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答辩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审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计算机学院的孙理。湖北工业大学赴五峰“信息普及”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宜昌市五峰县开展了以“关爱留守儿童,计算心灵家园”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五峰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湖北共青团网、三峡青年网和五峰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全方位的报道。
在学院团委书记陈再兴老师的带领和全院领导的关怀下,我们一行12人经历了精心策划的五月、充分准备的六月,6月31号,在校园依然沉睡时,我们已经出发了。
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共分为关爱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计算机知识普及,公共文化服务调研三个实践项目组。在队员们的不懈努力下,共制作出四份调查问卷及《计算机知识手册》一份。
五峰县位于一个相对偏远的山区,可为了进行实践,每一天,队员们都不辞劳苦、顶着烈日、翻越高山深入当地人民群众,进行计算机知识普及,了解当地公共文化服务。针对3个实践项目共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500余份,高标准的完成了原定的调查任务,并赠送了知识手册百余份,颇受村民们的喜爱。而更让我们兴奋的是当地土家族文化传承者们交会我们队员表演传统土家族舞蹈。
同时我们还协助县政府在谢家坪小学建立了“阳光家园”并在启动仪式上将在学院里募集及购买的文具以及体育器材等上百件物资作为礼物,用红丝带精心包装,捐赠给谢家坪小学。同时由我们的带队老师陈再兴老师亲自授牌在谢家坪小学建立了湖北工业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为以后长期对该地区的帮扶提供便利。
据我们调查得知当地计算机维修网点少,为了使村民能够很好的利用已有的不多的计算机资源,我们开展了义务维修电脑等活动,短短的几天中,我们共为村民及谢家坪小学维修了44台电脑、一台投影仪,保证了谢家坪小学电脑可使用率达到100%。同时,我们还走访了五峰政府大院,了解当地的基本文化情况,此外,我们还进入农家,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生活与习性,并同他们进行了节目互动,文化交流。
学校里大多孩子离家很远,最近,也要走上半小时,加上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与父母分离,内心封闭也不爱交流。我们团队围绕主题“牵手留守儿童,计算心灵家园”开展的夏令营活动为的就是孩子敞开心扉。(不要这句)
除了计算机知识普及内容之一“从娃娃抓起”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之外,我们还开设了安全知识讲座,美术课,文艺课,趣味英语,口才与演讲,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及素质拓展。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及素质拓展由全员参与,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方法,围绕理论课所讲展开素质拓展的团队游戏,充分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本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以及素质拓展,让留守儿童真正的感受到了生活,明白了一些人生哲理,打开了他们的心扉。
在整个夏令营中,我们发现了这个孩子,她叫刘颖,刚开始的第一天就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如果不说,有谁又会相信她是个即将上初中的孩子?一个生理缺陷无法正常发声而一直沉默的孩子。小小的模样,只是点头摇头,想说的样子却张着嘴说不出话的感觉,更不敢直视别人。小颖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小小的,一个六年级的孩子还没有二年级的孩子高,什么话也不说,只是点头摇头,或是想说的样子却张着嘴说不出话的感觉,几乎就没有听过她出过什么声音,安安静静的坐在哪里,常常用手摸摸自己的脸颊,其实却是什么也没有摸到,像是一个处境尴尬的人手不知该放在哪里的感觉。不敢直视别人的目光,就拿我们大家上课来说,无论谁鼓励她,她也只是低头羞涩的笑笑,好久才抬起头来。对于这个孩子,我们小组下了很大的功夫,只要有机会和小颖在一起,抓住机会和她交流,小颖开始开口说话的那天也把我们高兴坏了。一次放学后,徐晓孜,孙理,郭艳留下来和小颖一起唱歌,唱的文艺课教的《和你一样》这首歌,为了鼓励她唱出来,队员们先是大声的唱,然后一点点把
声音压低,最后只剩下轻轻的气息的声音,听到她那依依呀呀不清楚的歌声时的那一瞬间比什么的开心。在我们的鼓励下,慢慢的,她由开始的不愿意出声到在素质拓展的活动中小颖大声报出自己的数字“16”;给我们讲脑筋急转弯„„看见她有这么大的进步,我们都非常的高兴。
班上的孩子一天比一天多,直到我们结束的最后一天还有人来报名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和支持。孩子们一天天的进步也使我们工作更加有了信心有了动力。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和她交流,鼓励她,启发她,当一次素质拓展活动结束后报数时,大声报出自己的数字“16”,那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激动和感动。
