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调查专题

时间:2019-05-14 11:0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调查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调查专题》。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调查专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11人力资源管理2班刘强

1.摘要:

1.1基本观点:随着农村富余劳动的转移,进城务工农民日益增加,他们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也日益增加,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成为一衷煺遍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从此缺失亲情的抚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的了解显得非常重要,故我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了这次实践。

1.2实践方法:参考当地数据、实地了解。

1.3成果:多方了解后对本地留守儿童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了解国情有了一个很好的帮助,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1.4结论:当地留守儿童仍是一个较大的群体,社会的关爱和支持陆续在进行,但力度并不大,这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及心理的健康发展帮助并不大。

2.正文:

曾经有一个孩子在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每天一个人玩,一个人闹。一个人哭,一个人笑。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我跟本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现在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我不想每天这个样子,我想开开心心的读书„„” 看完孩子这段真实的文字,不免让人有些酸楚。其实这正是一名留守儿童发自内心的声音!

通过参考当地记录,我得到了以下结果:

2.1、总体情况

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截至2010年底全省外出务工人员2245万余人,农村留守学生233.15万,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将近40万。留守儿童父母亲外出务工以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和父母亲双双外出务工居多,分别占54%和32%,母亲单独外出务工占14%。调查数据显示,仅32%的留守儿童与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其中,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比例稍高。调查中发现:在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大多与祖父母一起生活,但在调查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等祖辈管理教育留守儿童的状况时,有80%的人认为教育管理有些吃力,有15%的人认为“无所谓,基本不管”。

在调查中还了解到,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务工持理解态度。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对目前的家庭生活比较满意,这与父母外出务工给农村家庭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收入直接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86.3%的留守儿童认为“为了使全家的生活更好,我理解支持他们外出务工”。在“你最想对父母说什么”问题中,有37.7%的留守儿童选择“希望父母注意身体和人身安全,将来一定要报答他们”,76%的留守儿童“希望父母能回来,一家团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也有留守儿童并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原因有:希望合家团聚,渴望父母的关怀与温暖,与父母缺乏心灵沟通,学习需要父母的辅导,觉得父母在外务工太苦、太累、不安全等等,也有的孩子表达了他们因父母不在家而遭受歧视、心里孤独、寂寞的感受。

2.2、存在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均存在问题。“无人管教自我放弃”、“情感缺失冷漠内向”、“四处奔波学学停停”、“读书无用打工有理”、“伤害事故防不胜防”等,正成为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由祖辈照料生活的农村孩子的“留守综合症”。

2.21、父母关爱严重缺乏。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84.8%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仍有10.3%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5%左右的父母一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缺少关爱,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致使大多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缺乏沟通,对父母产生了隔膜感。

2.2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调查显示,有65%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是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力不从心。

2.23、学校对留守儿童有效管理相对薄弱。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可能只凭课堂的几节课,还需要向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表现。但是,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挡,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这样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

2.24、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存在问题。从调查来看,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较其他学生多,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小偷小摸;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交友没有选择,喜欢成群结伙,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常沉迷于网络、录像中的不良文化,具有破坏性、煽动性,会带坏其它同学。在调查中,当问及“你的理想是什么”时,51%的留守儿童选择“当大老板、拥有很多钱”;20%的留守儿童说“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5%的留守儿童选择“当科学家,为国家作贡献”,还有10%的留守儿童选择其它,9%的留守儿童回答说“不知道”,这表明很大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出现偏差,具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优良品质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少。调查发现,在中学阶段,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健康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通常表现出冲动、好怒、焦虑、神经质、自闭等不良心理特征。

2.25、留守儿童的学习大都较差。调查结果显示,有15%的留守儿童成绩很差,倒数几名的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在抽样的13484名留守儿童中,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的1568人,占11.6%;较好的3230人,占24%;中等偏差的6140人,占45.5%;较差的2546人,占18.9%。可以看出,留守学生的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偏差状况。面对棘手的留守儿童问题,当地采取了如下措施:

