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察院社会管理工作经验交流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密切相关,既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和领域,也是检察机关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基层检察院处在执法办案的第一线,承担着参与社会管理的具体任务,要充分认识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坚持以执法办案工作为依托,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促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发挥批捕起诉职能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稳定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检察机关要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作用,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切实提高打击和预防犯罪的能力,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社会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突出打击危害社会管理和稳定的刑事犯罪。针对社会治安形势,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能,突出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和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坚决惩治各类破坏社会管理、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灵活运用“两减少、两扩大”等轻缓刑事政策,加强与其他政法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推进刑事和解、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和普通刑事案件简化审理等工作,不断完善未成年人、老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机制,探索和规范刑事和解、附条件不起诉等措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认真落实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对办理的重大复杂案件、热点敏感案件、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群体性事件所涉案件等,要认真评估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明确提出意见,科学制定预案,有效防止因执法不当激化矛盾或引发新的矛盾。结合执法办案工作,定期对社会稳定形势进行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除隐患、强化管理、预防犯罪的对策建议,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视舆情分析和民意调查,了解群众诉求,核查舆情反映的问题,尽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
加强检察环节释法说理工作。重点对不批准逮捕、不起诉、不立案等开展书面或口头释法说理,不断提升检察人员释法说理的能力和水平,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注重加强教育疏导,析法明理,理顺当事人情绪,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有效防止过激行为;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在做好检察环节执法办案调解说理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检调对接机制,通过参与、服务、协调、监督等方式主动融入大调解体系,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集中整治以及平安创建活动;重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在坚决依法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的各种犯罪活动的同时,加强对网络犯罪新情况、新特点的研究,及时提出建议,促进网络管理,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机制,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品行调查、分案起诉、回访帮教等制度,积极参与青少年群体的教育保护工作,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犯罪情况的分析,深入研究发案原因、犯罪特点和规律,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对策及建议,协助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二、发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职能作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大部分的职务犯罪案件发生在行政管理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等社会管理组织中,因此,依法查处社会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犯罪案件,对于促进有关机关依法行政、勤政廉政,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严肃查办社会管理领域的职务犯罪。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职能作用,严肃查办社会管理机关、组织和管理人员中的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犯罪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侵害民生民利和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职务犯罪案件,保障国家权力的依法行使,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大力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进一步加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力度,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拓展防止腐败的领域。继续深化对商业贿赂和工程建设领域、国土资源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加强预防宣传、警示教育、行贿犯罪档案查询、预防调查、案件剖析等工作,充分运用职务犯罪预防年度工作报告、检察建议等形式,督促有关机关和组织加强管理,依法行政,防止和堵塞社会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依法履行打击、保护、监督、教育、预防等职能作用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三、发挥诉讼监督职能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更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目标追求。要以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对立案侦查、刑事审判、民事行政诉讼和监管执行等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完善和细化诉讼监督措施,建立健全协调协作机制,规范执法监督关系,坚决监督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问题,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提高执法公信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强化刑事诉讼监督。坚持把监督纠正个案问题与监督纠正普遍性问题,开展经常性监督与开展专项监督,加强诉讼监督与查处司法腐败,强化监督制约与加强协作配合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发现异常执法行为,加大对不立案、撤案、判无罪、改变定性等执法活动合法性和正当性监督,着力监督纠正有案不立、立案不当、判决不公的案件,促进司法公正。坚持把解决群众司法诉求作为重要抓手,深入研究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综合运用量刑建议、庭审辩论、检察建议、纠正违法等监督方式,保障诉讼活动依法进行,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建设,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作配合,从更深层面推进法律监督工作的发展。
