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价值》读书笔记(大全)
从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爱因斯坦,但那个时候只知道他是一个物理学得很棒的人。长大后才发现,爱因斯坦不仅是物理学家,还是非常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反战人士。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句话,放到当今这个烦躁无比的时代,可能更合适不过了,我想。
如今的社会,充斥着时尚、潮流、一夜成名、更新换代等等并不怎么保持长久的东西,长久地坚守某个东西反而显得有那么一些笨拙,这一点在年轻人身上尤为突出!我们不缺梦想或追求(即使有时想做到“无欲则刚”,但海量的广告和愈演愈烈的攀比迫使你必须有些追求:成年人忙于追求房子、车子;年轻人追逐着所谓的时尚和潮流),但很多时候总少了一些对梦想的付出和坚守,多了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如同那个新闻上卖掉自己的肾脏换取ipad的男孩,也许,他可以等些年毕业后再买,如果等不及,也许可以找些勤工俭学的机会攒钱再买,可是,他无法等待,必须是此刻!现在!我想,即使,乔布斯在世,也应该不愿意看到有人为ipad疯狂到这种程度。
回到重点,我觉得我们大多数人对成功的定义已经变异了,变得与幸福无关,与价值无关,与我们年轻时曾有过的无比纯真的梦想无关,仅仅用物质化的东西就可以衡量,如多少薪水、什么牌子的车子、房子有多大等等。也因为如此,为了达到所谓的“成功”,很多人不惜投机取巧,不惜尝试根本不靠谱的运气,不惜违背自己的原则……
所以,该是时候思索一下爱因斯坦的这句话了:是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更重要,还是继续追逐那些‘成功’?在哪些方面你可以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追逐价值的过程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价值必须是通过他人来体现,像是老师的授课对于学生的知识传授,又或是敬业的乡邮员递到身处偏僻农村的老母亲手上的远方儿女的家书……而追求现在流行意义上的“成功”,则完全可以通过你自身体现,像是你日益增长的收入,步步高升的职位等等。也许有人会说,在追求 “成功”的同时,我能体现价值。
然而对此观点,我有所保留。我相信有些人可以做到这样完美的结合,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然而,更多的人将更多的集中精力于获得“成功”,忽略了自身本可以体现的更多的价值,与他人,与社会。
最后,如果你决定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你要付出一些耐心,因为,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往往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它需要你点点滴滴的付出和积累,甚至要设想可能根本无人知晓你所做的一切,也就是耐得住寂寞。
同时,我也真诚的希望,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成功体现更多的价值。因为我深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热忱的心,只是需要去发现,去尝试,去拓宽……
第二篇:读书笔记—人的潜能和价值
人 的 潜
一、目录
第一部分早期理论能 和 价 值
——读书笔记
世界观的类型及其在形而上学体系内的展开 价值的等级 心理生活的社会方面 人生的各阶段
二、精彩摘抄
一般说来,当世界观被用来解答生活之谜的时候,它们都遵循着同样的结构。一个结构往往是各种思想的混合物!在结构内部,宇宙的重要和意义的问题都在宏观的基础上作出定论,并从结构中推论出生活理想、至善和最高行为淮则。这个结构是由一 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所决定的,按照这种心理状态,对事物和歼埯 的评价是喜欢还是讨厌,是满足还是憎恶,是同意还是不同意都是建立在人生真实的概念基础上的反过来说,这种对生活的 估价是意志决定论的基础。我们在生活中要经历意识的三个阶段(从宏观到评价,再到意志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 心理存在的独特性。也就是说,在交互感应中基础一直在发挥作 用:(已经存在于我们态度之中的)关系使我们形成对于对象的判断,决定我们的快感,并指引我们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这些失系决定了不同层次的确立,因此构成了整个体系,即结构。