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5汽修专业课程动态调整与更新
汽修专业课程动态调整与更新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是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将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而在近期的教学结果分析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细析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传统教法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受客观因素限制,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1.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排故”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2.三门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 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
3.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二、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模块式一体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做法是:
1.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在我校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新技术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课程,每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 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一体化。
2、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绕过了以往“死记硬背”名称、原理的暗礁,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认识学习打好基础。
3、以往将专业课程划分为构造和修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这样,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就人为的分割,使学生难于建立一个清晰、深刻的概念。
如传动系中主减速器的学习,按传统的教学过程,跨度较大,如果,采用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后,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从传动系的需要引入课题,明确了“减速,增扭,改变传递方向”的作用后,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运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及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一气呵成,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装合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认识,不明之处,及时提问解决,使学生对各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就较为牢固了,相对所需课时也缩短,可将课时归还给学生的操 作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理论到实操,均须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是实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成败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这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理论论证说明
1.该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
2.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会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修理工艺”到“维护与排故”,使学生缩小了注意目标,使他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认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所以使学生容易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体结构全方位的表象,技能形成较快。3.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而且,学生在专业技术理论指导下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件的检修、组装及按工艺要求调整,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4.“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 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5.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由于实行教师任教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有待解决的几个方面 要进一步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抓紧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一种过渡的办法,可采用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合作授课的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不是单纯的技能)出发,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
3.目前缺乏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必须尽快组织精兵强将编写出“模块式”教学的教材。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是学校汽 5 车电子维修与营销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将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而在近期的教学结果分析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细析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传统教法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受客观因素限制,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1.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排故”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2.三门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 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3.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二、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模块式一体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做法是:
1.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在我校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新技术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课程,每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一体化。
2、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 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绕过了以往“死记硬背”名称、原理的暗礁,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认识学习打好基础。
3、以往将专业课程划分为构造和修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这样,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就人为的分割,使学生难于建立一个清晰、深刻的概念。
如传动系中主减速器的学习,按传统的教学过程,跨度较大,如果,采用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后,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从传动系的需要引入课题,明确了“减速,增扭,改变传递方向”的作用后,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运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及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一气呵成,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装合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认识,不明之处,及时提问解决,使学生对各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就较为牢固了,相对所需课时也缩短,可将课时归还给学生的操作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理论到实操,均须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是实行模块式一体化教 学的成败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这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理论论证说明
1.该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
2.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会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修理工艺”到“维护与排故”,使学生缩小了注意目标,使他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认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所以使学生容易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体结构全方位的表象,技能形成较快。3.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而且,学生在专业技术理论指导下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件的检修、组装及按工艺要求调整,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4.“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5.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由于实行教师任教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有待解决的几个方面 要进一步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抓紧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一种过渡的办法,可采用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合作授课的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不是单纯的技能)出发,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
