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水县留守儿童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汇报
商水县留守儿童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
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能够代表基层团组织在此次推进会上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自豪,同时又真切的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2010年,共青团商水县委被确定为省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试点单位。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团县委从留守儿童群体着手,前期通过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一年来,团县委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围绕“四项建设”,“四步行动”全力做好留守儿童群体的帮扶教育工作。下面,我把商水各级团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群体工作向各位领导和青年朋友们做以简要汇报。
一、“四项建设”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机制保障 商水县是劳务输出大县,现有留守儿童6.3万人,占全县人口的5.4%,目前主要集中在农村小学和县城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远离父母,身体和心理的发育状况不仅影响其一生,也直接关系着商水的人口整体素质和社会治安稳定。2010年,团县委制定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调动全县团组织和志愿者力量,围绕四项建设,在全县团组织内形成了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是数据库建设。组织大学生村干部对各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二是制度建设。在各留守儿童集中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
长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组,由校团委或少先队负责具体工作,并设立“代理妈妈”一职,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需求和情感需求。三是阵地建设,要求各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包括“谈心室”、“亲情投递箱”、“共青视窗”等板块。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和与父母的联系平台。四是队伍建设。团县委通过组织“青”字头集体、聘请“爱心妈妈”等措施组建队伍,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
二、“四步行动”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思想保障。
1、普法行动。一是以学校为宣传教育主阵地,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二是在全县留守儿童人数最多的中英文学校举行“法制进校园”大讲堂巡回宣讲活动启动仪式。通过普法宣传,提高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帮教行动。四月份邀请我市“留守儿童慈善大使”洪战辉和“见义勇为英雄”魏青刚一行两人,亲切看望我县中英文学校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作事迹报告,并赠送书籍,鼓励留守儿童学习上刻苦努力,生活上自立自强。
3、绿色行动。一是六一儿童节前夕,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低碳生活,时尚少年”演讲比赛。提倡青少年环保节约理念。二是在老人节专门组织化河乡的几名留守儿童为老人
献爱心,教育他们通过力所能及的小事帮助他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
4、温暖行动。一是六一儿童节,组织周口义工到中英文学校与留守儿童共度佳节,并通过栽亲情树,写许愿卡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父母的思念和祝福。二是响应团省委的号召,开展“温暖冬天,爱心捐赠”行动,共募集到棉衣、手套等保暖物品3000多件,全部送到留守儿童手中。使他们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三、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部分乡镇和单位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重视不足,工作开展难度大。在工作中发现,绝大部分乡镇和县直各单位认为留守儿童工作是群团部门工作,没有将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留守儿童工作做到有安排、有督促、有检查。一些乡镇和单位借口事务繁忙,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帮扶工作认识不清。
2、工作经费不足,深入基层难。留守儿童工作主要在基层,商水团县委无公务用车,每次下乡靠租车为代步工具,由于租费高,靠团委有限的办公经费,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常常在经济上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基层督促,检查,协调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3、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落后。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基本不开设心理
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使留守儿童接受这方面的教育有限,导致行为不受约束。
4、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 教育网络作用发挥欠缺。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缺乏沟通,造成“三位一体”作用发挥效果不明显。个别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孩子对付初中毕业后就可以务农或打工,使部分留守儿童上进心缺乏。
四、2011年关爱留守儿童群体工作打算
虽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存在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用心付出,一定能为留守儿童提供应有的帮助。2011年,团商水县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留守儿童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
一是要求留守儿童较集中的学校建立教师“一帮一”和学生“二帮一”机制。在生活上可以给贫穷的留守儿童募捐,不仅捐助资金,也可以捐助衣物等东西,只要能够帮助到这些儿童的都可以。在学习上也以老师“一帮一”,学生“二帮一”的形式,帮助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为“留守孩子”构筑温暖“大家庭”。
二是加强与基层组织的联系,通过专家讲座、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因为代养人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能力普遍低下,还有少数代养人几乎是
文盲,对“留守孩子”的教育很不利,这就需要学校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尽量使学生在家里也有一个健康的向上的育人环境。
三是以班队、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关爱、责任、诚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教育。尤其要让“留守儿童”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四是针对留守儿童寒暑假缺乏辅导的现象,组织大学生村干部在村室设立辅导室,定期定时辅导留守儿童的功课,与留守儿童谈心,同时为留守儿童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五是在“留守儿童”存在根源上寻找解决方案。近两年,商水县招商引资工作有所成效,随着项目的投产和农村产业化项目的发展,将为更多的农民提供就地就业的机会,必将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使更多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身边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第二篇:XX乡闲散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总结
