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1:0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

近年来,伴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来自中国儿童信息中心的报道:全国留守儿童的比例达到47.7%。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有关专家认为,“空巢、留守”生活对儿童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不稳定、行为道德失范、心理畸形发展等,如果这些性格缺陷得不到及时矫正,会给学校教育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甚至于这些儿童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加强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势在必行。笔者就此提出如下思考,与大家商榷。

一、提高对“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孩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关心“留守儿童”这个孤独、寂寞的弱势群体,对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甚至于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的稳定、未来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直接影响。社会应当对“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给予这个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存在,感受到家的温暖,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二、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科学性原则:遵循儿童心理以及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客观、全面地分析处理问题。实效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重实效。创新性原则: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注重创新,及时总结交流经验。

三、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措施

1、建立一套严格的约束机制和科学的激励机制。本着统筹规划,分工协作,责任明确,动态调整的原则,制定教师相关工作职责和工作评价奖励制度。

2、建立“留守儿童库”,作建卡登记,并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管理。

3、建立“留守儿童”的个案袋(包括: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心理情况等),时时关注并及时处理留 守儿童各方面情况。

4、开展“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及教师的“结对互助”和其它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互助互学的同伴友谊来弥补其在家庭中缺失的亲情,以良好的教育留住学生的人和心。

5、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采用因人而异的导行效应法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6、提供“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的平台,通过打电话、上网、给外出务工家长写公开信等形式,促进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让“留守儿童”心有所托。

7、通过登门施教、召开监护人培训会、举行监护人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培训“留守儿童”第二家长监护队伍,切实提高监护者素质。

8、建立教师“代理家长制”,做学生的第二父母,开通“亲情电话”,确保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的及时沟通交流。

总之,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及学校的通力配合。

第二篇:浅谈如何教育农村留守儿童

浅谈如何教育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得不到父母近距离的教育和关爱,学习、性格、道德、心理等诸多的表现都让老师感到很担心。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1.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

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年龄小,好奇心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自制力较弱,对危险缺少预见性,易受到广播电视及社会不良音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导致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事故频频发生。学校开展一定层面的法制教育,可使儿童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自己的那些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从而大大减少各种违法行为甚至是犯罪事故的发生。

2.经常进行心理教育,引导正确的努力方向

根据专家调查显示,我国有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心理障碍,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引导和帮助,这些孩子的性格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其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通常是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外出父母甚至一年回家一次,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中断,致使这部分孩子性格多内向、孤僻、多疑、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人际关系薄弱;或自私、任性、冷漠、脾气暴躁,冲动,叛逆、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懒惰等。适时对这类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给与这些孩子特殊的关照,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这些儿童健康和谐地发,使之充满自信,学会理解,关心别人,与周围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相适应,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发挥优秀生的作用,帮助留守学困生

留守儿童往往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打骂同学,甚至是长辈,学习成绩也差。所以很多表现良好的学生看不起他们,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耍,更不愿和他们交朋友,老师、家长也不很重视,使得这些孩子比较孤立,破罐子破摔,更加难以教育。所以,老师必须改变观念,充分发挥班里优秀生的作用,让他们与学习上有困难、思想行为上存在一些不良习惯的“留守”儿童谈心,交朋友,结对子,相互帮助,共同进步,逐步改变他们“差生”“后进生”的面貌,从而带动全班同学,团结友爱,共同协助,维护班规、校纪,充分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4.家校联系,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沟通

绝大部分代监护人注重关注“留守”儿童的吃、住、安全,忽视情感交流沟通,使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出现学习不认真,做作业粗心,玩就随心所欲学习思想随波逐流,跟好的同学就学好,跟不好的同学就学坏等问题。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学校要通过一些活动有针对性的转变监护人家教理念和方法,帮助监护人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代监护人的素质,增强代监护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其明了家庭也要重视“留守”孩子的情商教育,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注重全面的教育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性格、品质,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如及时召开家长会,及时做好留守儿童的家访工作,开展亲子活动等。

总之,保护和教育留守儿童是一项艰辛又长期的工作,只有从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各方面去抓紧抓好,才会让社会放心、让家长满意。

文章来源:http:///lunwenfanyi/

第三篇:浅谈如何抓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王小燕

电话:*** 李勇

***

论文类别: 潼南县四方小学校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日趋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刻不容缓。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性情孤僻、胆小,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成了摆在当前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管理正在积极的探索总结之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切实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建立起“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办法措施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必须优先抓好儿童的教育。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现在就必须切实抓好儿童教育,为祖国的明天培养德志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接班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外出的队伍日趋庞大,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将近6千万,占全国儿童的五分之一强。由此可见,抓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字眼在网上的点击率愈来愈高,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话题、报道也更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已广泛引起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不少专家、学者、有识之士都正致力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探索之中。所谓“农村留守儿童” 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我们潼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民工外出达到了惊人的80%以上,“农村留守儿童”的比重也就可想而知。四方小学,地处潼南县城5公里外,属于典型的农村小学,所招生源中百分之七八十属于“农村留守儿童”。众所周知,“留守

