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

时间:2019-05-14 09:3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

在农村,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在家乡,交给教师、亲戚朋友或其他相关成年人代为照管、教育,因而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从幼儿园阶段到高中阶段都有“留守儿童”的身影。

大量“留守儿童”的产生不仅给农村教育、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问题,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在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许多“留守儿童”出现逃学、厌学、学习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情感淡漠、脆弱、无助感、被遣弃感、无价值感、性格孤僻、任性、内向、攻击性行为、退缩性行为、小偷小摸、自杀行为等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和溺水、触电、烫伤、烧伤、幼女被强奸等生命安全事故。为此,全社会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调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引发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较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都有不同的原因。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1、“三农”问题的解决进展缓慢。

农民,特别是偏远贫穷落后地区农民的生存状况较差,这迫使他们不得不外出寻找生存和发展机会。但由于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缺乏技术特长,因而打工的收入也很微薄,除了能维持自身开支以外,结余不多。于是,他们往往常年、甚至几年在外打工,难以与自己的子女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无法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即使父母有一方在家,由于忙于农活或其他生计,有时力不从心,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2、“单亲教育”、“寄养教育”或“隔代教育”的偏差和乏力。

“单亲教育”往往会导致“留守儿童”缺乏母爱或父爱。父母之爱的残缺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而且还会导致其发生心理健康问题。“寄养教育”会引起“留守儿童”产生寄人篱下之感。有些照管者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寄养关系往往会使照管者与“留守儿童”之间产生心理阻隔,不能顺畅地沟通思想感情。在实施“隔代教育”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中,大约50%是文盲或半文盲,祖孙之间年龄相差40岁以上,心灵沟通困难更大,加之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育方法不当,要么溺爱,要么放任,要么惩罚,从而使“留守儿童”出现对抗、排斥、厌恶、冷漠、孤僻、疏远、自卑等消极情绪情感状态和不良的人际关系。

3、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缺乏整合。

相对城镇而言,农村中小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校舍破旧,建筑面积小。因此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学生寄宿求学的需求,教师也难以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加强沟通协作。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上不良习气的不断侵袭,以及大量充斥着的各种媒体的不良的、诱导性的视听信息的影响,最终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缺乏足够的良性影响,出现教育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这对于那些需要得到关爱、帮助、引导的“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极为不利和极不公平的。这些因素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学习适应不良、网络成瘾、攻击性强、孤独感、无助感、无价值感、自我压抑、自我封闭、人际适应不良等大量心理问题。

4、“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特点,对其生活、学习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留守儿童”都处于身心变化较快、充满活力和朝气、富于好奇和想象、情感丰富而又脆弱的重要时期,其依赖性和独立性、冲动性和理智性、自觉性与任性并存,极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成长历程迫切需要得到关爱、理解、尊重、引导和帮助,需要情感的归属和依恋,需要安全保障和安全体验,需要得到及时的肯定和鼓励,需要得到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公民的认同,需要得到展示才华、表现自我、证实自我价值的机会。由于这些需要满足机会的缺失或弱化,许多“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

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应对策略

怎样调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进行认真而切实的反思,针对实际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1、各级政府都应切实贯彻和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关方针、政策,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广大干部,尤其是分管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干部都应有重视“三农”问题的意识,切实为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多做实事,减轻农民负担,使广大农民能安居乐业,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同时,要关注农村教育问题,注重教育投入和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以便使农民增强教育意识,更新教育理念。这不仅有利于尽可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而且有利于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2、学校应努力创设条件,为“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提供保障。

首先,加强与社会力量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争取社会力量和政府职能部门对“留守儿童”的支持和帮助,切实搞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为学校教育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其次,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的预警机制和长效机制,全方位了解“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动态,及时化解他们面临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用寄宿制、分片管理制、跟踪辅导制等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督导,为“留守儿童”编制联系卡,与他们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托管人的联系,共同协商教育对策。教师或其他社会成员可以采取结对方式,积极履行“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帮一的、人性化的、家庭式的关爱。

再次,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专题讲座,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调适“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为“留守儿童”建立心理档案;可以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咨询信箱或咨询电话,为“留守儿童”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让“留守儿童”倾诉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忧愁,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最后,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身心素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有效性。