XX乡闲散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
防犯罪试点工作总结
根据XX市综治委的文件要求,我乡被列为全县“闲散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的试点乡镇,为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探索建立统筹城乡背景下闲散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体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完成好试点工作相关任务,我乡结合具体实际,制定了相关的工作方案,开展了闲散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的试点工作,现将近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形成积极合力。
加强闲散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是进行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乡领导班子和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此项试点工作的开展,及时召开了工作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进行了精心筹划,制定了科学可行、务实详尽、针对性强的工作方案,并周密组织、认真实施。督促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由两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强化服务阵地和工作队伍建设,并将有关经费纳入相关部门综合预算统筹安排,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二、广泛宣传,形成强大的预防重点青少年群体违法犯罪知识宣传教育声势。
全乡及各村工作小组不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悬挂 1
横幅、开设现场咨询台、派发宣传单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相关法规和政策,把党和政府严惩犯罪、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决心和信心传达到千家万户,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在全乡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向导,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开展调查摸底,建立闲散青少年基础数据库。在乡派出所的积极配合下,各领导小组深入各村,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摸底,掌握全乡闲散青少年的数量、分布状况,掌握闲散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情况,掌握闲散青少年的家庭状况和困难,以庭为单位实行乡任制,建立档案,明确重点帮助教育人员信息,实行分类帮助教育,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做到无缝隙覆盖。对全乡闲散青少年的总体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地数据分析,建立了动态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汇总变动情况。
四、发挥优势,建立全乡闲散青少年教育管理帮扶队伍。在乡、村、组采取“一帮
一、“一管一”的方式,建立“教育、司法、共青团”为一体的联合帮扶组织,对闲散青少年进行监管。做到每月定期上报闲散青少年动态。
一是充分发挥全乡及各村共青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宣传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的实施,让闲散青少年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副校长和法制课老师的作用,通过上
法制课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抵制社会不良现象和“黄、赌、毒”的能力。
三是充分利用司法资源优势,通过组织“模拟法庭”、旁听庭审等方式,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闲散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选择典型案件召开公开宣判大会,有力震慑犯罪的同时,对思想不稳定的闲散青少年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四是加强民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发动社会力量加强对他们的救助力度,通过发放助学金、进行社会救济、提供优惠政策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就业等措施,维护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和就业的权利,使他们的生活、学习或就业得到有效保障。
五、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各小组成员单位利用各种形式,普及法律法规,积极营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制宣传氛围。教育、团委、司法等部门相互配合,组织全乡中小学生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强化未成年人维权意识”等活动,提高了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自护能力。乡司法所积极选派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宪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和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宣讲,提示青少年远离不良行为,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单。以全乡及各村团干部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邓
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特别是强化学习宣传与青少年成长成才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通过法律宣传,引导、帮助青少年学习掌握法律知识,从而增强法律意识。
六、积极配合县文广局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做好预防工作。
积极配合县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和各镇加强对文化及新闻出版市场的整治,专项治理危害未成年人的卡通画册,淫秽“口袋书”、“粗口歌”。并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确保黄金时间无暴力、迷信、血腥等内容的播放。对中小学校周边的电子游戏厅、卡拉OK厅、录像放映厅等影响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的场所进行了清理。县公安局对易发生抢劫、抢夺危害未成年人的路段派出民警加强巡逻。同时,加强整治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对校园周边的出租房进行了彻底地清理登记,取缔了占用学校道路的摊点,使校园周边环境进一步进化。
七、发挥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关爱青少年活动。由乡共青团牵头,组织开展了留守学生关爱行动。成立了“XX乡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通过调查摸清了全乡闲散青少年现状,为其捐赠图书,定期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走访、谈心,开展“一助一”结对帮扶活动,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八、积极协调,引导闲散青少年就业。
一是结合全县审判实践,研究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根源和控制方式,深入分析犯罪的原因和过程,制定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和矫治工作。
