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业动态调整汇材料
畜牧兽医专业动态调整的汇报材料
职业教育与就业密不可分,就业乃民生之本,它关系到中专学校学生的切身利益与学校的声益,从一定意义上说,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训;因此,以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工作,畜牧兽医专业作为我校的主干专业,也应树立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培养一批既掌握理论知识,也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社会应用型人才。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和能力,专业与就业的统一呢?专业调整势在必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发展农业经济,养殖业又是农业经济的一个龙头产业。因此,培养畜牧兽医专业性的人才具有广阔的前景。
一、畜牧兽医专业的现状与市场需求
1、畜牧兽医的专业现状。中国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特别是在那些农业省市中为养殖业(或其他行业)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而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成绩不理想、不想念书、又不想做事的那一部分学生。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水平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等,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就读学生越来越少;但行业中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养殖业发展很快,培养大量的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具有广阔的前景。
2、市场需求。据调查大多数本科院校毕业生与大专生理论知识可以,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同时不想下基层,中专生虽然要求条件相对较低,但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也非常欠缺。大部分畜牧专业只重视理论教学,甚至就没有进行实践教学。这就是说无论是本科生、大专生、还是中专生的教育,目前都难以培养出满足农村地区实现需要的畜牧兽医人才。
现在基层的一些规模小的养殖场急需大批具有适用技能而又有理论水平的实用技术人才;在基层很多养殖场,其经营者不懂养殖技术,不按常规防疫,一旦出现流行病就束手无策,有的血本无归。另外,大部分饲料和兽药营销人员对疾病的诊疗技术都很欠缺,有的甚至连肌注、皮下注射都不会,更不用说静脉注射了;所以懂技术又能跑业务的人才很受兽药厂和饲料厂的欢迎;这些不要求有很高的学历,但要求有一手过硬的基本诊断技术和诊疗技术。这样一种形势要求为农村地区培养出大量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这也就要求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
二、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知识老化的现象。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材虽然经过几次更新,但仍相对落后于行业现状,以教材为依据的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也相应落后,因所学教材大都是2003年左右出版的,而当今社会是技术革新、创新的社会,科技发达,技术改进,学校的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实践教学,难以满足行业的市场需求。
2、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陈旧落后的现象。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很显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然而,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一个模式,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动手,这样简单的模式是难以培养出一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也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产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往往只注重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的训练,这样有目的教学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能专才化,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时,面向社会,虽有证但综合素质却适应性相对不合格,就很难适应于市场的需求。
三、就业导向呼吁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
1、变注重“考证”为注重市场。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是使教育者成为适应于生产、服务于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素质人才。虽然中等专业学校按要求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取得相应的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当今社会,有些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对不适应需要),人才市场更注重学生实用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必须针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行业就业市场需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而正确地、动态地反映出行业就业形势,并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宜的实践教学方案,以满足社会(行业)就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优化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使用情况的评价。
