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的规范化建设
浅谈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的规范化建设
经过几年来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实践,人民监督员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功经验,作为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办事机构的人民监督员办公室,也从无到有,有弱到强,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走向制度化。但是,人民监督员工作毕竟是改革试点工作,其工作办事机构的职能和定位同样需要不断规范和进一步确定,以适应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适应检察工作和检察机制改革的需要。本文就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的职能及定位从进一步规范的角度发表一下浅见,以求商榷。
首先、应明确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是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办事机构。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承担检察机关与人民监督员之间的沟通、检察机关被监督的业务部门与人民监督员的协调、对人民监督员监督检察工作事项的督办等职能。其地位与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同等,其编制应有当地编委列入检察机关内设机构序列。
一、规范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作为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办事机构,应首先明确其日常工作,对日常工作加以规范。一是明确上下级人民监督员办公室之间的指导关系。划分上级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对下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的指导范围,下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工
作办公室在什么情况下向上级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请示汇报工作,充分发挥各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的整体作用,上下一体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稳步有序开展。二是协助做好人民监督员的选任、解聘工作。在院党组的指派下,协助本级人大常委会有关人员做好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和解聘工作。三是具体安排人民监督员对检察工作的监督活动。包括负责落实安排人民监督员评议案件、参加执法检查、了解其他检察工作或队伍建设情况等监督活动。四是向人民监督员反馈监督处理结果以及检察工作信息情况。五是承办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会议,负责会议记录,编写会议纪要及归档工作。六是负责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工作的总结和对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及开展人民监督员工作的分析。七是协助人大搞好人民监督员的培训和任期考核工作。八是加强与人民监督员的法律业务交流,促使人民监督员尽快熟悉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受案范围、相关罪名的构成要件、立案标准用诉讼规则,对近年来该地区职务犯罪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提高监督水平和质量。九是承办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二、规范人民监督员选聘前期准备工作
近几年,许多检察院经过探讨和创新,使人民监督员的选聘由检察机关自己选聘发展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模式。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模式是人民监督员由有关单位推荐,人民检
察院会同有关部门考察后,由人大的某一机构进行审查确定,人大常委会主任颁发证书。人民监督员选任工作是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的重要前提,它直接关系到能否选任到高素质的人民监督员,关系到是否较好地实施对案件的监督。目前在选任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选任范围窄、代表性不够;基层符合人民监督员条件(特别是法律条件)的人员少、人民监督员大多具有一定职务,监督精力不足等。因此,无论是那种选聘模式,在正式选任前,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在考察或参与考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要认真考虑上述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在注重人民监督员法律经历和学历等基本条件的同时,应当综合考虑身份、工作性质和年龄结构等因素,重点从具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身份的人员中选任。基层具有法律专业学历和法律工作经历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少的,从工作经历丰富的具有其他专业大学学历的人员中选任,并提出选任的合理化建议。
三、规范办理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监督
发挥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在办案部门与人民监督员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审查把关,保证案件监督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是完善工作程序。重点规范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受理监督案件和报告的程序、审查程序、提请确定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提供材料的范围和案件移送程序、以及监督案
件的跟踪、反馈和办理情况的报告程序等。二是认真审查。受理检察机关业务部门提请人民监督员监督自侦案件及相关材料,并对是否符合标准进行审核把关;受理人民监督员移送的自侦案件五种情形的监督意见。审查时,坚持“程序审查为主,实体审查为辅”的审查原则,严格遵守“先受理审查,后启动监督”的工作程序,坚持规范运作,在坚持程序性审查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实体性审查,提出审查意见。三是及时反馈。及时向本院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报告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案件监督情况;向人民监督员反馈检察机关最终处理意见,并通报监督案件执行结果。四是强化督察。对相关业务部门落实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向检察长和相关业务部门反馈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情况;定期对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上报上级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四是严格保密。要充分发挥职能,使人民监督员参加个案监督之前,不单方面接触任何一方,以杜绝可能产生的预断与偏见,先入为主,影响裁决的公正。加强对人民监督员发送相关案情材料的保密工作,制定便于操作执行的保密制度,注意加强泄密行为的查处,严肃纪律,防止因监督而造成重大泄密事件的发生。
四、规范对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的有关保障制度
协调解决人民监督员监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提供保障。一是保障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的时