二是积极发挥政府的优势,广泛争取社会教育资金的支持,打造为闲散青少年就业的“希望工程”。对闲散青少年进行免费职业技术培训,让闲散青少年学习一技之长,同时积极联系青年创业就业指导中心,聘请各行业创业导师提供免费帮扶,为其进行免费创业培训,并采取人才交流会等形式,联系大中型企业等形式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其就业创业是其摆脱闲散状态,能够自食其力,做对社会有用之人。
第三篇:XX乡闲散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总结
XX乡闲散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总结
根据XX市综治委的文件要求,我乡被列为全县“闲散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的试点乡镇,为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探索建立统筹城乡背景下闲散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体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完成好试点工作相关任务,我乡结合具体实际,制定了相关的工作方案,开展了闲散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的试点工作,现将近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形成积极合力。加强闲散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是进行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乡领导班子和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此项试点工作的开展,及时召开了工作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进行了精心筹划,制定了科学可行、务实详尽、针对性强的工作方案,并周密组织、认真实施。督促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由两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强化服务阵地和工作队伍建设,并将有关经费纳入相关部门综合预算统筹安排,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二、广泛宣传,形成强大的预防重点青少年群体违法犯罪知识宣传教育声势。
全乡及各村工作小组不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悬挂 1 横幅、开设现场咨询台、派发宣传单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相关法规和政策,把党和政府严惩犯罪、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决心和信心传达到千家万户,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在全乡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向导,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开展调查摸底,建立闲散青少年基础数据库。在乡派出所的积极配合下,各领导小组深入各村,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摸底,掌握全乡闲散青少年的数量、分布状况,掌握闲散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情况,掌握闲散青少年的家庭状况和困难,以庭为单位实行乡任制,建立档案,明确重点帮助教育人员信息,实行分类帮助教育,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做到无缝隙覆盖。对全乡闲散青少年的总体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地数据分析,建立了动态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汇总变动情况。
四、发挥优势,建立全乡闲散青少年教育管理帮扶队伍。在乡、村、组采取“一帮
一、“一管一”的方式,建立“教育、司法、共青团”为一体的联合帮扶组织,对闲散青少年进行监管。做到每月定期上报闲散青少年动态。
一是充分发挥全乡及各村共青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宣传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的实施,让闲散青少年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副校长和法制课老师的作用,通过上 2 法制课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抵制社会不良现象和“黄、赌、毒”的能力。
三是充分利用司法资源优势,通过组织“模拟法庭”、旁听庭审等方式,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闲散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选择典型案件召开公开宣判大会,有力震慑犯罪的同时,对思想不稳定的闲散青少年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四是加强民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发动社会力量加强对他们的救助力度,通过发放助学金、进行社会救济、提供优惠政策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就业等措施,维护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和就业的权利,使他们的生活、学习或就业得到有效保障。
五、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各小组成员单位利用各种形式,普及法律法规,积极营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制宣传氛围。教育、团委、司法等部门相互配合,组织全乡中小学生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强化未成年人维权意识”等活动,提高了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自护能力。乡司法所积极选派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宪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和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宣讲,提示青少年远离不良行为,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单。以全乡及各村团干部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邓 3 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特别是强化学习宣传与青少年成长成才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通过法律宣传,引导、帮助青少年学习掌握法律知识,从而增强法律意识。
六、积极配合县文广局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做好预防工作。
积极配合县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和各镇加强对文化及新闻出版市场的整治,专项治理危害未成年人的卡通画册,淫秽“口袋书”、“粗口歌”。并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确保黄金时间无暴力、迷信、血腥等内容的播放。对中小学校周边的电子游戏厅、卡拉OK厅、录像放映厅等影响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的场所进行了清理。县公安局对易发生抢劫、抢夺危害未成年人的路段派出民警加强巡逻。同时,加强整治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对校园周边的出租房进行了彻底地清理登记,取缔了占用学校道路的摊点,使校园周边环境进一步进化。
七、发挥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关爱青少年活动。由乡共青团牵头,组织开展了留守学生关爱行动。成立了“XX乡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通过调查摸清了全乡闲散青少年现状,为其捐赠图书,定期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走访、谈心,开展“一助一”结对帮扶活动,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八、积极协调,引导闲散青少年就业。
一是结合全县审判实践,研究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根源和控制方式,深入分析犯罪的原因和过程,制定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和矫治工作。
