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经验

时间:2019-05-14 12:3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学习经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学习经验》。

第一篇:化学学习经验

化学学习经验

王非凡 2011.8.16

·找到学习的动力

动力的来源可以大,可以小,但必须有,而且不止一个。比如,我是想在大学学习化学,这就是一个动力。但当我在高二得知我淫色若不能报考化学专业时,我并没有因此沮丧,因为我有其它动力来源:学习化学能提高生活质量,使思维有序,再加上我个人纯粹的兴趣。

·严谨、踏实的态度

面对大量的知识,人最容易轻浮,将一知半解认为是胸有成竹。比如:

数同分异构体:主链上有4个碳的己烯有几种?很多人都会数错为3种,而且通常忘记的是1-乙基-1-丁烯。轻浮的人,先是会恍然大悟般地“噢~”一声,然后就完了,认为自己会了。而严谨踏实的人,会去思考自己到底是怎么错的。

平时上课时,轻浮的人只会听听老师讲的,甚至连笔记都不记,认为老师讲的自己都跟上了,其实不然——第二天就忘了七八成了。严谨踏实的人,听讲、记笔记后,会再去看一遍课本,一方面搜罗小字排版的内容,一方面将看书上的内容、思路与课上的做对比,生怕有遗漏,有问题赶紧问老师,能独立思考的问题先独立思考。

对于10电子体、18电子体,轻浮的人总会依靠自己考试时候的“灵光一见”,想起某个10电子体或18电子体,想起来了就觉得自己特聪明,想不起来就觉得没什么,顶多嘴上骂自己“真笨”。而严谨踏实的人,会自己发现规律并且记住,或者编口诀。

对于一次化学考试,轻浮的人会为自己的高分感到自豪,会为自己的低分找借口(少看个字儿,算错了,没用心记,用心绝对行„„)。而严谨踏实的人,会反思,不论高分低分,反思的结果往往是能令他同样的错误不再犯第二回。比如,有的人会建立错题本,添加错题时反复反省,考前甚至都不用看。有的人会寻根问底,反省到底错在哪儿了,将来如何能100%地避免。有的人会调整上课、写作业时的策略、态度,使精神更集中。

P.S.我不知道是不是需要再详细一点。作为经验,我觉得这种详细程度足矣。需要改再说。

第二篇: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化学)

第一部分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

楚 军(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生,北京市高考理科第四名):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知识大多来自实验,知识点多又较复杂繁琐,不易记忆。作为 一门实验学科,应该重视实验,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同时,考生 要以教材为依据,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到有效的记忆方法。化学的知识点分布虽广却也 有脉络可寻,这就是元素周期表,想来老师们也都说过。若要学好化学,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环节。我们虽然不造成题海战术,但适当的运用习题练习的方法确实可以帮助自己掌握 知识。当然不能盲目做题,应当有所选择。历届的高考题是必须要看的题目。因为那些题目 最能体现高考的命题精神。题目贵精而不贵多,可以请老师帮助参考选择一本好的习题集,把这本习题集上的题目尽数理清搞明,各种知识的考法题型也就大致都在掌握中了。同时通 过做题,我们也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后再遇到别的题目也能做到有章 可循。再综合课本和老师的讲解,相信化学考试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了。张雅丽(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湖南省高考理科第四名):

化学虽然属于理科,但它却具有文科的特点:需要记很多知识点,比如说,某些常见元素的 性质、应用以及与之有关的化学反应过程和方程式,需要你熟记在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 就应该采用类似于文科的复习方法,多记,多背,打好解题的基础。但它毕竟还是理科,偏 重于理解和应用,光是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理解和灵 活的应用,反过来,理解和应用又能帮助我们的记忆,二者相辅相成。如果大家仔细分析一 下近几年的化学高考题,不难发现,选择题占了近60%的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抓住这 部分,我们就能得到90分,况且选择题是较为好做的,所以,大家要把重点放在这上面。我 记得,当时每次考化学,我的选择题几乎都得满分。因而保证了总分的领先。当然,解选择 题是非常需要技巧的,关于具体的解题技巧,我将在后面部分详细介绍。化学中有一类很有 特色的题,即是物质推断题。很多同学一碰到这种题,往往是无所适从,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因为这种题须要一份特殊的直觉,当你读完题之后,你应该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判断出一 到两种物质。而这种感觉来自于平日的多做多练,正所谓“熟能生巧”,题目做多了,对它 的感觉自然就出来了。比如说,你可以根据一些特殊现象判断出某些特殊物质,还有C、O、N、Fe等等都是出题率较高的元素,大家要特别注意,实在推断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将这些 元素往已知条件中代入,看是否符合条件。最后来看看近几年出现的新动向。可能很多同学 都已经注意到了,一种信息题的比重在逐年增大。这种题的特点是,给出一定的信息,让你 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分析、组织,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它检验的是同学们 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很好地将书本和实际联系起来了,今后可能将是高考题的主要倾向,因 此大家应该有意识地增大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于这类题的参考书,多做练习。刘满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贵州省高考理科前十名):

化学素称理科中的文科。因为化学解题方法简单,所要求的数学工具不过加减乘除罢了。化 学的基本内容很多。背诵记忆的知识点特别多。某位高考状元说过,学化学就是背书,只有 把书本上的诸多知识点背熟,才有能力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综合。化学实验题中提供了一 些颜色、气味的信息以此作为推断前提,如果你不曾花时间记忆各种物质的特性,那么你就没有可能做好推理。因为化学中的原理并不像数学、物理那样严谨;相反,推理过程跳跃性很大,需要根据不充分的信息去“猜”去“碰”。我为了方便化学知识记忆,曾经对各章知识 做过流程图,譬如,硫(S)的特性,S可以生成SO2、H2S,„„把S的衍生物列在一张表上,这样整个章节就掌握了。解决化学试题一定要细心,颜色、气味、状态、温度等都会成为致命的陷阱,你稍有不慎,就不能正确地解题,中了出题人的圈套。牛 强(清华大学热能系学生,辽宁省高考理科前十名): 我的一位老师曾说“化学是半文半理的科目”,仔细想来,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化学离 不开记忆。物理公式忘了一两个可以自行推导,但化学符号忘记了只怕难以自行创出。而如 果记住了所有的公式、符号和原理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我的第一点体会就是学习化学时一 定要认真的去记。但记住了还只成功了一半,现在化学试题要考生去推断或说是去猜测一些 书上没有的东西。但这种猜测绝非平空臆测,而是基于已知知识上的科学推断,或说是延伸 已知知识。