间。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要加强与人民监督员工作单位的协调,在时间上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二是保障人民监督员按规定参加监督。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要与人民监督员所在工作单位讲明人民监督员的重要性,讲明人民监督员依法参加监督的权利应受到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限制和剥夺。三是保障人民监督员充分获悉案件情况。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要向人民监督员提供完整全面的综合材料,方便人民监督员了解和研究,使人民监督员能够全面了解案情,从而作出判断。四是保障人民监督员独立行使监督权。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要严格操作程序,明确人民监督员参加监督时,其发言不受追究。要明确人民监督员进行独立评议的记录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查阅,尽可能减少对人民监督员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保障人民监督员能够大胆发言,敢监督、真监督。五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监督员的人身保障和经费保障。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要加强对人民监督员的信息搜集,加强对人民监督员的安全保障,严厉查处打击报复或者阻碍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的行为。还应对解决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经费,落实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工作津贴和办案补助,为人民监督员实施监督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积极提出建议。
五、规范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调控和指导
加强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的调控和指导作用。一是要
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熟悉人民监督员制度规定和信息灵通的优势,及时解决人民监督员制度具体动作中遇到的问题,协调并指导检察机关务业务部门自觉主动地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二是要加强上级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对下级案件监督的具体指导。上级人民监督员工作办公室要亲临下级院指导及时发现制度中的问题,并帮助下级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加以解决。三是要重视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经验交流。上级院要对各地总结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经验及时予以推广,并通过研讨会、培训会,组织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搞好经验交流。以强有力的指导,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工作得以整体迈进。
第二篇:人民监督员
【法律监督】当前人民监督员评议案件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来源:[预防犯罪导刊] 添加时间:[2009-5-22] 作者:[张蛇喜 郭端阳] 点击数: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检察改革的一项新举措,自这一制度试点以来,有力地促进了检察机关在查处职务犯罪过程中的执法行为规范化。笔者就某院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以来,人民监督员所监督评议的21件职务犯罪案件来看,且仅从其督评议的方式、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略谈管见。
一、人民监督员监督评议案件的主要特点:
1、从评议案件性质看,“三类案件”且拟不起诉居多。21件案件全部为拟撤销和拟不起诉的“三类案件”案件,至今尚无一起由人民监督员提出属于“五种情形”的案件。
2、从评议案件罪名看,传统型的职务犯罪占绝对多数。21件案件所涉嫌的罪名分别为贪污罪、受贿罪、玩忽职守罪、行贿罪、挪用公款罪。这说明传统型、常见职务犯罪仍是当前人民监督员监督评议的重点。
3、从案件评议结果看,人民监督员意见采纳率较高。对提请评议的21件职务犯罪案件,人民监督员对案件承办部门的拟处理意见均表示同意,尚未出现根本性不同监督意见。
4、从监督评议的过程看,监督质量较高,促进了规范办案。
二、人民监督员监督评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案件办理期限与人民监督员监督期限冲突问题。多数人民监督员反映,由于个人能力、职业水平的局限,在对监督案件的立案标准、处理尺度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介入案件并对案件进行监督需要一定的过程。实践中考虑到办案时限的限制,给予人民监督员监督评议案件的时间往往是有限的,从通知人民监督员到场,到了解案件情况,到作出评议表决一般都在两三天内完成。这对于案情简单、没有争议的案件,人民监督员还能正确把握,但对于一些疑难、复杂、存在争议的案件,却难以一时深入了解案情和掌握法律适用,造成“检云亦云”,一定程度上影响监督效果。
2、对案件事实判断和法律适用理念存在差异。检察官在一定的司法管理模式内,凭借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思维模式和长期养成的职业素质,开展调查和诉讼,侧重于法律事实和法律程序;人民监督员不受司法管理体制的限制,以其更活跃的非司法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独有的职业特点评判案件、审视检察官的执法活动,侧重点往往建立在社会道德上,导致对同样的案件和事实在理解和判断上的不一致,易发生法理与情理认识上的偏差。
3、从监督评议的方式看,形式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对案件进行监督评议的方式比较单一。仅采取召集人民监督员看案件材料,听取公诉、自侦部门案件承办人汇报案件情况,根据材料对案件中的证据进行提问,然后人民监督员按照监督评议程序独立评议,而作出监督意见,有点模式化之嫌。
4、人民监督员对“三类案件”的监督系被动进行。其主要根源是检察机关的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审查后,认为应当启动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经检察长同意情况下通知人民监督员来监督,这就客观造成,并不是人民监督员主动来进行监督评议的,长期以往,易造成一种走过场的“摆设”或形式而已。
三、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对策:
1、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应加快步伐,明确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属性。人民监督员制度旨在利用外部有组织的社会力量对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进行监督,其核心价值在于建立一种预防和制约机制,一定程度上防范检察机关办案中问题的发生。几年来的试点证明,该制度不仅是积极有效的,也是合法的。但由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具体内容仍然停留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内部规定上,其效力低于法律。如果不积极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化进程,就会束缚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健全和发展,影响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的力度,不利于树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威信。况且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与《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不相适宜的地方,这都迫切要求法律层面的规范和完善。笔者建议:将人民监督员制度纳入这两部法律之中,使基本原则具体化,以确保该项制度具有法律依据,真正使公民的监督权利具有法定的程序并具有法律的保障。
2、完善人民监督员选任、聘任制度,提高人民监督员监督公信力。首先要完善人民监督员选任制度,明确人民监督员任职条件。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种代表制,而不是人人参与制,正确处理人监督员素质与监督质量、监督效果之间的关系,是其制度构建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既然是选择个别人代表人民来对检察工作进行监督,就应当根据检察工作的特点,坚持学历与社会工作经历并重原则,选择那些有监督能力、能胜任这一工作的精英层面的人来担任人民监督员,以体现客观、公正。其次,要改变人民监督员的聘任制度。变检察机关自行聘任为人大常委会任命,进一步增强权威性、公正性和规范性。
