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弟子规后感
读《弟子规》后感
1210班梁殷然
一位名人说过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和这样“高尚的人”说话时。你会受他影响而改正自身的不足。弟子规——凝聚了我国著名的至圣老师孔子的教诲的巨作,它教给了我许多为人处世之道,它带给我的影响将使我受益终生。
诵读弟子规,可以使我烦躁的心情得到平复,当我正为与父母吵架而感到烦恼时,我的脑海中会浮现“父母责,需顺承。”是啊!父母给予了我生命,哺育我成长,教给我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他们为了我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的脸上已经布满了岁月走过的痕迹,两鬓的银丝也向我阐述他们已经老了,老了······而我却如此不孝地与他们争吵,不理解和体谅他们。是弟子规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体谅父母,我更应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那才使他们感到欣慰啊!
当我与兄弟姐妹们发生不愉快的事时,是《弟子规》让我知道了“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道理。兄弟姐妹可谓是我们除父母外最亲近,最关心理解自己的人了,我与他们一起成长,是由血缘关系所牵引,深到骨血里去的亲人啊,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他们都将是陪伴我一起走下去的人啊。人生的欢乐,他们会与我共同分享。如此爱我的人,怎能容我为些许的小事而与他们争吵呢?我更要学习弟子规中的“言语忍,忿自泯”啊。多忍让一下对方,多为对方着想,我们的愤恨自然就会消除,毕竟我们是血浓于水的亲人啊!
诵读《弟子规》让我懂得“老易至,惜此时”岁月是无情的,它不留恋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悄悄地流逝了,也不留下任何的标记、当我们没有努力学习时,沉迷于游乐的生活中时,我们不曾想到过要珍惜时间,把握现在。转眼之间,我们就长大了,我们还来不及记下童年的点点滴滴,它就过去了。我终于体会到了那句“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的含义了。
《弟子规》真的教会了我许多道理,是它让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要从时刻做起,免得留下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身遗憾。它教会了我要与兄弟姐妹、朋友和睦相处,教会我要尊敬长辈、爱护晚辈。是它让我知道了时光飞逝,青春不再,提醒我要珍惜时间,把握机会,创造美好未来。
《弟子规》——承载了中华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诵读弟子规,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美化我们的品德,我们应将弟子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以便构建更强大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让我们一起诵读弟子规,把圣贤之声传向社会,传向世界,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响起那字字句句都如此和谐,动听的《弟子规》。
第二篇:读《弟子规》后感
读<<弟子规>>后感
今年放暑假的时候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的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下面我就来写一写我读<< 弟子规>>的感受吧!
首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就是听到父母呼唤,应该立刻回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以前,早上起床或者吃饭的时候,我总是慢吞吞的,有时就当没听到,继续睡或者玩,总是让妈妈叫上好几遍才答应。有时星期天,妈妈在家搞卫生叫我帮忙擦桌子,我擦不了几分钟就不愿擦了。学了<<弟子规>>以后,我改掉了一些坏毛病了。还有: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就是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要你慢慢去品味。但是有一点,你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样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该学的学,不该学的就不学。
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提醒自己的。
茅家岭中心小学二(1)班平雅洁
第三篇:读弟子规后感
读《幸福人生》后感
一开始也是应王老师的要求去读的,后来越发觉得有意思了。大脑里的思想慢慢被净化,对于人生中大大小小的道理又有了些新的思考。它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得重新审视我目前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以及我的人生的目标。
