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视频案例,优化留守教育

时间:2019-05-14 11:0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活用视频案例,优化留守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活用视频案例,优化留守教育》。

第一篇:活用视频案例,优化留守教育

活用视频案例,优化留守教育

邹荣兰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因为亲情的缺失,从而诱发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道德情感教育方面的欠缺。加强留守儿童这方面的教育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化的家校互动教育平台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信息技术手段支撑的家校交流、亲情沟通犹如纸上谈兵,感觉相当的苦涩。我校以视频案例资源为载体,以打工父母和留守孩子的第一手资料为内容,以网络平台、家长会、家访等为渠道,以家长和孩子易于接受的视频案例形式,在学校、家长、孩子之间架起一道爱心桥,弥补农村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一些不足,以达到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最优化。

关键词:视频案例;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家校互动;信息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农村闲置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农村大批的年轻父母纷纷涌到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务工创业,他们的孩子留守在农村老家,生活和学习都通过寄养和隔代抚养等方式。由于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的“缺席”,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可能使父母与子女产生心理上的隔阂,导致留守孩子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留守儿童“爱”的缺失和爱的营养急需补充——“爷爷奶奶的爱代替不了父母的爱”。

由于亲情的缺失和隔代教育的影响,导致家庭成员间亲密度降低,留守儿童家庭环境恶化,继而引起或诱发留守儿童在性格养成、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如学业偏差,花钱大方、说谎、厌学、欺负同学、任性、自卑、冷漠、孤僻、暴躁等。因此,以家校互动教育为支撑的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一、信息环境下我校农村留守儿童家校互动教育方式述评

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一种快捷、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形式应运而生——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互动教育模式,它能够异步、多样化地展现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既能解决在传统形式下留守儿童家长与老师在特定的时空里不能同时出现的矛盾,同时也实现了家长与孩子的“近距离”诉说与倾听,将“遥远的情感”直接拉到面前:

校讯通:近年来家庭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长迫切需要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时获取可靠的信息,矫正家教方法,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开通“校讯通”,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而且能得到关于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情况、心理变化等方面更细致更全面的信息,家长心里也更加踏实。“校讯通”是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之间秘书式的个性化沟通工具。

亲情QQ:我校还建立了“三小留守亲情群”,打工家长们有条件上网的就可以通过亲情群和班主任、老师或其他家长交流教育心得,提出合理化建议,协调好教育措施的实施。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也可以通过Q群和多位家长互相交流,不论是针对哪个家长或学生提的意见与教育方式,其他家长在倾听与参与的过程中也对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所启发,这种各抒己见的方式也方便集思广益,对互动教育起到很大的帮助。

同时,我校以“渝电春苗之家”为载体,在电子图书阅览室的基础上,添置了摄像头和耳麦,建起了QQ亲情聊天室,让留守孩子能有机会与家长视频对话,使家长能看见孩子的学校生活状况,让孩子能和爸爸妈妈零距离接触,缩短了家长和孩子的亲情距离,让亲情不再遥远。

网络版留守家园: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网站、博客、微博等日益成为人们发布信息、对话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其跨越时空、信息全面、容量大的优势使其在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校在2012年3月建立了以“牵手家庭,携手教育”为主题的“三小留守家园”家校博客和微博,在学校网站中开辟了“留守家园”专栏。通过这些渠道,向家长们生动地展现孩子们的成功与喜悦,宣传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通过网站、博客的留言板,通过家校微博,老师和留守家长们可以适时互动交流,促进家校互动教育。

二、现阶段我校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技术手段下情感教育的不足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些许问题。比如,在外打工期间,能有条件上网的家长是极少数,目前加入“三小留守亲情群”的家长仅仅只有34位,而这只相当于我校留守儿童人数的十分之一不到。再者,学校春苗之家虽然开设了亲情话吧和视频聊天室,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却发现,打工父母与孩子的时间“同步”了,孩子到学校来了,父母去上班了,等父母下班有时间视频了,孩子却放学回家去了,即使调整时间进行了通话,父母与孩子通话时能说的就那几句话,孩子说我想你们,父母说你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哟等等,彼此情感的深度交流极其欠缺,父母不明白孩子真正的需要什么,孩子也不明白家长为什么打工。虽然也举办过多次情感教育讲座,但口头上的表述和文字上的描写,孩子们好像并不是很感兴趣,因此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三、灵活运用视频案例资源,优化留守儿童情感教育

