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作文“第一次”教师下水文
初中作文“第一次”教师下水文
第一次远行
车越来越快,窗子外面,已经是万家灯火阑珊:在一个平凡的黄昏,我第一次远行。
那年的春天,有朋友对我说,今年江南的雨很美。顿时,穿越茫茫的群山,我的心便飞到了烟雨沥沥的西湖之畔。在一个下午,我拎起行囊,走出了家门。
火车是在黄昏时出发的,车子越走越快,天空在我面前一点点地由红变为了火,由火而归于寂。窗子外面,已经是万家灯火阑珊,车上喧闹的旅人们也渐渐地安顿下来,静静聆听火车与车轨合奏的远行之曲。
徐克的电影中,有一句“名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是一节小小的绿皮车厢,同样是人生百态。有一群人,他们从不关心火车来到了哪里,只是熟练地将床铺铺好,漫不经心地拿起火车上特制的固定暖瓶,漠然地无视着周围的人,只是埋头嚼着刚刚买到的那份昂贵却不美味的快餐;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好奇地向其他乘客询问如何打开窗子,不时地向乘务员打听火车的在地图上的位置,他们关心下一站是否是那个久闻其名的城市,夜已深,他们还坐在窗前,欣赏着铁路信号灯下偶尔闪出的一丝异乡的夜景„„
有的人,已经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人生场景,也有的人像我一样,第一次离开家乡,独自远行,总是用兴奋的心情打量着周围陌生的一切。同处一室,虽然心境不一,但此时此刻车上所有的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
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存活,也许这梦想是如英雄豪杰般建功立业,也许这梦想仅仅是求一饭糊口,安身立命。梦想,让人们背井离乡,行走天下,梦想让人们在人生的变幻中体味不同的情趣。也许,梦永远不会实现,于是追梦成了我们很多人的一生;也许梦已经实现,这便是下一个梦的开始;梦追逐的久了,我们都会变得有些麻木,但是无论历经多少沧海桑田,我们都难忘自己人生的肇始,难忘那时略带孤独的兴奋,难忘自己的第一次远行。
此刻,夜已深,疲倦让我渐渐闭上了双眼,朦胧中,梦一样的江南正悄悄向我走来„„
第一次探访刘公岛
天阴沉沉的,深邃的大海卷起层层浪花,我们的船乘风破浪,上下起伏,白色的水沫一 直铺到很远。不停翻飞、快乐鸣叫的海鸥告诉我:我们已远离喧嚣的都市。第一次去探访刘公岛——这座被大海环抱的小小岛屿,我心中竟百味杂陈。
向前行,遥望岛上若隐若现的楼阁,是那般平静、落寞,丝毫看不见当年甲午海战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影子。他被历史遗忘了么?
一刻钟后,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上了这座历经沧桑的孤岛。抬眼,邓世昌的塑像就屹立在那高大的甲午战争博物馆上。他手持单筒望远镜,衣襟飘拂,威风凛冽,眼睛直视着大海。站在刘公岛的至高点,凭海临风,涛声依旧,不知他的魂魄还有没有“身既死兮神似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气慨,但他不屈的姿态早已拨动了我的心弦。
远处已没有北洋水师的战舰,耳畔却仿佛响起如雷般的炮火。历史是无情的,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无数弥漫着血腥的战场,一发发激射的炮弹,烧红了一海的波涛,烧沸了世人的一腔热血,也让一个爱国将领甘愿投海丧命,激动之余又怎能不使我黯然神伤?