下面举几道题目,做具体说明。1.气体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是。A.SiH4 PH3 H2S HCl B.HF HCl HBr HI C.PH3 H2S HCl HF D.NH3 PH3 AsH3 HF 这道题是对基本原理的考查,是要对元素周期律有清楚的了解,就可选出B。2.T1是ⅢA族元素,关于它的性质,错误的是 A.T1是银白色、质软的金属

B.T1(OH)3与A1(OH)3同为两性氢氧化物 C.T1可以生成+3价化合物

D.T1的阳离子的氧化性比A1强

本题是对未知知识的推断,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了解,可知T1将是较活泼金属,所以BD是错误的。

3.关于NaH正确的有 A.NaH水溶液显酸性

B.NaH中氢离子与氦原子同

C.Na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 D.NaH中氢离子可被还原为氢气

-其实,本题只要判定NaH中氢为负价,一切就都可解决,H只可被氧化,所以D不对;易知BC正确。4.配平方程式

Cu2S+HNO3—Cu(NO3)2+H2SO4+NO+H2O 配本氧化还原方程式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作一下说明 A.标出化合价升降

B.十字交叉使升降价数同

+1 –2 +5 +2 +2 3Cu2 S+10H N O3——6Cu(NO3)2+3H2SO4+10NO+H2O ↑2 ↑8 ↑3 ↑10

-C.对于未变价的离子,再做处理,本题中再加上12个NO3 3Cu2S+(10+12)HNO3 — 6Cu(NO3)2+3H2SO4+10NO+H2O D.配平

3Cu2S+22HNO3 = 6Cu(NO3)2+3H2SO4+8H2O+10NO 5.1mol H2燃烧放热285.8kJ,1mol C3H8燃烧放热2220kJ,5mol H2与C3H8的混合气体燃烧放热3847kJ。求H2与C3H8的比。

本题是为了说明十字交叉法,这是一种重要实用的方法。285.8 1450.6 3 3847/5 = 2220 483.6 1 ∴比为3∶1。

王 龙(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学生,江西省高考理科状元):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题目量较多,单题分较少,因此波动性不大,比之数、理较为稳 定。它需要识记许多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性质、基本解题方法等,皆具有某些文科的特点。但它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如物质推断题中,你好像看到一个摩术 师在向你展示其技艺而你不知其所以然。我的化学老师说,学习化学要首先对各物质性质非 常熟悉,因为一些题(如物质推断题)并不能用逻辑推理方式,由果推因,只能由一些特征现 象“猜”出物质或元素,这就需要对知识很熟悉。在熟悉的基础上要分门别类,列出知识框 表,当然这就要求能深刻理解各个概念,否则分类就没有明确标准。就这样一个框套一个框,许多小体系组成若干中体系,再结合,直至整个体系。如我通常用元素周期表来形成最基 本框架,下面细分,哪些族氧化能力强,哪些物质可作半导体„„同时记住一些特殊现象,如CuSO4和H2S可生成H2SO4,用弱酸H2S产生强酸。这方面内容一般老师都会讲,而且比我清楚得多,最好能向老师讲教。

胡湛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化学大概是大家感觉比较好的科目,它和数学、物理一样,要把听课、钻研课本、做习题有 机地结合起来。化学中有几个板块: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电化学、有机化学等。我认为 学好化学要注意多记、多用、多理解,化学题重复出现的概率比较大,重要题型最好能在理 解的基础上记住,许多化学反应的特征比较明显,记牢之对于解推断题将会有很大帮助。在平时多做题时要注意总结很多有用的小结论,并经常用一用,这在高考时对提高速度有很大 帮助。高考化学试题中选择题占87分之多,因此多解、快解选择题是取得好分数的致胜因素。如何才能做得快呢?这就需要你从大量解题的训练中找出一些小窍门来。举一个简单的例 子:45克水蒸气和4.4克二氧化碳混合后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多少?①45.1,②17.2,③9,④19。如果拿到题马上开始算,大约要2~3分钟,如果你用上自己的小窍门,注意到该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只能在18~44之间,那你可只用二秒钟时间就选出正确答案。类似这样的小窍门还很多,希望大家多留心,注意寻找用熟,迅速提高模考分数。另外,学好复习好化学并在考试中取胜的一个经验是学会“猜”。这种“猜”实际上是一种 层次较高的推断,要有一定的基础,做的题多了熟能生巧,自然会获得一种“灵感”,自己 可以创造“猜”法,因为它是你勤劳学习的结晶,不是乱猜。我用“猜”法解题,通常比正规解法快几倍,尤其是解决推断题和选择题,正确率很高。当然即使是一看题就知道答案也要进行检验。最后,对化学试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要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它们通常代表着出题的新趋势,高考中很有可能会触及的,值得认真玩味。吕志鹏(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生,黑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

与物理相比,记忆在化学这一科中比重很大。因为化学这一科目之中知识极为零散,这样,记忆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了。但是单纯地靠背书来记忆知识,效果不会很好,如果在做题的 同时,结合题型来记忆知识,效果会很显著的。以我为例,高二时期,化学的优势并不显著,而步入高三后,我用上述方法进行复习,在短短的5个月之内,化学的成绩由原来的120多分上升到140多分,并且在以后的历次模拟考试中,都稳定在140分以上。从这里可以看出,做一定量的化学习题对提高化学成绩极有好处。

