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政府经济复习单选题及答案
A
1.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我国设立五级政府预算。3.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合组织范本的规定,下面那一项不是确定居民身份判断规则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
4.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的话,增值税属于流转税类 B
1.部门预算的分类基础是按部门分类 2.部门预算下预算的调整的审批权在财政部3.BOT的全称是build-operate-transfer
C财政投融资与商业投融资的区别不包括结果的非盈利性D
1.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B
2.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缓和需求不足的作用。
3.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名义增长,实际减少
4.当政府收入增长率大于通货膨胀率时,政府名义收入会增长 5.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是按预算组织形式划分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
6.对具有拥挤成本,或资源稀缺,需要抑制消费,防止浪费的公共物品,可按定价B和C均可
F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等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国务院 G
1.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2.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布坎南 3.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政府决策
4.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
5.公债负担率是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 6.公共定价的对象是准公共物品
7.公共物品的提供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的一种现象是搭便车现象
8.公共选择的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9.公共事业支出是一种购买性支出
10.改革开放后,我国与1981年恢复国内公债的发行。11.国际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12.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是免除双重征税 13.国有资产收益的获得是凭借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14.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剩余产品价值
15.国家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种区别的主要标志是课税对象
H划归中央税的是税源集中,收入规模较大的税种 J
1.经立法机关审核批准后,政府预算就具有法律性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产出变化不确定,利率下降K
1.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产出增加,利率变化方向不确定
3.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划分依据是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划分
4.跨国纳税人偷税.逃税最常见的手段是转让定价 M
1.目前我国企业亏损补贴处理的方式是收入退库
2.目前在环境保护领域应用最广泛.最典型的外部效应的治理方法是庇古税和庇古补贴
3.目前世界上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中,大部分采用了社会保障税的形式。N
1.能较好地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的税率是累进税率2.纳税期限是税收固定性的重要体现。S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2.市场的不完整性使得市场需要政府干预,比较典型的市场有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
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种主动行为。4.社会保险不包括汽车保险 5.社会保险的特性包括强制性
6.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不包括现收后付式
7.社会保障与一般家庭自我保障不同之处不包括保障的功能 W
1.外部正效应指的是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3.外部效应存在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两种,庇古认为解决这两种外部效应的方法是罚款或收税4.我国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税的 是消费税5.我国现行企业所税的税率是比例税率
6.我国于1998年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7.我国在对外已经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列入协定的适用税种主要所得税
8.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9.我们通常所说的“帕累托效率”,根据经济学原理,应该是指市场处在完全竞争的状态下。
10.我们大致可以认为,亚当·斯密以后,政府经济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X
1.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皮衣
2.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排污权交易3.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4.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公路5.下列部门中属于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业
6.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特征的是社会保障是一种精神保障
7.下列税种属于直接税的是所得税
8.下列描述中不是基数预算缺陷的是对所有的收支都进行审核,是一项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 9.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货币供给量的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10.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的是增值税
下列商品中税负较易转嫁的是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商品11.下列事项中不属于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内容的是国有企业核算
12.下列各个政策目标中,货币政策侧重的是物价稳定 13.下列行为不属于外部效应的是政府腐败行为 14.下列行为具有生产的外部经济性特征的是兴修水利 15.下列行为具有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的是公共场所吸烟 16.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的有个人生活用品
17.下列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不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的是微软的office系统
18.下列经济学家中,不认为公共物品因为市场失灵的存在必须由政府进行配置的是科斯
19.下列不属于公共选择中的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的是可以克服“免费搭车”的现象
20.下列部门中属于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业
现代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英国
21.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 Y
1.隐性债务是指没有反映在政府预算帐面上的债务 2.一般来说,下列产品不属于公共物品的是火车票
3.1998年以来我们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国债投资项目大约有70%的资金投向了中西部。这是典型的更注重社会公平的政府经济决策。
4.有些支出项目,如政治.国防等,其成本容易计算,但绩效难以衡量,这时的政府支出绩效往往采取最低费用选择法5.与初等教育相比,高等教育的外溢效应较不显著 Z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政府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调节社会分配状况 5.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6.政府应承担的科技支出范围应限制在政府财政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
7.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部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8.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9.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增长趋势。
10.政府收入的源泉是社会总价值中剩余产品价值部分。11.政府债务收入是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收入。
12.政府收取行政规费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国家有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13.政府经济学中,外部效应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市场行为14.政府采购的特点不包括采购目的的盈利性 15.最早研究外部效应的经济学家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 16.在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各项方法中,最彻底的方法是免税法
17.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选择性政策工具的是消费者信用控制
18.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交易信息的充分性是开展充分竞争.公平竞争,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的重要前提。19.在政府经济活动领域,大部分的决策通过政治程序进行的。
20.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这主要是指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
21.在我们国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反映了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分割性
22.在政府预算发展史上,最早提出并推行绩效预算的是美国胡佛委员会
23.在不突破预算支出总额的前提下,预算科目间进行经费调剂的情况是经费流用
