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福与痛苦的领悟》读后感(最终版)
看完俞敏洪的《幸福与痛苦的领悟》,我想,在他的人生旅途中,一定是充满了痛苦的经历与回忆,尽管他现在是如此的成功,这些经历与回忆可能还不时睇地噬食着他。有经历,有思考,看见奔腾的黄河水,触景生情,才会有如此的感悟吧。
“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那么,我们一生幸福的总量应该大于痛苦。”但为什么我们经常会特别在意生活的不如意、烦恼、困难甚至灾祸呢?原来,我们不能静心,我们不能把痛苦与抽离,“我们在匆忙和浮躁中,拼命地摇晃我们的生活,直到我们的生活变得一片浑浊,使所有的幸福都掺杂了痛苦的成分。”乃至让我们产生了错觉,以为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尝遍人世间的困苦的。
“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让痛苦沉淀在我们的心底,不管痛苦能不能消失,都只让它占有我们心里的一小片空间,那大部分的空间就会被幸福充实。”这句话说起来是那么轻松,但做起来难,太难了。古往今来,能做到的有多少?!
我们不可能做到把痛苦与快乐分开,因为它们交错着充满我们的生活,但我们至少要明白这个道理,一粒老鼠屎,可以坏一锅汤,因为我们捞不起老鼠屎,它会溶在汤里。同样,我们恐怕也很难把痛苦完全从生活分出,但至少我们可以咀嚼、可以接受甚至把它作为生命的点缀,我们可以做到不让它充满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
生活中,我想,快乐幸福的时间应比不愉快的时间要多得多,我们可以让快乐幸福充满我们的各个角落的,“让痛苦沉淀在我们的心底,不管痛苦能不能消失,都只让它占有我们心里的一小片空间,那大部分的空间就会被幸福充实。”
----------------让痛苦只占心里的一小片空间,大部分的空间被幸福充实,以此自勉。
第二篇:痛苦和幸福的领悟(定稿)
痛苦和幸福的领悟
有一年夏天,我沿着黄河旅行,无数次站在黄河岸边,看滔滔河水像黄龙翻滚,自天际流下,把我的心都流成了无边无际的壮阔;看落日一次次像血一样融入河水,感觉好像生命被一次次重新染色,每一次都有奔腾到海的冲动!
但是让我感觉最深的却是一件事情!有一次在黄河边上,我用瓶子灌了一瓶河水!泥沙混杂的水,被灌到水瓶里以后,依然十分浑浊,透过瓶子看到的只是浑浊昏黄的世界!在瓶子背后,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面对这样的水,我感到了痛苦和绝望,感到了黄河河床不断升高带来的灾难,感到了人们在这种灾难中的呼喊!我把水瓶放在边上,痛苦地坐在岸边,看着黄河发呆!
一段时间后,我把眼神从远处收回来,猛然发现身边瓶子里的水开始变清了!浑浊的泥沙开始沉淀,瓶子上部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我看着这种变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淀,只占到整个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余五分之四都变成了清清的河水!我慢慢把瓶子举起来,透过瓶子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与痛苦的界限!
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在匆忙和浮躁中,我们拼命地摇晃自己的生活,知道生活变得一片浑浊,所有的幸福都掺上了痛苦的成分!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那我们一生幸福的总量应该是大于痛哭!我们时时感到痛哭,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因为我们用了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为痛苦的掺杂,我们本来应该清澈如水的生活,变得像黄河水一样,有了太多的杂质!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让痛苦沉淀在我们的心底,不管它会不会消失,都只让它占据我们心里的一下片空间,其余的大部分空间就会被幸福所充满!自出生伊始,每一个人所经历的幸福和痛苦的总量应该是差不多相同的,之所以有的人更痛苦,有的人更幸福,原因不是人们对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而是人们对待痛苦的态度的不同!想到这里,我把水瓶晃动了一下,已经便得非常清澈的水在一瞬间就又变得浑浊不堪了!
生命的难处是,我们无法让生命静止不动,由此把痛苦和幸福截然分开,并把痛苦彻底沉淀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让它不再翻滚!在我们的生活中,痛苦和幸福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起!如果我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生命将失去存在最本质的意义!那么说,痛苦和幸福相混合的生活是不是就没有意义呢?
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黄河,发现它是那么的壮阔和美丽!滔滔的河水翻着浊浪,从地平线那头流过来,从我脚下流过,又消失在地平线的另一头,使人无法不感受到我们这个星球所蕴涵的勃勃生机!我突然意识到,如果能把人的生命不断放大,放大到像黄河一样壮阔,从远古和天边走来,向未来和大海流去,那我们的生命就不用再斤斤计较于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变成了一曲永远唱不完的黄河交响曲!