但是,化学也不能单纯地靠记忆,联想和想象也很重要,尤其在解有机化学和图框题中极有 用处,有时可以很轻松且很快捷地解出这方面的题。

以上就是我在学这五门学科的经验,这些都是平时学习挺有效的方法。在此之外,笔者想针 对高考中几科的几种题型的解答技巧和解题策略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案。

在数、理、化三科中,客观题型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答好客观题是全卷取得高分的有效

保证。

我自己认为,直接计算求解客观题是最费时间的笨方法,为了节约时间,掌握一些巧解方法 来解答客观题很有必要。巧解方法一般有赋值法、估算法、图像法等多种方法(化学中的巧解方法更多)。

现在举几个小例浅谈几种巧解方法。【例1】(赋值法)222333若a+b=c,(a,b,c∈R),判断a+b与c的大小关系。333333 A.a+b=c B.a+b>c333333C.a+b<c D.a+b≥c

面对此题,很多同学会积极地投身于运算当中,精神可嘉,但过于鲁莽。若细心分析会发现 这个式子对于一般情况成立,则对特殊情况也成立。不妨假设a=3,b=4,c=5,则很轻易地

33333求出a+b=3+4=91<c=125。选C。

从这题可以看出,赋值法在解决一些问题时,省力省时而且有极高的准确性(甚至是完全正确)。

【例2】(估算法)求铜原子的体积(1995年全国高考卷,题中还给出了一些别的数据可供计算求出比较精确的结果)。

既然是选择题,就不要求解得的结果精确性有多高。那么,我们可以想铜原子的半径数量级

-10-30为10m,则铜原子体积数量必为10m或在其左右不会很远,然后从选择之中选取答案。至于说起图像法,应用也很广泛。集合中的韦思图,函数中各种函数图像„„。

化学中还有十字交叉、极端分析等多种方法。当然,还有很多种巧算方法,就看考生对题、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啦。这些方法不是高不可攀的,是可以在训练中掌握。以我为例,升入高三的时候,对这些方法还不甚了解,但在高考中,我用这些方法来解题,仅用了15 分钟就解决了全部客观题,无论数学、物理,还是化学,而且科科满点,为全卷夺取高分提 供了坚实的保证,确保了高考的全盘胜利。

徐凡(保送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北京市高考理科第二名):

数、理、化三科中,化学是最实际的了。在化学学习中建立起一个知识网络就显得更为重要。化学复习一般划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计算、实验等几大部分。其中元素 化合物这一块知识较为琐碎,可按照族序数归类总结,下述步骤或许可行:

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有元素单质、化合物的颜色、状态、熔沸点等等。莫要小看这些东西,就拿颜色来说吧,某些类似于“淡黄色固体”、“黑色粉末”的说法常为出题者所钟爱。而在作物质推断题时,通过物理性质进行猜测——由于猜测范围较小,这往往是可行的——再用化学性质验证,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比如熔沸点问题,SO3与HF是需要多加小心的,如果遇到比较微粒摩尔数问题,脑筋就要转个弯,到这方面来想想。如果还附带上了有机物,熔沸点就乱了套,虽然也有规律可循,不过恐怕已超“纲”,就不再叙述了。

二、化学性质。对于化合物,首先想想化学键有没有问题,然后就是反应式了。对于化学方 程式切不可一个一个背,而要联系起来看。每一个方程式都可以归结为反映了某种反应物或 生成物的性质。对这些性质加以区别(如氧化性、还原性等),然后以这种特殊物质的基点向 外辐散出去,就可以形成一个网络。这里要注意的是反应条件,应加以区别。对这些居于网 络基点的物质也要特别加以重视。

对于有机物的分析大致相同。要注意的是有机物的化学键尤其是极性键是非常重要的,一定 程度上是它决定着有机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有余力的话,应对其极性键电子云的形 状,结构、偏转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有一定了解。这对理解有机物性质是很有帮助的。化学实验也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对实验的总结也是亲自做为宜,若无此条件,恐怕也只能“ 纸上谈兵”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是要掌握各种基本仪器的用途及其精确度、适用范围等。如 滴定管可精确至0.01mL,烧杯不可直接加热,要垫石棉网等等。而针对具体实验,首先要明 确实验目的,写出反应方程式,然后要画出装置图。我以为掌握装置图是掌握一个实验的基 础。最后对实验中的各处细节要加以记录,如温度计的插入深度,什么时候才可以停火等等,因为这可能就是考点。以上这些是为了培养一种实验素质。考题不太可能出已做过的一模一样的实验,但万变不离其宗,有了这种素质,当可应万变。

化学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一个更加完备的知识体系的基础 上,这种能力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因此,化学学习我认为知识与能力应该并重。李劲颖(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系学生,高考成绩为647分):

长期以来,我都认定学习的目的不是考试,但身处于考试制度之下,我又不得不做一个考试 的拥护者。很多时候,我觉得如果没有考试我会更幸福,而有了考试我会更成熟。有多少次 考试就有多少次发现自己缺点的机会,也就有多少次改正缺点的机会。我自己就是在一次次 考试的洗礼中成长起来的。最初让我领会这一点的是化学考试。

高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的各科成绩都让人刮目相看,唯独化学成绩,难以启齿,是70分(满分110),比班里的平均分还低5分。一向在各科考试中名列前茅的我,第一次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发成绩那天是1月11日——我的生日。不记得那生日是怎么过的,只知道无论妈妈如何劝慰都无法止住我的泪水——那可是我第一次为考试成绩而哭泣啊!一直以来,我被认为是那种凌驾于一切烦恼之上,永远不懂得忧愁的人,但我知道我不是。笑容早晚会被泪水击垮的。而那次,我是真的被刺伤了——不管是在自尊上还是自信上。一个下午过去了,泪水流干了,我也开始慢慢清醒了。这失败倒底是什么造成的呢?我第一次郑重其事的开始 剖析自己:首先对化学缺乏兴趣、学习不主动;其次,在化学上没下什么功夫,没做多少题,从那以后开始了我为化学而奋斗的历程。

