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第七氧化还原反(二)

时间:2019-05-14 12:5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第七氧化还原反(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第七氧化还原反(二)》。

第一篇: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第七氧化还原反(二)

第七氧化还原反应

(二)1.氯化钠和水都是稳定的化合物,使它们发生分解十分困难,只有在何条件下才能使食盐水电解()

A.加热情况下B.加压条件下C.通直流电情况下D.常温常压下

2.工业上常用稀硫酸清洗铁表面的锈层,这是利用硫酸的()

A.强氧化性B.不挥发性C.酸性D.吸水性

3.下列关于硫酸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浓H2SO4有氧化性,稀H2SO4无氧化性

B.由于浓H2SO4具有脱水性,所以可用做干燥剂

C.稀H2SO4与铜不反应,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可与铜反应

D.在受热的情况下浓硫酸也不与铁、铝发生反应

4.在下述反应中,浓H2SO4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A.C+H2SO4 →CO2↑+SO2↑+H2O

C.NaCl+H2SO4 →Na2SO4+HCl↑ B.Na2SO3+H2SO4→Na2SO4+ SO2↑+H2OD.Cu+H2SO4→CuSO4+ SO2↑+H2O

5.50mL 18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

A.小于0.45mo1B.等于0.45molC.在0.45mol和0.9mol之间D.大于0.9mo1

6.24毫升浓度为0.05摩/升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毫升浓度为0.02摩/升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 +6B +3C +2D 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 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 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8.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

ANO2BNOCN2ODN2

9.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A 硫酸B 氯水C 硝酸锌D 氯化铜

10.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为NH4NO3=HNO3+N2+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A 5:3B 5:4C 1:1D 3:5

11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 0.100 mol·L-1 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离子,则S2O32-将转化成()

AS2-BSCSO32-DSO42-

12.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 5FeS2+ 12H2O = 7Cu2S + 5FeSO4+ 12H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5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mol电子转移

C.产物中的SO42-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D.FeS2只作还原剂

13.mg铁和含ng溶质的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若有n/4gHNO3被 还原为NO,则m : n 可以是()

A.1 : 5B.2 : 9C.1 : 3D.1 : 2

14I-、Fe2+、SO2、Cl-、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顺序为Cl-﹤Fe2+ ﹤H2O2﹤I-﹤SO2则下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2Fe3+ + SO2 +2H2O = 2Fe2+ + SO42-+ 4H+B2 Fe2++ I2=2Fe3++ 2I-

CH2O2 + H2 SO4= SO2 + O2+ 2 H2ODI2 + SO2 + 2 H2O = H2 SO4 + 2HI

15..将3.48 g四氧化三铁完全溶解在100 mL 1 mol/L的硫酸中,然后加入K2Cr2O7溶液25 mL,恰好使溶液中Fe2+全部氧化成Fe3+,Cr2O7 2-全部转成Cr3+,则K2Cr2O7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05 mol/LB.0.1 mol/LC.0.2 mol/LD.0.3 mol/L

16.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2 molB.1 molC.0.5 molD.0.25 mol

17.用足量的CO还原32.0 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 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AFeOBFe2O3CCuODCu2O

18.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制硫酸以为FeS2原料主要过程有:

①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净化(沸腾炉)

FeS2+ O2→Fe2O3 + SO2

②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接触室)

催化剂

2SO2+O22SO3

③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吸收塔)

SO3 + H2O ==H2SO4

(1)其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2)配平:FeS2+O2=Fe2O3+SO2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有:每消耗1 mol 转移的电子数是:

19..在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Fe3+、Cu2+、Al3+等阳离子的溶液中逐渐加入Zn粉,反应过程如下:①2Ag+ + Zn = 2Ag + Zn2+、②2 Fe3+ + Zn = 2Fe2+ + Zn2+③Cu2+ + Zn =Cu + Zn2+、④Fe2+ + Zn = Fe + Zn2+、⑤Al3++ Zn不反应结论:氧化性强弱:

20.在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S2-、I-、Fe2+、Br-等阴离子的溶液中逐滴滴入Cl2水,反应过程如下。① S2-+ Cl2 = S + 2Cl-② 2I-+ Cl2 = I2 + 2Cl-