24.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免费搭车的问题25.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26.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大于一般贴现率
27.债务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的技术,它不包括那个环节风险分类
28.造成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原因是税收管辖权的冲突29.著名的经济学家科斯的“灯塔”理论从经验的角度论述了公共物品也可以由私人提供
30.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31.中国目前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存在着过于单一问题。
第二篇:【改】电大政府经济学单选题
单选
1.2.3.4.5.6.7.8.9.10.11.12.13.14.a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增值税属于(流转税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我国设立(C、五)级政府预算。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D、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D、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合组织范本的规定,下面那一项不是确定居民身份判断规则(A、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b部门预算的分类基础是(D、按部门分类)。部门预算下预算的调整的审批权在(C、财政部)。c财政补贴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的不同之处有(D、对价格影响方式相同)。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是按(A、按预算组织形式划分)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单项选择题 d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A、缓和需求不足)的作用。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C、名义增长,实际减少)对具有拥挤成本,或资源稀缺,需要抑制消费,防止浪费的公共物品,可按(D、B二部定价法和C高峰负荷定价法均可)定价。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
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B、B)。
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f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等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C、国务院)。g改革开放后,我国于(B、1981)年恢复国内公债的发行。公共定价的对象是(C、准公共物品)。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D、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B、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A、政府决策)。公债负担率是指(C、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国际税收的本质是(B、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是(免除双重征税)。国家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种区别的主要标志是(A、课税对象)。国有资产收益的获得是凭借(B、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D、剩余产品价值)。j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C、产出变化不确定,利率下降)。经立法机关审核批准后,政府预算就具有(A、法律性)。k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跨国纳税人偷税、逃税最常见的手段是(C、转让定价)。跨国纳税人偷税、逃税最常见的手段是(转让定价)。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划分依据是(A、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划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D、产出增加,利率变化方向不确定)。m目前我国企业亏损补贴处理的方式是(A、收入退库)。n纳税期限是税收(B、固定性)的重要体现。纳税期限是税收(固定性)的重要体现。能较好地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的税率是(C、累进税率)。s社会保障与一般家庭自我保障不同之处不包括(D、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与一般家庭自我保障不同之处不包括(D、保障的功能)。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种(D、主动)行为。w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我国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税的是(B、消费税)。我国现行企业所税的税率是(A、比例税率)。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是(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我国于(B、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我国在对外已经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列入协定的适用税种主要有(C、所得税)。x下列部门中属于政府收入主要来源的是(B、工业)。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货币供给量的是(B、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下列各个政策目标中,货币政策侧重的是(物价稳定)。下列描述中不是基数预算缺陷的是(D、对所有的收支都进行审核,是一项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特征的是(社会保障是一种精神保障)。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下列商品中税负较易转嫁的是(A、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商品)。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皮衣)。下列事项中不属于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内容的是(C、国有企业核算)。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的是(A、增值税)。下列税种属于直接税的是(D、所得税)。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A、公路)。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C、排污权交易)。现代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A、英国)。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D、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D、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y隐性债务是指(A、没有反映在政府预算帐面上的债务)。z在不突破预算支出总额的前提下,预算科目间进行经费调剂的情况是(经费流用)。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免费搭车的问题)。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C、大于一般贴现率)。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选择性政策工具的是(消费者信用控制)。在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各项方法中,最彻底的方法是(D、免税法)。在政府预算发展史上,最早提出并推行绩效预算的是(A、美国胡佛委员会)。造成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原因是(B、税收管辖权的冲突)。造成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原因是(税收管辖权的冲突)。债务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的技术,它不包括那个环节(B、风险分类)。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C、部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社会公共权力)。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政府)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政府收取行政规费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国家有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政府收入的源泉是社会总价值中的(D、剩余产品价值)部分。政府应承担的科技支出范围应限制在(A、政府财政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C、调节社会分配状况)。政府债务收入是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B、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收入。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B、增长)趋势。
第三篇:统计学复习单选题答案
1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总体是(B)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2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是(A)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3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参数是(D)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4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C)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5为了调查某学校的购书费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C)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C.分层抽样
D.系统抽样 6为了调查某学校的购书费支出,从全校抽取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C.分层抽样
D.系统抽样 7为了调查某学校的购书费支出,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D)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C.分层抽样
D.系统抽样 8为了解女性对某种化妆品的购买意愿,调查者在街头随意拦截部分女性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C)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C.方便抽样
D.自愿抽样
9研究人员根据对研究对象的了解有目的选择一些单位作为样本,这种调查方式是
(A)
A.判断抽样
B.分层抽样C.方便抽样