高三那年,更是我猛拼化学的一年。尽管两年来的努力已卓有成效,但离目标还有距离,这 一年里,我做了不知多少化学题来弥补这段距离。虽然我不是题海战术的拥护者,却深知题 做多了心里会有底,有时候原本不理解的东西在做题的过程中也会慢慢明白,而且解题有时 也是件蛮有乐趣的事情。所以我对解题情有独钟。(当然做题要讲究质量,而不只是数量。)不过,考试就是那么奇怪,远不像做题那么简单。上文所提及的那次考试虽是我第一次为成 绩而哭泣,却不是最后一次。

进入高三,考试突然增加了许多,而哭泣也随之增加了。不记得多少次躲在被窝里哭到深夜,有多少次一个人徘徊在大槐树下偷偷抹眼泪„„而在所有那些不理想的考试中,最不理想 的又是化学。

当然化学考试题目偏难是一定原因,但我自己的缺点却是主要的。由于题目难、题量大,往 往答完题后没有足够的时间检查,而做题的准确率又不高,往往是眼睁睁看着自己把会做的 题做错了。为了提高准确率,我把重点放在了平时做题上。每次做题都不检查,直接答案批 改,计算准确率,并记录下来。开始的时候,准确率的确不高,但每次我都督促并鼓励自己。久而久之,我确实比从前谨慎多了。

除准确率外,我在考试中还有其他的毛病。而这些通常是在每次考试后痛苦的自我剖析中发 现的。这种时候,我总是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如果这时再进行一次考试的话,我断定自己会 考得很好。但可惜的是,从没有哪两次考试离得这么近,而当下次考试到来时我常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又犯起了老毛病。为了留住“伤疤”,我准备了一个“错题本”,把每次考试的错题都记录下来,不光修改还要写上错误的原因和自己的缺点。随即,这个本子不光记考试中的错题还记平时做题时有代表性的错误,并最终发展为每科一本。每考一科之前,我都会翻阅这个本,剥开旧日伤疤,以提醒自己。化学尤其如此。这种方法确有成效,同样的错误,我很少重犯。

吴子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免试推荐入清华大学):

化学。在我看来,化学介于语文英语和数学物理之间,因为它既有许多要死记的东西,又需 很灵活的思维方式。也许大家在做化学题时已经感受到了,其类型是较明显的。一章节有其 代表性题目,一种类型的题有其特定的解法,抓住了这些,真正弄懂了,就万变不离其宗了。平时就要积累这种经验。那么,平时着重记什么呢?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特性,变化规律等。一言以蔽之,个性与共性。在这些基础上,最好能适当加深。我参加过化学竞赛,记得 第一堂课上,老师就对我们说:“可能会有同学认为竞赛对基础学习没什么帮助,其实不是这样的。打个比方,站在低处看一个事物很难看清全貌,但站高些就容易得多了。化学竞赛就是这样,你的理论学多了,看一些问题就比较容易看透,想通。”日后的学习证明了老师的说法。知识面扩大,想问题的途径也多了。而且高考化学题越来越倾向于考与课本联系面又高于课本的题和那种信息题。此时对由此及彼的知识迁徙能力和推断能力的培养便成当务之急,这些,都可以在竞赛训练中实现。况且,若需要用到的理论已经学过了,那做题时就不用从零开始,也比较有信心了,这是正常心理。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觉得化学的学习不能只拘泥于课本,而应该尽可能地扩展知识空间。所谓“一览众山小”,那是登上了五岳之首的缘故。魏强(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学生,曾获全国化学竞赛二等奖):

化学我个人认为是一门有较多记忆的学科,尤其是高中化学。因为有许多东西要记,例如: 物质的物理性质,金属有燃烧现象及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的反应过程。所有这些你必须是清清楚楚,一定要说一不二,是什么就是什么。决不要含糊,只有这样,才能对你的将来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记忆的同时也要掌握化学题的计算方法及原理:质量差量法、体积差量法、阿佛加德罗定律,这些方法要在做练习中不断地巩固,直到运用自如,决不能因为题的改变 而不会,所谓以不变应万变的奥秘就在于此。在高考化学中必有化学反应式的配平,这对你 来说应当是必拿分的题,一定要全拿到分,而且要快,不要在此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 分数太少了。这就要求你平时对化学反应式的配平的掌握一定要熟练,化合物升降法要熟练,多练多写,书上出现的反应方程式一定要熟到提笔就写的程度。化学中另一个重要地方就 是大到有机物了,这里的反应类等一定要清楚,及代表物的反应,要会由此及彼地写一些有 机反应方程式,其实这不难,就看你对题目给出的反应理解了没有,一定要理解再去做,切 不可马虎。因为高考中推断有机物分子式或结构间式的题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机题回答 的好,分数的一大部分就已经到手,所以有机方面学习要学的扎实,各类反应、反应方程式 一定要写的滚瓜烂熟,这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成功的,这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记得 当时,我在这方面做的也不好,但是我不松懈,我一直都在努力,最后终于做到了,我相信,只要有决心,什么事都可以成功的。

刘海涛(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生,青海省高考理科第六名):

整个化学分为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内部及二者之间也可谓是联系紧密,因此化学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把握这些联系。无机化学以元素周期表为其总纲,以无机物的化学反应规律(如复分解反应规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逆反应规律等等)为各元素各物质间的联系主线,这在高中化学书的章节安排中就可看出。而有机化学是以有机物的化学基(如醇基、醛基、酸基、酯基等等)为标志来组织知识的,各知识间也以有机物反应规律相联系。可见,化学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网络,因此试图把握这些联系是可行的。另外,我在理科学习过程中不仅重视把握知识间的联系,而且努力做到及时质疑、释疑。因为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其中主要的阻力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因此能否发现并解决这些疑问便成了能否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关键。学习的甘苦也往往能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品尝到。而很多同学的心理本能是知难而退,这便使他(她)们失去了很多取得进步的机会,因此,有意让自己去质疑、释疑是很有必要的。张岩(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学生,高考化学满分)提起高考,就总是感觉自己是十分幸运的,特别是越来越多地看到新闻媒介对高三学生重负的报道,更加感到自己很幸运。因为记忆中我的高三绝没有这么苦,似乎轻轻松松就走了过来,也许这得益于我掌握了一些学习的小技巧。下面我就谈谈学习化学的一点儿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助益。

