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世界又热有平又挤》有感
经济0903 罗肖潇 1101090309
读《世界又热又平又挤》有感
《世界有热又平又挤》是美国著名专栏作家、记者、三度普利策奖得主托马斯·弗里德曼继《世界是平的》之后的最新力作。弗里德曼以通俗精彩的故事、以广泛的社会调查和权威的数据、以精辟独到的见地提出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五大挑战:一是能源与资源的供需失衡挑战;二是美国和石油生产国为了垄断性经营引发的挑战;三是全球碳排放增量导致地球气候变暖的挑战;四是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和人类消耗剧增的挑战;五是人口爆增、无节制开发和环境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消失的挑战。
数字会让人变得麻木,我们非常需要一种叙述方式,能够把杂乱的数字变成一种可以对采取行动提供支持的知识;《又热又平又挤的世界》用的就是这样一种叙述方式。弗里德曼通过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讨论全球变暖和绿色革命的问题,这与他在讨论全球化的《世界是平的》一书和讨论中东问题的《凌志车和橄榄树》一书中所用的方法如出一辙。弗里德曼最擅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晦涩难懂的知识变成清晰、明确的行动号角。
与其他环保著作有所不同,三次获得普利策奖的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并非在其新著《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中一味大而化之地展示气候恶化对人类的威胁对于当权者或商人集团来说,人类这个概念太抽象了,实在难以触动他们的神经,不幸的是,大多数关涉人类的重大决策,往往又是在这少部分掌握政治经济权力的人操纵下做出。作为长期与他们打交道的老练的新闻工作者,弗里德曼自然有办法引起包括他们在内的各色人等的关注。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畅销书作者,弗里德曼更加不会忽视广大的普通消费者的利益诉求。他向美国人保证:他们拥有汽车的便利不会变,大量使用iPod、笔记本等电子产品的习惯不会变,住超过5000平方英尺大房子的舒适生活也不会变。唯一改变的是他们会得到更便捷的交通设施,可以循环利用因而价格更加低廉的产品以及更环保的住宅。此外,他们还会拥有一个更强大、更健康、更安全、更具创新力、更有竞争力、更能受到尊重的伟大国度。
表面上看,弗里德曼表达的主要对象似乎是美国人和美国政府。他一再劝说美国人,即便气候变化到头来只是一场骗局,即便他们为此变革了整个经济、错乱配置了资源资金,这也是一场精彩的骗局,一次值得的泡沫。他还多次批评美前总统里根以来各届政府的能源政策,指其提升了美国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纵容了石油专制政体。
意味深长的是,通观全书不难发现,嘴虽然对着美国,但弗里德曼的眼神却盯着中国。他不仅熟稔地引用毛泽东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的论断来煽动开展有力的变革,还极运匠心地羡慕中国的体制,称其可以克服官僚主义的障碍,彻底变革价格水平、规章制度、标准、教育、基础设施,以维护国家长期战略发展的利益。不言而喻,这里所称道的长期利益正是绿色技术支撑的生产消费模式。更有甚之,他对中国实业界的演讲称我们将把污染产业全部让给你们支配你们想变多脏就多脏,想要多久就多久如果你们想让我们在下一个伟大的全球产业中当上10年的领导者,那将更好。这已俨然是赤裸裸的激将法了。
只有绿色才是希望!中国或者世界当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仅仅是次贷危机吗?
经济0903 罗肖潇 1101090309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读的是《世界又热又平又挤》。因为环境问题不仅宏大,而且紧急。现在中国也许根本不用“不高兴”,也无需担忧“金融超限战”,至少我们和美国、欧盟在绿色产业差距甚小,或可称处于同一起跑线。想要在未来50年或更长的时间引领世界,我们需要的是战略性、全局性的思考,并且立即就做。这是一个全新的机遇,并且不是一场你输我赢的战争,“绿赢”不仅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优势,更会惠及全人类。
如果我们终究要走上一条“绿色”的道路,那么为什么不赶紧行动从而获得先发优势呢?
更绿一筹赢世界!