二是积极发挥政府的优势,广泛争取社会教育资金的支持,打造为闲散青少年就业的“希望工程”。对闲散青少年进行免费职业技术培训,让闲散青少年学习一技之长,同时积极联系青年创业就业指导中心,聘请各行业创业导师提供免费帮扶,为其进行免费创业培训,并采取人才交流会等形式,联系大中型企业等形式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其就业创业是其摆脱闲散状态,能够自食其力,做对社会有用之人。
第四篇: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回族镇王西小学校园环境幽雅,布局合理,人文气息浓郁,绿化率达30%,是一所高标准、现代化、有特色的乡镇学校。我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开放式办学、全方位育人。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优秀的老师群体、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的教育业绩,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尤其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面实行了大胆探索,创新尝试,我们的做法是:
一、摸清现状,分析实情
回族镇王西小学位于回族镇王西村,人口5000多人,耕地少,外出务工人员多,我校有574名学生,学生来源广,但其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我校开展了“留守儿童”专项调查工作,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校“留守儿童”总数为113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19.7%,但这些弱势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却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发展,牵动着广大教职员工的心。
“留守儿童”大致分为四类:一是祖辈监护型,即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形式,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32%;二是父母单方监护型,就是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监护,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60%;三是亲朋监护型,即由亲戚(非直系亲属)朋友代为监护,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5.3%。四是单亲或孤儿约占2,79。“家庭教育的缺位”、“父爱母爱的缺失”、“沟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监护的缺乏”,使得“留守儿童”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公平。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关爱,而且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体现;不仅是对不断发展的劳务经济的支持,也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学校“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二、组织保障,构建网络
1、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由学校校长尚利军任组长、副校长薛果红、魏红军任副组长,政教处主任、各班主任任成员,广大教职员工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教育科研为切入点,走特色办校之路,开始探索和尝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学校构建了立体育人网络:一是寻找代理爸爸和妈妈;二是学校政教处具体负责,各班主任具体实施,师生员工多位一体,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
三、健全制度,创新机制
学校先后出台了《留守儿童奖励制度》、《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人员职责》、《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与此同时,我校一直以来注重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工作保障机制:
1、完善教育责任追究制,实施了“楼道值勤制”、“五分钟报告制”、“全员育人导师制”、“课堂督导制”,充分关注“留守儿童”,确保育人安全一流。
2、学生测评,学情调研,重过程,重竞争,重协作,确保育人服务一流。
3、校园、教室,净化、亮化、美化,确保育人环境一流。
4、每期召开“留守儿童”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德育及安全工作现场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表彰会,评选“先进代理家长”、“先进育人工作者”、“先进班集体”,确保育人奖励机制一流。
四、拓宽思路,活动育人,开展“十个一”活动
1、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档案资柜并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儿童档案袋,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和dvd机、一台计算机、有一定数量的艺体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每天安排一名老师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在“家”中开发活动。
2、开通一部亲情电话。
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3、落实一名代理家长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老师必须作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尤其是做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4、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各班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5、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各班要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6、谈一次心。代理家长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7、读一本好书。老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三年级以上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书评,陶冶学生的情操。
8、写一封亲情书信。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9、过一个快乐的生日party。各班要建好“留守儿童”学生生日,记入档案(同生日的人数多时,开特别座谈会),要大力开展“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广播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10、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老师、代理家长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校作了大量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信心有了,自理本领多了,自立能力强了,理解父母深了,人格更加健全了,学校教学质量也显著上升了。
我校的“留守儿童”人数多,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但是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今后我们将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省市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文件精神,努力践行学校“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念,谨遵“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校训,进一步加大“留守儿童”工作力度,做细、做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春风沐浴雨露、健康快乐和谐成长,从而拥有自己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白云区牛场乡中心完小“留守儿童”