我默默呼吸着岛上润润的空气,漫步于葱郁的树林之中。站在炮台上,面前是澎湃的大海。海面的碧波依旧荡漾,而刘公岛却不是当年的它了。清朝的坚船利炮,在经历了灾难的惊慌失措之后,沉淀为今天的肃穆庄严。古炮台遗址在蒙蒙细雨中,如一位久经风霜的老将,默默伫立,威严不减当年。长长的炮筒直指云霄,我的手轻抚过炮身粗糙的铁锈,感到它残缺的外表下蕴藏着一股神奇的力量,那是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志和勇气。
我这才发现,原来炮台边的绿树、鲜花并不只是一种点缀,它们绿意葱茏地环抱着炮台,朵朵鲜花不时散发出丝丝缕缕,幽幽淡淡的香气,但少了些许妩媚,多了几分不容侵犯亵渎的庄严,让人不由肃然起敬。
天依然阴沉沉的,我的思潮漫无边际地翻腾着。就这样绕着它慢慢地走,慢慢地回味,慢慢地寻找。有人说刘公岛是一艘不沉的战舰,可我想它是一本无字的书,每天去翻书的人很多,每个人读懂的内容不同。但,历史的声音告诉每一个华夏儿女,我们都能在这儿找到一种精神,一种寄托,一种久违的激情。这种激情永远不会因旅游的结束而被遗忘。
“妈妈,我将来要像这位将军爷爷一样,英勇杀敌,保卫祖国。”女儿童稚坚定的面容定格在我的记忆中,化为永恒。
第一次踏入朱家峪
一条崎岖的山路,一排森严的家舍,一个令人回归久远的村社„„五一假期,我第一次踏入朱家峪,自此,我的心被淳朴、简易所弥漫,一段追随的生活让我记忆,回味,走进朱家峪,用心,用身融入这座中国十大古镇之一的地方。
车轮滚滚,历史的年轮在这碾过,一方青石,堆砌了双道,吱吱的车轮,沿着这条路悠悠盘旋,马儿喷出气息在山涧回映,牛儿哞哞的叫声惊醒了道路两旁的熟睡的人家,我掀
开车帘,看到了眼前茂密的树木,我从未见过山,水,泉,但是,我的父母告诉我,嫁给朱家峪的人,就是属于朱家峪,我诚惶诚恐,又带不得半点犹豫,来到了这个地方,我不停的告诉自己,朱家峪是个什么样?我能为朱家峪干点什么?
山上的风有些凉意,我提着木桶,来到井边,幽深的古井响起木桶打水的声音,咚咚又汩汩,辘轳绳索紧紧的缠绕,吱嘎声让我使出全身的力量,喝一口清澈的井水,冰凉中带着甜丝丝的味道。婆婆已经早起,磨豆腐的石磨很干净,“娃儿,过来帮忙!”,饱满可爱的黄豆粒浸泡在水中,发出柔和光泽,我用力的转着石磨,婆婆用木勺把黄豆舀到磨眼中,乳白的豆浆顺着磨沿,滴落到木盆,拉成的豆浆,已经放到了铁锅里,火苗轻舔着土灶,沸腾的豆浆泛起泡沫,过包,点卤,搅动,豆浆已经成了脑了,里边一朵一朵的豆腐花,与清水相伴,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里,水哗哗地从下边流出来,豆腐花沉积在木框里,压板。不老不嫩的豆腐滑到嘴里,让我尝到了勤劳。婆婆是闲不住的,给侄儿们整理好衣服、书包,打发他们去学堂,刻着字迹的石板留下一串银铃的笑声。听娘说过,村中有朱氏家祠,供奉着一个叫朱熹的人,朱氏一脉相传,恪守着“耕读传家”的遗训,勤勉耕田,浑朴和睦,尊师重教,代代传承,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考出了举人进士。我也终于明白了“有门曰礼门,有阁曰文昌,有楼曰魁星,有山曰文峰,曰笔架”的原因了,耳边传来了琅琅读书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儿是不缺水的,溪水沿老屋墙基,成为泉水吟唱的背景,窄窄的巷道,湿滑的青石板,青砖小瓦的房屋伴着汩汩清泉。洗衣必须到“坛井七桥”,我抱着木盆,去七桥的路上,井泉涌流,清泠澄澈,周围的文峰山、笔架山,苍翠欲滴,用它那万般柔情怀抱着朱家峪,朱家峪尽享自然的丰润,站在任何一个角落我都会品尝到空气中的甘甜。绿树摇风,传送来村姑们洗衣说笑声,捣衣声,悠悠地在山坳间飘荡。“妮子,愿意在这儿呆吗?”大嫂的话让洗衣的人放下手中的木槌,她们窃窃私语起来,眼光在我身上搜来搜去,大嫂则笑弯了腰,我低下头,我知道我的脸肯定很红很红„„
我们说笑着赶回家,街巷上,老汉们或蹲或坐或抽旱烟,老妇们捻着线合着线,槐花的清香飘的好远好远„„
今天,故道上的每一块石头演绎着古老的民间传说和精彩的华章,今天,在古村朱家峪,我听到了久违的声音,找到了久违的感觉。第一次在这充满灵动活泼的原生态水流中,融入 青山,融入秀水,第一次整个身心都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第一次受到赏识