2、变强调“形式”为加强实训环节。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必须强调,加强实训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人人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使人人都具备动脑、动手能力,但遗憾的是,当今的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教育中对实训问题解决得不理想,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主要是供实训的设备、动物),然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呢。一是加强畜牧兽医专业与企业的联合。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而现在的顶岗实习是专业不对口),这样对学校来说,在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学生的实训课有了保证,而学生通过在企业里的见习、实习,了解了社会、认识了社会,进而走向了社会。二是加强建设模拟职业岗位的实训基地。当前大多中等专业学校已具备简单的示范操作基地,但要使示范基地的设备仪器、实训动物更完全,以使实训基地的场景更接近实际,学生在这样的基地实际操作、工作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三是在保证学生正常的实训以外,学校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可以让学生负责几天的动物饲养、接生、育仔等工作,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技能、才艺比赛等活动。四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把实训的要点,部位讲解清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
3、变关注“专才”为关注职业技能的培养。当今的科技发展,需要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指从事现代畜牧兽医行业的技能,是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它是由基本能力、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构成。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具有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普遍适用性,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如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计算机的运用能力,最基本的判断和辨别能力、责任感、诚信度等等。专业技能是针对所从事行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专业岗位知识。工作中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以及本行业技术、技巧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等。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创新的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等,在经济时代,培养和发展能力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因此,要求在畜牧兽医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知识
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才是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培养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我校开办畜牧兽医专业的宗旨。
第二篇:乡镇动态调整工作总结
乡镇动态调整工作总结
根据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市2020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县2020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2020年,我镇积极开展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通过核实采集、党委研判、系统动态调整,全面精准锁定扶贫对象,进一步提高我镇扶贫对象识别准确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20年,我镇规范动态调整申报登记流程,涉及疑难问题需经村申报、镇研判后纳入台账登记,确保人口识别精准到位。截止目前,2020人口自然变更因死亡、嫁出、户籍迁出等原因减少XX户X人,因新生儿、婚入、户籍迁入等原因自然增加X人,无新识别整户贫困户,监测户X户X人,边缘户X户X人,全镇共计X户X人全部脱贫。现将我镇2020年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筹力量,确保动态调整及时报送
加强帮扶力量和资源的统筹整合,组织和动员全镇机关干部职工、村四职干部、结对帮扶干部职等所有力量,全力以赴做好2020年动态调整工作。明晰标准、明确节点,由帮扶责任人在了解贫困户家庭成员变化最新情况后,采集填写家庭成员自然增减情况表报村两委、第一书记确认,确认后报扶贫办登记,定期经镇党委政府研判后确定形成动态管理台账,再由县上统一组织下开展国办系统录入标注。
二、加强宣传,确保调整信息动态公开
为保证贫困户动态调整工作的科学开展,由镇党委政府组织对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及帮扶责任人等开展业务培训,传达省市文件精神,强调工作时间节点,把握工作方向,及时了解脱贫监测户、采集边缘户等工作内容。充分动员群众和社会监督,做到阳光操作,确保调整结果真实有效。由村主要干部召开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脱贫工作总结,研究本村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基本情况。张贴脱贫公示公告,随时接受群众监督。
三、及时核实,确保系统数据精准明确
要求,做好系统数据核实工作。由扶贫办打印国办系统贫困户基础信息对照表,镇党委政府组织帮扶干部对每户贫困户基本家庭成员及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定期核实核准,对国办系统中不实、不准的数据进行及时完善和修改。对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致贫、返贫风险的非农户、脱贫不稳定户进行摸底并按附件《边缘易致贫户信息采集表》、《脱贫不稳定户信息采集表》进行采集登记。
四、斗硬考核,确保调整结果准确有效
动态调整工作是准确掌握扶贫对象基本信息的重要措施,要求各村高度重视,对动态调整申报的及时性、程序性纳入年终考核,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识别对象精准,信息真实准确,工作到位、责任到位。2020,镇充分结合我镇扶贫工作开展实际,有序开展贫困户动态调整工作,确保全镇贫困户、边缘户、监测户的信息精准,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篇:动态调整会议讲话材料
2017年扶贫动态调整
下面我就这次扶贫人口动态调整讲以下意见:
自2014年以来,我办事处在册人口总计是545户、1005人,经办事处及大家的努力到2016年年底除王洪木村一户没有脱贫外,其余在册贫困已经全部脱贫。
既然2016年年底已基本完成全部脱贫工作,为什么2017年还有这么多扶贫检查和工作,是因为脱贫不脱政策,凡在册的无论脱贫不脱贫,脱贫政策不变一直延续至2020年。
这次工作的对象:有三类人员。第一类人员是新识别需纳入的第二类2014年以来在册收入低于3723元需返贫的第三类是脱贫的。