3、家庭应高度重视其育人和心理调适功能。

家庭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独特作用。家庭中的长者应有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责任意识,特别是父母,无论一方在家或双方都不在家,都要与子女加强联系,及时通过电话、书信等多种形式与子女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多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并尽可能利用节假日或其它有利时间回家看看,或把孩子接到身边度假,使孩子体验到亲情归属感和父母之爱的幸福。作为监护人或托管人应采取多种措施引导“留守儿童”主动与自己的父母联系,使他们能不定期地向自己的父母倾诉思念之情,反馈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状况,以便赢得父母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父母应主动与学校和监护人、托管人加强联系,争取多方面的力量来加强对孩子的监护、管理、教育和心理辅导。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应该引起全社会特别关注,并急需采取有效措施逐步缓解的问题。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家庭、学校、社会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都应加强合作,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第二篇:留守儿童教育措施

留守儿童教育措施

双龙小学地处西部偏僻乡村,外出务工的家庭特别多,“留守儿童”现象比较严重。现有“留守儿童”一百多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均有分布。他们的监护人各不相同,有的是爷爷奶奶外祖父母,有的是叔叔舅舅,有的委托他人。总的来说存在诸多心理问题。

第一,(外)祖父母抚养带来的心理问题。

孩子的(外)祖父母相对年龄较大,大都喜欢安静,照看孩子不能出去运动,大多时候在家中与孩子交往,由于其思维的模式已经成型和固定,缺乏了灵活性,加上老人抚养孩子,常常缺乏教育孩子的心理知识,又因父母不在身旁,过分的溺爱,为孩子承担起一切,应该孩子的承担责任,又转移到了别人身上。所以,留守在老人身边的儿童往往表现为寡言少语,不活泼,学习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进取心,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敢顽强的斗志。

第二、叔叔(舅舅、姨夫)抚养带来的心理问题。

叔叔(舅舅、姨夫)都有各自的工作,一般还有自己的家庭、孩子,抚养留守儿童很难像抚养自己的孩子那样尽心尽力,教育时偏向方法单一化,要么走向管得紧,简单粗暴,要么管不了,放任自流,长期这样,留守儿童感觉缺少父母关爱和温暖,负性情绪情感体验不断积累、深刻,逐渐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交往。其往往表现为:性格过于内向,孤独离群,难于适应集体的生活,交往困难;情绪低落,没有开心的感觉,爱发脾气,自尊心强,一旦感觉自尊心受到伤害,容易转化为攻击行为。

第三、委托他人抚养带来的心理问题。

他人,是指非留守儿童亲属。此类人监护留守儿童,往往出于情面或经济利益,因此,抚养留守儿童通常流于表面,即关注留守儿童是否吃饱穿暖,对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缺乏应有的管理和指导,性格、人品任其发展,造成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由于缺乏父母学习上的指导,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长时间学习成绩不好,又会造成孩子破罐破摔,感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自己经常暗示自己较差,就会引起不良地的情绪反应,认为自己不美满、不得志,命运不好灰心丧气,情绪低沉,抑郁寡欢;由于缺乏父母生活上的关爱和指导帮助,留守儿童又往往缺乏起码的礼节礼貌,不讲究卫生,待人接物也有差距,人际交往不良,世界观和是非观念存在偏差,办事情不讲准则和规范,逃学、打架之类的事常有发生。

面对眼前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增强学校、教师对留守学生的关爱。每学期开学,学校就对留守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填写“留守儿童信息卡”,全面掌握其家庭、学习、生活及父母外出务工留守代管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

二是实行帮扶的三级管理制度和教师与家长的定期交流制度。学校详细登记本校各班留守学生详细情况后,将学校留守学生按年级分,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班主任分片负责,明确各级帮扶责任人与帮扶对象,督促教师与监护人定期交流,要求教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的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成长情况,通过定期的电话沟通或家访,积极交流意见,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良好局面。三是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教师,及时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和成长中的烦恼,定期开展健康心理辅导和讲座,促进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四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大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广泛开展运动会、朗诵比赛、演讲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留守学生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引导学生互助互爱,让留守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他们的“温馨之家”。

五是开展“一帮一”活动。学校行政干部与留守学生一一结对,与他们经常联系,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在生活中积极帮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努力为他们营造家庭式的温暖,时时鼓励他们在家里做一名好孩子,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社会做一名好少年,力求使其在情感、道德、行为、心理等方面健康发展。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浅谈淮北地区教育情况