上小学时,我的学习成绩很糟糕,从没有受到老师的一次赏识。那时我在老师的眼中就是一个调皮鬼,一个捣蛋包,几乎每一个教过我的老师都把贴在我身上差生的标签传递下去,所以在新任教老师的潜意识里早把我作为重点整治的学生,哪怕我有几次几近完美的表现。
因为自己小学的糟糕表现,母亲本打算让我辍学回家帮农活,但在父亲的坚持下,我还是上了初中。父母的对话我是知道的,但刚上初中那会儿,我并没有如父亲所期待的那样改掉恶习,认真读书,依如小学那般荒废着我的学业,在老师的眼中我仍然是一个可有可无甚至令他们头疼的学生。
年少的我不知时光的珍贵,岁月从手指间滑过。
那是一个黄昏,夕阳把余辉洒在秋意渐浓的校园里。我因为未完成作业被班主任罚做值日,当我满腹怨气做完值日准备锁上教室门回家时,发现教室门上的锁不见了。本想一走了之,但这时那个刚刚大学毕业一脸清秀教我英语的王老师从我们教室门前经过,她问我为什么还不回家,我的锁不上门怕丢了同学们东西的回答打动了王老师,她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说了一句:薛立彬,你还挺有责任心呢。她那俊俏脸上洋溢的笑容让我读出了真诚,从没有一个老师用那种眼光看我。或许是王老师的话,也或许是王老师和善的笑容,让我一改往日的调皮,变得乖巧温顺,跟着她拿了她宿舍的锁锁上了我教室的门,并答应她第二天早来打开教室的门。
第二天,是我上学以来去学校最早的一天,整个校园还静悄悄的,清晨的阳光在校园里跳跃。我打开教室的门,把锁和钥匙放在课桌上,拿出英语课本,轻声而用心地读起来:bed,pig,apple„„
那个秋日的黄昏因为王老师而变得异常美丽,落日的余晖下我第一次受到的赏识连同王老师真诚而信任的目光在匆匆的岁月里积淀成我记忆中最美丽的珍珠。
第二篇:五年级教师下水文
教师下水文:
我和书
我觉得:“书就像神秘的宝石,里面藏着无限价值;书是知识的宝库,使无知的人变的博学、多才;书就像忠实的朋友,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默默给予你帮助和支持。”所以,我爱书,甚至爱书爱到痴迷的程度。
上二年级的时候,我拥有了第一本属于自己的文字书——海底两万里。那天晚上,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写着作业。妈妈把一本书递到我的面前,我定睛一看,在书的封面上画着一幅神秘的图画:一个戴眼镜的科学怪人,正坐在一艘鱼形的怪船中开怀大笑。几只全身布满彩色条纹的石斑鱼,正围着怪船游来游去,似乎在打量这个闯进他们世界的不速之客。我立刻被它深深吸引住了,立刻从妈妈的手中抢过书来,立刻翻开书看了起来。管他什么作业,先放到一边去了。书中的怪鱼,勇敢机智的尼摩船长,此时已经成为了我的一切。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突然听到妈妈的叫声:“辰辰,作业做完了没有。”,直到这时,我才想起作业还没完成,匆匆忙忙的补完作业后,我把书偷偷带到被窝里。夜深了,家中静悄悄的。我又轻轻的把书翻开,和书中尼摩船长一起继续神游奇妙的海底的世界„„
第二天醒来时,我发现那本书还被我牢牢地抱在胸口上。接下去的几周,那本书白天陪我去上学,晚上陪我睡觉。他简直就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从接触《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开始,我嗜书的情结,一发不可收拾。我迫不及待地走入了书的世界了。书展示给我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多,那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奇幻世界,那个世界比现实世界还要丰富、要奇妙。《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象漩涡一样一下就把我吸到书海的海底,久久不能浮出水面。
书陪我渡过欢快的时光!书籍将成为我的终生朋友!