2011年暑假,我校留守儿童节目《远山的呼唤》在江津区“滨江之夏·抗战文化名镇专场”出演,孩子们深情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也令观者无不动容,潸然泪下。显然,真实的场景再现远比语言文字的描述来得更直接,更实在,更让人怦然心动,铭记在心。那么,如何弥补电话交流中的羞涩,文字描写的苍白与苦涩难懂,做到家长与孩子视频聊天的“异步传输”,达到留守孩子情感教育的最优化呢?经过我校课题组的实践摸索,初步认为在留守情感教育中,灵活运用视频案例资源,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视频案例可以将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直接、真实地呈现出来,它具有生动的直观情境,能再现人们的举动、表情甚至心态,更能全方位地透视主题展示的深度。视频案例的这种真实的、多元的表现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直接观察学习、工作、生活的机会,对人们的刺激是全方位、多感官的,可以极大地扩展他们的认知空间,激发人们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

(一)巧用视频案例,让留守娃切身感受家长的打工生活

视频手机的普及为生活中随时随地撷取精彩片段提供了方便。为了能获取打工家长的一线资料,我们利用春节开学时打工家长多数在家的机会,广泛向家长们征集打工过程的喜怒哀乐,用照片、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拍得不好也没关系。有条件的可以利用QQ、邮件、彩信等形式传给我们,没条件的也可以等下次回家时再交给我们。凡经采用的照片、视频,我们都会加以整理、编辑,加上音乐、解说,上传到我们视频播客上,同时为家长和孩子发奖,以感谢与激励他们继续提供良好的素材。这些视频在真实再现家长打工生活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深深懂得家长打工的酸甜苦辣,良苦用心,如此辛苦的工作,只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别再走“放羊娃”的老路。

剪辑《我的打工生活》真实记录了我校四一班刘真钰家长在浙江一制鞋厂打工期间的生活,刺鼻的气味,严重的灰尘,闷热的厂房,以及机器人一样的计件工作,让孩子们震惊不已,不少孩子慨叹,以前只知道伸手向家长要钱,还向爷爷奶奶耍横,却不知道家长的钱到底挣得有多辛苦,如今看来,自己也应该改改了。而剪辑《我的一天》再现了三一班苟方渝家长在青海当泥工的场景,当他走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时,孩子们屏住了呼吸;当他用缠着胶布的手去拿滚烫的砖块时,孩子们忍不住搓了搓自己的手;而当他不小心被掉落的砖块打破脚指头时,孩子们禁不住“啊”地叫起来,苟方渝更是哭出声来:“爸爸!„„”显然,这比平常的口头教导“你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很辛苦,你在家里面要好好表现”之类效果好多了。

(二)活用视频案例,让打工家长走进留守孩子的心田

当今打工经济蓬勃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他们长期在外,平时对

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生理健康教育关注较少,根本无法真正了解的孩子想法和需求,内心也有一种负疚感,因此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充足的物质来补偿对孩子的愧疚。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普遍存在一种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不愿意张口说话,或者不知道怎么说。孩子与父母两地相隔,对父母了解较少,平时缺少交流,偶尔打打电话,也是廖廖几句。而隔代长辈多数采取“温饱式管理”,和孩子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善表达的境况,家长也就无从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为了让家长走进孩子心田,让“心”与“心”不再遥远,我们特地跟踪记录了发生在学校与家庭里的留守案例:有下课呆在教室里不出去玩的,有与别人打架的,有过生日收到礼物却无动于衷的,还有趁返校期间偷偷进网吧的„„我们还特地开设了《我想对您说》栏目,让孩子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引导下把心里想说的话都说出来。把这些资料都剪辑出来(为保护孩子,脸部作模糊处理),挂到家校播客上,在留守家长会上作为案例播放出来,同时请心理辅导老师作现场讲解,让家长们“零距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真正了解到平时无法了解到的东西:亲情是无法用物质来弥补的,需要双方用时间来经营。

(三)善用视频案例,指导留守家庭正确家教

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溺爱,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二是爷爷奶奶对孩子出现的错误行为感到没办法,不是通过交流、谈心、沟通等方式,而是采取粗暴地打骂等简单办法进行教育;三是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和自主教育的习惯养成等教育呈现畸形;四是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没有得到及时的补进。

