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大全)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
登革热是由花斑蚊(学名伊蚊,见下图)传播的。现在已进入登革热流行的季节,如发现学生突起高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出现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的皮疹,验血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这时应怀疑是否患上登革热,需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传染给其他人。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水缸、水盆、罐及其他小型积水容器中。每隔3~5天洗缸换水,翻盆倒罐,清除小积水,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因此,预防登革热,最主要的措施是清除家居积水,防蚊灭蚊,同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
一、清除家居积水
保持室内清洁,家庭内不留积水是减少蚊虫的最基础措施。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预防登革热。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
(2)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或者在水生植物中投放灭蚊幼虫缓释包。
(3)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幼虫的缓释剂。
二、防蚊灭蚊
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只要不被蚊子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
(1)家庭应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实物屏障;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孩子睡觉时,可以给他的小床配上一盏透气性较好的蚊帐。插上电蚊香,注意蚊香不要离孩子太近。还可以在孩子身上涂抹适量驱蚊剂。睡觉前沐浴时,可以在孩子的大盆里滴上适量花露水,使宝宝洗澡后肌肤上留有花露水的味道,对驱散蚊虫也有一定功效。
(2)登革热流行区或流行季节,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如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还应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郊游时尽量穿长袖衣裤。可以在外出前全身涂抹适量驱蚊用品,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避蚊胺,对驱赶蚊子有较好的效果。不要在河边、湖边、溪边等靠近水源的地方扎营,这些地方在夏天会有较多的蚊子。露营时,一定要准备蚊帐,并使用各种驱蚊器,需要通电的器具在外出前确保带够电池或充足电。尽量避免在草丛中穿行。
(3)如果日常活动场所内的蚊子较多,应穿长袖衣服。这倒不是因为身上多了层布,蚊子就无法用口针扎进去吸血。实际上,蚊子的口针十分尖利,连牛皮和厚牛仔裤都能穿透。衣服主要是用来遮掩汗液等皮肤分泌物的气味,让蚊子无法追踪而来。夏天切莫因嫌热而不穿袜子,否则会使汗味快速挥发,引来蚊子进行攻击。穿上吸汗效果好的袜子不仅能有效降低皮肤湿度,还可遮掩气味。
三、加强学校预防登革热措施
(1)学校应按《广州市教育局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灭蚊防控登革热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登革热流行的季节派专人负责开展校园内防蚊灭蚊工作,定期清除积水,填平凹陷的地面,消灭蚊虫孳生地,对贮水容器加盖,防止蚊虫产卵,加强校园校舍环境整治,并保持与各职能部门联络。
(2)加强学生晨检制度,发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痛,伴有皮疹的师生,应及时就医。
(3)在9月份开学时积极开展师生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师生参加防蚊、灭蚊的行动。
第二篇:登革热预防知识
登革热预防知识
龙江职业技术学校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通过带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人群而引起传播的一种传染病。登革热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叫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这两种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时,可将病毒吸入体内,当再次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导致被叮咬者发病。
登革热流行季节常是天气湿热、蚊虫滋生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
患有登革热有哪些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5天。轻者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典型登革热表现为发热,头痛,腰痛,骨关节痛,在病程3-6天可出现皮疹,有出血,淋巴结肿大等。重者还会出现精神症状和消化道大出血等表现。个人如何做好登革热防护?
登革热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避免蚊子叮咬。
有关预防措施如下:
1、家中花瓶等容器最好5-7天换一次水,注意清理阳台等地容易孳生蚊虫的积水容器。
2、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
3、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4、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5、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
6、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7、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要及时请教医生。
校医务室2012、10、30
第三篇:登革热预防知识
登革热预防知识
1、认识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2、患上登革热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主要症状和体征:
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所以当你被蚊子叮咬后出现发热的现象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3、登革热的传染源是来自谁?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低等灵长类动物均是本病的传染源和贮存宿主。
4、登革热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雌蚊吸入传染源的血液,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16℃),温度条件下,经8~10天的外潜伏期即可将病毒传给易感者。若雌蚊在叮咬传染源时受到干扰更换宿主,也可立即传播登革热病毒。登革热病毒在蚊体内至少可以存活30天,甚至终生具有传染力。蚊子是最魁祸手。
5、谁是易感人群?