拓展民事行政监督。针对民商事争议和社会管理领域矛盾纠纷集中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对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民行执行活动的监督。完善和落实民事行政申诉及抗诉案件适用检察建议提起审判监督办法、民事行政执行工作检察监督办法等规定,理顺和规范执法关系。探索在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基层司法所建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联络站,有效地拓展和延伸民行监督工作。认真受理不服民事判决申诉,构建以抗诉为中心的多元化监督格局,充分运用提请抗诉、建议提请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等手段,纠正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加强对民事行政执行工作的监督,规范执行监督的范围、途径和措施,提高监督的效率。积极开展调解监督、督促起诉、支持起诉,切实保障民生,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改善控告申诉工作。充分发挥控告申诉检察的“窗口”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检察机关涉检信访评估预警办法,开展涉检信访积案化解专项活动,热情接待来访群众,积极办理来信来访案件,努力提高处理人民群众信访问题的能力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水平。认真落实检察长接访制度、首办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着力完善公开审查、公开听证、答疑说理以及“两见面”、“两承诺”等有效措施,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苗头,把问题处理在基层,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规范监所检察。加强对监狱、看守所监管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依法纠正不当减刑、假释、违法办理保外就医、取保候审,以及超期羁押等问题,进一步规范监管执法;建立和完善监外执行的交付、监管、考察、监督工作制度,积极推行无缝衔接管理,纠正脱管漏管,维护监管秩序;积极参加社区矫正工作,促进社区矫正试点和推广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帮教,规范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衔接,定期开展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专项检查、帮助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尽快回归社会;协助做好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治人员再犯罪、社会闲散人员犯罪的调查分析,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对策建议,促进完善教育管理措施,有效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篇:检察院社会管理工作经验交流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密切相关,既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和领域,也是检察机关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基层检察院处在执法办案的第一线,承担着参与社会管理的具体任务,要充分认识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坚持以执法
办案工作为依托,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促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发挥批捕起诉职能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稳定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检察机关要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作用,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切实提高打击和预防犯罪的能力,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社会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突出打击危害社会管理和稳定的刑事犯罪。针对社会治安形势,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能,突出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和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坚决惩治各类破坏社会管理、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灵活运用“两减少、两扩大”等轻缓刑事政策,加强与其他政法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推进刑事和解、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和普通刑事案件简化审理等工作,不断完善未成年人、老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机制,探索和规范刑事和解、附条件不起诉等措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认真落实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对办理的重大复杂案件、热点敏感案件、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群体性事件所涉案件等,要认真评估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明确提出意见,科学制定预案,有效防止因执法不当激化矛盾或引发新的矛盾。结合执法办案工作,定期对社会稳定形势进行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除隐患、强化管理、预防犯罪的对策建议,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视舆情分析和民意调查,了解群众诉求,核查舆情反映的问题,尽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
加强检察环节释法说理工作。重点对不批准逮捕、不起诉、不立案等开展书面或口头释法说理,不断提升检察人员释法说理的能力和水平,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注重加强教育疏导,析法明理,理顺当事人情绪,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有效防止过激行为;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在做好检察环节执法办案调解说理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检调对接机制,通过参与、服务、协调、监督等方式主动融入大调解体系,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集中整治以及平安创建活动;重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在坚决依法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的各种犯罪活动的同时,加强对网络犯罪新情况、新特点的研究,及时提出建议,促进网络管理,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机制,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品行调查、分案起诉、回访帮教等制度,积极参与青少年群体的教育保护工作,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犯罪情况的分析,深入研究发案原因、犯罪特点和规律,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对策及建议,协助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二、发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职能作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大部分的职务犯罪案件发生在行政管理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等社会管理组织中,因此,依法查处社会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犯罪案件,对于促进有关机关依法行政、勤政廉政,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严肃查办社会管理领域的职务犯罪。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职能作用,严肃查办社会管理机关、组织和管理人员中的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犯罪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侵害民生民利和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职务犯罪案
第三篇:社会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社会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肖营子镇党委、政府以“各司其职、共创共享”为切入点,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一、试点先行,全面开展“双六工程”
2012年肖营子镇被市综治委确定为市级“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实施'双六工程'”试点镇。镇党委、政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舆论氛围、强化干部培训、现场观摩学习、建立激励机制等有效措施,在所辖24个行政村全面开展“双六工程”,并拓展领域,实现了计划生育组织全覆盖,提升了农村社会管理整体水平。王子店村农政通手机信息平台管理方法得到市政法委的充分肯定。9月5日成功召开全县“双六工程”现场会。