3.目前缺乏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必须尽快组织精兵强将编写出“模块式”教学的教材。
汽修专业课程动态调整与更新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是学校汽车电子维修与营销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将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而在近期的教学结果分析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细析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传统教法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受客观因素限制,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1.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排故”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2.三门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 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
3.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二、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模块式一体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做法是:
1.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在我校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新技术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课程,每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 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一体化。
2、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绕过了以往“死记硬背”名称、原理的暗礁,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认识学习打好基础。
3、以往将专业课程划分为构造和修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这样,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就人为的分割,使学生难于建立一个清晰、深刻的概念。
如传动系中主减速器的学习,按传统的教学过程,跨度较大,如果,采用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后,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从传动系的需要引入课题,明确了“减速,增扭,改变传递方向”的作用后,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运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及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一气呵成,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装合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认识,不明之处,及时提问解决,使学生对各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就较为牢固了,相对所需课时也缩短,可将课时归还给学生的操 作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理论到实操,均须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是实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成败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这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理论论证说明
1.该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
2.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会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修理工艺”到“维护与排故”,使学生缩小了注意目标,使他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认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所以使学生容易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体结构全方位的表象,技能形成较快。3.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而且,学生在专业技术理论指导下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件的检修、组装及按工艺要求调整,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4.“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 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5.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由于实行教师任教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有待解决的几个方面 要进一步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抓紧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一种过渡的办法,可采用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合作授课的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不是单纯的技能)出发,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
3.目前缺乏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必须尽快组织精兵强将编写出“模块式”教学的教材。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是学校汽车电子维修与营销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将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而在近期的教学结果分析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细析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传统教法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受客观因素限制,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1.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排故”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2.三门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 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3.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二、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模块式一体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做法是:
1.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在我校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新技术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课程,每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一体化。
2、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绕过了以往“死记硬背”名称、原理的暗礁,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认识学习打好基础。
3、以往将专业课程划分为构造和修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这样,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就人为的分割,使学生难于建立一个清晰、深刻的概念。
如传动系中主减速器的学习,按传统的教学过程,跨度较大,如果,采用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后,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从传动系的需要引入课题,明确了“减速,增扭,改变传递方向”的作用后,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运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及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一气呵成,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装合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认识,不明之处,及时提问解决,使学生对各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就较为牢固了,相对所需课时也缩短,可将课时归还给学生的操作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 要求,从理论到实操,均须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是实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成败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这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理论论证说明
1.该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
