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

时间:2019-05-14 12:1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

第一篇: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

每日名言

播下行为的种子,可以收成习惯之果;播下习惯的种子,可以收成性格之果;播下性格的种子,可以收成命运之果。

每日自励

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

每日短文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

山顶住着一位智者,他胡子雪白,谁也说不清他有多大年纪。

男女老少都非常尊敬他,不管谁遇到大事小情,他们都来找他,请求他提些忠告。

但智者总是笑眯眯地说:“我能提些什么忠告呢?”

这天,又有年轻人来求他提忠告。

智者仍然婉言谢绝,但年轻人苦缠不放。

智者无奈,他拿来两块窄窄的木条,两撮钉子,一撮螺钉,一撮直钉。

另外,他还拿来一个榔头,一把钳子,一个改锥。

他先用锤子往木条上钉直钉,但是木条很硬,他费了很大劲,也钉不进去,倒是把钉子砸弯了,不得不再换一根。

一会儿功夫,好几根钉子都被他砸弯了。

最后,他用钳子夹住钉子,用榔头使劲砸,钉子总算弯弯扭扭地进到木条里面去了。但他也前功尽弃了,因为那根木条也裂成了两半。

智者又拿起螺钉、改锥和锤子,他把钉子往木板上轻轻一砸,然后拿起改锥拧了起来,没费多大力气,螺钉钻进木条里了,天衣无缝。

而他剩余的螺钉,还是原来的那一撮。

智者指着两块木板笑笑:“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人们津津乐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笨办法。那么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我活了这么大,只有一条经验,那就是绝对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当需要被指出别人的错误的时候,我会像螺丝钉一样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像螺丝钉一样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你的人际关系才可能和谐。

每日文摘 钱的极点

小时候猜一道智力题,问:从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出发,无论往哪里走,都是朝向南?

答案是:北极。

现在无论同谁聊天,无论从哪说起,都会很快谈到钱。钱成了当今社会的极点。

钱给人的好处是太多了,而且有许多人由于钱不多,而享受不到钱的好处。人对于得不到的东西就需要想象,想象的规律一般是将真实的事物美化。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位大眼睛戴口罩的女士,就会想她若摘了口罩,一定更是美丽动人。其实不然,口罩里很可能是一对暴牙齿,人家原是为了遮丑的。

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虽是无钱之人,却凭医疗常识,想象钱的功能是有限的,理由从人的生理结构而来。

钱能买来山珍海味,可再大的富豪也只有一个胃。一个胃的容积就那么大,至多装上两三斤的食物,外加一罐扎啤,也就物满为患了。你要是愣往里揣,轻则是慢性胃炎,重了就是急性胃扩张,后者有生命危险呢。更不消说,长期的膏粱厚味,引起高胆固醇糖尿病等等。所以说那些因公而需长期大吃大喝的人,得了肥胖症,真是要算公伤的。

钱能买来绫罗绸缎。可再娇美的妇人也只有一副身段,一次只能向世人展现套在身体最外层的那套衣服。穿得太多了,就会捂出痱子。要是一天老换衣服,变成工作,就是时装模特,和有钱人的初衷不符了。

再说人类延续种族愉悦自身的那个器官吧,更是严格遵循造物的规律,无论科学怎样进步,都不可能增补一套设备。假如无所节制,连原装的这一份都进入“绝对不应期”,且不用说那种种的秽病了。电线杆子上的那些招贴纸,是救不了命的。

比如理想,比如爱情,比如自由……都是金钱的盲点。它们可以因了金钱而卖出,却不会因了金钱而被买进。金钱只是单向的低矮的闸门,永远无法积聚起情感的洪峰。

造物给予人的躯体是有限的,作为补偿,造物还人以无垠的精神。人的躯体的每一个细微之部,都是很容易满足的。你主观上想不满足,造物也不允许你。造物以此来制约人的物质的欲望,鼓励思想的飞翔。于是人类在有了果腹的兽肉和蔽体的树叶之后,就开始创造语言绘画和音乐……积蓄了一代又一代的精华,于是我们有了文学,有了艺术,有了哲学的探讨和对宇宙的访问……那都是永无穷尽的奥妙啊,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就会上天入地披肝沥胆的寻找与提炼。