3、明确人民监督员的权利义务,确保每一案件监督评议真正起到客观、公平、公正和规范的作用。但在现有的人民监督员制度框架下,还不能保证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法律化和规范化,因此,有必要明确人民监督员的权利义务,明确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的渠道和方法。可规定人民监督员在监督案件时,可向案件承办人员进行询问,提出问题;人民监督员应当听取犯罪嫌疑人或者其委托人的意见,必要时可直接听取相关证人和有关单位意见。在此基础上,人民监督员独立进行评议、表决,其作出的监督意见就可能更加客观公正,与检察机关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保障司法公正的宗旨相吻合。
4、对人民监督员实行制度化的定期培训、考核,提高监督工作水平。人民监督员大都是兼职,平时很少涉及检察业务知识,为确保能正确地履行职责,必须对人民监督员组织制度化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人民监督员“参检议检”工作水平,使其能够用法律思维评议案件,用道德价值衡量社会效果,用第三方眼睛监督执法办案,从而实现人民监督员的功能定位。此外对人民监督员履行职务情况要进行考核、评价,形成适者续任、不适者退任的考核机制。同时,还需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求人民监督员在评议案件时严格遵守回避、保密等规定,确保案件监督评议公正规范。
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是高检院在现行检察制度基本框架之内完善中国检察制度的一项改革举措和制度创新,符合我国宪法和法律精神,使检察机关找到了一种监督者接受监督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高检院制定的《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试行)》),填补了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外部监督机制的一项空白,对促进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多。笔者结合我市检察机关2004年10月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以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粗浅的意见和建议,以供商榷。
一、试点工作监督案件基本情况
2004年10月,省院结合我市检察机关工作实际,确定了6个院作为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院。近四年来,共受理监督“三类案件”69件76人。其中,拟不起诉案件39件44人,占受理数的56.5%;拟撤销案件23件25人,占受理数的33.3%;拟维持原逮捕决定的案件7件7人,占受理数的10.2%。人民监督员监督评议后,同意检察机关意见的64件71人,不同意检察机关意见的5件5人。
二、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监督程序设置的有限性
尽管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高检院一项重要的检察改革措施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进行,但由于试行时间只有短短几年,还处于摸索和探索阶段,特别是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高度重视,对人民监督员疏于培训,而人民监督员又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司法人员,不可能熟悉庞杂的法律条文,对检察机关办理的“三类案件”的监督职责不甚了解,因此,在具体实施监督案件的过程中,只是按照规定程序走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作用,从而成了检察机关的一种摆设和点缀。在实施监督工作程序中,根据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程序步骤,按《规定(试行)》要求对于一般案件,人民监督员了解案情和法律适用的情况只是听取检察机关介绍,只有必要时才能采取旁听审讯和询问以及听取本案律师意见等方式了解案件中的有关问题。这种规定,使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了解主要来源于案件承办人介绍的情况,有时会妨碍人民监督员的监督,造成偏听偏信,影响对案件监督的公正性。同时,产生了这样几个问题:人民监督员能否阅卷?能否旁听询问?能否进入羁押场所听取讯问?笔者认为,刑事阅卷权、讯问权是法律赋予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特定的职权,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能行使。人民监督员不是司法人员,当然也不能行使。《规定(试行)》没有赋予人民监督员阅卷权、讯问权,但我们在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监督,除介绍案件情况外,还出示案件卷宗,由人民监督员查阅,这样做是不是有违规定?是否合法?
再者,人民监督员在必要时可以旁听检察官讯问犯罪嫌疑人,但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押,那就意味着人民监督员可以进入羁押场所,这与目前提审人犯制度相矛盾。根据公安部规定,只有案件的承办人持合法手续才能进入看守所提审犯罪嫌疑人。人民监督员能否进入羁押场所,这也是一个问题,而且就是允许人民监督员进入羁押场所,也需要相关法律作出相应规定,否则在具体实践中很难做到。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体制运作模式有弊端
根据现有法律规定,虽然检察机关内部也设置了监督制约环节,但由于监督制约的部门或属于同一单位,或属于同一系统,难免有相互袒护之嫌,难以真正起到制约和监督作用。而对其外部监督,虽然有同级人大监督、党的监督和舆论监督等,但这些监督都属于事后性一般监督,不具有刚性,难以取得实质性监督效果。而其他司法机关又无法对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进行制约,自侦案件的撤案、不起诉则成了外部监督的“盲区”。实践中,自侦案件的撤案、不起诉常常成为检察机关发生问题较多、群众意见较大的环节。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设立初衷就是加强对检察机关直接侦查案件的外部监督,作为监督者的人民监督员应当与被监督者的检察机关保持必要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监督过程的实效性和公正性。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体内运作的模式决定了人民监督员制度设计只能由检察机关的内部文件加以规定,人民监督员只能由检察机关选任,人民监督员的职能与监督程序只能由检察机关确定,人民监督员的管理机构也只能设在检察机关。这种在检察机关内部运作的监督模式,制约了监督对象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了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时的独立性,难以得到老百姓的更多认同,影响了监督的实际效果。
(三)不服逮捕决定的提出程序有待规范
《规定(试行)》对“三类”案件之一的不服逮捕决定的提出程序欠缺,而现行刑事诉讼法未规定必须掌握犯罪嫌疑人对逮捕决定意见的程序,因此,在实践中人民监督员难以掌握犯罪嫌疑人是否不服逮捕决定。过去,办案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一般回避这问题,而一旦犯罪嫌疑人提出不服逮捕决定的意见,办案人员也往往“忽视”而不记录在案。针对这一问题,对犯罪嫌疑人依法决定逮捕的,案件承办部门应当履行告知义务。即制作《被逮捕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告知书》,规定办案人员必须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在对嫌犯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并让犯罪嫌疑人在《被逮捕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告知书》上填写意见。同意逮捕决定的填写“同意”,若不服逮捕决定的,填写不服逮捕决定的理由,并将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的理由记录在案。同时办案人员应及时将《被逮捕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告知书》及讯问笔录复印件送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由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统一向人民监督员报告并提供查阅,从源头上保证此类案件能够进入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的视线,使所有不服逮捕案件进入监督的程序。但在具体实践中,侦查部门却忽视了对自侦案件犯罪嫌疑人是否同意逮捕意见的询问,从而导致有些犯罪嫌疑人因不了解这一程序,而放弃了要求人民监督员进行监督的权利。