摘要:教育,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文化等各方面联系愈来愈密切的今天,教育成为社会热烈讨论的话题,中西方的对比和借鉴也屡见不鲜,成为我国课改的关键词。

关键字:教育发展 农村教育 生源流失 改革

正文:我国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教育质量和受教者数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当前,我国教育取得一定突破,不过,在具体的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以及现实地区性的差异,教育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对于所存在 问题的认识和探讨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地区教育的实效,这篇文字主要走访了淮北地区城乡各处,在对于教育教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大量的基本材料的支持下,对于淮北地区的教育做浅短的认识和探讨。

濉溪县百善镇一所农村小学,共有十一位教师,一百九十多名学生,从学前班到五年级共年纪,六个班级,平均每个班大约三十多名学生,其中学前班人数多一点,有五十八名学生,其他班级每班差不多不到四十名学生。在校老师平均学历大专,大部分是中师学历,自学提高,其中已经有两位老师获得本科学历。教师平均年龄在四十岁左右,已经十多年没有新进老师。据了解,学校的电教设备为一台电脑和一台电视机,阅览室配备完成。而据学校老师介绍说,学校的电教和阅览室形同虚设,老师们很少去利用,教师的多媒体知识不充足,而且,使用起来很麻烦,基本上就是闲置的,阅览室也没有相应的能够满足学生的读物。笔者观察了电教室和阅览室,两者是在一起的,房间里的摆放有些凌乱,电教设备看起来很久没有使用,图书摆放在书架上,可是鲜有查阅的痕迹。学校里也没有基本的活动设施,除了基本的房舍,只剩下灰黄的泥土灰尘。学生下课就是在班级门前站一会,一位主任表示,现在的孩子还不如以前的学生有玩耍的空间,很无奈,但是没办法!

据一位五年级的教师介绍,虽然看起来学校的师生比例是合理的,但是实际上很短缺。基本是两个老师承包一个班,语文老师兼任英语、音乐等课,数学老师同时负责体育等课目。老师们叫苦不迭,虽然口口声声的素质教育,可是每年都会有抽考考试,老师们在忙于正常教学的同时,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在兄弟学校的抽考比赛中如果名次靠后就要受到批评。一位一位语文老师说,自己在教授语文的同时,还要教授英语等课目,可是精力和学识各方面根本不够,上级也不重视其他科目,所以学校能够开设的勉强会应付,除了语文和数学这些主课,其他的是得过且过,不能教授的也没有办法。课本越改越难,主课的教授已经很费力气,实在鲜有时间去关注别的事。

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校的十一位老师其实正常教课的只有九位,另外两位老师是退休返聘的,十一位在编岗位,不过另外两位老师因为在农村条件艰苦等其他原因,没有真正的在职,而是通过其他渠道另外聘请两位退休农村教师任教。其中缘由不难得知。

而对于学校学生的情况,老师表示很多是留守儿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看管,学生的学习全靠老师督促,自律性很差,布置的作业只能说竭力督促完成,有些不做的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改变。虽然说老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但是生活和教学的压力,老师了解每个学生的举动,不过也不能很好地去交流,只能是发现个别学生异样时去查问一番。家长会和与家长交流基本是空谈,在家长眼里学习是孩子的事,孩子到学校就等于完全的交给老师,老师对学生事事何种教学家长是不理会的。

谈到现在生源流失,学校领导表示没有办法的事,学校条件差,对学生的管教不可能像一些寄宿学校那样周全,家长为了孩子好送去城里能够理解。但是对于外界说的责任心不够,老师表示情况不属实,不能够把责任心等问题也划分为城乡问题,农村的教师比起城里的教师在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注等方面并不差,只不过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客观不能够更好地去管教学生。农村的孩子放学后就是在泥土里玩耍,城里的孩子可以聘请家教,进行课外辅导,这样就很大程度上令老师减弱了教学的压力。城里教师面对的压力更多地是外在的,而农村教师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对于教学的不足的压力。一位老师说,可能在学历上面与城里老师有差距,但是这不能说明教师素质就比他们的差。老师举了一个她接触到的实例,城里的老师对学生说回去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布置二十道数学题,这在农村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如果你敢对学生说这样的话,家长绝对饶不了你,认为你老师没本事。

