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重点的个人管理原则

时间:2019-05-14 12:2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握重点的个人管理原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握重点的个人管理原则》。

第一篇:把握重点的个人管理原则

把握重点的个人管理原则——斯蒂芬 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2006-12-04 00:08:21)

一个人要处理的事情分为4种,如:

I、重要且紧急的(危机、紧迫的问题、限期逼近的项目)

II、重要但不紧急的(预防、PC 活动、建立关系、认识新的机会、计划、改造)

III、不重要但紧急的(临时插入的事,一些电话、一些邮件、一些报告、一些会议、直接而紧迫的问题、受欢迎的活动)

IV、不重要且不紧急的(琐碎而忙碌的工作、一些邮件、一些电话、消磨时间、娱乐活动)

把精力放再I的人,整天紧张、筋疲力尽、危机处理,就跟消防队似的,到处在灭火。

把精力放在III的人,活动集中于短期行为,反而认为目标和计划毫无价值,感到自己受害和失去控制,与他人的关系都比较浅薄或者最终破裂。把精力放在III和IV的人,基本上过着对自己不负责任的生活。

卓有成效的人不注重“问题”,他们注重的是机会。他们充实机会,减弱“问题”。他们从预防的角度考虑事情。这就是II的重要意义。关注Ⅱ的结果是具有远见卓识、平衡、纪律、控制和很少危机。不管是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的人,只要你努力建立起Ⅱ行为模式,你的成效就会显著提高,你的危机和问题就可以缩小到处理得过来的程度,因为你想在前面,从根本入手,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情发展到危机程度。用管理的行话说,这叫做巴莱多原则——以20%的活动取得80%的结果。也就是事半功倍。

如何能够做到把精力放在II中呢?

1、确定角色——写下你的主要角色;

2、选择目标——考虑今后一星期里你应该在每个角色上取得的两三个重要成果。这些作为目标记载下来,这些目标应该与你的长远目标相联系;

3、日程安排——把每个目标转化为这一周的某一天,或者作为优先项目;

4、逐日调整——按照方格Ⅱ确定的一周安排,每天早上再根据轻重缓急进行调整。对预料之外的事件、关系和经历做出有意义的反应。

最终,你的能力得到加强,你可以根据最优先的项目计划一周的生活,并按计划去执行,这时的你就可以说到做到,不再用依赖其他任何人或者物来卓有成效地管理你的生活。如果你经常这样去做,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积极变化。有哪一件你可以做但现在没有做的事,如果你经常做的话,会对你个人的生活发生巨大的积极变化?Just do it.

第二篇:提高认识把握重点

提高认识把握重点

强力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临邑县司法局2003年以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2003年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司法局(普法办)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在全民中开展第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决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在全县上下认真开展了“四五”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整个活动紧紧围绕领导干部、司法执法人员、青少年和企业经管人员四大普法教育重点对象和 油区治安混乱村镇单位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将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普治并举,标本兼治,努力实现新时期普法教育“两个转变”和“两和提高”的工作要求,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转变了工作观念,提高了法律素养,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首要前提。

搞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平安临邑”,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为此,2001年以来,我们始终绷紧普法依法治理这根弦,始终把“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组织领导力量上实行重点倾斜。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县领导班子换届调整后,我们及时研究调整充实了县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的有关成员,保障了“四五”普法依法治理组织领导工作的连续性。调整充实了县普办的工作力量,选派3名年富力强,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到普法办工作,对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施划区域、分类检查指导,加强了对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各乡镇、各部门也都相应调整加强了领1