在 这个结构中,灵魂无孔不入的影响终于得到了表现。这个复合体 以其最简单的形式出现在抒情诗中。它是一种境遇,一首感情的 变奏曲,和经常由此而来的一种欲望、追求和衧动。每一种羌系 都引向一种形态,其中重复出现的态度是有结构地结合往一起 的。世界观也以同样的标志趋向于一律性,使心理生活的结构得 以表现。基础常常是宏观的;它起源于我们可知觉的行为,后者 本身遵循着认识阶段的不变法则。首先,我们观察了我们内部的 事变和外部的物体。然后,我们依靠思维的初步运筹,强调了真 实的基本关系,以此说明我们的观察。一且这些观察被隐没,我们就在观念的_海中勾画出它的轮廓丼进行分类,使它们超脱 偶然性。在这些预备阶段,精神获得了稳定性和6由,但只是在 判断和概念的范畴里,它才取得了对现实的支配。在这个范畴中,人们终于对真实的联系和本质有了适当的和一致的理解。当 —个世界观完全展开以后,这个过程就有规律地在认识现实的这 些阶段里开始了。在一个典型认识的基础上有一个典型的行为,而这也是要按不变的法则经过类似的阶段形成的。当我们意识到 自我的时候,就能最大限度地享有存在;我们把周围的物体和人 标上某种有效的价值,因为它们使我们的存在变得更如丰富且有 意义。于是,我们就按它们的预期影响(有用或是有害)决定它 们的价值,并在'衡量它们的时候,寻找一个绝对的衡置标准。这 样,条件、人和物体在与整个真实的联系中就变得重要起来,而 整个真实本身也变得富有意义。当我们经历了所有这些心理阶段 时,世界观结构中的第二个层次就建立起来了,宏观就成了充分 评价生活和理解世界的基础。心理生活同样遵循着某种法则,评 价生活和理解宇宙导向我们意识的更高一级,或者说另一层次,如果我们愿意这祥做的话。在这里我们发现了理想、至善和最高 准则。世界观在所有这些范畴中获得了实践的能量一一即它看透 生活、外部世界和我们的灵魂本身U在这一阶段,世界观变得有 创造性,能形成或改造性格。但就连世界观的这个最高层次也得 经受各种阶段的变化。从瞬间的意图,奋斗和倾向发展出旨在把 概念转化成现实的永久目标e这里也决定了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目标的抉择,迖标方法的挑选,以及最后把所有目标系统化,使 之成力我们实践行为的最高准则一一一种生活的全面计划,一种 至善和最高的行动准则,一种塑造个人和社会生活的理想。
三、心得体会
本次读了人的潜能与价值,想将其中的一些观点分享一下。这是一本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关“人的潜能和价值”讨论的论文集。主要选录了马斯洛关人心理学价值观点的文章。作为人本心理学现在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心理治疗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的文章也有大量选录。另外还有心理分析社会学派代表人物弗洛姆,机体论或整体论学说的代表人物哥尔德斯坦等人的论文。回到了以前写读后感的感觉,不去理会个别难缠的概念,反倒领略不少趣味。马斯洛在致力于研究真正健康的、高度发展和成熟的、自我实现的人时,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没受过教育的家庭妇女却是奇妙的厨师、母亲、妻子和主妇,花很少的钱让自己的家十分美好。她做的饭菜堪比盛宴,她在台布、餐具、玻璃器皿和家具上的情趣总是别出心裁。她在家务的领域,全是独到的、新颖的、精巧的、出乎意料的、富有创造性。马斯洛说,“我从她那里以及像她一样的其他人那里学到:第一流的汤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他的意思是,创造力,不专属于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科学家或发明家,创造力是出生时就被赋予所有人的、或大多数人的潜能。这些固有的基本特性,由于人适应社会上存在的文化,就被掩盖、或被抑制而大多丧失了。做自我实现的人,就是要重新激活或找回这种潜能。而奥托则说,“据我最近估计,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百分之四。”可能吗?怕你不信,奥托启发说:你也许记得你的金色童年。当你走出房门,空气是何等的新鲜,万物的颜色是何等的灿烂!你也许有如此体会,父母走进屋子,一言未发,然而你已经预感到他们将说什么,什么事情将会发生。这种感觉的能力到我们成年后就逐步消失了。在未开化的部落中,在新近对自主神经系统的科学研究中,都能找到人类潜在能力的证明。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思维能力的很小一部分。这又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生活在经验之中,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粘住”或“冻僵”了不少的人。陈规旧习阻止我们接受新体验。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能力,挖掘更大的潜力,就要敢于接受新挑战,让新的经验和信息输入,“重新写你的历史”。