(四)人民监督员发现直接受理侦查案件违法行为的纠正形式有待统一
《规定(试行)》第十一条规定,人民监督员发现检察机关在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提出纠正意见:
(一)应当立案而不立案;
(二)超期羁押的;
(三)违法搜查、扣押、冻结的;
(四)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确认或者不执行刑事赔偿决定的;
(五)办案人员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这一规定就是“五种情形”,从其内容可以看出,人民监督员对检察机关受理自侦案件的监督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的全过程。但是《规定(试行)》未规定人民监督员提出纠正意见是采用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形式。如果是采用口头形式,可能会产生有的意见被遗漏,或者年长日久产生无档案材料可查的问题。因此,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为宜。即制作《人民监督员纠正违法意见书》,应明确纠正的事项,让人民监督员写明纠正的内容及意见,并由人民监督员签章。这样既树立人民监督员的权威性,也让检察机关有的放矢地纠正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将纠正的情况反馈给人民监督员。人民监督员填写的《人民监督员纠正违法意见书》,除了由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统一受理备案外,应交由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并由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人民监督员。
(五)人民监督员对个案的表决意见形式有瑕疵
《规定(试行)》第二十条第四款规定“人民监督员根据案件情况,进行独立评议,评议后进行表决。表决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意见,表决结果由办案部门附卷存档”。笔者认为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值得商榷。无记名投票方式虽然简便,但人民监督员个人对案件审查的意见如何,存在无文字档案可查问题,这样显然不够严谨。因此,应当采用《人民监督员个案表决意见书》的书面形式,明确表决事项,表决意见及理由,并由表决人签章。然后再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所有参加评议的人民监督员的个案意见书,并由所有参加评议的人民监督员签章。这样既增强每位人民监督员的责任心,真正反映他们的意见,又可以做好附卷存档。
(六)对“五种情形”监督渠道不畅通
从我市检察机关四年来的试点情况看,对“三类案件”的监督程序不断完善和规范,但是对“五种情形”的监督还一直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市各试点院人民监督员对“五种情形”的监督都是空白,这一方面说明我市检察干警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但也同时说明人民监督员对“五种情形”的监督渠道还没有拓展开。检察机关要充分保障人民监督员的知情权,让人民监督员及时了解检察干警执法情况。同时要探索完善各个环节上的案件情况通报制度,畅通人民监督员掌握“五种情形”的渠道,为实施监督提供条件、打下基础。
三、对试点工作提出的建议
(一)将人民监督员制度纳入立法轨道,赋予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所必需的诉讼性权力
为保证人民监督员的独立性和公信度,应当制定科学的人民监督员选任程序,使之具备完备的候选、公告、确认以及更换程序和规则。特别是人民监督员的产生、选任、管理应当由人大负责,改变单纯由检察机关选任人民监督员的做法,进一步加大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力度。要对人民监督员制度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使其更好地发挥功能和作用。要加强对人民监督员的培训,让他们熟悉法律、运用法律,更好地发挥监督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作用,促进检察机关自侦案件慎重立案、规范侦查、依法公诉,实实在在地提高案件质量,彻底消除摆架式、走过场现象。同时,应当赋予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所必需的诉讼性权力,这些权力包括向承办人询问的权力、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权力、询问证人的权力、听取有关人员陈述的权力、查阅案件卷宗的权力等等。允许人民监督员有效证件与检察人员共同进入羁押场所,听取检察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
(二)完善“三类案件”进入人民监督员监督的程序
《规定》(试行)第十条明确三类案件必须接受人民监督。但如何保障三类案件进入监督程序?笔者认为,在司法实践中提出不服检察机关逮捕决定的案件不仅是犯罪嫌疑(被告)人,其大多数是由犯罪嫌疑(被告)人的亲属、法定代理人、律师和辩护人通过来信来访提出来的。这些来信来访对检察机关公正、合法、正确行使检察权起了重要积极作用。当然,这些来信来访也包括提出对犯罪嫌疑(被告)人有罪无罪、罪轻罪重的意见等。对这些来信来访要不要进入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视线,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既然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的监督是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因此,不管什么人以是什么形式提出,只要是三类案件,就必须进入人民监督员的视线,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如何保障涉及三类案件的来信来访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笔者认为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受理的涉及三类案件的来信来访,除转交有关业务部门对口办理外,并将查处结果、及来信来访材料复印件送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备案,由人民监督员审查,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
(三)用文书和表格规范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突出可操作性
《规定(试行)》对人民监督员的操作程序有的规定得比较原则,在实践中遇到一些不好操作的问题。如上述对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监督,其不服逮捕程序如何启动不明,因此应制作《被逮捕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告知书》,其格式如下。文书标题:《某某人民检察院被逮捕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告知书》,内容:时间,地点;告知人;被告知人,性别,年龄,民族;告知内容:“检察机关依法对你采取逮捕的强制措施,是否有意见?没有意见请写“没意见”。若有意见请写出不服逮捕决定的理由”。最后落款签章、时间。还注明:被告知人对告知书中内容确定无疑后签章。当然《被逮捕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告知书》的形式、内容可以是其它样本,这里仅是例举而已。笔者建议用文书和规范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突出可操作性,并通过各地试点工作,进一步总结,形成统一法律文书和表格。