2.3、为使留守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团省委联合相关部门自2006年2月即启动了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截至目前累计筹集关爱资金7000余万元,建设留守学生之家4557所,组织发动关爱留守学生志愿者16万人。

2.4、同时,四川省也采取了一些新举措:目前,四川省已出台相关文件,从经费使用、活动开展、师资保障等八个方面对全省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使用进行规范管理。预计“十二五”期间,四川每个乡镇都将至少建成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确认了这一信息,大多数农村家庭以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主体,生活条件差,且常年得不到足够的关怀。

3.结束语:

迫切希望社会更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现象,是生齿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迫在眉睫。他们很难得到父母的关爱,得不到父母的言传真教,得不到父母意识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亲在他们的印象中,是一个长期的漂泊的身影,是可视而弗成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人生观是惨淡的。他们希望社会关注他们,重视他们,他们需要我们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扶持,他们需要的是社会对他们行为的认同,在社会上被更好的对待。

衷心感谢狮子镇双朝门村对实践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指导老师的细心指导。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

河南工业大学电信0904xxx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

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心理偏差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68%的留守儿童与其爷爷奶奶住在一起,11%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2%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4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60%,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

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做了一个专项调查。在XX村留守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66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27人;中学35人,小学31人),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的测试对象。

这一专项调查显示,一半以上(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47.7%,中度为33.4%,重度达到18.9%。通过分析还发现,这些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在对村小学近200名留守学生的智力测试和文化知识检测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身心发育健康状况不良的人数占总数的80%。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成绩较差。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因而,如果留守儿童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这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与城市相比,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很多。

(2)性格有明显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 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因此,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心理也会出现问题。从个性特征上看,留守儿童常常会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道德发展出现危机。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外出打工的父母亲对留在家乡的子女要求过低,很多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聪明,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出息。这种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再加上多数农民工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有的中小学对于留守儿童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使得这些孩子缺乏教育和约束,他们受到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这些留守儿童道德准则下降,常常干出一些有悖于基本道德规范的事情来。如有的打群架、偷盗、虐待老人等等。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极大地妨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建议

目前,随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政府,家庭,学校,慈善机构和社会人士各尽其责。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

1.家庭教育方面。一是改变父母外出方式。应尽量避免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便于教育。二是在外打工的父母应经常和孩子保持联系,督促其生活、学习、行为;同时还应多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和老师一道教育孩子,促进其健康成长。三是监护人及父母既不能溺爱孩子,也不能简单粗暴地教育孩子,要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 的观念。

2.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第一,降低城市学校门槛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平等的上学机会。第二,加大对农民工学校的投资力度,完善软硬件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第三,鼓励社会投资兴建这样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使更多的农民工子女有机会在父母的关怀下学习生活。第四,发展农村寄宿学校,让那些学习和生活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以弥补他们家庭教育的缺失。第五,开展“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为专题的政策研究,目的是降低留守儿童在农民工子女中的比例。

3.学校。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是在校学生,学校承担着管教同时抚育他们的最关键的一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并不是所有学校都为留守儿童们创建出了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鉴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学校应该为他们在固定时间召开特别代表会,交流问题或表彰优秀。同时,学校应该给留守儿童更多机会担当责仁。担当责仟,能激起留守儿童的责仟心和主人公意识。有了学校的配合,留守儿童就能更勇敢地面对社会。

4.社会。留守儿童出现的各方面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自我肯定不足造成的。由于亲情的疏远,留守儿童很容易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产生偏差,容易妄自菲薄。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帮助,为这些孩子重新梳理阳光自信,热情开朗的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爱的作用在于,弥补留守儿童心灵的缺失,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是充满爱的。目前,社会各界人士都已经行动起来了。许多专门为留守儿童建立的托儿所,图书馆,游戏室在留守儿童聚集的地区建立起来。同时,很多志愿者也来到最需要温暖的家庭中,为留守儿童带去礼物和问候。这些做法反响极好,已经慢慢吸引了更多社会热心人的关注。

总结

留守儿童问题从农民工大规模流入城市开始,已经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他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到数千万儿童和上亿农民工的重大问题。同时,他也关系到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青少年的成长。所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要靠各级政府的积极协调配合,社会各界更应伸出援手,承担责任。只有政府,学校,社会人士通力配合,留守儿童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化建设才能更上一个台阶,,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问卷

四川省xx县xx乡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xx大学的学生,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组织了这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为匿名调查,您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真诚地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配合,非常感谢您填写这份问卷!祝您和您的家人春节愉快,生活顺利!

