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旧村改造规划项目资料清单
附件:
旧村改造规划项目资料清单
一 旧村规划前期准备资料:
1、村人口户籍资料: 村民人数、户数 ;股民人数,非股民人数,需有所在派出所盖章。
2、土地勘测定界报告:已有集体土地证的范围、数量;未有集体土地证的范围、数量。需有市国土部门盖章确定。
3、现状建筑统计:首先请测绘所测绘村民住宅(有证、没证)、村物业、祠堂、公共建筑的相关信息(具体测绘什么,测绘所知道),然后拿到区国土局盖章。
4、村经济收入统计:村过去三年的经济情况统计表(需有村委及街道盖章)
5、村域地质勘探报告:由相关资质勘察单位出具
6、物业租金单价和融资地块楼面单价估价报告:由具备相关评估资质的机构出具
二 图纸:
1.村界电子文件
2.改造范围电子文件
3.土地现状分类图斑
4.二调情况汇总图
5.村地形图(1:500)
6.公共配套设施现状分布图
7.历史建筑现状分布图
三 表格
1.征地信息表及相关文件
2.用地批准书列表及相关文件
3.用地批准书、建设用地许可证复印件等
4.人口与经济情况登记表
5.村过去三年的经济情况统计表
6.村集体土地所有证列表
7.村集体土地所有证
8.建筑总量汇总表
9.公共配套设施照片
10.历史建筑汇总表
11.历史建筑照片
12.古树汇总表
13.古树照片
第二篇:旧村改造规划汇报
旧村改造规划汇报
按照市政府工作安排,今年年初我局已经委托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而城中村改造是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项内容进行编制的,由于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紧迫性,4月份我局向设计院提出,要求将城中村改造规划作为一个专项规划在控规中提出来,进一步细化,并提前完成。
该次规划范围是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是30.99平方公里。旧村改造的用地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满足村民的居住要求,即村民的安置用地;二是满足城区村民失地之后的生计要求,需要拿出一部分用地分配给村民进行建设,可以是住宅、商铺、市场等,村民自己经营或者出租以作为其生活保障,即村民保障用地。人均用地的标准借鉴济南市和潍坊标准,目前济南人均安置用地30平方米、保障用地25平方米控制,潍坊按照人均安置用地83平方米、保障用地83平方米。综合济南、潍坊两市的标准,参考龙山新居的指标,确定我市旧村改造人均安置用地30平方米、人均生活保障用地30平方米设置。本次规划共涉及42个村庄、9片城区平房区,总人口26696人。村民原居住用地8054.3亩,规划村民安置用地1040.25亩,生活保障用地1040.25亩,节省建设用地5973.8亩(由于04年航测地形图变化比较大,这次用的地形图是08年的航拍图片,数据不是太准确,新的航测工作现在正在进行,估计8月可以完成,等完成后这些数据会更准确些)。
等初步成果编制完成后进行方案汇报与论证工作,组织专家咨询,根据咨询意见修改完善,形成公示成果,进行社会公示,听取公众意见,根据各方意见,深化完善,编制报批成果。
建议:
1、加大力度严格控制个人建房,堵住私搭乱建的口子。08年影像图和04年航测图进行初步比较,我市在4年时间内增加平房800余户(不包括加盖楼房户数),其中拆迁安置200余户(黄金水岸和大东吴金色阳光城项目拆迁安置),按照每户20万元将这些新增平房进行拆迁大概需1.6亿元。这些新增平房给我市城中村改造和合村并居工作带来很大障碍。建议以09年地形图航测为契机,对09年航测完成后未经法定程序审批擅自建设的在拆迁时一律不予补偿,对04年航测完成后私自建设的出台相关拆迁安置政策。
2、严格控制零星建设,对单位报建和个人自建住宅等小型项目不予审批,全部成片开发建设,保证居住区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3、拆迁安置不再划分宅基地,结合城中村改造和合村并居工作进行安置。
4、严格控制土地投放量,先造环境再拍卖周围土地。(举例子,黄金水岸、翠湖天地、酒厂)
第三篇:旧村改造项目申请报告
关于柏林庄办事处小埠顶村旧村改造
项目的申请报告
市政府:
现将我处小埠顶村旧村改造项目的申请报告如下: 柏林庄办事处小埠顶村距市中心5公里,位于办事处驻地南500米处,属于城郊村,村庄人口1037人,户数273户。旧村改造住宅小区工程建设项目位于村西,村中心大街南老区。老区现有民房46栋,占地面积40亩,全部为40-50年代所建的泥坯或青砖黑瓦房屋,年久失修,土地利用率低,环境卫生、生活服务、绿化等各类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条件较差。
1、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旧村改造项目总规划用地9900平方米(约合15亩),计划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标准的旧村改造住宅总面积为6480平方米,项目由3栋砖混结构的住宅楼及其他公建设施组成,总层数4层,住宅层数3层,住宅户数72套,规划居住人口288人,住宅楼地上车库(储藏室)72个。绿化率39%,旧村改造住宅小区按照普通民宅设计,交通便利,功能齐全。