我们现在是站在钱的极点上,但我们很快就会离开它。人们在新的一轮物质需要满足之后,回过头来仍然要皈依精神。

精神是人类最大的财富。在远没有金钱之前,人类就开始了精神的求索。人类最终也许将消灭金钱,但毫无疑问的是人类的精神永存。

第二篇: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久闻魏书生大名,却没有拜读过他的著作。今年暑假仔细阅读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完此书,遗憾没有在刚入行时就能与此书结缘;庆幸在教学中碰到了一些问题后看此书,对书中的理念有了更深理解。

捧到此书,我就被魏书生极具前瞻性的教学理念,科学民主的管理指导思想,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给迷住了。以至于囫囵吞枣一口气把此书读了一遍。

读完一遍,我觉得他的好多教学方法在我实际教学中值得一试,所以我又拿起笔,仔细地对每一章节进行了阅读。读完此书,我对魏书生多了几分敬佩,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多了几分反思,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多了几分憧憬。

《班主任工作漫谈》中的许多章节都和我的心灵产生了触碰甚至是撞击。比如第四章的第十节——糖衣药片和顺耳忠言。

书中写到:“我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话是真理。这话告诉我们,要站在理智的角度,站在较高层次思考良药与忠言。事实上,人们达到这一境界不容易,这要求被批评者具有高水平、高觉悟。”是啊,其实人都爱听好话,更何况我们批评对象是学生,甚至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大人都没有这么高的境界,这帮小家伙会有这么高的觉悟吗?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自己读小学的时候:在老师心目中,我是一个比较乖的孩子,所以被批评的时候很少。但孩子总归是孩子,一次早自修,我望着教室门外不远处的电线杆发呆,因为电线杆上面停了好多只小麻雀。老师看到了我的异样,早自修结束后,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今天早自修我要表扬一位同学,她就是***。当你们都在认真地读书的时候,她在认真地思考问题呢?”老师的这一表扬让我顿时面红耳赤。那时的我不清楚老师是真的以为我在思考问题而表扬我呢,还是知道我走神了故意用糖衣炮弹来轰我,不想让我这个班长在同学面前没威信。不过经历这次表扬后,我对老师更加尊敬了,自习课我再也不会走神了,当然我的班长的地位在班级里是越来越发挥作用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天老师要是用平常的话语批评我,结果肯定不一样。先不说我能不能这么牢记这件事,至少在同学们心目中,我班长的威信会下降不少,这对我个人和班级来说都不是一样好事。

魏书生说:坏人腐蚀好人喜欢用糖衣裹着的炮弹,这样容易将人打中,容易使人接受。我们在使人变好的过程中,为什么不研究一下糖衣,为什么不使人易于接受一些呢?

教育部关工委家教中心在不久前做的一份调查中,遴选出“苦恼父母”最具代表性的三句话———“孩子不懂得吃苦,身在福中不知福。”、“孩子缺乏上进心,不努力。”、“孩子个性太强,说什么都不愿意听。”这正是家长所苦恼的,也是我们教师所苦恼的。

苦恼我们教师和家长真正的苦恼,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我们不在教育状态。我们老是对孩子说我们那时条件怎么差,你们现在条件这么好,你还怎么这么的,动不动就用大道理来教育孩子。现在的孩子生活空间太狭窄,生活圈子小,整日以电视电脑为伴。他们也有他们的不幸福,也有他们这个时代的特征。