导和办事机构建设,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建立定期会议制度。2001年以来,为全面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我们积极协调组织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定期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县人大和县政协有关领导积极参与支持,不遗余力,齐抓共管,推动了“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县里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县财政每年拿出5万元用于普法依法治理的软硬件建设,为“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分解责任,落实任务。为全面开展“四五”普法依法治理,构建临邑和谐社会,2003年以来,我们连续组织召开三次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成员调度会议,协调分组检查指导《临邑县在全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和《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的贯彻落实情况,检查督导各乡镇和各部门的工作落实情况,县普法办根据检查汇总情况,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调整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和工作要点,加强工作指导。按照规划要求,县委县政府同各乡镇及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责任目标,将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纳入考核内容,确保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是扎实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要想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必须做到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根本目标工作,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矛盾工作,实现与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紧密结合,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紧密结合,与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利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此,2003年以来我们着力开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宣传学习了《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金融法》、《拆迁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了消费者、市场主体和市场监管者的法制观念。在“平安临邑”建设中,加大了关于“严打”整治

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防范和打击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安全的意识。加强信访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依法上访,预防和减少上访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稳定,加强诚信宣传,努力加强公民社会公德建设,培养公民诚信意识,构建和谐社会。

(二)强化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教育,增强了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是抓好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是提高领导干部自身能力和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水平的需要,是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需要,也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依法办事,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需要。为此,我们建立了一系列关于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县理论中心组每月28日集体学法制度,执法干部学法讲座培训制度,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制度。2001年以来,共培训执法干部2000余人次,组织普法考试3次,参考人数达3000人次,参考率达到了100%。优秀率达到95%,全面提升了我县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第二,严格执法责任制,促进司法执法干部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司法和行政执法干部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民主法治水平。做好执法干部的普法教育学习工作,提高执法干部的执法水平,规范执法干部的执法行为至关重要。为此,我县逐步建立了健全执法资格考试培训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和执法公开制度,严把执法资格关,先后对全县1500余名执法干部进行了岗前培训考试,对1020名成绩合格的人员颁发了执法上岗证;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建立行为规范制度,明确了责任,提高了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推行了执法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执法责任感,提高了司法执法干部的执法水平和能力。第三,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青少年教育,努力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阵地化、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为

此,我们结合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逐步建立健全了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完善了“三项制度”,即法律教育月制度、应届毕业生培训制度、检查评比制度,坚持了“四个落实”,即领导机构落实,教育内容落实,学法时间落实,师资力量落实。各中小学校均从公检法司等各部门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定期不定期地到各类学校上法制课20余场次,10000余名师生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提高了广大青少年遵纪守法的意识。临邑一中还在学生会中成立了普法部,各班均选配了普法委员,编写了普法特刊,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受到了系统的法制教育,极大地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第四,是加强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普法教育。企业管理人员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各级领导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单位单位的领导,必须加强法制学习,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学习。为此,我们和县委党校联合举办了企业经管人员法律培训班,共举办6期,培训企业经管人员1200余名,提高了企业经营人员依法经营,依法治企的水平和能力。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全面提升全民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

全面提升全县各个层次各个阶段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加强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社会稳定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基础。为此,我们组织各个部门各单位都采用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法制宣传活动。几年来,我们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出动宣传车160余车次,发放宣传材料10万余份。工商、税务、信访、环保、水利、土管等单位,利用3.15,信访法规颁布日、12.4宪法宣传日、世界水日等有利时机,以文艺汇演、歌咏比赛、法律知识竞赛的形式,大力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养。县广播电视台,还开设了《法制园地》、《与法同行》等法制宣传栏目,以案释法,以案说法,全面提升了全体公民的整体法律意识。

四、标本兼治,深化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全面推进基层民主与法

制建设。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基层搞好了依法治县工作也就做好了。首先,结合我县地处油区腹地,油区治安形势严峻这一实际,在油区我们组织开展了以打击为主,以法制宣传教育为辅的油区 治安专项治理活动。县委、县政府与油区各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法制宣传与治安管理责任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基层,落实到村,保障了油区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农村,我们组织协调各乡镇(街道办)开展了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为载体的依法治村工作。以全面建章立制为重点,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修订完善了各项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把农村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全面推行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了农村依法治理,推进了我县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2005年,我县“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取得了优异成绩,临邑县司法局被德州市司法局荣记集体三等功。