我们感动的是临走时藏在我们包包里的写着心里话的小纸条。
我们想念的是晚饭后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跳绳、打球。
我们怀念的是调研归来,闪烁在山顶和山腰上的宁静的光亮诉说着村民的艰辛也表达着和谐与希望。
我们感怀的是夜访县团委大院。几乎建在山顶上的团委大院里,感觉天空就在头顶上,一股沁人心脾的山风滑过鼻尖,是浓浓的清正廉洁之味。
我们难忘的是最后一天,“老师,在留几天吧,在留几天吧”,最调皮的小男孩也躲在角落里偷偷抹眼泪了。安慰他们不哭的我们却已是泪人。
七天,我们却已对五峰产生了深深的眷恋。那里的每天晚上沙沙的炒茶声,那里的淳朴而又热情的当地居民,那里的孩子的无邪的笑脸,清澈的眼神,虽然平淡却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感动。我们比他们收获的更多,愿那里永远有一个乡村的稻草人,永远在那田野里为那片美丽的乡村守望着幸福的未来。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答辩稿
暑期社会实践答辩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我叫张玉虎。首先,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由我代表我们法学院“中国梦·法治梦”社会实践小分队进行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的报告答辩。我们的实践课题是“甘肃贫困地区农村农民法律意识的普及与调查”。
此次社会实践由我作为队长,分别从2011级法学班、2010级法学班同学中挑选出的10名兴趣爱好和特长比较鲜明的同学组成我们的团队。
我们的团队精神是:团结、奉献。
一、活动的背景
为了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成才报国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引导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号召广大青年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践行者、信仰者和传播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奋斗。同时,也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政策,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更好的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普及基层群众法律知识,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我们组织该次活动,希望送法下乡,送法进农家。
二、活动的目的
通过对农村地区群众所需要的农民工维权问题、土地纠纷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继承和婚姻家庭问题、借贷纠纷等法律问题进行深入详细的讲解,为贫困地区的人民送去关怀与知识,为西部农村法制的健康和持续快速发展争做贡献。自身也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入基层,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感悟当地贫困地区自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之后,在重点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大政策背景之下,通过实施一系列惠农政策,诸如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加快农村土地使用的流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与老百姓贴心的政策,当地如今已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不断磨练和提升自我;在实践中深刻领会“中国梦·法治梦”的丰富内涵,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基层老百姓的实际需求。
三、前期准备
1、通过各方面的渠道慎重选择和联系实践地点,力求做到实践地点条件符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使团队在当地的吃、住等方面安全有保障,找到一个真正需要我们大学生去服务、去实践的地方。
2、精心挑选实践队员,力求团队成员各有特长,合理配置。通过前期宣传,从本学院大
二、大三的班级同学中精心选拔出态度积极,乐于奉献,不怕吃苦的同学组建一支富有凝聚力,团结的实践小分队。
3、学院组织所有的实践队员集中开会讨论具体的活动思路、方案,对策划书进行审核和讨论,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策划书的不足。
4、队员集中培训,选出本次社会实践团队的安全保障、经费管理、文件整理、通讯联络、生活安排等各个环节负责人,确定所要调研的相关课题,并制作问卷。
5、采购和准备下乡实践的宣传资料、生活资料等必备用品,检查本次社会实践所需的各类物品。
四、具体活动计划和任务