自2004年10月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以来,我市两级院按照高检院、区检院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一、试点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人民监督员69人,截至今年3月底,69名人民监督员共对114件148人“三类案件”和1件1人“五种情形”进行了监督。监督案件的类型有:拟不起诉的为97人,占总数的65.5%;拟撤销案件的43人,占29%;拟维持逮捕决定案件9人,占总数的6%。人民监督员同意检察机关拟处理意见的98件,占86%,不同意的16件,占14%,经检委会讨论及市院审批,采纳人民监督员不同意见4件4人,无人民监督员提请上级检察院进行复核的案件。至今只有一起由人民监督员提出符合“五种情形”需启动人民监督员程序的案件。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与职务犯罪案件撤案、不起诉报批制度双轨运行制存在的问题 2005年10月以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最高检《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作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的规定(试行)》,加强了上级院对下级院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制约,保证了下级院办理拟撤案、不起诉案件的案件质量。同时,经过上级院的审查把关,再作最后处理决定,无论对当事人或参加案件评议的人民监督员乃至对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多了一层把关,更能保证案件质量。但执行这一双轨运行制在办案时效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尽管《规定(试行)》中第八条规定,“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下级人民检察院报送的拟撤销案件或者拟不起诉案件,应当于收到案件七日内书面批复下级人民检察院;重大、复杂案件,应当于收到案件十日内书面批复下级人民检察院。”但自执行该制度来,我市共有68个案件(其中拟不起诉45件55人,拟撤销案件16件25人,维持逮捕决定7件7人)进入监督程序,由于增加了一项向上级报批的程序,所以从案件受理到结案,时间大大增长了。移送上级审查案件往往不能及时批复下来,导致一些案件长时间不能结案。如宾阳院办理的李振宾涉嫌单位受贿拟撤销案件一案,宾阳监督办于2007年1月18日正式受理案件,1月23日召开人民监督员案件评议会,当天由该院承办部门将案件移送市院审查后,市院于2月26日书面批复同意该院拟作出的撤销案件的处理意见,审查批复时间长达一个月。
三、开展“五种情形”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民监督员对“五种情形”的监督渠道不畅。与“三类案件”相比,“五种情形”的监督难度加大,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启动方式的主动性带来的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的渠道不畅通。人民监督员获取“五种情形”的信息渠道,一是听到案件当事人或者群众的反映;二是主动发现。前一种渠道了解到的信息往往过于简单、笼统,难以形成有针对性的监督意见并启动监督程序;后一种情形只有通过应邀参加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或者其他执法活动时发现监督线索,途径也是极其有限的。
(二)人民监督员工作职责的宣传有待加强。人民监督员试行工作开展以来,虽然我们一直坚持对该项工作的宣传,但由于宣传的角度、范围、方式等影响了社会对其的系统认识。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群众还不了解人民监督员工作,多数社会群体虽然听说过人民监督员工作,但对监督范围、监督主体、监督程序等不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监督员工作监督程序的启动和开展。
(三)人民监督员配置不尽合理。根据最高检对人民监督员产生的规定,尤其对本人工作性质和专业知识要求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对人民监督员应当具备的条件过宽。从实际情况看,我市选任的69名人民监督员多数不具备系统法律知识,也没有从事过法律工作,在监督工作过程中往往是凭借感觉发表监督意见,或者干脆都是同意承办部门意见,达不到应有的监督效果。同时,随着“五种情形”监督工作的开展,从目前情况看,选任的人民监督员都是兼职人员,而且多数都是有关部门的领导人员,其本职工作量相当大,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人民监督员工作。这种情况下专门开展“三类案件”监督,单纯进行案件“事实”和“结果”监督还能将就应付,要开展“五种情形”监督,的确难以开展。
(四)人民监督员工作经费保障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细化。人民监督员工作经费保证的问题,高检院规定检察机关应当为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并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同级财政核拨。但是,这样的规定过于笼统,随着人民监督员工作的不断扩展,经费问题必将制约该项工作的开展。
四、完善“五种情形”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规范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的范围、监督程序及文书制作,严格把握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案件范围。对属于“三类案件”的一律通报人民监督员;并且积极拓展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有效渠道,不断规范查办职务犯罪的办案行为,保证案件质量,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二是严格办案程序。通过程序公正体现和促进实体公正。三是加强文书制作的规范性。由自治区院对人民监督员工作各种情形和不同阶段的文书格式样本统一作出更为具体详细的规定,供各试点院在工作中依照执行。
(二)畅通并拓展人民监督员对“五种情形”的监督渠道。要使人民监督员对“五种情形”实施有效的监督,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畅通并拓展人民监督员的知情渠道。可通过以下途径畅通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渠道。即: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本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及纪检监察部门的案件回访活动、列席有关会议;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如向社会公开人民监督员的联系电话或通信地址,方便人民监督员受理群众对“五种情形”的投诉。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接到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通过驻所检察部门或直接向该办公室反映超期羁押等“五种情形”问题的,应当及时告诉人民监督员;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受理涉及“五种情形”的来信来访,除转交有关业务部门对口办理外,还应将查处结果及来信来访材料复印件送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备案,再由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将相关材料送交人民监督员进行审查,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处理反映检察机关违法办案等问题的老上访户时,可以举办有人民监督员参加的监督评议会;建立有关情况通报制度,如采取立案或不立案备案制度,侦查部门决定立案或不立案后要向人民监督工作办公室备案,人民监督员可以查阅了解。
(三)修改完善与人民监督员工作有关的规章制度。一是修改人民监督员配置规定。提高人民监督员选任条件,增加“具备专业法律知识或者从事过专门法律工作”的任职条件,从入口关提高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能力;为解决人民监督员工作时间问题,可尽量选任具备条件的离退休干部充当人民监督员,并规定每个检察院应配备1名以上专职人民监督员。二是改革人民监督员工作经费保障规定。探索合理的经费保障制度,保证人民监督员工作的正常开展,重点要调动人民监督员对监督工作的积极性。
(四)积极开展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社会宣传。检察机关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人民监督员制度。
第三篇: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竞争上岗演讲稿
各位领导、前辈们、兄弟姐妹们,大家好:
首先,衷心的感谢组织上给我这次难得的机会,出发,无所谓先后,登顶,无所谓高低,探寻,无所谓昼夜。虚心学习,经受磨练,增长见识,才是我参加这次竞争的出发点。今天,在这里我竞争的是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副主任的职位。
我是08年2月正式加入到市院这个大家庭中来的,一直在公诉科工作,同时兼任市院团支部副书记,在今年4月至今被抽调到市信访局学习。在市院工作的四年间,我先后获得了崇左市的优秀团员、优秀团干、奥运礼仪知识竞赛三等奖,市院首届论辩赛最佳辩手等各类奖项。同时也作为队员参加了两次全区公诉的论辩赛。
这次竞争,我认为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虚心好学、拼搏进取。我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理念,掌握了相关业务知识,很快成为科里的重要战斗力。几年来协助主诉官参与办案70余件,同时完成科里领导分配下达的各项任务,并且积极的完成了各类调研任务。特别是今年在已经抽调到市信访局的情况下仍然主动请缨帮助完成科里的调研任务。同时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不忘读书,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像近期我刚读完了郎咸平的《无奈》、《困难》以及金一南少将的《苦难辉煌》等几本书,对现在社会经济和思想政治又有了更新的了解。
