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从苦中求 平凡见伟大
甘从苦中求平凡见伟大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栗溪实验学校许明成“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的确,《菜根谭》不失是一本千古流传的好书。本人近期品读了这本书,觉得字字珠玑,墨香袭人,实乃作者洪应明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之结晶。达官贵人持之对兴政治国有助,平民百姓阅之对兴家立业有益。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读之亦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句“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道出了教师“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的平淡、平凡,却又伟大、崇高的本真人生。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奇味佳肴和大鱼大肉都不是真正的美味,其实真正的美味只是那些清茶淡饭;标奇立异、超凡绝俗的人都不算人间真正的伟人,其实真正的伟人只是那些平凡无奇的人。它阐发了甘从苦中求,平凡见伟大的人生真谛。是呀,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公汽售票员李素丽、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华益慰、从普通教师到教育局长的魏书生„„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做着平凡的工作,可他们在人们心中却又是至人、伟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岗位是极平凡的,工作是极普通的。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的价值目标,就必须不弃平淡多吃苦,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以一颗平常的心植根于教坛,生活不求奢侈,工作不图回报,关爱学生,潜心育人。只要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倾心尽力、默默奉献了,只要我们亲手培育出来的孩子们成人成才了,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是伟大的,我们的人生就是不平凡的。
书中又言“蔾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卑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大意是,能忍受吃粗茶淡饭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般清,纯玉一般洁白;而讲求穿华美衣服、吃山珍海味的人,他们大多都甘愿做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因为一个人的志气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在贪图物欲享受中殆尽。这也许是甘于清贫的教师们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所以能够抵制物欲原因的最好诠释吧。
教师的工作正如粗茶淡饭,而且粗茶淡饭中包含有些许苦涩。他们没有名利和高酬,更没有权势可耍。难怪有人这样调侃教师---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小姐还迟;干得比驴还累,吃得比猪还糟;装得比总统还严肃,责任比总理还大;名声比汉奸还差,态度比孙子还好;言行比奴隶还谦卑,挣钱比民工还少„„,这样的调侃词虽然显得庸俗且并不那么实际,但至少可以衬托出我们教师是最能忍受吃粗茶淡饭、不计回报、甘愿付出的人,而他们的心却像冰一样清、玉一样洁。他们胸怀坦诚,志在为民服务,为国育人。也正是这些饱尝平淡苦涩的人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的富强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难道说这不是伟大的呈现吗?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就应该甘守清贫,尝得百苦而得甘露,时时处处事事把握道德规范的标高,在世人面前身正为范。在工作中,励精图治,牢牢记住“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无论他人怎样评说,我们坚信一个真理:“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增圣境”。
第二篇:平凡中见伟大(甘知雨)
平凡之中见伟大
学生姓名:甘知雨指导老师:刘海琴
曾经听人这样说过:“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朴实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耐人寻味。丰城市向社会公布的道德模范,用自己的行动很好地体现了这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学习。
丽村龙兴村的吕双仔,乐善好施,以帮助别人为乐;丰城市秀市镇雷坊村主任、共产党员雷君锋,在抗洪抢险中被雷电击中、不幸殉职,年仅34岁,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在风雨中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实验小学学生金彤,放学回家途中捡拾数万元钱包,与 同学一道找寻失主;梅林谭诚村的周红春,精心照顾孤寡大伯十多年…… 翻看着他们的事迹,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他们所做的都是一些极其平凡的事情,但却又都不平凡。在平凡的事迹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成就了他们的伟大。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长年累月坚持做好事。一件好事是平凡,把每一件好事积累起来,那就不平凡。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决心要以他们为榜样,在平凡的事情中成就自己的伟大。我们每一个同学,首先应该学会的是做人,做一个能把每一件简单、平凡的事情做好的人。热爱祖国,我们就要从热爱家乡、学校、班级、家庭做起;服务人民,我们要从服务长辈、老师、同学做起;辛勤劳动,我们要从主动做家务事,积极打扫学校、班级卫生做起;团结互助,我们要从学会合作,学会相处,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文明人时,我想: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一定会张开双臂拥抱我们。我们才能真正象道德模范人物一样,让自己的形象高大起来。