D.自愿抽样 10下面的哪种调查方法的结果不能用于对总体有关参数进行估计(D)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判断抽样
1如果要收集某一特定群体的有关资料,适宜采用的调查方式是(C)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C.滚雪球抽样
D.判断抽样 2下面哪种抽样方式属于非概率抽样(D)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C.分层抽样
D.滚雪球抽样
3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将问卷发给就餐者,填写后再收上来。他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属于(A)
A.自填式问卷调查
B.面访式问卷调查C.实验调查
D.观察式调查 4为了了解居民对小区物业服务的意见和看法,管理人员随机抽取了50户居民,上门通过问卷进行调查。这种数据收集方法称为(B)
A.自填式问卷调查
B.面访式问卷调查C.实验调查
D.观察式调查 5如果一个样本因人故意操纵而出现偏差,这种误差属于(B)
A.抽样误差
B.非抽样误差C.设计误差
D.实验误差 6某居民小区为了解住户对物业服务的看法,准备采取抽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物业管理部门利用最初的居民户登记名单进行抽样。但现在的小区中,原有的一些居民已经搬走,同时有些新入住的居民户。这种调查产生的误差属于(B)A.随机误差
B.抽样框误差C.回答误差
D.无回答误差
7某居民小区为了解住户对物业服务的看法,准备采取抽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物业管理部门利用居民登记名单进行抽样。但现在的小区中,原有的一些居民已经搬走没有回答问题。这种调查产生的误差属于(D)
A.随机误差
B.抽样框误差C.回答误差
D.无回答误差
8某居民小区的物业管理者怀疑有些居民户有偷电行为。为了了解住户的每月用电情况,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对部分居民户进行调查。发现有些居民户有虚报或瞒报的情况。这种调查产生的误差属于(A)
A.有意识误
B.抽样框误差C.回答误差
D.无回答误差
9某居民小区的物业管理者怀疑有些居民户有偷电行为。为了解住户的每月用电情况,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对部分居民户进行调查。发现调查员在登记电表数时有抄错的数据。这种调查产生的误差属于(C)
A.有意识误差
B.抽样框误差C.调查员误差
D.无回答误差 1.落在某一特定类型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A)
A.频数
B.频率
C.频数分布表
D.累积频数 2.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C)
A.频数
B.频率
C.比例
D.比率
3.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D)
A.频数
B.频率
C.比例
D.比率
4.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B)
A.频数
B.百分数
C.比例
D.比率
5.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B)
A.条形图
B.饼图
C.雷达图
D.直方图
6.下面的哪一个图形适合于比较研究两个或多个样本或总体的结构性问题(A)A.环形图
B.饼图
C.直方图
D.茎叶图
7.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称为(B)
A.单变量值分组B.组距分组C.等距分组D.连续分组 8.组中值是(B)
A.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B.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 C.一个组的最小值D.一个组的最大值
9.下面的图形中最适合描述一组数据分布的图形是(C)
A.条形图
B.箱线图
C.直方图
D.饼图 10.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C)
A.条形图
B茎叶图
C.直方图
D.饼图 11.对于小批量的数据,最适合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B)
A.条形图
B茎叶图
C.直方图
D.饼图 12.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用于描述其变化趋势的图形通常是(D)
A.条形图
B.直方图
C.箱线图
D.线图 13.为描述身高与体重之间是否有某种关系,适合采用的图形是(C)
A.条形图
B.对比条形图C.散点图
D.箱线图 14.气泡图主要用于描述(B)
A.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B.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C.两个变量的对比关系 D.三个变量的对比关系 15.为了研究多个不同变量在不同样本间的相似性,适合采用的图形是(C)A.环形图B.茎叶图C.雷达图D.箱线图
16.10家公司的月销售额数据(万元)分别为:72,63,54,54,29,26,25,23,23,20。下列哪种图形不宜用于描述这些数据(B)A.茎叶图B.散点图C.条形图D.饼图
17.下面是描述一组数据的一个图形,这个图是(D)1
0 2 5 2 5 5 7 9 3 3 5 6 8 8 4 4 6 8 A.饼图B.直方图C.散点图D.茎叶图 18.与直方图相比,茎叶图(B)
A.没保留原始数据的信息B.保留了原始数据的信息C.不能有效展示数据的分布 D.更适合描述分类数据
19.下面的哪个图形不适合描述分类数据(D)A.条形图B.饼图C.帕累托图D.茎叶图
20.下面的哪个图形适合描述顺序数据(C)A.直方图B.茎叶图C.累积频数分布图D.箱线图 21.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第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C)A.2000B.1000C.1500D.2500 22.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C)A.5000B.7500C.5500D.6500 23.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之一是(A)
A.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的,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的 B.条形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的,而直方图则是分开排列的 C.直方图主要用于描述分类数据,条形图则主要用于描述数值型数据
D.直方图主要用于描述各类别数据的多少,条形图则主要用于描述数据的分布
1、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A)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2、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D.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3、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B)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4、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C)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5、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例称为(A)A异众比率
B离散系数
C平均差
D标准差
6、四分位差是(A)A上四分位数减下四分位数的结果B下四分位数减上四分位数的结果 C下四分位数加上四分位数D下四分位敬与上四分位数的中间值
7、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C)A平均差
B标准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8、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C)A极差
B平均差
C方差
D标准差
9、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A)A标准分数 B离散系数
C方差
D标准差
10、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2,表明该数据(B)。
A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B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C等于2倍的平均数
D等于2倍的标准差
11、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3,表明该数据(A)A比平均散高出3个标准差
B比平均数低3个标准差C等于3倍的平均数
D等于3倍的标准差
12、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A)。
A 68%的数据
B 95%的数据C 99%的数据
D100%的数据
13、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确(B)A 68%的数据
B 95%的数据C 99%的数据
D 100%的数据
1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C)A 68%的数据
B 95%的数据C 99%的数据
D 100%的数据
15、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 2,其意义是(A)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B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乎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C至少有94%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刚之内
D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16、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3,其意义是(B)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B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C至少有94%的数据落任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D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17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4,其意义是(C)。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B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C至少有94%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D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18、离散系数的主要用途是(C)
A 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B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 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9、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适合的统计量是(D)A极差
B平均差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20、偏态系数测度了数据分布的非对称性程度。如果一组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则偏态系数(A)。
A等于0
B等于l
C大于0
D大于1
21、如果一组数据分布的偏态系数在0.5~1或-1~0.5之间,则表明该组数据属于(B)A对称分布
B 中等偏态分布C高度偏态分布
D 轻微偏态分布
22、峰态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较而言的。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峰态系数的值(A)A等于0