儿童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如何抓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促进其健康成长,就成了摆在我们四方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神圣的任务。在实践中,我们也有过迷茫,有过困惑,有过灰心,有过失望,但我们决不放弃,因为我们心中有着对“农村留守儿童”浓烈的爱和强烈的责任心。几经风雨,几经探索,我们四方教育者的辛勤和智慧终于浇开了成功的花朵。近几年来,我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全体同学德知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特别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我们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认识。下面,我就结合我校近几年的工作实际,就如何抓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浅谈四点刍荛之见。

一、加强教师教育,统一思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是靠思想活着的”,同样,教育也需要靠思想而活。思想决定行动,人只有思想意识达到了一定境界,才会对自己的行为不计较任何个人得失,而全心的付出。所以学校工作首先必须抓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重庆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加强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认识。使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抓好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让教师在思想上树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意识,从而主动为留守儿童承担更多的责任,倾注更多的爱,给予更多的关怀。

二、清醒认识农村留守儿童,正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令人担忧

农村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只好依附于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这些 “隔代抚养”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祖辈年龄偏大、身体欠佳、文化偏低,对儿童的抚养、教育往往力不从心,多限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甚至纵容溺爱,对孩子的文化知识又不能起到较好的辅导作用,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在家里得不到有效解决,造成学习成绩较差。相当部分“留守

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

2、“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误入歧途。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突出

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令人担忧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难以感受家庭温暖,造成心理健康失衡。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性情孤僻、胆小、偏执、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容易出现一些过激行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的行为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如我校今年六(1)班学生曾强同学,人很聪明,成绩优秀,但性格孤僻。到了临近毕业时,一向表现良好的他经常逃课,不做作业,行为表现异常。后经班主任老师多次家访,谈心,才了解到他是因为十分想念母亲,希望母亲能在自己小学毕业时陪在自己身边,给自己鼓励。而又他没有办法让母亲回家,就只好用自己过激的行为引起母亲的注意,好让母亲回家。学校在一次活动中让同学们写出自己的心里话,有位同学写到:我最渴望的是生重病,那样我就能见到爸爸妈妈了。强烈的思念,孤寂的情感,一定需要我们老师正确的疏导和细心的抚慰。

4、“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令人担忧

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留守儿童远离父母,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与帮助,在情感上也得不到关心,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偏离主流的道德价值观,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部分留守儿童缺乏基本的礼貌常识,不尊敬长辈,自制力较弱。一部分留守儿童染有不良行为习惯,逃学成为留守儿童

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抽烟在小学生中也时有发生。“任性、自私、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都有不同程度表现。

三、深入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

1、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学校每学期要组织班主任教师进村入户,进行家访,对留守儿童情况摸底调查,做到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通过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学生详细情况,认真填写《“留守儿童”登记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2、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

为了使“留守儿童”幸福快乐地生活、健康的成长,学校要求班主任教师对每个留守儿童要建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以“反映学生进步,展示学生作品”为主,收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记载学生成长的过程和各自的特点,真实反映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成长记录袋装入:作业样本、阅读数目、学习日记、学习成绩、小组活动资料、艺术作品、音像资料、行为表现、操行评定、自我鉴定等。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留守儿童”在一个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也是教师点点滴滴的汗水与心血的见证。点点爱,滴滴情,点点滴滴都包含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都关系到学生的健康与成长。

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办法措施。

(一)、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1、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正面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应教育孩子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2、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

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为了孩子,使之健康成长,我们要向孟母学习,把好“孟母择邻”这一关。

3、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二)、开展相关法制安全讲座,减少儿童安全隐患

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年龄普遍较小,好奇心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自制力较弱,对危险缺少预见性,易受到广播电视及犯罪团伙的影响而产生一些不良行为。学校每期开展一定层面的法制教育,让儿童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自己的那些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提高儿童的法律意识,增强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儿童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开设适当的心理教育课程,塑造孩子阳光心态

据公安部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0.3%的留守儿童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问题,儿童专家提醒: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引导和帮助,这些孩子的性格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其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通常是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外出父母甚至一年回家一次,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中断,致使这部分孩子性格多内向、孤僻、多疑、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人际关系薄弱;或自私、任性、冷漠、脾气暴躁,冲动,叛逆、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懒惰等。适时对这类儿童进行心理辅导,使之充满自信,学会理解,关心别人,与周围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相适应,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每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信箱)或关爱电话,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给与这些孩子特殊的关照,消除因亲子关