为什么每次苦口婆心的批评教育效果总是那么不明显呢?为什么一而再地批评也不能让犯错误的学生改正呢?为什么面对问题学生我们总是那么无奈呢?教师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这一点谁都可以理解。但是作为教师,我们的身份非常特殊,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太情绪化。记得初中时有个英语老师,一发脾气就摔凳子什么的,虽然摔的时候全班鸦雀无声,但同学们并不会因此而增加对他的尊敬,反而会暗暗想,老师怎么老爱发脾气呢。这样老师会显得很没风度。魏书生在课堂上就指定一位学生专门管老师发脾气的,每当老师发脾气的时候,那个学生就立马站起来,制止老师发怒。我觉得这个方法不错,这个学期也得试试。回想身边的同事,有几个很少见他训斥学生的,平日里对学生总是和颜悦色的,就算批评起来也是慢条斯理的,但学生就是很怕他。像我这种急性子,一看到让我生气的学生就叫来办公室,教训得口干舌燥,学生虽然当时虚心接受,但回去却坚决不改。魏书生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他联系到自己在工作中,如果被领导批评了,还把往事一件件翻出来进行批评,那会是什么滋味。我们大人喜欢听“甜言蜜语”,更何况是小孩子呢?以后得向制药厂学习,多研究一下糖衣,在批评时加点“甜言蜜语”,让学生乐意接受这“炮弹”。

魏书生在批评学生的同时力求表扬学生,在指出学生的一点不足时指出其相对应的长处,他觉得这样做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也应多从学生的角度想想,如果还停留在忠言逆耳的观念上,就落伍了,不受欢迎了。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不能让自己的良药越苦越好,忠言越逆耳越好。不然为什么现在制药厂都把许多药制成了糖衣片呢?说明良药不苦口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啊。忠言当然也如此,顺耳的忠言更受大家的欢迎。识时务者为俊杰,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

毛知红 长山中心小学盛乐分校 小教一级 mzh2284158@126.com ***

第三篇:忠言何须逆耳

忠言何须逆耳

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所以教师们在对犯错误的学生一阵急风暴雨式的指责批评后,往往再加上一句“这都是为了你好”。

教育学专家孙云晓也曾说过: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因此,教育不能没有批评,没有惩罚。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忽视批评惩罚的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指出: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受到批评,所以如果批评不当,还可能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批评必须讲究艺术性和科学性。其实“忠言”何须“逆耳”呢?

一、批评学生前请先理好自己的情绪

“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当然会生气,批评他们也是应该的!”——这在大部分管理者看来是天经地义、无可辩驳的。

但有调查表明,学生的挫折感产生的主要或者直接原因就是源于管理者的批评。曾经受雇于美国钢铁大王恩〃卡耐基、年薪百万的职业经理人施考伯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极易扼杀一个人雄心的就是他上司的批评。”

暴风骤雨般的批评固然会让管理者一方的情绪得到宣泄,但其实对双方来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斗,甚至会引发被批评一方的逆反心理,做出一些对双方都不利的消极对抗。所以设法让自己冷静下来,才是进行批评的一个很有效的方式。

那天,因为有位老师请假我带了她的课,连续上了三节课,身心本来就有点疲惫,当时教室里非常嘈杂,看着他们那肆无忌惮、大声说笑的样子就再也忍不住,铁青着脸敲响了讲桌,气愤的说:“李**、张**,你们还有没有一点自觉性?在课堂上就大声谈笑,每人写1000字的检查!” 两名学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而眼里却流露出不服气的眼神。冷静下来,我也感觉有点后悔,这样处理是不是太草率了,但是老师的尊严让我无法改正过来。课堂马上安静下来,学生们埋头各顾各的,没有再讲话,但是我总觉得课堂上有点异样,感觉到我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疏远了很多。“虽然我当众批评他们,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但是我是不会给他们道歉的,因为我是老师。”有了这种想法,我也就没再说什么,一节课就这样在沉闷的气氛中过去了。