教师下水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
离开家乡二十年了,谁不想念自己的家呢?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也不例外,十分想看一看重庆是否变样了。因此,我千里迢迢从美国飞回来了。
在飞机上我寻思着,现在的重庆会是什么样的?嘉陵江和长江是变得肮脏了还是干净了?儿童时代的巴蜀园还在吗?周老师、李老师她们还好吗?一个个疑问牵挂着我的思乡之心,我真有些迫不及待了。
终于回到重庆了。天哪!家乡的变化可真大:一幢幢气派而豪华的高楼挺拔地矗立在市区,一个个绿化、精致的中心花园数不胜数,长江、嘉陵江的水清澈见底,一群群鱼儿游戏水中。一座座美丽的大桥把市区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大重庆。天空已不再是二十年前灰蒙蒙的一片,呈现出清纯的宝石蓝,坐在翠绿的草坪上,望着干净、明亮的天空,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静谧中透露出几分神秘。以前慢悠悠的轻轨早已换成超速的“子弹头”高级列车。重庆不仅生态环境变了,人也变了。讲文明、讲卫生的人多了,热心之人多了,栽花种树的人多了,戒烟、戒酒、戒赌的人多了,社会治安好多了。总之,重庆比以前更美丽了。回到巴蜀园,那儿增加了不少的现代建筑,但她依旧美丽,巴蜀的孩子依旧活泼可爱,巴蜀的老师依旧认真可亲。
回到重庆,如果不吃点重庆特产,就等于没到家乡一样。我走进一家当年驰名全国的火锅店,点了一份火锅,开开心心地吃起来,虽然很辣,但仍能找到当年的感觉。我还去了解放碑,好吃街还在,但比20年前要干净讲究多了,至少在这儿吃东西或逛商店感觉是一种享受。
重庆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我为家乡的惊人变化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离开家乡那天,我依依不舍,此时此刻,我才深切体会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重庆,我会想你的。
教师下水文:
漂亮的文具盒
我有一个漂亮实用的文具盒。那是我九岁生日时,我大姑特意从市里买来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所以我很喜欢它。
文具盒是用铁做成的是长方体,长是约3分米,宽是5分米左右,高大约6厘米。通体是蓝色的,像穿了一件蓝色的战袍。
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表面上画的一个小熊。小熊带着一顶红色的小歪帽,还把手插进它绿色裤兜里,脚上穿着橙黄的小鞋,看起来穿得还挺般配呢。像个帅气的小伙子在跟我说:“怎么样,我帅吧?”
打开它,就会看见里面分上下两层,上层装着铅笔、橡皮和钢笔。它们正在悠闲的闭目养神呢,下层装着格尺已经酣然入睡,瞧,还在打着鼾声呢,呼、呼、呼、呼„„
我用的最多的就是钢笔,用完后我就把它放进文具盒,让文具盒来保护它。当我做错题时候,橡皮就出来了,一刻也不怠慢。当我画图形的时候,铅笔盒格尺决不会偷懒,立刻跑出来帮忙。我的这些学习用品在一起相处,从不争谁的功劳大,是个和睦的大家庭。
我特别喜欢我的文具盒,有了它的帮助,学习用品不丢了,也不像原来那么容易损坏了,让我学习起来更轻松、更好!
教师下水文: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我喜欢的名言很多,句句都有深刻的道理,你要是问我最喜欢的一句,我会想半天在告诉你:“今日事,今今日毕。”为什么是这句呢?也许和我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吧!
记得有一次,学校放寒假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在放假前使劲的赶作业,恨不得不到一个星期,作业都写完了。我呢?总是一看到别人做,我也跟着别人做,做了一半,又忘记了。看见有人在教室外边玩呢,便又跑出去和他们玩。总是想:“唉,明天再接着做吧,何况还有一个月呢?”
就这样,我总是一半一半的做,直到快开学了,这时我才想起作业还没写完呢。后来,我就连夜赶作业了,要去上学前十五分钟也没写完,这回可惨了。“还差几篇作文和几篇日记没写呢!这可怎么办?那时我暗暗地想着如果我要是早两个小时开始赶就好了。后来妈妈知道了,拉着我到办公室去找老师,并向老师说了一下我的情况。在我的印象中,老师听了妈妈的话以后老师对我讲了许多话。不过老师有一句话时让印象最深的是这六个字:今日事,今日毕。就是说,今天的事,就要今天完成。
经过这次刻骨铭心的教训后,我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尽量把当天的事当天完成。做暑假作业也是一天一天,按规定做,再也不拖拖拉拉。岁月流逝,我对这句话的意义,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的越来越深刻了。
教师下水文:
父母之爱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爸爸妈妈关心我,呵护我,教诲我的一件件、一桩桩事,都一一记在我心上。不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发生在不久前的一件事。
记得我过生日前几天,我着凉感冒了,半夜老咳嗽。有一天晚上,11点30分了,我还老咳嗽。还在客厅忙碌的爸爸听见了,赶紧跑进我房间,打开灯,看我躺在床上咳得喘不过气来,立刻焦急地问道:“怎么了?怎么老咳嗽呀?到底哪里不舒服啊?”我有气无力地说:“我老咳嗽,喉咙很不舒服,一咳起来就没完没了。”
爸爸听了,急切地说:“那你等一等,我去给你倒杯水、拿点药。”说完,就急匆匆地走出去了。这时,妈妈闻讯赶到,她看我这副难受的模样,立刻弯下腰来,眼里充满了泪水,关切地对我说:“你没事吧?怎么咳得没完没了啊?”“我的喉咙„„不大舒„„服。”
正说着呢,爸爸端着水拿着药进来了。妈妈扶起我,拿了一个枕头,垫在我后背,爸爸舀了一汤勺水轻轻地喂我喝下。接着妈妈把药水倒在汤勺里,送到我嘴边。我正想喝下,可又咳嗽起来了,妈妈赶紧拍拍我的后背。过了一会儿,我不咳嗽了,妈妈才喂我喝下药。