B大于0
C小于O
D等于l
23、如果峰态系数k>0.表明该组数据是(A)A尖峰分布 B扁平分布
C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
24、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 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在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B)。A1 200
B经济管理学院C.200
D理学院
25、某居民小区准备采取一项新的物业管理措施,为此,随机抽取了100户居民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的有69户,表示中立的有22户,表示反对的有9户。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采用(B。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26、某居民小区准备采取一项新的物业管理措施,为此,随机抽取了100户居民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的有69户,表示中立的有22户,表示反对的有9户。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
A赞成B 69
C中立
D 22
27、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 73,66.76.86, 74.61.89, 65, 90.69, 67.76, 62.81,63.68, 81.70.73,60,87, 75,64,56.该班考试分数的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A)A64.5和78.5
B 67.5和71.5C64.5和71.5
D 64.5和67.5
28、假定一个样本由5个数据组成:3,7,8,9,13。该样本的方差为(B)。A 8
B 13
C 9.7
D 10.4
29、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A)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
30、在某行业中随机抽取10家企业.第一季度的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是:72,63.1,54.7,54.3,29,26.9,25,23.9,23,20。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C)A 28.46
B 30.20
C 27.95 D 28.12
31、在某行业中随机抽取10家企业,第一季度的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是72,63.1,54.7,54.3,29,26.9,25,23.9,23,20。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D)A 28.46
B 30.20
C 27.95
D 39.19
32、在某行业中随机抽取1 0家企业,第一季度的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是:72,63.1,54.7,54.3,29,26.9,25,23.9,23,20。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B)A 28.46
B19.54
C 27.95 D 381.94
33、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B)。
A方差
B 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34、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成绩在60-10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A)A 95%
B 89%
C 68%
D 99%
35、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成绩在70—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C)A 95%
B 89%
C 68%
D99%
36、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5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非对称分布,可以判断成绩在70-90分之间的学生至少占(B)
A 95%
B 89%
C 68%
D 75%
37、在某公司进行的计算机水平测试中,新员工的平均得分是80分,标准差是5分。假设新员工得分的分布是未知的,则得分在60—95分的新员工至少占(B)
A 75%
B 89%
C 94%
D 95%
38、在某公州进行的计算机水平测试中,新员工的平均得分是80分,标准差是5分,中位数足86分,则新员工得分的分布形状是(B)
A.对称的B.左偏的 C.右偏的D.无法确定
39、对某个高速路段驶过的120辆汽车的车速进行测量后发现.平均车速是85公里/小时.标准差是4公里/小时,下列哪个车速可以看作异常值(D)
A.78公里/小时
B 82公里/小时 C
91公里/小时
D 98公里/小时 4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如果计算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离差,则这些离差的和总是等于零
B如果考试成绩的分布是对称的,平均数为75.标准差为l2.则考试成绩在63--75分之间的比例大约为95%
C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D中位数大于平均数
41、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D)
A.3
B 13
C 7.1
D 7
42、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
A极差
B 四分位差
C标准差
D平均差
43、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是(D)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44、一组数据的离散系数为0.4,平均数为20,则标准差为(D)
A 80
B 0.02
C 4
D 8
45、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A.标准差不同
B方差不同C 数据个数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
46、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
A平均数小的.离散程度大
B平均数大的,离散程度大
C平均数小的,离散程度小
D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相同
第四篇:电大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地方政府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创建的兼具行政体、自治体两类政府特点的新型地方政府。C、混合体
()是国家设置地方政府的根本目的。D、分地域治理
()是决定地方政府关系形式和内涵的前提。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是中国持续最久的地方政府单位。A、县
()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核心和基础。A.权限划分
()一直是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实质内容。A.财政关系
()是地方政府存在的目的。B.外部管理
()是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单位的核心组成部分。A.地方议决机关
()是地方政府职能规范性的制度保障。A.依法治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地方政制变革包括()。A.省设议会作为立法和议决机关
B.省下设厅
C.县设议事会为议决机关
D省设高等审判厅和高等检察厅作为司法机关
1949-1954年之间中国大陆的地方政府属于
B、行政体地方政府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地方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A.放松政府管制
B.强化地方政府的自治权
C.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按照地方政府在层级结构体系中所居位置,地方政府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高层地方政府
B、中层地方政府D、基层地方政府
按照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地方政府可分为哪三种类型()。A.行政体地方政府
B.自治体地方政府
C.混合体地方政府
按行政区划的设置目的,行政区划可分为以下类型:A、一般地域型
B、民族区域型
C、城镇型
D、特殊型
城镇型地方政府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的需要。C、城市社会公共管理
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是一种_______关系。B.行政隶属
从行政区划单位设置的目的看,地方政府可分为A.一般地方政府
B.特殊性地方政府
代中国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有()A、省
B、县D、乡
当代地方政府的()职能愈发突出。B、公共管理
当代中国的基层地方政府有以下几种()。A、乡
B、民族乡
C、镇
D、市辖区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体制和组织结构确立于()年。C、1954
当前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属于
A、自治体地方政府
当前中国大陆地区地方政府属于
C.混合体地方政府
地方财政收入的原则包括()A.财政收入与事权相一致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便利原则
D.依法收入原则
地方财政预算的原则包括()A完整性原则
B.公开性原则
C.统一性原则
D.可靠性和性原则
地方选举选民和候选人资格没有()限制。B.性别
C.财产D.居住期限
地方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A.普遍选举原则
B.平等选举原则
C.直接选举原则
D.秘密投票原则
地方议决机关的内部组织形式包括()。A、议长
B、委员会
C、常务委员会
D、执行委员会
地方议决机关通常拥有的权力包括()。A.地方立法权
B.财政权和人事权
C.重大事项决定权
D.监督权
地方议决机关一般以()做出决定。A、表决
地方政府单位的基础是()。B、地方行政建制
地方政府单位的治理以()为主。A、修建公共工程
B、供给公共产品
C、提供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的()是地方政府管理的根本目的。B.外部管理
地方政府的横向关系,反映了同级.斜向间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A.协作
B.沟通
C.整合地方政府的横向和纵向关系,本质上是由()直接决定的。D.地方政府体制
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包括()。A.自身组织要素管理
B.各类物质要素的管理
C.运转管理
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具有如下特点:A.系统性
B.法制性
C.适应性
地方政府的权限是由()授予的。A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的纵向关系,反映了各级政府间的()关系。A.隶属
B.权限
C.职能
地方政府发展的途径主要表现在()A从集权到分权
B.从垄断到竞争
C.从人治走向法治
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环境包括()。A.政府职能不断膨胀
B.经济全球化
C.民主化与信息化的提升
D.媒体影响力的扩大
地方政府管理政治事务的工作,由()承担。A.地方警察局
B.内政部门
C.附设于警察局的检察机构
D.宪兵队和地方武装部队
地方政府活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包括()。A、地方制度安排
B、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D、地方政府所居的层级位置
地方政府具有以下特征:()A.由中央政府设置
B.治理国家部分地域或地域内某些社会事务
