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心得-实干
《实干成就梦想》读书心得
圣剑
一、善始善终,踏实做好每一天
如果一个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那么,你在同事或领导眼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增强责任和担当的意识,兑现自己的承诺,将工作彻底做到完美。只有工作从一而终,善始善终,才能得到周围同事的认可,也才可能得到企业领导的赞赏。
思想家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正确的选择有始终不断地努力,展现坚强的毅力,能够像刚开始时的状态那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那么,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取得成功。
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够有始有终,从他做的很多事情都能看出来。有的人刚开始做事时朝气蓬勃,激情澎湃,但当激情过后或者是碰到困难时,渐渐地失去了当初的热情,无法在坚持下去,只能中途放弃,前功尽弃,这样的人就不是有始有终的人。因此,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不能凭一股脑的冲动,而是要冷静思考后行事。当然能有一个好的开端,那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也要明白,良好的开端只是事情成功的一般,良好的结尾才算整个事情的结束。由此可见,任何事的成功需要“善始”,也更需要“善终”,理应坚持到最后,直到获得完美的结局。
善始善终为成功人士必备的一种素质,而这样的人总会倾尽全力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必定会得到领导的赏识,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拥有更好的前程。
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自己未来,很多人都有形形色色的设想和计划,而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有毅力、有梦想的人,肯定会选择坚持到底,直至实现自己的理想。相反,缺乏坚定信念的人,只要遇到一点困难,便会知难而退,选择主动放弃,重新制定新的计划,又重新开始,而前面的事情只得半途而废。缺乏坚持精神的人永远不可能成功,因为他们将精力都放在制定计划上,而不是如何执行好一项计划,所以根本无法做成一件完整的事情。
总之,成功过属于懂的善始善终的人,而缺乏顽强毅力的人,最终只能做成功者的陪衬。
二、少说多做,用成绩造就惊喜
很多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每天畅想着自己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但没有任何行动,成为典型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如果你想要做一名实干
者,那就得赶紧行动起来,不要因为夸夸其谈而浪费了大好时光。
我们经常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但是不懂得去欣赏就在眼前绽放的玫瑰,导致最后落得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欣赏到。在职场上,如果你想在自己的行业做出成绩,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一定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否则将一事无成。行动比语言更有效,只要行动起来,能够做到的肯定比想象的更多。
我们要随时审视自己,通过实际行动去检验自己。如果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偷懒或者是陷入空谈的误区,那说明工作出现了问题,必须要反思,并及时想出调整的对策,避免陷入只说不做的死胡同。实际上,生活当中有无数工作要去处理,不在于你对这件工作有多少评论,而在于你如何采取办法去解决它。只有说到做到,事情才能顺利解决。
实干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想出来的,而是用实际行动去执行的。只有实干,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平时学的、想的、讲的、写的变为现实;只有实干,我们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摸索规律、增长才干。生活当中,我们随处可以见到只会夸夸其谈却不知及时行动的人。虽然他们聪明能干,想法很多,但总是不见其行动。他们不是武断地认为某件事根本不可能有结果,就是说行动的时机还没有来临,总是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劳动付出才会有收获,少空谈,多做事,对你的职场乃至整个人生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学习“关键是实干苦干,稳扎稳打”心得
学习“关键是实干苦干,稳扎稳打”心得
2013年11月26日总书记在菏泽召开座谈会,同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他表示,一张蓝图绘就后,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过去确定的东西,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当然随着认识加深,不正确、考虑不到位的,也要与时俱进。关键是实干苦干,稳扎稳打,最后总会出成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实干苦干是实践宗旨的根本途径,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如今,改革的蓝图已描绘,大致方针已定,这就更需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发扬实干苦干精神,树立实干作风,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出发,稳扎稳打的做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总书记强调的“关键是实干苦干,稳扎稳打”这是中央政府的自我警告和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同时也是对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严正要求。
“关键是实干苦干,稳扎稳打”是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警示和要求。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为人民服务,关键是要落实到实干苦干上来。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早出政绩,硬上马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完全不顾人民群众的利益。贯彻落实总书记强调的“关键是实干苦干,稳扎稳打”,就是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多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做人民群众之所盼。坚持以民为本,潜心干事。把精力用在为民办实事上,把功夫用在民生项目落实上,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关键是实干苦干,稳扎稳打”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而对于改革发展的今天,面对人民群众的期待,我们必须加快发展,唯有发展才是解决我们面临所有问题的根本。