喝完药,妈妈亲切地对我说:“孩子,今天晚上妈妈陪你睡吧!”说着便陪我睡下。那天晚上妈妈一夜也没有睡,看我咳了没咳。我看到这一切,流下了泪水。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爸爸妈妈关心我、呵护我,我该珍惜这份爱,更应该好好读书,报答他们对我深沉的爱。
教师下水文: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之后,我十分的敬佩五位壮士。
五位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而牺牲了。他们那不畏困难、坚强不屈、誓死都要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精神,十分可贵。马宝玉在指挥时,沉着冷静、临危不乱。葛振林每次用枪打敌人时,十分专注,一丝不苟。宋学义每次扔手榴弹时,都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好像要把敌人炸的粉身碎骨才甘心。胡德林和胡福才两个人,射击时,全神贯注,一个敌人都没有从他们手中逃出去。当他们手里的子弹都打完的时候,他们就跳下了悬崖,当他们跳下悬崖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的亲人,而是祖国。他们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了,旧中国所受过的一些屈辱。1900年,八国联军烧杀抢掠,将5万多人的塘沽镇变成空无一人的废墟。他们还使拥有100万人的天津,在烧杀之后,仅存10万人,进入北京后,杀人不计其数。仅庄王府一处就杀死了1700多人。1937年,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中,2100多万人被打死打伤。1000余人被残害致死。其中,在1937年12月13日后的6个星期内,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就杀害了30多万人。这些侵略者实在是太可恶了!杀死了这么多的中国人。
我以后一定要勤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长大后参加祖国的建设。我要像五壮士那样,保护祖国。
教师下水文:
精彩的篮球赛
我班和三班的女子篮球赛,在星期一的下午举行。我们两个班的同学都坐在球场边上,准备为比赛呐喊助威。
裁判员鸣笛,战幕拉开了。发球、运球、传球、断球、拼抢„„双方运动员个个生龙活虎,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气氛立刻紧张起来。观众的眼睛都瞪得老大,紧紧盯住篮球转来转去,嘴里还不时高声喊着:“加油!加油!”“啊、好球!”我班李弄三步上篮,腾空投进了一个球。三班的同学急了,个个瞪圆了眼睛,叫运动员加油。看,她们的主力队员周静和杜玲配合得多妙呀!杜玲接到球后,一个大转身,左冲右突,投进了一个球。
比分拉开了。我班同学不住地喊:“五年二班加油!五年二班加油!”喊声给我班运动员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她们紧紧地盯住对方,寸步不离。
这时,李雾抢前一步,断到了对方的球。对方一看球被截走了,就跑上来阻拦,李弄迅速把球传给张清方。三班的杜玲和周静左右夹攻,拦住了正要投篮的张清方。只见张清方的脸涨得通红,迅速运球,左躲右闪,躲开了三班队员的阻拦,接着“噌!噌!噌!”三大步跑到篮板前,一个跳跃,手腕一压,篮球应声入网!多么精彩的镜头啊!4:2,同学们欢呼起来:“好球!张清方好样的!”蹲在场外记分的我也不由自主地跳了起来高喊:“张清方打得好!”接着是三班发球。周静把球发给了杜玲,杜玲巧妙地虚晃一枪,把球回传给篮下的周静。周静正要传出,张清方冲到她面前,周静传球时有点紧张,竞把球一下子传到了杜玲的身后,被我班的李雾接住。只见李雾迅速跑动运球,一抬腕就投进了一个擦板球„„哨音响了,我班以18:14结束了上半场。
下半场,运动。员们你争我夺,个个汗流浃背,脸涨得通红,有的累得跑不动了,但还是坚持下来。最后,我班运动员终于以26:19的成绩,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同学们笑啊跳啊,纷纷的议论着胜利的来之不易„„
第三篇:教师写”下水文”之我见
教师写“下水文”——作文教学中一把对口的钥匙
黄桥镇中心小学 万路华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受到“厚待”,可为什么好的作文往往出不来呢?我们不妨从自身找找原因,我想,教师写“下水文”是一把对口的钥匙。下水文是根据学生作文的命题或要求亲自动笔写成并用于指导学生的文章。通俗地说,就是教师以学生口吻,写学生之作。写下水文有什么好处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谈谈我浅薄的见解。
首先,能丰富自己的教学体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4》上,要求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正值清明,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去参观“黄桥战役纪念馆”,我抓住这一契机,以《黄桥战役纪念馆参观记》为题,要求学生仿照苏教版第三课的《早》的写作特点,按参观顺序,重点突出一两处写。结果全班千篇一律是“我来到了序厅,中央安放着陈毅、粟裕的雕像,左边是陈毅,右边是粟裕„„接着我们来到了蝙蝠厅„„,最后我们来到了桂花厅„„”习作中没有一处重点,死记流水帐。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潜心钻研游记写法、自己认真构思写下水文,写好后主动向校内特级教师请教,自我再进行修改。定稿后,我在班上进行此次习作的二次指导,同学们再重写,这一次,我被“看,陈毅右手伸向前方,粟裕双手执作战图,他们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像是运筹帷幄,指挥那场震惊中外的黄桥战役。” “画两侧的对联上写着:‘暴雨袭神州哀鸿遍野,狂风卷巨浪砥柱中流。’这似乎是对韩德勤之流倒行逆施的痛斥,在赞扬挺立在激流之中,坚贞不屈的陈毅同志。”“ 紧挨着蝙蝠厅的是桂花厅,这个名字因以门前的百年古金桂而得名。抬头看着这棵桂花树,它像一个巨人立在门前,抒写着一个伟人的完美诗篇。”等语句吸引住了。我看到了同学们的进步,他们基本上已经掌握写游记的方法,习作中,同学们不仅看到了,而且有了内心的感想,我很欣慰,也为自己庆幸,我又多了一次成功的体验。