美国著名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人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动物”。他第一个提出著名的人生需求理论。马斯洛去世后,他的学生根据他的最新 研究观点补充了求知、求美、天人合一境界三种需求。
马斯洛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人的需求是有规律的,是分层次的,而且一般是在低级需求满足后,就会自动上升到新的更高级需求。低级需求在金字塔底层,如生 理需求、安全需求。低级需求是有限的,其满足是指向自我的。而友爱、尊重、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则是无限的,而且必须通过满足他人、公众和社会的需求才能实 现。自我实现这一高级需求不仅建立在生理、安全、归属、尊重等基本需求满足的基本上,更以“求知”为前提,以“求美”为过程。当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 界时,能够拥有顶峰体验,即一种人与宇宙合而为一的感受,人在此时有一种复归自然或与自然合一的欢乐情绪。
人出生后的第一个需求是什么?是对氧气的需求,吃喝是其次。生理就是对氧气、水、食物、休息、的需求,长大后还有对性的需求。
第二层次的需求是对安全的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安全,即不愿身体受到威胁、受到伤害;另一种是心理上的安全很多人害怕失业,担心生活没有保障,缺少安全感,就是心理上的不安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是较低层次的基本需求。第三层次是对友爱和个归属的需求。人属于群居动物,难以忍受孤独。对企业而言,强大的企业文化能把员工凝聚在一起。如果企业文化不够强大,企业里就会出现很多的非正式小团体。第四层次是受尊敬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
第五层次是求知的需求。人有着要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欲望。人不但要做事,还要弄明白为什么要区确凿;如果结果不好,原因是什么,到底怎样去做等等
第六层次是求美的需求。人不但要做事,还要做得漂亮和完美。求美的需求不仅是把头梳理整齐,脸上化些妆等这些表层的需求,还有更深层的需求。比如,一个画 家希望别人看了他的画以后,情不自禁要问:“这是谁的画?太传神了,太好看了!”一个作曲家希望别人听完他作的曲子之后问:“这是谁的曲子?这么好听,简 直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个建筑设计师希望别人看到自己设计的高楼大厦时说:“啊!真是经典之作!”每一个员工也是如此,当他完成一项工作后,希望他的 上级和同事对他的工作成果给予认可,并欣赏他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七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是指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自我实现就是把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我认为我能干得更好,我认为我能干得更出色。
第八层次需求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何谓“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指的是认识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去做事。唯其如此才能 从心所欲、不逾矩。“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同老子形容大地,大地养育万物但不据为己有,不为己生、不为己灭,天地之所以长久。一个真正能够吸引人才的企业,它一定是为了员工和社会发展的企业,而不仅仅是为了老板自己发展的企业。
因此,“天人合一”的最高需求必使自我实现遵循“满足社会需求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这一客观规律。