③ 2Fe2+ + Cl2 = 2Fe3+ + 2Cl-④2Br-+ Cl2 = Br2 + 2Cl-

结论:还原性强弱:

21.已知:Cu + 2Fe3+ = 2Fe2+ + Cu2+,Zn + 2Fe3+ = 2Fe2+ + Zn2+ 现把等物质的量CuSO4,FeCl3和Zn置于水中充分反应,反应器中所得混和物除SO42-和Cl-外还含有

22.在3BrF3+5H2O=HBrO3+Br2+O2↑+9HF反应中,若有2mol H2O被氧化,则被水还原的BrF3有摩尔

23.用适量的NaOH溶液恰好将448mL Cl2(标准状况)完全吸收形成500 mL溶液。涉及反应为(未配平)NaOH+ Cl2 →NaClO+NaCl+ H2O

(1)计算生成的NaClO的物质的量。

(2)计算生成的溶液中,含有Na+ 的物质的量浓度。

24使一定质量的Zn与100mL18.5mol/L浓硫酸充分反应,Zn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A 33.6L。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c(H+)=0.1mol/L。求气体A中各成分的体积比。

阿伏加德罗常数及计算

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氧分子和NA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1

B、11.2L H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个

C、54g H2O中含有分子数为3NA个

D、2L 1mol/L Na2SO4溶液中离子数为3NA个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 mol H2O2完全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0.4 NA

B.300 mL 2 mol/L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 NA

C.在标准状况下,2.8 g N2和2.8 g CO所含电子数均为1.4 NA

D.在常温常压下,2.24 L SO2与O2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 N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

-16O2和0.1 mol 18O2均含有0.8 mol质子 B.K+、S2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C. N O 2能与NaOH溶液反应N O 2是酸性氧化物

D.N2O5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0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 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混和的甲烷和丙烷[C3H8]混和物22.4升,所含分子数为N0

B 标准状况下,1升辛烷[C8H18]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8N0/22.4

C 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摩H2,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2N0

D 常温常压下,1摩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0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0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 在常温常压下,11.2升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0

B 在常温常压下,1摩Ne含有的原子数为N0

C 71克Cl2所含原子数为2N0

D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6依照阿佛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C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 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 28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B 4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O.1N

C lmol甲烷的质量与N个甲烷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

D标准状况下,22.4L甲烷和乙炔【C2H2】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N 8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原子数B密度C 质量D质子数 9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 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1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 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11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53g碳酸钠中含NA个CO32B 0.1molOH含NA个电子

C 1.8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D 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12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46 g NO2 和 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A

B 标准状况下22.4 L H2 中含中子数为2NA

C 1L 1mol/L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NA

D 1molMg与足量O2或N2反应生成MgO或Mg3N2均失去2NA个电子

第二篇: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把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安排在《卤素》这章里讲述,是由于这章介绍的氧化还原反应较多,客观上有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需要,并能加深对卤素和其他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理解。

氧化还原反应像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内容一样,历来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有斗争性,又有统一性,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学中的对立统一现象到处可见。通过认真引导,就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里的体现。反过来,这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2教学目的要求与编排特点

本节要求学生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加深对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的理解并学会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用箭头正确表示电子的转移。本节教材从复习初中学过的狭义氧化还原反应入手,也即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入手,继而从化合价升降角度(或观点)分析,最后上升到用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转移)的观点来揭示氧化、还原的实质,从而形成广义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这种由狭义至广义、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宏观到微观的安排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3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本节教材所要探索的主题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重点及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用相关知识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观点认识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从而归纳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至于难点还有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氧化剂,以及如何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及其该两种方法的区别之处。


第三篇: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第一课时:基本概念的学习方法

[目的要求]

1、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基本组成(包括内涵和外延)。

2、掌握理解概念内涵的基本方法

3、掌握形成概念图的方法

4、通过对具体概念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掌握理解概念内涵的基本方法

2、掌握形成概念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

概念外延的延伸(形成概念图)

[任务分析]

初中概念学习较为分散,并往往以记忆为主。一方面,到了高中,概念增加,通过已知概念,同化方法教育显得更重要,另一方面,一段时间不接触,化学概念较为生疏,很有必要整理。

[教学过程]

[讲解]概念是物质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概念有其内涵和外延。内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定义。要真正的理解一个概念,还必须了解概念的外延(即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板书]

(一)概念的学习方法

[提问]如何去理解概念的定义呢?