教育工作介绍
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地处白云区最边远的山区,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辖13个行政村,共11912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以上。每年都有2000余人外出务工,占青壮年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样就产生了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因此,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成了牛场乡中心完小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一、基本情况
牛场乡现有10所小学(其中6所为教学点),有学生796名,教师78名;1所初中(名为白云区民族中学),有学生460名,教师39名。目前,全乡共有留守儿童(小学)87名,其中乡中心完小71名,占该校学生的18%。
2009年9月乡中心完小建立了白云区首家“留守儿童之家”,由中国“娃哈哈”集团捐赠25万元,白云区人民政府匹配117万元,修建了留守儿童宿舍楼一栋。成立“留守儿童之家”时有留守儿童83人,占学生总数的22%,是一所留守儿童聚集学校。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充分体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关爱,该校采取了积极措施和方法,做了大量的工作。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乡中心校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校校长为成员,各校又成立了相 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职责,教师作为义务工作人员,聘请了专门的生活老师,深入学生家中进行调研,综合分析“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关爱行动。同时,把“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工作纳入学校班子成员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评估和考核,年终对教师个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2、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学校先后制定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制度》、《“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牛场小学还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工作人员职责、代理家长职责、跟踪反馈制度等,切实做到有章可循。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对“留守儿童”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把留守儿童父母的家庭地址、打工地址、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的住址、联系电话登记在册,建立了成长记录档案,有《“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登记表》、《“一帮一”结对情况登记表》、《留守学生个案记录》等,学校收集了他们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有关评价。
4、突出重点,创新亮点。针对留守儿童中午休息、下午放学、周末及寒暑假教育的管理问题。学校紧紧抓住午休和下午放学两个重点时间段,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后,每天开放图书室、网络浏览室;晚上组织学生进行晚自习,并有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学校开展了结对子帮扶,周末行动家教讲座等活动,建 2 立了学校与村庄,村庄与家庭,家庭与学校的跟踪反馈机制,从而形成了村庄、学校、家庭三者相互联系的教育管理链。
三、主要做法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牛场乡中心完小面临这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始终在关爱“留守儿童”中尽力做到更细致、更深入、更全面,让“留守儿童”能快乐健康地成长,让家长能安心地从事自己的工作。
(1)牛场小学免费为学生提供住宿,并且精心布臵寝室。学校没有收取学生的住宿费和管理费。寝室内布臵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每室有“温馨小家”牌,就是在每室门上显示学生的相片,每个都是这个家的成员。
(2)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学校在宿舍管理室开通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想亲人时能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从而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3)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他们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晚上安排一定时间上晚自习,让教师义务对学生进行辅导。
(4)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有“留守儿童”一至六年级不等,针对“留守儿童”动手能力差,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现象,学校每年根 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生活技能培训,举办留守儿童生活技能比赛。例如洗衣、叠被、钉钮扣、削苹果、烧菜做饭包饺子等,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学校力争对留守儿童做到了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5)建立心理咨询室,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想亲人、孤独、还有少数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矫正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在校生活、学习的快乐和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他们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6)每学期开始,班主任老师对每位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摸清家长在外工作或生活的的地址、联系电话。通过电话联系,就“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家长进行交流。利用家长回来探亲这一段时间,通知家长到校上课。让家长获取更多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教育信息。学校还给家长讲,争取寒暑假孩子带到了他们打工的地方,让他们感受父母在身边的快乐,感受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同时让他们亲历家长养家糊口的艰辛,使孩子真正受到感恩教育。
(7)为“留守儿童”提供娱乐场所。学校设有电视室,他们可以观看电视;开放图书室,让他们能阅读书籍;开放电脑室,他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游戏和上网学习;再是坚持带动他们进行文体娱乐活动,让他们在团结友爱互助合作中得到快乐,增强体质。
(8)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学校住校生不收费,每天有固定补助8元的生活费。学校适时联系社会各界到学校资助。如: 2010年的“六一”儿童节期间,联系省总工会到学校慰问留守儿童,给学校捐助学习和体育用品等,资助了2.5万元,为每位学生发放了一个书包,并发给20名困难的“留守儿童”每人200元的慰问金。
以上是牛场乡中心完小“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具体做法的介绍,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敬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学校今后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