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只拯救世界的猴子 评韩寒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那只拯救世界的猴子 评韩寒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1.从小,我们就知道孙悟空是西游记里当之无愧的主角,我们更一度以为,齐天大圣是战 无不胜的,他是那么的放肆,那么的英武,锄强扶弱,潇洒正义。长大后才意识到,所谓的 美猴王不过是天神们戏耍的玩物。取经的任务是被指定的,师傅是被分配的,妖怪是设定好 的,一般情况下让你赢,你赢不了,就再派个菩萨下凡拯救唐僧,而最后收服那妖孽的时候,赫然发现,原来都是从菩萨身边溜出来的。这时再回头看看大圣当年的风光,一个筋斗十万 八千里,还在天之尽头撒了泡尿,最后,如来一覆掌,就被压进了山。并且如调好闹钟一般,说五百年后,某某某会正好路过,你丫就自由了。韩寒心知肚明,自己就是那只当下最风光最被万人敬仰的…………猴子。2.多年前,记者问韩寒,你觉得自己小说写得好还是杂文写得好?他说,小说。多年后,他说,《1988》是他写得最满意的一部。他是诚实的。杂文就像楷书,一眼就知道功底美丑,最易得到首肯;小说却像草书,毕竟很难第一眼 就看懂,既可能是灵动的狂草,也可能是幼稚的潦草。懂行的或者附庸风雅的人,会惊为佳 作;不解风情者,就会像老一辈评价周杰伦的音乐一般: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韩寒曾说,好的文字分三等,上等是传递给读者一种情绪,次一等是文字本身就不错,再就是文以载道。一直以来,他的杂文排序是:文笔,文以载道,情绪。偶尔,出现一篇类 似《青春》的佳作,让悲凉的情绪贯穿全篇。而小说方面,几乎从《三重门》之后,就一直 是情绪和文笔不相上下。一路以来,速写着漂泊和荒诞,有时候没用心,速写还会变成乱写。从《一座城池》开始,尝试新的语言风格,脱掉浮华,褪去机巧,减少文字游戏,试着透过 叙述本身传达情绪。到了《他的国》,封面上那句“野草冲破土壤,它们一百三十度仰望的 天空在哪里?”,标志着他写意的笔锋已经成型,和杂文的刻意雕琢区分开来。终于,到了 这本《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大面积地抛弃文字游戏,不再反讽,不再嚣张,只 有冷冰冰的叙述,叙述,再叙述。排版松散过了头的铅字之间,溢出一种超越言说之外的冷 酷和无奈,韩寒将它命名为情绪,传统的评论者则取名为意境。“空气越来越差,我必须上路了。” “我就是一个玩捉迷藏的时候喜欢躲在床底的那个人,而孟孟是一个喜欢把床底留在最 后看的人。” “‘虚惊一场’这个词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成语,比起什么兴高采烈,五彩缤纷,一帆风顺都 要美好百倍。你可懂什
么叫失去?” “ 我说,丁丁哥哥,你去做什么啊? 丁丁哥哥说,我去和他们谈谈。我说,你和谁谈谈啊? 丁丁哥哥唇边露出微笑,急切地说,这个世界。我说,哇噢。”(《1988》)
3.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寒把战斗姿态放在了杂文里,而试着将无力感隐藏在小说中。《他 的国》 之前的几本小说,荒诞性和无力感渐渐加码,《他的国》 在 里开始凸显,终于在 《1988》 里爆发。事与愿违反复上演,戏子婊子轮番上阵,美好的人在某个节点暴露阴暗,暴戾的人在另 一个节点展现执着; 那些真诚的谎言,和那些破碎了的真诚,在无厘头的生活面前不堪一击; 最重要的,在享受了十年的名利和装逼的快乐之后,韩少终于在自己的文字前袒露真诚:自 己不过也就是一个戏子,一枚草芥,括弧,在这个庞大到无际的体制下,在无可捉摸的生活 游戏里。曾经,轻狂如他,喜欢单挑个体,后来发现个体问题只是体制下的必然产物,从而转向 冲撞高墙。如今,这厮终于明白,当你兴致勃勃自命不凡地嘲笑生活时,不过是螳臂当车,生活连眼都不眨一下,就直接安静地将你碾过。彻底无视你的存在,才是最大的嘲讽。“其实温水煮不了青蛙的,不要以为现实可以改变你,不要被黑夜染黑,你要做你自己,现实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现实不过是只纸老虎…… 砰的一声巨响。