对于老师自身的一些培训,学校老师表示基本形同虚设,很少听到学校有这样的安排,一位老师说估计这是对于学校的骨干教师的培训,情况了解很少,老师的自身进修就是自己的事情。

走访烈山区一所小学,学校在校老师六十多位,学生九百多名,情况比起百善镇的农村小学好得多,电教设备配置完善,电教室也利用起来为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孩子教授电脑课。按照中小学师生配备比率,政策要求的是每名老师安排二十一名学生,而该小学的情况比较好,每名老师需要管理不到二十名学生。不过,小学教师普遍反应教学任务重,教师和学生的压力很大。课改,这个被提及几年的话题,在师生眼里,非但没有减负,反而更加地令学生感到疲倦,师生在“减负”的课改面前不堪重负。95%的教师表示,现在的教材偏难偏重,教材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延伸,简单地针对教材看,是符合社会提出的素质教育和新式教育的要求,不过结合小学学生的年龄和接受水平中小学课本明显的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课程多,作业多,加上自身能力的限制,很多学生对于学习失去了兴趣,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很多老师表示,现在小学的课程安排不符合规范,为了出成绩,现在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数学课成为学生最多的课目,其他的课目,例如,劳动实践,每周一次,有的根本没有,音体美等课程低年级多一些,高年级的少一点,增添了电脑学习课,任课老师一般由主课老师兼任,缺少专职教师。由于学习的内容难于理解,教学任务困难重重,在完成教学任务和让学生真正地接受掌握知识中无法平衡,很多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

一位小学教师表示:“低年级语文教材比原来的教材改的更离谱,增大识字量,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一个学期要从原来的识认200个字,到现在500字,学生这么小,好可怜,反复的写,认。平均每天都认几十个字,这么小的学生怎么能接受?”在问询小学学生时,他们也表示要记得东西太多,勉强刚记住昨天的学习内容,今天的又充斥而来,根本没有时间消化,去明白学习的内容,渐渐地对于学习就剩下机械地死记硬背。更多的学生连识记也无法按照老师的节奏做到。

对于公布的所谓不以升学率衡量学校,不以成绩衡量学生,老师们纷纷表示纯粹是宣传,学校间依然是成绩为重。学生的成绩是衡量各方面的标准,这就迫使老师不敢放松,更不敢轻易地尝试,只能在稳中求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严格的训练式反复学习,通过加大作业量和频繁的考试来保证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是否真正的接受无法去探知。老师也不能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逐个提问学生,学生多,作业量就增多,交流都无法进行,根本顾及不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内容除了机械地记忆,很大程度上处于懵懂的状态,不知道自己学的什么,为什么去学。

通过问询老师,得知,小学大部分是矿工子女,还有一部分是周围的农村子弟,据老师介绍,学生的学习不理想,矿上的子弟还能应付,而农村的孩子实在不行。农村孩子主要是留守儿童,老师表示,“很多学生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爱,也疏于管教,放任自流,现在教育的问题就出在农村,你想想中国有多少农民,子女教育问题谁来管,很多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孩子谁来教育?”老师只能在课堂督促,一旦离开学校,根本无法管理,所以,学生各方面都有可能出现问题,目前,最突出的就是学习问题,不爱学习,难以管理,很多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据了解,很多“问题学生”并不是自身真的存在问题,只是没有良好的习惯,在课堂不服管理,或者由于跟不上进度而厌学,老师无法及时管理,渐渐地也疏于管理,最后就被定性为“问题学生”,成为师生眼里的差生和不好的典型。老师们表示,并不是不想去管理,只是,普遍的都是每个班学生人数50,60,有的甚至有70,80个,老师照顾不过来这么多学生,学生人数过多,纪律都不容易维持,上课更是不容易,更没有时间去管理其他的学生,实在没有办法的才会进行教育,不过收效甚微,老师们只能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不加理会。对于留守儿童的问题,无法与家长能够进行沟通,老师们表示鞭长莫及,只能在学校时尽力地督促管教,离开学校就不清楚了,部分学生甚至会辍学,但是无能为力。

老师们表示,目前的教育情况只能是挂在墙上的数字,在现实情况面前,换汤不会换药,虽然学校的硬件设施有所改善,但是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现实的教育仍旧是应试教育,考什么,教什么,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的牢,不过学东西比较死,不会发散思维,动手能力也差。