[讲解]以化合物这个概念为例。

方法:

(1)可列举一部分化合物,让学生去找这些物质的共同特征,然后抽象出化合物的定义。

(2)再请学生根据定义,列举出一些具体的化合物。

[讲解]要真正理解“化合物”的概念,还必须知道“化合物”这一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问]

1、与“化合物”概念有关的有哪些概念?

2、它们和“化合物”概念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画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图:

[讲解]由化合物这个概念我们引出了物质分类的结构图。对概念的学习,我们必须掌握好概念的学习方法。在初中,我们只知道去记住个定义,在从具体的事例中来理解这个定义。而在高中我们首先要掌握的是概念的学习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去分析各种各样的概念。

[板书]

(二)物质分类的有关概念

[讲解]在对化合物这个概念的讨论中,我们得出了物质分类的结构图。下面具体地来分析有关物质分类的概念。

[练习]判断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空气 海水 液态氧 铁 [提问]

1、怎样划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2、根据什么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3、根据性质的不同,单质可分为哪几类?

4、根据什么把化合物分成酸、碱、盐和氧化物?

5、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氧化物可分成哪几类?

[练习]请大家把物质分类的结构图在脑海里想一遍,并画在纸上,注明分类的依据。图:

[练习]

1、下列物质:①含CaO99%的生石灰 ②CaO刚好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③水银 ④浓盐酸 ⑤含铁70%的三氧化二铁,用编号填入下列空格:,属单质的是______,属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属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

2、从H、C、O、Na四种元素种,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①金属单质________、非金属单质_________ ②酸性氧化物 _________、碱性氧化物____________③酸_________、碱 _________、盐__________。

[教学后记]

1、由于学生基础,不是很好,任务无法完成;

2、两性氧化物不要出现;

3、概念定义较为生疏。第二课时:物质的结构 [目的要求]

1、复习原子的构成,熟练地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2、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从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4、使学生认识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教学重点]

1、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从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使学生认识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教学难点]

1、从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2、使学生认识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任务分析] 初中已学过1-18号元素的排布,但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没有涉及,而这部分知识又对高中化学学习显得十分重要。这里提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过程] [提问]原子有哪几部分构成? [板书]

1、原子的结构

[提问]中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核电核数,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核数

[练习]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氧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答:①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②在氧原子中,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了原子核,8个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内的空间作高速运动。③由于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带8个单位的正电核,而核外的8个电子却带有8个单位的负电核,两者带有的电荷相反,电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性。

[板书]

2、核外电子的排布

[练习]写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 O Na Al S Ca [提问]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怎样的规律?

① 能量最低原则: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② 排布规律:a.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B.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上不超过2个)。c.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练习]分别写出He、Ne、Ar、K、Mg、Al、F、S、P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讲解] He、Ne、Ar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He是2个),达到饱和,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一般不和其它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若最外层达到饱和,这样的结构是最稳定的。

[提问]试分析K、Mg、Al、F、S、P等元素的原子怎样才能达到稳定结构?

[结论]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获得电子,使最外层通常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它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密切。

[练习]写出下列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讲解]所有的元素的原子都力求达到8电子(K层为2电子)的稳定结构,而各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又各不相同,形成化合物的结构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些化合物分成两类: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讲解]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所以,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以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电子式。

[板书]

3、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练习]请表示下列粒子的电子式:K、Mg、Al、F、S、P

[练习]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共价化合物?并写出它们的电子式。NaCl、MgCl2、HCl、CO2 [教学后记]

1、示意图部分知识,学生掌握较好;

2、电子式书写本节课还是没有掌握,下节课还得进一步巩固。第三课时: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 [目的要求]

1、巩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

2、复习化学变化的类型。

3、学习氧化还原的本质定义及其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

1、巩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

2、复习化学变化的类型。

3、学习氧化还原的本质定义及其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教学难点] 学习氧化还原的本质定义及其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任务分析] 初中讨论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本节课主要是加强联系,结合实际。[教学过程] [复习并练习有关电子式的书写] [板书]

(三)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

1、物质的变化

[提问]物质的变化类型有哪些?