D.是指一个政府单位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的目的在于
C.提高各个行政系统活动的社会效益
地方政府权限涉及的法定范围包括
A.地域范围
B.事务范围
地方政府人事行政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A.地方政府人事行政的更新机制
B.地方政府人事行政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C.地方政府人事行政的行为调控机制
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B.政府单位
地方政府研究包括
A.基础研究
B.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研究
C.行为研究
D.发展研究和比较研究
地方政府研究必须以研究()为核心。A地方政府权力结构安排
地方政府在职责权限、管理方式、政治作用呈现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B、地方政府在层级结构体系中所居位置的不同
地方政府职能的____,强调地方政府提供的管理和服务,都必须有可以查考的明确的标准。D.标准化
地方政府职能的_____,产生于地方政府权力的双重来源。()C.双重性
地方政府职能的____能否得到真正体现,不仅直接关系居民切身利益,而且将影响整个国家的政治稳定。()
B.服务性
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特性包括()。A.双重性
B.差异性
C.局部性
D.服务性
地方政府职能演变的共同趋势是从简单的防御职能向_____发展。()C.建设职能
地方自治是源于()发展所形成的城市自治。A.中世纪晚期工商业城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革后的日本地方政府体制具有以下特点()。A.各级地方政府享有法律规定的自治权
B.各级地方政府受中央地方政府的控制和监督C.地方政府的组织与运营以地方自治为宗旨
D.设置议会作为地方政府的议事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地方政府的特点是()。A、地方议会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地方自治流于形式D、民主精神未得到体现
独立后的非洲多数国家地方事务的治理由()控制。C、部族
对地方政府来说,基础设施职能和_____在地方政府职能中居于优先位置。()B、社会事务职能
对发展中国家地方行政改革来讲,()是首要的或优先考虑。A.改善自身体制
对中央政府来说,_____在各项基本职能中居于优先位置。()D.政治职能
方议决机关的规模主要取决于()。A、地方政府单位在该国地方政府体系中所居的层级
B、该地方政府单位所辖行政区域的人口数量
方政府内部管理的目的在于()。A.提高行政效率
服务行政把_______置于最高位置。D.人民的意志
服务行政从观念上讲要求地方政府()。A.以社会公众的意志为根本向度
根据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权限的一般原理,市县级政府应更多地配备()。C.公益服务职能
根据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国,属于地方政府的是:B、学区和公园区
C、县、乡镇政府
D、城市政府
国家权力的()属性要求在权力的配置上确立相应的权限。A、有限性
国家是按照()的划分来设置地方政府的。B、行政区域
国家职能的两个方面是有主次之分的,
______始终居于主导地位。()B、政治统治
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体现在()A.管理地方性政治事务的自治权
B.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的自治权
C.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
D.保障自治权的完全实现
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权限时,首先必须明确()。A.各级政府在国家体系中的地方和作用
近代意义上的日本地方政府体制形成于1889年颁布的()前后。A.《明治宪法》
近现代地方政府管理形成于()。D.近代资本主义民族国家
进入现代以后,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在欧美国家地方制度安排中,()成为主流。A、自治体地方政府
军人政府执政是独立后()国家经常出现的特征。B、南美洲
美国的市政府由()批准设立。B、州议会
美国州以下最普遍、最稳定的地方行政建制是:C、县
民国时期地方政府体制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是:C.基层城乡分治格局的形成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的除了实现一般性地域治理职责外,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政府的有效活动来()C、落实国家的民族政策
民族自治地方的地方政府除享有一般地方政府的权限外,还享有()。D、民族自治权
目前世界各国的预算主要采用()。A.增量预算法
评判地方政府活动是否有效益的基本依据是:C.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认识和研究地方政府各种现象的出发点和依据是:A、地方政府存在的理由
B、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
日本地方的自治单位包括()B.市
C.町
D.村
省作为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最早出现于()B、元朝
世纪20年代在中国____自治是地方自治的主要内容。A.省
世界各国地方政府管理模式趋同的变化主要表现在()。A.小政府、大社会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主张,()应为自治单位。B.县
同一行政区域内既存在自治体地方政府,又存在行政体地方政府的体制是()C、双轨制体制
推动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原因有
A.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
B.生产力的发展
C.公共行政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D.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
为了适应环境变化,政府关系的行政性适应机制是指()。A.公共政策的调整
B.组织结构的变革
C.职能的变革
我国的地方选举包括()。A.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选举
B.各级地方政府正.副职领导人的选举
C.县级以上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选举
我国的地方政府层级结构以()居于主导地位。C、四级体制
我国的县级政府设置由()批准设立。C.中央政府
我国地方政府单位的组成包括地方执行机关和()。B、地方议决机关
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政府职能演变的基本趋势是()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A.服务型政府
下列各级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是()D.县人大代表
下列关于地方政府层级的陈述正确的是:B.层级越低,地方政府受中央直接监控的程度越弱C.最低层级的地方政府对所辖地域事务承担直接的职责,但管理事务范围相对有限D.较高层级的地方政府管辖范围较为广泛,但多数事务通过监督.指导下级地方政府完成下列应由中央政府管辖的事务有()。A.社会保障
B.统一市场
C.宏观调控
D.国防和外交
下列政府设置中需要中央政府批准的是()。A.省政府C.地市级政府
D.特别行政区政府
下列属于地方政府的是;()
B、联邦成员政府所属的地方政府
C、单一制国家的地方政府
下列属于行政体地方政府单位的是()。A.沙特阿拉伯地方政府
B.加拿大行政区专员公署
C.芬兰省一类政府
D.中国帝制时代的地方政府
下列属于中国地方政府的是:A.省政府.自治区政府
B.市县政府
下述对地方政府内部和外部管理之间关系,阐述正确的是()A.内部管理是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B.地方政府的外部管理是公共管理的根本职责
C.地方政府外部管理内容的发展演变会导致内部管理体制发生相应的变化
D.两者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现当代地方行政机关的产生方式有()。A.委任制
B.选任制
C.聘任制
乡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包括()。A、主席
B、主席团
C、副主席
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形成方式主要是()A.由中央政府直接以行政方式分配和配置,或以立法间接规定
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力直接来自于()A、中央政府的授予
选举的实质是()的过程。B.人民主权的委托
研究地方政府的根本目的在于()。D推进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建设
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包括()。A、常务委员会
B、主席团
C、代表团
D、专门委员会和调查委员会
印度的地方政府体制中,最有特色的是()。C、县、区、村三级的“潘查亚特”制
英国的地方自治主要分为以下层次()A郡、郡级自治市和伦敦市
B.非郡级自治市、市区、乡区
C.教区
英国的市议会是()。C.既是立法机关又是执行机关
英国的小社区管理与服务模式是建立一种包括()的管理与服务模式。A.政府部门
B.私营企业
C.社区组织和中介组织
D.居民互动
英国现代意义上的地方自治产生于()。A.19实际末
影响地方政府发展的特殊环境包括()A.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
C.区域环境
D.民俗与文化
影响地方政府发展的政治环境因素包括:A中央与地方关系
B.地方政府与社会民众的关系
C.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标准体系的价值导向
D.政治体制
影响地方政府活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包括:A、地方制度安排
B、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D.地方政府所居的层级位置
影响一个国家地方政府层级的因素有:A.地域大小.人口多少
B.历史传统和政治体制
C.现实的政治需要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中层地方政府设置的主要因素有A.国土面积的大小
B.人口数量的多少
C.地方政府单位的数量
D.地方政府的区域位置
由于社会及社会事务本身的特点,不同政府的______各不相同。()D.具体职能
在地方政府关系内容上,()最为突出。D.权力关系
在具有地方自治文化的国家,地方政府关系往往体现为()关系。A.法律上的指导关系
在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财政是指()。B.成员单位政府下的地方各级政府财政
在美国和德国等联邦国家,联邦与地方的纵向权力结构呈现出()的趋势。A.由分权型走向协作型
在内容上,地方政府关系主要包括()。
A.利益关系
B.财政关系
C.公共行政关系
D.权力关系
在实行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国家,地方政府单位由________构成。A.地方议会
在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主要体现在()。A.行政权和司法权
在一般情况下,一切国家活动都是通过完成_____,使社会处于统治阶级期望的秩序状态,从而维护和巩固国家的政治统治。()A、社会管理
在中国开展地方政府原理研究的目的可以归结为
A.服务于当前的改革
B.寻求未来发展模式
C.提高地方政府活动的社会效益
在中世纪,_______的地方政府便具有突出的地方自治的特点。D英国
在中央集权体制下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都是
B、行政体地方政府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_______已经从行政领域分离出去。B.司法权
照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地方政府可分为哪三种类型:A、行政体地方政府
B、自治体地方政府
C、混合体地方政府
政府间关系从管辖权上可以分为()。A.管辖权内的政府间关系
B.管辖权外的政府间关系
C.司法裁定型政府间关系
政府研究包括:A、基础研究B、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研究C、行为研究D、发展研究和比较研究