1、以“中国梦·法治梦”为主题,深入西部、深入农村、深入一线,开展参与式观察和服务式体验,感悟由千万个“中国梦”组成的民族梦、时代梦,采撷征集有代表性的“百姓梦想”。通过下街乡、进社区、近群众、查民情,感受发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民生政策宣讲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2、依托已经建立的定西市的社会实践基地,深入关注当地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状况,为其提供课程教授、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继续加强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留守儿童公益关爱基地建设,增加数量、拓展项目,进一步探索高校与落后地区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
3、采用模拟法庭等法律节目表演,情景再现,分析讲解,教育和引导农民在场景当中掌握法律知识,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自身法律知识。4.、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将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避险,疾病妨害等知识融入普及知识范围,加强犯罪危害分析。
5、宣传法制精神,弘扬法制理念,深入当地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其提供法律咨询,进行法律弘扬。
6、关注当地农民的心理健康,在搞好法制教育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价值观。
7、深入乡村田间地头,与当地老百姓亲切交谈,了解他们对“中国梦”的认识以及对“法治梦”的期盼。做好关于农村法律问题的调查问卷。
8、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帮助当地群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为当地的学生集中辅导功课。
五、实践预期成果
1.形成“新农村热点法律问题调查”调研报告;
2.形成“法律服务小分队”讲义汇编;包括义务支教,模拟法庭公演,以及多方面的法律宣讲。
3.形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报告;
4.形成2013年社会实践成果总结;具体包括社会实践论文集,以及宣传材料,媒体报道材料的总结和活动掠影展。6.实践队员的心得体会。
7.全面、分指标的总结我院的社会实践活动,撰写《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2013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六、经费预算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中,我们制作调查问卷300张,小礼品200个及500份农村法律问题宣传彩页,借数码相机1台,电脑自带2台,制作校旗一面,院旗一面,加上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经费预算一共是4735元。
以上是我对我们法学院即将在暑期进行的实践的汇报,希望学校领导能够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建议。谢谢!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答辩稿
暑期社会实践答辩稿
大家好。我是06社会学的龚悉宇。
白文刚老师教导我们,学社会学的人要敢于说真话。
在这里我代表我们班做今天的报告。这份报告主要是针对我班在今年暑假期间做的社会实践的总结说明。由于我们做这次实践的时候尚是一群接触社会学仅仅一年的学生,因此实践单位给我们的任务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来讲都不能和05、04的师哥师姐们相比,因此,今天同他们在一起做这个报告,我感觉并不轻松。
首先我要对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做一个定性的说明。我们的工作按照实践单位(《中国新闻出版报》报社)的意思是要做一次关于该报市场情况的调查,调查主要在北京各大高校的新闻传播学学生和老师之中展开,这样看起来这仿佛是一份很有挑战力和实践度的工作,然而等到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份报纸的性质以后,这种审视变得不再乐观。在这里我不知道有没有体会错这次交流会的意思,因为我以下所要讲的,所要表达的,主旨很健康,情绪很负面。
记得去年刚来的时候我也听了这样的一个交流会。在那个会之前我听了更多是关于实践的抱怨。我不知道跟他们比起来,我们所经历的算不算值得抱怨。接过前面的话头,为何再次的审视会发现不太乐观。首先,《中国新闻出版报》是一份对内发行的报纸,在市面上并不零售,其主要读者对象为国内从事新闻工作的业者,其主要任务是代表中国新闻出版署发布新闻业界的新闻以及做出一份标准的新闻报刊样板来。对于这样一份不在市面零售不针对普通读者的报纸,我们的工作却是为它调查其市场知悉度和市场满意度。我不知道这样的判断下,是不是应该乐观。其次,问卷的设置。问卷上的问题是按照该报社给我们指定的几个方向设计的,基本由我班同学自行做出,然而,最终我们拿到手的问卷,存在着
一起推论坛
不少的问题。最显著的是问卷的设置会让做题者产生许多疑惑,这些疑惑主要来自于问卷的前后冲突甚至矛盾,这往往需要我们亲口去解答,这样下来,每份问卷的完成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最终甚至导致了我们在发放问卷的时候有一种羞愧的心情,面对做题人做到一半时笔悬在空中抬头望向我们的疑惑眼神,我们无地自容。上述两者,直接导致了问卷分析上的尴尬。从回收的问卷我们清楚地看到,根本不需要所谓分析,结论一目了然,绝大多数的问卷在最初一二个问题后就已经结束了。“你是否购买过该报?”“否”“你是否阅读过该报?”“否”。回答完毕。