按照2017年2号文件我先讲一下原则上不得纳入的人员 有车辆的、有商品房的、有公司的、有财政供养人员的、通过分户赠与、转让放弃自己赢得财产的、有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人的、有子女在非公立学校读书的。在这里我说一下办事处的扶贫人员请况 办事处在册的人员分四类
第一类:优亲厚友不应该纳入的,这些人的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纪委追不追则不知道,希望在这次调整的时候给村干部一个机会将其列为“已脱贫”对待,防止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二类:通过扶贫,生活十分稳定的。比如当初是因为没有劳力纳入的、现在孩子上班或者毕业的,收入已经相对稳定了,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将其列为已脱贫
第三类:本户在办事处的低保、五保政策下脱贫的,主要是指鳏寡孤独的。列为脱贫
第四类:因突发疾病或慢性病造成贫困的,指精神病或尿毒症等。可以返贫
在这里我安排一下今天会后及后天蒋官屯街道办事处动态人口调整日的工作安排:
1、今天会后各村召开村两委会议,商讨拟新纳入和返贫人员名单,报社区。经社区研究通过后,报办事处动态小组拟评确定
2、将所有本村在册人员发生的人口变动情况于后天上午会前填写完毕
3、确定好本村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填写到表格内。考核督导机制
本次人员调整,按照十九大扶贫精神,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标准,脱贫不脱政策为核心,做到应扶尽扶,为做好本次动态人口调整工作特监督考核如下:
为防止人情扶贫、关系扶贫,不符责任扶贫的现象发生。特就这次动态人口调整做如下规定
1、办事处以下以社区和村为单位,凡在这次脱贫工作考核、拟新纳入人员、返贫人员工作中,村社区所上报需讨论纳入、返贫、脱贫人员经办事处动态小组考核能明确证明其不符合上级规定的人员数偏差超过20%的,对社区书记和村支部书记通报批评,人员数偏差超过40%村支部书记和社区书记向街道党委办事处写出书面说明,处分待定。
2、凡未按规定时间完成表格汇总及人员信息上报造成工作延后、无法弥补扶贫政策的,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处分社区书记、村干部及相关责任人员。
第四篇:销售计划的动态调整
销售计划的动态调整(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营销计划的动态调整
一、滚动式营销计划
1、营销计划制订后,并不意味着就一成不变,而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主动对营销计划进行调整,这就需要对营销计划再进行细致的分解,包括月度销量进货的分解和区域市场拜访频率的分解,这才能既保证营销计划的稳定性,又能保证营销计划的适应性,销售计划的动态调整。
2、滚动式营销计划需要从部门和制度上加以保障,要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对营销计划的执行状况进行评估,并对各区域的营销计划进行综合平衡,这样才能使营销计划可以保持整体性的动态发展。
3、滚动式营销计划执行的核心就是:先“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也就是先从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到周度计划,然后再从周度计划、月度计划、季度计划到计划,前一个阶段是对营销计划的整体性进行掌控,后一个阶段就是通过富有层次的滚动执行和调整,来达到对整个营销计划在适应性方面的保障。
二、对市场态势的判断
1、竞争环境判断:既包括整个医药市场大环境,又包括各区域的小环境,由于不同公司的市场重点不同,资源的投入也有差异,造成不同区域之间的竞争环境各有特点,因此营销计划的执行也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竞争环境的差异进行相应调整,使营销计划符合实际状况,销售工作计划《销售计划的动态调整》。
2、行业趋势判断:某些行业的发展趋势变化很快,而各区域之间行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营销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根据行业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使营销计划能符合行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比如医药行业,可能营销计划的目标是加强周边市场二三级城市的覆盖,但由于价格因素在有些城市受到一定制约,将迫使各企业不得不加强核心城市的巩固和产品创新,这就是整个行业发生了迅速的变化,相应地也就促使营销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
3、消费趋势判断:消费趋势指的是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模式的变化趋势,比如现在超市和卖场等现代零售业态的迅速发展,使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买东西是在批发市场、批发点和百货商场,而现在买东西大多数都是在超市和卖场,因此一份加强批发通路建设的营销计划,就只能是用于传统业态为主的市场,而在发达城市,就只能调整这份营销计划,使之适应当地零售业态发展的现状。
三、对区域性营销计划的强化
1、企业的区域性组织是营销计划实施的基础部门,其关系着营销计划能否真正执行到位,而且这又是最接近市场变化的层面,因此只有强化区域营销计划的执行效果,才能使营销计划真正达到动态地调整。
2、强化区域营销计划的执行效果,也就是提高分支机构对营销计划实施的系统性,一定要规定区域做好营销计划的分解工作,真正发挥区域执行营销计划的能动性,使营销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提高针对性。
四、营销计划动态调整的稳定性
1、动态调整在不同层次上各有不同:营销计划强调适应性和针对性,并不是说就可以任意对营销计划进行调整,而应该在不同层次上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对全国性计划而言,要体现全国市场的特点;对省级计划而言,要体现省级市场的共同特点;对地区计划而言,要体现地市级市场的共同特点。因此,动态调整通过在不同层次上的差异,其实是一种共同性基础上的调整,既考虑了各区域市场的特点,又保持了统一的共性。
2、动态调整是在稳定性基础上的调整:动态调整除了上点提到的层次性,还有时间性的问题,而时间性就构成了营销计划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动态调整并不是可以随时对营销计划进行调整,同样,也要反映一年、一季、一月和一周的共性,同时还要兼顾各种共性之间的协调,从而在整体上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发展。
第五篇:反映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动态调整成效的资料
关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动态调整成效的相关资料