第二篇:读后感读《世界又热又平又挤》有感
读《世界又热又平又挤》有感
暑假中我购买并阅读了《世界又热又平又挤》。这几天,我将同一作者的《世界是平的》翻出,再读了一遍,感慨颇多。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平的、圆的、还是方的?作为三届普利策大奖获得者、《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我很佩服他为这本谈论全球化的书取了一个非常好的书名“世界是平的”。地球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而托马斯·弗里德曼则公然宣称“世界是平的”,非常抓人的眼球。凡是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人都会觉得奇怪:“地球明明是圆的,啥时候变平了?他为什么这么说?”好奇心促使大家不由得要亲手去翻翻,看看真相。实际上,托马斯·弗里德曼是在偷换概念了。
托马斯·弗里德曼借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向世人宣布“地球是圆的”这一伟大事例。“地球是圆的”指的是地球的外形。托马斯·弗里德曼从印度的旅行开始,带领读者步入发现之旅,一一阐述“世界是平的”。他所指的“世界是平的”并非地球的形状,而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已经因技术进步而变得“平坦”和“平等”,技术革命铲平了全球经济大舞台,使得世界上如此众多的人能够在上面竞争、联络、合作,各个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和印度)可以与发达国家同场竞技。
似乎高深的“全球化”问题,在他的笔下变得清晰了。导致全球化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个人电脑的出现及普及;二是因特网、万维网和网络浏览器的使用;三是软件和传送协定的革命;四是计划体制的消亡和柏林墙的倒塌。他让我们知道:全球化就在我们的身边。可以说,想要了解全球化,《世界是平的》是一本不可或缺的书。
就“世界究竟是怎样的?”问题,不少人在读完该书后都提出了疑问,我也不例外。作为中文译者之一的何帆,他所写的“译后记”的副题就是“世界仍然是崎岖不平的”。托马斯·弗里德曼作为当今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记者之一,对于读者的意见是十分清楚的,因此,他在内容升级和扩充版“地缘政治与平坦的世界”里,特意加上了一章“不平坦的世界:禁止使用枪支和手机”。
针对“平坦”问题,托马斯·弗里德曼在2009年出版的力作《世界又热又平又挤》里,还专门作了说明:“那么什么是平坦呢?当我写《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时,我当然不是说世界真的变平了,或者说我们在经济上都不相上下了。这本书所指的是20世纪末期在技术、市场和地理政治事件的共同作用下,全球经济的平台已经被犁平了,越来越多的人在越来越多的对方加入到全球经济中来,其中不少人步入了中产阶级。”
在《世界又热又平又挤》这本书里,托马斯·弗里德曼就“世界是平的”作了引申:“这个世界也出现了问题:它变得太热、太平坦、太拥挤;
也就是说,全球变暖、世界各地中产阶级的迅速涌现及人口的快速增长,这三箭齐发,可能危及地球的平衡。”从而提出,世界需要一场绿能革命。
写到这里,我所思考的问题:“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应该说已经有了答案:“世界是平的,但太热、太平、太拥挤。”
推荐:《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这是一本给人意外惊喜的书!除了作为普及世界格局的入门读本,本书作者用超脱常规的经济学、军事、国际关系思维客观深刻地解构了当前国际格局背后的利益格局以及大集团之间的微妙博弈,本书难能可贵的同时受到多名专家学者的击手称赞,凤凰卫视主持人杨锦麟、曹景行,上海交大著名学者江晓原、人大教授张鸣老师对本书作者给与了极高评价,江晓原老师将作者称为“本最应被请进大学校园讲课的人”。
第三篇:《世界又热又平又挤》读书笔记
美国着名专栏作家和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继《世界是平的》一书之后又一引起世界轰动效应的新着——《世界又热又平又挤》。“在新着中,弗里德曼提出当今世界发展的五大趋势:
(1)能源与资源的供需失衡;
(2)石油生产国的垄断性经营;
(3)(碳排放增量导致)地球气候变暖;
(4)能源日益匮乏(石油、煤炭不可再生);
(5)(人口爆炸性增长、无节制开发和环境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消失。
作者以及世界各国的许多科学家、环保主义者对五大发展趋势可能对未来地球及生命造成危害甚至毁灭的前景感到深刻的担忧。呼吁对石油、煤炭等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的能源——作者称之为地狱能源——减少和限制使用,大力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等——作者称之为天堂能源。
作者认为必须跳出传统国家发展模式的臼巢,以创新的观念和方法求发展,在全球掀起一场新的”绿色能源革命“,以价格杠杆和政府干预行为全力推广绿色能源的研发和普及使用,才是正确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和人类与地球长久存续的保障。”绿色能源“是每个国家发展的未来机遇和制高点,前景广阔,财富无限,将 ”拥有无往不利的力量“
读后感:作者从宏观上对能源和人口来进行论述,能源的现状未来,经济要发展,必须有新能源,而且是清洁和低成本的能源的诞生,只有能源才能支持人类社会前进,支持经济高速发展。
中国目前何尝不是这样,雾霾大面积,石油煤炭的使用量每年大幅度增加。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提未来肯定是新能源。从目前阶段看新能源的成本还是比较高,关注相关领域技术突破及相关公司,目前阶段可以多关注天然气相关公司,因为相比较来说,天然气是技术成熟的,而且已经产生效应了,最关键的在中国的天然气的比重比其它国家还很低,低说明什么问题,低才有高的可能,按照12 5规划,未来天然气投资的目标要实现,必须大幅度发展,这样相关行业的受益是必然的了。关注天然气产业链景气度较高的公司。
第四篇:《世界又热又平又济》读后感