2、建成后对社会及村庄影响:(1)节约土地,改造前旧区占地40亩,改造后占地15亩,走土地集约化道路。(2)增加农民收入,节约的25亩土地将用于复垦,建设蔬菜大棚,年可为村民增加收入75余万元。(3)进一步推进旧村改造,一期共能建成128户,将原拆迁的46户安置完毕后,剩余的房屋将用于二期的拆迁安置,将村北片区的房屋进行改造,实行先安置后拆迁的方式进行。
3、投资成本及成本估算:(1)该村属于部分拆迁,计划拆迁40亩,可复垦成耕地25亩。收益25亩×10万元∕亩=250万亩。复垦土地用于建设蔬菜大棚每年收益25亩×3万元∕亩∕年=75万∕年。(2)安置成本估算:房屋建筑成本6480平方米×0.1万元∕平方米=648万元
(3)配套设施成本估算:电力设施2万元,供水设施1万元,排水设施2万元,小区绿化2万元,共计7万元。
综上所述,旧村改造能促使农民非农化,通过合理的规划进行旧村改造,使更多的农民转到二、三产业上来,在解决我市未来发展空间需求的同时,也能够解决郊区城市化问题以及农民非农化问题,因此该村旧城改造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现特向市政府申请立项,望给予支持为感。
以上申请当否,请批示。
柏林庄街道办事处
2012年4月
第四篇:旧村改造项目合作协议
甲方:
法定代表人
乙方:
法定代表人
合作协议
双方经友好协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就合作投资(以下统称项目用地)旧城镇改造项目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以供共同遵守。
第一条合作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改造房地产开发项目(以下简称为本项目);
2、项目基本情况:
(1)地理位臵:;
(2)面积约为㎡;
(3)土地登记权利人:,国土证号(国土证面积㎡),最终改造面积以国土局信息科出的红线图内红线面积为准.;
3、项目用地现状:
(1)厂房用地㎡,办公用地:㎡
(2)出租、使用情况:上述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由甲方实际管理并占有、享有土地权益。;
第二条 投资额和投资方式
1、本项目预算投资总额:人民币大写:元(小写:¥元)。
2、各方投资分别:
(1)甲方投资人民币大写:元(小写¥);乙方投
资人民币大写元(小写:¥)。
(2)本次投资交付日期为:年月日,逾期出资按每月%支付违约金。
3、投资方式:以项目用地为基础进行三旧改造,开发商品房销售。
4、履约保证金:甲方向乙方支付履约保证金共计人民币:(大写)叁佰万元整(¥3,000,000元),于本协议签订后的个工作日内汇入乙方指定的银行帐户。
5、乙方承诺自项目审批手续完成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将上述退还予甲方(不计任何利息)。
第三条利润分配
1、甲、乙双方约定本项目建成后,利润分配实行税后分利的原则,即依法缴纳各项应缴纳的税务费用后,按下述例分配:甲方:%;乙方:%。
2、甲方向乙方承诺,乙方在本项目建成之后可获得不低于人民币大写:叁仟万元(小写:¥30,000,000元)的税后净利润。
第四条合作方式
1、双方协议以的合作方式开展本项目
(1)甲乙双方共同合作实施三旧改造计划,双方按照合作协议履行义务、享有权益。
(2)以甲方名义进行三旧改造项目,甲方委托乙方进行开发建设,乙方负责筹集开发建设资金,双方按照委托开发协议享有权益,履行义务。
(3)甲乙双方以联合建房方式实施三旧改造计划,双方按照联合建房协议履行义务、享有权益。
(4)双方商定的其他方式:。
2、乙方负责制定本项目的改造实施方案,该方案应当符合城中
村改造专项规划和区域城市功能的要求,以及城中村改造综合用地专项规划指标,统筹考虑村民安臵、环境风貌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甲方上报的改造方案应确定乙方为本项目的改造主体。
本项目改造方案中涉及的数据计算、分析测算、规划指标等设计项目开发的技术章节均由方主导编制,其他章节由方主导编制。
3、市城改办批复通过本项目的改造房后,甲方与乙方按照双方在改造方案中确定的基本条件签署本项目的全部法定文件(包括但不限于相关合同协议、会议纪要、证明文件等)。
4、双方按照本项目的法定文件及政府法律、法规、政策合作实施本项目的拆迁、安臵、开发、建设及销售等各项工作。
第五条权利义务
1、本项目以双方公司联合体的形式开展,甲方承诺乙方在该项目所占股权比例至低为25%。
2、双方商定本协议签署后,由乙方负责向有关部门申报项目用地的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和实施计划,同时办理项目用地的土地证书、完善项目用地的改造手续等,甲方协助乙方办理并提供申报所需相关材料。
3、为本项目办理所需的各类行政审批手续,甲方必要时应按乙方要求出具相应的书面委托。
4、在申报项目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由方承担。
5、严格执行政府主管部门及政府文件对双方所确定的应尽义务;因一方违反前述规定义务时由责任方自行承担全部相应责任。
第六条 违约责任
1、一方违反本协议的约定导致另一方因此遭受经济损失时,违约方全额赔偿守约方的经济损失并按该损失额的%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
2、若本旧城镇改造项目因政府主管部门未予审批通过,甲乙双
方应书面性签署补充合同暂时终止本协议的履行。
第七条 协议说明
本协议系甲乙双方就合作项目所订立的框架性协议,为保证合作项目的顺利完成,甲乙双方在本协议订立后还需根据合作项目的进展情况签署一系列具体合同、协议、会议纪要或其他形式的文件(以下简称为“具体文书“),但具体文书的原则性内容均不应与本协议发生冲突(除甲乙双方特别约定时除外),具体文书均系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八条 其他