我不知道报社的负责人有没有催促询问过我们问卷的调查结果,在这里我要说的一个事实是:那些回收过来的问卷,现在还压在邹千江老师或者是谁的桌上,我不清楚。我只意识到的一点是:我们的态度出现了问题。分析问卷需要用到SPSS软件,我们尚没有学习过,而分析问卷需要用到我们认真付出的心,我们曾有过,但已经不在。当我回过头来略微冷静的审视我们这次社会实践的时候,我看到了三条大的绳索,一条连着一条,将我们的态度一点点拉向偏移的轨道。
第一条大绳,专业知识的不足带给了我们实践的局限。这个局限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上,我们缺少真正社会调查所需要的技能,比如设计问卷的方法,比如分析软件的使用;客观上,实践单位凭着自己对大一学生工作能力的揣摩,设置了一个无须有的工作给予我们。第二条大绳,院方对于我们的实践定位有偏差。这个偏差使我们的上述局限性得到充分的暴露,其具体表现为专业跟实践单位的不契合。然而这里有个矛盾,那就是这个实践单位实际上是我们中大多数人比较向往的一个职业取向:新闻传播,也跟本校社会学专业的扩展意图相适应,而现在我们却在实践中发现,两者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契合。我仍然记得报社编辑部主任听说我们是社会学专业后所展现的表情,只一瞬间,但却清晰无比。第三条大绳,我们的目的。如果有一份调查问我们通过社会实践希望得到些什么,我不知道大家会有怎样的一些回答。我自己的答案是我之前并不知道要得到些什么,我只会在实践结束后去回顾,我得到了什么。我不知道学院老师希望我们在实践中得到些什么,我猜测学院老师也不知道我们希望在实践中得到些什么。这句话有点像绕口令,而事实上这确实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谜局。这是最后一条绳,它有几十个
线头几十个结。
我不知道我说着这些意味着什么,我的意图只是借这个机会明确的向大家提出我们在暑期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困境和困惑。暑期社会实践不是口号,更不是儿戏。我们不应该只因自己资历尚浅学识尚浅就可以允许被敷衍。我们尊重社会实践,渴望社会实践,但如果因为我们的能力不足而得不到真正的实践工作,我们宁愿再等一年。当然,这次实践我们虽然没有收获什么经验,但至少体会到了教训;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但至少留下了共同的回忆。下面,是我制作的一些画面剪辑,和大家分享。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今天由我(袁晓杰)代表烹饪与食品工程系美食研究社作课题讲解,由我和王召同学作答辩,解答各位评委老师的问题。
我们申请的项目是:从历史看现代川菜的发展——川菜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性管理思维。
谈到川菜的发展我们不得不谈到它的历史,它主要经历了两个大时期:一是:秦汉年代川菜的兴起,二是:1906—1935年现代川菜的跨越式发展。川菜它是第一个离开地球的菜系,中国的航空员曾经把它带到了太空,它也是第一个走出了国门的菜系,像麻婆豆腐、宫保鸡丁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见证了它的辉煌,面对国外严格的卫生要求和严密的监管体制,它不但生存下来,而且还枝繁叶茂不断壮大。这和川菜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性管理思维是分不开的,作为培养餐饮人才的高等院校,他们在职业教育中的管理体制和创新性思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作为院校学生很少有机会和优秀企业面对面的深入交流,而这次学校暑期实践活动正好给了我们一个展示的平台。
对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将会达到三个目的:一是,通过暑期实践对我系的梯级模块教学改革新的思考方式和改革意见,;二是,我们正在努力争取和四川烹饪学院的学生会一起来做这个课题的研究,这样有利于我们加强和同等院校学生的交流,学习他们先进教学管理经验,希望从中能得到有益于我校更好发展的资
料;三是,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开阔我们的眼界,拓展我们的思维,将更有利于社团整体的提升和发展。
此次走访的单位有:
1、四川烹饪专科学院
2、蓉锦一号
3、红杏酒家
4、大融合
第四篇:社会实践答辩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理学院新农村社会实践队的队员。实践队分成台州组和衢州组,短短的一个月,我们对农村产生了深深的眷恋。那里的鸡鸣犬吠,那里的渔歌牧笛,那里农民质朴的劳作,那里孩子无邪的笑靥,虽然平常,虽然平淡,却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感动。今天,我们将这份感动带了回来。下面我将分五个部分向大家展示实践队的风采。
1、助困情:送一份温暖,表一片真心。初到平桥,实践队走访了溪头王村的特困户。看惯了闹区的车水马龙,看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那些低矮的老屋,简陋的陈设,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震撼。在走访的特困户中,有一位没有双腿的孤寡老人,生活没人照顾,看病住院欠债累累,但在交流过程中,他依然淡定自若,依然满脸笑容,临走时,他还特地到村口为我们践行。他乐观的态度感染了每一个队员。之后,我们与校团委合作,在平桥镇承办了一场晚会,我们用最具表现力的歌声和舞蹈,给村民送去了一天劳作后的快乐。晚会开篇是一个捐赠仪式,理学院向平桥镇溪头王村十五个特困户捐赠共计15000元。这些钱虽然是杯水车薪,但在一定程度上能暂时缓解他们的生活负担,让他们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2、村民情:我们在天台上敖村建立了农村图书馆。上敖村地处省级现代农业园,急需现代农业知识。大学生送文化下乡,建立农村图书馆,无疑是为他们提供科学技术的最好方式。通过网上订购,二手书店购买,同学捐赠等形式,我们总共筹集了760余册书籍,120余本杂志。我们再到校图书馆学习图书分类和管理方法。虽然将十多袋的图书搬运到上敖村非常繁琐,非常辛苦,但看到村民在新建图书馆认真看书的身影,每个队员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天台和衢州组都进行了支教活动,给当地的孩子上语文、数学、天文等课程。支教的日子很短暂,但我们经历了许多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做课件、第一次备课、第一次当老师......而做了十多年学生的我们,今天才真正理解到老师在三尺讲台上的辛勤耕耘。