后来,学生找到了我,向我承认错误,我忽然觉得自己的一种“藐小”,“师道尊严”和“客观公正”哪个更重要?我觉得自己同样应该向学生道歉,我说:“老师的态度不好,不应该不问青红皂白就乱发脾气。”两位学生听了很不好意思,向我保证以后会认真学习,并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用强制、生硬的方法去教育批评学生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那样只能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激化,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难开展,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才能感动学生。

二、批评学生时要在恰当的时间和场合,用中肯的语言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错误,一次批评”,对于学生实施惩罚批评应体现及时性原则,即发现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批评惩罚,“对事不对人”才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在批评学生时,教育者经常犯的毛病就是在发现学生犯错误之后,将他以前犯的错误都翻出来,前后联系,越想越气,结果往往没有掌握好批评的力度,批评过度,对学生造成伤害。

现在的学生,面子思想严重,当有其他人在场时进行批评,哪怕是采用最温和的方式也很可能引起他的抵触情绪,教师要尽量不要当众责备学生,让学生有台阶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尊重他的人格,事后再去教育学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通常情况下,最好不在公开场合进行批评。

批评教育时,语言应亲切,中肯中听。像朋友一样坦诚,像父母一样慈祥,唤起情感共鸣,清除防范心理,使心与心相通,让情与情交融。既要严格管理,又要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既要加强思想教育,又要耐心说服,讲清道理。

三、批评时要用适当的方式

在批评教育时,力求点到即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学生既易于接受,又对老师的宽容产生一种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

自习课上,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写字的“沙沙声”,突然发现一个学生正在做手工,我立刻“怒发冲冠”,便想立刻将其训斥一番,给他点颜色看看。但转念一想,这样会打破全班的学习气氛,影响全体同学的学习,并且还会严重伤害他的自尊心。于是,我轻轻地走到那个学生背后,不露声色地看着他,足足有五分钟之久。忽然,那个学生也看到了我,由于突然,吓得他浑身一抖,手中的东西差一点儿掉在地上,我微笑着看着他,看着他把东西放进桌斗里,继续做题,之后我悄悄地离开了教室。

第二天早上,在我到学校之前,他的作业已平平整整的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这次的作业是他入班以来最好的一次:卷面整洁,没有了原来的勾勾划划,答题规范,条理清晰。我在他的作业上写下这样的批语:“你的作业卷面整洁,书写清楚,答题规范,很好!希望你今后再接再厉,持之以恒!”只字未提昨天的事,有的只是对他的鼓励和期望。课前作业已发到他的手里,到上课的时候,我并没正眼看他,而是偷偷地观察,发现他不再像原来那样上课总是低着头,再没有原来的小动作,我暗自高兴。以后每次看他的作业,我就根据实际情况写上鼓励性批语,以其特有的形式,在独特的“两人世界”里架起理解的桥梁。现在看来,当初的“沉默”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方法。

四、批评后要给予真诚的关注

批评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受批评者能够认清错误的危害和实

质,帮助学生寻求找到改正缺点的方法和途径。所以批评不是教育的结束,而是教育的开始。批评后,应留心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生活习惯有何变化,做到批评教育与关怀爱护相结合。

中学生的早恋问题,被列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学校都当作重点德育工作来抓。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同样又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前途命运。遇到这类问题时,我们班主任要有冷静的头脑,平和的心态,宽广的胸怀,育人的责任。