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儿童塑造阳光心态,帮助这些儿童健康和谐地发展。

(四)、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当好留守儿童的“临时父母”。

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情感孤寂问题。对于尚处在小学生阶段的留守儿童,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关爱,在情感发展上缺少了支持,常表现为内向不合群,孤僻自卑,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教师要及时进行较色转换,不能只关心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关注和疏导他们学习、生活、情感、心里等问题的临时父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时时留心这些孩子思想的变化,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给与相应的关注,经常与其交流,给他们以精神上和知识上的解答。要求教师做到用“爱心倍加呵护、用亲情多予诱导、用宽容多帮助”,让孩子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五)、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指导

学校每期召开家长会,普及家教知识,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教实践活动,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切实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建立起“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广大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作为当前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教育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的重任,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发展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为了更好地让那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我们提出了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进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效的做好工作。

2、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

3、培训“留守儿增设一些课程内容和生活能力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九江开发区明德小学

叶丹

摘 要: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口流动、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一、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是由乡村到城市的流动。与此相对应,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

6.5%,农村留守儿童占居绝对多数。按照全国3亿6千万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还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真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

二、“留守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都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关怀与爱是人的本能需要。”但是大多数“留守儿童”得到的仅是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很多人总是责怪“留守儿童”不好管教,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对他们的态度吗?父母没在他们身边,他们得到了多少关怀与爱?我们又怎能责怪他们的父母呢?他们的父母出门打工,是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主要经济来源。我们有几人对留守儿童是心平气和的?今年中秋节的前一天,我找一位父母都在外地的女同学谈心:“过节了,你想不想爸爸妈妈?”“想……”她说话时泪水已盈满了她的眼眶。后来这位学生给我写了封感谢信,信中说:我觉得您很象我的亲人,却又有许多不同,妈妈在家时我可以无拘无束地和她聊,甚至撒娇,但与您谈话时我却有顾忌,更不敢撒娇,可是我多么希望老师能经常与我闲谈(不要只说学习)……” 从这个女生的信中,我感受到“留守儿童”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怀和父母之爱,倘使我们的老师能放下“架子”,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去善待他们,多和他们“闲谈”,多给他们一丝温暖,让他们深切感受大家对他们的关爱,他们也会象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有一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拜金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三、“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城市化的进展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使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壁垒使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学,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本身收入不高,居无定所,无法负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

(2)从家庭来看,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淡漠和社会不良风气,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的,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

打工照样能挣钱;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形成了骄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搞帮派、谈恋爱;有的父母外出,孩子在亲戚家长期寄养,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

(3)从学校来看,现在的农村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章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但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解决的办法与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2)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生活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一对一互助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增加校园的书香气。多学知识让心灵找到归宿与寄托是对“留守儿童”最好的礼物,可以弥补他们内心缺失的爱。为此,学校要加大阅览室的建设力度,多订阅一些报刊,多增加阅报栏,在教室内安装有线电视。学校还可以创办文学社、书法兴趣小组、绘画兴趣小组等,举办举办元旦晚会、体育运动会、歌手比赛、主持人大赛、演讲大赛等各种有益的活动,让这些“留守儿童”意识到,他们是集体中的一员,没有人把他们当另类。

<2>再多一点关爱。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需要他人的关爱与温暖。正因为不能象其他孩子时时得到父母的爱,他们的心灵才会变得更敏

感、更脆弱。学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努力让他们学得舒心,玩得开心。教师还应该鼓励“留守儿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自尊自爱,体谅父母,感恩他人,关注社会。

<3>教育者要时时提醒自己,他们是“留守儿童”。做好“留守儿童”的普查登记工作。各班在新学年学生报到注册时要将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各班实行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开展“一帮一”活动。教师多些家访,多和“留守儿童”谈谈心。开设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亲情就在身边。

<4>在师资培训的内容中增加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技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与一般儿童相比,有其特殊性和更多的不确定性,难度较一般儿童更大,这就要求实施教育和管理的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工作时,内心要将他们当“特殊群体”区别对待,给予更多的关爱,但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5>学校应结合自己实际开办各种形式的 “家长学校”,与家长和代养人多交流,并对其进行有关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创设出良好的家庭环境。

<6>心理辅导不可少。教师要随时随地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引导,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要让“留守儿童”明白:他们的父母在外面做工和那些在家做工的父母没什么两样,都是对孩子的爱。

(4)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农村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村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5)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

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当然,“留守儿童”作为新时期的特殊群体,教育难度是很大,我们应该不断摸索,寻找更有效的方法。“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大家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实现和谐。

下载关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农村小学如何加强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如何加强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摘 要】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问题。学校作为感恩教育的主阵地,就要充分利用好各种契机,适时的......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李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明确指出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应包括社会各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和思考

    盐城师范学院04届政教毕业论文 题目: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和思考 系(部):法政系 专业:政教 姓名:周树业 学号:19号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和思考 主要内容: 1、农村留守儿童的原因......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法律思考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法律思考 姓名:郭佳凝 专业:法学 学号:1114001201678 Abstract: Nowadays , the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 large number of young people......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城镇化进程迅猛,由于城......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和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和思考 一、何谓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这样在农村里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这个群......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的出现源于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但又因种种原因无法将子女一起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