3、创业情:针对当今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而农业生产正需要现代科技的事实,我们进行大学生农业创业调研。首先是问卷调查,我们通过问卷分析,得出大学生在农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与三门县人事局、省级现代农业园指挥中心等部门进行座谈,并实地考察了衢州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三门县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省级现代农业园,总结出了解决大学生农业创业问题的五种创业模式。最后将其整理成调研报告。三门县委副书记来电对实践队的调研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谢,三门县人事局更是将我们的调研报告作为大学生农业创业工作中的重要依据。
4、团队情:时光流转,社会实践已经过去许久,但总会想起的那些事、那些人,那些久违而亲切的情感。我们的实践活动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实践过程中,一名队员胃穿孔住进医院,其他队员轮流守夜。理学加速度的队服成了病房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支教期间,我们还和留守儿童一起,为实践队员过生日,相互追逐用蛋糕涂脸的场景定格在了照片里。
5、团队成果: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后续工作,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农村,两名队员在农村留守了一个月,继续开展调研、支教、体验大学生村官等工作。我们的实践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三门电台民生超视、《新三门报》、三门新闻网、中国共青团网、中国大学生网等多家媒体对我们的活动进行了报道。在社会实践中,每个队员都学会了许多,成长了许多,但同时我们也发现
了许多不足。首先,我们缺乏社科调研、农业生产等专业知识,所以调研过程和结果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其次,我们大学生能力有限,社会实践给农村带来的效益微不足道,但这也激发了我们奉献农业事业的热情,即使以后我们的职业与农业无关,也能为农业发展尽一份力。
第五篇:社会实践答辩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下面将由我们俩代表外国语学院赴巴中暑期社会实践队展示我们的团队,汇报我们社会实践的情况。
下面请看一段视频,快速的了解实践队的基本情况和活动开展情况。
我们的主题是:感受红色文化 关注革命老区。
201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组织开展红色之旅、走访老党员,老红军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切实感受中国共产党成立91年来的光辉历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激发团员青年的报国之心、爱党之情和成才之志有深刻的意义。
在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外国语学院红色团队结合巴中市红色资源,开展老红军访谈、革命遗迹寻访,把“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与庆祝建党91周年的活动结合起来,在学习中秉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开展革命老区中小学英语学习调研活动,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积极为革命老区服务。
通过社会实践,青年学生们重温光辉历程,在实践中积极提高团结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能力,增进了对革命历史的了解,缅怀革命先贤,继承优良传统,牢记使命责任,并形成了一定的实践成果,收效良好。
我们的活动开展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前期准备阶段、活动开展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认真领悟*****大学关于组织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的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外国语学院下发的有关通知;
2、学院团委精心计划、认真组织,成立了“感受红色文化 关注革命老区”红色寻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3、积极细化各项任务安排,责任到人。根据实际情况,将此次活动细化为三个小方面:英语学习情况调研,拜访老红军及革命博物馆,开展红色旅游及教育的调研;