2.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会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修理工艺”到“维护与排故”,使学生缩小了注意目标,使他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认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所以使学生容易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体结构全方位的表象,技能形成较快。3.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而且,学生在专业技术理论指导下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件的检修、组装及按工艺要求调整,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4.“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 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5.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由于实行教师任教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有待解决的几个方面 要进一步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抓紧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一种过渡的办法,可采用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合作授课的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不是单纯的技能)出发,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
3.目前缺乏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必须尽快组织精兵强将编写出“模块式”教学的教材。
第二篇:08年汽修专业课程调整工作总结
08年汽修专业课程调整工作总结
根据汽修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我们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设施、课程设置、教师配备、专业教学等方面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的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专业设施:
1、计算机配备
学校注重重点建设专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建起了覆盖全校的校园网。有了水平较高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接入INTERNET网,并建有域名和主页。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搜集资料等,方便快捷。
2、多媒体教室
学校有3个多媒体教室, 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改善教学手段。
3、实验实习
学校新上先进的汽修车间一个,拥有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措施。在满足学生实习的基础上,对外营业,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为学校增加了财政收入。工学结合,效益显著,效果明显。
二、专业教师
1、专业负责人
本专业负责人王昌才具有本科学历,所学专业对口,担任该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2门主干课程教学;具有高级职称,市“教学能手”获得者;积极参与省级立项教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论文曾获国家级奖励;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2、专业课教师
专任专业课教师数与校内该专业学生数的比例为1:25。专任文化课教师数与校内该专业学生数的比例为1:25。专任教师学历全部符合国家规定学历的比例。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数与中级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数的60%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
3、实习指导教师
该专业按规定配备了4名实习指导教师,其数量能满足该专业实习教学要求,全部具备中级技术职称。
4、专业教师培训
学校重视专业教师的技能和业务培训,教师的业务培训有计划、有措施、有经费。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的人数平均每年达70%以上,培训效果好。
该专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教学水平高。其中,王昌才、崔兰军等2名教师,具有市级教学能手称号,徐纪春为市级优秀教师,张建波等老师的论文、教学课件共十项获省、市、县级奖励。
专业教师在教学、科研中能比较熟练运用计算机;45岁以下的专业教师至少能掌握一种与教学相关的应用软件。
三、专业教学
1.教学改革
学校本专业已开始实行以学分制、“双元制”、“模块式”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本专业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成效显著。
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教学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熟练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专业教学积极探索课程结构改革,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补充与生产一线同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等内容。
积极进行专业教学考试考核改革,建立了正确的考核评价机制。
2、教学体系
本专业按照教育部《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齐全,内容明确,具有适用性、针对性、前瞻性,有利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并认真落实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能根据新的情况对规划和计划作出调整。
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学校建立了有利于培训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本专业教学文件齐全。严格执行原省教委颁布的教学管理规范,管理规章制度齐全,执行严格。教学检查和质量监控制度化,教学信息完整,反馈及时,措施得力。教学计划、学生学籍、课表、教材等四方面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效果好。
4、教学成果
该专业毕业生获本专业相关技能证书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近两年达94%以上。
该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部分学生能获公共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该专业毕业生适需对路,学校重视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8%以上。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满意率在90%以上,普遍评价较好.在办学过程中,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设置经过社会调研与论证,以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为依据,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专业培养目标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所设专业与地方经济组织和企业有联系与合作,参与专业开发与建设并发挥一定作用。
该专业对校内和校外的专业建设能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依托专业进行产教研结合,有一定教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近十年来,该专业共培养毕业生421人,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强,素质好,在岗位上已取得一定成绩。同时,我校利用专业办学优势,积极对外进行职业培训,近三年共为社会各界培养专业人员1120余人。
在该专业开办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当地经济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也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由于种种原因,该专业经费投入还不能完全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足额到位,专业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该专业招生人数还不理想。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开拓进取,加大经费投入,积极进行重点专业建设,强化办学特色,通过加强重点专业建设,促进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促进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实验、实习设备的现代化建设,使实验、实习设备和条件与生产、服务现实基本同步;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当地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08年汽修专业课程调整工作总结
张兰云
第三篇:汽修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计划
汽修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计划
课程 类别 序号 1 2 3 课程名称 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普通话 计算机 就业指导 公关礼仪 体育 授课 时数 160 240 120 120 40 80 40 40 160 1000 机械基础 机械制图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钳工工艺及技能训练 钳工实训 汽车构造(上)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 汽车构造(下)汽车材料及金属加工 汽车修理技术 汽车拆装实训 汽车电子控制装置 汽车交通安全 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 汽车驾驶 汽车修理实训 1400 2400 30 30 30 120 120 80 80 120 160 120 120 120 80 120 80 80 √ 4 4 2 4 4 √ 6 4 4 6 6 6 √ 6 6 4 4 √ 30 58% 2 2 2 各学期课时安排 一 2 4 4 4 2 4 2 2 2 二 2 2 2 2 42% 三 2 4 四 2 2 五 六 占总课时百 分比
文 化
4 5 6
课
7 8 9 合计 1 2 3 4 5 6 7
专 业 课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合计 总计
第四篇:乡镇动态调整工作总结
乡镇动态调整工作总结
根据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市2020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县2020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2020年,我镇积极开展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通过核实采集、党委研判、系统动态调整,全面精准锁定扶贫对象,进一步提高我镇扶贫对象识别准确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20年,我镇规范动态调整申报登记流程,涉及疑难问题需经村申报、镇研判后纳入台账登记,确保人口识别精准到位。截止目前,2020人口自然变更因死亡、嫁出、户籍迁出等原因减少XX户X人,因新生儿、婚入、户籍迁入等原因自然增加X人,无新识别整户贫困户,监测户X户X人,边缘户X户X人,全镇共计X户X人全部脱贫。现将我镇2020年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筹力量,确保动态调整及时报送
加强帮扶力量和资源的统筹整合,组织和动员全镇机关干部职工、村四职干部、结对帮扶干部职等所有力量,全力以赴做好2020年动态调整工作。明晰标准、明确节点,由帮扶责任人在了解贫困户家庭成员变化最新情况后,采集填写家庭成员自然增减情况表报村两委、第一书记确认,确认后报扶贫办登记,定期经镇党委政府研判后确定形成动态管理台账,再由县上统一组织下开展国办系统录入标注。
二、加强宣传,确保调整信息动态公开