孟孟赶在青蛙往外跳之前,一把用盖子扣住了锅,旋即把火开到最大,青蛙则在里面乱跳,我看得心惊胆战。孟孟一手用力按住,一边转身直勾勾地看着我,说,这才是现实。”(《1988》)“我们只是站在这个舞台上被灯光照着的小人物。但是这个剧场归他们所有,他们可以 随时让这个舞台落下帷幕,熄灭灯光,切断电闸,关门放狗,最后狗过天晴,一切都无迹可 寻。”《散文一篇》(2010.04.07 新浪博客)“在我的回忆里,空缺了少年的时光,我的儿童,我的青年,都在时代前行的片段里度 过,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各种各样的标语和口号标记着我的成长,什么流行我追什么,谁漂 亮我追随谁,可少年的时候我在做什么?……世界之大能让你完全把自己洗没了……我上一 个角色已经演完了,这是我接的新戏。”(《1988》)“你去说什么戏子呢,你不是么,你也是一个戏子,只不过你表演的时候没有摄像机对 着你而已。”(《1988》)
他曾经,甚至是现在,真诚地向万人展示何谓“梦想”,何谓“正义”,并亲身演绎实践的 可能性。就跟悟空一样,真诚地除暴安良。然后名利双收,万人追捧。所谓的自由派报刊给 他的赞扬,憋屈的冤者的给他的力
挺,小喽啰官员对他的惧惮,被吞噬的梦想对他的艳羡,都在为他“精神偶像”“公民楷模”的标签添砖加瓦。可实际上,他如此真实的生活,却只是如 同楚门的“真实”一般,被“强大的力量”选择性地直播。那种种的“无所不能”,都是配合着他 的种种表演。他以为是自己跳上的这舞台,才发现是被人给推上来的。虽然他能给玉皇大帝 找点麻烦,让小猴子们扬眉吐气,可把镜头拉远一看,自己原来一直在动物园里,玉皇大帝 原来只是区区园长,上头还有个党委书记如来佛,如来佛的上头,还有…… 一切一切,都只是故意将他打造成“自由”“民主”“梦想”“正义”的代言人。而代言的产品,实际上迟迟没有问世。他说“写了一阵子以后,当再有新闻出现,你恨不得直接写一句,观 点请参考我某年某月写的某一篇……换人不换事会让写作者觉得很痛苦。”他负责制造的,只 是“他代言的产品存在于这个国度”的幻觉。而事实上,世界依然是那个世界,缺了他,照转 不误。
被利用了的真实,就是表演。楚门韩寒,或者说猴子韩寒,意识到了,或者说早就意识到了。但是真人秀的导演会放他走吗,如来佛会松开紧箍咒吗? 以及,屏幕前的你,又舍得放过他吗?
第二篇: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我没想过我也会写读后感,结果我写了,因为看了韩寒这本书,那么按照这个说法,韩寒应该感到很荣幸,因为他是我第一个享受读书之后会写出一些感受的作者,比郭敬明还牛x,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我想他要是知道了会感到骄傲的。
《1988:我想跟这个世界谈谈》这本书,比起韩寒以前的《毒》《就这么飘来飘去》《一座城池》等等都要成熟一些,跟妓女姗姗聊天中带着一丝对童年的回忆,比如那个大号的弹珠或者圣斗士一辉以及称号更佳犀利的黄金圣斗士。丁丁哥哥是怎么死的呢?临时工哥哥唱的《尘缘》好听么?10号胸前的刘胡兰,还有他吞下了临时工哥哥的大号弹珠,家里有一台冰箱所以被称为青铜五小强之一的冰河,其实“还有他吞下了临时工哥哥的大号弹珠”这一句改为“还有因为他吞下了临时工哥哥的大号弹珠却没有死于是又霸占了韩寒,小韩寒,主角的不死鸟一辉称号”在把它放在青铜五小强之一的冰河后面会使得有承接性一点。可是又有谁会在意呢?无所谓。
我想到了昨天我在学生会里面当着众多领导的面一管刀把那个学生会的成员头抽开。当时要不是有人扯住我,我一定会继续抽下去,死没死我都不会在意,我觉得我很嗜血。国家领导人是不会去关注15亿人的大国又少了一个的,他们只关心如何使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我又扯远了,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昨天晚上我们几个吃烧烤和啤酒,林宽跟我说他要当学生会主席了,他说学生会里面全部都是勾心斗角,你想着我把你扳倒,你想着把他搞臭,他想着把我冷藏,读后感《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事实上这些都有什么意思呢?
