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登革热常识
预防登革热常识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由蚊子传播给人类。全球每年约有五千万宗登革热个案,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域。近年登革热转趋活跃,影响全球各地,在东南亚部分国家,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国内有输入病例或局部暴发疫情出现。
登革热病媒是什么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孳生于室内外积水容器,栖息于阴暗潮湿场所,室内外都有蚊虫活动。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早上8~9时,及下午5~6时。
登革热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当人被带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患者如果在发烧前1~2天至发烧后4~5天内被蚊虫叮咬,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此病并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时不会被传染的。
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3至15天潜伏期(通常为5至8天),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4天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家居及个人如何预防登革热
一、清除伊蚊孳生地
伊蚊的生长周期15天,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3个阶段大约7~10天,必须生活在水中,一旦离开水,伊蚊的生命链被打破,无法繁衍后代。因此,防蚊、灭蚊的重要工作,就是清理积水,消除孳生地。
1、防止积水,消除伊蚊孳生地,富贵竹等阴生水养植物的花瓶。每5 ~7天换水1次,并冲洗植物根部,养有大型水生植物的,要在水中投放灭蚊药物。
2、饮用水缸或其他饮用水容器要加盖,每5~7天换水1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水井要加盖。
3、冰箱底部的水盘应每星期清理一次。
4、浴室、卫生间储水桶、缸等每5~7天清理换水一次。
5、花盆底盘要保持干爽。
6、贮水的水桶、陶瓮、排水槽等每5~7天清理换水一次,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
7、废轮胎要存放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要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不积雨水。必要时可用杀虫剂喷杀成蚊,并在轮胎内施放马拉硫磷、双硫磷等杀幼剂。
8、竹篱笆竹节顶端、树洞、竹洞要用灰沙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9、屋檐排水槽或反墚堵塞积水要定期清理。
10、家禽、家畜与鸟类饮用水槽要每天清理。
11、清除周围废弃的盆、罐、瓶等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12、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二、消灭成蚊
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注意切勿向运行中的电器用品或有火焰的地方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
三、个人防护
1、窗户装防蚊网,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的,应装置蚊帐或其它防蚊设备。
2、避免于“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3、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工作,应穿着浅色长袖上衣及长裤,或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喷蚊虫驱避药物。
出境旅游如何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眼眶后痛、肌肉和关节痛,可伴有皮疹、食欲减退等症状。此病毒是由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或花蚊子)和埃及伊蚊传播给人类,这类蚊子主要孳生在水缸、水盆、空瓶罐、废旧轮胎以及其他小型积水容器中,喜欢在白天活动,晚上休息。
热带与亚热带是登革热流行地区,今年以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多个地区均出现登革热疫情暴发流行,发病率非常高。时值旅游旺季,市民如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一、出行时应着白色或浅色长衫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喷洒防蚊水,特别是在蚊子的活动高峰时间应加强防蚊措施。
二、在境外如出现发热、出疹、头痛、关节痛等登革热临床症状时应马上在当地就医,如要立即回国必须在入境时将个人情况告知出入境工作人员;由于登革热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大约为3-15天,如从登革热流行地区回来两周之内出现上述症状,应马上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曾经到过的地区,以协助诊断。
三、目前正是登革热流行季节,广大市民应做好家居清洁和环境卫生,翻盆倒罐,定期清除家庭环境积水,积极处理无用的贮水容器(如旧轮胎、空罐头盒、瓶子、破缸等);家中养有小型水生植物的,应隔天换水,每5-7天清洗水缸和花瓶,养有大型水生植物的,要在水中投放灭蚊药物;市民要牢记“没有积水就没有登革热”;同时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防止蚊子叮咬。出现类似登革热临床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第二篇:如何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知识
登革热是由花斑蚊(学名伊蚊)传播的。现在已进入登革热流行的季节,如发现学生突起高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出现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的皮疹,验血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这时应怀疑是否患上登革热,需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传染给其他人。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水缸、水盆、罐及其他小型积水容器中。每天洗缸换水,翻盆倒罐,清除小积水,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因此,预防登革热,最主要的措施是清除家居积水,防蚊灭蚊,同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
一、清除家居积水
保持室内清洁,家庭内不留积水是减少蚊虫的最基础措施。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预防登革热。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
(2)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或者在水生植物中投放灭蚊幼虫缓释包。
(3)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幼虫的缓释剂。
二、防蚊灭蚊
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只要不被蚊子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