4、最后选拔了11位团队成员,并制定活动策划及详细的任务分配。确定四川省巴中市为此次活动的主要地点。
下面是我们实践团队从准备出发到巴中的部分情况;这是计划书的封面,这是计划书的部分内容,这是校门口的集体合影,这是匆匆的背影,这是疲倦的队员,这是巴中的日出,这是第一顿饭。
在整个活动准备阶段,我们先后多次召开团队会议,商量具体的行程和活动安排。比如:具体的人员分工、突发情况与应急预案、团队财物制度等。正是这些充分的准备为后来的具体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开展阶段
活动开展阶段分为三大方面:开展英语学习情况的调研、拜访老战士,参观博物馆、采访旅游局局长,了解红色旅游的开发情况。
1、英语学习情况的调研
这是我们制作的调查问卷,以及收回的有效答卷。我们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当地中学开展有关“英语学习情况的调研”,了解当地的英语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并为他们建言献策,初步的讨论今后的一些志愿服务计划,积极为老区人民服务。
这是南江中学的学弟学妹积极填写调查问卷以及实践队员忙碌的场景。我们收到了南江中学同学的热烈欢迎。
2、拜访老战士,参观博物馆
红色巴中简介:巴中是四川省一个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素有“红军之乡”之称。巴中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队员们先后走访了将帅碑林、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并且拜访了老战士王振廷。红色基地具有良好的教育指示作用,这些“不是雕塑,不是声光电等现代化的东西,而是那些最朴素、最原始的事物。”是的,看着革命烈士、历史伟人的生平经历、历史贡献,不再是单薄的书本宣教,而是实物的立体冲击。
将帅碑林:将帅碑林全称为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郊南龛山顶,碑林的建造旨在纪念和缅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将帅碑林占地120多亩,现已建有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碑林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红军陵园、楹联长廊、标志碑、观景台、刘伯坚烈士纪念像园、吴瑞林将军纪念碑、将帅碑林纪念馆、红军纪念碑、思源湖共十四大景点,是现在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
以下是将帅碑林的部分情况: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是中国地方性专题博物馆。位于当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四川省巴中城南。博物馆系统地表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川陕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土地革命斗争的历史。
革命战士王振廷:无数的革命前辈为革命胜利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没有老一辈的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86岁高龄的老八路王振廷爷爷只是这千千万万革命先辈中的普通一员,也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在和王振廷爷爷的谈话中,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革命岁月的流血牺牲。王振廷爷爷讲话风趣幽默,队员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收到了一次良好的红色教育。
以下是采访的一些照片(播放视频右上角点击图片)
3、采访旅游局局长,了解红色旅游开发情况
以下是采访的一些情况,(视频点击左上角图片)采访结束以后,南江县旅游局副局长乐明和我们合影留念,并为我们题字,祝愿我们社会实践顺顺利利。欢迎更多的西南石油大学的同学到巴中来,到南江来。
三、活动总结阶段
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团队积极总结。专人负责撰写调研报告,整理活动照片和完善日志。最后召开了此次活动的总结座谈会,会上所有队员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感想。
烈火在七月燃烧,雷电在七月聚合;七月的云彩斑斓,七月的土地葱绿;七月,有如火的旗帜、如火的激情、如火的青春。
2012年7月,一个激情燃烧的夏季,外国语学院红色寻访实践团踏上了红色足迹寻访的旅途,一周的寻访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新的理解。从将帅碑林十万名字到川陕革命博物馆件件实物,从辉煌的当下遥望九十一年的光辉历史,这是一次震撼之旅,这是一次穿越之旅,也是一次见证之旅。延绵百里的红色寻访之路,我们举着红色象征青春、象征爱国的旗帜走在同样炙热的阳光下,用活力和虔诚的脚步去寻那些消逝了的红色足迹。
我们知道,这不仅仅只是一次红色旅游,当我们的青春脚步从一处红色景点走到另一个红色景点,产生的除了震撼,更有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革命先烈的鲜血铸就了今天的辉煌,时刻提醒着:勿忘历史,青春建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