虽然我们在学校网站和家校博客上开设了家教专栏,放置了许多家教经验文章和案例故事,同时利用“校讯通”短信平台也不时向家长们传递一些家教信息,但由于在农村真正能上网的家长是少之又少,隔代家长由于年老眼花看不清楚字或根本识不了几个字,甚至不懂得翻看手机短信,令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手段犹如一记重拳打在棉花上,全然使不上劲。为此,我校另辟新径,灵活运用家教视频案例,帮助留守在家的隔代家长们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

家教视频案例其实就是对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家庭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它是对某种具体情景的记录,是对“当前”家庭教育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描述的是具体的、特殊的、需要进行探索和解决的两难境地和紧张状态。

在这些视频案例中,以动画、小品、小故事等形式,再现农村隔代家长们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孩子一到家就坐在电视机面前不动啦,每天放学很晚才回家啦,一说教孩子就

别头不听等之类的小事情,并举出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在家长会上,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视频案例,让与会家长讨论,互相交流彼此的家教经验和方法,指出互相的不足与长处,取长补短。对于有需要的家长,还可将这些视频整理成辑,刻录成VCD光盘,供隔代家长回家学习使用。这些真实的、直接的、贴切的场景再现,其中揭示的道理直观明了,浅显易懂,比起高深的家教理论更易于让农村隔代家长所接受,受到爷爷奶奶们的好评。

视频案例资源真实再现了打工家长和留守家庭的生活,弥补了信息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家校互动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一些不足。然而,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在农村这个特殊的大环境中,光靠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沟通交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和传统的家校互动教育模式相结合,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信息素养;让教师走进家庭,体验留守生活,现场指导家教,做留守儿童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事关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需要学校及全社会共同关注,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关爱留守学生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留守学生成长环境。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一致,形成“三位一体”的稳定共同体。只有学校与家庭、社会整体规划、共同合作、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免除打工父母的后顾之忧,促进当今社会的和谐发展,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长为祖国栋梁之才。相信在全社会的关心下,留守学生将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廖运生,宋淑娟,陈勃.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研究[J].前沿,2009年08期.[2]武强.农民工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7年.[3]唐喜梅,卢清.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10期.[4]乔晖.案例研究:实践情境的观察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1期.作者简介:

邹荣兰:小学高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二篇:活用生本教育,优化课堂教学

活用生本教育,优化课堂教学

菊泉中学 杨静芬

思想品德教材是帮助学生学习、成长的教科书,主要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写的,即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学生自己学。结合郭思乐教授所提倡的生本教育,它很好的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标准和具体要求,因此,活用生本教育,优化思品教学,在有效课堂的探索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生本教育的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生本教育的方法观: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采用这样的具体方法: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生本课堂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这一切,也是思品教学所迫切要求的。初中思品重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体验与感悟学习,生本教育同样如此,要引导学生以学定教,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依赖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创设适合学生自己思考与探究的情境。这样,生本的课堂才能生机勃勃,通过学生个人智慧与群体智慧的撞击,去领悟生成思品书上甚至是书上没有的知识,潜移默化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活用生本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采取这样的模式:课前预习——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教师点拨,这种教学模式,从课堂教学前与后都进行了延伸,都是为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而开展的,使学生从情感、思想、行为有了内化与升华。

那么,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好生本课堂模式呢?

下面以八年级其中以课时《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为例具体说说“课前预习——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教师点拨”这一模式在思品教学中的实践。

课前预习: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课程的重难点。教师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创设问题,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心中有数。本课要预习的是:作为消费者,我们享有怎样的权利与义务?这一,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就有了目标,指引学生的学习。

小组合作: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设计“你说我说”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合作探究课前预习题,要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结合一些具体的事例,这些生活事例可以来自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媒体的报道。通过学生发现、探究,课堂上人人发言,气氛变得民主活跃,学生通过正面事例与反面教材,感受“上帝”权利(消费者权利)的存在。

展示交流:本环节主要是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实现个人智慧到群体智慧的感悟升华。每一小组发言展示自己对消费者权利的理解与相关事例,说明自己对“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的认识。在明是非、解质疑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生成知识,更加理解主题。接着,通过欣赏漫画《如此上帝》,学生探讨在生活中怎样做文明的消费者,拓宽思维。