第三篇:平凡中见伟大
平凡中见伟大
——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有感
近日,学校组织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感悟她那平凡中见伟大的高尚品德。说起来,我当老师也有快12个年头了。生活中,我不断感受到周围人们对教师这个行业的向往以及尊敬。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教师这个职业受人尊敬、令人感动呢?是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劲头?是对教学不懈钻研的激情?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我们对孩子、对学生最朴素的爱。正是这份持久的爱,才能换来心与心的贴近,才能支撑起所有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不渝。
吴邵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
也许我穷极一生也不能达到吴邵萍老师那样的境界,但是人生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已取得的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所以我可以学习她那无私奉献的师魂精神;学习她那关爱学生胜过自己子女的崇高品格;学习她那潜心钻研的永恒的追求精神;学习她那真正做到了工作即事业的的高尚情怀。
我做不了专家,但我可以做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进步的“操作工”,因为我至少还有爱。我可以尽量发挥自己已有的能力;努力学习必须有的能力;争取获得更高层次的能力,从而丰富自己的教育人生,为自己的工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写在论文里的话。一个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关怀的,老师是爱他们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顾严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人民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更加应该“铁肩担道义”。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就会忠诚于教
育事业,自然也就会“笑脸看儿童”,对于学生的爱也就有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会是只表现于职业化的僵硬的笑脸。
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源于教育责任,对于学生的爱也是为了完成教育责任。没有责任的担当,爱就会只是形式化的,虚假的;同时,没有爱的真诚,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落实,教育任务也不可能完成。因此,我认为:教育必须是爱与责任的完美结合。
总之,让我们学习吴邵萍老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品德,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第四篇:平凡中见伟大
平凡中见伟大
——记株洲县南阳桥乡南岸中心小学刘立飞
刘立飞,女,1964年生,1986年9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小学高级教师。先后在在太湖(1986.9-1997.7)、仙井(1997.8-2002.7)、南阳桥乡任教。2002年下学期调入至今在南阳桥乡南岸中心小学工作。
刘立飞老师从教几十年,一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勤勉正直,乐于奉献,在我们学校,年纪最大;来校路途最远,要转几趟车,不管是寒暑春秋,却总是来得最早,几十年如一日,从不迟到、早退,从不把困难交给学校;她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曾多次获县、市、省奖,先后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指导老师”;在2004年获市“优秀教师”(记三等功),是一位值得赞扬的好老师。
教学思变
“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它既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手段。只有勇于探索,才能课越上越好,教学质量愈来愈高”。刘立飞深有感触地这样说过。于是乎:在教学上,她能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认真备课、讲课,使教学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特点,探讨线索导学法。采纳“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八字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教得轻松,学得活泼,课堂气氛活跃,知识性,趣味性强,富有吸引力。勤于思变,总结出了一套四步复习1
法,一堂课分“导、议、竞、练” 四个环节。这方法的运用,一改复习课的“满堂灌”和“填鸭式”,获得了理想的效果。她所任教过的班学习兴趣浓厚,班风班纪好,考试成绩名列前茅。