其次,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有人说,教师不是作家,为什么要写作?即使写作也不应该是写“下水文”啊?这不是有点强人所难吗?此言差矣!正是由于教师不同于学生,教师工作之余还要忙家庭中的琐事,我们能够静心写作的时间少了,我们才更要坚持写下水文。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 “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我要说.我们要抓住这个练笔的机会,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对于学生的命题作文,我们有素材、有积累,就应及时抓住灵感,去练习,使之变成自身的作文能力。偶然的机会,拜读了我校一位优秀教师的学习笔记,让我受益匪浅。这本笔记本共有240张纸,内容有三个板块:“下水文”“读后感”“摘抄记录”。整整90余篇的下水文让我折服,她的论文之所以多次获奖并发表,我想写下水文是他成功写作的一块基石吧!那如何来写下水文呢?我认为
(一)、正确把握角色的转变
教师——教者,师也。我们也是学习的个体。教师要在理解写下水文的基础上,以自己先进的理念、认真的思考来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儿童具有模仿的天性。教师写下水文供孩子模仿是一条符合写作心理学和孩子心智发展水平的科学途径。它的优势很明显:能示范、引导孩子选择有效的写作材料,组织通顺、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能够把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从而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孩子习作前先“下水”,能调整命题难易程度,有效指引孩子突破此题的重难点,并能“将心比心”地对孩子的习作做出科学评价。
(二)、合理运用写作技巧
有位作家说:“写作就是淘米,总要把沙子、不好的米粒淘掉。”我这里先强调“沙子”、“不好的米粒”的作用,他们是写作的素材,这些素材的取得,靠的是多读、多问、多思。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作为教师我们让学生读书、积累,我们自身就更要多读书了。读什么书呢?在我看来,只要是人类文明史上延续下来的那些经典名著,不管是文学、还是历史、政治、军事等都有我们阅读的意义与价值。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其中有一种就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我想,我们也应该有这种钻劲。即使你不愿意看,没有兴趣看,都要去看,只要你读了,总会有所得。“腹有诗书,其品自高,其德自谦,其身自正。”我认为说得很好。教师,应与读书共成长。
再说写作技巧,写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技能”阶段,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是无法之中求有法,能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是有法之中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而掌握了包括写作的辨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二阶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技巧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
小学作文,多半是写人、记事、状物之类,这不仅要求我们对每种体裁的写作要领摸透,还要巧妙运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1》要求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把它的变化特点写出来。习作初,我和学生一起走进“雾”中去观察,记录“雾”的总的特点:缥缈、朦胧、让人捉摸不透;习作时,我和学生同时写这篇习作,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早上起床„„走在放学的路上„„校园内„„”布篇;抓住雾中的景色,突出变化的特点:“雾越来越大,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汽车的两只大眼睛瞪得大大的,仿佛在观察这个奇妙的世界„„刚探出头的小麦的脸上,也被调皮的雾姑娘点上了几滴透明发亮的露珠„„”来写;习作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对比、评价,逐渐训练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三)、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
写下水文决非“小菜一碟”。不仅要求文章要有针对性,而且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得到学生的认同。要达到这一要求,就要多请教,多学习。多听听“群众”的意见,这“群众”可以是同事,也可以是学生。我不禁想起了女权主义运动的一位领导者兼作家———格洛丽亚·斯坦姆在史密斯大学演讲时和大家分享的一次经历:
“考察中,在蜿蜒的康涅狄格河畔,我发现了一只巨大的乌龟,它趴在一段路的护堤上,随时有被汽车压死的危险。”
“同是地球上的生物,我觉得帮助它是责无旁贷的。于是我走上前,连拉带拽,最后总算把这只大乌龟从路上带回岸边。这期间,它不断愤怒地想咬我。” “当我正要把乌龟推回河里时,地理学教授走了过来,对我说:‘你知道吗,为了在路边的泥里产卵,那只乌龟可能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爬上公路,结果你要把它推回河里!’