中国大陆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体制属于_______体制。A.相对议行合一
中国当前实行的是()。C.大小混合选区制
中国的省长之名始于()时期。B.北京政府时期
中国地方人大代表选举计票实行()A.绝对多数制
中国地方选举机构的设置,间接选举由()行使选举机构的职权。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国地方选举制度包括()A.普遍选举原则
B.平等选举原则
D.秘密投票原则
中国地方政府改革的最根本的内部动力是()。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发展,其根本动力是()。A.区域经济的发展
中国地方自治的初步框架是在___形成的。A.清末
中华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有以下几种: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民族乡
中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体现在()A.管理地方性政治事务的自治权
B.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的自治权
C.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
D.保障自治权的完全实现
中国确认当选有效的机构是()。D.各级人大所设的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中国确认当选有效的机构是B.各级人大所设的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中国特别行政区享有的自治权包括()。A.行政管理权
B.立法权
C.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中国正式的地方政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B、国君委派官员管理的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的民主集中制的地方政府体制的形成和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存在的差别表现在()。A.管辖范围不同
B.履行的职能不同
C.与人民利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共性包括()A.公共性
B.社会性
D.无偿性
周王朝以()作为地域性政府。A、封国和采邑
自然、经济、人文的地理条件制约着()。C.地方政府职能的内容
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形成主要是()B.通过选举以间接民主的方式实现
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力直接来源于()D.地方自治团体居民的授予
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选民通过选举将本行政区域的权力委托和授予被选举人
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充分条件是:D、全体选民通过法定的选举程序与规则,将分散在选民手中的权力转化为地方性公共权力
《政治经济学》考试答案及评分标准(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C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D
】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D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
】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7.商业利润来源于【
D
】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
10.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
A.G—W…P…W’—G’
B.W…P…W’—G’·
G—W
C.P…W’G’·
G—W…P
D.G’—W…P…W’
11.下列选项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B
】
A.劳动力
B.原料
C.厂房
D.机器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D
】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1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
B
】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商品价格采取垄断价格形式
C.商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价值规律已经不再起作用
15.跨国公司是由【
B
】
A.联合国有关组织出资建立的B.一国或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C.多个国家的最大垄断组织共同建立的D.发展中国家政府出资建立的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价格波动和市场供求关系的相互影响。
答:(1)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2)当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平衡,从而价格和价值一致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价值这两个因素。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3)商品的供求关系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上商品的供求是经常不一致的。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会低于价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则高于价值。
2.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答:(1)要有价值。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有两个特点:一是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转化为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二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因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不同,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劳动力价值的物质内容会不断扩大。
(2)要有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所以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源泉,从而能生产出剩余价值。
3.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又称经济国际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1)生产的全球化发展,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新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使得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加强,各国在生产上呈现出密切合作的趋势。(2)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实现的。(3)资本的全球化发展,即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输出也在增大。
第五篇:电大《教学设计》单选题 期末复习
1.根据现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他们是指()。2.根据美国学者迈克尔·艾劳特(Michael Eliot)等人的研究,B.注意力、想像力、针对性、外部激励 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状况可以大致划分为()阶段。C.注意力、针对性、自信心、满足感
A.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B.学科教学系统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C.学校教学系统设计、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D.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A.研究教材内容、教学媒体 B.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 C.研究学生特点、教材内容 D.分析学生对象、环境条件 3.按照教材的观点,教学设计中,主要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因素包 括:()o A.学生的认知因素、学生的年龄因素、学生的种族因素 B.学生的认知因素、学生的非认知因素、学生的社会性因素 C.学生的认知因素、学生的非认知因素、学生的可控性因素 D.学生的可控性因素、学生的非认知因素、学生的适应性因素 4.下述选项中,不属于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者基本要求的是()。
A.教学设计者个人基本条件的要求
B.教学设计者进行教学设计活动的特殊技能要求 C.教学设计者协调与他人关系的能力 D.教学设计者进行教学研究的特殊能力
5.从教学信息的传播者(教师)和教学信息的接受者来看,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会影响教学信息传播的效果。分别是()。A.传播技能、态度和情意、知识和认知水平、社会及文化背景 B.交互能力、态度和意境、知识和技能、文化和行为背景、C.传播能力、传播通道、编码和译码、情境脉络和传播内容 D.传播技能、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传播内容及文化背景
1.20世纪80年代,安德鲁斯和古德森在研究了40多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学设计模式的()步骤,这些步骤反映了教学设计模式的一般要素。
A.14个 B.9个 C.6个 D.4个
A.9个 B.4个 C.14个 D.6个
3.肯普模式(1977)这一教学设计模式强调四个基本要素,分别为()。
A.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B.教材组织、学习者特征、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C.媒体选择、教学目标、可控性和学习者分析 D.学习者特征、灵活性、适应性和教学目标
4.从“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呈现形式、呈现要素”三个方面考察教学材料设计过程的教学设计模式被称为()。A.迪克和凯瑞的教学设汁模式 B.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
c.梅里尔的“部分呈现理论”教学设计模式 D.布里格斯斯的教学设计模式
5.根据美国学者迈克尔·艾劳特等人的研究,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以下()阶段。A.六个 B.二个 C.四个 D.五个
1.一位心理学家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0~7岁)、形式运算阶段(7~11岁)、具体运算阶段(11~15岁)。这位学者是()。A.皮亚杰 B.加涅 C.梅里尔 D.布鲁纳
2.按照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等人的观点,人的认知结构由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这3种成分组成。其中元成分的作用是()。
A.制定计划、选择策略及监控具体的过程 B.执行具体的加工过程,包括编码、联系和反应
C.选取问题情境中有关的信息,忽略无关信息,并将新信息与记忆库中储存的知识相联系 D.信息的获得、提取和转换
3.根据ARCS模型,为了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教学设计要从()这4个方面着手,采用相应的技术。A.偏爱、意志力、兴趣程度、满足感