但是这里所指的发展必须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为落脚点,要始终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稳扎稳打,以实干苦干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因此,落实习总书记强调的“关键是实干苦干,稳扎稳打”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不放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关键是实干苦干,稳扎稳打”是党的优良作风的体现。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的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一名优秀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表现在工作上,务实是关键。领导干部的作风扎实不扎实,责任意识强不强,干劲足不足,直接关系到一个系统、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工作的推进。落实习总书记强调的“关键是要实干苦干,稳扎稳打”,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图虚名说实话,心系群众办实事,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重实际、求实效,做到说一句,是一句,句句算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
第三篇: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之《致青年教师》
周辉
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了《致青年教师》,让我们利用暑期好好
阅读。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作者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感触很深,我想把它与我们老师共勉。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在近两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
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之于“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教师”说明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说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艺精湛的师傅,团结友好的团队。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同时,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如“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教育问题。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
教学,似乎这样的学生比以前还要多一些,特别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的就愈加明显。以前总信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常常这样为了这一棵树,却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让我为此松了一口气,我想“尽人事,顺天意”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对待“难教的学生”的准则吧。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第四篇:读书心得
读《欧也妮 葛朗台》有感
建湖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城南校区 七年级(16)班 程晨
一个人,一生中可以有很多追求,知识,名望,声誉,但追求金钱的人并不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拥有它有何意义呢?
暑假期间,我读了法国文学大师奥诺莱 德 巴尔扎克的《欧也妮 葛朗台》。巴尔扎克用他那支洞察入微的笔,准确地描写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贵族阶级日渐衰落,资产阶级日渐崛起的历史转折期。这本书的主人公——葛朗台,他视财如命,且狡诈,贪婪,吝啬。在他的世界里,金钱成了独一无二的主宰,而平日里人们所看重的亲情,爱情,友情,都成了金钱的附属品,甚至死,也要
扑向镀金十字架。但他快乐吗?他过得幸福吗?这个问题显而易见,他即使是有 无尽的财富,却还是处处想着钱,自己吝啬,对自己的家人也苛刻,对金钱的欲望使葛朗台变成了金钱的奴隶,为金钱而活着,为金钱而死,他的生活没什么幸福而言。不可否认的是,金钱是带给人动力,但生活中金钱就是全部吗?金钱能买来感情吗?庸俗的金钱和那些人类特有的感情相比,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朵废铜烂铁,破纸而已。生活中那些贪官污吏何尝不是为了金钱?他们有了官职,从老百姓身上得到了金钱,他是快乐了,而老百姓呢,贪官污吏们理解过老百姓的哭吗。相比之下,另一个主人公——欧也妮,葛朗台的女儿,比葛朗台善良的多,她渴望爱情,但她的爱情总是被金钱摧毁,一直到死,欧也妮就是金钱的牺牲品。是,欧也妮是吝啬,但她的钱都用在穷人和公共建设上了。
葛朗台老头的吝啬和对金钱的痴狂随处可见:“至于仆人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可怜的拿侬老是赤着脚,穿着破衣衫,睡在过道底下的一个昏暗的小房间。”看在20年工作的份上才忍痛割爱,下定决心,做了一件好像是件要他的命,扒他的批,喝他的血,抽他的筋的决定——送给拿侬一只旧表。虽然是一只旧表,但是拿侬还是很感动,说明了除葛朗台老头从没有过对她如此的“恩赐”除此之外,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里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凉;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6法郎;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只有五六百法郎,还一个劲地说吧钱都给女儿。
这本书,让我体验到了为了金钱,葛朗台的吝啬一生。只希望,现在的人不要把钱看得太重,自己快乐,健康就是好的指导老师:华艮霞
第五篇:读书心得
围场县先任学校
读书心得
杨大林
《我的教学生涯》这是关于中国教坛的泰斗人物——斯霞的一本书。这本书我是向学校图书管借阅的,说实话最初刚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十分感兴趣,一方面作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这与我自身的情况大相径庭;另一方面这本书已经出版二十多年了,那发黄的书页里的理论,我担心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并没太大帮助。但是随着一天天的阅读,当初的想法一点点的烟消云散,读过之后真是受益非浅。
在《我的教学生涯》一书的扉页上,诗人臧克家为斯霞题诗一首:“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她会欣赏它生长风烟。一个忘我劳动的人,她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活鲜。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 这是斯霞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她“童心母爱”的真实写照。