爱生如子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刘立飞虽然不是神,但她却把爱学生当做教师生涯的起点,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她所任教的班级内,经常会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心。
曾记得:1988年,她任教三年级,当时班里有一名叫颜玉的男孩,他上课纪律松懈,课下性格怪癖,与同学极不和群,而且爱与同学打架。他的这种行为无疑引起了细心的刘老师的注意,为了 “对阵下药”,她及时对他进行了一次家访。
在家访中她了解到:颜玉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原来与他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从小就没有妈妈,与爸爸相依为命,由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原因,爸爸经常外出打工,只留下这么小的孩子,独自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刘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心疼了:原来因为缺少母爱,颜玉才形成了这种性格。心想:唯有母爱的呵护,才能让这棵幼苗健康茁壮的成长,唯有母爱的滋润,才能抚慰孩子心中的不平,弥补孩子心中的缺憾。暗下决心: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刻意的去关照这个孩子。她向其他同学讲他如何的聪明能干、如何的懂事孝顺,树立他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颜玉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性格变得越来
越开朗,和同学相处的也越来越好。尤其是他把老师当成了妈妈一样的知心人。他的爸爸更是充满感激,逢人必夸刘老师。正是因为这件事,学生和家长对刘老师好评如潮,更是信任和拥护。
又曾记得:他曾任教的班里有一个可谓是别人眼中的“坏孩子”的学生。他父母离异,缺少关爱,家庭的不幸,使这个孩子比较偏激,经常说脏话,看谁不顺眼就寻衅打架。如果不想办法感化他,孩子有可能走上歧途,那样就会耽误孩子一生。当她知道孩子缺少亲情,于是在每次找他谈话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拉拉他的手,或者抚摸他的头,或者从家里带来好吃的给他,见到他的衣服撕破给他缝好,发现他的闪光之处及时表扬。他在劳动的时候从不偷懒、不怕脏、不怕累,而且干活有窍门,抓住他这一闪光点,她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以后劳动的时候,他更积极了。她以此为契机,鼓励他说:“劳动时你那么出色,别的困难也一定能克服。”老师的信任给了他改正错误的决心。不久他变了,变得令人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当初的他!可以说是爱心和信任改变了他。
忘我工作
1991年,刘老师产假返岗,扔下了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婆婆,毅然回到了工作单位,因学校离家远,当时交通不方便,每个星期只能回家一趟。望着儿子嗷嗷待乳的样子,她心中有太多的不舍又无可奈何。
1997年,一个寒冬的夜晚,外面正下着大雨,儿子突然生病住院。天下那个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儿女的,她得知后马上租车回家看望,可第二天又迅急返回了学校,照常上课。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从没因私事缺过一节课。在同事的印象中她的身体非常好,人是吃五谷杂粮的,哪有不病不痛的,只是她强忍着,不到必不得已不说而已。去年,她的左眼长有一个小淋巴瘤,同事催她去医院检查,医生建议尽快做手术,她总是往后推,直到星期日才到医院做了切除手术。术后医生要求休息几天,一到星期一她又来到了学校,照常上班。由于伤口未愈合,动过手术的左眼上还蒙着纱布,不难想象,眼睛肯定非常难受。
特别是本学期,她因工作需要安排在幼儿园工作。期初招生开园工作非常紧张,家中丈夫却因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有一项检查,要做全身麻醉,需人照顾。按理作为一个妻子应该陪伴在丈夫身边。但孩子们离不开她,她更离不开孩子,在事业和家庭发生矛盾时,她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这是一次艰难的选择,她咬咬牙把丈夫交给了亲戚朋友照顾,自己依然默默地全身心的投入到幼儿园的工作中。早上很早就跟园车接幼儿入园,下午还跟车把幼儿一个个送回家。直到很晚才回到株洲的家中。遇到工作忙碌的时候,星期天还在学校加班布置教室。半个多月来,她默默地承受着劳累,家中的困难从未向组织提出过照顾,就连同事也不知道她的艰难。直到有一天,不经意的一次交流中,我们才知道了她家的境况,都为这样一位老师感叹不已!刘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为自家想得少,一心忘我工作的人。
爱的芬芳
刘老师走到哪里,就把爱撒到了哪里。她在幼儿园工作以来,和同事相处友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同事有困难,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她总是热心地予以帮助和关心;在工作中如有问题或困难,总是能以征求意见、商量的态度来处理事情,从不自尊自大。
对待幼儿如同朋友,“不要以为孩子小,看似什么都不懂,其实他(她)们什么都懂,只有你以朋友的方式关心她们,爱他们,她们也才会和你做朋友。”这是她在幼儿园工作以来经常说的一句话。她关心、呵护班里的每一位孩子,只要有哪一个孩子请假未来园,她总会主动地和家长联系,询问幼儿的情况,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园学习、生活的情况和状态,细心地做好每一位家长工作。能蹲下来和孩子们聊天,一起商量游戏的开展情境,尊重孩子人格,总能面带微笑的对待孩子们,深受班级孩子和家长的喜欢。在与幼儿的朝夕相处中,孩子们和她已经形成了像朋友间的依赖和信任。她在教学心得中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概:“孩子的心灵就像一把琴,只要拨动了他们的琴弦,必然会发出动听的音响,这其间的奥妙就在于教育者如何去拨动琴弦”!这正是她以实际行动对教育“爱”的事业最好的诠释!