晚上7点,我到教室,少了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又是他俩,这已不是第一次了。我顿时火冒三丈,同时又有点担心,所以立刻去找他们。终于,我发现他们两个正在一间空教室里聊天,我想立刻破门而入,批评教育一顿,但是转念一想:不行,简单的说服教育,或者急风暴雨式的批评恐怕不能奏效。怎么办呢?忽然想起自己读过一篇文章《初恋是一枚青橄榄》。我马上回办公室把这篇文章打印出来,然后回到他们所在的教室。我轻轻地把门打开,悄悄地走到他们面前,他俩一怔,对我的到来感到万分惊讶!我说:“李**是我们班的才女,我今天读了一篇文章觉得非常好,想请她改编一下,周日开班会的时候我想用一下。”其余的话我再没多说一句,就走出了教室。第二天,女同学拿着文章来找我,我又说,“我这恰好有一枚青橄榄,你想尝一尝它的味道,用亲身体会来验证文章中所说的感觉吗?”她说,“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其实我和他之间没什么,只是快要期末考试了,觉得有些紧张,找个人谈谈心。你可能会说为什么不找个女生谈心,老师,你的高中时代有没有什么心情或秘密其实并不愿意和女同学交流,而觉得男生的大气更能理解自己?”我点点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相信你知道怎么处理好同学关系。老师也理解你,希望你以后能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我知道没有必要再在这件事上纠缠下去,但是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多留意她情绪上的波动,并及时找她谈心交流。因为有了我这个知心朋友,她和那个男同学的交流自然就少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批评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但批评要建立在对学生充分宽容、信任、尊重、理解的基础上,集中体现出一个“爱”字。那么批评也可以是“美丽”的,忠言也可以是“顺耳的”!

第四篇:忠言也要比逆耳

3月8日星期二晴朗

忠言也要不逆耳

今天是妇女节,是天下伟大女性的节日。一上午的课很快结束了,下午休息,我很高兴。想趁这下午的时间好好的睡一觉。放学时,我班一名平时特别淘气的男同学(他很是调皮,从入学到现在,他是班级同学中我找谈话最多的一个,但始终未见什么效果)来到我面前,告诉我他和我班的几个同学要请我吃饭,并且已经在饭店订好了位置,并缴纳了押金。这种情况在我带班几年当中还是首次发生。所以我一时有些惊讶,惊讶于现在学生的大胆,惊讶于现代学生的思维。就本能地很严厉地说“净瞎扯,吃什么吃。下午赶紧去把押金要回来。”在我的意识里,吃了学生的这顿饭,会让自己失去了作为教师的尊严,很不能理解小孩子是怎么想的,竟然要请老师去吃饭,而且是在还没有毕业的情况下。说完之后,我发现他的表情很不自然,我突然一时到,是不是我的态度过于生硬,我的语气过于严厉?我怕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又赶紧追问到:“押金还能不能要回来?到那要好好地和人家说,人家看你是小孩,一定会把押金退给你们的。其实老师明白你们的心意,你们的心意老师领了,但饭就不用吃了。你们现在还小,都不挣钱,花的都是父母的钱。好好学习吧,等将来你考上大学了,再请我,我一定去。”说到考上大学时,他的小脸才露出羞涩的笑容,大概他觉得上大学离他很遥远。我想他一定不明白为什么好心要请老师吃饭,为老师庆祝节日,还要挨批评,就像我不明白他是真么想到要请老师吃饭一样。我们是完全地站在了两个对立的立场上在思考问

题。都说班主任要真正放下架子,蹲下来,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来体会他们的所想、所做、所求,要成为学生幸福的创造者,成为学生心灵创伤的医治者和治疗者。可要真正做到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真的有些难,我自认为还很年轻,也不觉得自己是一个顽固古板的老师。可有的时候还是不能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也常常被他们90后的思维所吓到。也许是我接触学生还不够多,还远远没有真正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其实我拒绝他,完全是爱他,不希望他花费父母的钱,也不希望他过早地被社会习气所沾染,可是,他一定不会体会的到我的良苦用心。因为我高高在上的语气一定不会让他体会到我的爱护。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可对现代的孩子们,他们很难接受老师的逆耳忠言。我们在一味谴责现在的孩子难教,不听话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自己的教育方法。我们的说教,学生是不是乐于接受?我们是否是在一厢情愿地为学生好?既然我们是在为学生好,为什么不能让忠言也不逆耳呢?换一种让学生易于接受的语气和方法,一定会受到更好的效果。可怜天下老师心,我们不要再打着“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旗号对学生不断说教。希望我们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要,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第五篇:忠言怎么说不逆耳

忠言怎样说不逆耳

--何岸中层管理培训专家

人们都喜欢听好听的、顺着自己心思的话,当有不同的声音、反对的言语时,就觉得不舒服。在企业中,我们的上司也是这样,都喜欢听一些拍马屁的话,当你说出不同的意见时,就算你的观点很中肯,上司也会或多或少有些不舒服。那么,忠言逆耳要不要说?怎么说?