教师点拨:教师在倾听学生智慧撞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剖析自己,感悟生活,总结提炼观点,教师的点拨宜小而精,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内化与巩固。例如学生在感悟消费者的各种权利的同时,教师还应点拨:消费者权利的实现有赖于经营者履行义务,经营者权利的实现也需要消费者履行义务,这说明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最后,教师提出希望:经营者和消费者要依法共建良好的市场秩序。将法律和道德延伸到未来生活,这有助于思品终极目标的实现。

在生本的课堂教学中,与过去形式化的小组讨论不同,生本的小组合作有了从量到质的飞跃。在课堂上全班形成讨论交流的气氛,共同合作探究,人人参与,讨论有主题,限范围,少讲或不讲题外话。在汇报交流中,展示观点,分享成果,课堂上见到了许多积极主动举手的同学,充满了更多的欢声笑语,学生更加积极参与了。所以,这一课堂模式的实践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教师在探讨生本教育在思品教学的实施中要注意一些问题:学生的课前预习要落实,在课堂上才能有话可说,小组合作讨论要控制时间,掌握一定的方向,防止学生在无用的问题上纠缠,这样,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

活用生本教育,优化思品教学,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践,通过学生的质疑思考,小组的竞争合作,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要不断探索完善生本教育,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三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个案基本资料

姓名:蔡晓(化名)

年龄:11岁

年级:五年级

性别:男

性格特征:自卑、孤僻

二、个人背景资料

祖父在家务农,作为孩子的临时监护人; 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在国外务工。

三、对策

(一)监护不周、重养轻教是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另一重要成因。这些孩子有的是由祖父母照顾,有的寄养在亲戚家中,有的根本就无人监护,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父母只负责寄点生活费回来。祖辈家长虽然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倾听孩子的叙述,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还是弊大于利。因为祖辈对孙辈一般都比较溺爱,亲戚由于精力不足,责任心有限,更是无法严格教育孩子。留守孩子大多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与祖辈在一起时只是看看电视,不怎么说话。与亲戚更是没什么话说。而无人监管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更是一片空白,他们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许多孩子甚至缺少自律意识,一件小事都能让他想到找人打群仗。

(二)父母之爱的缺失

我积极与蔡晓的母亲加强联系,要求她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在沟通时间的分配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能给孩子打一次电话,与孩子交流一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一个学期中间回来一次,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亲子互动与沟通的时间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在沟通的内容上,我还要求他的母亲不能只谈学习、考试成绩,要更多的关心他的生理、心理与情感,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让他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我鼓励蔡晓多与爱学习、守纪律、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交朋友,有心里话可以向朋友倾诉,从而缓解因缺少家庭温暖而出现的孤僻心理。

(三)转变爱的方式

我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经常和孩子的爷爷联系,告诉他的爷爷一味的娇纵孩子会造成怎样的不良后果,要对他的无理要求说“不”。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要及时调查,及时批评教育;让孩子的妈妈通过电话经常和他联系,关心他的学习、生活,让他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母爱。在一次语文单元测试中,孩子出人意料地得了八十六分,这着实让他高兴了好几天。他把这个好消息及时告诉了他的母亲。他的母亲也打电话主动和我取得联系,共同分享孩子进步的快乐。我还让同学们选他做了纪律委员的助手,让他负责检查班中的违规行为,他非常激动,也非常负责。一开始,他把违规同学带到我身边时,我就让他自己负责教育他们,告诉他们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一段时间下来,我问蔡晓:“当你看到同学们违规时,你心 里怎样想的?”他说:“我看见了非常难过,非常着急,很想让他们快点转变。但就是不知道让他们怎么做才能转变?”“对,其实老师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老师不会真正讨厌一个孩子,只是真诚的希望孩子们都能遵守纪律,做个文明学生。老师相信你会用实际行动来转变自己,让同学们对你刮目相看的!”听了我的话,蔡晓很难为情,低下了头,什么话也没说„„一段时间过后,同学们确实看到蔡晓不再打人了,大家也愿意服从他的看管了。在孩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学习上,使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四)增强自信心