1、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同意协商达成补充协议进行约定,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双方往来文件采取当面送达并签收方式;如无法直接送达或一方拒收的,送件人可按双方合同载明联系方式以特快专递、登报公告、公证送达方式送达,自文件邮寄或公告之日起五日视为已送达。
3、因本协议发生的全部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交惠州仲裁委员会仲裁。
4、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
合同订立时间:
合同订立地点: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
第五篇:旧村改造经验典型项目简介
五里头村整体改造经验介绍
五里头村位于牟平城西,该村在5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旧村改造—房地产开发—公司化运营的“三级跳式”变革转型,成为我区旧村改造的典型。
一、五里头村的基本概况
五里头位于牟平经济开发区境内。截止2007年6月,全村总人口510户1230人。全村占地1.8平方公里。其中房地产开发占地218亩,集体公益性用地128亩。村中建有大型市场4处,集体经济以房地产业为主,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为辅。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9亿元,占总收入的86.4%;第二产业收入2100万元,占总收入的9.2%;第三产业收入900万元,占总收入的4.1%。
二、五里头旧村改造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连片开发、集中安置。五里头村处在牟平城的西出口上,随着牟平城市开发的大规模、高层次、整体快速推进,实施旧村改造已成为大势所趋。村委按照区政府确定的“统一规划、统一出让、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旧城改造方针,从2003年开始建设“东华苑小区”,用于村民安置和房地产开发。小区规划占地约445亩(内含已建成的西苑小区和集庆村、新华村的集体土地102亩),由村里开发建设的343亩具体分两块进行:一块是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
1218亩,进行安置房建设和房产开发;另一块是预留集体公益性用地128亩,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为失地农民提供可靠的经济保障。
1、高起点规划设计。聘请天津大学按照“功能齐全、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要求,进行了2003-2006年旧村改造总体设计。
2、多渠道融资。采取“村集体扛一块(3000万元)、村民集一块(2000万元)、诚信品牌招一块(6000万元)”的筹资方式,共筹得开发启动资金1亿多元。
3、依法拆迁、公平运作。聘请房产评估机构对全村5.8万㎡的旧房,进行了房产评估,随后明细到户、张榜公布。在建设、房管部门的指导下,村里制定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和《拆迁协议》等拆迁方案和操作细则。拆迁方案和办法都经过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的集体表决。村里与被拆迁户签订《拆迁协议书》,并经现场公证后生效,确保了整个拆迁工作依法快速推进。具体采取产权调换和货币补偿两种方式进行安置补偿。
4、集中建设、分期安置。投资8000万元,分3期建成了总建筑面积6.63万㎡的村民安置楼,用于旧村拆迁后村民的分期、分批安置。2003年1期安置120户;2004年2期安置130户;2005年3期安置370户,3年时间旧村拆迁、村民安置全部到位。
5、合理利用集体公益用地。在整体开发过程中,五里头村预留了128亩集体公益性用地,主要用做以下3部分:一是用于人口增加和适龄青年结婚建房。五里头村在旧村改造、房产开发时已充分考虑到未来人口增长等因素对土地、住房的需求,在安置房建设上预留了一定 “提前量”,用于满足如适龄青年结婚用房等未来需求。二是五里头村划出了部分集体土地,建设了一定数量的门市房、标准厂房和市场,用于招商引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来源。三是利用40亩集体土地建设配套设施,投资500万元建起小学和幼儿园;投资1000万元建起“音乐广场”、“风景湖”、网球场等文娱场所和设施;投资100万元改造
了小区监控室、医疗室;修筑了“华苑路”等交通主干道。
(二)进军房地产市场、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在3年旧村改造过程中,五里头村逐步从农民手中收回土地400亩,存量土地已达310亩,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在经过几番考察论证之后,五里头村首先对剩余存量建设用地进行了招、拍、挂,共出让土地14.8万㎡。由于此前五里头村(东华置业)已取得房地产开发资质,因此优先得到土地开发使用权。投资1亿元建设商品楼37栋,开发面积约14万㎡。其中2006年一期建筑面积12.87万㎡;2007年二期建筑面积8.9万㎡。
