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叙事:我也能上课
我也能上课
181中学夏婧
初三第一学期学习电学,随着内容的加深,知识越来越难理解,学生们认为物理太深奥,因此兴趣有所下降,我有点着急,因为电学的内容不仅对整个中学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更因为我不想让学生在初三的重要阶段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一天正在备课,为了前后贯通,我翻阅了整个章节,看到“安全用电”一节,我眼前一亮。这节内容简单明了,又结合实际生活,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而我正为学生缺乏兴趣而苦恼,是该改变一下教学形式了。怎么改?怎么改才有效?我深深地思索着。
新颖是最重要的,其次还要让他们不再有神秘感,要敢于尝试接触、研究。那最好的就是让他们当主角。现在常说变换角色,我为什么不能试试?
于是我找到学生征求意见,能不能自己上一节课,大多数学生表示了怀疑,也有的同学想尝试一下,但又不敢上一整节课。最后商定给他们25分钟时间。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和参加讲课的同学们开始备课,在我的指导下他们先自己学习了课本上的内容,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阅读了《教参》,详细写了教案。还要求我给他们找一些资料,我给他们找来了录像带。他们反复观看,找到需要解释的点,像人体安全电压,安全用电原则及一些生活常识等。我给他们找来了实验器材,像试电笔等,他们反复拆装,搞清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他们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想法,比如两人合上一节课等。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真可以说是兢兢业业,我在旁边看着,很受感动。这样准备了两天,第二天就要正式讲课了,他们突然告诉我,25分钟不够用,要整整一节课。我很高兴,痛快地答应了。开始上课了,课堂气氛非常好,他们都很投入,下面的同学也很配合,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一个个小老师准备充分,态度自然,侃侃而谈,用的是他们能够相互沟通的语言授课,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更难得的是没出现科学性错误。
说实在的,我从没敢预想有这样的效果,这节课真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孩子们很兴奋,我也一样,我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们的兴趣被极大调动了,学物理学得更带劲了。期末考试,我留心了一下成绩。这一部分的得分率大大超出了别的知识点,达到了90%。
这个学期刚开始,就有学生饶有兴趣地问我,什么时候能让他们讲一节课,并且纷纷表示:“我也能讲一节课”。
这件事对我的启发很大,看来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阅读过很多文章,关于“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等等,可真正贯彻到现实教学中的有几个?如果连我们这样的年轻老师都只会“一支粉笔满堂灌”,那教育的前景在哪里?我们真的是有必要思考怎样教学了。
第二篇:我也想做做教育叙事研究
我也想做做教育叙事研究
听了刘良华博士的《教师怎样做教育叙事研究》,我触动很大,刘博士知识渊博、思想深邃,解开了我多年的困惑,这个报告听到太迟了。
工作多年,我一直想做一个研究型教师,但又害怕做研究,感觉真正做起来困难很大,无从下手。听了刘博士的报告,我又有了研究的信心。在工作实践中去实实在在的做一些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如何做,我先理一理刘博士交给我们的方法,以便为以后具体操作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有历史的叙事研究、调查的叙事研究和行动的叙事研究。后两种类型我认为可以尝试一下。调查的叙事研究是讲述教育现实的故事,讲述他人的教育故事,研究过程和报告要把握三个环节:
1、研究假设 即把问题变成假设。
2、研究过程 即把假设变成问卷。
3、研究结果 即对结果进行解释。行动的叙事研究是讲教师自己的故事,也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1、研究假设 即我遇到了什么困难、别人是怎么解决的、我打算怎样解决我的问题。
2、研究过程 即过程和方法,我怎样实施我的改革、我的实验遇到了哪些问题,我是怎样克服的。
3、研究结果 即通过前侧、后侧,以及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分析发生意外结果的原因。
刘博士还给我们提了很好的建议,在这里也整理一下。
1、研究就是分类,就是找因果关系,对研究对象分阶段、分门类、作比较。
2、做叙事研究要重视调查或实验,用事实说话,用有情节的事实说话,写有根据的事,研究才会更有价值。
3、好的叙事研究,不只是讲故事,背后总是蕴含着大道理。为了避免只有叙事没有研究,可以采用先叙后议或夹叙夹议的形式。
4、不要轻易做价值、本质对策研究,只写……对……影响,写……的行动研究。
5、要先开放多学习多了解更多人的做法,再做研究、再改革。
先做老实人、做老实事,我们可以先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教育自传,我希望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能坚持这样做。
第三篇:《我也能创造》教学设计
《我也能创造》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创造,明白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人人都是创造之人。
2、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初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1.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发明创造的各种资料。