(1)家庭应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实物屏障;根据蚊虫消长的不同季节,在庭院内和室内适时烟熏或喷洒化学杀虫剂杀灭成蚊。灭蚊时最好选择黄昏成蚊活动的高峰时间。孩子睡觉时,可以给他的小床配上一盏透气性较好的蚊帐。插上电蚊香,注意蚊香不要离孩子太近。还可以在孩子身上涂抹适量驱蚊剂。睡觉前沐浴时,可以在孩子的大盆里滴上适量花露水,使宝宝洗澡后肌肤上留有花露水的味道,对驱散蚊虫也有一定功效。
(2)登革热流行区或流行季节,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如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还应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郊游时尽量穿长袖衣裤。可以在外出前全身涂抹适量驱蚊用品,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避蚊胺,对驱赶蚊子有较好的效果。不要在河边、湖边、溪边等靠近水源的地方扎营,这些地方在夏天会有较多的蚊子。露营时,一定要准备蚊帐,并使用各种驱蚊器,需要通电的器具在外出前确保带够电池或充足电。尽量避免在草丛中穿行。
(3)如果日常活动场所内的蚊子较多,应穿长袖衣服。这倒不是因为身上多了层布,蚊子就无法用口针扎进去吸血。实际上,蚊子的口针十分尖利,连牛皮和厚牛仔裤都能穿透。衣服主要是用来遮掩汗液等皮肤分泌物的气味,让蚊子无法追踪而来。夏天切莫因嫌热而不穿袜子,否则会使汗味快速挥发,引来蚊子进行攻击。穿上吸汗效果好的袜子不仅能有效降低皮肤湿度,还可遮掩气味。
根据蚊虫消长的不同季节,在庭院内和室内适时烟熏或喷洒化学杀虫剂杀灭成蚊。灭蚊时最好选择黄昏成蚊活动的高峰时间。
三、加强学校预防登革热措施
(1)在登革热流行的季节,学校应高度重视,周密制定行动方案,认真做好各项组织工作,派专人负责开展校园内防蚊灭蚊工作。定期清除积水,填平凹陷的地面,消灭蚊虫孳生地,对贮水容器加盖,防止蚊虫产卵,加强校园校舍环境整治,并保持与各职能部门联络。
(2)坚持科学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和灭成蚊工作相结合,合理使用好药物灭杀蚊虫。学校可请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专业病媒生物防制服务机构进行蚊虫杀灭工作。
(3)加强学生晨检制度,做好晨检和网络直报。发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痛,伴有皮疹的师生,应及时就医。
(4)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开展师生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师生参加防蚊、灭蚊的行动;“小手拉大手”,布置学生回家协助家长做好清积水、灭蚊虫工作;让师生参与学校灭蚊工作的监督,确保灭蚊措施落实到位。
第三篇: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花斑蚊”叮咬后,一般经过5-8天出现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周身骨痛)等症状和脸面潮红、结膜充血(如醉酒状)、或皮疹等体征。部分病人会发展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病死率高达20%,因此一旦发病要及时就医。
登革热传播迅速,控制登革热传播主要措施是灭蚊,灭蚊的主要措施是清除积水消灭蚊子孳生地。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居民室内外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花盆托盆、及其它水缸、水盆、罐等小积水容器中,消除积水,可以控制蚊子繁殖,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的几种做法
1、倒置室内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
2、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隔5~7天换水洗瓶、清洗须根。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3、保持花盆托盆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
5、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在公园、街边、活动场所休息或活动应注意防蚊叮咬。6、一有发热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
第四篇:预防登革热标语
预防登革热标语
1、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登革热。
2、人人动手消灭蚊子,户户清积水防控登革热。
3、翻坛倒罐清理积水,全民运动防控登革热。
4、装好纱窗防蚊虫叮咬,清除积水防登革热流行。
5、清除蚊虫孳生地,有效防范登革热。
6、防蚊虫叮咬传播,杜绝登革热暴发。
7、全家动手共同灭蚊保障健康,全民定期清积水防范登革热。
8、打好消灭蚊虫歼灭战,清除积水预防登革热。
9、坚持定期开展灭蚊行动,集中打好灭蚊歼灭战。
10、清积水,灭成蚊,保清洁,远离登革热。
11、消除蚊虫孳生地,防止蚊虫叮咬,预防登革热。
12、清除积水,杀灭蚊虫,改善居住环境,预防登革热。
13、行动起来,翻盆倒罐,清除杂草和积水,预防登革热。
14、登革热,蚊虫为首恶;保健康,清洁是良方。
15、认真清除杂草积水,彻底防范登革热骚扰。
16、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全民翻盆倒罐,清除杂草和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预防登革热。
17、防治登革热,消灭病媒蚊。
18、容器不积水,病媒不滋生,预防登革热,大家一起来。
19、清除容器积水、杜绝伊蚊孳生。20、全民齐动手,防控登革热。
21、动员起来,讲究卫生,清除积水,杀灭蚊虫,防控登革热。
22、搞好环境卫生,增强抗病能力。
第五篇:预防登革热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从广州市疾控中心获悉,现在已发现广州本土感染登革热病例一百五十多例,荔湾区占了64%。国庆节前,广州市已经发动全市进行大面积的灭蚊大行动,但仍未能完全遏制住疫情。9月27日全市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为108例,国庆节后新增了44例。新增的例病主要集中在芳村,高发区在荔湾和南海交界一带。而我们**村正处于这一地带。海南村有较大范围的农田和专业的花卉市场,坑洼潮湿之地容易积水,蚊虫滋生地较多,环境脏乱,因此成为蚊子滋生的“重灾区”。据统计我们生活的这一区域的蚊子密度比广州市平均指数高出数倍之多。
经过学校和社区的宣传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登革热主要由蚊子中的伊蚊传播。广州地区一般是由白纹伊蚊传播。早上、中午、傍晚是伊蚊活动高峰期,也是它喜欢吸人血的时候。当成蚊吸了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血液后,登革热病毒就在蚊子体内大量复制繁殖。在气温32℃环境下,伊蚊自吸血后10天起再咬人时,就可把病毒传染给健康人,使人感染并发生登革热。
因此近段时间我们一定要行动起来做好登革热的预防工作,那么要注意哪些事项呢?白纹伊蚊只喜欢在较为洁净的积水中孳生。不光户外灭蚊预防登革热,家庭也是灭蚊的主要地方。虽然中秋过后,雨水渐少,气温也会有所下降,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仍要积极翻盆倒罐,清积水。搞好环境卫生,防范蚊虫叮咬,涂抹防蚊液,穿长裤白鞋避免皮肤过度外露。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增强营养,提高抵抗力。请同学们向家人宣传,提高家人的防范意识,以维护全家的身体健康。
给大家提个醒一旦出现发烧、皮疹、骨头酸痛、疲惫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登革热病人要隔离在有防蚊设施的病房内,隔离时间不应少于5天。如有发烧应退热两天后才回校。
祝同学们身体健康,每天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