1.您的性别是_______

A.男B.女

2.您的年级是_________

A.小学1-3年级B.小学4-6年级C.初中

3.您的家中是否还有其他亲人________

A.兄弟B.姐妹C.无

4.父母外出打工情况________

A.均外出打工B.父亲外出打工C.母亲外出打工

5.父母外出打工时,您由谁抚养_______

A.爷爷奶奶B.外公外婆C.自己D.其他

6.父母外出打工时,您的想他们吗________

A.很想B.偶尔想C.不想

7.您和父母的联系是否密切_______

A.是B.否

8.您每年能见父母几次_______

A.1-3次B.5-10次C.很多次

9.您的父母在哪里打工_______

A.省内B.省外C.国外

10.您的父母外出打工多久回来一次______

A.1年以内B.1~2年C.3~5年D.更久

11.您觉得父母在身边好,还是不好_______

A.好B.不好C.没关系

12.您遇到困难时怎么办______

A.给父母打电话B.找老师C.找同伴D.谁也不找

13.您在学校里有多少朋友_______

A.5个以上B.3-4个C.1-2个D.没有

14.你会觉得没有安全感_______

A.非常B.一般C.偶尔D.从不

15.有心事时,一般向谁诉说_______

A.父母B.老师C.同伴D.其他亲人E.不说

16.在学习上,你希望________(可多选)

A.得到更多的指点、辅导B.希望和同学一起学习、玩耍

C.自己学习,为父母争光D.希望老师多指点,辅导

E.希望有跟多的经济和学习资源F.不想读了,想外出和父母一起打工

17.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何打算或想法(选做)

答: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长期亲情缺失致性格孤僻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流传在江西农村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据全国妇联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5000多万。这个规模庞大的群体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怎么样?社会如何向他们伸出关爱之手?记者日前走近留守的孩子们。

1.“我想爸爸”

——在部分农村,“留守孩”的比例超过2/3,且持续增加。对许多留守儿童来说,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的声音

屋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7岁的湘平正和表弟一起玩耍,外婆则在厨房准备晚饭。屋内的一面墙上贴满了湘平的奖状和一张全家福,“这是爸爸妈妈和我,还有舅舅、舅妈、表弟和外婆。”小湘平一一指点着。记者问:“爸爸妈妈去哪儿了?”小家伙脱口而出:“在浙江上班!”舅舅张军胜说,湘平的父母在浙江的工厂打工,每年回来几次,从两三岁起他就跟着外婆生活。舅舅家有个比他小几个月的表弟,两个小男孩是最好的伙伴。

小湘平长得乖巧可爱,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记者要看看他写的字,小湘平就坐下来一笔一画地写了起来,拿给记者看时发现半页纸上写满了“爸爸”。舅舅、舅妈以前也在外打工,由于身体不好回家搞起了养殖。“弟弟每天和爸爸妈妈睡,我和外婆睡。”小湘平在旁边小声嘟囔着。记者询问湘平父母在外打工的情况时,小湘平不时走过来可怜巴巴地说:“我想爸爸!”

66岁的杨爱芝大娘正顶着寒风接外孙女灵灵放学回家。今年8岁的灵灵是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二年级的学生。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灵灵跟着姥姥姥爷已经5年了。对灵灵来说,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面的声音:“要听姥姥姥爷的话,好好学习,今年我们尽量抽时间回家看你„„”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会让灵灵高兴不已,可惜5年来,爸爸妈妈都没能“抽”出时间。

小洁今年4岁,正在上幼儿园中班。一提起爸爸妈妈,小洁就含着泪搂住奶奶。小洁的父母去广州打工有2年了。姑姑每次带着她通过网络与爸爸视频聊天时,小洁都喊着“爸爸你下来!”