李威今天被送回来了,因为没有跑操,班主任从没有跑操这件事说他没有遵守纪律,会给同学做一个不好的榜样,会对班级造成恶劣的印象,会导致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再有效,所以必须得处理,于是送回来了。
鸡哥关心了我一把,最后他给我发消息的时候我已经睡着了,我们聊天的次数较短,本来这里应该用上较少这个词,但是我觉得用较短比较好,换个说法就是我们之间的交流语言短小精悍,点到即止。我也知道了这个我打别人这个事,我只是问我受伤了没有,别人的死活,充其量只能算上路人甲吧。
一郎会在元旦晚会表演吉他独奏《爱我别走》然后本来应该是我跟他双人合奏,却因为我的吉他水平实在是拿不出手。
最后我准备跟靖深杰送炒粉,顺便给何何带上一份。于是我下了。
第三篇: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我深深吸了一口气,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本以为这本公路文学是按照韩寒的眼睛观世界而写的,读罢最后却感觉其实是韩寒与娜娜两个人的故事,平行的两条线,一直毫不相干,最后汇合到了一起。
我不喜欢这样的结局,韩寒居然拿了人家的孩子,以及让孩子听许久之前母亲的摇篮曲,这不免有点戏剧化。过于的煽情。
不过,韩寒在写他从小时候到长大,这个流程显得是那么的真切!凄然!
我也想把东西写的这么好,但是却不想把很多东西写的那么离奇与黄色暴力,读后感《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娜娜的一切只不过是附属品,我并没有感觉这个女性在人生的旅行上是多么具有代表性,虽然韩寒说:我感觉到了母性的伟大。但是我仍然不认为她是中国女性的代表,也不代表中国的妓女的生活。
每当读完一本书,我都要问自己,记住了什么?我感觉我和1988,距离很远,没记住什么。只是感受了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成熟的,时代的,也彷如消极的,悲观的。
第四篇:《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周末,花了两天时间,读完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之前就觉得这应该是一部批判现实的小说,一如他一向的笔锋,在凌乱的故事排序中透出犀利,在单一的描述手法中博得褒贬不一的评论。他说,这是他写过的最好的一部小说,所以,好奇心总是会驱使人去读一读。
小说中的1988,只不过是一台1988年出厂的旅行车,这也许是一部旅行小说,又也许只是一部借着行走的名义的写实小说。在作品中我只是再次看到了名为现实的东西,而这“现实”也是真正底层人民的写照。当然故事已经因为文学的渲染变得多了很多人情味。故事中,男主人公路子野从他朋友手里用废铁的价格买下那辆1988,并在若干年后开着它去远方的监狱迎接那位朋友。结果,在路上,他在一家小旅店遇到了妓女娜娜(虽然她有很多名字,但是已经都不重要了),他们一起经历了公安人员的审查,并在得知娜娜已经怀有身孕后,动了恻隐之心,开着1988,载着娜娜上路,在相处的4天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们互相述说了或者回忆着各自的过去。人物中大多是写社会底层,作为妓女的娜娜、作为演员后来被潜规则沦落柳巷的前女友孟孟、还有初恋的女孩刘茵茵、童年玩伴10号……
然而,我不想再去评论那些文字中所展示的现实,那些社会中的欺骗与潜规则。我只想说一下文章所展示出来的善良与人性的美丽面。虽然妓女的形象在中西方文学史上,都是引人注目的话题,但是小说中的娜娜是我见过的文学作品中最单纯善良的女子。她即使身无分文也选择勇敢生下自己的孩子,实现自己人生的一大理想。虽然她没读过什么书,虽然她的一些逻辑看上去很可笑,但是,在她的言语中,我看到了她的勇敢与真实。娜娜说,她的理想就是从发廊升级到桑拿中心去,这样工作收入可以更稳定更安全,她说的没错,纵然她还是逃离不了做小姐的命运,但是她也是被生活所迫,在她的世界里面,她还是不断的想积极向上的,她想从底层的小姐做到上层一点的小姐,然后为自己的孩子一直在不断努力的存钱,并时刻规划着孩子的未来,我相信,这样的一个女子,如果有条件上学、找个好工作,一定也会成为人上人的。然而不幸的是,她无法再次选择自己的道路,更无法看到自己孩子的未来,最后,娜娜还是得了艾滋病死去了。
娜娜去世后留下了不知父亲是谁的一个女孩,作者称之为全世界的孩子,这个孩子第一声没有喊爸爸,也不喊妈妈,只是喊了一声“咦”,对着这个世界抛下了一个疑问。主人公其实就是这个世界的眼,他回忆中的过去,他相处4天的娜娜,都是从他的眼中映射出来的,他对世界的疑问就是让读者们去思考的对于自己人生的疑问。他们的人生中还有部分人物不可思议地交织在一起,他们从互不相识的嫖客与妓女变成了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男女朋友。在娜娜去世的若干年后,她的孩子也请人转交路子野代为抚养。这就像一个生命的延续,旧的生命虽然看似残缺不堪,但是它仍能延续下新的希望,所以,我想在我们的生命中,虽然也会经历坎坷,但是我们比娜娜幸福很多,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长存那份希望,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呢?