2.制作介绍影响社会进步的一些重大发明创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由《伞的发明》故事导入 2.创造的意义
(1)人类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创造史,人类的各种发明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介绍影响社会进步的一些重大发明创造。如:弓箭的发明;制造石器和陶器;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近代蒸汽机的发明以及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火车的发明;内燃机的发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电灯、汽车、飞机的发明;信息技术的发明,如电子计算机等;人造卫星、载人航天飞船等标志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发明。
(3)活动:“人类历史上的发明创造之最”知识抢答赛。世界发明之最.ppt 最成功的发条式收音机是()发明的。
A.里沃·贝利斯 B.托马斯·爱迪生 C.达尔文 持有专利最多的发明家是
A.托马斯·爱迪生 B.塞缪尔·霍普金斯 C.西德妮·底特曼 最年轻的专利持有者西德妮·底特曼是()人。A.英国 B.美国 C.匈牙利 最早的自动取款机是()发明的。
A艾尔斯兹尔·比罗与其兄弟乔治.b.阿兰·舒格特 c.约翰·谢泼德拜伦 最早的圆珠笔是()发明的。
A.爱德文·兰德 B.艾尔斯兹尔·比罗与其兄弟乔治 C.塞缪尔·霍普金斯
(4)教师小结。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启发学生捕捉创造的灵感
教师:其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创造发明资源,伞的发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我们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及时捕捉大脑中闪现的灵感火花,就可能使积极的发明设想成为现实。
大胆想像,你也来发明创造吧。教师呈现创造的范例:你也来发明创造吧.ppt(1)奇巧二合一
A.电视+电话=可视电话。B.电灯+声音=声控路灯。C.卷帘门+纱窗=隐形纱窗。D.()+()=()。(2)创造新事物
A.沙漠之舟:能在茫茫沙漠中自由行驶的船。
B.轻便折叠桥:超轻量、能随身携带、供两人并排通过的桥。C.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创造在身边
(1)看教科书第10页中的六个发明创造图片,学生说说图上都有哪些人,他们是干什么的,发明了什么?
(2)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的发明创造,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其实,创造并不只是那些绝顶聪明的大人物才能做到的,不管是小学生,还是普通工人、家庭妇女,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创造的潜力。你发现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点吗?(3)集体交流。
小结:他们对生活观察细致,深入生活,善于思考,能找到生活中的不足,并想办法解决它,创造它。如果向他们学习,那我们也能创造。2.我也能创造
(1)看教科书第11页11岁儿童发明冲气雨衣的全过程和第12页爬楼梯车和椭圆
形保温瓶的发明过程,说说自己的感受。
(2)讲讲自己同龄人或自己身边人发明创造的故事。(3)从他们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发明源于生活,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不顺手、不方便、不满意的用品。只要对它进行一些小小的改进,就能大大方便我们的生活,这就是一种创造。大发明是创造,小发明也是创造。注意观察,大胆想象,勤于动手,坚持不懈,我们也能创造。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我也能创造!”(师生一齐)3.争做“小小发明家”
教师: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不顺手、不方便、不满意的事,只要对它们进行一些小小的改进,就能大大方便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1)我的生活小发明
讲述故事:高楼安全擦窗机
现在,人们住的大楼越来越高,玻璃窗也越来越高档。这就给玻璃窗的清洁工作带来了麻烦。因此,我想发明一种高楼安全擦窗机。
这种擦窗机由两大系统组成:一是指挥系统,二是清洁系统。其中清洁系统又由两个部分构成:在窗内工作的自动识别器和在窗外工作的喷洒器。识别器大约有巴掌大,两者依靠磁铁相互吸引,共同配合,在指挥系统的帮助下完成清洁工作。识别器由一根3米长的塑料导管和指挥系统连在一起,把搜集到的窗玻璃污染程度及时传回去。指挥系统是擦窗机的心脏,它把收到的污染程度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决定清洁剂的用量,然后把指令发给喷洒器。喷洒器得到命令后,喷洒清洁剂并开始擦拭。工作的时候,识别器自动搜集污染信息并传给指挥系统。一旦污染物被擦掉,指挥系统就命令喷洒器喷水冲洗。玻璃被洗净后,识别器又将信息传回去,指挥系统发出指令,擦窗机自动停止工作。
我把我想发明这种擦窗机的想法告诉了同学,他们都说好。有人还说:“你的想法太好了!得赶快发明出来,别让人家抢了专利权。”校长知道后,鼓励我继续研究,还派科技辅导员帮助我。从此,我开始潜心研究。我相信,要不了多久,我的发明一定会走进你的生活中。
教师:发明擦窗机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的需要,所以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记住,你想要发明的东西也应该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益处。
(2)根据下面的提示,把自己的小发明讲给同学听,并征求意见。
a你想发明什么?