而在记者询问一群正在玩耍的农家娃:“请父母在外打工的小朋友举手?”在场的孩子都举起了手臂,一旁的村主任无奈地笑着说:我都快成留守村长了!

率先举手的小丰今年11岁,在韩坊中学读初一,父亲在广东一家制衣厂打工。从一岁多开始,小丰就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留在家中。“我去过广东,那里有好多小汽车,有特别高的楼,还有许许多多好吃好玩的。”一说起广东省东莞市,小丰就激动不已,但马上他的神情就黯淡下来。“爸爸说工厂要赶货,特别忙,我已经快一年没见到爸爸了!”每个月爸爸会给他打个电话,这是小丰最盼望的时刻。小丰懂事地说:“同爸爸在一起的这些日子,感觉到爸爸真的很辛苦,我以后要当一名勇敢的警察,让爸爸过上好日子„„”

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外打工、创业,在家的基本是老人和小孩。以小学为例,该校共有学生1100人,“留守孩”就有742人,占67.5%。其中,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约占24%;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约占76%。据统计,常年有20多万人外出务工,全县“留守学生”达1.8万名,占全县在校学生总数的30%。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转移到城市就业,留守儿童的群体规模也会随之继续扩大。

2.“不如不生我”

——长期亲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孩”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征:厌学、性格孤僻、合作意识差

“妈妈,你好吗?我很想你!你在外辛苦地挣钱,虽然你不在家,但我的内心能感受到你的存在。我的成绩是优秀的,请你和爸爸放心!”11月17日中午,同学们都放学回家了,山东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小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写日记。

小美说,爸爸和妈妈都在青岛打工,爸爸在渔港搬运船上的海货,妈妈跟着打零工。从记事起,她就与姥爷姥姥生活在一起。只有12岁的她看上去比其他同学要懂事许多。

“我好想你们,你们不要太劳累,注意保重身体!”写着写着,小美的眼里泛起泪花。小美每天在学校里吃午饭,盒饭只需2元钱,小美却觉得很奢侈。“姥姥姥爷对我很好,总是尽可能让我吃好的喝好的,可还是跟爸爸妈妈不一样。”小美说,假如爸妈在家,她可以无忧无虑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对姥爷姥姥就不同。小美不忍心看着老人忙前忙后地照顾自己,因此,不管学习多紧张,小美都要尽可能挤出时间多干一些家务活。

但跟这些比起来,小美内心最难以忍受的就是随时都会袭上心来的孤独感。她特别珍惜与爸妈在青岛团聚的时间,每年暑假小美都会去青岛,可团聚过后的分离最难受。每次送她乘车,妈妈眼里都噙着泪水,爸爸则不顾男子汉的面子哭出声来。“爸爸当着我的面就哭过

两次了„„”说到这里小美已泣不成声。小美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家,妈妈不再漂泊,不再打工受苦。

“父母生下我又不管我,那还不如不生。”从上小学三年级的林林口中听到如此消极的回答,实在令人心痛。林林没满周岁父母就外出打工了,林林一直与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奶奶没文化,年纪大,在管教孙子上有心无力。久而久之,林林养成了任性的性格,极为叛逆。

“留守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代管人有时又监管不力,会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征”,如厌学情绪增加、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遇到小事易走极端等。“部分孩子存在任性、孤僻、冷漠、忧郁多疑、不讲文明礼貌、合作意识差、上进心差等多方面的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留守儿童家庭中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由于体力、知识原因,大部分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只照顾生活,别的管不了”。据了解,在江西赣县,留守儿童厌学、弃学现象普遍,近一半孩子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还有一些孩子成了家中的负担被亲友“踢”来“踢”去,一会儿放到外公外婆家,一会儿赶到叔伯家,使孩子从小心理就不平衡,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吕绍清说,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性格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等。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比较普遍。“当然也有部分儿童的心理行为发生令人欣慰的积极变化,生活能力和学习自觉性提高,自我约束增强,更富有责任感等等。”