斯霞老师从事教学72载,包括解放前20多年和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她所走过的是一条很不平坦的道路。在旧社会里被人嘲笑、瞧不起,受尽贫苦的折磨,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曾被打压和评判,但即使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她都不悔做一名小学老师。有人说过:“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她的行为,又是什么让她身处逆境却对教育事业义无反顾?在书中我找到了这样的答案:“关于信念,斯霞自己也是说过的。‘当我在党的教育下,逐步树立了一切为着孩子的成长,一切为着祖国的未来这样的信念时,我感到我是幸福的。„„有了对所从事的工作执着的热爱,再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斯霞老师正是如此,她没有让自己的信念成为“花瓶”,而是用她的实际行动丰富了她的信念,让它看起来是有血有肉的。她用她的信念和行为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正含义。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我们的工作,就是我们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于我们的手中。人们常说:教师是红烛,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人梯,让别人踩着自己的肩头攀登辉煌;老师是艄公,把一电影批批的学生送达理想的彼岸。1
围场县先任学校
这些都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许,但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平凡。教师这个岗位是平凡的,一个人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同时也就选择了平凡和奉献,在芸芸众生中,他平凡得像银河里的一颗星,大海里的一滴水。在他的一生中,也许不会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只在真正做过教师的人,只有把自己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我的教学生涯》其中丝毫看不出理论的成份,每句话皆让人感觉出自实践的经验之谈。虽然时间离我们已有二十多年,但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这不得不让人感叹。
书中提到“只要我们立足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能积极地、愉快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使他们无拘无束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那么我们的办法也会多起来。如果我们教的学生是在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下掌握知识的。那么,是否也可以这样说,他们就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了;而我们培养的正应该是这样的学生。”也许这些理论在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二、三十年前那就是难能可贵了,不由得要赞叹斯霞老师的创新精神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此同时,更令人感觉到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反倒更像是“返朴归真”了。
斯霞老师面向全体、追求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在她在这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她那时可能还不熟悉素质教育这个名词,但她的教育、教学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她十分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对发表创见和大胆质疑的学生热情鼓励,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认识真正落实到教学之中。她的教育、教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对调皮的孩子或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她给予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她始终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她一贯反对“负担过重”“高分低能”,认为每个孩子各有所长,既要承认差异,又要善于发现特长,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小打牢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基础。
斯霞老师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做法和理念,让身处新课程改革浪潮中的我自愧不如。目前我们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地进行,正要求教师改变观念,建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理念。如今,我们再来学习斯霞老师的教学理念,便有一种新意,把斯霞老师的理念融入课改课堂中,会给我们更多的新的教学灵感。
围场县先任学校
无独有偶,再看看苏霍姆林斯《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的:“母亲和父亲打心眼里关心儿童的成功和失败,他们就逐渐懂得了尊重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门很微妙的学问。同时,在学前进行一些教学,还可以防止家长们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即认为‘只要逼得紧一些’,就能使儿童在学习上得‘五分’和‘四分’。我们力求使父母们懂得:对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违背了这一点,会给儿童带来很深的痛苦,有时候甚至摧残他的心灵。把学科成绩的评分跟道德面貌的评价等同起来,是缺乏理智地追求表面成绩(分数)的结果。我们认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归结为一条简单化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够格’。在这种奇怪的、缺乏教育学常识的观点里,没有把人看成是多种特征、品质、才能和爱好的和谐的统一体。”
苏氏也早已作古,但现在有的家长、老师竟还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数,这样的应试教育是要付出代价的,是应该屏弃的。现在经常说以人为本,但何尝是真的“以人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养人,就应该以人为本,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即便是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有些人的教育理念依旧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种功利。这种功利,让一些教师和家长忘记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试考得怎样。其实,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考个60分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退步,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会是一种大进步。总之,尊重差异,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观。
从《我的教学生涯》这本书中感悟到的东西又何止这些,只是择取其中的两点来谈谈心得。随着时间的流逝,希望泛黄的只是书页,沉淀的真知不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