顶尖潜能学家安东尼•罗宾说的好:“更好地发挥潜能和你的价值观是分不开的。许多人牺牲自己的价值观,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就是他们不能发挥他们潜能的原因。”该做老师的人做了企业家,该做企业家的人却跑去当老师;该做管理员的跑去做推销员,该做律师的跑去当医生,应该做医生的却自己创业做老板——这种入错行的人太多了。他们注定要失败,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能激发潜能的生活。马斯洛说过:“音乐家作曲,画家作画,诗人写诗,如此方能心安理得。”每个复杂的体系,不论它是一部机器,或是一台电脑,其各部分的结构都得协调一致,相互支持,方能达成最佳的运作;如果各行其是,没多久便会停机。
人类也不例外。我们的行为若无法与内心最重要的愿望相符,那么便会在内心产生对立,成功也就遥遥无期了,更甭谈什么发挥潜能了。如果一个人正在追求某件东西,但在内心里却与是非黑白的信念相冲突,那他就会陷于内心混乱的地步。我们若想发挥潜能,若想能改变、成长、兴盛,就得清楚自己以及他人的法则,同时确实知道衡量成败的标准。否则,我们只是个富有的乞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在具体的观点上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共识:人有能力创造出一个对整个人类以及每个人说来是更好的世界。《人的潜能和价值》,意在激发读者自觉发掘自己的潜能,攀越生命的高峰。该书内容丰富,与其他心理学著作相比,语言也不算晦涩。细读一遍,犹如做一次心理保健。写到此,自己感觉到庄严,同时更感受到心底深处的悲哀,我又挖掘了自己多少的潜能呢?我的价值又是在很好的实现吗?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希望能和大家共勉。
第三篇:人的潜能和价值读书笔记一(推荐)
《人的潜能和价值》 读书笔记
马斯洛
2015/10/17
章节结构
第一部分早期理论
世界观的类型及其在形而上学体系内的展开 价值的等级 人生的各阶段
摘要
本部分主要讲解了一些早期理论,从生活、人生、生活之迷讲到世界观形成的法则、世界观的结构及世界观的多样化;从个人价值准则、社会价值准则、创造力和价值准则来讲价值的等级;从群体生活的需要、安全和适应、社会情感描述了心理活动的社会方面;还讲了人生的各阶段,包括童年期的意识发生、青年期的二元阶段、中年期的转变阶段、老年期的照亮自身。
心得体会
每个人每天观察到的东西都不同,对于相同的事物每个人也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个人独特的生活就够成了每个人独特的世界。对生活的反思形成了我们的生活经验,从宏观到评价,渐渐形成每个人不同的意志,但是我们往往很难认清自己,实现自我。
马斯洛在致力于研究真正健康的、高度发展和成熟的、自我实现的人时,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没受过教育的家庭妇女却是奇妙的厨师、母亲、妻子和主妇,花很少的钱让自己的家十分美好。她做的饭菜堪比盛宴,她在台布、餐具、玻璃器皿和家具上的情趣总是别出心裁。她在家务的领域,全是独到的、新颖的、精巧的、出乎意料的、富有创造性。马斯洛说,“我从她那里以及像她一样的其他人那里学到:第一流的汤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他的意思是,创造力,不专属于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科学家或发明家,创造力是出生时就被赋予所有人的、或大多数人的潜能。这些固有的基本特性,由于人适应社会上存在的文化,就被掩盖、或被抑制而大多丧失了。做自我实现的人,就是要重新激活或找回这种潜能。我们的行为若无法与内心最重要的愿望相符,那么便会在内心产生对立,成功也就遥遥无期了,更甭谈什么发挥潜能了。如果一个人正在追求某件东西,但在内心里却与是非黑白的信念相冲突,那他就会陷于内心混乱的地步。我们若想发挥潜能,若想能改变、成长、兴盛,就得清楚自己以及他人的法则,同时确实知道衡量成败的标准。否则,我们只是个富有的乞丐。
最常见的使人沮丧的情景是一个人不能根据其选择或意愿而成为他自己;但最令人绝望的则是“他不得不选择做一个并非自己本身的人”。另一方面,“与绝望相反的情景就是一个人能够自由地真正成为他自己,”而这种自由选择正是人的最高责任。
所谓变成自己,就是要去发现存在于不断变幻的经验中的模式,或内在秩序,而不是把经验纳入某种轨道,变成某种伪装或面目全非的结构。“变成自己”的意思就是去发现存在于自己的感觉和反应中的统一与和谐。真正的自我应该在一个人自己的经验中自然而然地找到,而不是强加。
写到此,自己感觉到庄严,同时更感受到心底深处的悲哀,我又挖掘了自己多少的潜能呢?我的价值又是在很好的实现吗?我怎样才能接触到隐藏在表面行为下面的真正的我?我如何才能真正变成我自己?”