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解决“留守孩”问题的关键在城市,政府、学校、社会齐努力,给他们多一些关爱 留守儿童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许多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留守儿童问题表现在农村,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城市。”改善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就业生活环境,特别是改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学的政策环境,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加强对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帮助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如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等,使农民工子女也能在城市接受优质的教育。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发现,许多劳务输出地已经行动起来,纷纷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点亮心灯。

建立了“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即熟知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多与留守儿童交心谈心等。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沾化县为943名留守儿童建立了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在3年前就开始关注留守儿童,除了建立专门档案,还在留守儿童中开展了“五个一”活动。为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留守儿童结交一个好朋友,每周打一次亲情电话,每月举办一次主题教育,每月读一本好书。沾化县各学校还建起“亲情驿站”,组织老师倾听留守孩子的心声,用真情解开一个个心结,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引导。组建了代理家长团,由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校辅导员、任课教师、退休教师组成,帮助留守孩子走出孤独和忧郁。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唱歌的是江西赣县二中九年级的留守儿童小飞。这位大家眼里的顽皮小子,如今与班里同学组成了“樱花六人组”,他们的梦想是当网络歌手。给小飞带来蜕变的就是赣县的留守学生关爱工程。

发展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之策。赣县县委书记李明生说,我们要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推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不断改善民生相联系,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给留守儿童送去温情关爱。

(注:文中留守儿童均为化名)

全国各地多种方式关爱留守儿童

安徽省有360多万名留守儿童。从今年开始,安徽省力争用3年的时间,在全省1308个乡镇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首批已建成400个。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长期亲情缺失致性格孤僻
2010 年 12 月 02 日 08:00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大 ↓小】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 望。”这则流传在江西农村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据全国妇联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 5000 多万。这个规模庞大的 群体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怎么样?社会如何向他们伸出关爱之手?记者日前走近留守的孩子们。1.“我想爸爸” 1.“我想爸爸” 我想爸爸 ——在部分农村,“留守孩”的比例超过 2/3,且持续增加。对许多留守儿童 来说,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的声音 11 月的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保安 村,屋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岁的 7 湘平正和表弟一起玩耍,外婆则在厨 房准备晚饭。屋内的一面墙上贴满了 湘平的奖状和一张全家福,“这是爸 爸妈妈和我,还有舅舅、舅妈、表弟 和外婆。”小湘平一一指点着。记者 问:“爸爸妈妈去哪儿了?”小家伙 脱口而出:“在浙江上班!”舅舅张 军胜说,湘平的父母在浙江的工厂打 工,每年回来几次,从两三岁起他就 跟着外婆生活。舅舅家有个比他小几个月的表弟,两个小男孩是最好的伙伴。小湘平长得乖巧可爱,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记者要看看他写的字,小湘平就 坐下来一笔一画地写了起来,拿给记者看时发现半页纸上写满了“爸爸”。舅舅、舅妈以前也在外打工,由于身体不好回家搞起了养殖。“弟弟每天和爸爸妈妈睡,我和外婆睡。”小湘平在旁边小声嘟囔着。记者询问湘平父母在外打工的情况时,小湘平不时走过来可怜巴巴地说:“我想爸爸!” 初冬的鲁北沾化,寒意侵人。山东省沾化县田家村 66 岁的杨爱芝大娘正顶着寒 风接外孙女灵灵放学回家。今年 8 岁的灵灵是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二年级的学 生。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灵灵跟着姥姥姥爷已经 5 年了。对灵灵来说,爸爸

妈妈就是电话里面的声音:“要听姥姥姥爷的话,好好学习,今年我们尽量抽时间回 家看你……”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会让灵灵高兴不已,可惜 5 年来,爸爸妈妈都没 能“抽”出时间。山东沾化县东沙村的小洁今年 4 岁,正在上幼儿园中班。一提起爸爸妈妈,小 洁就含着泪搂住奶奶。小洁的父母去广州打工有 2 年了。姑姑每次带着她通过网络 与爸爸视频聊天时,小洁都喊着“爸爸你下来!” 而在江西省赣县韩坊乡大营村,记者询问一群正在玩耍的农家娃:“请父母在 外打工的小朋友举手?”在场的孩子都举起了手臂,一旁的村主任无奈地笑着说: 我都快成