为了让他有足够的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我积极鼓励他多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并敏锐发现他的“闪光点”,珍视他的点滴进步,利用一切机会让同学们挖掘他的“闪光点”,让他也有足够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品尝成功的喜悦,进而认识自身的价值,实现自我评价,鼓起进步的风帆。我还鼓励班内好学生多与他交往,向他提出一系列规定,都是阶梯式的,由易到难。因为规定不是太高,加上老师的监督和同学的鼓励,他慢慢地能做到。只要他每天能完成作业,表现良好,我就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并在同学面前真诚地表扬他,渐渐地,他的信心加强了,与同学的交往也日益融洽。这时,我告诉他,他很聪明,只要努力就会进步;告诉他学习对于他一生的重要性。

四、初步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蔡晓已经有些进步,自卑、孤僻现象 少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

五、小结与启示

缺乏关爱和自信是该生及同类学生成绩差的关键,他们不是输在智力上而是输在信心上。一次次成功,一次次展现,一次次鼓舞就是一次次肯定学生的努力,就是一次次地把“我能行”的信息输入学生的脑中,学生的脑中也就会一次又一次地认为自己属于成功者,成功的自我意象就会形成。成功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代理父母关爱学生生活、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情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了信心他们就会迎难而上,成功需要战胜许多挫折,有了自信才会愈挫愈奋,多找学生“能”的地方加以鼓励、表扬和肯定,把“你不行”变为“你行”。

著名童话家郑渊洁说得好:合格的老师和父母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她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是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她什么地方不行。自信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创留守学生成功的今天和明天。

第四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素质普遍存在失衡、脆弱,这主要他们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等因素造成的。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方式简单而空洞,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最起码的受教育需要。许多农村家长和孩子之间亲情感缺失,感情交流淡漠。特别是“留守儿童”这一农村弱势群体的出现,涌现出很多“隔代扶养”,“单亲扶养”的儿童,他们常常会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对家庭中其他成员的陌生感,就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

根据有关统计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占样本总数的56.2%,主要有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几种。其中,以单亲监护为主,约占78.6%;其次就是隔代监护,约占19.2%。

一、关注“留守儿童”身心成长

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情绪波动最为激烈的阶段。这种情绪的波动如果能得到及时的察觉和调节,就只会成为生命历程中的一种“成长痛”,这种痛楚就不会给他们带来心健康的损害,相反,它会让孩子们在日后的生活中增强一份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是,如果这种痛楚并未得到及时的援助且不断积累、激化,就会造成伤害,既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损伤,也有进一步发展成危害社会的潜在隐患。社会权威统计显示,青少年的犯罪率、自杀率逐年升高。一个个痛彻心扉而又意想不到的恶性事件在周围频频发生,这一切的一切正在向人们昭示,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其将来的成长之间实际存在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关系。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问题。有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护和关爱,其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其心理个性会发生异常,少数未成年人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仅有16.5%的父母担心孩子不学好,干坏事。其他父母对此均未曾提及且不加深思,难道是对自己孩子的信任、放心,知道他们肯定不会学坏?还是这些父母们压根就是疏忽了这一点?许多在外务工的父母对留守孩子的思想道德状况重视不够,使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教育和情感缺失的环境中。家长对子女的关爱多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给足零花钱,买新玩具,苛求高分数„„而对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却不加重视,甚至压根儿就没有考虑到。这一切就造成许多留守孩子思想道德建设上的空白。

隔代监护情况相对也比较明显。父母长年在外,留下年幼的孩子,交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养,这对原本受教育不全面的农村儿童及青少年的学习,成长极为不利。农村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因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及时有效地辅导孩子的学习、功课。另外,他们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也很难适应现代社会下孩子的成长。或是过分溺爱,或是放行自由,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性格的培养,遏制他们个性的发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长久的分离,会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性格孤僻,感情淡漠,尤其与父母之间,交流渐少,距离渐远。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失衡。青春期的孩子们最需要正确有效地引导,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受外界物质因素的影响。父母常用金钱来弥补与子女的情感交换。这就造成了一些小孩把钱看得比较重,淡漠了与父母的情感。“留守儿童”都处于青春发育期,体格没有健全,这样,孩子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对外来伤害的防范能力。这就需要那些为人之父母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保护职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较温馨,安全的成长空间。父母一旦长期在外,监护人监护不到位,保护职能缺失,造成监护质量较差,很容易导致孩子对长辈或其他监护人缺少信任感和安全感。

二、关爱“留守儿童”