老师自身的工作都受到很大的局限和控制,突破的教学很难,加上学校的教师少,因为编制问题已经10年没有新教师的加入,教师队伍趋于老龄化,新思想新理念引入教学的很少,虽然教育部门每年都会有培训,濉溪县每年会有3天的时间安排专业人员为教师进行再学习,学校本身也会有5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校本培训,不过效果不大。不过,对于淮北市每年举办的观摩课,教师们评价很高,认为贴近教学,对于自身教学有很好地启发作用。在成绩的要求和时间的有限性面前,完成教学任务压倒一切,成为师生努力的目标。

对于自身的无奈和处于对学生的关爱,老师们表示,希望教材不要编制的这么难,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目标去研究编写教材,现在的教育投入还是太少,希望每个学校都能小班化教学,更加合理地分配师生比例,真正是为了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把社会等方面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让他们失去热情和自我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在家庭费用支出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费用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无论是在城市和农村,教育费用的比率都在上升,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部分。

中央教育部逐年地减免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费和其他费用,希冀通过各种努力减轻家庭负担,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的学生学习和生活压力。不过,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的生源情况还好,初中的生源状况就很不理想,一般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家庭,不会选择把孩子送进位于乡镇的中学,认为乡镇中学教学水平低,中学教师责任心不强,孩子学不到知识,生活等各方面的照顾也很差,宁愿选择民办中学,花费更高地代价,以期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城区家长一般也是选择民办中学,认为公办中学在学习、监督各方面的责任心无法与民办学校相比,在没有竞争压力的公办中学里,教师的压力较小,在自己工龄和职称达到一定标准的情况下,待遇各方面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民办学校的老师,取得的成果直接和自己付出的努力有关,责任心更强。家长普遍相信民办学校更加有利于自己孩子的未来。而选择民办学校,家庭的付出更大,一般中学,由于国家减免政策,学生需要缴纳的费用一般只有保险费等几十元钱,民办学校一学期的书本费和杂费达到上千元,据了解,差一点的位于农村的民办中学,学费在1200元,位于城区附近的达到2000元以上,例如,广文学校一学期要缴纳2750元的费用,包括伙食和住宿的费用,比较有名的,办学条件较好的龙华中学一学期的费用是2800元。

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得到较好的教育,选择花费更多的民办中学,很多家长表示,希望孩子在封闭式教学管理模式下能够有所成绩。家长大约算了一笔帐,一个孩子上学,一年的花费大概在万余元左右,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字,很多家庭的家长纷纷出去打工挣钱,完全地把孩子托付给了学校。一个农村家庭的收入在两万元左右,加上打工的收入,大概在四万元,不过除去花费,所剩不多,孩子的上学费用对于家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支出了。

还有部分家长自孩子上小学开始就通过各种渠道把孩子送入城里的小学,濉溪县县城很多小学都有接收来自农村地区的孩子,缴纳高额的择校费,由于公办城区小学不是寄宿制,很多家长便选择在学校附近的出租房租赁一间房屋,由家长陪读。走访了濉溪县第六小学附近的陪读集中区,出租房简单,很多是一个家长带着几个孩子,一部分是父母都在,就近卖蔬菜或者打工,赚取生活费用和孩子学习费用。出租房简陋,陪读家长一般是母亲,父亲外出打工可以赚取更多的钱来维持家用。问及陪读的情况,家长们表示,都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环境好一点,陪读的花费很大,家里只是依靠着一个劳动力赚钱,生活很拮据。陪读的家长很少有时间去额外地赚钱,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效果不敢保证,只求孩子能够争气。据估算,陪读的租赁费和额外的生活费是一大笔费用,原本可以两个劳动力的家庭,由于陪读,实际上只能有一个赚钱,变相地削弱了家庭收入,增加了家庭支出成本。