[练习]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石蜡熔化 干冰汽化 煤的燃烧 铁器生锈 [提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板书]

2、物质的反应类型

[练习]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① 铁丝在点燃的条件下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② 碳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不充分 ③ 氢气能使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 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⑤ 硫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提问]根据什么把化学反应分成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投影]

四种反应基本类型

表 达 式

化 合 反 应 A+B=AB

分 解 反 应 AB=A+B

置 换 反 应 A+BC=AC+B

复 分 解 反 应 AB+CD=AD+BC

[讨论]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来分析

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否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

[提问]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分析,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用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分析中何者被氧化、何者被还原,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练习]

1、用“双线桥”表示上述反应。

2、用“双线桥”表示“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一反应

[提问]请大家标出以上两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请问化合价变化与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概念有何关系?

[练习]试从得失氧和化合价的升降来分析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从化合价的角度能得出上述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从得失氧的角度无法判断。因此从化合价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比得失氧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范围更广。不仅可以分析有氧得失的氧化还原反应,还可以分析无氧得失的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上述反应中为什么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改变?

[讲解]从原子结构来分析。请大家写出氯和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带负电荷,因此钠原子失去电子带负电荷,元素化合价为正价;氯元素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元素化合价为负价。所以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由于它们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或失去电子的缘故。

对于这类反应,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叫学生来写),虽然没有电子的得失,但由于共用电子对发生了偏离,从而使氢显+1价,氯显-1,这类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请大家举出类似的电子发生偏离的氧化还原反应。

[讲解]从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化合价的升降是由于电子的得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定义:有电子转移(包括得失和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是还原反应。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使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的得失来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并用“双线桥”表示。

[提问]从上面的练习中,我们可以得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存在怎样的关系?

[投影]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教学后记]

1、从电子得失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感觉比初中易理解;

2、但得失升降,常易混淆,还待于进一步训练。第五课时:物质的性质 [目的要求] 1、学会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回顾初中所学的氧气、水、氢气、碳、一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3、注意让学生自己找出物质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特性。[教学重点] 1、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回顾氧气、水、氢气、碳、一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3、找出物质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特性。[教学难点] 注意让学生自己找出物质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特性。[任务分析] 以上物质的性质,学生比较熟悉,本节课无非是让他们掌握归纳、类比的方法。[教学过程] [板书]

(四)物质的性质

[提问]我们可把物质的性质分成几类? [板书]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练习]判断下列性质式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①汽油具有挥发性

②碳具有还原性 ③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④氧气具有氧化性 ⑤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⑥氢氧化钠具有碱性

[提问]我们式怎样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

[提问]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 [练习]阅读下列这段文字,请说明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金属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是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能浮在水面上。钠的熔点是97.81℃,沸点是882.9℃。

[提问]初中所学的物质有哪些?

[提问]具体地这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填写下表

物 理 性 质

化学性质(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O2

CO2

H2

CO

CaCO3

注:1、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化学方程式,得出物质的性质。2、即要找出物质的特性,又要找出物质的共性。表:

物 理 性 质

化学性质(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O2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助燃性

强氧化性

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

H2

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很小,约是空气的1/14。

H2、C、CO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

具有多种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

CO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CaCO3

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了解石钟乳的形成过程。

第六-七课时:实验基本操作

[目的要求]

1、让学生认识实验室的常用仪器,并知道其作用。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回顾初中所学的气体的制备实验。

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高中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第四篇:初高中教学衔接化学

