做到问心无愧吗?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人的孝子之心已逐渐随着时光的车轮而消磨损毁。现代人极多大多数都将父母定义为自己的监护和经济人,理所当然地向父母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为我们提供的丰衣足食的生活,我行我素,从未考虑过父母的感受,更不用说为父母做尽孝心的事了。曾在报道杂志浏览过不少父有关“子女殴打父母,丢弃已风烛残年的父母在外,甚至杀害父母”等骇人听闻的事例,让人无不背发凉和深深反的反思。
信“谨”和“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规范自己,诚信待人是我们通行证。我们正处在人生道路上的雏形阶段,容易沾染上恶习和走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自身的不断反省和提高自己的辨别是非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领悟人生哲理,逐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破关斩将,迈向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每一个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每个人都需要用“尊重和爱护”之心的呵护。中国讲究一个字,认“和”为先。在我们所处的周围环境中,不少人因为一点小事而产生摩擦,随即便发不所收拾,严重伤害了双方的身心健康。其实,一句“对不起”或一次的忍让便所将大事化小事化无,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是事与愿违。只有拥有一颗广阔的包容之心才的人才是这个社会上立足的强者。
读《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圣人的千古名训,如今却要靠诵读这本《弟子规》才能让我们反省自身。“这诵而不懂,背而不行”让我为如今的现状而感到担忧。祖国的未来寄托在我们身上,相信终有一天,圣人的名训将不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而是永远铭记于我们心中,时刻鉴之,经久不衰地传承下去。
万事孝为先
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天,我们就获得了一本宝典——《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随着学校开展一系列关于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我们深入学习了《弟子规》,领悟了书中之精华,其中让我感悟最深的是书中所讲到的“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冬则温,夏则清”“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简洁的十几二十字,道出了孝敬父母的精髓,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教我者父母,父母是我们最大的恩人,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纵观古今中外,孝敬父母者亦不少矣,二十四孝的香九龄,为了让父母安心入睡夏天睡前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为父亲温暖被窝。某大学生,不管多难也要背上百病缠身的老母亲去圆夫学枝,总的。他们的孝举实让我们钦佩感动。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不孝敬父母的人也很多。他们完全忘却了父母对自己的恩德,非但不报恩,反而去伤害父母。父母把他养大成人,有够了事业,有了伴侣之后就抛弃了父母,不负责父母的老年生活,还有的人对父母的教导弃之不顾„„。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人,我们怎么可以不孝敬父母呢?本以为自己已经很孝顺父母了,细细品读了《弟子规》,才发现自己优做的远远不够,跟书吕所讲的比较起来,真是着羞愧万分,无地自容,学习了《弟子规》,我一定要更加认真学习,孝敬父母。
有的人说:作为学生,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孝敬父母是以后的事。我想如果他们读了《弟子规》,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这种想法羞愧不已。孝敬父母,应从日常的小事体现。正如《弟子规》所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从。”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事,我们肯定能做的到。
万事孝为先。在《弟子规》一书中,首先讲到的就是“孝”,足以说明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很感谢《弟子规》,它让我对“孝”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学习了《弟子规》,我会认真发扬书中的精神,相信我不会让父母失望的。
用爱装满这个世界
——读《弟子规》有感
题记:在我眼中,父亲是太阳,母亲是月亮,是他们,给了我一个世界。
世间万物,总有一个启始和轮回。今生我们成为了父母的孩子,不应有怨,而应感到幸运,是父母先选择了我们,我们应让父母的付出得到是父母先选择了我们,我们应让父母的付出虱到回报„„
这是我读《弟子规》的最大感触。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书中提到生活中多种道德风气,如礼、信、谨、孝等,其中,孝是品质之根本,也是唤醒我心灵的钟声。百善孝为先,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其天职,作为父母的孩子,孝是做人之基,孝是义务,是责任。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理所当然,因此,孩子欠父母总是太多太多。
《弟子规》日;“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意思是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严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从未过问父母的身体状况,或许我们在父母生病时曾未倒上一杯热水。相反,当我们在父母生病时,却是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将心比心,父母用有限的生命给了儿女无限的受罪,即使他们没有给予我们最好的学习条件和物质生活,但是我们应该感到满足。
有一着歌叫“常回家看看,”每当听着这首歌就仿佛看到无数的父母在家门口守望,等待儿女的归来,而另一方面,在外打工的儿女们又何尝不想回家呢?只因我们都是在唠叨中长大的孩子,离开家以后,才发现孩子就是父母紧紧拽在手心的风筝,一旦风筝的线断了,就会变得孤单。爱父母,就多陪陪他们,有时,只要一通电话,就能温暖父母因牵挂儿女那孤寂的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生最后悔的就是离开了母亲,未能尽到为人之子应尽的责任。我不知未来会怎样,可我知道总有一天,自己也会离开父母,走向社会,在与父母相处的日子里,我会从心灵出发,将爱与孝传达给父母。
感恩父母,感谢生命赋予我的一切,感谢《弟子规》。让我明白父母给了我一个世界,而我就应用爱装满这个世界。
第四篇:读《弟子规》后感
读<<弟子规>>后感
今年放暑假的时候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的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下面我就来写一写我读<< 弟子规>>的感受吧!