这就是《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讲述的故事。但它带给我的不是灰暗与悲哀,更多的反而是一种激励吧!
第五篇:《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书笔记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书笔记范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书笔记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书笔记1读完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很有现实意义,处处透漏着一种灰色的幽默。所以就有这个题目。
这本书是以一部旅行车为载体,描写了作者在路上的见闻、过去的回忆、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等各种现实场景,对各种所见所闻引发自己的观点。主人公驾着自己的一台车,为一个朋友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简单的旅程,而这部车有个独特的名字就叫:1988,还是改装之后的一部车,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书名中的1988所谓何意,作者还讲述了这本书命名的一点波折,本来这本书就叫《1988》,序言是——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而在这期间日本的村上先生出了一本《1Q84》,想过要换书名,但却又找不到更合适它的名字,它运用了有一个比喻,个人觉得很符合自己有时候的想法:“好比在孩子要出生之前,你已经为她想好了名字,并且叫了一年,忽然间隔壁邻居比你早生了一个和你叫了差不多名字的小孩,你思前想后,发现其实你内心已经无法更改。
最后她还是叫《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在这本书里,不管是娜娜,陆子野,刘茵茵,孟孟还是丁丁哥哥,肖华哥哥,10号还有配角孙老板等,作者赋予了他们责任,让人看到惨白的现实。主人公最后拿到了朋友的骨灰,旅程也随之结束。娜娜被检查出体藏病毒于是怀着孩子潜逃,两年以后,主人公带着娜娜生下的孩子驾驶1988向五千公里外的海岸线出发。于是,新的旅程开始了。又或者这场人生旅程就从未停止过。从主人公们简短的对话中却流露出最真挚的情感,有很多语言让我很有感触,例如:“你懂得越多,你就越像这个世界的孤儿”,还有一句我说,“我坚信邪恶不能压倒正义。他抿了一小口,说,但是他们可以定义正义与邪恶。”
很真实的语言,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或许作者从事过记者这个行业,因此也讲述着这个行业里的种种猫腻,他这样形容了自己的这段从业经历:“我总听到有人说,生活就像一场电影。我说,去你的,生活就像一场电视剧,粗制滥造,没有逻辑,但却猥琐前行,冗长,不过不能罢手。我每次看完一部好的电影,那个晚上总是想了无数次第二天要毅然辞职,并且把所有人都痛骂一顿的情景,连打斗场面都设计好了。”作者通过1988传达了很多问题,想想不禁觉得这部作品字里行间的一种悲凉,这个世界很乱,这个世界有很多的无奈与丑恶,但我们依旧要积极的去生活,面对这个世界,就像作者结尾写的那样带着新生命新希望继续走在一个充满未知而神奇旅途。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书笔记2久仰作家韩寒的大名,一直想买一本真作来看看,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本黄皮书——《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我开着1988驶上了318国道,在这不只是迷雾还是毒气的天气里。”这是一部另类旅途小说,主人公在去监狱接1988再造者骨灰的路上结识了妓女娜娜。一路回忆起往事。刘菌菌、孟孟、丁丁哥哥、乃至配角的10号。最后怀孕的娜娜被查出了疾病,不能喂养小孩,得知后便不告而别。两年后“我”带着娜娜的孩子站在过道上,准备驶向另一个未知地。也或许,他的旅途从没停过。
韩寒一直想以另一种方式开辟小说,他也一向认为小说的文字和人物是次要的,情绪才是最重要的东西。《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看起来中间的回忆毫无意义乃至就是多余的。但当你平定了情绪后,你会发现,讽刺的口吻下是对社会的揭露。
最受争议的便是妓女娜娜,本书女主角。许多人看到妓女这个代号甚至不屑于再动这本书,抱着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在一旁说道,说的什么?无非就是如何在外面玩弄着女人,在家却教育着孩子不要早恋的方法罢了。许多人感叹这本书的露骨情节太多,仔细想想,这是因为站在道德的.方面还是嫉妒?指不定独自一人的时候还在家里打着电筒看。韩寒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想很多。为什么会有妓女?是社会的发展?那又何必阻止?或是这些人根本就走投无路!没有工作,没有钱,没有文化。她们能干什么?政府又帮了她们什么?一味的打击,一成功便大肆宣扬,有给她们后路吗?