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是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到了战略高度,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下发,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已成了全民关心的、事关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工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亿万家庭的“民心工程”。面对眼前的这个在未成人中处于弱势的特殊群体,针对他们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必须用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切实为“留守儿童”做实事、做好事、做他们乐于接受的事,细心体察“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尊重“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贴近“留守儿童”,把握好“留守儿童”的成长规律,充分利用好家庭、学校、政府、社会这一网络式的关系,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出路,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出良好优越的社会大环境。

(一)政府关爱

社会的安定和谐,有序运作离不开政府的正确指引。同样,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弱势人群,更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相关部门应强烈化其领导职能作用,从宏观进行分析、引导,解决这一难题。

1、政府部门应及早出台系列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措施。及早构建实施适合农村教育环境和教育特点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拓宽教育形式,以便对农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知识、心理、道德和经验等有充分的了解和尊重,营造出平等、友善,和谐的心理教育环境。

2、政府要对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正确的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另外,对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的素质教育也不容忽视,特别是隔代监护家庭中的老年监护人,应当采取适当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不定期的培训,让他们了解科学育人的知识,提醒老年监护人,爱孩子,但不能溺爱。

3、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和健全社会教育和保障机制。一方面,可以从经济层面上,帮助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对农村部分贫困家庭进行一定的基金扶助;另一方面,应当为农村打工一族在城市提供一个良好的后台环境,解决农村务工人员子女在城里的受教育问题,让农村孩子不再留守,可以跟着父母一起进城既可以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又能够接受较好的教育。

(二)学校关爱

学校是孕育人才的基地,是承载梦想的摇篮,是撒播爱心的殿堂。在有序、规范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应尽最大努力配合政府,响应号召,协助部门,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优势,辐射农村,将“关爱留守儿童”这一工作具体做到位。

1、学校要积极响应政府“对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方法进行引导和教育”的号召,建立并健全“家长学校”机制。家长学校“要正常办学,经常开展活动。要立足新情况,创新办学形式。在学习时间上,可以采取农忙与农闲相结合,在授课方式上,可以采取点与面相结合的模式;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统一的方式;在活动形式上,可以采取授课与活动相结合。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转变父母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拉近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交流沟通的距离。

2、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并针对留守孩子的性格,家庭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成长记录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关注。在与家长的联系方式上,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形式,内容上突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老师的建议以及家教知识宣传等等。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可以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对所有“留守儿童”实行封闭式管理,减少孩子们孤单独处的时间,避免部分儿童与社会上不良青年接触的现象。使孩子们日常的学习生活都在学校统一管理下有序进行,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的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3、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们,体格还没有健全,加上保护能的缺失,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于外来伤害也没有防范意识。学校的主要职能除了教学以外,还肩负着保护的职能。学校要强化对少年儿童的教育义务,防止教师、同学歧视留守儿童,保证农村留守儿童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把一个“问题孩子”推给家长,留给社会。

4、学校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教师接触的机会,使留守儿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教师应经常对走读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除了配有各班班主任之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或是聘请有爱心,懂教育的老师做“代理家长”,对家庭功能缺位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引导。根据孩子心理特点,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和鼓励,多运用先进事例来引导他们奋发向上,提升培养孩子道德成长意识,使留守的孩子们有较好的亲情和教育补偿。

(三)家庭关爱

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为人父母者生儿育女不仅仅是传宗接代的需要,更是为社会、国家和民族培训优秀接班人的需要。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的:“家长的行业是培养和教育子女”。为改变眼前贫困的生活环境,给孩子们提供更优越的物质享受,父母们不惜常年在外,拼命挣钱,然而,留守儿童中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家长们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整天都“望”着子女成才,却忽略了正确的引导教育,常常会事与愿违。因为,为人之父母,就应当从现在起给“留守”在家的孩子更多关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上。

1、家长要转变观念,切实负担起责任,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接受更高教育的机会,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

2、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平时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并尽量多地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与机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在情感上多给孩子慰藉。

3、父母要掌握较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溺爱或过分严格。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做了好事,应予以适当精神鼓励,若是犯了错,万不可拳脚相加,要多

分析、引导、沟通,从思想道理上进行教育。父母要让孩子体会到不在身边的亲情和温暖;让他们知道,父母的辛劳,都是为了他们能更好地生活,接受更高的教育;让他们真正从心里理解父母。只有这样,孩子们心中的结才会自然解开,去接受来自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关爱与教育,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自我关爱