二是吃苦耐劳、默默奉献。我的爷爷是老红军,奶奶和
1外公外婆也都是老革命,父母亲也全是军人,从小我就被教导令行禁止,领导过我的科长都知道我对上级从不搞对抗,只要是领导的意图,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完成任何任务。其实大家都知道公诉科很忙,特别是前段时间又案多人少,但是在座的各位应该很少见过我愁眉苦脸的抱怨,见到的都是我乐观的笑脸。非但如此,我还始终加强着科室和团支部的信息工作,如我市的抗诉工作、青年文明号的活动等信息多次被公诉人、检察日报和正义网等媒体采用,内网信息更是多达20余篇。
三是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刘明忠书记借调到区院期间负责团支部的工作以来,开展了大量的青年工作,有声有色,例如法制宣传、廉政教育、拓展训练等。特别是在今年我抽调到市信访局期间仍然兼顾着市院的青年工作,在院领导的重视下、在控申科李淑蓉科长的大力支持下,使我院控申科荣获了全区检察系统市分院一级第一家青年文明号。使我院在全市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同时我们一鼓作气,加强了团支部和青年文明号的各项活动,如今,我院的青年工作可以说在市里是名声在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各个单位都争相与我院开展各项活动。现在,团市委有什么重大活动或者小范围的重要会议,没有哪一次是不先通知我们检察院的。
四是具有丰富的综合工作经验。我一毕业就是到最基层的乡政府工作,深知社会民生,熟悉各种公文事务和迎检材料,当时我在乡政府做了两年的年终材料,每年都有七八本书的台账,现在都还留着,都这么厚,颇为壮观!而且第一年做材料就帮助当时的乡综治办拿到了多年来从未获得的三等奖。现在,院里又派我去市信访局工作长达半年之久,使我又接触了党委政府中所谓“天下第一难”的信访工作,在每天不停的接访和处理各类信访材料的锻炼下,我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如果在这次竞聘中,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和同事们的信任,我将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下是我任职后的一些初步想法:
一是尽快完成“两个转变”。即完成由独立工作向组织协调的转变,由“领导交办、办就办好”向“怎么去办,怎么办好”的转变。当好领导参谋,积极为领导献计献策,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补台而不拆台”。
二是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增强驾驭工作的本领。同时将年轻干部“活与新”的特点贯穿到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中,做到“多理解尊重、少埋怨是非,多责己喻人、少横眉冷对,多将心比心、少冷漠无情”。
三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和工作理念。根据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协助领导搞好制度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做到
以人为本,同大家一起在比学赶帮中全面发展。同时将人监办的工作和我院的青年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我院的青年检察人员更熟悉和认知这项工作。
四是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我之前就一直关注和思考着人监办的工作,例如:从最高检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来看,其中有个比较具体的工作就是第二十四条第三项,人民监督员可以向案件承办人提出问题,必要时可以旁听案件承办人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听取有关人员陈述、听取本案律师的意见。由此规定,我觉得副主任的一项具体工作就是要致力于加强监督员和被监督部门的联系,协调好双方的关系,让监督行之有效同时又行之有度。
总的来说,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工作不可能不会干,只有不想干。
这几年来,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领导和同志们给予了我很大的关心与帮助,特别是我公诉科的三任科长和我的师傅黄东基教会了我很多,今天我能站在这里我再次向各位表示忠心的感谢!
梁启超说:“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 如能承蒙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让我走上责任更大的工作岗位,不论前面是地雷阵、还是刀山火海,我都勇往直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四篇: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2010工作思路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2010年
度工作思路
2010年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工作,要根据高检院、省院党组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政法机关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任务,以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和省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意见》为契机,不断强化全省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自身接受外部监督的意识,为人民监督员充分履行监督职能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以促进执法公信力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1、强化自身监督同等重要的意识。2010年,高检院提出,要把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着力点。强化自身监督制约与强化法律监督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抓好强化自身监督制约的各项改革,重点是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确保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
2、坚持检察工作的人民性。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贵在坚持检察工作的人民性,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扬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保持检察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各项检察工作中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落实省院《关于加强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健全检务公开制度,切实做到“贴近群众、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二、适应新形势,不断规范“三类案件”监督的范围和程序
1、严格遵守监督范围。把人民监督员监督作为“三类案件”的必经程序,确保“三类案件”全部进入监督程序,杜绝“漏案”情况发生。
2、加强与侦监部门的沟通协调。针对职务犯罪案件审查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的改革举措,加强与侦查监督部门的沟通协调,高度关注有职务犯罪案件审查决定权的省、市级检察机关在批准逮捕、履行告知义务等方面面临的新问题、出现的新情况。加强对下指导,防止漏告知与规避监督的情况出现。
3、切实加强检查督促。加强对下级院的检查督促力度,对于“三类案件”未进入监督程序就作出处理决定的,要求作出决定的检察院自行撤销原决定或由上级院直接撤销,重新启动监督程序。
4、定期进行质量分析。对监督的“三类案件”,重点分析研究人民监督员不同意检察机关拟定意见的原因,与相关业务部门共同研究提高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质量的对策意见。
三、拓展知情渠道,确保“五种情形”监督取得实效
1、拓展人民监督员知情渠道。继续坚持“三个公开”的做法,即:下级院向上级院报告工作情况,向人民监督员公开;检察队伍建设与检察人员纪律作风建设情况,向人民监督员公开;制定出台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前,向人民监督员征求意见公开。同时,积极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执法检查、案件评查、检务督察、公开听证、联合接访等活动,多途径扩大人民监督员知情渠道。