结束语
其实像以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为家庭贫困的学子买文具、为身患重病的学生捐款,把生病的学生送去医院,把一个个迷失方向的孩子引向光明„„
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母亲胜似母亲。她把无限的爱与关心送给了每个学生。她像一枚红烛,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温暖和光
明;如一朵红莲,把美丽和馨香献给了周围的人;似一场甘露,滋润着校园里的一颗颗幼苗!
她虽没有什么英雄壮举,但凭着她的爱与执着,做好了教育工作中的每一件平凡事就是不平凡,真是平凡中足见伟大!不愧是“最美乡村教师”!
第五篇:演讲稿平凡中见伟大
平凡中见伟大
在儿时,我的老师就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老师爱的雨露和关怀的阳光下,渐渐地生根发芽。今天,它终于结出了果实——我自己也成了一位教师。当我还怀着期望看“教师”时,在它的周围总围着一圈光环,“春蚕”、“红烛”、“灵魂的工程师”。于是,带着这样的崇敬,我走进了教师的队伍。而当我穿过了它面前的光环,才渐渐理解它的内涵,教师是平凡的、普通的,犹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没有惊人的事迹、辉煌的成就。但在教师的心中,却充满了爱,那是对孩子纯真的爱。
世界上没有一朵不美的花,也没有一个不可爱的孩子。我对小孩子似乎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见到不认识的小朋友总要去逗逗他。因为,爱孩子,首先要爱这份事业,要把这份事业当作自己的孩子去爱,这样你才能真正的懂得爱孩子。
其实,我也只不过20多岁,还在做着学生时代没有做完的梦,可现实告诉我,既然已选择了教师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职业,步入了这个神圣的殿堂,就要承担起这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我刚刚踏进教坛,但我要在人生的沙漠里播种绿洲;在生命的童山上播种花草;在社会的沃土中播种希望。
我知道前进的道路一定不会平坦,但我会沿着那陡峭的山路勇敢攀登,在今后的旅途中刻苦学习、虚心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对朋友的无私帮助、对学生的关怀爱护、对事业的不断追求,挥洒地淋漓尽致。
我愿用自己的青春铺就爱心之路,用心灵的清泉细心浇灌青春的小苗;我愿守着清贫遥望明天,牵着孩子们的手迈向明天!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三平”精神的今天,就更需要我们坚持“三平”精神、实践“三平”精神,以小处的精彩成就大处的壮美!平凡之中要有伟大追求,平静之中要有满腔热血,平常之中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我们身边的“三平”教师也不乏其人,比如:我们办公室里默默无闻的李雪亮老师;是那样平凡、平静、平常,那样让人感动。李老师曾经这样说:“如果孩子们是一棵棵小树,我就是缕缕阳光,伴随他们健壮成长;如果孩子们是一朵朵小花,我就是阵阵春风,让他们开得更艳。”正如李老师所说的,他用自己的爱心来温暖孩子们。认识李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干起工作什么都不顾的“拼命三郎”。李老师参加工作已经30多年了,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他不顾自己身患多种疾病,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教学效果较好,曾经多次获得镇、县级表彰。他所管理的班级,事无巨细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最难做的事,他来办;最麻烦的事,他来解决;最棘手的学生,他来关爱。“燃烧自己,照亮孩子们的整个天空”;这是李雪亮老师对“三平”精神最好的诠释。
再看看我们学校那些默默无闻的“三平”教师,他们大都年过半百,同样是那样平凡、平静、平常而让人感动;他们敬业,他们上进,他们虚心,他们有爱心,他们身上有使不完的劲„„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温暖着孩子们。他们很平凡,他们做的事也很平常,但几十年如
一日的坚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呢?
回想到此,扪心自问,我们也很平凡,但在平凡的工作中是否有孜孜不倦地追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平淡无奇的工作,何谈追求?我们也很平静,但平静之中是否饱含满腔热情呢?我们也很平常,一日三餐,诸事纷杂,但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平”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自身修养,像“三平”教师的楷模那样,做“三平”精神的真正实践者!
在三平精神的引领下,在“三平”教师的楷模前,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用平凡的师爱来发挥出非凡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