这本书还有一个人代表了一个团体——孟孟。一群为了出名在所不惜的人。孟孟是主人公的前女友。梦想当著名演员,被潜规则也不在乎,乃至后面还责怪主人公为何不把那段视频发到网上,那样她便可以名扬天下了。真可谓是名誉扫地也抵不过站在风口浪尖。这种人,很多。这些人比起那些妓女来,那个为了生孩子而努力工作的娜娜来说还不如。当然,孟孟最后也成了名镇一方的——妓女。
倒回来,这本书是献给那些倒在路上的朋友和女孩们。好也罢,坏也行。总是陪伴过我们的,别在最后只会抱着他们的骨灰盒流泪。
我想,我也要和这个世界谈谈。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书笔记3韩寒在前言里说,此书的开写,是在2009年。
女主角娜娜是鸡。现在扫黄严重,名义上很好,但那些被严打的群体,是更需要关注并关心的。这一行其实也是混口饭吃。在这点上,可能是韩寒为什么要出的那么快的原因。这些群体也要生活,她们也有自己的故事。上头可以执行指标,但我们不能没有人性。这本书很容易引起争议。这本适合看但不能说,且需要自己慢慢品位的故事。在这里,我将写下我自己的观后感,容易被跨捕的内容我将尽量写的含蓄些。我不是丁丁哥哥。由于我也是刚刚看完一遍而已。其中的看法也许会有不正,欢迎看完这本书的读者朋友们一起讨论。
首先,来说下丁丁哥哥。书中表明丁丁哥哥是在1988年走的。他正义,聪明,为人正直。是陆子野从小的榜样。丁丁哥哥也有梦想,除了摩托车。书中写到这里,就告诉读者,后来他死了。从这点可以推断,丁丁哥哥是在1988年乘火车离开家乡后死的。那他为什么要离开家乡?他为什么在离开家乡后死了?书中,根本没有谈及到。我知道在这里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起码有2/3的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有1/3如果没有看懂,或者不知道丁丁哥哥到底如何死的。你需要问你父母,他们知道,你需要如此询问他们:“老爸老妈,你知道丁丁哥哥为什么在1988+1之后死了吗,丁丁哥哥他没告诉我,他去的是北京。”丁丁哥哥他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理想,就像书中陆子野说的,在你想的时候,他们已经行动了。在你行动的时候,他们已经行动结束了。当你行动结束的时候,他们已经翘了。与丁丁哥哥类似的人们,书中陆子野一直觉得是伟大的,佩服的,他的理由是因为他年龄小,容易崇拜。我也很佩服和尊敬类似丁丁哥哥的人们。尽管我的年龄不小。
1988车子的制造者。制造者是让陆子野贯穿整个故事的中心。陆子野这部车是他改装的,陆子野也是开着这辆车去目的地,去接1988车子的主人。这部小说官方说法是公路小说,一边开车旅行一边回忆从前小时候的故事。其实不是的。陆子野开着1988,开到目的地,其实是一个在寻找真相的过程。理由是小时候的回忆,到后来故事的结局。是韩寒带领着大家,让一个个片段的故事,不停地发展下去,他让书中人物慢慢地展现,书中的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梦想,最后展现他们追求后的结局。1988的车子行驶去路的终点,路的终点,其实是荒无的。韩寒想说,从迷茫,到有了梦想,有了梦想后,就是梦的破灭。
所以这里我把1988车子的制造者看作是1988+1的发动者。最后1988车子的主人被枪毙。或者更隐喻的方式,1988车子的制作者代表的就是梦想本身,而迷茫的陆子野就是带着1988车子(梦想)上路的。结局书中说了,骨灰。书中最复杂的人物,我个人觉得是孟孟。孟孟是个向往成为明星的女演员。书中在娜娜看着孟孟的照片后说看到过孟孟,就葛然而止了,并无交代。个人觉得,娜娜之前说的那位她们这个行业的全国金牌,就是孟孟。或许也可能是同行。作为第二任陆子野的女友,她为了自己的演艺梦想,从最初的单纯发展到与制片人上床。到最后说对陆子野说:要是你揭露了,放出了视频,说不定我就红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