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有感(本站推荐)
读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有感
——机制四班 林文超 021100419
今天终于看完了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七封信。
李开复先生在第七封信里提出了21世纪最需要的七种人才。这七种人才并非指七种行业里的从事人员,而是指人身上所具有的素质,七种21世纪最需要的素质。分别是:融会贯通、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IQ + EQ + SQ、沟通与合作能力、从事热爱的工作、积极与乐观。
这七种素质与20世纪最需要的七种人才所具备的素材有了很大的不一样,这些异样,体现了,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更全面且更丰富,审视人才的视角也从单一的个体层面转向了融合个体、团队、组织、社会乃至环境等多个维度,涵盖学习、创新、合作、实践等多种因素的立体视角。
融会贯通,大学是一个教人学习方法的地方。它教的很广很大,这也就需要你能够把所学的融会贯通。
创新与实践能力,我所学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对创新的思维、良好的动手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设计一个零件,你往往需要那一瞬间的灵感,而如何把灵感付诸于实际就看你的动手能力咯。
如今的社会的工作往往不只是涉及单一的学科,往往是需要多学科的交杂,这也就说明我们需要跨领域的学习。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并不只是智商的高低,而是智商(IQ)、情商(EQ)与灵商(SQ)的平衡。这也是李开复先生提到的IO+EQ+SQ。不管是在大学阶段还是在以后的事业中,我们都不会是一个人生活,我们需要同熟悉的或者陌生的人交流交往,我们需要真诚的去对待别人,那么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同时情商又跟沟通合作能力有着紧密的相关。高情商的人往往有着很好的沟通能力,有着领导能力。
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想要成功,就要主动一点,没有机会的时候创造机会,看到机会的时候要用于把握机会。也许把握住机会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如果老是错过机会,你怎么可能成功?要相信自己的潜能,当你真正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它也许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艰难,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成功总是更亲睐于那些敢于挑战自我的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往往更容易从挫折中走出来。
第二篇:读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有感
读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有感
机制四班 林文超 021100419
依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贾静老师的要求,我读了李开复先生的《写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
李开复先生在第五封信里说到了,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力,在第六封信中,他顺承的谈及了选择的智慧。
选择是每个人在自己人生中的每个时期都需要面对的。特别是21世纪,这个能够自由选择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并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去选择。而且,没有人能够帮你选择。所以,李开复先生写了第六封信来教导我们选择的智慧。在李开复先生看来,选择的智慧有八种:用中庸拒绝极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掌控抉择、用自觉端正态度、用学习积累经验、用勇气放弃包袱、用真心追随智慧。
刚开始,我对于那八种智慧并不能很理解,但在读具体讲解的过程中感到了共鸣。人生的确如此,人生中有许多的选择,无论是谁,无论在什么时期。正如开复老师说的那样,在进行选择时我们必须用中庸的思想指导自己,把自己的态度限制在完整、均衡的范畴内,兼顾自信和自省,勇气和胸怀,积极和同理心等各方面的因素,时刻防止自己在其中某一方面有过于偏激的表现。在认真的分析之后,要学会择善而从。
我们现在都是大学生,生活与学习在一个有着诸多诱惑的环境下。这也就促使了我们更需要学会选择,也就是我们选择的必要性。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大学就像一个小型的社会,在大学的四年时光可以造就一个人才,也可以使一个天才堕落成庸才。这之中的区别就在于你选择该如何度过大学的四年。如果你选择了认真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力争全面发展自己。当然,大学四年过得有没有价值不仅仅在于你的专业课程。记得前几天,和姚立纲院长进行访谈时,他说过,大学的学习是教导你如何去学,大学中教的知识等你出去几年后就忘光了。大学教学就是“授之以渔”啊。
学会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对了,加之以付出,是顶峰;选择错了,即使你付出了再多,也只是深渊。我觉得李开复先生也是知道了选择的重要性,才会写第六封信来教导中国学生选择的智慧。
你现在的生活是由你之前的选择决定的,而你未来的生活将由你现在的选择决定的。
感谢李开复先生的教导。
第三篇: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读后感
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读后感
机制四班 林文超 021100419
进入大学已然有了一个半学期了。对于大学,我也有了些许了解吧。李开复先生在他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中说到了“自主”。我深有感触。大学之前,我是为了考上初中,奋斗高中,为好大学拼搏。这过程中,我都是被动消极的学习。不会主动去选择自己的学习,上了大学,明显不一样了。进入大学之前,专业的选择,这也许并非完全是你自己的意志,但其中还是包含有你自己的意志。大学之后,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这又是得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选择。
除了选择,还需要积极自主。大学中,老师只是一个一路人。俗话说:“师傅领进门,道行靠个人”。大学的学习更多的取决于你的积极性。
李开复先生说:“21世纪是选择的世纪。”所以要设法让自己潜意识里的“我感觉,我想要...”体现出来,不要被动,不要从众,答应自己,当认为必须说“NO”的时候千万不要说“YES”,时刻听从自己的意愿,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在过去,我们都有面对着很多的选择。也许在将来,我们会面临更多更大的选择,并且他们会关乎我将来的命运,甚至会关乎我的整个的生命。我不能够肯定我曾经做过的每一个选择都正确,因为年轻所有难免会有一些冲动及感性的因素存在,但是我从来都没有去思考过我所做的这些选择会给我带来一些什么,他们真的可以带给我有用的并使我受益的东西。
如果在你做每一件事情的同时都能够那么清楚的预测到将来的回报,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人能够那么自信的告诉自己这一次的选择我能够得到什么,因为生活的不可预知,因为生命当中有太多的变故。我们都有选择做于不做一件事情的权利,有付出还是不付出的权利,慢慢的积累,最终也就构成了你对自己将来命运的最终选择。如果选择错了,没有关系大不了重新开始,没有什么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只要这件事还能够让你在这个世界里得以存在下去。但是生于死原本就不能够由自己来做决定,我们真正能够决定的只有自己生命的深度,而不能左右自己生命的长度。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把一些曾经做过的不重要的决定看得那么重要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坦坦荡荡的去迎接自己生命下一段的开始,去勇敢的作出自己应该做的,自己想做的决定呢?