由于社会的复杂性,我们周围总有些能息事宁人的和事佬,他们就像能平息海浪的油一样。无论是在朋友们的聚会时,还是在其他什么场合,总能帮助把事情搞得顺顺当当的。有时,他们可能连自己也感到惊讶地提出与自我真实想法完全相反的意见,因为他们注意到如果不这么做,负责的人就会很不高兴。很多人都抛弃了自己的本身思维,戴着面具、穿着伪装!将原来的自己都遮掩完了,独自照镜子时都不曾取下面具、脱掉外套。久了,忘记了这外壳这的自己。所以很多人会感慨:我从来没有诚实地成为我自己,我也从来不清楚我自己究竟是什么,我只不过一直在扮演某个虚假的角色。我们几乎都带上了面具去与人相处,要认清自我就得从面具后面走出来。我们要自己给自己安全感,并创造一种自由气氛,使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感受和存在感到无拘无束,爱怎样就怎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变得愈来愈接近它真正的自己。花开,花落;潮涨,潮退;春秋交替,冬夏往复。大自然的轮回使人惊叹!不因为别的,只因它懂得回到原点,从零开始。失败与成功,无时不刻不在我们的生命中穿梭着,因为它在任何时候都会是人生的主旋律。时间逃了,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走吗。不,而是让自己更加坚定,用自己仅剩的生命去为世界服务。
人的一生一定要用美妙的音符来谱写,你一生的时光不能白白地浪费。“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花落下,明年可能还有春天,可是,人死去,永远也看不到这蔚蓝的天。过去的都过去了,来的也要来了,对于过去我们不能再回去,回忆也只是你挣脱不开的枷锁,只是一种无用的做法,不如自己对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吧。各种的想法只要你肯实践,你真的珍惜,时间会帮助你,终有一天,你会看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用过电脑的人都知道,电脑装上windows系统和必要的软件后便可以运行了,这就是它的“原点”,即最真的自我。在其使用过程中,要下载驱程,储存文件;用久了,还会出现漏洞,积聚垃圾,感染病毒。电脑因此会遭到攻击,而且运行得越来越慢,甚至死机。我们不得不整理磁盘,删除插件,卸载驱程,缀打补丁,清理垃圾,隔离或查杀病毒,优化或更新软件,还原或重装系统,甚至对电脑硬盘进行格式化。这就是所谓的“回到最初的自我”,其目的无非是让电脑恢复到初始状态或者正常状态,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自然、人类和社会的系统也会出现漏洞、积聚垃圾、感染病毒,也会遭受攻击,运行缓慢甚至死机,也必须“回到原点”,即亦必须进行整理、删除、卸载、清理、隔离、查杀、优化、更新、还原、重装,甚至格式化等一系列的操作。不过,让电脑“回到原点”轻而易举、简单快捷,并且可以完全彻底。而让自然、人类和社会“回到原点”则曲折艰难、复杂漫长,并且无法完全彻底。
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发展必须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意思是说,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对原点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变革,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回到原点”就是这种规律和过程的体现。“人之初,性本善”。呱呱坠地的婴儿是一张白纸,他的脑袋几乎一片真空,多么圣洁,多么单纯。可惜人绝不可能钻回到妈妈的子宫里,人类也几乎不可能“返璞归真”到茹毛饮血、野蛮愚昧的原始社会。自然、人类和社会绝不可能回复到那亘古邈远的象征着出发点、原生态的“原点”上去。然而,我们可以追求自然的生态平衡,可以追求人类的身心健康、正直善良、纯洁高尚,可以追求社会的安泰和谐、公平正义、清明廉洁,可以追求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均等中庸、平衡稳定。
只要我们给自然、人类和社会这台“庞大的电脑”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以增强它识别排查、抵御消灭病毒的能力,并且及时增加补丁、清理垃圾、查杀病毒,它就能保持或恢复“原点”上某些初始状态和基本功能,重新稳定下来,就能正常运转而不死机。这需要眼光、勇气、决心、魄力和斗志。
人活着,本来就不容易。不必压抑,谁都有难言的情绪;不要刻意,谁都有得不到的情意。想哭时就任意流泪,释放心底的委屈;想笑时就尽情发挥,展示最真的美丽。懂你的人,自然懂你所有的心绪;不懂的人,没必要伪装你的样子。做回最真的自己,活着才不会累;做好最真的自己,即使不完美,也是最美!