而家长所选择的民办学校的质量参差不齐,城区具有一定鉴别能力的家长在选择时能够谨慎地对待,而农村地区家长一无所知,对于学校完全不了解,只能根据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去选择,在濉溪华宇学校被勒令调整前,笔者走访得知,学校的生活和学习设备很差,学校尘土飞扬,教室简陋,食堂就像一个破旧的工厂的框架,到处灰蒙蒙的,状况极差。学生年纪小,自理能力差,衣服上的灰尘满布,头发蓬乱,看上去犹如野外生存的人。学校教师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过大部分都是摸清情况后无法继续留任,选择离开,学校长期拖欠教师工资,学校6个月才给教师500元工资,很多老师不得不离开。没有老师的管理,学生无人理会,整个学校看起来纷乱不堪。据一位曾经在此学校工作的老师表示,华宇学校不单纯地是小学或者初中,凌乱纷杂,招生有小学,初中,甚至曾经开设过高中教学班和职业教育教学班,管理制度混乱,学生自由放任,学校配置的电教器材变相地成为学生的在校网吧,后来不得不废除。在二零一二年元月八号,笔者再次来到华宇学校,家长们在学校门口迎接孩子,上前询问,家长很气愤地表示不能再让孩子继续留在那里上学,老师们罢课,学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上课,在学校漫无目的地滞留。一位家长指着自己蓬头垢面的孩子,称孩子简直与混混无异,生活比监狱的生活还不如,孩子还没有进行期末考试,家长们已经不愿意等待,将孩子带离了学校。据一位教师称,整个学校学风不正,基建太差,学生的生活食宿都得不到保障,特别是食堂伙食特差,教师更换频繁,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家长们在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后向县教育局作出反应,在二零一二年一月十八号,县教育局做出批示,责令华宇中学停学整改。剩余的学生转移到附近的学校就读。而评价普遍较高的龙华中学,笔者了解到,学校招生严格把关,学校也是全封闭制的管理,师资力量充裕,虽然管理较严,不过学生和家长评价很高。学校整齐规划,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林立,新建设了塑胶跑道,对面就是县一中,环境方面没有问题。学生反应老师的素质很高,不会像其他学校的老师随意的打骂体罚,教学严谨。公寓都配有生活老师,一般都是本班班主任自带,24小时地对学生负责。家长表示,学校有事都会及时地联系家里,还专门开通了校讯通,各方面的资料都可以及时得知,方便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学生成绩在同级学生中突出。

结论:据教育局有关领导表示,目前民办教育迅速崛起,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得到更好地教育,在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条件后自然地会选择更好地教育。据统计,目前进入高中的学生,民办中学的达到30%以上。民办学校的兴起得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希望更好地完善本地区的义务教育。对于民办学校对于政府办学的影响,一位股长表示,民办中学的兴起和发展对于政府办学是一个压力和激励,面对民办学校抢夺生源的挑战,公立学校只有更好地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办学质量才能生存,不然就会被淘汰。而对于民办教育的迅速发展,家长宁愿付出高额就读费而不愿选择免费的问题,教育局有关领导表示,一方面是由于家庭有钱,就算是相等的教育教学,家长们也希望在城里,而不愿留在农村。对于选择民办而舍弃公立教学,领导坦言,确实是公立学校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够,家长们无力管教孩子,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民办学校的教师在竞聘制的压力下责任心更强,付出的更多,效果就会更好,而公立学校,奖惩力度薄弱,仅仅依靠绩效工资作为奖惩的手段,效果不佳。这也是很棘手的事情!

我们要求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教育改革,但是面对教育的特殊性,如何改?改成什么样式的教育才更符合我们的现实?才能更好地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国民素质?在信仰缺失的时代为他们提供一个塑造健全人格的机会?教育是工具,也是发展所必须的支撑的基础。在日益发展的时代,我们很明显的看到与发达国家青少年的差距所在,在实践方面缺失严重。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同龄人群的差距,甚至与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我们要付出哪些努力,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是关键。这不是说沿袭西方教育,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教育理论,而应该在了解我们教育、文化的特殊性的前提下,解决其中不符合教育要求,纠正被扭曲的成分,输入新的血液和力量,保持属于自我的本色,并且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我们的青少年拥有一片自我的天空更好地长成。

致谢:感谢家乡学校领导对我们本次调查的支持,感谢老师们的配合与理解,以及学生和家长们的倾情讲述。感谢所有对本次调查做过帮助的人们!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感悟

洒一滴甘露 圆一片浓荫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有感

隆阳区丙麻中学 段祯明

2013-11-29

洒一滴甘露

圆一片浓荫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有感

(隆阳区丙麻中学

段祯明)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的问题已成为新时期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难点,更是广大农村教师最棘手的问题。做好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是农村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这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一线教师用百倍的爱心和耐心去关注留守儿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综合症