D.满足感、兴趣程度、自信心、外部激励
4.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认知心理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关于儿童元认知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这3种元认知成分的特征培养的研究发现(),并认为这是导致年幼儿童不能很好地完成认知任务的重要原因。
A.年幼儿童在元认知的这3种成分上都明显不如年长儿童 B.年幼儿童在元认知的元认知体验上都明显不如年长儿童 C.年幼儿童在元认知的元认知监控上都明显不如年长儿童 D.年幼儿童在元认知的元认知知识上都明显不如年长儿童 5.从4个选项中选出不属于学习需要分析的工作内容的选项,并
填写在()中。
A.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教学中是否存在要解决的问题 B.分析所存在的问题的性质,以判断教学设计是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
C.分析现有的资源及制约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D.分析传播技能、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传播内容及文化景 6.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的4个基本步骤是()o
A.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
B.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分析报告 C.收集资料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使用计划好的工 具、技术与方法
D.计划、收集资料数据、分析认知水平、整理和分析 7.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者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哪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而这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这位学者是()。A.皮亚杰 B.加涅 C.梅里尔 D.奥苏伯尔
8.依据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关系的描述,则()。A.学习动机的强度以适中为宜.B.学习动机越强越好 C.学习动机越弱越好
D.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产生消极作用
9.对于教学设计者而言,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其主要目的在于()。
A.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
B.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之好坏优劣
C.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于其学习风格特点的教学 D.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
10.劳特斯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划分为情感Ⅰ、情感Ⅱ、认知Ⅰ和认知Ⅱ等四种类型。情感Ⅰ是指()。
A.学习者喜好关心生活的实践层面,并往往倾向于根据精确的信息进行学习上的决策
B.学习者则关心生活的意义和目的,他们倾向于根据道德的美学的原则进行学习上的决策
C.学习者喜好在群体中进行学习,对他人的举动非常敏感,往往倾向于根据他人的情感进行学习上的决策 D.学习者则喜欢用事实建构和理解有关的理论
1按照教材的观点,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功能,分别是()。
A.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计划功能 B.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标准功能 C.交流功能、激励功能和计划功能 D.交流功能、计划功能和导向功能
2.一般来说,普遍性目标取向适合于作为()的教学目标来使用,特别是作为终极性目标来使用。
A.低层次 B.具体层次 C.高层次 D.中间层次 3.按照美国学者艾斯纳的观点,解决问题的目标是()。A.不能预先规定的 B.特定的行为 C.预先规定的 D.开放性的
4.按照美国学者艾斯纳的观点,表现性的目标是()。A.开放性,它只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活动的主题 B.要求学生作出统一的、一致的行为反应
C.事先规定的结果,即预先规定学生在完成活动后必须获得某种
行为
D.非开放性的,为学生提供固定的活动领域和主题模式 5.在布卢姆等人看来,教学目标的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教育评价、为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变化做出假设、为课程编制服务的一种()。
A.模式 B.理论 C.方法论 D.工具
6.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教学目标被分为()领域。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4个 B.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3个 C.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这3个
D.认知领域、情感领域、行为领域和原认知领域4个
7.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行为领域包括()5 个层次的目标。
A.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 B.获取、同化、理论、施行、模式 C.获取、同化、方法、施行、达成 D.获取、同化、方法、模式、综合
8.()将确定教育目标的过程分为:首先,根据学生、社会和学科这三个基本来源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育目标;接着使用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两个筛子,对已经提出的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育目标进行筛选,然后得出精确的具体化的教育目标。A.霍恩斯坦 B.布卢姆 C.泰勒 D.梅里尔 9.“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在这个例子中,行为主体是()。A.学生 B.识别 C.帮助 D.文章
10.“给予20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学生能在15分钟内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在这个例子中,行为动词是()。
A.写出 B.给予 C.填写 D.完成
11.教学内容直线式组织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能够()o A.较完整地反映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避免教学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
B.很好地体现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利于将学科发展的前
沿成果尽可能早地反映在教学内容之中
C.照顾到学生心理的特点,避免教学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 D.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逐渐加深,有利于既尽可能早地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反映在教学内容中
12.教学内容的螺旋式组织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能够()。A.较完整地反映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 B.照顾到学生心理特点
C.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逐渐加深 D.避免教学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
13.普遍性目标的基本特点有二:其一是(),即它适用于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而不只是适用于某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其二是(),即在表述上很模糊,而不明确、不具体。A.激励性 标准性 B.普遍性 清晰性 C.普遍性 模糊性 D.激励性 普遍性 14.提出下述确定教育目标过程图的人是()。A.博比特 B.泰勒 C.布卢姆 D.霍恩斯坦 15.行为目标的表述一般要包含四个要素,分别是()。A.行为对象、行为环境、行为工具和表现程度 B.行为对象、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作业程度 C.行为主体、操作内容、技术条件和表现程度 D.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我国教学论专家李秉德提出教学活动由()。A.4个要素组成 B.5个要素组成 C.3个要素组成 D.7个要素组成
2.日本学者长谷川荣认为教学的基本因素有()。A.7个 B.4个 C.3个 D.5个
3.教学过程的“三要素”说认为,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即()。
A.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B.学生、教学目的和教师 C.课程、人和教学环境
D.主体性要素、条件性要素和过程性要
4.将教学方法系统划分为师生认识活动、师生交往活动、师生评鉴活动和师生实践活动4个分系统的是()。A.李秉德教授 B.班华教授 C.巴班斯基 D.威斯顿和格兰顿
5.教师以叙述或描述的方式,向学生说明、解释、分析、论证科学的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的方法。这是()。A.讲解教学方法 B.讲读教学方法的 C.讲演教学方法 D.谈话教学方法
6.讲和读在教学活动中是交叉进行的,同时可能还穿插着练习活动。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和读,也有学生的讲、读、练习活动,是讲、读、练结合的教学活动。这是()。A.讲演教学方法 B.讲解教学方法 C.讲读教学方法 D.谈话教学方法
7.教师针对—个比较完整的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概括与评论,并做出科学的结论。这是()。A.实验教学方法 B.讲演教学方法 c.讨论教学方法 D.谈话教学方法
1.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的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这是()观点。
A.社会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情境认知理论
2.任何行为都是由特定环境(或情境)决定的,都是在“刺激-反应”的条件反射中形成的。这是()的观点。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情境认知理
3.()认为,知识是分布式存在的,即知识普遍存在于学习者、日常生活工具、媒体、教材与文化脉络中。或者说,知识的意义分散在人们所处的情境中,是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是无法从情境中单独隔离出来的。
A.情境认知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信息加工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4.()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
A.组织策略 B.管理策略 C.传递策略 D.呈现策
5.()是对需要得到帮助的学生与学习活动互动的方式做出决策,它涉及动机激发技术、个别化教学的形态、教学日程安排及资源配置等方面。