坚持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明白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少理会别人的流言,保持阳光心态和属于你的梦想,要有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每天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感到活着的价值,用心品位一切美好的东西,最终才能实现自我。
第四篇: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读书笔记
《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读书笔记
11307090048 葛明星
《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是英国学者彼得·斯坦和约翰·香德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作品。在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上层建筑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本书在行文中引用了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学者的理论,同时贯穿以大量的案例,使得全书具有了实证主义的色彩。当时世界处于冷战的对峙状态,东西方文化、社会的交流十分有限,彼此也相互敌视与孤立。也许有此类原因,本书介绍的是完完全全的西方法律价值,其中没有涉及任何东方法律文化的内容,也使得我们缺少了一个对比的视角来全面的看待西方的法律价值。
本书作者在立足于对西方社会的法律运作的情况的考察的基础上,进而层层剖析出法律价值在社会运行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在各种基本价值互相冲突的情况下该如何对之加以权衡的问题。西欧的法律,部分源自罗马法,部分源自日耳曼习惯法,作者把一些基本价值的理论,从希腊到罗马法为我们揭开历史的源头,然后把近几个世纪的西方法学家的理论加以罗列和对比,从而展现出理论发展的整个历程,最耐人寻味的是以大量的实例来为我们解释在现代西方社会中法律的地位以及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法的价值有这么几层含义:法促进那些价值;法本身有哪些价值;在不同类价值之间或同类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法根据什么标准来对它们进行评价。本书也无形当中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分别体现在溯及法律的历史与发展历程和人们对于法律的期待,立法的程序与标准,以及法律困境中。法律的终极价值是法律所追求的人的终极关怀,亦即有关人的本性或生命意义的价值。而我们所看到的法律价值就是这些终极价值在当时当代的表现。本书开篇即提出西方社会的核心的法律价值:秩序,公平,个人自由。“这三个基本价值都不可缺少,而且,三者之间的平衡十分微妙。人们都希望法律能够保障社会秩序,但人们同时还希望法律能促进公平。另外人们还希望,法律保护自己不受过分热心的政府和对政府百依百顺的立法机构的妨碍。”①此后各章节即是对这些基本价值的解释与论述。
法律理论家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描述了法律能够在什么程度上实现社会秩序、公平、个人自由这些基本的价值。②法学学者百家争鸣,有的倾向于法律与秩序联系在一起,有的倾向于法律是基于公平来调整社会关系的,还有将法律与道义相联系,但是所有这些只是对于法律基本价值的不同倾向而已,他们认同三个基本价值的地位,只是对它们的定位有所区别。这些争论也引领着西方法律社会稳定正常的发展。①
②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许张润,舒国滢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2 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许张润,舒国滢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40-41
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来介绍这些价值在古代的发源以及在近代的发展,这无非是告诉我们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有着牢固的社会基础,植根于西欧两千多年的社会历史当中;西欧社会经历了各种政治经济形态,但是不管人们与社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些价值作为一种法律意识已经深入人心,这也是塑造今天西方法治架构的重要因素。
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中体现着法律的价值,法律价值无处不在,书中提到个人自由的价值观念即在生命权,隐私权,财产权等多方面都可以表现得出来。法庭对于社会案件的思考很多是基于对事实的价值判断,例如在财产权中公共财产与私人财产的区分,市场中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取舍,道义上的义务与合理的期望的比较。法律价值已经成为人们判断社会的重要标准。
本书同时把个人隐私权和财产权也作为一项价值进行思考,其实这也可看做是三大法律价值的延伸和体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法律价值的冲突:隐私范围该如何确定,有些是在传统上界定比较模糊的;国家对经济的干涉是不是对私有财产的干涉;等等。我们可以建立相关的制度和机构来面对这些,但是当这些价值冲突出现的时候不是单方面的决定就可以平息的,单方面的声称权利也是没有价值的。
最重要的是这些法律价值的实现,法律价值的维护有具体的法律规则,当规则已不能完美的解释问题时,还有适用范围更广的法律原则,最后还可以诉诸事物的本质。正如书中所说,“如果无法适用辅助标准,也无法找到可以适用的有利原则,那么,法律专家们将求助于大陆国家所谓的“事物本质”来适应特定案件的具体情况。”①当法律面临困境,人们还可以采用诸如衡平法这样的妥协性的折中的手段。不仅如此,正确的法律应当有合理的程序来运用,合理的程序是法律的以正当运用的基础。另外,在法律价值实现过程中法官是具有自由裁量权的关键砝码,法官依据成文法和判例在现有的社会司法架构下对已有的社会冲突做出自己的判断,又因为法官是保守的,法律也因此具有了虚构和连续性。法庭对案件的认定,不仅是只依靠法律内容,还会受到诸如人性,道义,宗教,政治形势,经济理论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是不管怎么样,法律所涉及的是人类的外部表现和活动,通常它对人类的内心动机不感兴趣。②现今,西方法律体系继续发展有赖于公众对于法律信任的保持,更有赖于立法者和法官们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适当地综合西方法律传统中各种价值的能力。