“唉,我当时懊恼极了。不过,在后来的岁月里,我发现那次经历给我上了人生中生动的一课。它时刻提醒我不要犯主观臆断的错误。不管你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在做事关‘乌龟’的决断时,都不要忘记先听听乌龟自己的意见。”
这似乎在提示我们,我们可以放下教师的架子,多听听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以上是我对教师写下水文的看法,对于当前作文教学的环境下,教师写下水文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一个窗口——对写作要求、学生的思想、写作实际水平进行深入的了解的窗口;这也是一把钥匙——一把引导学生,督促学生认真写作的钥匙,是作文教学中一把对口的钥匙。
(此论文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三等奖)
第四篇:教师下水文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上周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格列佛游记》,它是英国讽刺作家斯威夫特写的。打开书,我便被前面的目录吸引住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駰国”,这些充满幻想的奇特名字带着我走进了这本书。原来书中讲述的是主人公格列佛四次神奇的航海经历和游历这几个国度时发生的一系列传奇故事。作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主人公的历险经历写的惊险刺激,让我好像身临其境,也随他一起冒险了。
其中,我最喜欢格列佛在小人国的那段经历。也许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吧。想像庞大的格列佛小心翼翼地在小人国的城堡中穿行,那些惊恐的小人仰头望着格列佛的样子,真的太有趣了。淳朴善良的格列佛在小人国没有依仗自己的身材去欺负小人国的国民,反而和他们和睦的相处,并帮助他们打败外敌入侵。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啊!想想身边有些大个子同学总爱欺负身材弱小的同学,应该让他们好好看看这本书,也像格列佛学习。
除此之外,吸引我的还有格列佛在慧駰国的经历,那是一个马作为主宰的国家,人类反倒成了马的臣民。在这个国家里,没有“欺骗”、“谎言”这些字眼,只有“真诚”、“善良”这些美德,这是一个多么理想的国度啊!
我希望我们的社会也能像慧駰国一样,孩子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放下书,我仍感到意犹未尽。
知识整理:好词:生动形象惊险刺激身临其境小心翼翼淳朴善良意犹未尽
常用句式:
1、„„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它的作者是„„国作家„„。
2、这是一部关于„„的作品,书中用„„样的语言讲述了主人公„„在„„的生活经历。
3、其中,我对„„(章节)最感兴趣,因为„„。
4、相比之下,我们身边的„„,应该向作品中的人物学习。
第五篇:关于教师下水文的几点看法
关于教师下水文的几点看法
——参加教师下水文比赛有感
从去年开始至本学期,镇教委办连续举办了两届教师下水文比赛,组织活动的领导还表示,今后每年都将举办这样的活动,这充分说明其对活动的重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兼学校行政,我用自己的行动——连续两次报名参加比赛,以表示支持。我之所以愿意参加比赛,不是想证明自己能写,更主要的是,我认为能写一篇像样的下水文,应该是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语文素质,而愿意尝试这样的一种体验,也能让自己保持一颗童心。我相信并希望,来参加的老师也有这样的想法。我还认为,有这种认识和心态,这比比赛本身要重要得多。这应该也是活动组织者重视并举办这种活动的用意所在。此外,作为学校行政人员,我认为,如果真的重视,并愿意鼓励教师参加类一些活动,以身作则,带头报名参加其实是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很多时候,做比说更有效。然而,相信并能做到这点的人又极少。更多的领导、行政人员却更愿意相信说教、强制的力量。
应该说,报名参加这样的比赛是需要一点勇气的,因为有暴露自己“不会写”或“写得差”的危险,尤其是对于某些爱面子的老师而言。因此,据我所知,有很多老师,不太愿意或不敢参加这样的比赛。也许正因为如此,本次活动还有一个要求:任教本年级的语文老师必须参加。说实话,我向来不支持以行政强制或利诱的方式来要求老师参加一些活动或比赛,但对于本次活动的要求,我是不反对的。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一个游泳教练说他不会游泳,我们一定会认为他在开玩笑或故作谦虚,因为如果他说的是事实,那么大多数人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这样的比喻也许不太恰当,但在我看来,下水文之于语文老师的重要性其实并不亚于游泳。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如果一个语文老师都无法写出一篇文从字顺的作文,你能指望他教学生写好作文吗?