高中化学主要可以分为三大块:基本概念与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和有机化学。其中,基本概 念与理论和有机化学知识点都比较少,比较容易掌握,真正的难点与重点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 这一块,众多零散的知识点,各类元素或者化合物性质的相同与相异,常常使人顾此失彼,考试 丢分。要想学好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部分,不妨把元素周期表看作一块土地,学习的过程,就是以各周期、各族元素为种子在元素周期表这块地里培育自己的知识树丛的过程。

当然,攻欲善则必先利其器,要想使自己的知识树长得好,必须首先耕耘好元素周期表这块土地,也就是说要充分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现行的元素周期表一共收入了一百多种元素,它有七个横行,即七个周期,周期的序数就是该周期元素原子具有的电子层数;它有18个纵行,分为16个族,即七主族、七副族、零族和Ⅷ族(包括第八、九、十共三个纵行)。我们应该记住各主族代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起 码应该记住各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起码应该记住原子序数前20位的元素的名称, 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及其在表中所处位置,还要牢记前三周期各有哪些元素和各主族由 哪些元素组成,掌握了这些,就如同已经给地松了土。

记熟元素周期表之后,还需要掌握元素周期律。所谓元素周期律就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 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一规律。具体地说,主要是指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 素的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理解了元素周期律 就好比把我们的种子,即元素,按照周期变化和性质的相似性进行了分门别类,选种的工作已 经完成了。

在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通过元素及其化合物各章节的学习来使各元素发芽生枝,培育我们各元素的知识树了。

对于每一棵知识树来说,无非包括下面几个主枝:元素性质,单质性质,化合物性质,酸、碱、盐性质。每一个主枝又可分为几根分枝。元素性质又可分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化合物、元素的活泼性: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单质性质,化合物性质和酸、碱、盐的性质都可分为两大分枝: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而这两者又都可分为无数细枝,物理性质可细分为状态、颜色、气味等;化学性质可分为与单质的反应、与化合物的反应、与酸、碱、盐的反应„„如此这般,经过多次分类之后,我们的知识树的结构就形成了。

那么,当我们每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它应该是位于哪一个细枝之上,就把它作 为一片树叶,让它生长在知识树的枝条上。这样,每一个知识点都能找到合适的枝条生长上去 ,积累起来,一棵枝繁叶茂的知识树就长成了。

这种工作看起来是复杂的,但实际上每种元素的知识树结构都是相似的。培育出一棵知识树 之后,其它的不过是一种重复操作罢了。

知识树一旦建立,你将发现它有很大的优点。首先它使我们头脑中庞杂混乱的知识点都找到 了自己的归宿,便于记忆。其次,当我们比较两种元素时,因他们的树结构相似,只需比较相应 的枝条即可。更重要的是,考试时我们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我们只需从枝出发,层层推进,就一 定能找到所要找的知识点,而在这个推进过程中,所得到的其它信息是对解题大有帮助的。我觉得培育知识树对我学习化学帮助很大,希望它也能有助于大家化学水平的提高。叶怡河(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学生,高考化学满分)“化学是一门记忆的学科”,这也许不太符合一些同学的思维习惯。但细想:元素周期表要记,各元素原子结构要记,各族代表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反应要记,有机化合物中各种烃、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作用及一定的规律要记等等。要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且只有记得熟,才能用得活。说句武断一点的话:化学学得好的同学主要是因为掌握了化学的记忆方法,高效而又轻松地记忆化学知识。

常用的记忆方法很多,但我这里只谈几个自己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常用的几种方法:特殊记忆法 ,单独记忆法,结合实际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

很多东西容易记住,如AgCl难溶于水、白色;F2、Cl2、Br2、I2的活动性随分子量的增加逐渐减弱等,相反,某些东西却非常容易搞错,如:AgF溶于水,AgI呈黄色;碱金属活动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逐渐增强等。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前者是常用的,平常的,符合大家思维的东西,而后者则因受前者的干扰常被混为一谈。所以我们提出“特殊情况特别记忆”,时时对之进行关注,以免在关键时刻出现“粗心”的情况。更何况记住这些,往往那些平常的也顺便给记住了。例如:记住2NO2 =N2O4在压强改变时的现象,则轻而易举地记住了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可逆反应在受压强影响时的规律。

单独记忆是对某些知识点而言的。有些东西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律,却又十分重要,非得单独记 忆不可。例如:钢、铁的冶炼原理和过程;一些重要而又难于理解的反应方程式,某些物质的性质等。熟记这些东西,可补充知识链条上的一些空白,要用时随手拈来,大为惬意。

结合实际记忆法是一种相当好的记忆技巧。所谓“实际”,这里可以是生活中的体事物,也可以是别的学科中常见的一些东西,这种记忆方法的特点是能使同学对容易混淆的东西轻易地掌握和区分。例如:很多同学对可逆反应受外界因素影响时的方向常闹混。但如果用物理中的“惯性”来理解记忆,就会发现这简直太容易了。惯性是物体在不受到外界影响时有保持原来状况的性质(但往往无法改变其总的趋势)。可逆反应移动的特点正适合这性质:加压、反应(由于惯性)阻止压强增加,从而使反应向压强降低的方向(即气体摩尔数减少的方向)前进(但最后压强还是增加了),升降温、减压,加减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等,都是同样的道理。而如果用来理解2NO2=N2O4加压后现象更有妙用,加压颜色加深体积减小反应向正方向移动颜色