关于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建议

-----贾汪教研室梁青2010/9/26

在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听不懂化学课程必修一的内容,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较大障碍和困难,有的甚至产生厌学心里,进而丧失了学习化学兴趣、热情和动力。经过调研发现:学生在初中阶段使用的是沪版教材,高中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有些知识点初中教材不呈现或没有表述到位,而实行初高中分离的学校教学使得初高中老师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因而给高中教学衔接带来了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建议老师们展开研究和讨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在教学实践中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研究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中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研究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衔接

我们要研究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及初、高中化学教材,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

在知识衔接方面,由于新课标教材注重学生的启蒙教育,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所以,新课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总量有所减少、难度有所降低。

1、原教育部教学大纲上有,但新课标删去的知识点有:

(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仅要求能识别);

(2)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3)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指源于溶解度概念的复杂计算);

(4)氢气的化学性质(还原性)和实验室制法(放在知识拓展部分);

(5)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6)酸、碱的定义;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相互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从反应物判断)及应用;

(7)物质的溶解过程;

(8)元素的存在状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9)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

(10)碱式碳酸铜的分解;

(11)氧化物和自燃的定义;

(1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

(13)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合物的介绍;

(14)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5)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等。

2、新课程标准中有但比原教学大纲降低了要求的知识点有:

(1)新课标要求“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原大纲要求“掌握”氧气(与碳、硫、磷、铁在氧气里燃烧)和二氧化碳(跟水、石灰水的反应)的化学性质;

(2)新课标要求“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而原大纲要求“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在新课标中也降低了要求,只在“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两处教材有点文字体现,而原大纲要求从得氧、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4)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而原大纲中要求“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与盐酸、硫酸,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5)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酸三条、碱两条)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而原大纲要求“掌握”盐酸、稀硫酸的性质,“常识性”介绍浓硫酸和硝酸,“了解”酸的通性(五条),“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了解”碱的通性(四条);

2(6)新课标要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大纲对分子的概念、原子的概念要求均为“理解”,并要求“掌握”它们的应用,对离子的要求是“了解”;

(7)关于元素,新课标要求“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而原大纲要求“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8)关于化合价,新课标要求“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而原大纲要求“了解”化合价的含义,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9)关于化学式,新课标要求“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而原大纲要求“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并“掌握”其应用;

3、在高—年级教学时,需要对初中某些知识点进行完善和深化

老师们在教授以下内容时,应注意适时、适度地加以补充,用以填补学生知识上的空白点。

(1)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只从得、失氧的角度(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高一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的角度(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①初三只举例介绍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高一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结构形成。

(3)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氧化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4)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5)酸的5条、碱的4条、盐的4条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

4、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只要求了解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可在高中阶段的适当时候补充。

(2)“差量”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时可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特别是被新课标淡化的“双基”,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理解把握初中化学知识,对今后继续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虽然老师们都在尝试探究式的教学,但受应试的影响,较多的还是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尝试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教师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教师要熟悉各版本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时高一新生的初中化学复习内容并制定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和中考试题要进行认真分析,对初中与高中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教学和新课教学中有的放矢。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学习能力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应始自高一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内容承载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里的学习机会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5、坚持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定内容,定主讲人。在备课时,根据新课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恰当的衔接补充。

6、根据各高中生源基础的差异来确定衔接方案。如建平中学:生源基础较差,很多学生没有达到高中学生的基本素养要求,初中化学很多内容都不知道的现状,可用两周左右的时间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部分进行复习,重点是化学用语、物质分类、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抓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中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能否学好化学的关键。

在课堂里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和技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外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予学生具体指导。

五、抓好情感态度的衔接

新学期前几节课,教师尤其要加大感情投入,设法拉近师生间距离,使学生主动跟你接近,不要望师生畏;让学生从心理上作好想学好化学的准备是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

第五篇:氧化还原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讨论.专题

在新课程概念下对新教材氧化还原章节的 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讨论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化学教育 汉班 周琳 20101101962 指导教师:王海燕 教授

摘要 化学是一个实验性学科,是锻炼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科。而氧化还原一章又是高中化学的重中之重,而常常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难点。在新课程概念下改编的新化学教材,就根据氧化还原一章的这一特点,对着一章的内容、排版、课程理念等方面进行了更改和改进。由于教材的改编和教学理念的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进行相应的变化,在此,编者针对新教材的内容、排版、及新旧教材的对比的方面进行分析,还对在新概念下教师的教学进行讨论。关键字 新教材 氧化还原 分析 教学方法