隔代管教

临时监护

和谐教育

近几年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路子的拓宽,外出务工成为农村人们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于是,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管教,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怎样把“甘露”浇到他们的心田?成了中小学教师探究的课题。下面浅谈我的一点感触,和同仁们一起交流。

一、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的失衡,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在校行为习惯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明显不同。其主要表现为:

(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他们思维敏捷可就是不想学习,整天调皮捣蛋。今年所教班里有个叫小杰的男生,他思维敏捷,可就是不做与学习有关的事,上课铃响了也不进教室,在外面大吼大叫,而且一点都不听老师的话,2013年10月12日的中午他来问我是否听写字词,我说听写,他说他听写不起,他抄一遍就行了,我叫他听写前先看几遍,他说他不想看,还跟我炫耀当天因为某种原因他被罚扫地了,我问他当时是什么感觉(是否内疚),他却说一点感觉也没有,任凭老师怎么讲,反正我时无所谓。经家访得知,他的父母已外出打工3年,他现在跟年迈的奶奶在一起,父母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也很难找到工作,将孩子的未来也定位在外出打工上。久而久之,小杰的学习便形成了一种随意性。

(二)、部分留守儿童的习惯和礼貌较差,特别是男生。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也许是管不住他们,也许是过于溺爱,时间一长他们便形成了我行我素,目无尊长,胆大妄为的性格。今年所教班里的同学小李,从进校以就是调皮捣蛋,活活生生的一个“被压五行山之前的孙悟空”性格。今天把某位同学的脚趾踩破了,明天又给女同学起绰号或是在班里讲鬼故事吓唬同学们,女同学对他是敢怒不敢言,有一天他的校卡坏了,下晚自习时他来跟我说:“喂!叫你孩子的爸爸给我买一个校卡来”,教书十年来这是第一次有学生如此没称呼、没礼貌的和我说话,当时我就冒然的回了一句:“你是留守儿童”。事后和他交流得知,他的父母已经外出打工五年,他是和六十多岁的奶奶在家,奶奶根本管不住他,我和他交流说;“你要想想父母在外的辛苦,否则有一天他们挣得再多的钱依然是后悔莫及,可他却说父母挣钱是为了还他们自己欠下的债。”五年的我行我素造

就了今天的他。在未来的三年,我得像观音菩萨给孙悟空戴紧箍咒一样给他戴上一个道德规范圈了。

(三)、性格内向、孤僻,遇到问题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更不愿意向老师或亲属反映,习惯把苦闷埋在心里。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省钱,回家次数较少,与子女交流也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这很容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我今年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叫小韩的同学,开学一个月来,我发现她的学习能力很强,但她就是不愿意配合老师,她是她们班的政治课代表,按理来说她的课堂表现应该很好,可是她从不举手发言,小组讨论时也不配合其他同学,总是自己做自己的,一副与班级隔离的表情,一开始我觉得她是以为自己的语文功底好,不屑于我讲的内容,还有些生气,后来和她谈话得知,她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去外地打工,只有她和弟弟在家,她已经习惯了一切问题自己解决,不愿意和别人谈话,也很少和同学交往。

(四)、由于缺乏亲情,心里产生不应承受的杂念。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现实也是最严重的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亲情的呵护与关怀,这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遇到一点事情就爱胡思乱想。班里的同学小蔡,开学一个星期来都是心不在焉、整天愁眉苦脸,上课经常发呆,作业也不认真完成。问她原因,她说假期去父母打工的地方看他们,开学前几天父母吵架了,并且说要离婚,她担心如果父母真离婚了她该怎么办,她希望父母回来,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在一起生活。

(五)、行为偏差,心无界律。有些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有的女同学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混在一起,她们的理由是想找一个情感上的依靠。

二、回顾近几年所遇到的留守儿童,我认为造成 “留守儿童综合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父母长期在外,家庭教育缺失。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成绩倒退,在学校有老师管教,可是回到家便没人管了。

(二)、隔代教育不足。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管教,这就形成“隔代教育”。况且祖辈们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些老人认为能让孩子们吃饱、穿暖、健康就行,对于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能力管教。因为有的老人要干农活,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有的老人体弱多病无力监管孩子,有的老人同时照看几个孩子,精力不够。