第三篇:(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幸福与痛苦的领悟
有一年夏天,我沿着黄河旅行,无数次站在黄河岸边,看滔滔河水像黄龙翻滚,白天际流下,把我的心都流成了无边无际的壮阔;无数次注视着落日像血一样融入河水,好像生命被一次次重新染色,每一次都有奔腾到海的冲动。
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黄河边上,用瓶子灌一瓶河水。泥浆翻滚的水,被灌到水瓶里以后,依然十分浑浊,透过瓶子,看到的只是浑浊黄色的世界。在瓶子背后,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面对这样的水,我感到了痛苦和绝望,感到了黄河河床不断提高带来的灾难,感到了人们在这种灾难中的呼喊。
我把水瓶放在边上,痛苦地坐在岸边,看着黄河发呆。一段时间后,我把眼神从远处收回来,猛然发现身边瓶子里的水开始变清。浑浊的泥沙沉淀下来,上面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我看着这种变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淀,只占整个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余的五分之四都变成了清清的河水。我慢慢把瓶子举起来,透过瓶子,我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与痛苦的界限。
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我们在匆忙和浮躁中,拼命地摇晃我们的生活,直到我们的生活变得一片浑浊,使所有的幸福都掺杂了痛苦的成分。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那我们一生幸福的总量应该大于痛苦。我们时时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我们用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为痛苦的渗透,我们本来应该清澈如水的生活,变得像黄河水一样,有了太多的杂质。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让痛苦沉淀在我们的心底,不管痛苦能不能消失,都只让它占有我们心里的一小片空间,那大部分的空间就会被幸福充实。
每一个人出生伊始,一辈子所经历的幸福和痛苦的总量都应该是相同的,之所以有的人更痛苦、有的人更幸福,不是人们对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而是人们对待痛苦的态度不同。想到这里,我把水瓶中的水晃动了一下,已经变得非常清澈的水在一瞬间就又变得浑浊不堪。
而生命的难处在于,我们很难让生命静止不动,使我们能够把痛苦和幸福截然分开,并彻底把痛苦沉淀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不再翻滚。痛苦和幸福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起。如果我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生命将失去存在的最本质意义。那痛苦和幸福相混合的生活是不是就失去意义了呢?
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黄河,我发现它是那么的壮阔和美丽,看着滔滔的河水,翻滚着浊浪,从地平线那头流过来,从我脚下流过,又消失在地平线的另一头,使人无法不感受到我们这个星球所蕴涵的勃勃生机。
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把人的生命不断放大,放大到像黄河一样壮阔,从远古和天边流来,向未来和大海流去,那我们的生命就无所谓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变成一曲永远唱不完的雄壮的黄河交响曲。
在生活中过分执着于幸福和痛苦是不现实的,我们的生命时时刻刻在流动,从出生走向死亡,无法静止下来细细区分幸福和痛苦。当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别人,奉献给了社会,当我们成为历史洪流中有贡献的一分子,我们自然而然会获得幸福。
第四篇:领悟幸福
领悟幸福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学过一篇课文《幸福是什么》。文中老大的幸福是“医”遍天下,老二的幸福是“修”遍天下,而老三的幸福则造福与邻里。这就是幸福。很平凡,却很充实。在我们身边,幸福无处不在。你是否觉意?一
早上醒来,餐桌上放着还冒热气的牛奶和那又松又软的面包。踏出门时,妈妈的一句:“路上小心!”放学回家,还没回到家门就闻到一阵阵饭菜香,踏进家门,就会听到妈妈从厨房里传出来的声音:“回来了?快洗手吃饭!”在饭桌上,与爸妈谈论着学校里的趣事。妈妈那不停向我碗里放置饭菜的筷子,爸爸那充满慈祥的赞扬。遇到难题时,爸爸会放下手边的工作为我讲解。一遍又一遍,直至明白。生病时,妈妈那担忧的目光、温柔的双手„„
二
“朋友一生一起走,一声朋友你会懂。”耳边荡漾着周华健那充满磁性的歌声,不禁沉思,想起了她——我的好友。我们从小玩到大,一直友好。不会忘记,因为寒冷而拥抱得紧紧的情景。天真的我们,要妈妈买同样的衣服、同样的手套、同样的围巾,走在一起,犹如一对双胞胎。泪,大家一起流,成功了,不骄傲,再接再厉。时间或许会带走很多珍惜的东西,却永远没法把我和她的友谊给带走。因为我们坚守着同一承诺“永远在一起,不分开!”友谊万岁!