如果有人问我两次“下水”的经历和体验,我会用一句话概括——写下水文难,写考场限时下水文更难。先比赛的准备说起,虽报起名来较为积极,实际上却因为又忙又懒,基本谈不上有什么准备。只是会在比赛前的一两天的空闲时间时,我会在头脑里打开记忆的闸门,努力地回想自己的童年、小学时代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值得写,当然,让我失望得很,大部分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接着谈现场比赛,说来惭愧,两次比赛,写得都不是很顺畅,状态都不太好。首先是时间不够用(规定时间为一个小时),两次比赛,都是在监考老师的一再催促下草草收尾才交卷。为此,我很佩服其它同行们的精心准备和才思敏捷。比赛之前的二十分钟,绝对算得上是最煎熬的一段时间,先是如何选材的问题,然后是如何用儿童的视角、语言来表达,甚至如何写下开头的第一句话,都算得上是费尽心神,时间不知不觉“溜”了过去,心里不免又急又忧。不怕同行朋友们笑话,也绝无一点谦虚地说,虽然是一篇看起来题目较为简单的小学生作文,真正写起来却实在吃力。说实话,这种艰难的写作状态是出乎我的意料的,看来我有些“高估”自己的实力了。
在如何选材的问题上,我觉得有必要多谈几句。两次下水文比赛的内容选择都是选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第一次是读小学时自己经历过的事。第二次写的是今年暑假的一件小事,由于需要,我将习作中的主人公由实际中的“我”改为表哥。在第一次下水文比赛中,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在第一次比赛的时候,在是否选择作文的内容上,我犹豫了约有十分钟之久。毫无疑问,如果将事先精心准备的作文选上的好材料写下来,无疑既省事又更容易得个好成绩。反之,如果将自己经历过的有限的几个材料拿来发挥,写起来既费力又缺乏创意。短暂的几分钟犹豫后,我仍然坚持选择后者,虽然这样的选择会让我得不到一个好成绩,但我想到了自己平时在作文教学上一贯坚持的主张:我口写我心,说真话,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想象类等作文另当别论)。那么,既然我平日指导学生怎么写好作文,那我不是也应该首先做到吗?这也是言行一致的一种表现。同理,如果我们直接将事先从作文书中记好的优秀作文写下来,并且因此还侥幸地得到一个好成绩,那我们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是不是也能如法炮制呢?
虽然这两次下水都让我尝到了一些有趣的“苦头”,但是却能因此得到了一些实在的收获,让我们对学生习作的整个过程、心理状态等,有了更加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而这将有利于指导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比如,如何在作文比赛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考试时应如何快速审题、选材构思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好限时作文等。
除了我自己的经验,我想请大家耐心再看两个例子。几年前,去福州听课,听了一节比较有趣的课——某一省内知名的教育专家,给小学生上了一堂语文公开课,在我看来,这位习惯了给大学生上课的大学教授,课上得极其一般——其实这也是事先可以预想得到的,但他敢于下水的勇气仍然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著名特级教师吴非在书中写了这样一件小事:一次期末家长会后,一位学生的母亲,拿给他一本某集团的内部刊物,并告诉他,她看了女儿的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后很感动,于是也动手写了一篇,发表在那刊物上,所以想请作为女儿语文老师的他多多指教。作者因为此事受了感动并写下一篇文章,他认为,虽然这位母亲是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职工,而且整日奔波于工作和家务之间,作文写得也不如女儿的好,但却是一个合格的家长,他在文中不无感慨地写道:和孩子一同成长,一同学习——今天,有多少做父母的能有这样的认识呢?无须多言,我想,作为作者的教师同行们,只要稍有一点反思的意识,一定不难从这件小事中得到一点有益的启发:要树立和孩子一同成长、学习的意识,才能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最后,我希望今后教育主管部门能继续重视并举办这样的活动,我将继续支持并参加,也希望更多的同行朋友们继续用这样的理念,行动来支持这样的活动。与孩子一起成长不是挂在嘴上的一句空话,让我们拿出行动,从认真写好一篇下水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