b你的小发明有什么用途?有哪些特点? c它能给人们的生活或工作带来哪些好处? 3.把你想像中的小发明画下来或写下来。
四、课后践行,引导生活
教师:未来在你的心中,发明在你的手中。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最多的劳动是家务劳动,你能从家务劳动中发现创造的机会吗?展开想像的翅膀,把你的新点子记录下来。
第四篇:《我也能研究》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我也能研究》是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四单元“走进聪明屋”中 的一课。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热爱自然、乐于研究的情感;培养学生遇事爱问为什么,不明白就去思考、研究的行为习惯;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只有注意观察生活,才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思考研究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感受到研究的快乐。
从目标来看,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到研究的快乐,养成遇事爱思考爱研究的习惯,学会制定计划是难点,所以设计好研究活动最为关键的。怎样的活动是学生感兴趣又便于课堂学生参与,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研究的乐趣?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最终我选择了以 “纸”为主题开展研究。为此,我设置了三个活动环节:歌曲导入,学会提问;实战练兵,开展研究;拓展延伸,制定计划。
《天地之间的歌》乐曲明快浅显,用在开头导入,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课上带领学生大声地唱一唱,热热身。由歌曲中“天地之间神奇壮观,要我们动手动脑就会聪明无比”的歌词引出学生提问“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过什么神奇的事情?”,让学生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在教学中这个环节可能是“神奇的事情”问法不够明确,学生一时没能说出自己的发现。可以在歌曲过后加上一段过渡:天地之间的事物多么神奇壮观,我们动手动脑就会发现它们的奥妙,比如为什么装上了空调教室就不冷了,有了电脑就能看到画面?你们在生活中有什么问题吗?”这样的说法,二年级的学生更能理解。
实战练兵环节,每小组拿出老师准备好的材料袋(打印纸、铅画纸、面纸、报纸)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学习,说说你的发现。意在通过看、摸、闻、思考等一系列的动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交流过发现后,追问学生:关于纸,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打算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说到了请教、上网、看书等方法,教师适时地小结一下,相机板书课题——我也能研究。
到这儿,研究环节初步体验了,如果只是这样,趣味性不够,没能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乐趣。这时老师又抛出一个研究话题:关于纸我们还能做哪些研究呢?网上有人说:一张A4纸能承受一个小学生的重量,你信吗?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观点,最后得出一致意见:动手实践。这是研究的重要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直接播放了央视《是真的吗?》栏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了“纸”神奇的力量。自然又引出新的研究话题,让学生把这些问题写下来,课后和同学一起开展研究。
总体感觉,教学重点把握较为准确,活动设计也易于操作,有挑战性趣味性,但实战练兵环节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太少,没有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研究的乐趣。
第五篇:我也能飞起来的故事
一个茂密的深林里,在一棵古老而巨大的常青树下,一群小雏鹰正跟着一只健壮的雄鹰学习飞翔的本领。
它们张开双翅奔跑着,仿佛马上就要飞到天空中去了。
在不远处的草丛边,站着一只极小的雏鹰,它那圆圆的眼睛胆怯而又羡慕的望着它的同伴们,因为自己没有学习飞翔的能力,它看着想着,要不是因为自己生下来双翅一长一短、平衡不好的原因,也不至于这样。正因为如此,它的同类嘲笑它、远离它,不和它在一起。它伤心的想着,忽然,它对自己说不,不能这样屈服于命运,我要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它开始一遍一遍的练习飞翔的动作。一天又一天,它努力的练习着,腿摔伤了,不怕,翅膀擦伤了,不哭,摔倒了,重新爬起来,带着伤痛,噙着眼泪,继续练习着。因为它心中有一种信念,我要起飞,我一定要飞起来,飞到蓝天的怀抱,去搏击万里长空!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它坚持不懈的练习着,一个月,两个月……
它终于在那双长短不
一、以前以它为耻辱的翅膀的带动下起飞了,在飞起来的那一刹那,小雏鹰热泪盈眶,它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飞起来了,它成功了,它能够飞起来了,但它明白,它要继续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拼搏,因为它要去翱翔,去搏击更宽广的天空!
在生活的深林里,我就是那只小小的雏鹰,虽然自己身体有残缺,虽然有些地方不如别人,但在羡慕别人的同时,我自己也会更加的努力,努力的锻炼身体,努力的学习,只为心中那种不能屈服于命运、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的信念,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我就是被折断来翅膀的雏鹰,虽然命运给了我残缺,虽然生活给了我许多磨难,但我会把这些挫折当作磨砺自己的砺石,把它当作我成功的“垫脚石”,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使自己飞起来,翱翔在梦想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