二、不断创新,深入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2013年肖营子镇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定为重点工作之首,制定了《肖营子镇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全覆盖工作的实施方案》,抽调五名副职干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在规范阵地建设、组织制度建设基础上,深入研究“双六工程”运行程序和方法,解决有人办事,有能力办事,按程序和规则办事问题。研究制定了《肖营子镇关于选配农村综治小区长(网格长)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任职条件及产生办法,在全镇24个行政村,选配了234名综治小区长。同时,明确了小区长的工作职责、制度和考核奖惩办法。2013年5月8日至9日,肖营子镇利用2两天时间对234名综治小区长、24名服务管理站站长、24名服务管理工作信息员、24名矛盾纠纷调解员共计306人进行了专题业务培训,培训后责专人对综治小区长日常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以提高综治小区长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在社会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
三、加强考核,切实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创新考核方法,加大“双六工程”专项考核力度。肖营子镇党委、政府制定了《肖营子镇农村社会管理全覆盖工作考核方案》,年底拟拨付16万余元作为“双六工程”考核资金,用于奖励“双六工程”考核先进的村,增强各村争创“双六工程”先进单位动力。健全综治小区长考核奖惩办法,严格兑现奖惩,考评合格的小区长给予适当经济补助,表现优秀的小区长另行进行经济奖励。肖营子镇通过全面开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新农村格局。
第四篇: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迎政乡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12年5月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在此跟大家进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迎政乡位于石棉县东北部,总面积64平方公里,紧邻县城所在地新棉镇,与永和乡隔河相望。境内交通便利,日照充沛。全乡辖5个村,28个小组,人口2303户7030人。是全县优质晚熟枇杷的主产区之一,红旗、八牌两个村是“五十百千示范村”,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
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把深入推进“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研究谋划和推进落实,全乡以“各司其职、共创共享”为切入点,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二、突出四大抓手,强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一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我们狠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为切入点,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凡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政、劳保、计生等公共服务都能实现“一站式、—1—
一条龙”办理。实行班子成员轮流在便民中心“坐班”,解释政策,答复群众诉求,切实将工作重心转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村级层面,我们完善了公共服务代办机制,相应的工作只要群众委托,村组干部就送服务到家,完善相关手续后到乡便民中心代办,切实方便了群众办事,进一步减轻了群众负担,简化了办事程序。同时,结合包村工作,班子成员每周定时到村委会“坐班”,指导和督促村组工作,了解群众诉求,方便群众办事,及时对村组发生的敏感、热点问题进行处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二抓综治维稳工作。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实效”的原则,乡设立综治办公室和警务室,村设立综治工作站,基本形成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联动高效的工作格局,将信访、综治、维稳、禁毒、防邪工作整合进综治维稳中心,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建立起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将每月25日定为法律接待日,邀请法庭工作人员来乡开展面对面的法律咨询接待活动,现场解答群众在工作及生产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注重对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保障法、劳动法、土地法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法律素质。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制观念。
三抓民主议事理事。大家的事情大家办,以支部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村民议事、党员民主评议、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等机制制度,规范村组工作秩序,构建了基层民主政治的长效运转机制,实现了民主议事理事。设—2—
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理财小组等,全面监督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理顺了执行和监督的关系。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政治优势,收集社情民意,强化他们在村民公共事务、调解民事纠纷等工作中作用,从而赢得群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为村两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配合老协、专业技术协会等群团组织,引导群众建立和发展各类群众性社会组织,实现与群众多平台、广渠道的沟通、交流、互动。
四抓产业发展。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乡党委、政府坚持民生为本,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我我乡经济发展。一是狠抓特色产业发展。近年来,全乡发展核桃、枇杷等近万亩,推行标准化管理,推行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等新技术,组建果农服务队,全乡农业发展前景光明。二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协调辖区企业用工,召开进厂务工恳谈会,引导企业优先考虑辖区村民进厂务工,并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工作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三是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门路,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着眼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稳定,着力解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努力形成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推出一批在全县有影响的创新成果、特色亮点和精品项目,为建设富裕、秀美、和谐新迎政做出贡献。
—3—
第五篇:天元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天元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天元镇地处城郊结合部,与旌阳区工业集中发展开发区区域相交,结合发展形势和实际,镇党委、政府确定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主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分步实施推行,努力推进村向社区转变,村民向居民转变,同时以“一事一议”为抓手,全面探索新方法培养新型农民。在实践中,我们按照“社会矛盾联调、社会管理联抓、便民实事联办”的思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矛盾化解方面,注意民意的畅通表达,善于团结群众,能听不同的声音,化解各种矛盾,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一味指责群众,不乱扣帽子,各种社会矛盾均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工作经验及做法
(一)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认识,落实社会管理创新责任。党委、政府组织全镇机关干部、村(居)干部、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认真学习了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镇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的天元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天元镇2011年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计划,镇与村(居)、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创新社会管理目标责任书,村(居)与社(组)、企业与车间班(组)、事业单位与科室层层签订了创新社会管理目标责任书,并将创新社会管理纳入了年终考核。