由于正值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兴旺时期,五里头村的商品
房在2006年-2008年间,共售出700多套,有4成以上被外地住户购买。近几年,通过投身房地产开发市场,五里头村已获利5000万元。
(三)资产量化公司运营、发展循环经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旺发达,五里头村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一方面是集体资本不断累积,“家底”越来越厚;但另一方面是失地农民不断增多,潜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明显。同时,由于村里对土地征用、房产开发所得并没有向有些地方那样简单的一次性分配到户、到人,而是全部聚拢到村集体手中,所以如何分配集体资产收益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舆论的重点。
为实现集体经济的再次腾飞,发挥资产的集聚效应,同时也为解决资产分配、再就业等敏感问题,最终五里头村选择了一种既能让村民看到、享受到应得利益,充分调动创业积极性,又避免了集体资产被分解,丧失发展后劲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资产量化、公司运营”。将村集体的全部资产以股份的形式全部量化到每个村民,然后集合股本,按照“产权明晰、管理科学、村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组建置业公司,公司对资本进行集约化经营,公司经营产生的资本收益按期、按股分配到全体股民。首先他们将村集体的净资产5470.61万元转化为总股本,然后将总股本作为注册资本,组建成立了“烟台市东华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公司化经营。
公司成立以来,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从以房地产开发为主逐渐转变为大力培育商贸物流、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逐步形成多业并举、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格局。通过公司运作,累计有半数的失地农民实现了再就业,同时企业还统一为工人办理了“三金”保障,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公司化运营以来,“东华置业”已实现利润500万元。2007年1月,公司拿出400万元进行进行了首次分红。共有1160人分得红利,最高收益7600元,最低也达到1500元。“资产量化、公司运营”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变革是全方位的。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村民变成了股民;传统农村经济组织变为现代化企业;分散经营变为集约化经营;企业做大做强了;经济发展后劲更足了;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小了。
(四)物质与精神同构、和谐与文明共融。近几年,东华置业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集体公益事业中,以此实现了“老有所养、少有所教、弱有所助、贫有所济”的共同富裕目标。一是从1992年开始,对年满60岁的村民发放生活补助金,至2006年每人/每年最高可领到3000元的补助。另外还有数量不等的米、面、菜、油及液化气等价值700元的实物供应。二是在新房分配
方案中充分照顾“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村里规定一楼分配给65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以便于他们进出。三是对搬迁户一次性免去暖气入网费,50%的天然气入网费。近几年共免除入网费220万元,免除取暖费28万元,发放天然气补贴64万元。四是投资500万元建起“东华苑小学”和“东华苑幼儿园”,配备了近百万元的教学设备。2007年招收学生150名。五是投资1000万元建起了“音乐广场”、“风景湖”、网球场等文娱场所和设施,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六是投资100万元改造了小区监控室、医疗室,为村民提供公共安全和卫生保障。七是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把医药费报销的比例由50%提高到70%。这些实实在在的扶助和“好处”,使东华置业的村民充分享受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成果和实惠,使他们更加拥护走集约化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目前,整个东华置业生活富裕、民风朴实、产业兴旺、祥和安宁。2003年以来,该村共获得区级以上表彰和奖励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