(惯性阻碍)变浅。所以颜色变化:浅→深→浅。如果考虑最后结果的颜色是变深还是变浅,由上所述,显然是“胳膊扭不过大腿”颜色变深了。

联系各章的内容形成知识链,知识网,这就所谓的联想记忆法。如: 这样的链条很平常,在有机化学中注意一下会发现由某一种物质作为中心(如HC≡CH)马上可引出高中有机化学中的所有知识。这种联系记忆法使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美的系统,思想变得特别清晰,达到轻轻松松而又事半功倍。

这些记忆法说起来是独立的,但实际用起来更应该综合运用,以达最佳效果。灵活地掌握这些方法,相信在化学学习中将会多一份轻松,多几个胜利的微笑,在明天的天空增添几分蔚蓝。向元益(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生,高考化学满分)学习,离不开听讲这一中心环节。化学学习也一样。怎样上好课?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也并非尽人皆知。

以下仅是我的一点化学听课的体会。(一)课前预习不可少。所谓预习,就是了解教材的大体内容和易难程度。预习时注意把握教材的总体思想:这节书主 要讲些什么物质?各物质之间有何联系(如化学性质)?重点物质是什么?这些都是预习之后有一定印象的。

预习时如果遇到疑难点,而自己又一时解决不了,应把它们集中起来,用笔记本记录下来,以增 强听课时的针对性。

(二)巧妙听讲,主动思考。

课堂上以听老师讲授为主,基本循着老师的思路去听,同时要动脑子主动思考,力争得到接受 ——思考——理解的最佳综合效益。抓住基本概念,领会主要精神。老师讲课有不同的“松 紧度”,学生听讲也应有不同的“响应度”。在预习中已懂的东西就不必多花力气,而对疑难 点则要仔细听,听课中可进行合理的“联想”和适度的“停留”。“联想”主要是课堂内容的相关知识。可以由“树木”联想到“森林”。譬如,在听到AgI可用于人工降雨时,自然可以想到干冰(CO2)也可用于人工降雨。这虽然举的是一个简单例子,但只要广泛联想,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大有裨益的。但却不能脱离课堂而无目的地想入非非。所谓“停留”,是指听到重要之处可以稍停下来思考一下,细味这个问题,这可以为听课带来一定兴趣。还要注意留一点精神听老师后面的课,争取把课听活。

课堂笔记也很重要。有人说过“不动笔墨不看书”,我们也应做到“不动笔墨不听课”。记 笔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一些概念、思路、疑难点等。那种课上抄笔 记,课下读笔记,考前背笔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三)巩固课堂成果。

每次下课时,并不要急于使自己的思想一下子松开,而要用几分钟时间静静思考一下本堂课的 基本内容:中心要旨。这虽是几分钟功夫,效果却是不可低估的。因为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记忆后最初遗忘得最快。这样,课后一定要及时安排复习,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化归自己所有,从而大大提高智力素质水平。

总之,只要你掌握了听课,也就拥有了学习的大部分。剩下的工作,就要靠大家自己去开拓,去 完善了。

尹鹏(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学生,高考化学满分)高三的复习过程中,有过许多的经验教训,也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回过头来看一看,感觉让我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总结和归纳的方法。

我所理解的总结归纳有两种方式。如果可以打个比喻的话,一种可以称为“结网式”;另一种 ,“织补式”。

常有同学抱怨化学的知识点太繁复,太多的化学物质,太多的化学反应,太多的化学规律,„„ 细小而庞杂。其实,这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之间都有着相互的联系,也有着各自在体系中的位置 ——知识就象一张网。那些面对厚厚三册化学课本感觉头脑中一团乱麻的同学,应该做得是进行“结网式”总结:抓住其中的重点,发现相互的联系,理清知识的脉络,一句话,编结一张属于自己的知识网,记得在高

一、高二时,教化学的杨老师要求同学们在每一章学完之后,都写一个小结,理清这章知识的脉络,等到高二复习前,手里捏着薄薄一叠写满小结的纸,真有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同学,如果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这项“结网”的工作,那么我恭喜你;如果你没有,我要对你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不要说自己没有时间去归纳总结,把在题海里涵游的时间砍掉一些,整理清自己的知识体系,会使你学得更自如而轻松的。

以上讲的是“结网式”的总结,通过它,我们便可以对知识的全貌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但要参 加高考,光有它,光有这样一张网,还是不够的——这张网还不够细密和柔韧:我们还应进行“ 织补式”的总结、归纳。

我们在看书和做题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知识有着这样、那样的小的缺陷;同时也在解题时 学会许多细小而有效的技巧,这些我们也最好归纳整理,总结到自己的小结本上。它们是“结 网式”小结的补充,必不可少的补充:正好比在粗的网络上缠绕上许多坚韧的细线,使这张网 更细密而结实。在高三的后半学期,有大量的习题等待大家去做。做完每道题,都应想想自己 通过它学到了些什么,并将其中的精华总结下来,这样,才可以使这套题目起到应有的作用,否 则,可能只有苦劳而没有回报。