2、严格“五种情形”监督程序。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实施规则(试行)》,针对不同情形准确适用监督程序。
3、确保“五种情形”监督取得实效。对人民监督员反映的检察机关在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或转办的相关信函,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在协助检察机关促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中的积极作用,发挥人民监督员在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评价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四、加强指导,进一步夯实各项基础保障工作
1、加强面对面指导。改进工作作风,将通过下基层调研、检查工作的方式,加强对市级院、基层院的工作指导。适当时候,选取基础工作扎实的市级院或基层院,召开现场会,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
2、坚持备案审查制度。定期检查各级院对人民监督员监督结案的案件是否形成监督卷宗,主要材料是否报上级院监督办备案。人民监督员不同意检察机关原拟意见的“三类案件”、“五种情形”的案件是否整理成典型案例层报省院监督办。
3、坚持工作评议制度。坚持年中、年末对各市州分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工作情况进行工作评议,把平时各项工作情况作为年底评先创优的重要指标。以总结、通报、转发材料等方式,肯定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单位的示范作用。
4、规范报表填报。加大指导力度,督促各地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人员及时、准确填报《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情况登记卡》。各地监督的案件,应每季度向省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报送监督情况季报表。省院监督办将建立与统计部门的定期核对制度,确保全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5、做好第二届人民监督员选任登记工作。因系统设计的疏漏,已登记的第二届人民监督员与第一届人民监督员的相关数据难以从系统中区分开来。省院监督办将协助办公室统计科对全省第二届人民监督员的基本情况进行手工分类汇总,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五、创造条件,努力做好人民监督员履职服务保障
1、优化人民监督员履职环境。加强经费保障,进一步改善人民监督员工作条件。向人民监督员赠阅《检察日报》、《方圆·人民监督员专刊》等报刊资料,为人民监督员提供了解检察工作资讯的平台。加强与有关软件开发人员的协作,加快电子检务系统的软件开发。
2、加强法律知识介绍活动。以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组织人民监督员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检察业务知识,鼓励各市州分院和基层院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努力提高人民监督员监督能力和水平。
3、编印《人民监督员手册》。针对各地提出的要求,适应人民监督员制度深化的需要,省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将着手编印《人民监督员手册》,收录人民监督员制度相关文件、人民监督员工作相关的法律和司法解释、检察官职业道德和检察工作纪律、监督典型案例等内容,更好地为人民监督员严格履职提供服务保障。
4、加强联络员制度建设。加强与反贪、反渎、公诉、侦监、民行、控申、监所、监察、办公室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发挥联络员作用,通过联络员,密切与各内设机构常态的工作联系,掌握全省各项检察业务工作动态,更好地为人民监督员发挥外部监督制约作用提供保障。
5、加强与人民监督员的工作联系。定期向人民监督员通报检察工作、监督工作情况,听取人民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人民监督员的联系,加强与人民监督员所在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取得支持和理解,保证人民监督员有充足的时间参加监督工作。
六、加大宣传,深入研究,促进人民监督员制度规范化、法制化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高检院在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关于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施意见》正报中央审批。意见出台后,我们将严格遵照执行,并积极通过网络、报刊等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深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充分利用举报宣传周、法制宣传月等活动让广大干警、人民群众及时了解人民监督员工作的进展及成效,进一步扩大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影响。
2、深化理论研究工作。认真总结试点实践经验、进一步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在理论研究方面的积极性。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深入研究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市级院如何适应审查逮捕权上提一级后不服逮捕案件监督的新形势,完善监督程序;基层院如何进一步发挥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有效性,扩大“五种情形”案件监督等等。
3、争取党委、人大的重视与支持。加强与省委政法委员会、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工作联系与汇报,积极争取地方党委、人大对人民监督员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不断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范化、法制化。
第五篇:人民监督员工作分析报告
人民监督员工作分析报告
人民监督员工作分析报告
区检察院作为南京市检察系统人民监督员工作第一批试点单位,在上级检察院及区委的关心下,在区政府及有关单位的支持下,于6月1日正式开展试点工作,历时已近一年,其间工作开展、人员选任、相互交流等有很多值得总结之处,在此分析利弊得失,以利今后工作开展。
一、人民监督员工作组织情况
1、组织机构的设置。按照上级的部署和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我院于5月向区委作专题汇报,得到大力支持,通过近20天的准备,成立了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由院办公室主任兼任,有2名工作人员,其中1人为我院督察员。专门粉刷装修了一个房间作为人民监督员工作室,配备了专用橱柜及电脑等物,购买相关法律书籍,为人民监督员开展工作准备相应的硬件条件。
2、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根据相关规定,选任了十名人民监督员,他们有的来自人大、政协、政法委、纪委等部门的,也有来自企业、银行中从事法律工作的同志以及民主党派人士,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我们特地选任了一名来自媒体的法律工作者,一来可以扩大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的影响,另一方面有了媒体监督的介入,也有利于我们在一开始就将人民监督员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3、经费安排。我院为开展人民监督员的业务培训、学习、外出考察以及具体监督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我院也进行了经费的专项申请,但是由于财政预算工作的规范化要求,未经人大审议的提案无法安排,这在一定程度影
响了工作的全面开展。今年在编制预算过程中,院里经多方努力,就该问题多次汇报,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拨付专项经费10万元,使今年人民监督员工作的开展有了很好的物质保障。
二、人民监督员工作基本情况 制定制度,宣传发动
为了使人民监督员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我院通过全院会议传达高检院、省院关于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的决定,宣传四川等地开展人民监督员工作取得的成果,使全体干警明白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将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进行汇编整理,向各职能部门进行分发、宣传,使大家对试点工作的要求和程序,对案件汇报内容和应准备的证据等都了然于胸。