很多很多,其实在我们哀叹这个世界很复杂的同时,我们都应该去留意这平凡的幸福,幸福并不难,将心比心,以诚待人,把勾心斗角,背叛,利用这些不良靠边去。从复杂中享受幸福,从灾难中挖掘幸福。
父母的疼爱,朋友的陪伴,导师的教育。邻居的帮助„„这些,都是幸福。这幸福很简单,很容易。
感悟世界,领悟幸福。
第五篇:领悟与借鉴
领悟与借鉴 ——“国培”小结
海南“国培”项目已经启动一个多月了,回顾这段远程培训的日子,有艰辛,也有喜悦和欣慰。
“国培”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在这些培训的日子里,作为学员的我认真收看专家讲座的视频、教学实录视频、撰写研修日记与作业、参加班级交流和互评。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更加贴近了课改的课堂;使我体会到教学是需要根据学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知识。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应该抛弃。我就这么忙碌着,眼睛模糊了,肩膀酸痛了,可是我的心里是充实的,快乐的。因为我分享着智慧,享受着成长的喜悦。迈步远程培训中,我领略到了文化的博大与多元。在这里,我吸收着丰富的营养;在这里,我的视野开阔了,我的见识深广了,我的生活充实了。
远程培训的组织形式为我们教师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的教研天地。我借助网络体会到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它让我可以进行网上听课、网上写作业、网上交流讨论等,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学习方式等自主安排学习,等于把学习课堂“搬到”自己身边,坐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听到名师授课,完成自己的继续教育学业。自参加远程培训以来,我积极学习,认真聆听专家讲座,阅读文本,学习教学相关策略,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这次培训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我以往教学中的困惑。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我反思过去的教学行为和观念与新课程理念下教师 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教师的人格魅力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认为只有从内心深处去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吸取和借鉴专家和同行们的经验,通过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身的发展。“国培”让我学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很多值得我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案例。我整合了一下培训内容,归纳了这次培训中值得我学习与借鉴的一些知识如下: ◆、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略【关心凤(海南省海口市第九小学,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一、设计主问题
1.从题目中提炼主问题。2.从文眼、关键句提炼主问题。3.从过渡处提炼主问题。4.从情节提炼主问题。5.从课后习题提炼主问题。6.从提纲提炼主问题。7.从主旨提炼主问题。8.从“比较”中提炼主问题。
9.从“反复”提炼主问题。10.从课文的情节发展线索提炼主问题。11.从言语表达提炼主问题。
二、抓实两条线
1、“言语实践线”,主要提升学生言语智慧。
2、“人文熏陶线”,主要涵养学生健康人格。
三、瞄准三个点
(一)瞄准第一个关键点——精选切入点 1.数字切入;2.词语切入;3.课题切入; 4.句子切入;5.人物切入;6.故事(背景)切入; 7.歌曲切入;8.比较切入;9.“故弄玄虚”切入。(二)聚焦着力点 1.根据年段重点来确定着力点。2.根据文本特点来确定着力点。3.根据教学基点来确定着力点。
(三)巧设拓展点
1.在感悟关键处拓展;2.在内涵升华处拓展; 3.在语言精妙处拓展;4.在文本留白处拓展。
四、把握四个度
(一)把握好“阅读理解的度”。
(二)把握好“语言实践的度”。
(三)把握好“人文熏陶的度”。
(四)把握好“拓展延伸的度”。
五、追求五融合
(一)与社会生活的融合。
(二)同一主题文章的融合。
(三)与课外阅读的融合。
(四)与学生亲身体验的融合。
(五)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小学古诗词教学思考与建议【王国健(海南省洋浦第一小学特级教师)】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的:
(一)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激发爱国热忱。
(二)感受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三)感悟语言优美,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力和鉴赏力。
(四)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原则:
(一)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注重朗读指导的原则。
(四)借助历史,还原现场的原则。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一)以情感做引领,架起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
(二)淡化诗意讲解,倡导自主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三)渲染意境,让学生徜徉在情境交融中。
(四)强化语言积累,着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五)加强教师自身修养,让古诗词学习生活化。
◆、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王琴玉(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小学语文教研员)】
一、习作教学的典型问题分析 1.习作教学年段特点模糊。2.习作教学模式单一。3.教师自身习作能力欠缺。
二、策略蕴含于《语文课程标准》中
1、《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教学的总目标。
2、《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的教学建议。
3、《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教学评价。
三、对应年段教学目标的典型课例分析
第一学段课例:《看图编童话故事——学写疑问句和感叹句》教学设计。第二学段课例:儿童诗、童话故事创作——《两个名字》课堂教学实录。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目标。
四、习作教学基本策略
1.运用学生的经验。2.激励儿童写感兴趣的东西。3.应该使儿童的作文具有实用的目的。4.大量阅读经典,模仿、对照、比较。5.教师必须亲自指导儿童的作文过程。6.教师应该同儿童一起写作文。总之,这段时间的远程培训给我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每一专题中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我过去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问和困惑,以及原来在教学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启迪,还让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我深感自己在思想观念上受到教育和启发,精神也受到很大鼓舞。这些都是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提供了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