(三)、有一些留守儿童是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而且他们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也有一些是单亲监护型,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抚养,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教育缺失,养成儿童任性的行为。

(四)科任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全面的了解

和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

(五)、失衡的教育环境给留守儿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在,大家都把教育儿童的责任推向学校、教师。作为有第一责任的家长、负责环境教育的社会都没有承担其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三、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给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爱,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首先、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等。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相应的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进行教育,正确引导。经常和他们交流,让周围的同学力所能及地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其次、教师应时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请监护人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时常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教师和监护人的爱始终代替不了父母,在我们尽力关爱孩子的同

时,我们更应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以满足他们的安全感。我们可以指导孩子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父母也应该把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事迹说给孩子们,使孩子更理解自己的父母。我相信有了父母精神上的鼓励,行为上的约束,有了学校、老师的关怀和帮助,孩子一定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进而会对学习和生活树起信心。

(三)、用微笑拉近留守儿童和老师的距离。

有人说冷漠是离心力,它使学生离我们越来越远。要想和学生拉近距离,我们就要时常用微笑去面对他们,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平易近人的,是可以交流心声的朋友。用微笑给他们一种爱,一种温馨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比如测试差了,我们可以用微笑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违反纪律了,我们用微笑机智地告诉他们怎样去遵守纪律。

(四)、每天给他们一个鼓励,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美国总统林肯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尤其是自己感到孤独、气馁时,更想得到别人的鼓励。留守儿童本来就自卑,得到的鼓励少之又少,所以他们对自己也越来越失望了。他们就像在黑夜里摸黑走路的人,有火把才能找到前进的路。而这把火把就是老师的鼓励。事实上,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强,思想变得成熟,学习也很用功。而这些品质是其他孩子所没有具备的。我们要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召同学们向

他们学习。这些学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后就会增强学习的信心,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后,学习就会越来越努力。

(五)充分利用三生教育课的实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生存、生活、生长的自我能力,从而使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明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尽快完善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做到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给儿童创造“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良好教育环境。

(七)、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寄宿条件差,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失衡的情况下,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寄宿基础设置的建设,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

总之,在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耐心,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甘露洒进他们的心田。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谭中长《 留守儿童教育石柱模式》吉林大学出版社

3.吉诺特著,冯杨、周呈奇译《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海南出版社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关爱,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找不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

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2.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缺少了监督和家庭辅导,对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部分家长持“学习无用论”的观点,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便外出务工,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3、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义务教育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代理抚养人管理监督不到位,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

4.安全无保障

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部份住家偏僻学路途

较远,上学路途中缺乏成年人的陪护,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从社会角度看

有些地区不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如进城对务工人员子弟:要交纳借读费,办理各种手续,中考和高考回户籍所在地,须支付高昂学费。

2.从家庭角度看

父母长期外出,儿童除在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之外,也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影响到其学习成绩。

3.农村学校存在缺陷

由某些主客观原因。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周边环境,住宿条

件不够重视;也没有建立与其父母沟通信方式。

三、对策与建议

1.政府方面

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差距.二要强化政府职能作用,重视和加强对学生

关爱工作.三是综合整治校园周边娱乐场所以及社会治安环境

家庭方面

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2.学校方面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寄宿制度,其次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咨询,三要加强娱乐、体育设施建设,并建立与学生家长畅通的交流渠道。

4.社会方面

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的合力作用。政府部门及其职能部门联合起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资金困难。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报告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报告调查目标:通过调查提高社会关注度,关注农村建设 调查时间:暑假 调查对象:在校生、村民、家人调查方式:走访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摘要: “留守儿童”指的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他们因经济等原因无法......

    我的留守儿童教育措施

    我的留守儿童教育措施 正确的教育使孩子受益一生,错误的引导,可能毁了孩子的终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容忽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落别乡索考小学 四年(1)班学生 白京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然而,随着农村父母的外出务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湾龙乡中心校四年二班 王玉玲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然而,随着农村父母的外出务工,留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探讨 邮编:417717 电话:*** 湖南双峰杏子中心学校曹楚平中学一级教师关键词: 留守儿童 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创造良好环境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研报告报告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留守儿童状况”课题显示,我国的留守儿童近2000万。在广大农村,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广西合山市上塘 小学 农志娥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