中等职业学校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半边天,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当前,中职教育教学面临着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厌学等现象,教师则往往因为查缺补漏、难以完成教学计划等现象而出现抱怨、急躁等情绪.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出现在各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普遍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和关注,那就是:一方面各中职学校使尽了解数去寻找生源,而另一方面各中职学校收到的用人信息是一波未平又起新波,更让人困惑的是,在很大一部分中职学校却找不到用人单位较为满意的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所以,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到实验实习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以下是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动态调整模式的理论框架。
一、建立面向人力资源市场的动态专业调节机制 专业设置决定了人才培养方向。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的教育,因此其专业设置的基本依据应当是职业。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依据比较混乱,多数专业是以职业为依据设置的,如会计电算化;但也有些专业是以通用技术为依据设置的,如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等;有的专业是以行业为依据设置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以通用技术为依据设置的,所以专业定位明确,专业教学目标清晰。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明确每个专业的职业定向。因此有必要按照职业性原则对专业的动态调整进行疏理。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依据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动态地调节专业设置,造成这一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完全。专业设置要面向人力资源市场,必须依据两个基本数据,即相关产业发展趋势、人力资源市场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其他学校该专业设置情况。因而职业学校在论证新专业时,都要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这将大大促进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的对接。有力地推动就业导向教学模式的发展。我校依托沈阳煤业集团,开展订单式培养。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中国500强企业。现有职工5万余人,年产值210亿元,每年自然减员(离退休)1000余人,需人才补充的来源是我校的毕业生。而这1000人中有60%左右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我校与沈阳煤业集团所属各生产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实现“订单式”培养并采用“2+1”模式教学。沈阳煤业集团制定了“变招工为招生”的政策,企业用工全部实行“订单式”培养,使学校毕业生就业得到了根本保证。
学校大力发挥行业、企业办学优势,积极与行业、企业实行联合办学。成立了以中国煤炭职教协会刘富主任参与,沈煤集团总经理及各主要生产厂矿技术负责人参与的专业建设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与东北煤田地质局沈阳钻探机械研制中心,沈煤集团下属机械制造公司等十余个厂、矿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培训基地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学生顶岗实习全部进入企业,实现与企业紧密型合作、零距离办学。学校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服务,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学校理论教学及生产实习教学,产教结合、工企结合卓有成效。这使专业的动态调整有了雏形。
二、以职业能力标准开发与课程体系重组为核心,开发专业教学标准 就业导向教学模式形成的第二项核心任务是要开发主要专业的教学标准,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职业能力标准开发、课程体系重组到教师资格要求、实验实训装备标准建立等方面,按照就业导向思想系统规范专业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一)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定位专业 专业教学标准要通过明确每个专业具体面向的职业岗位来定义人才培养目标。探讨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对于深入认识职业教育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设计而言,这也是远远不够的。清晰地疏理整个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对于设计出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体系非常重要。
我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并非不考虑学生需求,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应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目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工作岗位,因此它是学生们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合点。
(二)开发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所面向职业岗位的能力标准 职业能力标准既是规范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职业学校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我校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在建立能真正体现职业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框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体系,建立职业能力标准,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三)建立结构合理的、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学体系的核心要素,在目前这个阶段,教学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如果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沿用的基本上还是基于学科思维的三段式课程体系,使得就业导向教学模式推行非常困难。我校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革,从而也使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获得动力和方向。