自2004 年开始, 全国各地学校陆续使用新版高中化学教材。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 不少教师反映课时不够并且对教材的内容及深广度难以把握, 困惑颇深。在一纲多本教材的实施过程中, 广大教师感到难以适应的现象是正常的, 这是因为适应新的教材需要一定的过程, 同时很多教师已习惯于以教材为本, 特别是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内容, 在深广度方面还不习惯于以课标为依据来把握。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贯穿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1】。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新的要求 对新教材的分析 1.1 对新教材排版的分析

新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而改编的,新教材将氧化还原一章搬到第二章,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考虑,对于刚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一学习高中化学,就接触氧化还原,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这样的抽象的知识,会使学生陷入困惑,如学生处

理不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给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

新教材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将氧化还原一章的前面加了一章与初中内容关联较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更好的衔接。也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1.2 对新教材内容的分析

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来说,进行了大量的删减,虽然减少了很多解释说明的内容, 并意图表的形式表达,这是新教材的不足,但同时也是优点:虽然缺少文字,学生在

预习和复习的时候会显得吃力一些,但以图表的形式,会使学生更加简单明了的懂得元素的性质及其相关以及知识,明了醒目。

教材的删减,使教师的任务增加,会因为教材的部分内容删减造成某些知识体系的不太连贯,这样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发现,并在教学课堂上给予补充和讲解,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

教材内容以以前的文字解释和演示实验为主,改为现在的以学生实验为主,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科学性,因为,化学是实验性学科,只有与实验相结合,才会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学生素质标准。

1.3 新旧教材的对比

新教材与旧教材最根本的不同在于:旧教材符合旧大纲的精神,过多的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而新教材则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教学主体,符合新课程标准,是学生全面发展,实行素质教育。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他将一些有趣的实验融入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中,使学生在看到有趣去现象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是在课本中学不到的而又必须掌握的能力。也是将来作为新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能力。教材中还有许多新增的栏目,例如:“思考与交流”、“学与

问”这使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计出许多更新、更好玩、更有趣的“节目”来活跃课堂气氛,是学生喜欢化学,爱上化学,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新教材的特点讨论

2.1 注重知识衔接 分散知识难点

上面也提到新教材注重衔接,在整体排版上来看,如果让学生刚接触化学就学习电子转移、化合价升降这样抽象的知识,难免晦涩,严重这回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是无论编者还是教师都不愿看到的,因为我们编教材、教学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陪养能力,所以不能在学生刚开始就结束!新教材就看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将初高中的知识衔接的很好,学生学起来也容易,教师教起来也容易!

在章内排版上来看,将氧化还原一节排到到第三节,实施知识难点分散的办法,让学生在整体衔接较好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这一内容。

2.2 训练科学方法 体现素质教育

教材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事实,通过讨论来启发思维,并注重适时引导,是学生自己得出结论【2】。例如:为学生讲解氧化还原时,可以首先在版书上写出一个配平好的氧化还原方程式,让学生观察元素有什么变化,并进行适时引导,当学生说出化合价变化时,再告诉学生,这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所谓“素质教育”,说通俗点就是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是学生走向社会时,有能力养活自己有一个美好生活,来建设国家。而新教材在注重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通过“学与问”等栏目培养和

教会学生。

2.3 教与学相融合 强调学生参与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是“教育者”,而学生在这个整体里不在是被教育者,这样被动的角色,而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学生也应该才与教学,体现他们的主动地位。

在新教材中,不仅有“思考与交流”这样师生互动的环节,还新加了许多教学的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知识,而教师只是指导学生操作技巧的,实验就是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道理,会看到自己动手实验中的不足,会比实验课教师指出缺点更有利改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还为学生设计实验!这样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动手,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学习!对教学方法的讨论 3.1 教学前先提出问题

正所谓,有目标的前进才得到达终点。在教学中也是一样,在课程开始之前,现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问题要贴近现实生活,最好是有趣一些的,其吸引学生的兴趣,又给学生留了任务,让学生在好奇心的作用下,认真听讲,的出问题的答案。

提出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其中通过现象提出方法则最为好,一个现实的现象总是引人深思,比如:为什么铝热反应会那么绚烂,为什么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却剧烈燃烧火花四溅呢······通过这些有趣的问题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好地开展!