《世界又热又平又挤》读后感
(2010-8-20)
《世界又热又平又挤》是美国著名专栏作家、记者、三度普利策奖得主托马斯〃弗里德曼继《世界是平的》之后的最新力作。弗里德曼以通俗精彩的故事、以广泛的社会调查和权威的数据、以精辟独到的见地提出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五大挑战:一是能源与资源的供需失衡挑战;二是美国和石油生产国为了垄断性经营引发的挑战;三是全球碳排放增量导致地球气候变暖的挑战;四是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和人类消耗剧增的挑战;五是人口爆增、无节制开发和环境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消失的挑战。他是一个极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对未来地球及人类生命造成危害甚至毁灭的前景感到担忧。因此,他对美国、对中国、对世界各国大声疾呼,人类必须跳出传统的发展模式,他说:我们需要一场绿色革命,这场绿色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大规模经济转型与投资机会。他认为在全球掀起一场新的“绿色能源革命”,以价格杠杆和政府干预行为全力推广绿色能源的研发和普及使用,才是正确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和人类与地球长久存续的保障。
我看了本书有一个直觉,这是写给全球各国有良知和远见的政要们看的一本书。本书一开始,弗里德曼就批评美国 1的能源和环保发展战略,他说:美国有问题,世界也有问题。美国的问题是它在近些年迷失了方向——一部分原因是由于9〃11事件,另一部分原因是在过去的30年间逐渐形成的坏习惯,这些坏习惯削弱了整个社会应对重大挑战时的能力和意志力。他认为美国对重大问题缺乏远见,首先错过了1973年石油危机带来的机遇,日本、法国、巴西在节能技术和新能源研究方面上去了。然后1986年里根总统又反对政府在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政策上太多的干预,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在能源和环保上也无所作为。他认为,后9〃11时期在美国历史上算的上是一次最大的败笔。
接着,弗里德曼分析了世界性的问题,也是本书主要关注的问题:太热、太平坦、太拥挤。他借用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海登的话:世界最令人担忧的趋势不是恐怖主义而是人口问题。今天有67亿人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本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太惊人了!如果他们的基本自由和需求,如食物、住房、教育、就业等不能得到满足,很容易就会带来暴力、社会动荡和极端主义。这就是太拥挤了。
凡是看过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的都知道,那书虽然主要描写了世界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但是,弗里德曼也说出了世界太平坦了所带来的问题。这就是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一些国家的快速发展,有不少人步入中产阶级,开始追求舒适富有的生活和经济安全,自然引发了对能源、矿产、水和森林资源的空前竞争。大量的消耗、大量的排放,世界又太热了。随着世界变暖、变平、变得更拥挤,五大挑战就浮出水面:即能源需求、石油专制、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损失。然后,弗里德曼利用大量的事实资料,各方面专家的意见,以及人类已经经历的教训,对五大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后果作了全面深刻的剖析,入木三分、发人深醒。
当然,弗里德曼不仅提出问题,更关键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理念和方法。他提出,启动绿能,才能从地狱到天堂。他深信(我也深信)发展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技术将会变成决定未来50年国家经济地位、环境健康、能源安全及国家安全的战略选择。他提出,今天,我们无论作为自然界一份子还是国家公民,所面临的挑战都是如何建立一个清洁能源体系。我们要让每一个普通人在生产清洁电能、改善整个能源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促进环保方面都能做出不寻常的事情。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弗里德曼在书中还引用了许多创新理念和创新技术,比如:低碳技术、风能技术、光电能、光热能、地热能、IT与ET,环保道德,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价格和创新,LEED的五项标准和四个等级,零能耗建筑等等。为了推进绿色能源革命,弗里德曼还应用了毛主席的语录: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
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弗里德曼在书中也有较大的篇幅写了中国,他说,1990年开始他经常到中国采访,最令他难忘的是,每一次去,都感到中国人民言论更加自由,然而,空气污染却越来越严重。所以,在他看来,这本书就是在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美国能真正引领一场严格意义上的绿色革命吗?另一个是“中国真的会效仿吗?”他认为,美国、欧盟和中国需要进行一场类似的竞赛——维持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竞赛。