留守村长了!率先举手的小丰今年 11 岁,在韩坊中学读初一,父亲在广东一家制衣厂打工。从一岁多开始,小丰就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留在家中。“我去过广东,那里有好多小 汽车,有特别高的楼,还有许许多多好吃好玩的。”一说起广东省东莞市,小丰就 激动不已,但马上他的神情就黯淡下来。“爸爸说工厂要赶货,特别忙,我已经快 一年没见到爸爸了!”每个月爸爸会给他打个电话,这是小丰最盼望的时刻。小丰 懂事地说:“同爸爸在一起的这些日子,感觉到爸爸真的很辛苦,我以后要当一名 勇敢的警察,让爸爸过上好日子……” 江西赣县韩坊乡是劳务输出大乡,乡长赖厚辉介绍说,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人在外打工、创业,在家的基本是老人和小孩。以韩坊中心小学为例,该校共有学 生 1100 人,“留守孩”就有 742 人,67.5%。占 其中,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约占 24%; 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约占 76%。据统计,赣县常年有 20 多万人外出务工,全县“留 守学生”达 1.8 万名,占全县在校学生总数的 30%。长期研究留守儿童的农业部农研中心副研究员吕绍清表示,农村留守儿童是我 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 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转移到城市就业,留守儿童的群体规模也会随之继 续扩大。2.“不如不生我” 2.“不如不生我” 不如不生我 ——长期亲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孩”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征:厌学、性 格孤僻、合作意识差 “妈妈,你好吗?我很想你!你在外辛苦地挣钱,虽然你不在家,但我的内心 能感受到你的存在。我的成绩是优秀的,请你和爸爸放心!”11 月 17 日中午,同

学们都放学回家了,山东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小美坐在自己的座位 上写日记。小美说,爸爸和妈妈都在青岛打工,爸爸在渔港搬运船上的海货,妈妈跟着打 零工。从记事起,她就与姥爷姥姥生活在一起。只有 12 岁的她看上去比其他同学要 懂事许多。“我好想你们,你们不要太劳累,注意保重身体!”写着写着,小美的眼里泛 起泪花。小美每天在学校里吃午饭,盒饭只需 2 元钱,小美却觉得很奢侈。“姥姥 姥爷对我很好,总是尽可能让我吃好的喝好的,可还是跟爸爸妈妈不一样。”小美 说,假如爸妈在家,她可以无忧无虑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对姥爷姥姥就不同。小美不忍心看着老人忙前忙后地照顾自己,因此,不管学习多紧张,小美都要尽可 能挤出时间多干一些家务活。但跟这些比起来,小美内心最难以忍受的就是随时都会袭上心来的孤独感。

她 特别珍惜与爸妈在青岛团聚的时间,每年暑假小美都会去青岛,可团聚过后的分离 最难受。每次送她乘车,妈妈眼里都噙着泪水,爸爸则不顾男子汉的面子哭出声来。“爸爸当着我的面就哭过两次了……”说到这里小美已泣不成声。小美说,她最大 的心愿就是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家,妈妈不再漂泊,不再打工受苦。“父母生下我又不管我,那还不如不生。”从上小学三年级的林林口中听到如 此消极的回答,实在令人心痛。林林没满周岁父母就外出打工了,林林一直与奶奶 相依为命。由于奶奶没文化,年纪大,在管教孙子上有心无力。久而久之,林林养 成了任性的性格,极为叛逆。山东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教师张金霞说,“留守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 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代管人有时又监管不力,会出现一系列“留守 综合征”,如厌学情绪增加、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遇到小事易走极端等。“部 分孩子存在任性、孤僻、冷漠、忧郁多疑、不讲文明礼貌、合作意识差、上进心差 等多方面的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留守儿童家庭中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由于体力、知识原因,大部分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只照顾生 活,别的管不了”。据了解,在江西赣县,留守儿童厌学、弃学现象普遍,近一半 孩子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还有一些孩子成了家中的负担被亲友“踢”来“踢” 去,一会儿放到外公外婆家,一会儿赶到叔伯家,使孩子从小心理就不平衡,认为 自己是“多余的人”。