3.2 从教学的角度对教材实验的建议

新教材实验教学改革在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教师实验教学的观念、态度、投入程度和改革力度都将直接影响整个新教材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认真细致地钻研大纲、教材, 提高认识, 明确目标, 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督促学校按新教材实验内容的要求备足仪器、装置、试剂和用品;教师自身作好每一

个演示实验, 实验效果要明显, 使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 同时在科学态度和规范操作上给学生以示范;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分解实验过程, 放大实验效果, 增强可视程度;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增强演示实验的探索性, 增设边讲边做实验, 多采用探究法教学;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实验设计、评价能力;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督促学生完成家庭实验, 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帮助;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评价和习题训练, 及时强化或纠正学生的认材【3】。

3.3 课外作业的布置

常规性作业主要有预习性作业(课前完成学案、知识巩固性作业(课本和配套习题.除此之外, 目前还有: 反思性作业(主要有错题集、概念图、知识树、学习

体会等、实验探究性作业(以课本拓展作业为主, 通过自主尝试感受实验成功的喜悦、实践性作业(分子结构模型、晶体模型的制作等、课程作业【4】(调查报告类、小论文演讲类、家庭小实验类、手抄报类等。

而对于我现在的考试形式和教育制度,我们最要的课外作业一般布置为反思作业,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会对自己已有的只是进行总结分析,对还未掌握或掌握不好的知识进行学习和反思,无论是其中哪一点,都是很重要的,所以,课外作业的布置对学生刻下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辅助学生学习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提到的作用。现在的教材对于教师来说都有些难度,更何况年纪不大的学生,所以,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要从分发挥“灯塔作用”,在学生迷茫时,指明他们的前进方向,并给予相应的帮助,让学生涂过难关。

参考文献

[1] 王瑞政, 张建军, 周青.认真研读新课标科学使用新教材[J].化学教育,2008,(11;20·22 [2] 孙夕礼.探究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寻找新的教学策略[J].中小学图书情报策略,2002,(6);55·56 [3] 李顺涛.新课标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出和设计[J].高中数理化,2011,(2;49·50 Concept in the new curriculum materials for the new chapter of redox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aterials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Chemistry Education Hanban Zhou Lin 20101101962 Advisor Wang Haiyan Professor Advisor Chemistry is an experimental discipline, the ability to exercise and train students to experiment and creativity of the subjects.The redox chap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high school chemistry, but often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learn chemistry.Concept in the new curriculum adapted new chemical materials, under this chapter redox characteristics in front of a chapter, layout, curriculum idea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hanges and improvements.As the adapt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ideas to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also be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this, the content editor for the new materials, layout, and the contrast of old and new materials were analyzed, but also for teachers in the new concept teaching discussion.Kaywords New materials Redox Analysis Teaching methods

下载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第七氧化还原反(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第七氧化还原反(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教学反思

    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09化教096607501046郑家栋摘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实验性实施后,由于初、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差异、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考试改革的冲击等原因,初高中......

    实验五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实验五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极电势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2、定性观察浓度、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3、定性观察浓度、酸度、温度、催化剂对氧化还......

    初中化学教材《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

    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范文大全

    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江苏省滨海中学 刘东升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只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简单计算及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其知识......

    2018高考化学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对接高考

    课时3 氧化还原反应基础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联系 1.(2015·四川理综,1)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明矾作净水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D.铁粉......

    基础化学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 习题答案 1. 将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及电池符号: 答:(1)Fe2+ + Ag+ 电极反应: 正极:Ag+ + e-还原反应: 负极:Fe -e氧化反应 电池符......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试讲讲稿5篇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在学习新课之前,首先回顾一下我们初中学习过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分解反应:一种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