十分有趣的是弗里德曼在思考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要是……要是美国能做一天中国有多好!——只是一天!仅仅一天!因为他知道,如果需要的话,中国领导人可以克服官僚主义的障碍,彻底的变革价格水平、规章制度、标准、教育、基础设施,以维持国家长期发展的利益。而这些议题若放在西方国家讨论和执行,恐怕要花几年或几十年时间。所以,美国罗斯福总统也曾说过:“哦,真希望我既是总统又是国会,哪怕只有十分钟!”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由此可见,中国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遇到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虽然是中国的一个小地区,国家兴盛、匹夫有责。世界是个地球村,我们不可能回避“又热又平又拥挤”的问题。弗里德曼告诉我们:我们的时间十分充足——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我想我们应该成为能源年代的第一代中国人,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战胜这一挑战,因为,环境立区是我们发展战略;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构筑属于我们自己的现代产业体系。弗里德曼哲学思想告诉我们:未来是我们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我们必然的命运。“绿色能源”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未来机遇和制高点,前景广阔,财富无限。“绿色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大规模经济转型与投资机会。这就是危机中蕴含着最大的转机。
第五篇:又读《赤壁赋》有感
又读《赤壁赋》有感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可谓才气非凡,成就甚高。而在经历了金榜题名、功成身就、满怀抱负、被诬入狱、党派争端、王朝衰败、贬官边疆、看清现实、归园田居,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也造就了他豪放旷达的心境和婉约的词风。在苏轼数量庞大的作品中,最能扣动我心弦的莫过于《赤壁赋》了。
壬戌年秋,正值卷入新旧党争的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时,在此期间,苏轼曾两度游赤壁。遭境遇之变,被贬遭遇生计困难,苏轼也开始躬亲劳作。深入寻常百姓中,也开始对世间百态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南方的七月,秋高气爽,清风徐徐,水波盈盈。驾一叶扁舟,与友人把酒言欢、吟诗作对,好不自在。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夕阳西下,月亮升起,水波映着月光,雾气泛起江上,置身这样一番景致中,会是何等的清幽舒畅。小小的扁舟在一望无际的江面上漂浮,不问世事,不惧前方,任凭清风将其吹向何处。世间的纷扰与忐忑仿佛能被这无边的江水,这样的心境或许正是在经历了仕途的颠沛流离后的又一次开眼看世界才有的豁达吧。把自己完完全全交给心支配,整个世界似乎也随之明朗起来,摒弃尘世的烦扰,飘飘荡荡,仿佛遨游在浩瀚的宇宙中,就要羽化成仙。似乎苏轼也为自己这份“开窍”而惊喜,兴之所至,喝开了,信口唱了起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似乎是回应了《诗经·月出》的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将明月比喻成体态较好的美人,描绘着她对游人的依恋和含情脉脉。有美景,有良友,有美酒,有“美人”,将整个人融入其中,好像世界也随之舞动起来。然而,乐极生悲,跳着跳着,渴望的美人却只是在天一方,可望不可即,内心还是忍不住一丝苍凉倾泻而出。此时,明月指代的以不仅仅是美人,而是一切他盼望着却难以取得的美好事物。友人似乎也感受到了苏轼的这份凄切,不禁附和着奏出那似欣羡似啜泣似怨怼似低诉的洞箫之声。是啊!一代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半生戎马,睥睨天下,当时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战舰延绵千里,旌旗蔽空,在江边持酒畅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最后却被囚禁于此。而今他又在哪呢?所以,相比看来,这样怀才不遇,被贬荒野,整日只能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麋鹿为伴的苏轼更显平庸;驾着这一叶扁舟,徜徉与这等山河之间,如同沧海一粟,更显着渺小;与这奔腾不绝的长江相比,我们的一生也只是短暂的片刻;想要与神仙同游、与明月共存,是多么不切实际的幻想。这虽然是客人说出来的,但也不无是苏轼假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中一部分消极的人生观。
然而苏轼有对这种人生无常的感慨有另一番自己的见解,失去的东西就像流水,虽不停奔走,却终未消减;月亮也是时圆时缺,终究又何尝盈亏。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世间万物瞬息万变;从事物不变的角度看,万事万物与自己的生命一样无穷无尽。而且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所以,何必去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里表现的是苏轼的另一种人生观和宇宙观:从多方面的看问题,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豁达乐观、超脱随缘的心境,要从怅惘无常的迷茫中解脱出来,理性的直面生活。那么现在我们有什么呢?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取之无尽,天地无私,邀你我共赏,大家都能尽情的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这既是苏轼宽解对方,也是疏导自身。
这或许是历代世人应该把握却又时常忘却的最大财富。你可以放弃追求成功,但决不能放弃追寻快乐。学会乐观的看世界,多角度地看事情,直面挫折,留心身旁,知足常乐。与其感叹不切实际的未来,不如把握现在。这样,你拥有的将会是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