我校的课程体系设计,打破了传统的“三段式”,按照职业能力发展顺序来构建课程体系,把工作实践作为课程体系展开的起点,尽早的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传统的“三段式”把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理论作为教学模式体系展开的起点,旨在追求“厚基础”,但是“厚基础”应当是教学模式体系的目标、终点状态,而非教学模式体系展开的起点。我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及生产实习比例,使课程结构更合理、教学更规范。积极开展教学模式及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更加合理化,更能体现专业的特点。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专业技能课程(含顶岗实习)的学时达到总学时的二分之一。
实训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从分析学生情况入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在教学中,以实训课题为单位,一个课题一测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培养的毕业生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三、开发富有职业特色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教材是教学理念的物化,也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大多数老师没有教材是没法上课的,这一问题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因此,就业导向教学模式的理念要大面积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并真正成为一种模式固化下来,必须有教材做支持。目前职教教材的主要问题,除了内容过于学科化,过深过难不实用,没有反映职业性内容外;在内容组织与内容陈述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绝大多数教材尚停留于直接地、静态地、单向地陈述知识。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模式下开发了××科校本教材,彻底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大力推行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每个项目的学习都要求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的确有利于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我们的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而且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四、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平台 职业教育教学需要教材,但又远远不能停留于教材。因为职业活动是个内容非常丰富的领域,教材不可能涵盖这么多信息。只有有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才可能实施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才可能丰富多彩,也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授课模式,让学生在大量生动的案例、项目中建构他们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教学同其他教学一样需要教材,但又远远不能只停留于教材。因为职业活动是个内容非常丰富的领域,教材不可能涵盖这么多信息。一个优秀教师一堂课的内容需要占用2G的硬盘,这么丰富的内容显然是无法全部体现在教材中的。只有有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才可能实施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才可能丰富多彩,也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授课模式,让学生在大量生动的案例:项目中建构他们的职业能力。我校通过精品课程等建设项目,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使得一些优秀教师的资源能够为更多教师所共享,使得教师授课时能轻松获得所需要的丰富的课程资源,给单调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彻底改变课堂教学现状。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受到教师和学生欢迎,提高了教学质量。
我校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真正的建成了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资源库。
五、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难有根本性转变,很大程度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做支持。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下,教师不进行教学改革,他的课至少也是合格的课,而花了很多精力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师,由于没有相应的评价做支持,他们的劳动很可能不能获得学校制度上的认可。因此,我们学校为了真正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了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我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包含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激励措施等内容,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我校学生考核方式,大力推行“作品”考核,以学生实际制作产品的水平来考核他们的学业成就水平。课堂教学评价,彻底改革“听课”或是“说课”的评价方式,彻底推翻了教学表演、表面作秀等现象,在教学中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我校的老师深信:课堂教学的核心,应当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静心思考与制作的环境,并使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过程。尤其是就业导向的教学,以实践为核心,应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制作、体验和反思时间。这些课可能看上去很安静,节奏也很慢,学生却能真正获得发展。显然用“听课”等形式是没法评价这种课的,需要开发“教学跟踪”等教学评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