陈华锋(北京大学化学系学生,高考化学满分)化学对于高考来说,是很重要的。理科生如果化学考砸了,总体成绩肯定会不太好。而把化学 考好了,则有助于增强信心,有可能出现在其它科的考试中超水平发挥的情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会有一些人,化学学得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原来没学好,所以现在感到很困难,有的甚至失去了兴趣,所以他们在化学上花的时间很少。大家知道,在功课上不花时间,要取得进步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在这儿要来劝劝那些同学。化学是一门立竿见影的学科。所谓立竿见影,是指与其他学科相比,投入同样多的时间,所提高的分数,化学要比其它学科高。举一个例子,某考生甲和某考生乙,他们的水平相同(均是理科考生),他们每天有6小时的复习时间,所以他们都用1小时时间来复习语文,1小时时间来习数学,1小时时间来复习物理,1小时时间来复习化学,1小时时间来复习英语。但是这样只花 了五个小时呀,还有1小时剩下,用来干什么呢?高考生的时间很宝贵,他们当然不会用来玩的, 所以考生甲用这1小时来复习语文,考生乙用这1小时来复习化学。结果,高考结束后,人们发 现,数学、物理和英语三科,考生甲的成绩和考生乙的成绩都相同,但语文成绩,考生甲比考生 乙高了4分,可是化学成绩呢,考生乙的成绩却比考生甲高了20分。所以总分来说,考生乙比考生甲高16分。16分呀,这是了不起的差距。甲和乙原来的基础相同,用功的程度也相同,可是乙就比甲高了可贵的16分。为什么?就因为乙在化学上采用了高投入的政策,而考生甲却错误地选择了在语文上采取了高投入。归根结底,这是由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化学是一门以记忆性为主的学科。它不需要太多的理解,太多的技巧,(这相对于数学和物理来说的),只要你记住了化学事实,你就可以答对。所以我说化学是一门很容易提高的学科,它不象语文、英语那样需要很大的投入,才有一些提高,它只需要较小的投入,就有较大的产出。同学们要树立信心,只要我花时间去学化学,我肯定会有提高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即 兴趣。有些同学也许会说:“我知道学化学一定会提高,但我就是不感兴趣,不想去学”。那么我要劝你,同学,兴趣也是培养出来的,爱因斯坦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对物理感兴趣的。同学,高考需要你学化学,所以你一定要学,你不得不学,但是,当你学了一段时间之后,你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你会认识到化学内部的规律,那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同学,你一定会对化学感兴趣的。

最后,祝同学们努力学化学,高考创佳绩。

第三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考研经验分享

谢谢各位亲在考研前给我鼓励,我尽力了,政治考得还行,我比较懒,都没有背《20天20题》,《海天28题》之类的。很巧的是,今年的政治大题都是我会的,我不会的都没有考,单选和多选也还行吧,正常发挥吧。

英语状态不好,2011年的考研阅读不同于往年,我觉得阅读文章的题材变化较大,文章易懂,但是题目难做,而且后来时间不够了。巧的是,我考前写了4篇作文练手,其中一篇就是今年的作文。我看了网上的答案,如果主观题(翻译+作文)能拿20分的话,应该在55分左右。

下面说专业课,我是应用化学,是理科专业,不考数学,只考两门专业课。

16号上午考的那门是我最担心的一门课,也是我复习的最辛苦,花时间和心血最多的一门---物理化学。这是化学类考生的致命杀手锏之一!而且科大的物化又不容易,我本身基础就不牢,所以特别紧张。

8:20监考老师进考场,其中一个年轻的漂亮女人看着特别厉害,我当时还是看资料,她就不允许了,让我赶快交上去。我当时就觉得这女人很难缠,结果后来的事情真的让我到现在都泪流不止。

我有两个计算器,一个是我自己的,一个我借我们宿舍大三的。考前我旁边的女孩突然发现她没有带计算器,我就借了我自己的那个给她了,选择题做完就是计算,我用我们宿舍人的那个计算器,怎么用都觉得别扭,毕竟一直用自己的那个,我就跟那女人说换计算器,然后那女人就很狐疑的看着我,她怀疑我用计算器作弊,她把两个计算器摆弄来摆弄去,都没有发现问题,就把我原先那个换回来给我了。悲剧的是:我刚拿到我自己的那个,一道题没算完就坏了!于是我又找那个女人,那女人上来就冲我,“你换过来换过去的,你到底想干什么?把我们都当傻子吗?”我当时挺委屈,不过毕竟太巧了,是人都会起疑,特别是在考研战场上!但是她那个态度让我很受不了,可以怀疑但是那样说我,我就很难受。我拜托她给我借计算器她就是不肯,另一个年纪大的女人倒是不错,准备给我计算器,但是她不准。我也不能自己借。本来科大题目就不容易,我一紧张,本来会写的不会写了,不会写的更不会写了!公式都忘记了!当时完全没有状态,只想着计算器的事情,那个借我计算器的女孩也很急,她一直跟老师说明情况,但是老师也不相信她,后来一个男老师过来摆弄计算器,也摆弄不出来名堂。但是他还是没有给我。

我当时就有点想哭了,对着那么多决定我命运的题目,我感觉这一年在物化上下的功夫都白费了,我一天看12小时书,6小时都在物化上。最后我央求那个男的从别人那里借计算器给我,那男的终于答应,我接到计算器就开始哭,一直哭又不敢哭出声音怕影响考场纪律被赶出去,就那样一边哭一边写,紧张加上冷,一直在抖。我努力把卷子写完,但是有不会写的实在是没有办法。出了考场,我还是一直哭,眼泪就是止不住,中午也吃不下去,朋友一直安慰,我自己也慢慢调整,怕影响了下午的考试。

幸好,下午的分析化学是我强项,考得还好,不过不是我最高水平,但和上午比,已经是很好了。我现在真的害怕,我害怕我的专业课一连国家线都过不了,选择题60分,虽然不难,但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能拿多少分。后面的大题目一共90分,没有做得好的,要么一题有三小问,其中有一小问不会答,要么做出来也不知道对不对,还有证明题,完全不会,只写了公式,还有比较简单的题目,结果公式又写错了。我感觉都我连国家线60分都过不

了,科大是肯定没戏了,这一门花了我最多时间和精力,复习的最辛苦的一门课却以这样的方式拖了我后腿,那个女人有原因,我自己原因更多,基础不牢,知识点粗糙。

我真的不想再考一年,今年的形势和去年比真的差别很大,明年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我只想现在赶快找个学校调剂算了,但是物化万一不过国家线,我调剂都没有地方调,只能重考,那么我10个月的努力白费,其它3门也白考了!