敦促提醒,每案必试
在试点工作开展初期,我院党组就明确,凡符合试点条件的案件,一律按照
试点工作的要求,严格执行。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把这当作一道底线,平时注重宣传试点政策,并通过院检察长办公会、检委会、文字信息等渠道来了解、收集试点案件的线索,发现情况便及时提醒,引起领导重视。对业务部门在提请时间、拟定文书、汇报内容、法律法条援引等方面做严格要求,将被动式的受理工作转变为主动型的提醒督促,从制度和工作机制上保证每一个符合条件的案件都必须进入试点工作程序。由于工作的主动性和服务的前置,各业务部门对试点工作的态度都从观望到积极配合,进而内化成一种主动要求的意识。几点分析 截止3月底,我院共办理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10件,其中不起诉4件,撤销案件3件,不服逮捕3件,另有人民监督员提出的一般性审查事项1件。其中,人民监督员对9件监督案件同意我院意见,对朱彩英受贿案的撤销案件提议表
示反对,我院检察委员会经过慎重研究,同意了人民监督员的意见。从我院人民监督员办理的案件来看,三大类型分布较为平均,在人民监督员办理监督案件中反映出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人民监督员参与热情高,监督类型全。由于受理案件数较多,人民监督员都有机会参与监督工作。在选择个案的监督人员的过程中,普遍反映出人民监督员参与热情高,监督意识强的特点,有的监督员先后参加了四次监督工作,对于监督案件的各种类型以及监督规则要求的每一个方面,都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他们对监督工作有一个态度转变的过程,他们对检察院能否接受监督意见一开始是有所猜疑的。随着工作的开展,一步步消除疑虑,直到完全信任,放手工作。最后,监督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案件本身,而是能够从案件中寻找、发现我们工作的失误和不足之处,及时提出意见、建议。例如在监督张斌、林
斌单位行贿一案时,监督员们就提出检方应注意在侦查初期加收集、固定证据的力度,以免在后期形成被动局面,这些意见、建议被我院积极采纳后,及时加以整改,既有利地改进了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量,也取得了人民监督员的信任,使其在此后的监督工作中能够放心大胆地履行职能。
二是受理案件中贿赂案件所占比重较大,折射出科学收集证据的重要性。在10件监督案件中,贿赂类案件占80%,这反映出当前职务犯罪的热点集中于行、受贿犯罪,同时,在侦查职务犯罪工作中,贿赂犯罪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贿赂犯罪定案的根据主要依靠言词证据,在侦查过程中,一旦突破嫌疑人的口供以及行贿人证词,很多案件的侦查便不再深入下去,对言词证据的固定工作也停滞下来。但是这种作法是万万要不得的,人的心理随着环境、压力的改变而随时处于变化之中,嫌疑人和证人更是这样。这种心理变化的规律决定
了言词证据的不稳定性。如果不能认识到这点,便会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挂一漏万,在证据体系的完整性、衔接性以及相互印证上发生问题。因此,在查办贿赂类案件过程中,必须重视科学合理、及时完全地收集多种证据,针对言词证据易于变化的特点,在讯问、询问过程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详细了解情况,穷尽各种可能性的极至,使被谈话人没有退路,杜绝其翻供、翻证的渠道,使言词证据得以固定;二来要注意收集其他物证、书证等,使其与言词证据形成锁链,能够得出唯一的结论,从而达到证明犯罪的效果。这样,即使言词证据有所变化,也无法撼动整个证据体系。三是办案部门增强了证据意识,提升了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在试点工作初期,办案部门就有了受监督的概念,从人民监督员办理数起监督案件后,我院的侦查部门和刑检部门已经形成了比较强的“监督”意识,即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也就是在办案的
各个环节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格按照监督规则的要求来规范操作。这种始终有人监督的氛围和不时能被发现不足的状况迫使他们始终在思考,如何在办案环节不断提高侦查、突破的水平和固定、完善证据的能力,如何在监督环节不断提高组织证据、汇报事实的能力,吃透案情、适用法律、法规的能力。这种来自检察机关外部的监督具有更强的公信力,也给予检察官更大的压力,也正是这种压力,促使我们有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动力,从而使我们的办案质量不断得以提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人民监督员工作开展的不断深入,也促进了检务公开,增进了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三、今后努力方向
我院的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开展已近一年,在提高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增强证据意识,提升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
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初步达到了试点工作的预期效果。但是,在试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以及尚需完善的不足之处,集中反映在制度的如何完善、经费的争取及使用、人民监督员监督的业务水平如何提高等方面,因此,今后工作也应主要针对于在这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是不断完善监督制度。人民监督员工作已经从试点逐步走向全面实施,在新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草案中也将人民监督员的有关内容列入其中,这将在法律层面解决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性质和地位问题。同时,在操作层面也有一个如何规范化的问题。根据规则的要求:对于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的范围已经较为明确,目前需要重点规范的内容集中在:
1、在监督工作的提起、评议案件的人民监督员的选任、评议工作的组织等程序性工作的规范化;
2、对于被监督案件的汇报内容、出示证据、适用法律和司法解释的罗列以及文书的规范化;
3、人民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评议决定的落实,以及对落实情况的反馈等。
二是经费的保障和使用。经费是开展人民监督员工作的重要基础,经费的争取是各基层检察院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一项难点工作。对于人民监督员工作经费的争取也是一样。虽然上级有相关的文件规定,我院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获得了经费支持,但是明年、后年呢?从现有条件看,很难有一个长期的制度保障。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是要基层院自身的努力,更多的是要依靠上级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呼吁。另外还有人民监督员的待遇问题,各基层院由于经费宽裕程度不同,落实情况也不尽相同,这既包括每个月的津贴,也包括进行个案评议时给予的津贴。由于在同一个城市里享受不同的待遇,容易
造成人民监督员心理上的落差,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建议上级检察机关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地统一津贴发放的标准。
三是监督能力提高。在我院召开人民监督员会议收集意见、建议时,大家反映最集中的就是如何能够尽快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适应监督工作的需要。我们考虑较为可行的方法有以下三条:
1、业务培训。通过单独对人民监督员进行集中培训、参与我院的业务培训、列席法庭旁听开庭、相互交流监督心得等形式,使人民监督员不断增强对法律、法规熟悉、掌握,对审判动态的了解。
2、外出学习、交流。通过与其他基层院的人民监督员相互学习、交流监督工作的心得、体会;到该项工作开展的比较好的地区学习取经常,以先进的方法和经验来帮助我们尽快提高监督水平。
3、选编案例。经过近一年的试点,建议将全市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案件进行整理、汇编,总结其中的利害得失,下发
到基层院,帮助全体人民监督员不断提高监督水平。
以上是我院开展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的一些具体情况,和自己对于情况的一些分析、心得,其中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