作为一名下属,只要有利于团队和公司发展的言语肯定是要说出来的,不能明知上司的观点不对还去阿谀奉承。但,怎样才能使忠言不逆耳呢?当然,首先取决于上司的胸怀。另外,就要靠下属的沟通技巧及下属如何管理上司。

当我们不认同上司的观点时,首先不要立刻反对,而是要先“跟”,就是要理解和认同上司的出发点。然后再“导”,就是在理解、接纳的基础上,再去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导上司重新考虑。比如,上司对一位员工的过错很气愤,决定给予过重的处罚,而这种过重的处罚很难让这位员工服气和接受,同时也将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这时,作为下属的你该怎么办呢?

你认为上司的决定不对,但你不能说:领导,您这样处罚是不对的。你可以试着这样说:领导,这位员工犯了不该犯的错误,影响很不好,让您很生气(接纳上司的情绪),您这样处罚也是为了教育他及让其他员工知道不可以再犯这样的错误(理解、认同上司的出发点)。可是,如果我们这样处罚,是不是有些过重了,可能会影响到他以后工作的积极性,也可能会让其他员工觉得不合理。我觉得,我们应该以教育为主,不如这样……处罚吧,您看呢?(阐述并引导“逆耳的忠言”)

“先跟后导”的方式阐述忠言,应该更容易被对方接受,并且听到这些忠言时,也不觉得很逆耳。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忠言要单独与上司沟通,不要在公众面前去说服上司,要给足上司面子、维护上司的权威。

下载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逆耳之忠言

    听逆耳之忠言 话有顺耳、逆耳之分。所谓顺耳的话.是指那些表扬、赞 许、中听的话;所谓逆耳的话.是指那些挑剔、不中听.但却 反映真实情况,有真知灼见,能促人晋醒的话。一般来说,顺......

    怎样使忠言不逆耳

    如何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 —怎样使忠言不逆耳 我们教师都知道“教书”是为了“育人”,道德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作为一名一线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就更应该把道德教育......

    论文—忠言何必逆耳[精选]

    忠言何必逆耳 长海五中徐曼丽 古语有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自踏入教育这片圣土,我也一直坚信这古之圣训,“忠言”虽逆耳,但是“利于行”,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我也从......

    教师不必哗众取宠

    教师不必哗众取宠 现在教师发言,发表论文首先要引用一句名言。比如说就创新的话题,我们会这样开头:“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

    批评“良药”未必皆苦口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孰能无过?若有过错,即使有自知之明,不文过饰非,但对过失的性质、危害、根源等的分析反思,总不如众多的旁观者清。我们需要真诚......

    良药何必苦口班主任工作案例

    良药何必苦口,忠言何必逆耳 在班级管理上,我经常用这个故事来告诫自己:路上有个行人穿了件外套在走,太阳和西北风打赌,看谁有本事让他把外套脱下来。西北风拼命地吹啊吹,试图把他......

    感恩不必说出来

    感恩不必说出来反方一辩开篇立论:一张地图,不论比例多么精确,它永远也不可能带着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即使有一个藏宝图,不去寻找也永远不可能创造财富。只有付出行动,才能使地......

    做人不必太成熟

    做人不必太成熟 庄家成熟了才能收割,果实成熟了才好食用,人亦如此。 成熟的人,说话、办事有板有眼。稳稳当当;不像那些毛毛脚脚的“愣头青”,冒冒失失。 但是,太成熟了,未必是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