吕绍清说,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面 临挑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吕绍清说,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性格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有些孩子 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 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等。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 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比较普遍。“当然也有部分儿童的心理行为发生令 人欣慰的积极变化,生活能力和学习自觉性提高,自我约束增强,更富有责任感等 等。” 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解决“留守孩”问题的关键在城市,政府、学校、社会齐努力,给他们多 一些关爱 留守儿童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

社会问题。吕绍清分析说,农村留守儿童的产 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 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 遇,使许多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留守儿童问题表现在农 村,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城市。”改善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就业生活环 境,特别是改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学的政策环境,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 本之策。吕绍清表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学校和社会的 共同努力。要加强对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帮助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 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如定期 对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等,使农民工子女也能在城市接受优质的教育。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发现,许多劳务输出地已经行动起来,纷纷启动留守儿童 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点亮心灯。在山东省沾化县,建立了“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即熟知留守儿童的基 本情况,多与留守儿童交心谈心等。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沾化县为 943 名留守儿 童建立了个人档案和联系卡。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校长王东方说,学校在 3 年 前就开始关注留守儿童,除了建立专门档案,还在留守儿童中开展了“五个一”活 动。为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留守儿童结交一个好朋友,每周打一

次亲情电话,每月举办一次主题教育,每月读一本好书。沾化县各学校还建起 “亲情驿站”,组织老师倾听留守孩子的心声,用真情解开一个个心结,有针对性 地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引导。组建了代理家长团,由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校辅导 员、任课教师、退休教师组成,帮助留守孩子走出孤独和忧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唱歌的是江西赣县二中九年级的留守儿童小飞。这位大家眼里的顽皮小子,如今与班里同学组成了“樱花六人组”,他们的梦想是 当网络歌手。给小飞带来蜕变的就是赣县的留守学生关爱工程。早在 2004 年,赣县就积极筹措资金建立“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专项基金,创办了“留守学生”托管中心。赣县沙地镇中心小学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王金莲 14 年来先后义务收留留守儿童 326 名,在生活上给予关照、精神上给予关怀、学习上 给予帮助,把满腔热情和涓涓母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孩子们。赣县阳埠乡派出所民警 许小春带着 4 名女大学生在

黄沙小学办起了“留守孩托管班”,32 名“留守孩” 为 带去家的温暖…… 发展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之策。赣县县委书记李明生说,我们要把解决 留守儿童问题与推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不断改善民生 相联系,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给留守儿童送去温情关爱。(注:文中留守儿童均为化名)全国各地多种方式关爱留守儿童(链接)全国各地多种方式关爱留守儿童(链接)河南省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也是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最多的省份之一。目前,河南省 14 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数量近300 万人。近年来,河南省实施“留守儿童关爱 工程”,建立“代管家长”制度,开办寄宿制学校,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安徽省有 360 多万名留守儿童。从今年开始,安徽省力争用 3 年的时间,在全 省 1308 个乡镇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首批已建成 400 个。甘肃省财政投入 2000 万元,实施“关爱留守儿童百分之百覆盖行动”,在全省 每个乡镇建一所留守儿童之家。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调查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调查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态调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一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己绵......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随祖父母生活或寄养在亲友家的农村儿童。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留守......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新建县全面启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新民网49分钟前工作职责及完成时限、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为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动农村留......

    苏北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

    苏北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 张怡恒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转型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当前,政府和社会舆论都在关心农民工流动子女在城里就学的问题,但更大......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长期亲情缺失致性格孤僻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流传在江西农村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留守......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问卷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问卷 1、 你是独生子女吗? A、是B、否 2你生活的周围是否有留守儿童? A、是B、否 3、你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吗? A、是B、否 4、父母在外打工多久......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在打工的农民中,大部分人的子女正处于学生阶段。这些身为学生家长背井离乡的......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的、必然的社会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留守儿童”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