为保证贫困户动态调整工作的科学开展,由镇党委政府组织对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及帮扶责任人等开展业务培训,传达省市文件精神,强调工作时间节点,把握工作方向,及时了解脱贫监测户、采集边缘户等工作内容。充分动员群众和社会监督,做到阳光操作,确保调整结果真实有效。由村主要干部召开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脱贫工作总结,研究本村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基本情况。张贴脱贫公示公告,随时接受群众监督。
三、及时核实,确保系统数据精准明确
要求,做好系统数据核实工作。由扶贫办打印国办系统贫困户基础信息对照表,镇党委政府组织帮扶干部对每户贫困户基本家庭成员及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定期核实核准,对国办系统中不实、不准的数据进行及时完善和修改。对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致贫、返贫风险的非农户、脱贫不稳定户进行摸底并按附件《边缘易致贫户信息采集表》、《脱贫不稳定户信息采集表》进行采集登记。
四、斗硬考核,确保调整结果准确有效
动态调整工作是准确掌握扶贫对象基本信息的重要措施,要求各村高度重视,对动态调整申报的及时性、程序性纳入年终考核,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识别对象精准,信息真实准确,工作到位、责任到位。2020,镇充分结合我镇扶贫工作开展实际,有序开展贫困户动态调整工作,确保全镇贫困户、边缘户、监测户的信息精准,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篇:专业动态调整汇材料
畜牧兽医专业动态调整的汇报材料
职业教育与就业密不可分,就业乃民生之本,它关系到中专学校学生的切身利益与学校的声益,从一定意义上说,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训;因此,以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工作,畜牧兽医专业作为我校的主干专业,也应树立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培养一批既掌握理论知识,也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社会应用型人才。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和能力,专业与就业的统一呢?专业调整势在必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发展农业经济,养殖业又是农业经济的一个龙头产业。因此,培养畜牧兽医专业性的人才具有广阔的前景。
一、畜牧兽医专业的现状与市场需求
1、畜牧兽医的专业现状。中国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特别是在那些农业省市中为养殖业(或其他行业)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而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成绩不理想、不想念书、又不想做事的那一部分学生。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水平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等,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就读学生越来越少;但行业中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养殖业发展很快,培养大量的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具有广阔的前景。
2、市场需求。据调查大多数本科院校毕业生与大专生理论知识可以,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同时不想下基层,中专生虽然要求条件相对较低,但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也非常欠缺。大部分畜牧专业只重视理论教学,甚至就没有进行实践教学。这就是说无论是本科生、大专生、还是中专生的教育,目前都难以培养出满足农村地区实现需要的畜牧兽医人才。
现在基层的一些规模小的养殖场急需大批具有适用技能而又有理论水平的实用技术人才;在基层很多养殖场,其经营者不懂养殖技术,不按常规防疫,一旦出现流行病就束手无策,有的血本无归。另外,大部分饲料和兽药营销人员对疾病的诊疗技术都很欠缺,有的甚至连肌注、皮下注射都不会,更不用说静脉注射了;所以懂技术又能跑业务的人才很受兽药厂和饲料厂的欢迎;这些不要求有很高的学历,但要求有一手过硬的基本诊断技术和诊疗技术。这样一种形势要求为农村地区培养出大量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这也就要求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
二、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知识老化的现象。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材虽然经过几次更新,但仍相对落后于行业现状,以教材为依据的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也相应落后,因所学教材大都是2003年左右出版的,而当今社会是技术革新、创新的社会,科技发达,技术改进,学校的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实践教学,难以满足行业的市场需求。
2、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陈旧落后的现象。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很显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然而,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一个模式,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动手,这样简单的模式是难以培养出一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也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产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往往只注重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的训练,这样有目的教学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能专才化,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时,面向社会,虽有证但综合素质却适应性相对不合格,就很难适应于市场的需求。
三、就业导向呼吁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
1、变注重“考证”为注重市场。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是使教育者成为适应于生产、服务于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素质人才。虽然中等专业学校按要求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取得相应的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当今社会,有些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对不适应需要),人才市场更注重学生实用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必须针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行业就业市场需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而正确地、动态地反映出行业就业形势,并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宜的实践教学方案,以满足社会(行业)就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优化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使用情况的评价。
2、变强调“形式”为加强实训环节。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必须强调,加强实训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人人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使人人都具备动脑、动手能力,但遗憾的是,当今的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教育中对实训问题解决得不理想,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主要是供实训的设备、动物),然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呢。一是加强畜牧兽医专业与企业的联合。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而现在的顶岗实习是专业不对口),这样对学校来说,在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学生的实训课有了保证,而学生通过在企业里的见习、实习,了解了社会、认识了社会,进而走向了社会。二是加强建设模拟职业岗位的实训基地。当前大多中等专业学校已具备简单的示范操作基地,但要使示范基地的设备仪器、实训动物更完全,以使实训基地的场景更接近实际,学生在这样的基地实际操作、工作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三是在保证学生正常的实训以外,学校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可以让学生负责几天的动物饲养、接生、育仔等工作,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技能、才艺比赛等活动。四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把实训的要点,部位讲解清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
3、变关注“专才”为关注职业技能的培养。当今的科技发展,需要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指从事现代畜牧兽医行业的技能,是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它是由基本能力、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构成。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具有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普遍适用性,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如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计算机的运用能力,最基本的判断和辨别能力、责任感、诚信度等等。专业技能是针对所从事行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专业岗位知识。工作中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以及本行业技术、技巧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等。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创新的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等,在经济时代,培养和发展能力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因此,要求在畜牧兽医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知识
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才是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培养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我校开办畜牧兽医专业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