首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就是听到父母呼唤,应该立刻回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以前,早上起床或者吃饭的时候,我总是慢吞吞的,有时就当没听到,继续睡或者玩,总是让妈妈叫上好几遍才答应。有时星期天,妈妈在家搞卫生叫我帮忙擦桌子,我擦不了几分钟就不愿擦了。学了<<弟子规>>以后,我改掉了一些坏毛病了。还有: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就是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要你慢慢去品味。但是有一点,你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样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该学的学,不该学的就不学。
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提醒自己的。
茅家岭中心小学二(1)班平雅洁
第五篇:读弟子规后感
读《幸福人生》后感
一开始也是应王老师的要求去读的,后来越发觉得有意思了。大脑里的思想慢慢被净化,对于人生中大大小小的道理又有了些新的思考。它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得重新审视我目前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以及我的人生的目标。
我想就几点谈谈我的感受。一是如何获得幸福感。蔡老师说的太对了,“你人生所有让你幸福的感觉,其实都是你下对了抉择,所谓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顿时就发现我以前过得太过随便,以至于碰到许多让自己烦恼的事情或是无措于无端出现的烦恼。而且始终都找不到原因,只能逼着自己去逃避,去强颜欢笑。恶性循环,我发现自己活的很累。也许面对选择,我们会矛盾,会犹豫不决,但这些都是我们成长所必需经历的,并且是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所以我们必需认真对待,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相信通过一次次的磨练,在今后的抉择中,我们会越发的娴熟,会有自己的想法。比勇敢地面对抉择更加有难度的就是要下对抉择。就连今晚我是不是要吃晚饭都牵涉到一次抉择。也许你觉得不痛不痒,可以完全跟着自己的感觉喜好走。这就是你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一次两次,你还看不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时间一久,你就越来越在这方面不讲究,松松懈懈,长久以来,自然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在我理解下,抉择可以大方向分两部分,一是只是关乎自己的抉择(像要不要吃晚饭这种事情),另一部分是要牵扯上其他人的抉择。考虑的因素越多,你下对抉择的概率就越小。所以我们不单单是为自己而活,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永远 1
按照自己的想法走。那么我们难道就能一直为自己找借口吗?可是我们又能怎么办呢?蔡老师讲得好,“透过学习,我们才能够形成判断力,才能下对抉择。而这个判断力要取决于他的理智、智慧,他才会下对判断。理智要愈早建立,人生才会下对重要的抉择。” 所以我们生下便在受教育。父母的教育当然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对教育的在乎程度以及教育方法直接决定在这个孩子脑子里植入哪种思想,植入的思想直接影响他的未来会不会获得幸福。所以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对小孩早期教育的看法。
这一点是我特别感兴趣的,特别是读了《幸福人生》之后,更是从中获得了不少有益的想法。我家是三姐弟,我最大,下面有一个上初中的妹妹和一个刚满两岁的弟弟。我们全家对弟弟是呵护有加,我自己更是很上心。一开始我还没在意这个早期教育的问题,只是全心全意关心他的健康,以及他是否开心,所以很有溺爱的倾向。那时觉得他毕竟小,多疼点也是很应该的。现在听了蔡老师讲了许多有关孩子早期教育的实例,自己也渐渐开始担心起来了。因为有一些实例在我妹妹身上真是原版体现。比如小时候,我和父母也会对我妹妹说:“小莹,如果你洗碗,就可以有两块钱。”现在已经看到恶果了,两块钱根本满足不了我妹妹了,让她干活对她来说根本不是一种义务了。我们在长她的欲望,所以现在她也体会不到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而不是父母。所以我下定决心这些现象绝不能在我弟弟身上重现。