临邑县司法局2006年4月12日

第三篇:履行职责把握重点

履行职责把握重点

为维护全州社会政治稳定贡献力量 ——在全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现场会议和“一打三整”活动总结表彰暨开展春

夏季严打攻势动员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州司法局龙文高

(2007年4月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州委、州政府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开展春夏季严打攻势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州委、州政府《关于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的意见》精神,实现全州社会政治治安大局持续平稳的重要举措。综观各类犯罪人员都是忽视法律、践踏法制的人,有的社会治安案件也是由于民事纠纷调处不及时或调处不成功而引发的民转刑案件,也有的人认为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护铤而走险,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司法行政部门及司法行政队伍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开展春夏季严打攻势活动中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责无旁贷。全州司法行政系统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为确保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开展春夏季严打攻势活动顺利进行,全州司法行政系统将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住“五五”普法契机,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认真总结“四五”普法经验,抓住实施“五五”普法的良好机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全州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组织、全民参与”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格局。

一是积极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大力推进法制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在各行各业中形成学法懂法,自觉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

二是抓住重点对象开展普法,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社区居民、农村群众的经常性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增强全民法律素质。

三是大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积极推进依法治州、依法治县(市)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切实化解社会民间矛盾纠纷。一是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巩固、充实乡(镇)、村和社区调解组织,大力发展区域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组织。加强对村级调解人员的管理、指导和培训,努力提高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农村人民调解组织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

二是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坚持把定期排查与平时排查相结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减少社会民间矛盾纠纷,切实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严格控制引发社会治安案件源头。

三是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继续扶持刑释人员通过多种渠道就业,加强帮教扶持责任的落实,一定要把重新犯罪率压到最低程度。

三、扎实推进“三调联动”,强化调解职能、维护群众权益。司法行政系统对这次会议精神将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精心制定好司法行政系统实施“三调联动”工作方案。在加强对人民调解员培训的基础上,建立好州司法局人民调解工作协调处。同时,搞好协调,积极与法院、公安机关、政府法制办配合,完善“三调联动”的对接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司法行政系统一定要严格按照制度办,绝不能因司法行政工作这个环节不到位或不规范,而影响“三调联动”工作的开展。

四、优质开展法律服务,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全州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加大法律服务工作力度。全州司法行政机关一方面必须要求法律服务工作面向社会各个领域,努力拓展法律服务空间。另一方面要组织广大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投身法律援助工作,着力解决社会困难群众请律师打官司难问题。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贴近农村、贴近基层的优势,组织广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为发展劳务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工作服务。加强法律服务市场和法律服务人员管理,进一步增强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

五、加强监所监管力度,积极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围绕春夏季严打攻势活动的整体部署,按照“确保安全稳定,提高改造质量,加快监所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推进监管改造工作。

一是坚持把监所安全稳定作为首任,狠抓监管责任落实,切实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二是在监所中,深挖在押犯余罪,铲除危害社会稳定毒瘤,消除监管安全隐患,确保全州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

三是针对监所执法致重环节,严明工作纪律和操作程序,严格依法办理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出监学习、减教手续,维护法律权威性,促使在押改造罪犯获得刑释回归社会后,真正认罪服法,立地成佛,不再危害社会和人民,不再重新犯罪。

司法行政系统将在州委、州政府及州委政法委的统一组织领导和指挥下,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开展春夏季严打攻势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司法行政一项头等大事来抓紧抓好,实施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严肃队伍纪律,整顿机关作风。全州司法行政系统机关公务员、司法干警和广大法律服务人员,一定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开展春夏季严打攻势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质量,提高法律服务的社会公信力和满意率,进一步提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整体水平,全面树立起司法行政队伍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开展春夏季严打攻势活动中的良好社会形象,紧紧围绕党的工作中心,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为维护社会全面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创建平安湘西州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马原》教学重点

绪论

P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P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P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发挥)P8-9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及其代表人物

P1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P1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四个方面)

第一章

P27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 P28哲学的基本问题

P30物质的定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意识的定义。P3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P3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静止和运动关系 P34实践的定义、特征和基本形式

P37-39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40联系的定义和特点

P41发展的实质,什么是新事物和旧事物?