昨天下午考完很多人都很兴奋,终于解放了,但是我怎么都高兴不起来,我一出考点大门就开始哭,边哭边拖着我的箱子往学校走(学校离考场很远,在考点附近找宾馆的),外面一直零下,我不想打车,至少想吹吹冷风,让头脑清醒清醒,我室友说我今天哭的太夸张了,至于吗?我只能说我把考研和考科大看得太重了,都沉甸甸的放在心里。

我没有戴手套,已经不知道冷了,知道自己没戏了,两手冻得僵红僵红的,眼泪挂在脸上,在寒风中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宿舍,5点考完,到寝室已经6:30了„„

推荐阅读:

第四篇:化学学习

化学学科学习方法

化学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散乱,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此感受深切。我们说化学不难,但想得高分不容易。错综繁杂的知识点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易错点,掌握良好的化学学习方法显得十分重要,用一个成语概括的话,就是“厚积薄发”。

把薄书读厚

高中化学教材总共仅有600多页,如果当小说来读的话,可能两天就看完了。每到考前同学拿出课本复习,看了一遍自我感觉不错,因为课本内容都会,最后得分很不理想。同学们没有一种把薄书读厚的意识。

要全面、系统地掌握一个知识点,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辅以参考书以及习题训练的反馈等,总结出知识点相关的常见题型、解题方法和易错点,挖掘某些知识点的深层次含义。临睡前可以把一天所学“放映”一遍,这就是知识点系统存档的整个过程。这样课本的一页内容可以变五页,变十页甚至更多,也就是要把薄书读厚。

“厚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只有做题数目达到一定量后才能透过万变的题目总结出不变的规律出来。

把厚书读薄

有同学认为既然考试范围都在书上,我把课本内容背下来不就万事大吉了。“学而不思则罔”,尤其对于理科来讲,死记硬背=死路一条。知识的记忆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就是一个总结、思考的过程。同学必须自己建立一个知识网络,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经过高度提炼后的化学教材仅仅就是几张纸而已,也就是要把厚书读薄。

“薄发”往往被同学所忽略,认为做“舍肉拣骨头”的事没道理。恰恰相反,很多同学在弄清解题方法后都会说这点我没想到。难度较高的题目往往综合多个知识点来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果同学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印象不深,自然联想迁移不到上面去。所以知识点网络化是十分关键的。

把厚书读薄和把薄书读厚同等重要,忽视任一个过程,所有的努力都有可能半途而废。

第五篇:浅谈化学学习

化学:

从我们的日常学习上来讲,化学需要记忆的成分更大。

1.常复习,多记忆

好多化学概念和化学方程式并不是当时记住了就能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的加强记忆,其实化学的主要概念和方程式并不是十分的多,可以事先把它总结下来,并每隔一段时间就背一背。而且考试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题多是靠记忆的。

2.吃透课本

其实考试题再怎么出,对于理科来讲,都不会超过书上的。因为考试肯定是要根据大纲来的,而理科又不是能让人天么星空想象的学科,所以对书本内容的掌握就异常重要。不仅是课文中,有些课后的小知识点也许就是某次考试的一个点,所以在读课本过程中要细心,阅读时要时时联系所学的知识点,吃透它。

3.重视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甚至可以说所有规律地发现都从实验中的,只要有实验的机会就要积极动脑,主动参与,当你的试验成功,从中印证了书上的某个规律时,你会觉得非常有成就感的。同时又加强了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4.分块总结学习

其实无论是那一科,都会有一些共同的规律,他的知识点都是分模块的。在每一块都会有其通用的规律和相应个别的特例,只要从共性和个性角度来分析学习,就会很容易的掌握。

5.简化记忆

因为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所以我们也要时常掌握一些记忆的小窍门,如:“一氧、二通、三加热”“升失氧,降得还”等,不仅提高了兴趣还加强了记忆。

以上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学要养成的学习习惯,当然学习兴趣和课前的预习等准备工作也是十分必须的,大自然十分神奇的孕育的生命和各种自然现象,它神圣但并不神秘,只要你抱着一种想要了解的心态,对其产生兴趣,相信学习过程并不是那么枯燥无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要它对你来说有用就是适合你的,也不必太过拘泥于形式。

下载化学学习经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学习经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学习(本站推荐)

    总结我个人认为,化学学习首先要“勤”,老师给我们准备的复习材料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产生的,上面的知识点都是非常基础的,我们必须要会的。对这些复习材料,我们要认真对待,做这些复习......

    一个化学高手的学习经验 你值得下载

    技巧一:形成网络,优化忆 技巧二:突出关键,浓缩记忆 技巧三:分析对比,理解记忆 技巧四:形象比喻,增强记忆 技巧五:口诀韵语,灵活记忆 技巧六:前后联想,巩固记忆 “化学是一门记忆加实验的......

    2018考研经验:北师大化学考研心得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考研经验:北师大化学考研心得 之前准备考研就经常在论坛里逛,但永远是潜水状态,感觉有个地方大家一起交流信息,一起分享心情真的好好~从这......

    山大化学有机化学考研经验

    距离考研结束已经十天了,在结束这段疲惫的征程后,想想当时我考研时很多专业课不知道复习什么,网上关于山大化学的考研经验交流文章又实在太少,趁才刚考完,还热乎,决定写写自己的经......

    中考化学复习经验和体会

    中考化学复习经验和体会姓名:孙文飞 学校:牡丹江市第十六中学 日期:2010-4-26中考化学复习经验和体会 牡丹江市第十六中学孙文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我是牡丹江市第十六中......

    药物化学考研专业课经验

    药物化学考研专业课经验 专业课主要包括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以及文献阅读。其中药化和生化各三道,有机有5道。一共11题,选择5道题解答即可。楼主个人觉得有机的题比较......

    学习经验分享

    1. 用过的本子应该留着做纪念 2. 学过的书要留着 3. 数学通过学校的学习既可,在家加强口算练习及听学而思既可 1. 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不会的字用拼音 2. 每天口算 3. 有一个......

    学习经验

    各位老师,今天我很想把这几天的学习感受与各位分享. 下面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不一定对,望大家海涵。 众所周知,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法,就教学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