生命的意义其实不在于长短,也不在于深浅,而在于你的选择。可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第四篇:读李开复写给大学生的第四封信有感
看了李开复写给大学生的第四封信,受益匪浅,似乎对大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李开复在信中说到,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因为这是人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让大学生活对自己有价值”是每个大学生的责任。
然而,对比我自己的大学生活,虽然一年多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但是回头看看,这一年竟然没有 给自己留下很深记忆的事情,也没有做过什么让自己特别骄傲的事情。总是感觉自己似乎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但也没特别闲过。总之就是感觉大学生活过得很空虚,就只是纯粹在完成上课的任务而已。自己也从不会主动地去学些什么,甚至一年中去图书馆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现在回头想想,觉得挺后悔的。因为自己没有好好利用这一年时间,毕竟大一是空余时间最多的一年,我竟然就这样浑浑噩噩得过来了。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在高中时我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大学,我们有支撑自己努力的动力。但来到大学后,我就像很多同学一样很茫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的确,大学给了我们很多空闲时间,我们可以多休息,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但千万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学习,才是我们来到大学的根本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处在一种颓废的状态,他们迷失自我,在漫无目的地虚度光阴,曾经的豪情壮志早已不复存在。我希望自己跟他们能找回自己最初的梦想,开始一个全新的生活,不让自己的大学时光留下遗憾。
同时,李开复的信中还提到了在大学中的学习之道,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方法。他认为,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没有所谓的孰对孰错。但是有的人四年过后成功了,有的人却枉费了四年的青春大好时光。我们应该好好审视自己,明确自己的路该怎样走下去,明白怎么去度过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不虚度光阴。相信若做到如此,成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第五篇: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
——读后感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已经结束了,并且此刻已经是第二个学期的开始了,深夜了,十二点,说真的,这对于90后的我们真的并不算晚,此刻的我正在赶着去年的作业,这是什么样的生活?也许,真的,读完这封信,我们确实要有某种与作者同样的感受。又或者说,在未读之前,在第一学期的生活中,我们就有所体会,只是我们不愿去改变而已。
说的好听点,我们就是典型的90后,晚上下不了网,早上起不了床,然后整天在所谓的QQ里发表着自己那些无病的呻吟。说的难听一点,我们就是那批整天浪费纳税人钱的“无业游民”,也许不是无业,我们的也就是学习,好好学习,可是,大学里,有多少人是兢兢业业的呢?有多少人能够完全遵守不迟到不早退,而且还要全勤的优秀指标呢?在已经度过的学期当中,我们有很多时间都不知所措,有很多时间都在床上度过,很多时间都在QQ上闲聊,即使我们明明知道QQ上说的话,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废话,但还是心甘情愿地聊下去。一个学期过去了,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认真听过几节课,却很认真的看过几部电影,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好好读过几本书,却很执着地追过数不尽的网络版的穿越小说。学校图书馆里的藏书很丰富,却永远也比不上网络对我们的吸引。
我想问自己,我是怎么啦?我也曾经参加过高考,曾经努力过,曾经的自己真的不是这样的。来到大学前也有给自己定过目标与计划,可是,目前为止,确实一条也没有实施。为什么,是因为没人管我了吗,是不是没有他人的监督,我就不懂往正确的路走?是因为没有老师再围着我团团转,给我反复的讲解,给我布置做不完的作业了吗?还是我脱离了应试教育,自己有了新的想法,与其让自己学那些书本枯燥的知识,还不如趁着年轻,潇洒活一回?我不会承认自己现在就是人渣,可事实告诉我,我在想人渣堕落。回家过年时,面对着仍然对我宠爱有加的父母,我甚至不敢告诉他们,我挂科了。看着他们那双对我充满希望的眼睛,我对自己的堕落悔恨不已。父母务农,好不容易到处借钱供我上的大学,让我可以接收到这种高额费用的教育,可是,面对父母的高额投入,却不能在我身上有应该有的产出。我知道,这样持续下去的自己会将父母的希望变失望,失望变绝望。
也许,自己真的应该学会反省了,应该要给自己制定目标了,要明确自己每一天都在干什么,应该学会把握那些过多的自由。我们已经是成年人,就要与成年人的样,就要承担起那份属于我们的责任。
我以后到底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四年后我要考研还是就业,还是我要考公务员?我真的应该为自己考虑清楚,然后自定一个个目标。首先,真的必须了解定下的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然后按照不同的要求去提升自己。其次,看着课表,好好地给自己分配好学习时间,让自己的每一个星期,每一天都有可实行的学习计划。务必按照计划安排自己的生活,务必脚踏实地。最后,要学会抵制诱惑,控制上Q的次数,别每次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开Q。更不要有事没事就在网上点击有什么电影和连续剧新出的,要知道,这一切与自己无关。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