P43-44矛盾及其属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P4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P46量、质、度,量变、质变及其相互关系 P4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P54规律及其客观性

P57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第二章

P63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P6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四点)P68认识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P6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P71-75真理的定义,真理的特性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其中,客观性重点讲解,而绝对性和相对性让同学了解)P75-76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 P7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P85-8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三章 P94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P95社会存在的三个内容: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P95社会意识是什么(上层建筑的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P97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P100生产力的定义,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P101生产关系的定义(狭义的),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最基本的内容。

P10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P10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定义

P107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P11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三点),P130人民群众是什么,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关于阶级斗争、科学技术、改革与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应让同学有所了解。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也是必须让同学了解的内容

第四章

P141原始积累的定义、途径 P143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P144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二因素和二重性的关系 P14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P146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P147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和作用 P154劳动力商品特殊的使用价值 P157剩余价值的定义

P158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内容及意义 P159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了解)P165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和两个条件 P16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第五章

P182资本主义经历了两个阶段,垄断阶段又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P183垄断的定义

P184金融资本的定义,金融寡头的政治、经济统治 P186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P202-203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P207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原因

第六章

P213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P215无产阶级革命的两种形式,暴力革命是基本形式

P221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哪些巨大的历史贡献 P232-23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七章

P255-260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P262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必然会实现 P26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只要求理解,不必背诵)

第五篇:马原复习重点

马原复习重点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1.恩格斯对物质概念的定义: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物质就是从这个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2.列宁对物质概念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a.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三.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

1.人类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武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四.实践

1.实践的定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特征:a.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b.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c.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3.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a.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设和调整社会关系,使人们在改造自然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科学是以探索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b.从实践出发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首先,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其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最后,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五.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3.矛盾特殊性的3中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这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二者相互区别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八.量变与质变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九.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十.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困难得多。社会矛盾的成熟程度以及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探索,才能达到正确认识。

第二章

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二.感性和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a.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b.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a.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b.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a.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中,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另一方面,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b.具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四.价值观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意义: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五.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正确地认识世界,是有效地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是达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3.认识世界好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4.认识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第三章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a.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应的能动性。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二.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是人类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2.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3.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a.生产了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

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生产、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其变革的方向。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经济基础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则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第一生产力。首先,对生产力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

第四章

一.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二.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量的决定因素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a.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b.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有密切关系。

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作用:1.自在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下载把握重点的个人管理原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握重点的个人管理原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原重点(推荐阅读)

    第一张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

    马原重点总结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

    面试自我介绍如何把握重点

    面试自我介绍如何把握重点 本文由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小编推荐给大家参考!我们在面试时,经常都会被要求自我介绍,所谓面试时的自我介绍,就是把自已介绍给出别人,以......

    自我介绍把握重点有的放矢

    求职者的自我介绍,因为目的明确,就是想获得这个职位,所以应该针对所 应聘的职位重点介绍自己,做到有的放矢。最好是选择一些与所应聘职位有关的 工作经历或所取得的成绩来回答,而......

    原药仓库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原药仓库管理个人工作总结2013年即将过去,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公司正确领导和同事的积极协助下,原药仓库的管理工作较之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原药仓库面貌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服务于......

    把握班级形成的几个阶段重点开展-班级管理

    把握班级形成的几个阶段重点开展文/宋彦明一、班集体组建师生互相了解阶段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从未有过当班主任的经历,因此师生互相了解这个阶段对于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尽快......

    马原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劳动二重性理论与价值增殖的关系 劳动的二重性:劳动分为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和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

    大学生马原机考重点

    绪论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又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