我想就几点谈谈我的感受。一是如何获得幸福感。蔡老师说的太对了,“你人生所有让你幸福的感觉,其实都是你下对了抉择,所谓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顿时就发现我以前过得太过随便,以至于碰到许多让自己烦恼的事情或是无措于无端出现的烦恼。而且始终都找不到原因,只能逼着自己去逃避,去强颜欢笑。恶性循环,我发现自己活的很累。也许面对选择,我们会矛盾,会犹豫不决,但这些都是我们成长所必需经历的,并且是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所以我们必需认真对待,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相信通过一次次的磨练,在今后的抉择中,我们会越发的娴熟,会有自己的想法。比勇敢地面对抉择更加有难度的就是要下对抉择。就连今晚我是不是要吃晚饭都牵涉到一次抉择。也许你觉得不痛不痒,可以完全跟着自己的感觉喜好走。这就是你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一次两次,你还看不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时间一久,你就越来越在这方面不讲究,松松懈懈,长久以来,自然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在我理解下,抉择可以大方向分两部分,一是只是关乎自己的抉择(像要不要吃晚饭这种事情),另一部分是要牵扯上其他人的抉择。考虑的因素越多,你下对抉择的概率就越小。所以我们不单单是为自己而活,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永远 1
按照自己的想法走。那么我们难道就能一直为自己找借口吗?可是我们又能怎么办呢?蔡老师讲得好,“透过学习,我们才能够形成判断力,才能下对抉择。而这个判断力要取决于他的理智、智慧,他才会下对判断。理智要愈早建立,人生才会下对重要的抉择。” 所以我们生下便在受教育。父母的教育当然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对教育的在乎程度以及教育方法直接决定在这个孩子脑子里植入哪种思想,植入的思想直接影响他的未来会不会获得幸福。所以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对小孩早期教育的看法。
这一点是我特别感兴趣的,特别是读了《幸福人生》之后,更是从中获得了不少有益的想法。我家是三姐弟,我最大,下面有一个上初中的妹妹和一个刚满两岁的弟弟。我们全家对弟弟是呵护有加,我自己更是很上心。一开始我还没在意这个早期教育的问题,只是全心全意关心他的健康,以及他是否开心,所以很有溺爱的倾向。那时觉得他毕竟小,多疼点也是很应该的。现在听了蔡老师讲了许多有关孩子早期教育的实例,自己也渐渐开始担心起来了。因为有一些实例在我妹妹身上真是原版体现。比如小时候,我和父母也会对我妹妹说:“小莹,如果你洗碗,就可以有两块钱。”现在已经看到恶果了,两块钱根本满足不了我妹妹了,让她干活对她来说根本不是一种义务了。我们在长她的欲望,所以现在她也体会不到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而不是父母。所以我下定决心这些现象绝不能在我弟弟身上重现。
还有一点让我特别为担心的就是孝道。蔡老师说:“孝对一个人很重要,当一个人没有学到孝道,他有一个态度不能形成,他
恩义、道义的人生态度没有办法形成。”我们三姐弟对感情的表达都是属于羞涩的,所以从小没有怎么对父母表达过什么情感。对孝的感念特别模糊。我还算好,起码尽量不会让爸妈生气。但是我妹妹实在不行,在爸妈面前没有长幼之分,顶嘴已经是家常便饭。我有时候特别看不惯,就会批评我妹妹。其实现在想来也是我们做得不好,从小对她的教育就没有到位,现在你来跟她讲孝,也不可能一下子讲到她心里去。所以对我弟弟的教育我会特别小心翼翼。现在一回家我就会对妈妈讲一些弟子规上的东西,让她也开始重视早期教育。当然,妹妹的问题迫在眉睫,她现在还没出社会,也许这些缺点还没完全暴露,但一旦出了社会呢,我们还能像现在这样过一天算一天,除了唉声叹气不做点其他的吗。最终还是要回到书本上来,读书读得少了,当然跟她讲道理她不会全听得懂。读了二十年的书,我也深深感受到书本的力量。它不仅授予你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与书本相对的被蔡老师称作“大魔王”的电视,我也尝过它的厉害。不说我妹妹了,就以我为例吧。从小我就是连续剧迷,周末,放暑假,有些电视台总喜欢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不停的放电视连续剧,我就被一直吸住,从小学一直到初中,看的欲罢不能。所以现在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才疏学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腐人。也学你要问为什么只被吸到初中,难道高中就戒掉了?因为有电脑了呀,所以我更为现在的孩子担心,现在哪个孩子在电脑和电视之间还会选择电视?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已经会上网打游戏了,真的是太恐怖了。
最近我找了一份家教。最初找家教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我缺钱了。
一个不会赚钱的人他就不会懂得节俭。真的,对待父母的钱我们一点能省则省的想法都没有,花完了就要,不好意思要了,就很艰难的再过几天,忍不住了再厚着脸皮要。我的脸皮算是比较薄的,所以我决定自己去赚钱。才发现自己去体验一下,收获是很大的。起码知道,赚钱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代价的,不是说一时兴起去做的。而且有趣的是,我们对待自己的钱总是很小心地花。最高兴的还是终于可以让爸妈觉得欣慰一点了,可以自费生活费了,可以有一点赚钱的能力了,感觉自己更加独立了些。一个人若是不会理财,那他如何去经营她的生活,如何去打算她的未来?