为了得到普遍的尊重和遵守,法律要求社会成员的道德信仰具有最低限度的一致性。法律的根基在于人民观念的普遍一致,这种一致即是说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明显,并且人们有发表自己看法的自由,并不要求人们的看法都一样。这种一致性使得法律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才能在社会历史的变革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一致性的获得有赖于法律对价值的追求。③
在西方存在着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两大法系,虽然这两大法系在发展过程中彼此独立,①
②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许张润,舒国滢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149 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许张润,舒国滢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5 ③胡钰:《<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之书评》【J】.《法制与经济》2007年第11期:第141页
但在很多领域中这两大法系都具有相同的法律基本价值观念。秩序,公平和个人自由是两大法律体系都推崇的最高价值,两大法系的差别在于形式和方法论,但他们所针对的对象和价值目标有很大的相似性。笔者认为,法律价值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仅是由于立法者的制造和法院案例的实践,最根本的是来源于西方的人文社会基础。本书亦名为《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社会的架构与主流思想深刻地影响着这个社会的上层架构——法律价值。法律的制定与施行显然也与各种社会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法律的作用也会因社会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书中列举了法律与伙伴型关系、法律与契约型关系、法律与权力型关系、法律与冲突型关系的不同社会关系中的法律的表现。
作为一个研究者,也许我们对西方社会法律价值展现给我们的表面表现得很能够理解,但是当我们真正深入研究他们的社会,就会不可思议地发现在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这些价值。中西法律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法律,在立法思想、制度安排、基本概念上都有差异。造成了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中西方国家的形成方式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社会结构不同,文化传统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法律的发展演变过程不同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真正理解西方社会这些法律价值还需要我们真正理解他们的社会,充分的把握西方社会的文化,历史,政治形态,经济形式,思维方式等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的法律价值。
第五篇:《活着的价值——邂逅霍金》读书笔记
无论是一个正常人还是残疾人,只要活着,只要还有生命,他都应该有自己活着的价值。
霍金是个残疾人,但他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气质和聪明,却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和认同,它是伟大的,是独特的伟大,是超常的伟大。
宇宙无限,生命有限,一个人的生命对于整个宇宙来说比不上弹指一瞬,人生是短暂的,人总要面临死亡,这是恒古不变的规则,用这种角度看待生命难免有些悲观,若是换个角度,把短暂的生命看作是宇宙赋予每个人的一次机遇,一次能够名垂青史,创造永恒的机遇,那也许会更珍视生命,这便是活着的价值。
霍金曾遭遇及其罕见的疾病,若他以消极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不幸,他必然不会像现在这样得到举世的尊重和敬仰,而那疾病必然会毁掉他的才华,他的聪明,甚至他的一生,但他并没有答应病魔对他这么做。霍金人残智不残,人毁志不毁,他踩在病魔身上顽强地存活下来,为人类做出杰出了的贡献。这是霍金活着的价值,是别人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原由。
霍金的成就对于所有生理上缺陷的人来说是一种激励,对于正常人来说更是一种巨大的鼓舞,他坚强的毅力使其得到许多的人文关怀,使其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着不平凡,使他如此幸运。
作为身体健全的人,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这个世界贡献,没有理由逃避生存的责任,更没有理由不体现自己活着的价值,即使是细微的,不起眼的贡献,那也是一种价值。
只要还有生命,只要还活在这世上,就有创造人生价值的权利,同时也拥有得到人文关怀的权利,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世界添光加彩。
像霍金那样,用短暂的生命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吧!任何一个人都有活着的价值,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受到尊重,生存的价值等待我们去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