还有一点让我特别为担心的就是孝道。蔡老师说:“孝对一个人很重要,当一个人没有学到孝道,他有一个态度不能形成,他
恩义、道义的人生态度没有办法形成。”我们三姐弟对感情的表达都是属于羞涩的,所以从小没有怎么对父母表达过什么情感。对孝的感念特别模糊。我还算好,起码尽量不会让爸妈生气。但是我妹妹实在不行,在爸妈面前没有长幼之分,顶嘴已经是家常便饭。我有时候特别看不惯,就会批评我妹妹。其实现在想来也是我们做得不好,从小对她的教育就没有到位,现在你来跟她讲孝,也不可能一下子讲到她心里去。所以对我弟弟的教育我会特别小心翼翼。现在一回家我就会对妈妈讲一些弟子规上的东西,让她也开始重视早期教育。当然,妹妹的问题迫在眉睫,她现在还没出社会,也许这些缺点还没完全暴露,但一旦出了社会呢,我们还能像现在这样过一天算一天,除了唉声叹气不做点其他的吗。最终还是要回到书本上来,读书读得少了,当然跟她讲道理她不会全听得懂。读了二十年的书,我也深深感受到书本的力量。它不仅授予你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与书本相对的被蔡老师称作“大魔王”的电视,我也尝过它的厉害。不说我妹妹了,就以我为例吧。从小我就是连续剧迷,周末,放暑假,有些电视台总喜欢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不停的放电视连续剧,我就被一直吸住,从小学一直到初中,看的欲罢不能。所以现在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才疏学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腐人。也学你要问为什么只被吸到初中,难道高中就戒掉了?因为有电脑了呀,所以我更为现在的孩子担心,现在哪个孩子在电脑和电视之间还会选择电视?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已经会上网打游戏了,真的是太恐怖了。
最近我找了一份家教。最初找家教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我缺钱了。
一个不会赚钱的人他就不会懂得节俭。真的,对待父母的钱我们一点能省则省的想法都没有,花完了就要,不好意思要了,就很艰难的再过几天,忍不住了再厚着脸皮要。我的脸皮算是比较薄的,所以我决定自己去赚钱。才发现自己去体验一下,收获是很大的。起码知道,赚钱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代价的,不是说一时兴起去做的。而且有趣的是,我们对待自己的钱总是很小心地花。最高兴的还是终于可以让爸妈觉得欣慰一点了,可以自费生活费了,可以有一点赚钱的能力了,感觉自己更加独立了些。一个人若是不会理财,那他如何去经营她的生活,如何去打算她的未来?
虽说我们现在才是大一,但是很多学生都已经开始规划自己在大学的四年。如何利用好在大学的四年时间,对你未来的择业,择家有很大的打基作用。有些人一心一意想要学好自己的专业;有些人不满足与自己的专业,计划修双学位;有些人已经四处做兼职为未来的工作做好计划;有些人大一便开始谈恋爱;有些人大一便开始逐一体验高中所不能体验的事情(抽烟,喝酒,夜不归宿„);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有些人是觉得无所谓,有些人是控制不住自己,但不管怎样,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将会引导出什么养的未来大家都心里有数。有些人懂得悬崖勒马,有些人将错就错,有些人仅一点挫折便放弃最初所坚持的,这些种种种种外人不敢随便评论。但我们在接受别人的赞美的同时还要感恩于别人的批评。有些人就是接受不了别人的一点批评,因为他太傲,他要别人都照着他的想法。这样的人别人无法容忍,到最后他自己也会容不下自己的。所以这四年里,我们必须坚持做下
去的就是修心。修好自己的一颗心,让它渐渐具备各种美好的品质,才能引导你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让你少遇到阻碍,才会让你在生活中多些快乐少些烦恼。这样你便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当然我们不仅要使自己感到幸福,也要让身边的人感到幸福,起码不因为你而感到不幸。
《弟子规》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有幸读到它,并把它推广下去。为了我们的后代子子孙孙,我们确实应该这样做,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