虽说我们现在才是大一,但是很多学生都已经开始规划自己在大学的四年。如何利用好在大学的四年时间,对你未来的择业,择家有很大的打基作用。有些人一心一意想要学好自己的专业;有些人不满足与自己的专业,计划修双学位;有些人已经四处做兼职为未来的工作做好计划;有些人大一便开始谈恋爱;有些人大一便开始逐一体验高中所不能体验的事情(抽烟,喝酒,夜不归宿„);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有些人是觉得无所谓,有些人是控制不住自己,但不管怎样,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将会引导出什么养的未来大家都心里有数。有些人懂得悬崖勒马,有些人将错就错,有些人仅一点挫折便放弃最初所坚持的,这些种种种种外人不敢随便评论。但我们在接受别人的赞美的同时还要感恩于别人的批评。有些人就是接受不了别人的一点批评,因为他太傲,他要别人都照着他的想法。这样的人别人无法容忍,到最后他自己也会容不下自己的。所以这四年里,我们必须坚持做下
去的就是修心。修好自己的一颗心,让它渐渐具备各种美好的品质,才能引导你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让你少遇到阻碍,才会让你在生活中多些快乐少些烦恼。这样你便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当然我们不仅要使自己感到幸福,也要让身边的人感到幸福,起码不因为你而感到不幸。
《弟子规》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有幸读到它,并把它推广下去。为了我们的后代子子孙孙,我们确实应该这样做,不是吗?
第四篇:读弟子规后感
读《弟子规》后感
陈翠扬
听到《弟子规》是在看了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肖
老师就是以弟子规为根本进行教学的。因此令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终于机缘结合,我看到了《弟子规》这本书。它是儒家的根之根。弟
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原名训蒙文。内容是采用《论
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
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共七个内容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时应有礼仪与规范。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
范。
第一时间看到本书真的爱不释手。本书也是教师一本很好的读
物。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虽然只是儿童读物,但它已
经涵盖了人生的各方面。而这些本身对于教师来讲就应该以修身为
本,而后才得以教学。作为教师在家都孝顺父母,何以让学生孝顺父
母;作为教师,明明见到垃圾不动身拾起,何以要求学生主动捡垃圾;
作为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而自己毫无缘由姗姗来迟;作为教
师,在要求学生前一定要先要求自己。身体力行,怎么会影响不了学
生呢?
教师见到垃圾不动身拾起,何以要求学生主动捡垃圾;作为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而自己毫无缘由姗姗来迟;作为教师,在要求
学生前一定要先要求自己。身体力行,怎么会影响不了学生呢?
教师的职责不仅传道授业。而更是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
惯、敦厚善良的心性。这需要一段非常长的时间。但自己要无愧于学生。我努力着往这个方向去做。
第五篇:读弟子规后感
读弟子规后感10篇
读弟子规后感1《弟子规》也许在我们大家还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接触过了吧,《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是我们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彻。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来,好闺女,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我就算是毫不犹豫的去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今后,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里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爱做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
读弟子规后感2暑假里我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对待长辈要懂得尊重、孝顺和感恩,对待朋友要懂得谦让、包容。对待师长要懂得感恩。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入则孝篇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静听;父母责,须顺承;看到这些话时,我感到非常惭愧。平时在家里时我总是和父母顶嘴,为自己找很多理由辩解,把他们气得火冒三丈。今后我一定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
又从“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这句话中让我回想起,每次我生病时,妈妈总是日夜不停的照顾我,而每次妈妈生病我却是自顾自的上床睡觉。我不禁想到一句话“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我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以我要学会怎样孝敬父母。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我想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它我受益无穷,是所有人为人处事的典范,我们一起来学习。
读弟子规后感3《弟子规》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宽容诚信、知恩感恩的人,教导我们用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去感受社会的美好,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养人们积极乐观的态度。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给予了我们很多的训示与启迪,教育我们如何做一名正人君子,其中,最为突显的就是一个“信”字。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要讲求信用,说话办事不能花言巧语,要实事求是,为人真诚,这才是立身之本。“言必行,行必果。”这是诚信的基础。我们小学生从小就要懂得这些道理,认真做事,真诚待人,将来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教会同学们要自信。多向进步的伙伴学习,看见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就应该审视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就要有勇气赶上。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敢于挑战,就会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目标。
学习《弟子规》,让同学们在孝道、习惯、礼仪、诚信、学习、感恩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让我们从小学做诚信明理之人,长大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读弟子规后感4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那么一个“礼”字就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的个人素质。“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教育下一代,那么教育当然是为了提升“个人素质”。这里引用《弟子规》里的话来说明个人素质的主要内容。“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把“孝”摆在首要位置的。
(一)孝弟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也同样将“孝”字放在一个首要位置。那么我们的古圣先贤为什么会一致这么认为呢?