A.管理策略 B.宏观策略 C.传递策略 D.组织策略 6.()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 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A.传递策略 B.组织策略 C.传递策略 D.微观策略 7.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对于像“有一些问题并不只有—个答案;虽然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包含有较难的概念,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或是当情感目标的社会性目标特别重要时”的情况,最好采用()设计。
A.小组讨论 B.讲演教学 C.课堂问答 D.演示教学 8.对每一类的学习,能够识别出导向学习的有效条件。识别最佳导向条件构成处方性教学理论的基础,其公式是:要得到x的学习结果,就要提供或安排Y的条件。这是()。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 B.设计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观点 C.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观点
D.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8~24题选项同)
9.教育者在思维、教学和对学生的评价上要做到精确和系统化,教育可以被作为应用科学或技术,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原则并加以应用。这是()。
10.当把复杂任务分解为较小的、更容易分别处理和掌握的任务时,人们能够学习的最好。子任务经常成为解决复杂任务的先决条件就是说'学生如果首先掌握了子任务,就能够更容易地完成复杂(或大)的学习任务。这就产生了从局部到整体的教学顺序。这是()。
11.为了把一个任务迁移到另一个任务,学生需要对技能迁移进行练习。如果学生从来就没有练习技能迁移的机会,就不能期望他们能在测试环境中达到要求。这是()。
12.好的教学在学习目标和教学策略、学生评价策略之间保持一致。这些因素不一致会导致不充分和不恰当的教学。这是()。13.最好将认知理解为个体层次和社会层次之间的动态互动。如果只关注一个层次,并假设其它的都是常态或可以预期的,至少
是部分地误解了情境。这是()。
14.知识存在与个人和群体的行动中,随着个人参与到新的情境中并在新情境中进行协调,知识产生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就像语言的发展,发生于真实情境中不断进行的利用知识的活动中。这是()。
15.认知依靠多种人工制品和工具的应用,主要是语言和文化,这些工具和建构起来的环境组成了媒体、形式或世界,通过他们认知才得以发生。问题解决包括了对目标的论证,该目标与一个情境所提供的资源和工具有关。这是()。
16.思维和学习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有意义。所有的思维、学习和认知都是处在特定的情境脉络中的;不存在非情境化的学习。这是()。
17.正如情境造就个体的认知,个体的思维和行动也造就着情境。这种交互影响形成了系统因果关系的另一种概念,有别于通常假设的线性因果关系。这是()。
18.人类按照稳定有序的阶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先是向知觉记忆输入感觉信息,接着输入到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最后生成反应。从多种途径看,人们是信息加工的机器,其思维和行为可以被建模和模拟。这是()。
19.人类只能同时注意5~7个信息块。当教学超过工作记忆的限制时,问题就出现了。通过对教学进行仔细分析和修改以减少记忆要求,可以取得重大的改进。记忆方面的策略包括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教学,提供辅助参考,以小步子前进,经常重复和精致化。这是()。
20.可以用流程图和表征顺序的其它方法对任务建模。这些模型被称作为认知任务分析,可以用来弄清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这是()。
21.有两种知识是基础的:陈述性知识(知道是什么),以命题形式储存在符号网络中;程序性知识(知道怎么做),以“假如—那么”的规则和“类型—再认”模版储存。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都依靠储存在记忆中的规则或信息的表征。这是()。22.信息在组织到意义单元中时被组块,使之易于记忆。组块的信息量能更好地适配在一起,并有助于克服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制。这是()。23.问题解决包括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其它内容。这里的所谓其它内容就是元认知,包括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知道何时何地应用自己的策略和知识。这是()。
24.儿童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成长可以被解释为一系列从具体到抽象形式的推理阶段,或是关于世界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积累。成人认识方面的理解也存在发展;这个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从固定的和权威的知识观,到认识到解释和观点的重要作用。在这两种情况中,教学都必须符合发展的水平。这是()
1.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二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
A.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 B.信息源与信息的接收者之间的中介物 C.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D.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形式
2.(),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
A.从微观上看 B.从中观上看
C.从宏观上看 D.从性质上看(2~4题选择项目同)3.(),教学媒体的应用方式灵活多变、既可以用于学校的教学活动,又可以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将大大改进学校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行。
4.(),教学媒体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业余学习和终身教育提供物质条件,影响传统教师、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发生改变,并将推动教育内容结构、教育组织结构和教育方式结构的深刻变化。
5.()是将教学媒体的种类为一维,以它们的教学功能做另一维、进行列表,再用一种评价尺度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评价尺度可用很有利、较有利、困难和不利4种层次。
A.问题表法 B.流程图法 C.矩阵选择表 D.算法型 6.()是列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回答,来比较清楚地发现适用于一定教学目标(或
一定教学情景)的媒体。问题的提出可根据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给出。
A.问题表法 B.流程图法 C.矩阵选择表 D.算法型
1.()指教育评价的第一个时期。即自1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30年代的八十多年,教育测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考试的定量化、客观化与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A.“心理测验时期” B.“目标中心时期”
C.“标准研制时期” D.“结果认同时期”(2~4题选择项目同))2.()指教育评价的第二个时期。即20世纪30年代一50年代,泰勒(R-Tyler)提出了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原理,即教育评价的泰勒原理,把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区分开来。3.()指教育评价的第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70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学者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
4.()指教育评价的第四个时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非常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和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给予个体更多的被认可机会。因此,又称为“个体化评价时期”。
5.“发展以观察法为重点’采取多样化方法的评价;改变过去那种以记忆为中心的考试,发展成为以创造性及问题意识为中心的评价;改变过去那种只由教师进行的评价,提倡由学生进行的自我评价;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等。”这是()。A.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现代人才评价的基本思想 B.1 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30年代评价的基本思想 C.20世纪30年代-50年代评价的基本思想 D.20世纪50-70年代评价的基本思想
6.()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情况、完成书面作业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A.数学 B.语文 C.美术 D.体育
7.()课程的过程性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参与合作意识、实践行为。特别是参与语文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如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作品,在校内语文性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其他语文性的合作实践活动、完成作业情况等。A.数学 B.语文 C.美术 D.体育
8.()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动手操作能力、勇于探索精神、收集整理素材能力、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等。A.数学 B.语文 C.生物 D.体育
9.()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态度、行为表现与合作精神,如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在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自信心、情绪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等。
A.数学 B.语文 C.美术 D.体育
2.依据教材中的观点,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四个方面。
A.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 B.教师、学生、教室、教学内容 C.教务部门、教学部门、学生、教材 D.校长、教师、教室、学生
3.依据教材中的观点,教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比较明确的()特点。
A.目的性、可控性、适应性 B.组织性、高效性、先进性 C.目的性、高效性、可控性 D.可控性、灵活性、适应性
4.依据教材中的观点,下述选项中正确的是()。A.学校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主要表现在:教学对社会的发展功能和教学对个人的发展功能。
B.学校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主要表现在: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功能和教学对学校的发展功能。
C.学校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主要表现在:教学对教育的发展功能和教学对个人的发展功能。
D.学校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主要表现在:教学对科学的发展功能和教学对学校的发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