未成年人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之星,祖国的栋梁之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和成人社会的关心、爱护与牵引密不可分的,但学生们绝不能反之成为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成人教育的执行者,他们是成长的主体,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应该参与教育的全过程。“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乃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之基本要义,也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赋予父母教育与监护未成年子女的神圣职责。除了学校与社会教育外,为人父母者在给孩子遮风挡雨的同时,更必须教孩子掌握最基本的预防意外,远离危险的知识与具体方法。这样的自我保护教育,就理所当然成为每一个未成年人,尤其“留守儿童”从小就得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学习的最基本的内容。

学校、家长应密切配合,在提供良好外在环境基顾上,鼓励留守儿童自己探究成长的心路里程,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孩子树立志愿者精神,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感召下,他们将努力学习,在不断完善自我个性,提升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心理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去。这样,便能很好地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和水平,并发挥其自主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锻炼孩子们的社会活动能力,由“要孩子健康成长”转换成“孩子要健康成长”,做到内外因相结合,知和行相统一,真正使德育工作做到孩子们的心里去。

共同的期待给了我们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追求给了我们共同的渴望。“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已经出现,但我们绝不能让一个“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孩子”。我们坚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关爱下,沐浴着祖国灿烂阳光,感受着社会大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都将会健康茁壮地成长,我们伟大祖国的明天也将会更加辉煌美好!

枣阳市新市二中

2009-5-28

第五篇: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行流中学 司林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我调查统计,我班49位同学中有36位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就班上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

董俊,男,15岁,父母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爷爷,奶奶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爱交头接耳,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周末经常沉入网巴。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的原

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董俊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将董俊寄宿于爷爷奶奶家中,致使董俊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常年在外,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而父母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目前农村教育还很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三、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1、用“爱心”换起信任。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孩子还小,对父母的依赖更强烈,然而,父母的依赖没有了,孩子的心灵得承受多大的压力呀!为了让他对我有依赖感,我时常走进他的生活,把家里好吃的给他拿来,……让他那颗孤独的心得到安慰。渐渐地他对我解除了戒备心理,把我当成了朋友

2、用耐心督促进步。作为留守儿童,是家里近乎于无人管理的真空,更何况董俊住在爷爷家。所以他的自由空间太大了,作业常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很难保质保量。面对这种情况,在学习上我先是在本班搞“一帮一”帮扶对象。这方法坚持一个学期,董俊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改观,上网吧的次数也减少了。

3、用读书促其成长。“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的精神食粮”、“读书使人明智”……有关读书的名言太多,但这位董俊从小就在离开父母的环境中疯跑,他能沉下心来读书吗?我带着满腹的疑问决定试试。我把他喜爱看的动画书送给他。没想到,董俊慢慢地喜欢上读书,最后渐渐的听我的课。

下载活用视频案例,优化留守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活用视频案例,优化留守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杨忠宝是班里一个有名的“另类学生”,父母离异,他大部分时间是和奶奶在一起的,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奶奶年纪较大,忙于家务,对他疏于管理,导致该生学习习......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大家都知道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

    留守学生的教育案例(xiexiebang推荐)

    留守学生的教育案例 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学生中,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使这些成了“留守学生”。我上一届所教的班级中留守生占班级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这些学生同......

    活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一、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人机交互的特性是计算机独有的,多媒体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方式更是丰富多彩,给计算机下指令可以说话,可以按键,可以在......

    视频教育学习心得

    改革整顿视频教育学习心得 “坚持就能取得成功”、“坚持与放下”、“做到比想到更重要”。许多许多这样的经典话语出现在了XX会议室,这是所有员工参加的视频教育大会,而作为......

    教育视频学习心得

    学习心 得学习内容: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暑假教育视频学习接近尾声,学习心得看似又是一次残酷的作业,但这次却出乎意料,非常自觉的写了培训心得。教育永远是不老的话题,但我们有......

    教育视频观后感

    教育视频观后感 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后,我感触颇多,安全对于企业来说是最大的效益,对于个人来说,安全就如健康平安一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其实,我们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一个世界里......

    成本管理优化案例

    ******项目成本复盘案例 第一部分、预算管理部 (一)*******项目外墙EPS线条签证增加费用案例 一、事情经过: *******项目外墙EPS线条工程施工,2012年5月26日经装修、设计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