不难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显然父母对我们的恩德要大于任何其它人。是他们孕育、生育、养育、教育了我们。我们如果有一丁点的感恩心,那么首先当然应该回报我们的.父母。而“孝”才使得“考有所养”得以实现,才使得我们不必为以后年老而担忧,只要我们的子女是心存孝道的。
“孝”摆首位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孝道开,百道皆开”,即其为其它任何一种“素质的基础。也不难理解。假如一个人对给予他恩德最大的父母都不能尽孝的话,那么他对别人的态度还会好到哪里呢?而反过来,当他能细心地关照父母,体恤父母的辛苦,进而就能慢慢的理解别人。
(二)谨信
谨信则给出了一个人立身安命的第二件法宝。这件法宝主要用于涉身处世。“信为人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在对“信”字的认识上可以说“古今中外”都是一致的。相信没有一个人愿意同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交往。
(三)仁爱
仁爱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素质培养的一个终极目标。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期对整个都心存仁爱,那“孝弟”与“谨信”自然便也会做到了。“仁爱”可以看作是“孝弟”和“谨信”的推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能够做到这些,那么“仁爱”当然也就不难。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是“大同”,为此当然要处理好社会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将人际关系划分为“五伦关系”,即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并且指出了“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
(一)父子关系
在这里“父”与“子”都是代名词,指代父母与子女,还可以扩展到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父子关系中要做到“父慈子孝”,即父母应该慈爱子女,子女应孝养父母。需要说明的是“慈爱”是广义的,它至少应含有以下意义。养育。父母对子女理所当然负有养育的责任。
关爱。“关爱”不等于“溺爱”,是要照顾好,并培养好。
教育。教育不是靠边口头传授而是身体力行,“上有所施”才会“下有所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子女的发展。
(二)夫妇关系
这里“夫妇关系讲述了从择偶到相处的一系列的规则。
1、择偶。择偶的标准应该是贤德,而不是金钱、地位、容貌等。
2、过程。交往的过程应依据自然的发展规律,即相识——相知——相惜——相爱——结婚的发展规律。
3、相处。重点突出相处的言语、行为、心地、感觉。爱的言语应该是正直的,爱的行为是成全的,爱的心地地无私的,爱的感觉是温暖的。
以下三种关系,只要把握“仁爱”两字便可处理得当,故简略介绍。
(三)君臣关系
泛指上司与下属的关系。
(四)兄弟关系
泛指长幼之间的关系。
(五)朋友关系
这是一种最广泛的关系,可以认为“普天之下皆朋友”,也只有这样才能“人无伦外之人”。
学好“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现在,我明白了中国传统文化所教导的内容才是真正的“素质”所在。那么我就要将它学好,并将它光大。当然其实真正难的不是学而是做。现在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吧??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大约成书于距今九百多年的宋朝。《三字经》来历无从精确考证,但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了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而且经后世学者不断增补,历久弥新。《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为“三百千”。值得注意的是,在“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获得了崇高的文化地位,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许多观念已融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近朱者
赤,近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历史故事来印证成长及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同时,学习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 经历,才会有所成。
读弟子规后感5文明,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它不仅陶治了我们的情操,而且提高了我们的修养,使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很规范。在《弟子规》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增进了对许多事物的理解。但,最令我感触深的,就是《入则孝》这一部分。
读弟子规后感6“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两名话的意思是说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要我们帮忙,要马上去做不要拖延时间,父母教育我们,要恭敬地聆听,当做错事时,父母责骂时,应当虚心接受。在现实生活中我呢,妈妈叫我洗衣服,我只答应个是,又埋头钻进了书海里。有一次妈妈讲一题非常难的奥数题给我听,我却拿了本漫画在底下津津有味的看,便不时传来嘻嘻哈哈的笑声,妈妈转脸看了我一眼,发现我正在看漫画书,非常生气,走上前来拿走了我的漫画书撕成了3半,我火了,向前和她吵了一架,现在想来真是后悔呀!