人对登革热病毒普遍易感,但并非所有的感染者都有病。感染某一血清型的病毒后,其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可维持1~4年,但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力则短暂且不可靠,因此很多人可以发生二次甚至感染,并导致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6、如何预防登革热?
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重点,对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要做好清理,比如盆栽花、积水处、垃圾堆。
(1)在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2)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3)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6)清水养植植物,坚持每三天更换一次清水,同时冲洗植物根部;
(7)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龙江职业技术学校医务室2013、9、4
第四篇:预防登革热知识
预防登革热知识
一、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发热传染病,我市主要为白纹伊蚊(花脚蚊、暗刺蚊),通过吸食人血进行传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伊蚊→叮带登革热病毒者→病毒在蚊体内复制繁殖→叮健康人→病毒随唾液进入健康人体→发病。一般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最小28天,最大90岁。一家可同时发病。
二、登革热是怎样流行的?
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长、孕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雌蚊一边吸血,一边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热病人,它吸血的时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疟原虫、丝虫等病原体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时,又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会发病,所以说,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伊蚊有二个活动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后2-3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
登革病毒可以在蚊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有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三、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伊蚊叮咬,一般经过5-8天后,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周身骨痛)、脸面潮红,结膜充血(如醉酒状)、有时出现皮疹等。
四、怎样预防登革热?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饮料瓶等。
2.室内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3天换水,洗瓶、清洗根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或改为用泥、沙种养。
3.保持花盆托盆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井、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
5.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到公园、街边、活动场所休息或活动应注意防蚊叮咬。
6.一有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到校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发现登革等传染病应立即暂停上课,到医院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和其他师生。
(二)做好个人防护。
白纹伊蚊吸血有二次活动高峰(即日出前后1-2小时左右和日落前后2-3小时左右)。夏秋季外出注意防护,野外活动穿长衣裤、鞋袜,避开二次活动高峰。尽量少到蚊子易孳生场所停留或活动。流行期间少外出,不到病人家中。
(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夏秋之间,注意保暖,防感冒;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第五篇:预防登革热黑板报宣传
预防登革热黑板报宣传
篇一:住宅小区预防登革热宣传板报word版
认识登革热(急性虫媒传染病)
登革热是登革
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高热、头
痛、肌肉、骨关节剧
烈酸痛、皮疹、出血
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
小板减少等。是东南亚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因
1.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日至发病后3日内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在热退后第3日还可从血液中分离到病毒。此外蝙蝠、猴、鸟类和狗等动物体内可检测到登革病毒抗体,可能为登革病毒的自然宿主,从而有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媒介
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
介,其中伊蚊是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蚊种,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
伊蚊。
3.易感性
在新流行区各年龄组均易感但以 篇二:登革热板报材料
登革热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登革热在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雌蚊吸血感染病毒后,观察不到任何病变,但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再经蚊叮咬传染给人。埃及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南、广东、广西部分地区。
三、登革热的主要症状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主要的症状和体征:
1、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到39℃以上。
2、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3、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4、束臂试验阳性或瘀点,皮肤、牙龈、鼻腔少量出血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无论在登革热流行地区长期居住或短期逗留,都有可能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虫叮咬而患登革热。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
四、如果您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
2、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
3、出现上述登革热症状。
五、请立即考虑采取以下3项措施:
1、立即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取得联系
2、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尽快确诊
3、避免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被蚊虫叮咬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预防登革热健康提醒:
1、到登革热流行地区生活或旅行,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喷洒
驱蚊剂;
2、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安装防蚊网或蚊帐;
3、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用量;
4、避免在“花斑蚊”频繁出没的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防治积水,清除伊蚊孽生地;
6、尽量避免清水养植植物;
7、对花盆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留有积水。篇三:登革热手抄报比赛 文档
显应小学举行“预防登革热”手抄报比赛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干燥,但登革热的防控依然严峻,为进一步增强学生防控登革热的意识,让防控登革热知识深刻扎根在每一位学生心中,10月11日显应小学举行了一次预防登革热手抄报比赛,此次手抄报报面内容丰富多彩,有关于介绍白纹伊蚊的知识,有关于登革热的症状,有关于如何灭绝登革热的方法等内容。反映了孩子们对“防控登革热”的认识和顿悟。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展示了自己的才干,还学习了有关预防登革热的知识,真正让防控登革热意识植入人心。(显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