(二)完善制度,转变观念,推进基层党建。近年来,镇党委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一方面不断完善村(社区)建设管理制度和机构,推进村(社区)规范化管理;一方面积极转变和提升干部、党员思想意识和服务水平,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天元镇各村(社区)均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明确的村(居)民代表议事制度,在议事决策程序和财务、集体财产管理上正逐步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提升基层干部服务民众的能力,我镇通过定期开展基层干部素质培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等方式组织基层干部参加培训和学习,如组织蔬菜种植大户参观国家绿色蔬菜种植基地等;为促进社区干部思想转型,我们多次组织村(社区)两委班子开展建设及管理的知识学习,提高了干部对村(社区)规范化建设的认识,为村(社区)今后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打下基础。
(三)加大基层资源整合力度,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创新,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基层是社会协同管理的基础,发展的矛盾集中在基层,因此,社会管理的重心也应转向基层。一直以来,我镇坚持重心下移、精力下沉、投入下倾。针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不强的问题,通过优化村班子结构,强化班子能力建设,加大指导力度,完善村党组织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等措施,切实解决了相对后进村的问题。同时加大投入保障,努力使每个基层单位、基层组织成为维护一方稳定的坚强力量。
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稳定评估制度。镇、村(居)和企事业单位认真落实“维稳风险评估”责任制,加强矛盾纠纷调解组织网络建设,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信访疏导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体系,推动了我镇社会管理创新。如: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帮下,妥善处理了天鹏小区居民集访,防止了事态的进一步蔓延;及时化解了白江村2组村民与西南石油公司105井的矛盾纠纷,等等。
(四)提高村干部素质,创新规范信访程序。天元镇为规范信访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加大对村干部的素质技能大练兵,创新性地制定了治保主任轮岗接访制度,形成了三级调处机制。
每周各村(社区)治保主任到镇政府轮岗接待群众来访。对群众反映的诉求进行登记、指引,同时对具体诉求进行分辨。对群体性上访问题,在接待时需告之群众选出代表,由群众代表到镇综治办领取信访交办函,由部门分管领导先行接访群众代表,进行解释答复;对部门分管领导解决不了的诉求,再由分管领导报至镇党政主要领导。镇党委书记、镇长对镇级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亲自深入实际调查了解,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及时做出处理意见并答复信访人。通过治保主任轮岗接访制度的建立,不仅将信访程序规范化,同时也能提高村干部的业务素质、提高村干部参与政府行政的主动性。以上形成的三级调处机制,即村级调处机制、镇级部门调处机制、镇党政主要领导调处机制,更能确保把信访问题真正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创新和谐社区建设,夯实基层民兵基础。为深入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和省、市、区军事机关关于推进民兵基层建设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夯实军事斗争准备基础,提高地方基层民兵建设水平,天元镇天虹路社区在“
八、一”建军节前夕成立了社区女子普通民兵排,该排是在天元镇天虹路社区民兵连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天虹路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女子民兵排设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社区党支部书记任指导员,治保主任为连长,具体负责本民兵排的组建、安排、调动工作。民兵排设排长一名,副排长一名,党小组组长一名,下设文娱宣传班、救护班、和谐社区服务班,全排建制女民兵25人。女子民兵排能针对目前全镇应急维稳工作多样化、复杂化的形势变化,发挥女同志在应急维稳工作中的优势,参与应急维稳、心理疏导、救助伤员等任务,并结合天元镇的实际参与拆迁工作、扶贫帮困及重大节日文艺表演等社区服务和建设工作。
(六)全力创造优势,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法。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是主体,增强农民的人格魅力,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为此我们以“一事一议”为抓手,逐步把每一个村庄建设成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努力把每个村民打造成魅力无穷的新型农民。创造管理优势,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通过党委、人大换届,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总之,天元镇始终坚持群众满意的评价导向,把群众的感受作为工作的“晴雨表”,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使人民群众感到真真切切的变化。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干部管理体制与新形势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天元镇一直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制度,包村领导干部负责本辖区内的各种事务,由于没有很好的监督机制,少部分人忙,大部分人闲,造成许多干部职责不清,心理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干部服务方式与农村工作现实需要不相适应。服务不是新话题也不是新要求,但随着改革深入和形势发展,服务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目前服务方面仍存在方式单
一、内容单调、技术辐射源弱、覆盖面少、技术水平和农业科技转化率低,各类资源、各个要素缺乏有效整合,没有产生整体优势,已经不能适应农村小康建设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三是农民思想素质上引起的矛盾,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薄,要求享受的权利多,自觉履行的义务少,从而导致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突出。
四是镇政府它虽是一级政府,能力却十分有限,可谓几无执法权又缺乏工作手臂的政府,属“没枪的战士”;就责任而言,“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如出现安全等等事故,就属地管理原则,“开刀”的最终是乡镇干部。动辄“一票否决”,对干部问责多,对群众违规违纪、不道德的约束较少。
三、下一步的打算
第一,全面增强加速社会管理及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问题也在增多,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必须强化社会管理及创新,加速解决社会矛盾和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必须把人民群众各种利益诉求经常化、制度化地予以解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第二,要认识到加速社会管理及创新是主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问题的需要。要主动出击,真正做到“民生民意有所呼、党委政府积极办”。
第三,要认识到加速社会管理及创新是全面管理和服务社会的需要,要用严厉的约束制度规范群众的行为。
第四,要杜绝“假、大、空”。那些事情没干,理想就说出来;事情一刚起步,就把结果说出来;事情还没干完、经验就出来了。这些现象必须从根本上杜绝,用好的实绩取信于民。
第五,进一步把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全镇社会管理及创新工作的根本标准,把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舒适感、方便感、安全感、幸福感作为社会管理及创新的工作目标。要在社会管理及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形成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长效机制。
第六,创新宣传方式,在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位,提高群众遵规守纪的同时,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对社会管理及创新的意见和建议,把天元镇强化社会管理及创新的过程变成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变成社会各界集思广益的过程。