我的好朋友杨星月告诉我什么叫“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溪可焉”。那天我和杨星月说好到我家一起做作业,早上还好,可到了中午就下起了大雨。我想杨星月一定不会来了,这时门铃响了,我开门一看,呀是杨星月。只见她脸上全是泥巴和未干的雨水,她还跟我说她今天一吃完午饭就出发了,可走到半路,忽然下起了大雨,我不知说什么好,急忙让她坐下,还拿了条毛巾给她。
《弟子规》一书是我的好朋友,我非常喜欢它。
读弟子规后感7读完<<弟子规>>后,我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的规范。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诚实守信。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要尽量去准备,父母所不喜欢的东西,要小心的去除(包括自己的坏习惯)。每次放学回家,都不主动写作业,都要爸爸妈妈催个两三遍才回去做,完全缺乏时间观念,把时间一点点的浪费了。我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做一个让爸妈值得赞许的孩子。
读弟子规后感8寒假老师让我们读了《弟子规》,通过读弟子规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今天,吃午饭时,我看见妈妈还站着,我就想到了“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如果长辈还站着,晚辈不应先坐下;长辈坐定后,允许我们坐才可以坐下。于是,我等妈妈坐下,对我说:“坐下吃饭吧!”我才坐下。
开始吃饭了,我想到了“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对饮食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适可而止,不要吃过量。我就把蔬菜、土豆和肉都夹在了碗里,吃饱了,我就把碗筷都收拾好,端进了厨房。
晚上睡觉时,我换上睡衣,我想起了:“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到污秽。”帽子和衣服应当房子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我就把我的衣服全放在了床头的凳子上,准备睡觉。
今天我收获不小,很开心。
读弟子规后感9四年级的我吃完饭总把碗筷一推,就去找小伙伴们玩开了;巴不得一天换三套衣服,殊不知我是潇洒了,可爸妈跟在我身后要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一把一把地清洗我玩耍时留下的污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脾气越来越大,偶尔还会耍个小性子,却从没考虑过父母的感受,我想这正所谓“德有伤、亲心伤”吧。
每当我作业遇到难题时,爸爸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题思路,教给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我养成静心思考的习惯;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时,妈妈总是静悄悄地出现在我的身边,聆听我的烦恼,给我出谋划策,帮助我克服成长路途中的一个个小麻烦,而我却时常觉得妈妈是天下无敌最唠叨的妈妈,想来真是惭愧;我在爸妈的一次又一次地鼓励中从失败走向成功,或者根本算不上成功,但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天下无敌最棒女儿更加无敌了。我知道他们疼爱我,但并不娇惯我,我之前怎么可以想不到呢?爸妈一直说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我很自责,连父母我都不能好好地孝顺,我怎么能算是懂事的孩子呢?
爸爸、妈妈,书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后还要多读书,不仅是《弟子规》。我会从孝顺你们开始,善待奶奶,善待同学,以良好的德行作为目标,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分担压在你们身上的生活重担,作为你们的女儿,我很幸福,但你们笑了,我会觉得更加幸福!
读弟子规后感10最近,爸爸让我读了《弟子规》,使我受到了许多启发,也从中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亲仁,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在孝这方面的行为,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就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有时爸妈叫我有事,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等等!”然后又去做自己的事。这是不应该的!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对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惭愧!爸爸妈妈批评错了我,而我没有做到“怡吾色 柔吾声”,只是板着脸孔跟爸爸妈妈讲道理!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是无价之宝。对照自己,在这些方面做的也不是很好,因为我的时间有时在聊“QQ”的键盘上慢慢地流走了;有时在看电视的遥控器上偷偷地溜走了……
《弟子规》像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使我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它将鞭策我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